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试验教案

合集下载

《建筑结构试验》课件

《建筑结构试验》课件

试验内容
1 静载试验
详细介绍静载试验的目的、步骤和应用,以 及如何分析试验数据。
2 动载试验
解释动载试验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如振动 试验和地震试验。
3 静力试验
阐述静力试验的原理和技术,以及如何进行 静力测试。
4 大型试验
介绍大型建筑结构试验的挑战和特点,以及 如何应对。
试验过程与操作
1
试验中的操作流程
建筑结构试验
本课程简要介绍建筑结构试验的概述和意义,以及试验方法与设备。还包括 试验内容、过程与操作,结论与应用,典型案例分析,以及对建筑结构试验 的研究前景与发展趋势的探讨。
试验方法与设备
试验方法的分类
介绍建筑结构试验的不同方法分类,例如静载 试验、动载试验、静力试验和大型试验。
常用的试验设备
探讨建筑结构试验中常用的设备和工具,包括 传感器、试验台、负载系统等。
应用领域
探讨建筑结构试验在工程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如建筑设计、结构改进和安全评估。
典型案例分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现代建筑中的结构试验
分析现代建筑中常见的结构试验案例,探讨结构改 进和性能优化。
建筑结构失效分析与故障排除
研究建筑结构失效案例,分析失效原因并提出故障 排除方法。
结语
展望建筑结构试验的研究前景与发展趋势,鼓励更多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加 入这一领域的探索。 谢谢观看!
2
详细描述建筑结构试验的操作流程,包
括数据记录、加载控制和试验条件控制。
3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列举建筑结构试验前需要进行的准备工 作,如设备检查、资源准备和安全措施。
试验后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介绍建筑结构试验后如何分析和处理试 验数据,以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结论。

建筑结构试验

建筑结构试验

建筑结构试验
重力加载法:
包括重力直接加载法和杠杆加载法。
直接加载法
应注意避免因荷重 块产生拱作用而改 变荷载分布。
杠杆加载法
结构变形后荷载不 改变,但无法自行 卸载。
建筑结构试验 重力加载法: 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长期荷载试验
建筑结构试验
液压加载法:
目前结构试验中最常用的加载方法;
可适用于静、动载试验,吨位可大、可小;
♦ 优点:结构简单,容易产生较大振幅和激振力; ♦ 缺点:频率低,振幅调节难,只能产生简谐荷载。
直线位移惯性力加载法
♦ 激振力大,但频率较小(< 1HZ),且设备笨重。
建筑结构试验 惯性力加载法: 初位移加载法 初速度加载法
建筑结构试验
01
机械力加载法:
02
常用机具包括:吊链(葫芦)、卷扬机、花篮螺 丝、螺旋千斤顶、弹簧等; 适用于施加水平荷载;
建筑结构试验
01
人身体有规律的运动,在共振情况下可产生较大 的激振力(有阻尼自由振动)。
03
又称脉动法;
05
人激振动加载法:
02
环境随机振动激振法:
04
由地面脉动产生建筑物脉动,再对其进行模态参 数识别。
06
02
01
03
04
05
支座;
建筑结构试验
荷载支承机构;
现场试验荷载装置。
结构试验台座;
荷载支承设备和试验台座:
安装和移动设备困难。
建筑结构试验
结构试验台座:(试验台座)
抗侧力试验台座
♦ 作用:通过拉压千斤顶或电液伺服加载系统对试件
施加模拟地震作用的低周反复荷载,进行拟动力和 拟静力试验。

建筑结构试验教案(ksht)

建筑结构试验教案(ksht)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土木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分类(classifications of structural testing and inspection)一、土木工程结构试验(structural testing)概念:在结构物或试验对象(杆件、构件、子结构或其模型)上,利用设备仪器为工具,以各种试验技术为手段,在施加各种作用(荷载、机械扰动力、模拟的地震作用、风力、温度、变形……)的工况下,通过量测与试验对象工作性能有关的各种参数(应变、变形、振幅、频率……)和试验对象的实际破坏形态,来评定试验对象的刚度、抗裂度、裂缝状态、强度、承载力、稳定和耗能能力等,并用以荷载性质:静力试验和动力试验试验对象:实体(原型)试验和模型试验试验场合: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构件破坏与否:破坏性试验和非破坏性试验荷载作用时间:短期荷载试验和长期荷载试验1.研究性试验和检验性试验(research testing and verification testing)(1)研究性试验(research testing)研究的问题:l)验证结构计算理论的假定。

2)为制订设计规范提供依据。

3)为发展和推广新结构、新材料与新工艺提供试验依据。

(2)检验性试验(verification testing)试验对象:真实的结构或构件应用:1)检验结构性能;2)检验工程质量;3)事故评定;4) 灾害鉴定2.静力试验和动力试验(static testing and dynamic testing)(1)静力试验(static testing)静力:指试验过程中,结构本身运动的加速度效应(惯性力效应)可以忽略不计。

试验性质分类:单调静力荷载试验拟静力试验拟动力试验单调静力荷载试验:指试验荷载逐渐单调增加到结构破坏或预定的状态目标,研究结构受力性能的试验。

拟静力试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伪静力试验)利用加载系统对结构施加逐渐增大的反复作用荷载或交替变化的位移,使结构或构件受力的历程与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历程的基本相似,但其加载速度远低于实际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所经历的变形速度。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指导书 土木工程(完整)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指导书 土木工程(完整)

建筑结构试验09级实验指导书说明一、试验报告必须用墨水笔工整书写,原始记录不得涂改,每个学生必须按时独立完成试验报告,(包括预习思考题及试验作业题)。

二、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1.做好试验课前的预习。

2不得动用与本次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

3试验完毕,清理整理所用仪器设备及环境卫生,填好实验使用登记本,并交给任课老师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4如有仪器设备损坏,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三、实验指导书所列试验方法均以现行国标和规范为依据。

编者:陈高2012年5月目录实验一等强度梁实验 (1)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原理 (1)三、实验步骤 (2)四、实验记录 (3)实验二纯弯梁实验 (4)一、实验目的 (4)二、实验原理 (4)三、实验步骤 (5)四、实验结果 (6)五、实验记录表格 (7)实验三同心拉杆实验 (8)一、实验目的 (8)二、实验原理 (8)三、实验步骤 (9)四、实验记录表格 (9)实验四:偏心拉杆实验 (10)一、实验目的 (10)二、实验原理 (10)三、实验步骤 (12)四、实验结果处理 (12)实验五典型桁架结构静载实验 (14)一、实验目的 (14)二、实验原理 (14)三、实验操作步骤简介 (15)四、实验记录 (16)实验六混凝土无损检测实验 (18)一、实验目的 (18)二、实验仪器 (18)三、试验方法及步骤 (18)四、实验报告 (18)五、思考题 (18)实验一 等强度梁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应用应变片组桥,检测应力的方法2、验证变截面等强度实验3、掌握用等强度梁标定灵敏度的方法4、学习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1、电阻应变测量原理电阻应变测试方法是用电阻应变片测定构件的表面应变,再根据应变—应力关系(即电阻-应变效应)确定构件表面应力状态的一种实验应力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是以粘贴在被测构件表面上的电阻应变片作为传感元件,当构件变形时,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值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利用电阻应变仪将此电阻值的变化测定出来,并换算成应变值或输出与此应变值成正比的电压(或电流)信号,由记录仪记录下来,就可得到所测定的应变或应力。

《建筑结构试验(实践环节)》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建筑结构试验(实践环节)》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建筑结构试验(实践环节)》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独立设课)一、课程基本概况:课程名称(中文):建筑结构试验(实践环节)(英文):Structural Test课程代码:00500615课程类别:C:专业选修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 30 其中实验(上机)学时 30 学分 1.0先修课程:二、课程简介《建筑结构试验(实践环节)》是高等理工院校建筑结构专业学生进行建筑结构实验基本训练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该专业学生接受专业系统实验方法与实验技能训练的重要阶段,是建筑工程专业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重要基础。

三、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1)通过本课程各环节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解决在一般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中的结构试验问题,并在科学研究方面得到初步的培养与训练。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常用的计量仪器与试验设备的应用,对其它仪器和试验设备也有所了解;基本掌握进行结构试验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具备规划与组织一般结构试验的能力;掌握基本的试验技术,能动手做一般的结构,处理和分析试验数据,作出正确的结论。

四、实验方式与注意事项实验方式:1、由于试验较为复杂,则每10~12人为一组,需要大家合作完成试验。

2、由于土木类试验均为较复杂试验,特别是部分试验属于破坏性试验,这样子增加了准备试验的难度,故学生需要按照试验时间表安排试验。

注意事项:土木类试验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学生需要注意安全。

五、实验课程内容(项目)及学时分配每位学生必做4个实验。

注:实验类型指:演示、验证、综合、设计;实验要求指:必修、选修。

六、考试(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1、本课程最终成绩以百分制评定。

2、本课程采用实验报告的成绩作为学生该门课的成绩。

成绩以平时实验课操作、提问、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综合评定。

七、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1、《建筑结构试验》同济大学,姚振刚编(二)参考资料1、《建筑结构试验》清华大学,王娴明编2、《建筑结构试验》南京工学院编,林圣华编3、、《建筑结构试验》,湖南大学,太原工业大学,福州大学合编4、《建筑结构试验》指导书,福州大学结构实验室,林茂合编执笔人:程浩德审核人:林友勤编写时间:2010年5月25日。

建筑中的结构三年级科学教案

建筑中的结构三年级科学教案

教案:建筑中的结构
1. 知识导入
- 通过展示一些建筑物的图片或者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建筑物的特点和结构。

- 引导学生思考建筑物是如何支撑自己的重量,以及如何保持稳定的。

2. 探究建筑结构
- 介绍建筑物的基本结构,包括框架结构、拱形结构、穹顶结构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建筑结构。

- 给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建筑模型,让他们观察并探讨不同结构对建筑物的支撑作用。

3. 实验探究
- 安排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比如用纸板和胶水搭建简易桥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体会结构的作用。

-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总结不同结构的特点和优缺点。

4. 角色扮演
- 设计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建筑师、工程师和建筑物的使用者,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角色在建筑设计中的责任和作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5. 拓展延伸
- 给学生提供一些额外的阅读材料,让他们了解一些著名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和建造过程。

-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建筑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小论文,展示给全班同学。

6. 总结反思
-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以及对建筑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 引导学生思考建筑结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鼓励他们关注身边的建筑物,发现其中的奥秘。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理解建筑结构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建筑设计的兴趣,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筑结构试验教学设计

建筑结构试验教学设计

建筑结构试验教学设计前言建筑结构试验是建筑工程领域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它可以对各类建筑结构材料的力学表现进行测试,评估其力学规律和性能等。

同时在建筑教学领域,通过对结构材料的试验来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应用能力等。

设计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理论知识,让学生在试验中体验到结构力学的实际应用和建筑结构的实现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创新能力和安全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正确的工作态度和方法。

设计方案安全教育在进行任何实验之前,一定要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学生应该了解实验材料的特点、试验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处理意外事件的正确方法。

在试验之前,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帮助学生识别潜在的风险和危险,让他们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理论知识在掌握了必要的安全知识后,学生需要学习有关建筑结构试验的理论知识。

教师应在开始实验之前对学生介绍结构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构件的建造原理和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步骤。

实验操作在学生充分掌握了有关理论知识后,应让他们亲自参与试验。

学生需要按照试验计划和教师的要求准备实验材料,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操作试验设备。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准确记录试验数据和结果,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团队合作在试验过程中,学生需与同桌和其他同学紧密合作。

每组学生需分工合作,完成各个部分的操作,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通过这种团队合作的方式,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

为了确保评估的公正性和准确性,评估应尽量客观,评估的方法应当多样化,如考试、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

结论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建筑结构试验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理论知识,让他们在体验结构力学的实际应用和建筑结构的实现规律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创新能力和安全意识。

建筑力学实验教案高中物理

建筑力学实验教案高中物理

建筑力学实验教案高中物理
实验内容:探究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了解建筑力学的基本原理。

实验原理: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受到力学平衡的影响,主要包括受力分析、受力平衡和结
构强度等内容。

实验材料:木棍、橡皮筋、吊钩、砝码等。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材料并组装成一个简单的桥梁结构。

2. 在桥梁上放置适量的砝码,记录桥梁的变形情况。

3. 逐渐增加砝码的重量,观察桥梁的变形情况并记录数据。

4.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桥梁的结构稳定性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实验要求: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不得私自拆卸实验材料。

2. 实验时要准确记录数据,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实验后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的探究,我们深入了解了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受到力学平衡的影响,对建筑力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拓展实验:可以利用不同材料搭建不同形式的建筑物,进一步探究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受到
哪些因素的影响。

实验评价:本实验设计合理,操作简单易懂,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建筑力学的理解,是一次
成功的实验教学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计划
《建筑结构试验》课程是结构工程的迅速发展,结构试验在建筑结构工程质量的评定、设计方法的验证等方面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建筑结构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必须掌握结构试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在试验技能方面得到初步训练,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三、实验内容
对一批混凝土构件按《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进行测试和推定。并与一组同条件试块的抗压试验的强度进行比较。
四、实验步骤
1.检查回弹仪是否处于标准状态。在钢钻上进行标定:是否符合80±2度(其他检查项目省略)。
2.在试件上选择测试面,划分10个测区。
3.在每个测区上回弹16点,并作好记录。
备注
测试角度
α
水平 向上 向下
率定植
测试: 记录: 计算: 测试日期: 年 月 日
(四)构件的混凝土强度计算表,见表9-2。
表9-2 构件混凝土强度计算表
结构或构件名称及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项 目
测 区 号
回弹值
( )
测区平均值
角度修正值
角度修正后
浇筑面修正值
浇注面修正后
平均碳化深度值 (mm)
(一)实验目的:
(二)简述回弹法测定强度的一般原理:
(三)回弹法检测的原始记录,见表9-1。
表9-1回弹法检测原始记录表
编 号
回 弹 值Ni
炭化深度
L(mm)
构件
测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Rm
1
2
3
4
5
6
7
8
9
10
测试面状态
侧面、上表面、底面、风干、潮润、光洁、粗糙
回弹仪
型 号
一.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
1、指导思想
建筑结构试验这门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课,通过课程和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建筑结构及其构件静、动力实验的基本方法,了解常用实验加载设备及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为学生今后从事科学实验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2、教学目的
实验教学是进行建筑结构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加深理解建筑结构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结构试验的规程及试验设备、仪器的操作技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试验设计能力。
4.测定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5.在200吨试验机上作试块的抗压破坏实验,记录试块的破坏荷载。
五、实验要求
1.测试面最好选择与混凝土浇筑方向垂直的面,测试角度最好选择水平方向,否则要分别进行修正 。
2.测点要选择平整、无气孔、无露石子的地方。测点离构件边的距离≥3cm,测点间的距离≥2cm。
3.测试时回弹仪的轴线与测点平面要垂直,压弹击杆要缓慢,不要施加冲击力。
测区强度值
强 度 计 算(MPa)
强度推定值fcu(MPa)
测试: 计算: 复核: 计算日期: 年 月 日
1.2实验二 应变片灵敏系数的标定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理解应变片灵敏系数的含义。
2.熟悉电阻应变仪的操作过程。
二、实验内容
1.灵敏系数的标定:在标准梁(等强度梁)上粘贴应变片,通过加砝码使其产生一个已知(计算)的应变 ,测定应变片在该应变下的电阻相对变化 ,求得应变片的灵敏系数 。
E= KL2=2.207J
式中K——弹击拉簧的刚度785.0N/m;
L——弹击拉簧工作时拉伸长度0.075m。
当挂钩与调零螺钉互相挤压时,使弹击锤脱钩,于是弹击锤的冲击面与弹击杆的后端平面相碰撞,此时弹击锤释放出来的能量借助弹击杆传递给混凝土构件,混凝土弹性反应的能量又通过弹性杆传递给弹性锤,使弹性锤获得回弹的能量向后弹回,计算弹击锤回弹的距离L′和弹击锤脱钩前距弹击杆后端平面的距离L之比,即得回弹值R,它由仪器外壳上的刻度尺示出。
3.把测区平均回弹值 (经浇筑面和测试角度的修正)和碳化深度 值代入回归方程 ,计算得到测区混凝土强度值或直接查表求得。
4.计算第一强度值和第二强度值后推定混凝土强度。
5.将推定的强度值与试块强度值进行比较。
6.测试记录、强度计算及推定均在原始记录表和强度计算表内进行,参见表9-1和表9-2。
七、实验报告
4.试块的一对侧面放置在试验机上下压板中心部位,开动试验机匀速加载至试块破坏。计算强度值。
六、数据整理及强度推定
1.每个测区16个测点的回弹数据中,舍去最大的3个和最小的3个数据,取余下10个测点回弹数据的平均值。
2.如果测试面不是混凝土浇筑方向的垂直面,回弹仪的测试角度不是水平方向时,测得的回弹值要进行相应的修正。
实验项目
1.1实验一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一、试验简介
1.回弹法简介
回弹法是一种利用标准能量为2.207J混凝土回弹仪,通过测强曲线检验结构或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无损检测方法。它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经济迅速等特点。目前在现场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中应用广泛。
2.检测原理
回弹法是建立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fcu与回弹值R之间的函数关系基础上的。仪器工作时,随着对回弹仪施压,弹击杆徐徐向机壳内推进,弹击拉簧被拉伸,使联接弹击拉簧的弹击锤获得恒定的冲击能量E,当仪器水平状态时,其冲击能量E可由下式计算:
2.校核实验:根据测得的应变片K值,量测标准梁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应变,并与理论计算值比较。
三、实验步骤:
1.粘贴应变片:在如图9-1所示标准梁的受压区表面用砂纸除锈并用丙酮清洗。用502快干胶把应变片对称粘贴在梁的上下表面,并加压片刻,干燥3~4h后应变片即可工作。要注意应变片标距方向应与梁轴平行,胶层要薄而均匀,无气泡。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静载试验的分级加载制度、熟悉静载试验过程及常用的加载设备;
2.要求学生掌握静态应变测量、位移测量和荷载测量方法,掌握电阻应变片的特性及其与电阻应变仪的正确连接与使用;
3.要求学生掌握应用回弹仪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基本操作规程;
4.要求学生掌握运用自由振动方法测定结构动力特性的试验及数据分析技术,熟悉振动测量仪器的使用。
3.检测设备
采用山东乐陵回弹仪厂生产的ZC3-A型指针直读式回弹仪,设备编号分别为:J038-06、J038-04、J038-01、J038-02。
4.检测依据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23—2001。
二、实验目的
1.进一步理解回弹仪的工作原理。
2.初步掌握回弹仪的测试技术、数据整理及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推定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