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的兴起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1

第二节国民革命的兴起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军阀混战。
冯玉祥北京政变。
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
孙中山逝世。
五卅惨案。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
广东革命政府的两次东征。
国民政府的成立和国民革命军的组成.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通过讲述军阀混战和冯玉祥北京政变,使学生认识:由于一战后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侵略和在帝国主义操纵下各派军阀的连年混战,使国家分裂,民不聊生,一场“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大革命,已成为中国社会中各阶层强烈的共同要求。
2、通过讲述孙中山北上和孙中山的逝世,使学生认识:孙中山北上,是他“一生最后阶段的一次英勇斗争。
他为挽救中国付出了毕生精力。
他这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纪念和学习。
3、通过讲述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使学生认识:席卷全国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统一,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成果,是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推动革命运动发展的具体表现。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讲述在五卅运动中各个阶级的表现,培养学用阶级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五卅运动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统一。
本课难点:冯玉祥北京政变;孙中山北上。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国共两党合作是建立在怎样的政治基础之上的?它决定了大革命的任务是什么?国共两党合作有何意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政治基础是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和国民党的新三民主义基本吻合;国民革命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统一中国;合作的意义:①有利于共产党以合法的身份领导工农运动;壮大革命力量。
②国共合作建立的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迅速开展。
通过对前一课教材的复习性问答,把新旧历史知识联系起品以旧启新,有利于新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①第二节国民革命的兴起(教师用投影仪打出下列阅读提纲.由学生根据提纲自习。
)1什么是北京政变?冯玉祥为什么会发动改变?政变后的措施什么?2国民会议运动的要求是什么?孙中山对这次运动有何影响?3为什么说五卅运动是大革命时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4列举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四件大事,并指出迅速统一和巩固的原因。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第三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自考365 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网站官方网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第三节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国民革命的兴起(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1.中国共产党促成国共合作的努力:(1)西湖会议:1922年8月,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召开特别会议。
会议决定在孙中山按照民主原则改组国民党的条件下,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可以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国民党,以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2)中共三大(识记1)(按选择理解)1923年6月,三大在广州召开。
会议内容: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强调,在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中共三大正确制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有力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2.国民党方面:在中国共产党和苏俄政府、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孙中山于1923年元旦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强调革命必须依靠民众,表明他实现了从依靠地方军阀到依靠广大民众的转变。
1月26日,孙中山同苏俄政府代表越飞发表《孙文越飞宣言》,正式确立联俄政策。
孙中山还吸收共产党人参与国民党的改组工作。
3.国民党一大(识记2)及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形式(领会1)(按简答题理解)●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 以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为灵魂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1)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阐释: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强调对外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基础上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原则,并提出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2)新三民主义和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ppt3 人教版

结果:工人阶级有条件的停止罢工
㈡省港大罢工
背景:支持上海 组织:省港罢工委员会 经过:坚持16个月 影响:沉重打击英国殖民者
3、性质:中共领导的工人阶级发动的
全国人民参加的反帝爱国运动
4、意义:沉重打击帝、封,为北伐战
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四、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1、背景:陈炯明叛变 2、经过:两次东征 3、革命力量:黄埔学生军、省港工人、东
江农民
3、结果:全歼陈炯明,统一两广。 4、意义:为北伐奠定了基础
冯 玉 祥
1931年冯玉祥(右)与孙传芳合影
1919年的陈炯明
1921年的陈炯明
汪 精 卫
1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2一个人的价值在于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第二节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一、北京政变
1、背景:“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中 国人民的迫切要求。 2、原因:冯玉祥的朴素爱国思想及其与 吴佩孚的矛盾 3、经过:囚总统-建军队-请两派 4、性质:具有进步意义的武装政变 5、意义:为国民会议运动开展创造了有 利条件
二 、国民会议运动
1。背景:北京政变后冯请孙文北上 2、条件: ㈠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内容(对内对外) ㈡中共和人民对宣言的支持 3、开始(内容):反帝,反封,废条约 (两反一废)
4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5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 6不要因为怕被玫瑰的刺伤到你,就不敢去摘玫瑰。
7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8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 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不幸逝世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1、革命政府的两次东征(1925年) 起因、主力、结果、意义
2、国民政府的成立(1925年7月)
3、国民革命军的组建(1925年8月)
“新”
建立政治工作制度
国共合作实现后,国民大革命蓬勃兴起。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既是国共合作的结果, 又是大革命到来的基础。南北革命形势都为 即将到来的大革命高潮———北伐战争创造 了各种条件。
二、五卅运动
——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
1、原因:导火线、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2、过程:
顾正线事件——五卅惨案—— 上海人民的三罢斗争— 帝国主义列强的屠杀和破坏———全国各地人民支持上海 人民的三罢斗争(省港大罢工)
3、性质:中范国围共内产的党反领帝导爱的国以运工动人阶级为主体的全国 4、影响:
三、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条件、 方针、标志、意义。
国民革命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 •努力国民革命! •齐奋斗,齐奋斗!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 •国民革命成功! •齐欢唱,齐欢唱!
一、国民会议运动
1、背景:北京政变(1924年10月) 2、孙中山北上,发起国民会议运动(1924年11月) 3、孙中山逝世(1925年3月12日)
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同
革
志
命
仍
尚
须
未
努
成
力
功
(1866年——1925年)
爱一始 国生终 精追坚 神求持 ,真民 为理主 国,革 家不命 为断的 革进精 命步神 贡, 献与 毕时 生倶 精进 力的
精 神
参阅教材P129材料解析题中的材料,思考在五 卅运动中商人们的在三罢斗争中的表现如何?
第六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教案

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教案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教案(1924年初——1927年7月)【本章重点知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条件与方针;2、中共“三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评价;3、国民党“一大”召开时间、地点、中心议题、主要内容和意义;4、新三民主义的作用及其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5、黄埔军校的领导人、特点;6、冯玉祥北京政变的背景和结果;7、孙中山北上宣言和国民会议运动的内容;8、五卅运动的直接原因、主力、性质、领导机构;9、省港大罢工的领导机构和特点;10、两次东征的主力、对象、意义;11、北伐胜利进军的目的、对象、主要战场及结果;12、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领导人;13、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的三个惨案和收回的两个英租界;14、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15、“四一二”与“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时间、地点、发动者、标志;16、张作霖杀害李大钊;17、大革命的性质、失败原因、作用与教训。
【知识结构】一、开始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国共合作的条件与方针①中国共产党:在后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
(必要性)②中国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派,比较是真正的派”;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孙中山在失败后,真诚地欢迎同他合作,决定改组。
(可能性)③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1921年会晤孙中山,建议孙中山,创办,同合作;孙中山接受和的帮助,同意以“”的方式与合作,改组。
(外部条件)④中共“三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共关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正式形成):A、时间:年B、召开地点:c、主要内容:正式决定同领导的合作,建立。
D、合作方针:共产党员以身份加入;保持共产党在上、上和上的;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阶级、阶级、和联盟的政党。
E、评价:中共三大的决定,有巨大的历史功绩;但没有提出党对的问题(成为以后陈独秀犯右倾错误和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第六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国 客观 民 原因 革 命 运 动 的 失 主观
原因
败
教训
中外反动势力 联合绞杀革命
帝国主义支持封建军阀 帝国主义公开干涉革命
国民党右派叛 变革命,国共 合作遭破坏
国民党右 派篡夺革 命领导权
指示
共产国际
帮助
党内合作:
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方式,指共产党以个人 身份加入国民党,在国民党这个组织内进行合作。
国民党因此演变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 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成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力量对比:国民党是第一大党,而中共力量较弱小。 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党内合作”方式是孙中山和国民党当时所能接受 的唯一合作方式
命
运
表 现
动
五卅运动为北伐 条 的
奠定群众基础 件 发
广东革命根据
展
地巩固和统一
北伐军 胜利进 军
工农运 动蓬勃 发展
三路北伐,消 灭吴、孙主力
国民政府迁到 武汉
继续北伐,占 郑州、徐州
上海工人三次 起义
湖南等地农民 运动发展迅猛
汉口、九江人 民收回英租界
P133 问答题参考答案
支持北洋军阀吴佩孚、张作霖, 联合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
比较项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都是“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
同
都是国民党义的革命纲领
都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具体内容
P123的表格
资产阶级的革命 工人阶级、农民阶
异 性质 纲领
级、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革命
上6-2国民大革命的兴起(课用)

B号召和领导了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号召和领导了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年针对袁世凯破坏责任内阁制, ※1913年针对袁世凯破坏责任内阁制,刺杀宋教仁 二 年针对袁世凯破坏责任内阁制 刺杀宋教仁—二 次革命 年针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运动 ※1915年针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护国运动,《讨袁宣言》 年针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护国运动, 讨袁宣言》 ※1917——1918针对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集国 针对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集国 会——护法运动 护法运动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致力于国共两党合作,国民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致力于国共两党合作, 革命 年国民党一大, ※1924年国民党一大,阐发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 年国民党一大 阐发新三民主义, 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年北上, ※ 1924年北上,发表北上宣言,号召国民会议运动 年北上 发表北上宣言,
太原群众声援上海工人罢工
游行的上海市民
北京群众示威声援上海工人 广州各界声援五卅运动
中国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得到世界各国无产阶级 的支持.这是苏联工人高举"不许干涉中国" 的支持.这是苏联工人高举"不许干涉中国"的 横幅游行,支援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 横幅游行,支援中国人民反帝爱 武汉商界,代表大商人的汉口商会,代表 买办阶级的华商总会,对于沪案,斗争, 1,中国共产党积极组织"三罢 ,漠不关心 买办阶级的华商总会,对于沪案"斗争,担 . ,中国共产党积极组织"三罢" 漠不关心. 工学界的代表去和他们接洽,前后总不下一, 工学界的代表去和他们接洽,前后总不下一, 任反帝斗争的主要领导任务; 任反帝斗争的主要领导任务;无产阶级斗争 二十次,然而没有一次不是以闭门羹相向的. 最坚决, 二十次,然而没有一次不是以闭门羹相向的. 最坚决,最彻底 这还不算,当武汉学生要武昌商界罢市, 这还不算,当武汉学生要武昌商界罢市,和汉 2,民族资产阶级在运动中两面性(革命性, ,民族资产阶级在运动中两面性(革命性, 口工人预备游行的时候, 口工人预备游行的时候,汉口总商会的会长竟 妥协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妥协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连夜跑到萧耀南那里去, 连夜跑到萧耀南那里去,说这次运动完全是过 激派在内煽动,请督办及早解决. 激派在内煽动,请督办及早解决. 3,大资产阶级从一开始就持反对态度,站 ,大资产阶级从一开始就持反对态度, 在革命的对立面, 在革命的对立面,破坏革命 思考:五卅运动中,各个阶级不同表现? 思考:五卅运动中,各个阶级不同表现?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1、军阀混战:背景: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侵略中国。
概况:1920—1924年之间,直皖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
影响:“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的迫切要求。
2、冯玉祥北京政变:原因:冯玉祥具有一定的朴素爱国思想,他仰慕孙中山,特别是在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在革命形势和南方革命政府的影响下,逐渐倾向革命,加上和吴佩孚矛盾的加深,促使了这次北京政变。
性质:北京政变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武装政变,但不是一次革命。
它是北洋军阀内部走向分化的表现。
政变的过程:1924年冯玉祥囚禁总统曹锟,推翻直系控制的北京政权,成立中华民国国民军,电邀孙中山北上。
二、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时间:1924年冬。
北上宣言:对内要消灭军阀势力,对外要消灭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
要求“召集国民会议,以谋中国之统一和建设”。
中共对孙中山支持北上,一场全国性的召开国民会议运动掀起了。
孙中山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孙中山为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精力,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伟大的爱国者。
三、五卅反帝爱国运动:时间地点:1925年5月30日,上海。
原因:五卅运动是中国工人运动不断发展的结果。
1925年5月15日,上海内外棉七厂的日本资本家枪杀中国工人、共产党员顾正红并打伤多人,是五卅运动的导火线。
5月30日,工人和学生示威游行,租界的英国巡捕在南京路制造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成为五卅运动的直接原因。
领导机构:上海工商学联合会。
结果:面对帝国主义的高压政策,大资产阶级单独退出运动,民族资产阶级被迫退出,工人阶级为保存实力而停止了罢工。
五卅运动的意义:是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以前所未有的打击,为后来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省港大罢工:1925年6月—1926年10月,香港和广州。
领导机构是省港罢工委员会。
坚持16个月,是当时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一次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第二节 国民革命的兴起
【知识体系】
一、历史背景:
1、国际方面: 2
、国内方面: “ ”成为人民 的共同愿望。
二、表现
1、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
⑴导火线:冯玉祥发动 ①原因:朴素爱国思想;军阀的内讧(主要)
②性质: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武装政变,是北洋军阀走向分化的内在表现
③影响:直接导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系的溃败,推动北方革命形势的发展。
⑵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对内 ,
对外 。
要求 。
⑶中共对孙中山的支持:掀起了一场全国性
的召开国民会议运动
内容:对内 ;对外 。
⑷孙中山的逝世:
①时间: ②孙中山的活动及评价(见知识联系)
2、五卅反帝爱国运动
⑴时间、地点: ⑵直接原因: ⑶领导机构: ⑷性质: 领导的, 发动的, 参加的反帝爱国运动。
⑸结果:面对帝国主义的高压政策,大资产阶级单独退出运动,民族资产阶级被迫退
出,工人阶级为保存实力而停止了罢工。
⑹高潮: ⑺意义:是大革命时期 的高潮,给 和 以前所未有的打击,为后来北伐战争准备了 基础。
3、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两次东征 ⑴时间及对象: ⑵主力: ⑶特点:得到 的支持,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⑷意义:
小结: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为大革命高潮——北伐战争进行作好政治准备....
;黄埔军校与国民革命军的创办作好军事准备....;五卅运动等反帝爱国运动高涨作好群众基础....;两广统一以及国民政府建立作好牢固根据地...基础..。
北伐战争的时机成熟了。
【重点难点】
1、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在“五卅运动”中的表现及反映的实质性问 (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人阶级举行罢工,
并同学生、商人成立统一战线组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
后期,工人阶级在困境中仍在孤军奋战,并取得了一些胜利成果。
因此,工人阶级是先进生
(2)民族资产阶级初期参加了反帝爱国运动,后期民族资产阶级退出了统一战线。
说明,民族资产阶级既具有反帝反封建的一面,又有与帝国主义封
(3)大资产阶级拒绝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和上海工商学联合会,他们与帝国主义的利益一致,是反动的阶级。
2、广东革命政府两次东征胜利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①国共合作是两次东征胜利的前提。
②黄埔学生军的英勇善战和人民群众的同心协力,是两次东征胜利的保障。
③两次东征是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支持的反动军阀陈炯明,因此,战争的
正义性是两次东征胜利的根源。
④工人和农民的大
影响:①有利于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和国民革命军的建立。
②消灭了广东的军阀陈炯明,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③锻炼了军队,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奠定了基础。
【知识联系】
◆归纳孙中山民主革命的活动及贡献。
主要活动:
①建立资产阶级政党,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a 、1894年建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 ;
b 、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c 、1906—1911年领导和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
d 、1911年领导了 ,推翻了清政府。
a 、1913年领导了反袁的“ ”;
b 、1915年领导了
,先后两次发表《讨
③致力于国共合作和
a 、1924年召开 大会,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立“
b 、1924年创办
c 、1924年应冯玉祥之邀北上,发表《 》。
d 、
1925
评价:他为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精力,是伟大
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课堂练习】
1
、五四运动与五卅运动的不同点是 A 、成立了反帝统一战线组织 B C 、进行了“三罢”斗争 D
2
、比较全面地验证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
A 、五四运动
B
C 、五卅运动
D 、国民会议运动 3.广东政府的两次东征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 .扩大革命影响
B .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C .建立了革命军队和政权
D .推动了全国工农运动的发展
4.民主革命者吴玉章说:“从辛亥革命起,我们为了推翻清朝而迁就袁世凯,后来为了反对北洋军阀而利用西南军阀,再后来为了抵制西南军阀,而培植陈炯明,最后陈炯明叛变了。
这样看来,从前的一套革命老方法非改变不可,我们要从头做起”。
这表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要改变
A .革命纲领
B .革命依靠力量
C .革命对象
D .革命方式
5.上海五卅运动时,工、商、学实现大联合的基础是
A .强烈地反对军阀统治
B .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
C .反对帝国主义的共同要求
D .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愿望
6.下列那一运动比较全面的检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A 、五四运动
B 、省港大罢工
C 、五卅运动
D 、国民会议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