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生物因素

合集下载

粉尘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粉尘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粉尘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一、危害特点粉尘是指固体物质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细小颗粒,可以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粉尘雾。

粉尘职业病危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

1. 直接危害:粉尘进入呼吸道后,可沉积在上呼吸道黏膜和支气管黏膜上,长期吸入大量粉尘会导致上呼吸道炎症和慢性支气管炎。

同时,粉尘也会渗透肺泡进入肺组织,造成肺部疾病,如肺间质纤维化、矽肺等。

2. 间接危害:粉尘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特别是可燃性和易爆性粉尘。

同时,粉尘还会造成工作环境污染,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二、职业病名称及发病原因1. 上呼吸道炎症:长期吸入粉尘,直接刺激上呼吸道黏膜,导致炎症反应。

2. 慢性支气管炎:吸入大量粉尘,引起支气管黏膜炎症反应,导致支气管黏膜增厚和纤维化。

3. 肺间质纤维化:吸入某些有害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等),刺激肺泡壁和纤维细胞产生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导致肺泡功能下降,以及肺功能的逐渐减退。

4. 矽肺:吸入矽尘,矽尘在肺内沉积形成大小不一的结节,严重影响肺功能。

三、预防措施1. 加强通风:工作场所要实行良好的通风设施,增加空气流通,减少粉尘浓度。

2. 个体防护:根据工作环境,佩戴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品,如口罩、防护眼镜等。

3. 工作操作控制:对粉尘源采取有效的工艺技术措施,减少粉尘扬尘,如湿式作业、防尘罩等。

4. 培训教育:提供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使员工了解粉尘职业病的危害性、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职业病体检,及早发现职业病病变,减少病程。

6. 健康监测:对职业病危害程度高的岗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健康监测,筛查病人,及早干预和治疗。

四、应急处理措施1. 即时停止作业:一旦发生粉尘爆炸、火灾等事故,立即停止当前作业,并向管理部门报告。

2. 紧急疏散:在粉尘爆炸、火灾等紧急情况下,及时疏散员工,确保安全。

3. 灭火救护:对于粉尘爆炸、火灾事故,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并使用合适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同时进行伤员救护。

全套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卡

全套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卡

全套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卡职业病是由于长时间接触某种特定的有害物质或工作环境而引起的疾病,是工作场所的一种健康风险。

为了保障职工的健康,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各行各业都需要进行全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告知。

以下是全套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卡的内容。

1. 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体状况:2. 工作场所单位名称:生产经营活动范围:3. 工作岗位职务:岗位名称:岗位类型:4. 职业病概述职业病是指因工作环境或职业活动所造成的疾病,其发生有一定的暴露因素。

一些职业病的发作可能需要数年的暴露,才会出现临床表现。

5. 职业病危害因素(1) 化学因素包括有毒气体、液体、粉尘、烟、雾、霾等。

(2) 物理因素包括辐射、噪声、振动、高低温、电磁波等。

(3) 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4) 人体工学因素包括工作姿势、手工操作、劳动强度等。

(5) 心理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心理压力等。

6. 主要职业病种类及病因(1) 尘肺病常见于煤矿、金属矿山、焦化、钢铁、陶瓷等行业。

(2) 有机溶剂中毒常见于印染、油漆、化学药品等行业。

(3) 放射性肺病常见于核电站、放射医学等行业。

(4) 噪声聋常见于机械、电力、航空、铁路、建筑等行业。

(5) 电离辐射病常见于核电站、放射医学、电子产业等行业。

7. 预防措施(1) 做好个人防护,戴好口罩、手套、防护镜等。

(2) 加强通风换气,避免空气污染。

(3)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职业病。

(4) 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限制有害因素。

(5) 定期培训和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8. 职业病诊断、治疗和补偿(1) 确诊方法:X线、CT、检查职业史、检查有害物质等。

(2) 治疗方法:休息、治疗、手术等。

(3) 补偿标准:根据职工的年龄、受损程度、通货膨胀等因素综合计算。

(4) 申请步骤:到工伤委员会申请,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通过全套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卡的信息,职工能够更好地了解工作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职业病危害告知卡1.引言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法规,为了加强对职工的职业病危害告知与防护,本单位特制定本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以告知职工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可能造成的职业病危害,提醒职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2.职业病危害类型及危害因素(1)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辐射等。

(2)化学因素:如有机溶剂、金属粉尘等。

(3)生物因素:如病原体、细菌等。

(4)粉尘因素:如煤尘、石棉等。

(5)其他因素:如高温、高湿、低温等。

3.职业病危害告知内容(1)具体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对健康的危害:详细描述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可能造成的职业病危害,包括病因、症状和发展过程等内容。

(2)防护措施:说明职工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包括佩戴防护用品、调整工作方式等。

(3)职业病诊断和处理:提醒职工发现职业病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

4.多种类型工作环境及工种的职业病危害告知(1)工厂生产线:告知接触噪声、振动、化学品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危害。

(2)建筑工地:告知高空作业、塔吊作业、粉尘污染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危害。

(3)医院操作室:告知手术刀具的伤害、辐射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危害。

(4)办公室:告知长期使用电脑、不合理的工作姿势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危害。

5.附件(1)职业病防护设施地图:标明工厂或办公室内各个职业病防护设施的位置分布图,包括防尘设施、防护用品存放区域等。

(2)职业病防护用品清单:列明各类防护用品的名称、规格和使用方法,供职工参考和使用。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旨在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和权益,防止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危害。

(2)职业病:由于长期接触某种职业环境或劳动条件所致的疾病。

(3)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作环境或工作条件中可能引起职业病的因素。

(4)防护措施:为保证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包括个体防护和集体防护。

化验室职业病危险因素告知卡

化验室职业病危险因素告知卡

化验室职业病危险因素告知卡一、岗位名称:化验室工作人员二、主要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1. 化学物品危害:化学物品是化验室工作人员最常接触的危险因素之一。

化学物品可能对皮肤、眼睛、呼吸系统等造成刺激或损害。

为了保护自身安全,化验室工作人员应掌握以下防护措施:-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室外套、手套、护目镜等,避免直接接触化学物品;- 学习并正确使用化学品的标签和安全数据表,了解其危险性;- 在操作化学物品时,要做好通风换气,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避免将化学物品带回家中,以防止污染和危害家庭成员。

2. 生物因素危害:化验室中常有各种微生物存在,包括细菌、病毒等。

这些生物因素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保护自身安全,化验室工作人员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室外套、手套、口罩等,避免直接接触生物样品;- 严格遵守消毒操作规程,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和卫生;- 学习并正确使用生物安全柜和其他相关设备;- 在处理生物样品后,及时洗手和消毒。

3. 物理因素危害:化验室中存在一些物理因素,如噪音、震动、辐射等,可能对人体造成损害。

为了保护自身安全,化验室工作人员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耳塞、防护眼镜等,减少噪音和辐射的损害;-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音和辐射源旁,注意休息和放松;- 学习并正确使用辐射防护设备,如铅衣和辐射计等。

4. 劳动强度危害:化验室工作对于工作人员的身体和心理都有一定的要求和压力。

为了保护自身安全和健康,化验室工作人员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 学习并正确使用劳动工具和设备,减轻工作强度;- 参加体育锻炼和放松活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三、应急处理措施:1. 化学品事故:- 立即远离事故现场,避免继续接触有害物质;- 将受伤人员转移到通风处,并立即向主管或急救人员报告;- 根据事故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如紧急冲洗、中和等。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噪声粉尘有毒有害物品等种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噪声粉尘有毒有害物品等种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噪声、粉尘、有毒有害物品等种类职业病是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引起的疾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职业伤害。

危害因素广泛,包括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噪声、粉尘、有毒有害物品是其中常见的三种危害因素。

作为雇主和雇员,我们应该重视职业病的预防与治疗,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和安全。

以下是其中三种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相关说明。

噪声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噪声污染越来越普遍。

噪声的强度、频率、持续时间都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的危害。

人耳对噪声的容忍程度是有限的。

长期接触高强度噪声会导致听力受损、心理失衡等职业病。

因此,在高噪声环境中工作的员工需要佩戴耳塞或耳罩来保护耳朵。

同时减少噪声的产生和传播,或在噪声源头附近设置隔离区和消音设备也十分关键。

粉尘工业生产和建筑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吸入粉尘长期暴露会引起多种职业病,如工业性尘肺、矽肺、煤工尘肺等。

没有适当的保护措施,吸入粉尘的工人很容易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气促等不适症状,这些症状如果长期持续,就会严重影响工作能力和生命安全。

为避免职业病的发生,员工在工作时应该穿戴合适的防护服和防护口罩。

有毒有害物品化学品是一个重要和危险的工业领域,有些化学品无色无味,但却极易对人体造成危害。

在广泛的行业中,员工可能会接触有毒有害化学品。

如果不能正确操作化学品或使用不当的化学品,会引起中毒或化学烧伤。

这不仅会影响健康和工作能力,还可能导致长期影响,因此,使用化学品之前要对其进行全面的了解,同时穿戴相应的防护设备,如防护眼镜、手套和防护衣等。

在工作中,避免职业病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请员工在加入公司前签署《职业病防治告知书》,并实施必要的培训、监测和预防措施,以保证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随时为员工提供有关防范措施的宣传和提示,协助他们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和紧急处理。

控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是预防职业病的最佳措施。

因此,重视预防和控制噪声、粉尘、有毒有害物品等种类危害的工作环境,为员工创造更安全、更健康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12种)详解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12种)详解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12种)详解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中,由于工作所产生的有害因素引起的某些疾病。

为了防范职业病的发生,我国规定企业和用人单位必须向从业人员提供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是用于告知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该如何进行预防和保护自己的一种告知工具。

下面我们就来详解一下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的12种类型。

1. 毒物危害告知卡毒物危害告知卡是用于告知从业人员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毒物危害以及应该采取的防护措施。

2. 粉尘危害告知卡粉尘危害告知卡是用于告知从业人员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粉尘危害以及应该采取的防护措施。

3. 接触有害物质告知卡接触有害物质告知卡是用于告知从业人员工作岗位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危害以及应该采取的防护措施。

4. 噪声危害告知卡噪声危害告知卡是用于告知从业人员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噪声危害以及应该采取的防护措施。

5. 振动危害告知卡振动危害告知卡是用于告知从业人员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振动危害以及应该采取的防护措施。

6. 离子辐射危害告知卡离子辐射危害告知卡是用于告知从业人员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离子辐射危害以及应该采取的防护措施。

7. 红外辐射危害告知卡红外辐射危害告知卡是用于告知从业人员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红外辐射危害以及应该采取的防护措施。

8. 紫外线辐射危害告知卡紫外线辐射危害告知卡是用于告知从业人员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紫外线辐射危害以及应该采取的防护措施。

9. 气体危害告知卡气体危害告知卡是用于告知从业人员工作岗位可能存在的气体危害以及应该采取的防护措施。

10. 辐射源污染告知卡辐射源污染告知卡是用于告知从业人员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辐射源污染危害以及应该采取的防护措施。

11. 化学品危害告知卡化学品危害告知卡是用于告知从业人员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化学品危害以及应该采取的防护措施。

12. 生物致病因素危害告知卡生物致病因素危害告知卡是用于告知从业人员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生物致病因素危害以及应该采取的防护措施。

职业危害告知卡 安监总厅安健111号 修订

职业危害告知卡 安监总厅安健111号 修订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公告牌1、禁止标识图形符号标示名称设置范围和地点禁止入内可能引起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入口处或泄险区周边,如高毒物品作业场所、放射工作场所;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发生故障时、或维护、检修存在有毒物品的生产装置时。

禁止停留特殊情况下,对员工具有直接危害的作业场所禁止启动可能引起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暂停使用或维修时,如设备检修、更换零件等,设置在该设备附近2、警告标识图形符号标示名称设置范围和地点当心中毒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当心腐蚀存在腐蚀物质的作业场所当心感染存在生物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当心弧光引起电光性眼炎的作业场所,如维修焊接区域当心电离辐射产生电离辐射危害的作业场所注意防尘产生粉尘的作业场所,如称量室等处注意高温高温作业场所,以及产生高温设备的工作区域(有人员出入的地方)当心有毒气体存在有毒气体的作业场所,如实验室噪声有害产生噪声的作业场所,如AB、C 线生产车间、EF线生产车间、真空泵房等3、指令标识图形符号标示名称设置范围和地点戴防护镜对眼睛有危害的作业场所戴防毒面具可能产生职业性中毒的作业场所戴防尘口罩粉尘浓度超过国家标准的作业场所戴防耳器噪声超过国家标准的作业场所戴防护手套需对手部进行保护的作业场所穿防护鞋需对脚部进行保护的作业场所穿防护服具有放射区域检测值超过国家标准的、高温及其它需穿防护服的作业场所注意通风存在有毒物品和粉尘等需要通风处理的作业场所,如实验室、清洗化学品器具的区域等4、提示标识图形符号标示名称设置范围和地点左行紧急出口安全疏散的紧急出口处,通向紧急出口的通道处右行紧急出口安全疏散的紧急出口处,通向紧急出口的通道处直行紧急出口安全疏散的紧急出口处,通向紧急出口的通道处急救站设立的紧急医疗救助站。

用于做日常临时急救处理的区域(急救设施、急救药品、急救箱等处)救援电话救援电话附近图形符号标示名称设置范围和地点红色警示线高毒物品作业场所、放射作业场所、紧邻事故危害源周边黄色警示线有毒物品作业场所、紧邻事故危害区域的周边绿色警示线事故现场救援区域的周边粉尘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作业场所产生粉尘,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粉尘健康危害理化特性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人员,当吸入的粉尘量达到一定数量即可引发尘肺病,还可以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皮疹、眼结膜损害等。

职业危害告知卡(汇总)[5]

职业危害告知卡(汇总)[5]

职业危害告知卡(汇总)一、编制目的职业危害告知卡(汇总)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病防治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职业危害因素分类与目录》等标准规范,对企业或者单位的各类岗位或者工种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并向从业人员进行告知的一种文件。

其目的是提高从业人员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促进职业健康管理,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二、编制依据企业或者单位的基本情况,如名称、地址、连系方士、法定代表人、主要生产经营活动等;企业或者单位的岗位或者工种设置情况,如岗位或者工种名称、数量、性质、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等;企业或者单位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如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时间、检测地点、检测数据等;企业或者单位的职业危害因素评价结果,如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结论等;企业或者单位的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如监护项目、监护频次、监护对象、监护结果等;企业或者单位的职业病防治措施,如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等。

三、编制内容标题:应明确写明“职业危害告知卡(汇总)”字样,并注明编制日期;基本信息:应填写企业或者单位的基本情况,如名称、地址、连系方士、法定代表人等;岗位或者工种信息:应按照岗位或者工种分类,填写各类岗位或者工种的名称、数量、性质、工作内容等;职业危害因素信息:应按照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粉尘等四类职业危害因素分类,填写各类岗位或者工种所接触的具体职业危害因素名称、检测结果和评价结果,并与《职业危害因素分类与目录》进行对照;职业健康监护信息:应填写企业或者单位对各类岗位或者工种从事人员进行的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如监护项目、监护频次、监护对象、监护结果等,并与《职业健康检查规范》进行对照;职业病防治措施信息:应填写企业或者单位采取的各类岗位或者工种针对不同职业危害因素的具体职业病防治措施,如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等,并与《职业病防治技术规范》进行对照;告知声明:应说明本告知卡的编制依据、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发布日期等,并要求从业人员签字确认,表示已经了解本告知卡的内容,并愿意遵守相关的职业病防治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的警示标识和告知卡样本(生物因素)
炭疽杆菌
Bacillus anthraci
炭疽是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人类因接触病畜及其产品或食用病畜的肉类二发生感染。炭疽杆菌从皮肤侵入,引起皮肤炭疽,使皮肤坏死形成焦痂溃疡与周围肿胀和毒血症,也可以引起肺炭疽或肠炭疽,均可并发败血症。
病理特征为受累组织及脏器的出血性浸润、坏死和周围水肿。皮肤炭疽呈痈样水肿,焦痂,溃疡,周围有凝固性坏死区。肺炭疽呈出血性支气管炎、小叶性肺炎及梗死区,纵膈高度胶冻样水肿,支气管周围淋巴结肿大。肠炭疽主要病变在回盲部,表现为弥性出血性炎症改变及周围肠壁高度水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腹腔内有血性浆液性渗出液,内含大量炭疽杆菌。
火警:119急救:120安全生产举报电话:12350
当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染
炭疽治疗原则是严格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杀灭机体内细菌。
对有关人员接种疫苗。炭疽病病人应该严格隔离至痊愈,其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的物品与场所,均应按杀灭芽孢的消毒方法进行彻底消毒,不可随意丢弃。患病或病死动物应焚烧或深埋,严禁食用。
加强对炭疽病的检疫,防止在动物间传播。当怀疑有炭疽杆菌气溶胶产生时,除一般个人防护外,还要佩带眼罩和呼吸器。个人应穿防护服、戴防毒面具和防疫口罩;无防护器材时,可用手帕或其他纺织品捂住口鼻,并扎紧袖口和裤脚,将上衣塞入裤腰,颈部用毛巾围好,戴手套,外穿雨衣。集体防护可构筑工事或利用地形地物等。
病理特征为全身弥漫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和肉芽肿结节形成。
当心感染
本菌传染性大,人群普遍易感,并可重复感染或慢性化。进行羊群检疫,如发现呈阳性和可疑反应的羊均应及时隔离,以淘汰屠宰为宜。严禁与假定健康羊接触。必须对污染的用具和场所进行彻底消毒,流产胎儿、胎衣、羊水和产道分泌物应深埋。
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在于控制和消灭畜间布氏杆菌病的流行。对经常接触牲畜或有关人群用冻干减毒活苗作皮上划痕接种。
火警:119急救:120安全生产举报电话:12350
布氏杆菌
Brucella
该菌自损伤的皮肤及粘膜或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人体,可进入血液循环产生菌血症常伴有发烧,另外,布氏杆菌含有内毒素及菌体本身皆可引起人体的过敏,出现各种的变态反应性病变。骨关节病变,关节的病变常侵犯大关节,以髋关节炎最为常见。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睾丸炎、肝脾肿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