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中国的近代史,是不断遭受列强侵略的历史,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和抗争的历史,回到1840到19世纪末的近代历史1840鸦片战争;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1884甲午战争,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各阶层兴起了爱国救亡运动。
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戊戌变法。
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到了19世纪末,中国又将面临这样的社会危机呢?一、义和团运动的背景接下来大家看两段歌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
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
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问:19世纪末为什么会兴起义和团运动运动呢?(根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华,中华民族危机;直接:洋教活动猖獗)“还我江山还我权”。
反映了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主权的丧失。
“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反映了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划分势力范围,修铁路,掠夺中国的资源,严重破坏了中国城乡手工业,使大批农民,手工业工人失去生计。
“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不杀洋人誓不完”人们把矛头直指帝国主义。
“灭了耶稣教”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外国传教士借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与中国地方封建势力相结合,共同镇压百姓导致了人们的反洋教斗争。
二、义和团运动的经过(一)、兴起问:各地人民反洋教的斗争风起云涌,反洋教起义首先爆发的地区、标志?1898山东,冠县赵三多起义,举起了“扶清灭洋”的大旗,率众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问:起义为什么首先爆发于山东呢?(图:列强侵略山东的图片)(1)山东是帝国主义侵略较早的地区。
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侵略威海卫,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把山东划分为“势力范围”,1898英国租借威海卫。
受害最深。
(2)教会势力猖獗、肆意欺压百姓(3)在山东,农民有一定的组织基础—义和拳问:义和团运动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形式下爆发的,它的斗争锋芒主要是指向帝国主义,义和团运动在斗争过程中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为什么要“灭洋”?(请同学回答)(评价这个口号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PPT课件

帝国主义分而治之以及军阀割据 (3)北伐要达到什么目的?
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北伐战争前夕全国形势图
“
光
张
荣
35 万
北 伐
冯
武 昌
面对强大的 吴 孙
城
军阀,国民 政府该如何
20万 20万
下
北伐呢? 国民政府
”
约10万
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
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大会,台上左一为总司 令蒋介石
两北湖伐1、战战基场争本:上:汀消推胜泗灭翻利桥了了进、吴北贺佩洋军胜孚军桥的阀、主的武 力统昌治
( ( ((1243))))条目对开江 浙二 伐件的象始西 战::::时期、 场① ② ③ ④间234域打 吴、 、 、闽 :北、、 、、①:)倒 佩沉 扩实工广 国革②19帝孚现重大③农东民命26国、了打了④运革革统年占消迁与占主孙革击革动命命一7领灭往领冯月义传命了命的根军战南孙武徐玉,芳重帝区发据的线昌传汉州祥推、心国域展地建的、芳(部翻张的主(的立建—南主1队军作9转义珠巩立——京力2会阀霖7移江群固——,,年师统(流众军——进国初郑治广域政基事—驻民)州,州-础基治后上政,统-长础基方海府一武江础基中汉流地国) (5)方针:①5北、国上有共扫力团吴配结合合和作东支,进持方歼了针孙工正农确运最动后灭张 (6)进程:②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7)胜利成③果北:伐军将士的英勇作战……
A
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是
A.二次革命
B.五卅运动
C.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D.护国运动
B
•
1、从未有过现在这样的执着,不需要承诺无需誓言,只是想珍惜,仅此而已。
第三节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13.与孙中山领导的反对北洋军阀斗争比较,北 伐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A.依靠会党反对北洋军阀 B.依靠新军反对北洋军阀 C.依靠地方军阀反对北洋军阀 D.依靠革命武装反对北洋军阀 14.“万县惨案”“一三惨案”“南京惨案”都 参与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A.英国 B.日本 C.美国 D.法国
14.毛泽东曾指出:“如果不帮助农民推翻地 主阶级,就不能组成中国革命最强大的队伍而 推翻帝国主义统治”。其真实含义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直接目的是 A.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 B.打击帝国主义势力 C.声援香港罢工工人 D.扩大共产党的影响
12.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与以前相比最本质 的区别是 A.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 B.采用非暴力的斗争方式 C.斗争走向统一领导 D.有先进阶级的组织领导
第三节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一、背景
二、经过
三、意义
一、背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必要性:直奉军阀联合反革命
2.条件: 政治保障: 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群众基础:国民会议运动、五卅反帝爱国运动 高潮、工农运动发展 坚实后方: 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
军事基础: 黄埔军校建立及国民革命军建立 冯玉祥国民军在北方响应
二、概况 1.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3.北伐战争中北伐军首先开辟的战场是
A.湖南 B.江西 C.湖北 D.福建
4.北伐军攻占下列战略要地或大城市的先后顺序是 ①汀泗桥②贺胜桥③南昌④武昌⑤南京 A.①②④③⑤ C.⑤④③②① B.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⑤④③
5.北伐军攻克的汀泗桥、贺胜桥位于 A.湖南 B.湖北 C.河南 D.广东
6.从武汉北上的北伐军与冯玉祥的部队会师地点是 A.西安 B.郑州 C.北京 D.石家庄
【高中历史】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ppt2

祝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2) 公开干涉中国革命,制造了“万县惨案”、“一三 惨案”、“南京惨案”。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Βιβλιοθήκη 作霖冯玉祥国民 军联军孙
吴佩孚
传 芳
国民政府
?指出图中:]
C
A 1、北伐的出师地------2、北 伐 军与冯玉祥部队会 C ------- ------- ------师: ------3、南 京 惨案的发 生 地
第三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一、北伐战争 ?阅读《北伐宣言》 (摘录) ,然后回答问题:
加油
本党敢郑重向全国民众宣言曰: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 1、背景: 直奉联合进攻国民政府 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 民之唯一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而过去数年间之 《宣言》 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 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故帝国主义及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 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 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无希望,而中华民族唯一希望所系之革 2、目的: 命根据地,且有被帝国主义及卖国军阀联合进攻之虞。本党 统一中国。 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为巩固国 3、对象: 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图象 势力
问题:你认为北伐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方针正确 2、工农支持 3、军队英勇
4、冯玉祥配合
5、苏联帮助
政治基础: 国共合作 群众基础: 五卅运动 后方基础: 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 军事基础: 黄埔军校的建立
}
背景
练习: 1、看图识别位置: 2、联系本课内容说明帝国主义是怎样 干涉中国革命的?
高一历史复习资料: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高一历史复习资料: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知识点】1924年1月到1927年7月是中国历史上的国民革命时期。
在这一时期里,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正式成立。
随着四个阶级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革命力量空前团结,通过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革命从珠江流域推向长江流域,形成了席卷中国大地的、前所未有的国民革命运动。
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势力。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实行“分共”政策,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最后失败。
为什么北伐胜利了,大革命却失败了呢?原因在于大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统一中国的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具体表现在:打倒了旧军阀,出现了新军阀,内乱没有消除,和平没有实现;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依然如故,中华民族没有实现真正独立;新建立的南京政府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两大类:1.主观原因中共处于幼年时期,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这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1926年12月中旬,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特别会议,由于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影响,共产党人没有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等挫折中醒悟过来,只是把支持“蒋汪合作”,改为专心扶助汪精卫;而1927年召开的中共“五大”也没能担负起在紧急关头挽救革命的任务。
中共的种种让步,并没能拉拢汪精卫等人,反而使汪精卫等人更加肆无忌惮地煽动“分共”。
中共没有注意对军队的掌握,过分依赖同国民党上层人物的合作,以致当昔日的同盟者叛变革命时,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
共产国际代表没有认清中国具体国情,给予中国革命以错误的指导。
由于共产国际对中国的国情和革命形势判断得不是很成熟,加之中共和共产国际之间存在一定的沟通问题,所以当1927年5月共产国际给中共发来指示后,出现了陈独秀等人拒绝执行的情况,共产国际代表还把指示拿给汪精卫看,以示其对汪的信任,但是这个指示却成了汪精卫进行“分共”的一个借口。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一、北伐军胜利进军:(1)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2)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方针:先打吴佩孚,后打孙传芳,再打张作霖。
(4)北伐概况:1926年7月开始北伐,在两湖、江西和闽浙三个战场作战,两湖是主战场。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攻克武昌。
打败吴、孙主力,到达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武汉国民政府继续北伐,武汉北伐军与冯玉祥部队会师郑州;南京北伐军占领徐州。
(5)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第一、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
第二、北伐军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第三、北伐军广大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
(叶挺的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第四、冯玉祥的配合、苏联的帮助和北洋军阀内部矛盾分化。
二、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1)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的关系:北伐战争得到了工农运动的大力支持;北伐战争的胜利又推动了工农运动的蓬勃高涨。
(2)工人运动的高涨:湘赣两省工人成立了总工会,组织了工人纠察队。
陈独秀、周恩来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写下了中国工运史上光辉的一页。
(3)湘鄂赣的农村大革命:湘鄂赣三省都成立了省农民协会,尤其湖南的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三、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1)原因:命北伐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的高涨,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英国制造万县惨案(四川)、一三惨案(汉口)、南京惨案(直接原因)。
(2)收回汉口和九江英租界:“一三惨案”发生后,各地纷纷举行反英大示威,形成了全国范围的反帝斗争。
武汉政府支持人民的革命斗争。
1927年2月,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协定先后签字。
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被侵略的权益。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B
2.北伐战争首先打击吴佩孚 的原因是他 A.直接威胁广东革命根据地 B.是直系军阀的首领 C.军事力量最强 D. 是最反动势力的代表
A
3.下列活动的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 应是 ①北伐军攻占汀泗桥、贺胜桥,占领武 昌 ②北伐军占领南昌 ③北伐军占领 南京,进驻上海 ④国民政府从广州迁 到武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④② D④②①③
C A
A
C
12.1927年国民政府决定收回汉口英租界的背景 之一是 ( ) A英国军舰炮击北伐军 B北伐军占领了汉口 C国民政府已从其它国家收回租界 D英国宣布放弃租界利益 13.中国人民自近代以来,第一次从列强手中收 回一些被侵略的权益,是指 ( ) A中法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取得镇南关大捷 B20世纪末,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 C北伐战争期间,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和九江的 英租界 D1943年,4、国民革命时期的农民革命运动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的农民运动的本质区别是( ) A.采用暴力斗争形式 B.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斗争目标 C.有先进阶级领导 D.斗争逐步走向统一领导 15.大革命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有内在的继承性,这主 要表现在( ) A.革命的任务上 B.革命的领导阶级上 C.革命的结局上 D.革命的指导思想上 16.在北伐战争胜利的推动下,农民运动发展最迅速的地 区是( ) A.湖南 B.湖北 C.四川 D.广东 17.北伐战争的性质是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B.反帝爱国运动 C.反北洋军阀的政治运动D.南北军阀的混战
B
B
8.北伐军开始北伐时,控制北京政府的军阀是 A吴佩孚 B孙传芳 C张作霖 D段祺瑞 9.大革命时期,打垮下列军阀的先后顺序是 ①吴佩孚 ②孙传芳 ③陈炯明 ④张作霖 A③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③④②① D①④②③ 10.大革命期间,工人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A支持北伐 B建立工会 C夺取中心城市 D发展共产党的力量 11.在北伐战争中,被称为“铁军”的是 A黄埔学生军 B叶挺独立团 C第四军 D第一军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课堂教学设计案例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222023)穆维永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P129-137《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课前系统】一、教学内容分析:以五四运动为标志,中国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24.1—1927.7)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与前一时期相比未有变化。
其突出特点是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这一时期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并存,以三民主义为主导。
革命的高潮表现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北伐战争的最大成果是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二、学情、教学资源和教学策略分析:现在的学生是80后出生的,对于我国近代历史状况知之甚少,虽然在初中阶段学过相关内容,但该内容与同学们的现实生活及兴趣相去甚远,调动学习积极性成为这节课的难点。
因此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本市博物馆及乡土遗迹等教学资源,让同学们参观博物馆和实地考察乡土遗迹,在大量的实物、图片影视片中产生感性认识,置换时空,感受历史的变迁,增进对历史教材的有效了解。
在课前布置学生参观市博物馆,要求从不同角度观察了解国民革命运动发展的历史,写下观后感,在课堂上以讨论参观内容的形式,把本课学习内容融入师生对话中。
三.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网站案例:洪恩在线网页制作:(/pc/homepage/index.htm)。
网站制作技术园地:(/)。
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辨析说明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抢答和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通过课前搜集资料、预习、复习总结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第三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知识体系】
一、北伐军胜利进军
1、背景:直奉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
⑴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⑵表现:
一面,一面。
例题:
1.北伐前夕,直奉两派军阀由交战到勾结,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两派军阀的本质属性一致
B.两派军阀的根本利益一致
C.帝国主义列强的幕后操纵
D.国民革命运动对反动势力的打击
2、条件:
⑴(政治准备)
⑵(组织准备)
⑶(军事准备)
⑷(群众基础)
3、目的、主要对象和方针。
⑴目的:
⑵对象:
⑶方针:先打,后打,再打。
(即“北上、东进、再北上”)
4、北伐的概况
⑴时间与战场:开始北伐,在、和三个战场作战,是主战场。
⑵重大战役:战役、战役、攻克武昌
⑶胜利:打败、主力,到达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迁都(目的:)⑷继续:武汉北伐军与冯玉祥部队会师郑州;南京北伐军占领。
例题:
2.北伐战争前夕,广东国民政府面临的形势,不包括
A.直奉军阀在“共同反赤”口号下,结成反革命联盟
B.张作霖在日本支持下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
C.吴佩孚进攻湖南的国民革命军
D.孙传芳进攻闽浙的国民革命军
5、胜利进军的原因
第一、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
第二、北伐军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第三、北伐军广大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
(叶挺的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二、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1、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的关系:
北伐战争得到的大力支持,又推动了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判断:
①没有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就没有北伐战争的胜利;()
②没有北伐战争的胜利就没有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
2、工人运动。
⑴湘赣两省工人成立了,组织工人纠察队。
⑵陈独秀、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目的:)
3、农民运动。
⑴湘鄂赣三省成立了
⑵省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
⑶毛泽东发表《》。
思考:这一时期的农民运动与以往农民运动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三、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1、直接原因: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制造了“惨案”、“惨案”、“南京惨案”。
2、最大成果:湖北、江西人民收回、
英租界。
3、意义: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国家手中收回一些被侵略的权益。
思考:
租界是依据什么条约而形成的?第一块租界是何国在何地建立的?它对中国的主权产生什么危害?
【重点难点】
◆分析北伐战争的功绩:
①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最大功绩)
②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③实现了革命重心的转移
④扩大了革命的区域
⑤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工农运动
小结:本节所讲的内容是国民大革命的高潮,这次高潮的持征是要彻底地消灭军阀,打倒帝国主义。
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的高涨互相促进,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了重大成果。
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给全国带来一派大好的革命形势。
但是,革命阵营内部
.................
的潜在危机也正在滋生
..........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①吴佩孚②陈炯明③孙传芳④张作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927年初,全国革命的中心是
A、广州
B、武汉
C、南昌
D、上海
3、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领导人是
A、邓中夏、苏兆征
B、苏兆征、周恩来
C、陈独秀、张太雷
D、陈独秀、周恩来
4、在北伐战争的推动下,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速的省是
A、湖南
B、广东
C、江西
D、福建
5、北伐战争能够胜利进军的原因有
①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②作战方针正确③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④工农群众对北伐军的大力支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史实
①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②国民政府迁到武汉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④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⑤消灭陈炯明反动势力
A.⑤④①②③ B.④②③⑤①C.①②③④⑤D.①⑤④③②
7、1926年北伐胜利的最主要表现:
A.完成了全国政治统一
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彻底铲除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8、大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突出表现为: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中国人民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C.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D.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