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的兴起

合集下载

【全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各章节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全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各章节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全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各章节测试题(附答案解析)第一章鸦片战争的烽烟测试题1. 下列哪一年,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A. 1839年B. 1840年C. 1841年D. 1842年2. 鸦片战争中,哪位清朝将领率领清军坚决抵抗英军的侵略,取得了著名的“三元里之战”的胜利?A. 林则徐B. 关天培C. 邓世昌D. 琦善答案解析1. B. 1840年解析: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

2. A. 林则徐解析:林则徐是清朝道光年间的一位大臣,他坚决主张禁烟,并在鸦片战争前夕被派往广东查禁鸦片。

他在三元里战斗中表现出色,取得了胜利。

第二章近代工业的兴起测试题1. 下列哪个城市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A. 上海B. 广州C. 天津D. 武汉2. 下列哪位人物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之父”?A. 严复B. 张之洞C. 左宗棠D. 洪秀全答案解析1. A. 上海解析:上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源地,拥有许多近代化的工厂和企业。

2. B. 张之洞解析:张之洞是清朝末年的一位大臣,他积极推动近代工业的发展,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之父”。

第三章民主革命的兴起测试题1. 下列哪个组织是孙中山创建的,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A. 同盟会B. 国民党C. 共产党D. 光复会2. 下列哪次起义是孙中山领导的反清武装起义,标志着民主革命在中国的正式兴起?A. 南昌起义B. 武昌起义C. 广州起义D. 秋收起义答案解析1. A. 同盟会解析:同盟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成立于1905年,由孙中山创建。

2. B. 武昌起义解析:武昌起义是孙中山领导的反清武装起义,发生在1911年10月10日,标志着民主革命在中国的正式兴起。

第四章北洋政府的统治测试题1. 下列哪位人物是北洋政府的第一任大总统?A. 黎元洪B. 曹锟C. 张作霖D. 袁世凯2. 下列哪个事件导致了北洋政府的垮台?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护国运动D. 第二次直奉战争答案解析1. D. 袁世凯解析:袁世凯是北洋政府的第一任大总统,他在1912年成为中华民国的大总统。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1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1

第二节国民革命的兴起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军阀混战。

冯玉祥北京政变。

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

孙中山逝世。

五卅惨案。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

广东革命政府的两次东征。

国民政府的成立和国民革命军的组成.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通过讲述军阀混战和冯玉祥北京政变,使学生认识:由于一战后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侵略和在帝国主义操纵下各派军阀的连年混战,使国家分裂,民不聊生,一场“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大革命,已成为中国社会中各阶层强烈的共同要求。

2、通过讲述孙中山北上和孙中山的逝世,使学生认识:孙中山北上,是他“一生最后阶段的一次英勇斗争。

他为挽救中国付出了毕生精力。

他这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纪念和学习。

3、通过讲述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使学生认识:席卷全国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统一,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成果,是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推动革命运动发展的具体表现。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讲述在五卅运动中各个阶级的表现,培养学用阶级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五卅运动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统一。

本课难点:冯玉祥北京政变;孙中山北上。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国共两党合作是建立在怎样的政治基础之上的?它决定了大革命的任务是什么?国共两党合作有何意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政治基础是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和国民党的新三民主义基本吻合;国民革命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统一中国;合作的意义:①有利于共产党以合法的身份领导工农运动;壮大革命力量。

②国共合作建立的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迅速开展。

通过对前一课教材的复习性问答,把新旧历史知识联系起品以旧启新,有利于新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①第二节国民革命的兴起(教师用投影仪打出下列阅读提纲.由学生根据提纲自习。

)1什么是北京政变?冯玉祥为什么会发动改变?政变后的措施什么?2国民会议运动的要求是什么?孙中山对这次运动有何影响?3为什么说五卅运动是大革命时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4列举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四件大事,并指出迅速统一和巩固的原因。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第三节讲义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第三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自考365 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网站官方网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第三节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国民革命的兴起(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1.中国共产党促成国共合作的努力:(1)西湖会议:1922年8月,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召开特别会议。

会议决定在孙中山按照民主原则改组国民党的条件下,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可以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国民党,以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2)中共三大(识记1)(按选择理解)1923年6月,三大在广州召开。

会议内容: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强调,在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中共三大正确制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有力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2.国民党方面:在中国共产党和苏俄政府、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孙中山于1923年元旦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强调革命必须依靠民众,表明他实现了从依靠地方军阀到依靠广大民众的转变。

1月26日,孙中山同苏俄政府代表越飞发表《孙文越飞宣言》,正式确立联俄政策。

孙中山还吸收共产党人参与国民党的改组工作。

3.国民党一大(识记2)及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形式(领会1)(按简答题理解)●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 以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为灵魂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1)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阐释: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强调对外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基础上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原则,并提出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2)新三民主义和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第五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第五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第五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一、考点透析 1、本章主要考察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 北伐战争 ( “三 一八”惨案、北伐胜利进军、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大革命的失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 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2、重点掌握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历史条件、合作方式及其原因、合作的实现过程及历史意义、合作 的破裂及其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重大历史事件和突出特点;北伐战争的历史条件和 胜利进军及其原因;大革命失败的历史过程及其原因、历史意义及经验教训。

二、历年真题展示 真题 考点 分数 11 年 12 年 —— —— 13 年 —— —— 14 年 —— ——第一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考点 5-1-1:国共合作的条件与方针 1、原因——①“打到军阀,除列强”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根本原因) ②中共“二七”惨案以及国民党力量有限(护法运动、二次革命、护工运动的失败) ③共产国际的支持 2、合作条件:党内合作 3、中国共产党三大 (1)时间:1923 年 (2)地点:广州 (3)内容: 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员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③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4)缺点:共产党没有掌握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例 5-1-1】孙中山说:“国民党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鲜血液。

”为此他采取的主 要措施是( ) B.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A. 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C.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 【答案】C第 1页 共 7 页【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孙中山寻求国共合作的理解能力。

孙中山在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后,深 深感到国民党内的人员过于复杂,应当改组。

1921 年桂林会唔后,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 的帮助,同意以“党内合作”方式与共产党合作,改组国民党。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பைடு நூலகம்
孙中山逝世: ( 1925年3月12日)其 孙中山逝世: 1925年 12日 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 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
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 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 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 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 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 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 共同奋斗。 共同奋斗。 --孙中山总理遗嘱 --孙中山总理遗嘱 孙中山革命最早始于何时? (1)孙中山革命最早始于何时? 孙中山在遗嘱中重申了什么思想? (2)孙中山在遗嘱中重申了什么思想?
帝国主义 大资产阶级 镇压、分化、 镇压、分化、 中国人民的敌人 破坏
参与斗争后被迫 民族资产阶级 退出统一战线 坚持斗争 孤军奋战 工人阶级 有条件地停止罢工
两面性
彻底的革命性, 彻底的革命性, 是主力军
省港大罢工: 省港大罢工:
(1)起因: 支持上海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 起因: (2)特点: 时间最长、影响最大 特点: 时间最长、 (3)组织: 组织: 省港罢工委员会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①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①广东革 命政府第一次东征 ②广东国民政府第二次东征 ③国民政府成立 ④国民政府实现了两广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 C、①②④③ 、 D、③①②④ 、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25年又出现了工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25年又出现了工 人运动的高潮,这一“高潮” 人运动的高潮,这一“高潮”的本质特征是 A、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是运动的中心 上海、 B、建立了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 C、集中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D、民族资产阶级始终参加革命
二、国民革命运动兴起的表现
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 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 五卅运动 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1、革命政府的两次东征(1925年) 起因、主力、结果、意义
2、国民政府的成立(1925年7月)
3、国民革命军的组建(1925年8月)
“新”
建立政治工作制度
国共合作实现后,国民大革命蓬勃兴起。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既是国共合作的结果, 又是大革命到来的基础。南北革命形势都为 即将到来的大革命高潮———北伐战争创造 了各种条件。
二、五卅运动
——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
1、原因:导火线、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2、过程:
顾正线事件——五卅惨案—— 上海人民的三罢斗争— 帝国主义列强的屠杀和破坏———全国各地人民支持上海 人民的三罢斗争(省港大罢工)
3、性质:中范国围共内产的党反领帝导爱的国以运工动人阶级为主体的全国 4、影响:
三、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条件、 方针、标志、意义。
国民革命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 •努力国民革命! •齐奋斗,齐奋斗!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 •国民革命成功! •齐欢唱,齐欢唱!
一、国民会议运动
1、背景:北京政变(1924年10月) 2、孙中山北上,发起国民会议运动(1924年11月) 3、孙中山逝世(1925年3月12日)
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1866年——1925年)
爱一始 国生终 精追坚 神求持 ,真民 为理主 国,革 家不命 为断的 革进精 命步神 贡, 献与 毕时 生倶 精进 力的
精 神
参阅教材P129材料解析题中的材料,思考在五 卅运动中商人们的在三罢斗争中的表现如何?

第六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第六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公开干涉中国革命,制造“万县 惨案”、“一三惨案”、“南京 惨案”。 分化革命统一战线,拉拢、扶植 日益反动的蒋介石。
国 客观 民 原因 革 命 运 动 的 失 主观
原因

教训
中外反动势力 联合绞杀革命
帝国主义支持封建军阀 帝国主义公开干涉革命
国民党右派叛 变革命,国共 合作遭破坏
国民党右 派篡夺革 命领导权
指示
共产国际
帮助
党内合作:
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方式,指共产党以个人 身份加入国民党,在国民党这个组织内进行合作。
国民党因此演变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 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成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力量对比:国民党是第一大党,而中共力量较弱小。 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党内合作”方式是孙中山和国民党当时所能接受 的唯一合作方式


表 现

五卅运动为北伐 条 的
奠定群众基础 件 发
广东革命根据

地巩固和统一
北伐军 胜利进 军
工农运 动蓬勃 发展
三路北伐,消 灭吴、孙主力
国民政府迁到 武汉
继续北伐,占 郑州、徐州
上海工人三次 起义
湖南等地农民 运动发展迅猛
汉口、九江人 民收回英租界
P133 问答题参考答案
支持北洋军阀吴佩孚、张作霖, 联合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
比较项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都是“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

都是国民党义的革命纲领
都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具体内容
P123的表格
资产阶级的革命 工人阶级、农民阶
异 性质 纲领
级、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革命

上6-2国民大革命的兴起(课用)

上6-2国民大革命的兴起(课用)

B号召和领导了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号召和领导了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年针对袁世凯破坏责任内阁制, ※1913年针对袁世凯破坏责任内阁制,刺杀宋教仁 二 年针对袁世凯破坏责任内阁制 刺杀宋教仁—二 次革命 年针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运动 ※1915年针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护国运动,《讨袁宣言》 年针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护国运动, 讨袁宣言》 ※1917——1918针对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集国 针对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集国 会——护法运动 护法运动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致力于国共两党合作,国民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致力于国共两党合作, 革命 年国民党一大, ※1924年国民党一大,阐发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 年国民党一大 阐发新三民主义, 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年北上, ※ 1924年北上,发表北上宣言,号召国民会议运动 年北上 发表北上宣言,
太原群众声援上海工人罢工
游行的上海市民
北京群众示威声援上海工人 广州各界声援五卅运动
中国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得到世界各国无产阶级 的支持.这是苏联工人高举"不许干涉中国" 的支持.这是苏联工人高举"不许干涉中国"的 横幅游行,支援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 横幅游行,支援中国人民反帝爱 武汉商界,代表大商人的汉口商会,代表 买办阶级的华商总会,对于沪案,斗争, 1,中国共产党积极组织"三罢 ,漠不关心 买办阶级的华商总会,对于沪案"斗争,担 . ,中国共产党积极组织"三罢" 漠不关心. 工学界的代表去和他们接洽,前后总不下一, 工学界的代表去和他们接洽,前后总不下一, 任反帝斗争的主要领导任务; 任反帝斗争的主要领导任务;无产阶级斗争 二十次,然而没有一次不是以闭门羹相向的. 最坚决, 二十次,然而没有一次不是以闭门羹相向的. 最坚决,最彻底 这还不算,当武汉学生要武昌商界罢市, 这还不算,当武汉学生要武昌商界罢市,和汉 2,民族资产阶级在运动中两面性(革命性, ,民族资产阶级在运动中两面性(革命性, 口工人预备游行的时候, 口工人预备游行的时候,汉口总商会的会长竟 妥协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妥协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连夜跑到萧耀南那里去, 连夜跑到萧耀南那里去,说这次运动完全是过 激派在内煽动,请督办及早解决. 激派在内煽动,请督办及早解决. 3,大资产阶级从一开始就持反对态度,站 ,大资产阶级从一开始就持反对态度, 在革命的对立面, 在革命的对立面,破坏革命 思考:五卅运动中,各个阶级不同表现? 思考:五卅运动中,各个阶级不同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愧为 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
原因: 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与北洋 军阀勾结共同压迫中国人民. ②直接原因:五卅惨案
五 卅 运 动 宣 传 画
经过
• 两个典型 • ①上海人民反帝爱国斗争:
领导:中共 组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 要求:废约、惩凶、赔偿、撤军 经过:三罢 大资产阶级退出
民族资产阶级退出
结果:工人阶级有条件的停止罢工
②省港大罢工(影响最大)
背景:支持上海人民反帝爱国斗争 组织:省港罢工委员会 经过:坚持16个月 影响:当时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 一次,沉重打击英国殖民者.
省港大罢工及其领导人:苏 兆征
性质
五卅运动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发动的、 全国人民参加的、广泛的反帝爱国运动
历史意义:
以五卅运动为开端,在全国掀起了大革 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 这次运动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军 阀以前所未有的打击,为后来 的北伐战争和革命进一步发展 准备了群众基础
北上宣言
1894年在檀香山首创兴中会,揭开了中国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 1905年在日本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 同盟会,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1911年号召和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 辛亥革命后,在孙中山的号召和领导下,为维护民主共和 同北洋军阀进行了一系列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提出新三民主义,进一步阐述了反 帝反封建的主张,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促成了革命统一 战线的建立。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致力于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 1924年发表《北上宣言》并号召开展国民会议运动。
①国共两党的合作 ②工农的支持 ③黄埔学生军英勇作战 ④正义性
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主义和 封建军阀,有利于广州国民政府的 成立和国民革命军的建立;消灭了 广东的军阀陈炯明,巩固了广东革 命根据地;锻炼了军队,针强了中国 人民反帝反封斗争的信心,为国民 革命军出师北伐奠定了基础
该运动中,工人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 对待革命的态度如何?
原因是什么?
阶级 工人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大资产阶级
表现
始终参加 中坚力量 压迫最深 革命性最 彻底
被迫退出
拒绝参加 破坏革命 和帝国主义 利益一致
原因
革命性 软弱性
⑴两次东征
时间 起因 主力 结果
原因
1925 黄埔学生军 全歼陈炯明叛军
影响:
• A、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 B、推动了北方革命形势的发展,对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产生了一定的积 极影响。
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表现)
1. 孙中山北上和国民议会运动
2、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
3.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1. 孙中山北上和国民议会运动
时间
1924、11、4
明确表示反对帝国 主义和封建军阀的 政治立场,阐明了 国民革命的目的
一.
国民革命兴起的背景
பைடு நூலகம்
必然性:外部(帝国主义) :战后,列强卷土 重来, 加 紧掠夺中国 内部 (军阀): 军阀混战,镇压革命 可能 性 : 领导力量:国共合作实现,革命统一 战线 建立 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打倒列强,除军阀”
有利形势:冯发动北京政变,邀 孙中山北上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
爱国 发动政变原因: 军阀内讧 (同吴矛盾) 性质:进步的武装政变,是北 洋军阀内部走向分化的表现 过程: (1924)中华民国国民军 (1924、10、25)电请孙中 山北上共商国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