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研究
探究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

探究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医院的消毒供应室是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和灭菌的重要场所,其清洗质量控制管理直接关系到医疗器械使用安全和患者健康。
探究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至关重要。
一、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流程医院的消毒供应室的主要工作是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
其清洗流程大致包括:对使用过的医疗器械进行初步清洗,去除表面的血液和污物;对清洗后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处理,使用化学消毒剂或高温消毒等方式进行消毒;对消毒后的医疗器械进行灭菌处理,确保器械表面无菌。
二、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为了保证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医院消毒供应室需要建立完善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该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清洗标准和流程:消毒供应室需要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制定医疗器械的清洗标准和流程,确保清洗过程符合规定,达到清洁和无菌的要求。
2. 建立清洗记录和追溯体系:对每一个医疗器械的清洗过程进行记录和追溯,包括清洗时间、清洗方法、消毒剂浓度和消毒时间等信息,以便追溯清洗过程的合格性。
3. 加强清洗员培训和考核:消毒供应室需要对清洗员进行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确保其对清洗流程和操作规程的熟悉和掌握,并对其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估。
4. 质量控制和监测:消毒供应室需要建立质量控制和监测体系,对清洗过程进行抽样检验和监测,确保清洗质量符合要求。
5. 强化设备维护和管理:维护和管理清洗设备的正常运行,确保设备的清洗效果和稳定性,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
三、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管理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在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关键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来保证清洗质量。
1. 清洗过程中的人为操作错误:清洗员对清洗流程和操作规程的不熟悉或不严格执行,可能导致清洗质量不达标。
解决方案是加强清洗员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对清洗流程和操作规程的熟悉和掌握,并建立严格的操作规范。
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与质量检测分析

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与质量检测分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清洗与消毒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医疗安全和医院的感染控制。
消毒供应室作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部门,承担着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工作。
本文将对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与质量检测进行分析。
一、医疗器械清洗的重要性医疗器械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清洗是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彻底清洗掉医疗器械表面的污物、血渍、有机物等,才能保证消毒灭菌的效果。
清洗不彻底,将会导致微生物残留,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影响医疗安全。
二、医疗器械清洗的质量检测1. 清洗效果的检测清洗效果的检测主要包括视觉观察、蛋白测试法和微生物学检测。
(1)视觉观察:通过目测和放大镜观察医疗器械清洗后的表面、关节、齿牙等部位是否有污物、血渍、水垢、锈斑等残留物质。
(2)蛋白测试法:使用清洗效果监测试纸对精密管腔类器械进行检测,观察试纸变色情况,判定器械清洗是否合格。
(3)微生物学检测:对清洗后的医疗器械进行微生物学检测,合格的指标为无病原微生物生长。
2. 清洗设备的检测清洗设备的功能和性能直接影响到清洗效果,需定期对清洗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
检测内容包括清洗设备的物理参数、运转情况、仪器精密度损耗等。
三、提高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措施1. 制定严格的清洗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清洗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 加强清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清洗设备的正常运行。
3. 加强清洗人员的培训,提高清洗操作的技能和意识。
4. 采用高效的清洗剂和消毒剂,提高清洗效果。
5. 引入先进的清洗消毒技术,如超声波清洗、高压水射流清洗等。
6. 加强清洗质量的监控,定期进行清洗效果的检测。
四、总结医疗器械的清洗与质量检测是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医疗安全和医院的感染控制。
医院应加强对医疗器械清洗与质量检测的重视,制定严格的清洗流程和操作规范,加强清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提高清洗人员的培训,采用高效的清洗剂和消毒剂,引入先进的清洗消毒技术,加强清洗质量的监控,确保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医疗环境。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分析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分析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其主要负责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工作,确保患者得到干净、无菌的器械,避免医院感染等问题的出现。
针对医疗器械清洗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问题,本文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流程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流程一般包括器械清洗、器械消毒、器械灭菌、器械包装、器械配送等环节。
其中,清洗环节对于后续的消毒、灭菌、包装工作至关重要。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通常使用机械式清洗器或手动清洗器对器械进行清洗。
其中,机械式清洗器可以通过高压水喷淋和高速旋转刷子等方式对器械进行清洗。
而手动清洗器则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采用手工刷洗或涂刷清洗剂的方式对器械进行清洗。
1. 清洗剂选择不正确由于医院中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器械,因此在清洗部分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清洗剂进行清洗。
但是,现实情况却是有些医院可能因为成本原因采用相同类型的清洗剂进行清洗,在清洗不同类型的器械时会出现清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2. 清洗设备保养不当清洗设备使用时间长了,很容易因为清洗剂沉积、过滤垫堵塞以及清洗不彻底等问题导致清洗效果变差,为此,清洗设备需要定期进行保养和清洁,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状态。
清洗操作不正确是导致清洗效果不佳的重要因素。
例如,当使用手动清洗器进行清洗时,操作者可能会将清洗剂过多地涂抹在器械表面,导致清洗剂未能完全清洗干净,或者清洗时间太短,不能达到理想的清洗效果。
三、解决方案针对上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质量管理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供应中心在选择清洗剂时需要根据不同类别的医疗器械,制定适合的清洗剂选择方案。
定期检查清洗设备的过滤垫是否完好,保持设备内部清洁干净,切忌让清洗剂在设备内残留太久。
3. 加强操作规程管理制定清洗操作规程,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清洗操作培训,让他们了解器械的清洗特点和器械的灭菌、消毒要求,并且确保清洗时间、设备,清洗剂用量与技术操作都符合标准,保证清洗效果。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分析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分析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重要的后勤保障部门,承担着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包装和供应等工作。
医疗器械的清洗是保障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其清洗质量管理直接关系到医院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性和卫生标准。
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进行分析和评估,对提高医院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医疗器械是医院临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其清洁程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感染控制。
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对于医院来说至关重要。
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清洁不彻底的器械可能会成为病原微生物的潜在携带者,导致医院感染性疾病的暴发。
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涉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清洁不彻底的器械可能会导致手术、治疗过程中发生医疗事故。
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也关系到医院的声誉和管理水平,只有做好了清洗质量管理,医院才能赢得患者和社会的信任和认可。
目前,我国的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管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清洗设备和工艺的不完善,部分医院的清洗设备老化,工艺滞后,难以保证医疗器械的清洁度和无菌度。
二是医疗器械清洗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医疗器械清洗人员缺乏系统的清洗培训和规范的操作指导,容易导致清洗不彻底或清洗不规范。
三是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部分医院对医疗器械清洗的质量管理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导致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和提升。
为了对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进行有效管理,医院可以建立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评估和考核体系。
首先可以制定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评估标准,包括清洗设备和工艺的合格率、医疗器械清洗人员的操作规范度和责任心,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监督和检查等内容。
然后可以通过定期的内部评估和外部审核,对医疗器械清洗质量进行全面的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管理水平。
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需要不断加强对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管理和提升。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分析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分析随着医疗服务的不断提升和医院规模的扩大,医疗器械的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加。
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安全,因此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进行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一、现状分析1.医疗器械清洗存在的问题(1)清洗不彻底: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患者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污染,如果清洗不彻底,可能会残留病原微生物,对患者造成交叉感染的风险。
(2)清洗工艺不规范:医疗器械的清洗工艺包括清洗、消毒、干燥等步骤,工艺不规范可能导致清洗不到位、消毒不彻底等问题。
(3)清洗设备不完善:一些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洗设备陈旧、性能不佳,无法满足大批量医疗器械清洗的需求。
(1)质量监控不完善:对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监控主要依靠可视检查和培养方法,无法全面评估清洗效果。
(2)人员培训不足: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才能保证清洗质量的稳定。
二、改进方向1.提高清洗工艺的规范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应当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医疗器械清洗工艺,明确每个步骤的标准操作程序,并对清洗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确保其正常运行。
配备足够的清洗人员,对其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清洗工艺的规范性和稳定性。
2.加强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监控引入更先进的检测技术,如生物指示剂、ATP检测等,对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进行更全面的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建立起清洗记录的电子管理系统,实现对清洗情况的实时监测和追溯。
3.强化人员培训和管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应当加强对清洗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医疗器械清洗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建立起绩效考核机制,对清洗人员的岗位责任和行为进行有效管理,保证其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4.推进清洗设备的更新和改造优化清洗设备的配置和布局,引入更智能化、高效化的清洗设备,并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和更新,以提高其清洗效率和质量,满足医院日益增长的清洗需求。
探究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

探究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医院消毒供应室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主要负责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和供应工作,是医院内消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医院的声誉。
本文将探究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以期提高医疗器械的清洁消毒质量,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一、医疗器械清洗的重要性医疗器械的清洗是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基本工作之一,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医疗器械的消毒效果。
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脏物和细菌的污染,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清洗,就会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潜在的健康隐患。
医疗器械的清洗工作至关重要,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二、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的流程医院消毒供应室对医疗器械的清洗工作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清洗,即将医疗器械表面的污物、污渍等清洗干净;其次是消毒,将清洗后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表面和内部可能存在的细菌和病毒;最后则是包装,将经过清洗和消毒的医疗器械进行合理的包装,以保证在存放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再次受到二次污染。
整个过程都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医疗器械清洗的质量控制在规定的标准范围内。
医疗器械清洗的质量控制是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对于医疗器械清洗的质量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控:1. 清洗工艺的控制:医疗器械清洗工艺包括清洗剂的配比、清洗时间、清洗温度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医疗器械的清洗效果。
在清洗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要求。
2. 清洗设备的维护保养:清洗设备的维护保养是保障清洗质量的重要环节。
只有保证清洗设备的正常运转,才能保证医疗器械的清洗效果。
3. 检测手段的建立:为了确保医疗器械清洗的质量,需要建立相应的检测手段,对清洗后的医疗器械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要求。
4. 作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作业人员是医疗器械清洗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其操作技能和工作态度直接关系到清洗质量。
探究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

探究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摘要】本文探讨了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在清洗流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操作,确保清洁度和消毒效果。
质量控制方案包括建立标准操作流程、使用合格的清洁剂和消毒剂等。
清洗效果应定期评估,保证器械清洁度符合标准。
员工培训和监督也是关键步骤,保证操作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文章强调了质量控制管理对医院消毒供应室的重要性,提出改进建议包括加强监督力度和定期进行质量评估。
未来,可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提高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关键词】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管理、清洗效果评估、培训与监督、改进建议、未来展望、医疗器械消毒、医疗器械使用、感染控制、医疗器械管理、清洗流程、质量评估、医院卫生管理。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医院消毒供应室是医院中负责清洁和消毒医疗器械的重要部门,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近年来关于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问题时有发生,如清洗不彻底造成的交叉感染风险增加、清洗过程中出现的仪器损坏等现象,引起了医疗行业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
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管理作为提高医疗器械清洗效果、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必要对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进行深入探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案,保障医疗器械清洁安全。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管理的调研和分析,探讨现有管理方案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为提高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和患者安全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通过深入分析医疗器械清洗流程、质量控制管理方案以及清洗效果评估等环节,旨在提高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确保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得到安全、有效的保障。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分析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分析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部非常重要的部门,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和供应工作。
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因此对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管理进行分析,从管理措施、质量控制、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管理措施1.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管理制度,包括清洗工艺流程、操作规范、质量控制要求等内容,并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严格按照管理制度执行。
2.设立专门负责的质量管理岗位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应当设立专门负责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管理的岗位,由专业人员负责监督和管理医疗器械清洗工作,确保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3.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档案管理体系,记录每一批次的医疗器械清洗情况,包括清洗工艺参数、清洗后的检测结果等,以便及时追溯和问题排查。
二、质量控制1.严格执行清洗工艺流程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应当严格按照医疗器械清洗工艺流程进行操作,包括清洗前的准备工作、清洗过程中的操作要求、清洗后的处理方法等,确保医疗器械得到充分的清洗和消毒。
2.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机制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应当建立完善的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检测机制,对清洗后的医疗器械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包括残留污染物、细菌数量等指标,确保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3.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应当定期对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作出改进措施,确保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和提升。
三、人员培训2.定期进行技术交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应当定期组织清洗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和学习,及时了解最新的清洗技术和设备,提高清洗人员的工作水平和技术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研究
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是保证医疗器械灭菌效果的必要过程和重要环节。
就如何确保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标签:医疗器械;清洗;质量
1 合理选择清洗剂
清洗剂选择的一般原则是根据污染物的成分来灵活选用,有针对性的去除污染物才能达到最佳清洗效果。
譬如被金属物污染的器械可选择弱碱性清洗剂;而被有机物污染的器械应选用碱性清洗剂;被无机物污染的器械则可考虑酸性清洗剂;对于表面粗糙、结构复杂的器械需用含酶清洗剂。
目前,我国医院使用的清洁剂种类较多,其中以含酶清洗剂使用最为广泛,尤其用于清洗污染较重、表面不光洁的器械。
虽然多酶清洁剂价格虽然较高,但能使得医疗器械的清洗效果更佳,相比选择那些价格较为低廉但清洗效果不理想的家用清洗剂、去污粉和洗洁精等消毒剂而言性价比更高。
2 进行彻底地清洗
医疗器械清洗的目的是去除有机和无机污染物,降低器械生物负荷,其彻底清洗是保证消毒、灭菌效果的前提。
医疗器械在使用后,残留的蛋白质、黏液、血迹、脓迹等有机物会防碍微生物与消毒物质的有效接触,如果器械清洗不到位,将形成细菌的保护膜,影响灭菌剂的穿透,从而影响到灭菌效果,污染物凝固将影响到今后的清洗效果,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破坏器械。
因此,去掉附着在器械上的有机物,对医疗器械进行彻底清洗是至关重要。
血液容易在器械的卡锁部位、轴关节沉积,造成难以去除的污点,从而引起腐蚀,严重的情况下甚至能导致器械在使用时发生断裂。
目前我国一般用检测细菌数来检测接触过血液的器械清洗彻底的程度。
为使清洗剂、水有效充分地接触器械上的各个部位的污物,在浸泡器械时,器械的关节缝隙、齿槽等部位应全部打开,能拆卸的卸开。
对于带有齿槽、关节、窄缝的特殊器械,本文认为对其进行手工清洗很有必要。
但是应注意,刷子不能有效去掉器械上的病源微生物,这里不推荐用刷洗。
对带有窄盲管、细孔、缝隙的器械,因其结构复杂易隐藏污垢,给清洗造成一定困难,针对此,应先取出针蕊,并用消毒液浸泡,再用含酶洗涤剂超声机振动,使管腔、细孔、窄缝中的污物迅速剥离、脱落,最后再用高压水冲洗,以达到彻底清除附着在器械轴节上的血迹及分泌物等的目的。
对有管腔的器械采用高压水枪冲洗、专用器械刷刷洗、压力枪吹干。
另外,器械在清洗机内不能叠放过密,浸泡后的器械必须经流水冲洗。
总之,需提高对清洗环节的认识,针对清洗环节存在的问题,一一将其解决,务必保证清洗质量,为临床提供无菌的物品,确保医疗安全。
3 正确的清洗方法
正确的清洗操作方法是使保证清洗质量的关键,在用含酶清洗剂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水温。
需要充分了解含酶清洗剂的性能特点,含酶清洗剂原液稳定,能分解脂肪、蛋白质、糖等生物污染物,但当其遇水后会被激活。
因此,需现配现用效果将更佳,含酶清洗剂配制后持续使用时间不超过8小时。
水的温度能增强清洗剂的活力,温度过低又使酶的活性不能被邀活,当水温在30℃—40℃时,酶的活性最强,当水温高于45℃活性反而将下降,温度过高可使酶的活性丧失导致酶的效能降低,40℃为宜,能达到最佳去污状态。
(2)清洗时间。
预洗时间不足不能去除附着的有机物,主洗时间不足则不能充分发挥洗涤剂的作用,影响洗涤效果,对于手工清洗、半自动清洗器清洗、消毒清洗机清洗,所有的清洗方法都应给足清洁的时间,才能达到清洁的要求。
(3)清洗剂浓度。
清洗时应配置合适的清洗剂浓度,这样才能达到清除器械上污染物的目的。
手工清洗的含酶清洗剂应选用高泡型酶,按1∶200浓度配制,如配制浓度不较低,将导致酶分解去污的能力降低。
对于国产或进口的清洗剂,均需按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配置。
若器械被污染的情况较为严重或污染物已干燥,可适当增加酶的浓度,或延长其浸泡时间。
(4)根据材质、用途选择合适的清洗方法。
为有效去除污迹,仅人工清洗不能达到此目的。
需增加酶或超声等方法,以提高清洗质量。
酶能有效清除物体表面血液、脓液等附着物。
酶是蛋白质的专一生物分解剂,其活性较慢,需增加浸泡时间和震荡以提高清洗效果。
超声清洗机是属于精密清洗,利用高频超声波,并通过清洗剂机械震动来清洗细小微粒和污垢。
用含酶清洗剂时应添加超声清洗,将大大提高洗涤质量。
将器械放入半自动超声波清洗机或全自动清洗消毒机,自动机械化设备一方面可避免人为清洗操作带来的不稳定性,保证洗涤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节省了劳动力,对操作者起到自身保护作用,有利于医疗器械清洗灭菌的质量控制及规范化管理。
(5)多次重复使用。
对于含酶清洗剂多次重复使用的现象,各种有机污物均溶解在清洗剂中,酶的去污作用在重复使用过程中早已消耗殆尽,不仅消耗清洗剂中的酶,还会使各种病原微生物在清洗剂中堆集导致器械的二次污染,因此,应及时检测酶的浓度,浸泡后用清水彻底清洗干净。
4 进行分类清洗
对不同类型的器械选择不同的洗涤处理方式。
按物品的污染程度分类浸泡:(1)过期物品如缝合包、抽脓包等,避免此类物品污染,需用专门的清洁器具送至清洁区。
(2)未直接接触病人的物品器械如无菌罐、无菌镊、棉花筒、纱布筒、针头盒子等,此类物品污染程度较轻,浸于冷水或含酶清洗剂中进行一般的清洗处
理即可。
(3)直接接触患者的物品器械回收时用包布将物品包好,并标明隔离符号,交至消毒员,消毒后再进行清洗。
按回收器械物品的材料、结构进行分类清洗:(1)表面光滑的器械用手工或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消毒,如治疗碗;带有关节、钩纹、齿槽的器械选择半自动超声波清洗,且清洗前应将器械关节打开,如镊子、组织钳、止血钳等;对于各种盛放容器则可用手工清洗,如贮槽、弯盘等。
(2)对不同材料的器械物品应进行分类清洗,玻璃类有玻璃洗疮器、玻璃注射器等;金属类有弯盘、剪刀、不锈钢治疗碗、钳子、持针器、血管钳等;橡胶类如洗疮器球囊等。
5 其它注意事项
5.1 加强自身的防护
清洗时要严格遵守清洗规章制度,使用生物酶清洗剂必须注意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配制时要戴胶手套、防护眼镜,防水口罩,防水围裙、酶原液不能与皮肤粘膜接触,以免造成刺激性损伤。
手工清洗和刷洗器械物品时,为防止产生气溶胶和水的泼撒对操作人员造成职业伤害,务必不要在流水下对其进行冲洗,而应放在水槽或水盆内。
另外,还需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对污染的环境及时处理。
5.2 使用后尽快清洗
在临床科、手术室应设立清洗间。
为防止附着在器械上的污物干结,将回收后的器械应尽快洗涤,不能及时清洗的器械浸泡在含酶清洗剂中保湿存放,在没有酶清洗剂的情况下,可采用清水保湿方法。
在临床科室设立清洗消毒间。
参考文献
[1]钟秀玲,程棣研.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事出版社,1996:225.
[2]孙洪日,林国辉.超声波清洗原理与工艺分析[J] .电子工艺技术,2001,(3).
[3]张瑞明,程新莉,钱志云.多酶清洗剂去热原效果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