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七下古代名句及翻译
七下语文10首古诗词译文及名句赏析

七下语文古诗词翻译及名句赏析原文:1、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qìng)音。
译文:清晨,当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静寂,只能听到那悠悠敲钟的回声。
名句赏析:名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赏析:原文:2、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翻译: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
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名句赏析:名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赏析:原文3、蝉(唐)虞世南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jiâ)秋风。
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名句赏析:名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jiâ)秋风。
赏析:此句讴歌了蝉的高洁品格,借蝉喻人,言外之意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
原文:4、孤雁唐.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译文:一只离群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思念和追寻着它的伙伴。
又有谁来怜惜这浩渺天空中的孤雁呢?然而它和雁群相失在云海弥漫间,它望尽天涯,仿佛伙伴们就在眼前;它哀鸣声声,好像听到了同类的呼唤,然而野鸦们全然不懂孤雁的心情,只顾在那里纷纷鼓噪不休。
名句赏析:名句: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赏析:原文:5、鹧鸪唐.郑谷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加翻译)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1.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译文:金溪有个平民叫方仲永,世代从事于农业生产。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书写工具。
有一天仲永忽然大哭要书写书具。
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近借来给他,仲永立即书写诗歌四句,并且在诗后署下了自己的名字。
他的诗以团结宗亲作为诗的内容,(父亲)把他的诗传递给全乡的学识优秀的士人欣赏。
从此,只要有人指定事物(让他)写诗,仲永立刻完成,他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同乡的人感到惊奇,渐渐的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有的人用钱讨取仲永的诗作。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是有利的,每天强拉着仲永到处拜访同乡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家,在舅舅家见到了仲永,仲永已经十二三岁了。
我让他作诗,作出的诗已经不能符合以前的传闻了。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方仲永的事,舅舅说:“仲永的才能已经消失尽净,成为了普通的人。
”王先生说:方仲永的聪慧,是天生的。
他天生聪明,远胜过有才能的人。
他最终成为常人,是因为它受于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后天不教育,尚且成为平人;现在那些天生不聪明的人,本来是平人,后天又不接受教育,就能成为普通人了吗?2.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文重点句子翻译

七语下古文重点句子翻译4、孙权劝学《资治通鉴》1、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士别三日,就要另外拭目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12、卖油翁欧阳修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老翁见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2、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将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然后)慢慢地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芦,油从铜钱的方孔注入,而铜钱没有被沾湿。
16、短文两篇⑴陋室铭刘禹锡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藓蔓延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6、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⑵爱莲说周敦颐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
4、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是花中的君子。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8.《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10.《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4.《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初一下必背古诗词译文人教版

初一下必背古诗词译文人教版初一下册人教版必背的古诗词包括了多篇经典作品,以下是部分诗词的译文:1. 《观刈麦》- 白居易译文:在麦收时节,我看见农民们辛勤劳作,他们汗流浃背,但仍然快乐地歌唱。
我感叹农民的辛劳,同时也感到自己生活的安逸。
2. 《望岳》- 杜甫译文:我站在泰山之巅,远望四周的山峦,它们如同波浪一般起伏。
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同时也体会到了大自然的壮丽。
3. 《春望》- 杜甫译文:春天来临,国都长安城中草木茂盛,但我却因战乱而感到忧伤。
我思念远方的亲人,希望他们平安无恙。
4. 《游子吟》- 孟郊译文:慈母手中的针线,为游子缝制衣物。
游子在外,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母亲的爱。
5. 《悯农》- 李绅译文:农民在炎炎夏日辛勤耕作,汗水滴入土地。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和尊重。
6. 《江雪》- 柳宗元译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孤寂的江雪画面,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
7. 《静夜思》- 李白译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感。
8.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译文: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9. 《登鹳雀楼》- 王之涣译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胸怀壮志的情感。
10. 《绝句》- 杜甫译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
这些古诗词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必背篇目及译文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必背篇目及译文梳理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情。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解漫天雪飞。
【译文】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时间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君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
一想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
吊古伤今,我怎能不悲从中来、潸然泪下呢!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样呢?在齐鲁大地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苍翠的青色。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极力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感到眼角几乎要裂开。
我一定要登临泰山极顶,俯瞰群山,它们都将变得那么渺小。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在最高层。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文重点句子翻译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文重点句子翻译
1. 《论语》中的句子:“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的翻译:学了
之后时常复,不也是很开心吗。
2. 古诗《登鹳雀楼》中的句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的翻译:太阳从山的一边落下,黄河水流入大海。
3. 古文《齐桓公问陈轸于桓公》中的句子:“夫子不言,言必
有中。
”的翻译:孔子不是不说话,只是他说的话都有深意。
4. 古文《伯夷贤周流之歌》中的句子:“心之忧矣,於以修之。
”的翻译:心里很焦虑,只能努力修养来排解。
5. 古文《游褒禅山记》中的句子:“扣舷独啸,钟亭何峥嵘。
”
的翻译:驾着船独自吟唱,钟亭峥嵘壮丽。
6. 古文《六国论》中的句子:“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的翻译:时间过去了,岁月不再回来。
7. 古文《前出师表》中的句子:“臣非不谋懦;度德量力,辅翼王室。
”的翻译:臣子并非不有计划,只是要根据自身才能,辅佐王室。
这些句子是七年级语文下册中的古文重点句子,通过翻译,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含义和背后的意义。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好版)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咏雪〔《世说新语》〕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假设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分开了,陈太丘分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答复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分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分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誉;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7、论语十二章〔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七下古代名句选读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语见《史记·李将军列传》。
蹊(xī):小路。
意思是,桃树、李树虽然不能以说话来召引人,但它的花鲜艳、绚丽,果实甘美,人人喜爱,因此树下人来往不绝,自然走出一条小路来。
这句话用来比喻踏实工作、卓有成就的人,不自矜夸,自然会得到人们的崇敬。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语见宋朝陆九渊《陆象山集·语录》。
迁:迁移、改变。
意思是,看见好的,就要改变自己的态度而去向他学习;有了错误,就要改正。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语见《荀子·儒效》。
知:同“智”。
意思是,聪明并且喜欢向别人请教,然后才能成为有才能的人。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语见韩愈《调张籍》。
蚍蜉(pí fú):蚂蚁的一种。
诗句原意是:李白、杜甫的作品是伟大的,有些人想要抹煞,那是徒劳的,就像蚂蚁想摇动大树一样可笑。
现在常引用这句话来讽刺那些过高估计自己的人。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语见《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见:音义同“现”。
意思是,书多读几遍,道理自然就懂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语见《论语·卫灵公》。
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语本汉朝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意思是,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听信一方面的话,就要作出错误的判断。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语见《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齐景公的大臣梁丘据很佩服国相晏婴,认为自己不管怎样努力也赶不上他。
晏婴不同意这种看法,他鼓励梁丘据,说了这句话。
意思是,努力去做的人就可以成功,努力前行的人就可以到达目的地。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语见《诗经·大雅·荡》。
靡:无。
鲜(xiǎn):少。
克:能。
意思是,凡事都有好的开端,但很少能够有好的结局。
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说明事物难得善始善终,有劝勉人持恒成事的意思。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语见《左传·僖公十四年》,原作“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焉:哪里。
附:依附。
意思是,皮都没有了,毛还依附在哪里呢?
这句话用来比喻基础没有了,赖以生存的东西也就不能存在。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语见《战国策·赵策一》。
意思是,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作以后行事的借鉴。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语见《战国策·楚策四》,原句是“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
意思是,丢失了羊,赶快修补羊圈,还不算迟。
这句话比喻出了事故或犯了错误之后,如果及时想法补救,还可以防止再受损失。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语见屈原《离骚》。
曼曼:即漫漫,长、远的样子。
修:长。
意思是,道路是那么遥远,但我仍将到处追求真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语见晋代傅玄《太子少傅箴》。
朱:朱砂,红色颜料。
意思是,接触朱砂,就会染红;接近黑墨,就会沾黑。
现在用来比喻接近好人,容易变好;接近坏人,容易变坏,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语见《论语·学而》朱熹注。
意思是,有错就改正,无错加以自勉。
现指要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语见《论语·卫灵公》。
意思是,一个人没有长远的打算,就必然会有眼前的忧虑。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语见《礼记·中庸》。
豫:同“预”,预见,事前做准备。
立:成功。
意思是,凡事有预见,事前做准备,就能成功;事前没有准备,就要失败。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语见《老子》三十三章。
意思是,能够正确认识别人的人,是聪明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是明达的人。
这就是说聪慧明达的人,既能知人,又有自知之明。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语见《论语·学而》。
患:担忧,怕。
意思是,不要担忧别人不了解自己,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语见《论语·里仁》。
贤: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省(xǐng):检查,察看。
意思是,看见有德才的人,就想学得与他一样;看见德才不好的人,就对照检查自己有无类似缺点而改正它。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语见《礼记·杂记下》。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
弓上弦叫张,卸下弦叫弛。
意思是,一直把弓弦绷紧不放松,连周文王和周武王也做不到;一直把弓弦松开不用,周文王和周武王也不会这么做。
有时拉开弓,有时卸下弦,这才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方法。
比喻治理国家要宽严相济。
后来也比喻生活和工作要合理安排,有松有紧,有节奏地进行。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语见《周易·系辞下》。
意思是,走不同的道路可以到达同一目的地,各种考虑可以趋于一致。
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能得到相同的结果。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语见《史记·滑稽列传》。
意思是,一种大鸟很长时间不飞也不叫,一飞就冲上云霄,一叫就使人震惊。
比喻平时默默无闻,突然作出惊人之举。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语见《管子·权修》。
树:种植。
又比喻培养人。
意思是,作一年的打算,没有什么事比得上种庄稼;作十年的打算,没有什么事比得上栽树;作一辈子打算,没有什么事比得上培养人才。
这几句话后来缩减为“十年树人,百年树人”,比喻培养人才是百年大计。
也用来形容培养人才之不易。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语见《论语·述而》。
坦:安闲,开朗,直率。
荡荡:宽广,辽阔。
长:经常,总是。
戚戚:忧愁,哀伤,局促不安,患得患失。
意思是,君子心胸平坦开阔,小人局促经常忧愁。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语见秦代李斯《谏逐客书》。
让:辞让,拒绝。
就:造成。
意思是,泰山有了土壤才会那么高大,黄河、沧海对大小水流不加区别一概容纳,才会变得那样深。
比喻一个国家拥有各种各样的人才,才会越来越强大;一个人善于听取各种意见,才会变得聪明。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语见汉代司马迁《报任安书》。
或:有的人。
鸿毛:大雁的毛。
这句话比喻有的人死得很有价值,有的人死得毫无价值。
心之官则思。
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语见《孟子·告子上》。
官:器官。
意思是,人心是用来思考的,思考就会有所得,不思考是不行的。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韩非子·五蠹》引鄙谚(民间谚语)。
蠹(dù):蠹虫,咬器物的虫子。
贾(gǔ):做买卖。
意思是,袖子长有利于跳舞,本钱多有利于做买卖。
比喻做事有所凭借,容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