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练习题含答案 国民革命的兴起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上册同步习题:辛亥革命(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辛亥革命基础过关练题组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曾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其中设外务部、陆军部,新设商部、学部等部门的改革应该是()A.洋务运动B.百日维新C.清末新政D.预备立宪2.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其中“民权主义”的内涵是()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B.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进行社会革命,实行“耕者有其田”D.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3.孙中山总结黄花岗起义时说:“事虽不成……已震动全球。
”这主要是因为黄花岗起义()A.扩大了武装起义的规模B.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C.体现了革命党人的斗志D.推动了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4.1911年5月,清政府出台了一个皇族占多数的内阁,人称“皇族内阁”,预备立宪的骗局终于破产,立宪派的政治理想化为泡影,许多立宪派成员对清政府彻底失望。
这一事态()A.促进了维新改良思想的传播B.推动了同盟会转向武装起义C.使立宪派成员淡出政治舞台D.有利于为武昌起义造势题组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5.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也有土药烟灯捐。
最可怜的是庄稼汉,一两粮就要出这项钱。
要办铁路为的是哪一件?怕的是外国人来占路权。
”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保路运动C.义和团运动D.维新变法6.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该诏书()A.以和平的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C.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D.为中华民国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7.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最能体现“政权机构中权力分配、制约、平衡”这一原则的内容是()A.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C.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D.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题组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8.台湾史学界多数人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下列最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辛亥革命()A.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B.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政体C.使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9.“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中国人的思想也由此而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解放。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六章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六章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单元复习兼小专题整理华士国际高三历史备课组一、阶段特征本单元从1924年的国共合作到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历时4年。
1、总体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国民大革命。
2、具体特征:政治:①国共实现合作,形成了革命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②年幼的中共在探索中遇到了重大挫折,即犯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随着国共合作的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
经济: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进程被打断,各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思想:新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革命的两大指导思想。
军事:一战后,军阀混战,战祸波及全国;北伐使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外交:①一战后,中国重新回到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中共和国民党先后明确提出了反帝主张;②湖北、江西人民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
二、重要历史概念1、国民革命的内涵: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运动。
反帝、反封建、统一中国(即民主革命纲领内容)成为其主要目标。
2、右倾机会主义:工人运动中或无产阶级政党内部一种违反马克思主义根本原则和正确路线的思潮。
其表现形式是思想落后于实践,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形势把革命推向前进。
他们或过高地估计敌人力量,过低估计人民群众的革命力量,看不到革命形势的有利因素,散布悲观情绪,不敢斗争甚至主张搞阶级合作。
其特征是主观与客观相分离,认识与实践相分离。
右倾机会主义是阻碍革命的绊脚石,对革命危害极大。
三、重要历史知识1.革命统一战线习题1: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抗争在斗争方式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结合近代中国国情及当时国内外形势,分析这一特点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这种抗争方式产生了什么影响?⑴.特点:各革命阶级、阶层实现了大联合,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⑵.历史必然性:①.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力量强大,中国人民要取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必须联合起来;②.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各阶级阶层革命的共同对象,这就为他们之间的联合奠定了基础;③.以前各革命阶级单独进行的斗争都相继失败,这为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提供了经验教训;④.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为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⑤.十月革命后,共产国际积极支持和帮助国共两党合作,为中国人民实现联合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⑶.影响:①.使国民革命取得重大成就,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②.中共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进一步发展和扩大统一战线,调动各阶级、阶层共同斗争,成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法宝之一。
高中历史练习题含答案 国民革命综合练习

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1920——1924年控制北京中央政府的军阀是
A.直系
B.皖系
C.奉系
D.滇系
2.下列关于大革命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近代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B.基本推翻了封建军阀统治的基础
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D.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军队
3.在北伐战争中,国民政府军队和受国民革命影响的军队与吴佩孚的军队交战地区有
①江西②湖南③湖北④河南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北伐前夕,直奉两大派系军阀由交战到勾结,发生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都是封建军阀
B.根本利益一致
C.帝国主义幕后操纵
D.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给反动势力打击
5.蒋介石在整理党务案中提出
A.共产党必须退出国民党
B.共产党不能担任国民党中央部长
C.共产党必须退出第一军
D.共产党必须退出第一军
6.大革命失败最根本的表现是
A.被野心家篡夺革命果实
B.没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C.没有建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工农运动处于低潮
7.近代中国始终存在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1919——1923年人民大众包括
A.近代新兴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B.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和国民大革命练习题及答案

09届高三中近现史单元思维能力测试(四)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和国民大革命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陈独秀号称是“文化伟人”、“政治名人”,对近代中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
作为“文化伟人”,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①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最主要的领导人之一③首先高举社会主义大旗,为运动指明方向④是文学革命的主要发起人之一A.①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④2.蔡元培提出:“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下列对这一主张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B.体现了符合时代潮流的改革精神C.试图调和新旧文化的矛盾 D.实质是鼓励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3.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4.刘大白在民国七年的一首诗中写道:“拿锤儿的说:‘世间底表面的,是谁造成的?你瞧!世间人住的、坐的、使的,哪一件不是锤儿下面的工程?’拿锄儿的说:‘世间的生命,是谁养活的?你瞧!世间人吃的、喝的、抽的,哪一件不是锄儿下面的结果?”其创作背景是 A.南京国民政府统治黑暗 B.俄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C.李大钊等宣传社会主义D.胡适等人提倡新文学革命5.五四运动前后,社会发展风云激荡,各种新思潮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经历着空前的解放和变换。
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京大学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出一位在五四运动时期贡献最大的人物,结果下列四位人物得票相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图解(思维导图+微试题):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人教新课标)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1919年5月9日,北洋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在衡阳越级通电大总统徐世昌:“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赴后继,以草击钟,以卵击石……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原!”该材料说明( )
A.北洋军阀支持五四运动
B.学生爱国热情影响广泛
C.学生运动导致军阀分化
D.北洋军阀内部派系林立
答案:B
2.“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在另一种条件下继承了辛亥革命没有做完的事业”。
材料中的“事业”是指( ) A.发展资本主义 B.反帝反封建
C.建立民主政治 D.实现国民平等
答案:B。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达标测试卷: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一、单选题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一条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20世纪30年代中共走向成熟的标志是()A.中共一大召开B.井冈山根据地建立C.遵义会议召开D.长征胜利结束2.下图是马星驰在1919年发表的漫画,名为《玩弄于股掌之上》,该图反映出( )A.德国试图强占中国山东B.国民政府出卖国家利益C.国际联盟偏袒日本侵华D.反日爱国运动兴盛背景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提出妇女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还支持文化部创办夜校、半日学校、家庭临时识字班、田间流动识字班等扫盲运动。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的这些做法旨在( )A.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B.推进根据地的建设C.宣传反“围剿”的主张D.完善苏区教育体系4.歌曲《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有一句歌词是“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历史将从你这里揭开新篇”。
以大历史观对“揭开新篇”所作的理性阐释,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B.中国革命从此转危为安C.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D.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5.1920年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团体纷纷成立,《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正式出版。
中国出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潮。
当时,为这股思潮传播作出贡献的人物有( )A.康有为、梁启超B.陈独秀、胡适C.陈独秀、李大钊D.李大钊、鲁迅6.20世纪30年代,安徽岳西红区广泛流传这样一首民谣:“打开地主仓,救济我穷人。
大人分一斗,小孩得五升,粮食是我亲手种,今日归还我穷人。
红军来到我潜山,工农掌政权。
”这首民谣反映出( )A.中央苏区政权得到稳固B.土地革命政策深得人心C.游击斗争策略机动灵活D.国民大革命的成果突出7.大革命失败后,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中共先后领导一系列武装起义,大多都失败了。
但一些起义部队在数省边界地区的偏僻农村坚持下来。
【高一历史试题精选】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了大革命的蓬勃发展。
回答1~4题。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首要前提是() A.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中共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C.孙中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D.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2.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前,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是比较真的民主派”的主要依据是() A.孙中领导国民党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 B.国民党建立了根据地和军队 C.其领袖孙中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 D.国民党代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3.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中心议题是() A.与共产党政府问题 B.北伐打倒军阀问题 C.建立广东政府问题 D.国民党改组问题4.下列关于五卅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建立了反帝统一战线②引发了省港大罢工③检验了各革命阶级④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革命运动被称为“大革命”。
回答5~6题。
5.宋庆龄说“孙中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性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造成的。
”这里说的“内部条”主要是指()A.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列强压迫 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C.中共总结了经验教训正在积极寻找同盟者 D.国民党是中国各政党中比较革命的民主派6.对第一次国共合作政治基础的准确表述是()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 C.1923年的《中国国民党宣言》 D.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7.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实行国共合作,有巨大的历史功绩,但也存在着缺陷,缺陷主要在于() A.没有提出保持党独立性的方针 B.决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C.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D.帮助国民党扩大组织8.两党合作有共同的政治基础,但这种共同的政治基础。
高一历史第六单元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试卷1160

高一历史第六单元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试卷一、选择题1.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A.《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C.新三民主义D.《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2.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的最大特点是A.反对民族压迫 B.反对封建统治 C、反对帝国主义 D.反对满洲贵族3.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是在A.、丸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4.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最根本的区别在于()A、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问题B、中国人民的民主权利问题C、民主革命胜利后的前途问题D、对待工农革命的态度问题5.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主要是因为() A.它和中共的纲领完全一致 B.它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C.它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若干原则基本一致 D.它是在中共帮助下制定的6.1925年,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高潮是()A.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B.五卅运动C. 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D.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7.标志着国共完全破裂的是()A.整理党务案 B.中山舰事件C.“四一二”反革命 D.“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8.1926年,国民政府北伐的主要对象是()A.吴佩孚孙传芳陈炯明 B.孙传芳陈炯明张作霖C.吴佩孚张作霖陈灿明 D.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9、下列不属于五四运动和五卅运动的相同点的一项是()A、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B、发生了罢工罢课罢市斗争C、成立了反帝统一战线组织D、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10、下列能比较全面地检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的运动是()A、五四运动B、五卅运动C、省港大罢工D、国民会议运动11、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
”这里所说的“内部条件”,最重要的是()A.一战后民族工业受到列强的重新压制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C.中共总结了经验教训正在积极寻求同盟者D.国民党是中国各政党中比较革命的民主派12、.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消灭了下列哪一军阀的主力?A.陈炯明B.吴佩孚C孙传芳D.张作霖13、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的地区是:A.湖南B.湖北C.江西D.浙江高一历史*第六单元14、下列与周恩来有关的是:①参加中共一大②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③组织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④领导收回汉口英租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15、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是: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②中共缺乏实践经验③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④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16、国共关系在大革命时期的转折点是()A.整理党务案 B.中山舰事件C.“四一二”反革命 D.“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17、广东国民政府进行北伐的目的是()A、推翻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统一中国B、夺取封建军阀地盘C、推翻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D、把革命重心移到长江流域二.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计15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国民革命的兴起
一、单项选择题
1.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的是
A.蔡锷
B.唐继尧
C.冯玉祥
D.张勋
2.国民会议运动的内容包括
①结束军阀统治②反对帝国主义侵略③废除不平等条约④建立联合政府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3.大革命时期反帝斗争高潮掀起的标志是
A.香港海员罢工
B.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C.五卅运动
D.省港罢工
4.广东革命政府第一次东征的对象是
A.陈炯明
B.孙传芳
C.吴佩孚
D.唐继尧
5.国民政府首任主席是
A.孙中山
B.江精卫
C.蒋介石
D.胡汉民
6.20世纪20年代,当时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斗争是
A.香港海员工人罢工
B.省港工人罢工
C.“二七”大罢工
D.五卅运动
7.北京政变后,北京政权落入谁的手中
A.冯玉祥
B.段祺瑞
C.孙中山
D.张作霖
8.下列哪次运动比较全面地验证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A.五四运动
B.省港大罢工
C.五卅运动
D.国民会议运动
二、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