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用有机溶剂的相对极性
常见有机溶剂极性表

有机溶剂是能溶解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质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特点是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具有较大的挥发性,在溶解进程中,溶质与溶剂的性质均无改动.之五兆芳芳创作有机溶剂的种类较多,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10大类:①芬芳烃类:苯、甲苯、二甲苯等;②脂肪烃类:戊烷、己烷、辛烷等;③脂环烃类:环己烷、环己酮、甲苯环己酮等;④卤化烃类: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等;⑤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⑥醚类:乙醚、环氧丙烷等;⑦酯类: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丙酯等;⑧酮类:丙酮、甲基丁酮、甲基异丁酮等;⑨二醇衍生物: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等;⑩其他:乙腈、吡啶、苯酚等.有机溶剂具有脂溶性,因此除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机体内外,尚可经完整的皮肤迅速吸收,有机溶剂吸收入人体后,将作用于富含脂类物质的神经、血液系统,以及肝肾等实质脏器,同时对皮肤和粘膜也有一定的刺激性.不合有机溶剂其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和作用的强弱也不合,这决定于每一种有机溶剂的化学结构、溶解度、接触浓度和时间,以及机体的敏理性.经常使用溶剂的极性顺序: 水(极性最大) > 甲酰胺> 乙腈> 甲醇> 乙醇> 丙醇> 丙酮> 二氧六环> 四氢呋喃> 甲乙酮> 正丁醇> 醋酸乙酯> 乙醚> 异丙醚> 二氯甲烷> 氯仿> 溴乙烷> 苯> 氯丙烷> 甲苯> 四氯化碳> 二硫化碳> 环己烷> 己烷> 庚烷> 煤油(极性最小)有机溶剂的极性按照官能团和对称性可初步判断,具体的需参照极性参数,如下暗示有机溶剂的极性,关系到其物理化学性质、如介电常数、偶极矩或折射率.这种暗示办法把所有的溶剂看作是连续作用的介质,而不是看作由各个份子组成的非连续统一体,并且未考虑到溶剂和溶质之间的特殊的相互作用.。
常用有机溶剂极性及混合溶剂极性顺序

常用有机溶剂极性及混合溶剂极性顺序一、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水(最大) > 甲酰胺> 乙腈> 甲醇> 乙醇> 丙醇> 丙酮> 二氧六环> 四氢呋喃> 甲乙酮> 正丁醇> 乙酸乙酯> 乙醚> 异丙醚> 二氯甲烷>氯仿>溴乙烷>苯>四氯化碳> 二硫化碳>环己烷>己烷>庚烷>煤油(最小)混合有机溶剂极性顺序(从小到大,括号内为有机溶剂的混合比例)二、常用溶剂极性在结晶和重结晶纯化化学试剂的操作中,溶剂的选择是关系到纯化质量和回收率的关键问题。
选择适宜的溶剂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选择的溶剂应不与欲纯化的化学试剂发生化学反应。
例如脂肪族卤代烃类化合物不宜用作碱性化合物结晶和重结晶的溶剂;醇类化合物不宜用作酯类化合物结晶和重结晶的溶剂,也不宜用作氨基酸盐酸盐结晶和重结晶的溶剂。
2. 选择的溶剂对欲纯化的化学试剂在热时应具有较大的溶解能力,而在较低温度时对欲纯化的化学试剂的溶解能力大大减小。
3. 选择的溶剂对欲纯化的化学试剂中可能存在的杂质或是溶解度甚大,在欲纯化的化学试剂结晶和重结晶时留在母液中,在结晶和重结晶时不随晶体一同析出;或是溶解度甚小,在欲纯化的化学试剂加热溶解时,很少在热溶剂溶解,在热过滤时被除去。
4. 选择的溶剂沸点不宜太高,以免该溶剂在结晶和重结晶时附着在晶体表面不容易除尽。
三、用于结晶和重结晶的常用溶剂有:水、甲醇、乙醇、异丙醇、丙酮、乙酸乙酯、氯仿、冰醋酸、二氧六环、四氯化碳、苯、石油醚等。
此外,甲苯、硝基甲烷、乙醚、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等也常使用。
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亚砜的溶解能力大,当找不到其它适用的溶剂时,可以试用。
但往往不易从溶剂中析出结晶,且沸点较高,晶体上吸附的溶剂不易除去,是其缺点。
乙醚虽是常用的溶剂,但是若有其它适用的溶剂时,最好不用乙醚,因为一方面由于乙醚易燃、易爆,使用时危险性特别大,应特别小心;另一方面由于乙醚易沿壁爬行挥发而使欲纯化的化学试剂在瓶壁上析出,以致影响结晶的纯度。
常用有机溶剂极性表

微波化学-溶剂极性1.前言:只有极性物质能吸收微波,非极性物质不吸收微波,一般介电常数e>15者,称之为极性溶剂,在进行实验时,务必确保反应的试剂中含有极性物质。
而介电常数e<15者决不能单独作为反应样品进行微波加热,否则会造成磁控管打火,烧坏仪器。
如果试验中所用试剂为非极性时,在不影响实验的情况下,应该混合加入极性溶剂或者极性物质以利反应,如:碳化硅2.常用有机溶剂的极性表溶剂介电常数(e) 溶剂介电常数(e) 溶剂介电常数(e) 三甲基苯 1.90 丁酸乙酯 5.10 甲丙酮16.80 环己烷 2.02 溴苯 5.17 苯乙酮17.30 四氯化碳 2.24 丁胺 5.40 苯甲醛17.801,2-二氧六环 2.25 丁酸甲酯 5.60 丁醇17.80 苯 2.30 氯苯 5.62 异丙醇17.90 对二甲苯 2.30 苯甲酸乙酯 6.02 环己酮18.20 三甲苯 2.30 乙酸乙酯 6.02 苯乙腈18.30 二甲苯 2.40 乙酸 6.15 丁酮18.50 甲苯 2.40 乙胺 6.30 异丁醇18.70 三乙胺 2.42 乙酸甲酯 6.70 丙酮20.70 萘 2.50 甲酸乙酯7.10 丁腈20.707.20 乙酸酐21.00三甲胺 2.50 1,2-二甲氧基乙烷邻二甲胺 2.57 苯胺7.30 甲醛23.00 二硫化碳 2.60 四氢呋喃7.58 酒精24.30 己酸 2.60 正丁醇7.80 乙醇24.50 戊酸 2.60 2,2,2-三氟乙醇8.55 苯甲腈26.00 乙醛 2.90 三氟乙酸8.55 乙二腈27.00 正丁酸 2.90 二氯乙烷8.93 丙腈27.70 丁酸 3.00 邻二氯苯9.93 甲醇32.70 呋喃 3.00 1,2-二氯乙烷10.36 硝基苯34.82 乙苯 3.00 2-甲基2-丙醇10.90 硝基甲烷35.8736.70丙酸 3.10 丁酸酐12.00 N,N-二甲基甲酰胺丁醚 3.10 吡啶12.50 乙二醇37.00 辛酸 3.20 苯甲醇13.00 乙腈37.50 三氯乙烯 3.40 二苯甲酮13.00 N,N-二甲基乙37.80酰胺脲 3.50 丁醛13.40 乙酰胺41.00 二乙胺 3.60 戊酮13.90 二甲基亚砜46.70 苯甲醚 4.33 环氧乙烷14.00 丙二睛47.00 乙醚 4.33 环己醇15.00 甲酸58.00 苯乙醚 4.50 戊醇15.80 水80.40 氯仿 4.81 乙二胺16.00 甲酰胺111.00。
常用有机溶剂的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精品文档
常用有机溶剂的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水)>乙腈>甲醇>乙酸>乙醇>异丙醇>丙酮>二氧六环>正丁醇>正戊醇>乙酸乙酯>乙醚>硝基甲烷>二氯甲烷>苯>甲苯>二甲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环已烷>正已烷(石油醚)>正庚烷。
剂洗脱能力:对于反相填料(如C18),溶剂洗脱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
己烷>甲烷>氯仿>二氯甲烷>乙醚>丙酮>乙腈>甲醇>水
对于正相填料(如硅胶),溶剂洗脱能力正相反,由强到弱依次为:
水>甲醇>乙腈>丙酮>乙醚>二氯甲烷>氯仿>甲烷>己烷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为:石油醚v已烷v环已烷v四氯化碳<三氯乙烯<二硫化碳<甲苯<v苯v二氯甲烷v氯仿v乙醚v乙酸乙酯v 丙酮<丙醇<乙醇v甲醇v乙腈v水<吡啶<乙酸。
溶剂的极性
溶剂的极性大小,可用溶剂强度表示,溶剂强度大致如下:
正庚烷v正已烷v环已烷v CC L4 v苯v乙醚v CHC L3VCH2C L2 v 四氢咲喃v二氧六烷v丙酮v醋酸乙酯v乙腈v甲醇v水
随意编辑。
有机试剂极性一览表

有机试剂极性大小下面这份溶剂极性表列出了常用有机溶剂极性顺序,并有常见溶剂的粘度、沸点、吸收波长等物理参数,在进行薄层色谱柱(TLC)洗脱的时候时很有帮助。
可能有不准确的,希望在留言处给予更正。
化合物名称极性粘度沸点吸收波长i-pentane(异戊烷)0-30-n-pentane(正戊烷)036210 Petroleum ether(石油醚)30~60210 Hexane(己烷)69210 Cyclohexane(环己烷)181210 Isooctane(异辛烷)99210 Trifluoroacetic acid(三氟乙酸)-72-Trimethylpentane(三甲基戊烷)99215 Cyclopentane(环戊烷)49210 n-heptane(庚烷)98200 Butyl chloride(丁基氯; 丁酰氯)178220 Trichloroethylene(三氯乙烯; 乙炔化三氯)187273 Carbon tetrachloride(四氯化碳)77265 Trichlorotrifluoroethane(三氯三氟代乙烷)48231 i-propyl ether(丙基醚; 丙醚)68220 Toluene(甲苯)111285 p-xylene(对二甲苯)138290 Chlorobenzene(氯苯)132-o-dichlorobenzene(邻二氯苯)180295 Ethyl ether(二乙醚; 醚)35220 Benzene(苯)380280 Isobutyl alcohol(异丁醇)3108220 Methylene chloride(二氯甲烷)240245 Ethylene dichloride(二氯化乙烯)84228 n-butanol(正丁醇)117210 n-butyl acetate(醋酸丁酯;乙酸丁酯)4-126254 n-propanol(丙醇)498210 Methyl isobutyl ketone(甲基异丁酮)-119330 Tetrahydrofuran(四氢呋喃)66220 Ethyl acetate(乙酸乙酯)77260 i-propanol(异丙醇)82210 Chloroform(氯仿)61245Methyl ethyl ketone(甲基乙基酮)80330 Dioxane(二恶烷; 二氧六环; 二氧杂环己烷)????102220 Pyridine(吡啶)115305 Acetone(丙酮)57330 Nitromethane(硝基甲烷)??6101330 Acetic acid(乙酸)??118230 Acetonitrile(乙腈)??82210 Aniline(苯胺)184-Dimethyl formamide(二甲基甲酰胺)153270 Methanol(甲醇)??65210 Ethylene glycol(乙二醇 )??197210 Dimethyl sulfoxide(二甲亚砜 DMSO)189268 Water(水)1100268下图是混合有机溶剂极性顺序(由小到大,括号内表示的是混合比例)一:溶剂极性参数表,方便以下比较展开剂。
常见有机溶剂极性表

常见有机溶剂极性表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有机溶剂是能溶解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质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特点是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具有较大的挥发性,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性质均无改变。
有机溶剂的种类较多,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10大类:①芳香烃类:苯、甲苯、二甲苯等;②脂肪烃类:戊烷、己烷、辛烷等;③脂环烃类:环己烷、环己酮、甲苯环己酮等;④卤化烃类: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等;⑤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⑥醚类:乙醚、环氧丙烷等;⑦酯类: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丙酯等;⑧酮类:丙酮、甲基丁酮、甲基异丁酮等;⑨二醇衍生物: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等;⑩其他:乙腈、吡啶、苯酚等。
有机溶剂具有脂溶性,因此除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机体内外,尚可经完整的皮肤迅速吸收,有机溶剂吸收入人体后,将作用于富含脂类物质的神经、血液系统,以及肝肾等实质脏器,同时对皮肤和粘膜也有一定的刺激性。
不同有机溶剂其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和作用的强弱也不同,这决定于每一种有机溶剂的化学结构、溶解度、接触浓度和时间,以及机体的敏感性。
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水(极性最大)>甲酰胺>乙腈>甲醇>乙醇>丙醇>丙酮>二氧六环>四氢呋喃>甲乙酮>正丁醇>醋酸乙酯>乙醚>异丙醚>二氯甲烷>氯仿>溴乙烷>苯>氯丙烷>甲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环己烷>己烷>庚烷>煤油(极性最小)有机溶剂的极性根据官能团和对称性可初步判断,具体的需参照极性参数,如下表示有机溶剂的极性,关系到其物理化学性质、如介电常数、偶极矩或折射率。
这种表示方法把所有的溶剂看作是连续作用的介质,而不是看作由各个分子组成的非连续统一体,并且未考虑到溶剂和溶质之间的特殊的相互作用。
常见有机溶剂极性表知识讲解

常见有机溶剂极性表有机溶剂是能溶解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质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特点是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具有较大的挥发性,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性质均无改变。
有机溶剂的种类较多,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10大类:①芳香烃类:苯、甲苯、二甲苯等;②脂肪烃类:戊烷、己烷、辛烷等;③脂环烃类:环己烷、环己酮、甲苯环己酮等;④卤化烃类: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等;⑤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⑥醚类:乙醚、环氧丙烷等;⑦酯类: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丙酯等;⑧酮类:丙酮、甲基丁酮、甲基异丁酮等;⑨二醇衍生物: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等;⑩其他:乙腈、吡啶、苯酚有机溶剂具有脂溶性,因此除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机体内外,尚可经完整的皮肤迅速吸收,有机溶剂吸收入人体后,将作用于富含脂类物质的神经、血液系统,以及肝肾等实质脏器,同时对皮肤和粘膜也有一定的刺激性。
不同有机溶剂其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和作用的强弱也不同,这决定于每一种有机溶剂的化学结构、溶解度、接触浓度和时间,以及机体的敏感性。
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水(极性最大)> 甲酰胺> 乙腈> 甲醇> 乙醇> 丙醇> 丙酮> 二氧六环> 四氢呋喃> 甲乙酮> 正丁醇> 醋酸乙酯> 乙醚> 异丙醚> 二氯甲烷> 氯仿> 溴乙烷> 苯> 氯丙烷> 甲苯> 四氯化碳> 二硫化碳> 环己烷> 己烷> 庚烷> 煤油(极性最小)有机溶剂的极性根据官能团和对称性可初步判断,具体的需参照极性参数,女口下表示有机溶剂的极性关系到其物理化学性质、如介电常数、偶极矩或折射率。
这种表示方法把所有的溶剂看作是连续作用的介质,而不是看作由各个分子组成的非连续统一体,并且未考虑到溶剂和溶质之间的特殊的相互作用。
有机溶剂极性大小

首先,在分子结构中原子排列不对称,正负电荷得重心没有重合,这种分子就叫极性分子,由极性分子构成得污染物就叫极性污染物,反之亦然。
常见得极性污染物如:有机酸、无机酸、盐类、碱类、污水、手汗、电镀残液、焊接活化剂等、常见得非极性污染物如:润滑油、防锈油、机油、淬火油、蜡、脂等。
常见得极性溶剂如:水、甲醇、乙醇、异丙醇、丙酮、环己酮、乙二胺、乙二醇等。
常见得非极性溶剂如:CFC—113、四氯化碳、己烷、庚烷、辛烷、苯、汽油、煤油等。
极性溶剂比较容易溶解极性污染物,反之亦然。
KB值:贝松脂丁醇值,也叫考里丁醇值用来度量有机溶剂溶解非极性污染物得相对能力,值越大,溶解能力越强。
SP值:溶解度参数表示溶剂与溶质(污染物)之间相互作用得一个参数,两者得SP值越接近表示越容易溶解有机试剂极性大小下面这份溶剂极性表列出了常用有机溶剂极性顺序,并有常见溶剂得粘度、沸点、吸收波长等物理参数,在进行薄层色谱柱(TLC)洗脱得时候时很有帮助、可能有不准确得,希望在留言处给予更正。
化合物名称极性粘度沸点吸收波长i-pentane(异戊烷) 0 - 30 —n-pentane(正戊烷) 0 0、2336 210 Petroleum ether(石油醚) 0、01 0。
3 30~60 210Hexane(己烷) 0.06 0、33 69 210 Cyclohexane(环己烷) 0、1 1 81 210Isooctane(异辛烷) 0、1 0、53 99 210 Trifluoroacetic acid(三氟乙酸) 0。
1 - 72—Trimethylpentane(三甲基戊烷) 0、1 0。
47 99 215Cyclopentane(环戊烷) 0、2 0、47 49 210n—heptane(庚烷) 0.2 0、41 98 200Butylchloride(丁基氯; 丁酰氯) 1 0。
4678220Trichloroethylene(三氯乙烯; 乙炔化三氯) 1 0.57 87 273Carbon tetrachloride(四氯化碳) 1、6 0.97 77 265Trichlorotrifluoroethane(三氯三氟代乙烷) 1.9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用有机溶剂的相对极性常用用有机溶剂的相对极性solvent polarity Viscosity(cp20℃) Boiling point(℃) UV cutoff(nm) i-pentane戊烷 0.00 -- 30 --n-pentane 0.00 0.23 36 210 Petroleum ether石油醚0.01 0.30 30-60 210Hexane己烷0.06 0.33 69 210 Cyclohexane环己烷 0.10 1.00 81 210Isooctane异辛烷 0.10 0.53 99 210 Trifluoroacetic acid三氟乙酸 0.10 -- 72 -- Trimethylpentane三甲基戊烷0.10 0.47 99 215 Cyclopentane(环戊烷) 0.20 0.47 49 210n-heptane(庚烷) 0.20 0.41 98 200Butyl chloride(丁基氯; 丁酰氯) 1.00 0.46 78 220 Trichloroethylene(三氯乙烯; 乙炔化三氯) 1.00 0.57 87 273Carbon tetrachloride(四氯化碳) 1.60 0.97 77 265 Trichlorotrifluoroethane(三氯三氟代乙烷) 1.90 0.71 48 231i-propyl ether(丙基醚; 丙醚) 2.40 0.37 68 220T oluene(甲苯) 2.40 0.59 111 285p-xylene(对二甲苯) 2.50 0.65 138 290 Chlorobenzene(氯苯) 2.70 0.80 132 --o-dichlorobenzene(领二氯苯) 2.70 1.33 180 295Ethyl ether(二乙醚; 醚) 2.90 0.23 35 220Benzene(苯) 3.00 0.65 80 280Isobutyl alcohol(异丁醇) 3.00 4.70 108 220 Methylene chloride(二氯甲烷) 3.40 0.44 40 245Ethylene dichloride(二氯化乙烯)3.50 0.79 84 228n-butanol(丁醇) 3.90 2.95 117 210n-butyl acetate(醋酸丁酯; 乙酸丁酯)4.00 --- 126 254n-propanol(丙醇) 4.00 2.27 98 210Methyl isobutyl ketone 4.20 -- 119 330T etrahydrofuran( 四氢呋喃)4.20 0.55 66 220ethanol 4.30 1.20 79 210Ethyl acetate 4.30 0.45 77 260i-propanol(丙醇) 4.30 2.37 82 210 Chloroform(氯仿) 4.40 0.57 61 245Methyl ethyl ketone(甲基乙基酮)4.50 0.43 80 330Dioxane(二恶烷; 二氧六环;二氧杂环己烷) 4.80 1.54 102 220Pyridine(吡啶) 5.30 0.97 115 305Acetone(丙酮) 5.40 0.32 57 330Nitromethane(硝基甲烷) 6.00 0.67 101 380Acetic acid(乙酸) 6.20 1.28 118 230Acetonitrile(乙腈) 6.20 0.37 82 210Aniline(苯胺) 6.30 4.40 184 --Dimethyl formamide(二甲基甲酰胺--DMF) 6.40 0.92 153 270Methanol 6.60 0.60 65 210Ethylene glycol(乙二醇) 6.90 19.90 197 210Dimethyl sulfoxide() 7.20 2.24 189 268water 10.20 1.00 100 2682、物质的极性似乎是很模糊的概念,不知道用什么物理量来考量。
是用偶极矩,还是介电常数?或者是这两者结合起来一起考虑?偶极矩是分子内部电荷分离而形成的一个电偶极子介电常数的物理意义不是很了解。
三者应该有很大关系,但顺序并不完全一致。
介电常数似乎跟极化率成正比,也就是跟诱导偶极有关极性: DMSO DMF MeOH EtOH acetone THF EtOAc偶极矩: 3.96 3.82 1.70 1.69 2.88 1.75 1.78介电常数47.24 38.25 33.0 25.3 21.0 7.52 5.30以前读一些Reichardt的书和文献, 只是他的偏重的是溶致变色现象,和不同溶剂中的光吸收光发射等相关.溶剂极性应该是一个综合的参数. 介电常数, 磁导率, 以及二者乘积(εr * ur)=n^2等都有和它关系, 而折射率n的实部与虚部则分别与光反射及吸收相关...研究溶剂极性大多与外场的作用相联系吧Reichardt提出的在研究溶致变色效应中用的比较多的是ET(30)参数,ET大约是指electronic transition energy, 而30是因为他第一篇关于这类参数的文献用的是公式30, 用来与其他的ET相区别.有的文献极性用orientational polarizability表达,因为在外场作用下溶剂分子发生定向的排列而具有某些规则的取向.比如Lippert公式中定义取向极化率为(εr-1)/(2εr+1) - (n^2-1)/(2n^2+1)混合溶剂的极性顺序[ Date: 2007-6-14 12:59:00 | 作者: 尔然]苯-氯仿(1+1)混合溶剂的极性顺序:→环己烷-乙酸乙酯(8+2)→氯仿-丙酮(95+5)→苯-丙酮(9+1)→苯-乙酸乙酯(8+2)→氯仿-乙醚(9+1)→苯-甲醇(95+5)→苯-乙醚(6+4)→环己烷-乙酸乙酯(1+1)→氯仿-乙醚(8+2)→氯仿-甲醇(99+1)→苯-甲醇(9+1)→氯仿-丙酮(85+15)→苯-乙醚(4+6)→苯-乙酸乙酯(1+1)→氯仿-甲醇(95+5)→氯仿-丙酮(7+3)→苯-乙酸乙酯(3+7)→苯-乙醚(1+9)→乙醚-甲醇(99+1)→乙酸乙酯-甲醇(99+1)→苯-丙酮(1+1)→氯仿-甲醇(9+1)常用溶剂极性2007年04月29日星期日19:35在结晶和重结晶纯化化学试剂的操作中,溶剂的选择是关系到纯化质量和回收率的关键问题。
选择适宜的溶剂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选择的溶剂应不与欲纯化的化学试剂发生化学反应。
例如脂肪族卤代烃类化合物不宜用作碱性化合物结晶和重结晶的溶剂;醇类化合物不宜用作酯类化合物结晶和重结晶的溶剂,也不宜用作氨基酸盐酸盐结晶和重结晶的溶剂。
2. 选择的溶剂对欲纯化的化学试剂在热时应具有较大的溶解能力,而在较低温度时对欲纯化的化学试剂的溶解能力大大减小。
3. 选择的溶剂对欲纯化的化学试剂中可能存在的杂质或是溶解度甚大,在欲纯化的化学试剂结晶和重结晶时留在母液中,在结晶和重结晶时不随晶体一同析出;或是溶解度甚小,在欲纯化的化学试剂加热溶解时,很少在热溶剂溶解,在热过滤时被除去。
4. 选择的溶剂沸点不宜太高,以免该溶剂在结晶和重结晶时附着在晶体表面不容易除尽。
用于结晶和重结晶的常用溶剂有:水、甲醇、乙醇、异丙醇、丙酮、乙酸乙酯、氯仿、冰醋酸、二氧六环、四氯化碳、苯、石油醚等。
此外,甲苯、硝基甲烷、乙醚、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等也常使用。
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亚砜的溶解能力大,当找不到其它适用的溶剂时,可以试用。
但往往不易从溶剂中析出结晶,且沸点较高,晶体上吸附的溶剂不易除去,是其缺点。
乙醚虽是常用的溶剂,但是若有其它适用的溶剂时,最好不用乙醚,因为一方面由于乙醚易燃、易爆,使用时危险性特别大,应特别小心;另一方面由于乙醚易沿壁爬行挥发而使欲纯化的化学试剂在瓶壁上析出,以致影响结晶的纯度。
在选择溶剂时必须了解欲纯化的化学试剂的结构,因为溶质往往易溶于与其结构相近的溶剂中―“相似相溶”原理。
极性物质易溶于极性溶剂,而难溶于非极性溶剂中;相反,非极性物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而难溶于极性溶剂中。
这个溶解度的规律对实验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如:欲纯化的化学试剂是个非极性化合物,实验中已知其在异丙醇中的溶解度太小,异丙醇不宜作其结晶和重结晶的溶剂,这时一般不必再实验极性更强的溶剂,如甲醇、水等,应实验极性较小的溶剂,如丙酮、二氧六环、苯、石油醚等。
适用溶剂的最终选择,只能用试验的方法来决定。
下表可供选择溶剂时参考。
物质的类别溶解度大的溶剂烃疏水性烃、醚、卤代烃卤代烃醚胺酯酯硝基化合物腈酮醇、二氧环己烷、冰醋酸醛酚酰胺醇、水醇羧酸磺酸盐亲水性水若不能选择出一种单一的溶剂对欲纯化的化学试剂进行结晶和重结晶,则可应用混合溶剂。
混合溶剂一般是由两种可以以任何比例互溶的溶剂组成,其中一种溶剂较易溶解欲纯化的化学试剂,另一种溶剂较难溶解欲纯化的化学试剂。
一般常用的混合溶剂有:乙醇和水、乙醇和乙醚、乙醇和丙酮、乙醇和氯仿、二氧六环和水、乙醚和石油醚、氯仿和石油醚等等,最佳复合溶剂的选择必须通过预试验来确定。
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 水(极性最大)>甲酰胺>乙腈>甲醇>乙醇>丙醇>丙酮>二氧六环>四氢呋喃>甲乙酮>正丁醇>醋酸乙酯>乙醚>异丙醚>二氯甲烷>氯仿>溴乙烷>苯>氯丙烷>甲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环己烷>己烷>庚烷>煤油(极性最小),请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