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六下有趣的食物链教案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3. 有趣的食物链》

《有趣的食物链》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食物网以及食物链的组成。
2、能够依据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写出简单的食物链。
3、知道食物链的营养来自于绿色植物,认识食物链上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4、能运用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大自然中简单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发现自然界中的各种“吃与被吃”的现象,从而初步建立食物链的概念。
2、通过各种活动和游戏激发学生探究有趣的食物链,了解生物间存在的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食物链被破坏后带来的危害,并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意识到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的重要性,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知道生物间存在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
难点:学会找、写食物链。
教学准备:各种与食物链相关的图片收藏和信息资料、本课课件教学过程: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要给你们打一个谜语,你们猜猜谜底是什么?听好了“龙生龙,凤生凤,我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话中的“我”是什么?(老鼠)对,你们很聪明,是老鼠。
老鼠是一种很可爱的动物,喜欢老鼠的同学请举手?哇,人数不少哦! 那你们知道老鼠喜欢吃什么,老鼠又有那些天敌吗?(同学们各抒己见,老鼠喜欢吃庄稼、樱桃等,容易被蛇、猫头鹰、猫所食……)小结:老鼠和这些生物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我们可以用简单点的方法来表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吗?2、(1)课件出示课本中樱桃、老鼠、猫头鹰三种生物图片再结合之前的讲解: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2)提问:你能用箭头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3)学生画图表示。
(4)师生交流总结:生物之间像这样靠食物连接起来的吃与被吃的一种链状连接关系,生物学家把它称为食物链。
也许有的同学会发现,刚刚老鼠的食物很多,能吃老鼠的动物也很多,因此,在自然界中单一的食物链是很少的,都是以密密交错在一起的网状联系出现的,刚刚有关老鼠的例子就是一个包含多条食物链组成的食物网。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3 有趣的食物链|苏教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知道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
知道食物链的营养来自于绿色植物。
(二)过程与方法:能依据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写出简单的食物链。
能把具体的生物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食物链被破坏的后果。
二.教学重点:知道生物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
三.教学难点:学会找、画食物链,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物种的相互依存关系。
四.教学设计(一)导入1通过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ppt图片引入。
2提问:在这个例子中,谁在吃谁?谁又被谁吃?螳螂为什么要捕蝉,黄雀为什么对螳螂虎视眈眈?螳螂吃蝉,螳螂又被黄雀吃,那蝉吃什么呢?讲述:为了表明“谁被谁吃的关系”,ppt图片我用箭头表示树汁→ 蝉→ 螳螂→黄雀3、谈话:在大自然中,像树、蝉、螳螂、黄雀一样,各种不同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产生联系。
【意图:初步了解动物的食物,为认识食物链的含义打下基础。
】(二)学习新课一、认识食物链活动1出示农田生态系统的图片。
问:这些动物吃什么?标上箭头,说明箭头方向和意义。
(动物吃食物是为了补充能量,所以箭头的指向就是能量的流向。
)活动2 出示海洋生态系统的图片,这些动植物之间有什么关系?问:这一长条连起来像什么?出示食物链的概念。
【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食物链的含义。
】二、了解食物链的结构和关系1)了解食物链都是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动物结束。
2)了解什么是“生产者”和“消费者”。
由于植物的能量都是靠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得到的,我们称之为“生产者”;而动物们的能量都是靠吃其他生物得到的,自己不会合成能量,我们称它们为“消费者”。
3)出示练习并引导学生写食物链。
4)通过视频,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食物链中植物动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分解者的认识。
5)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几种植物,动物,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写出几条食物链。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4.3 有趣的食物链》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4.3 有趣的食物链》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4.3 有趣的食物链》这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食物链可以让学生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节课通过探究食物链,让学生认识和理解食物链的概念、组成和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生态系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食物链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认知误区,如误认为食物链中的生物数量是固定的,误认为食物链只有捕食关系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误区进行引导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食物链的概念,知道食物链的组成和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食物链的概念、组成和特点。
2.食物链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食物链。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食物链的组成和特点。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食物链的相关教具和模型。
3.小组合作的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态系统中的图片,如草原、森林等,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的关系。
提问:“你们认为这些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思考和回答。
2.呈现(10分钟)呈现食物链的概念、组成和特点。
用PPT或者板书呈现食物链的定义,以及食物链的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解释食物链的特点,如捕食关系、能量传递等。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观察食物链模型或图片,找出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食物链进行分析和总结。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食物链的实践活动。
每组设计一个食物链,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食物链》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3课《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成。
在于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它以观察、实验、探究作为主要的学习手段,使学生获得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相关方法的同时,接受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有趣的食物链》是本单元第三课,本课在《共同的家园》这个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重在引导学生了解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引入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展现生物间复杂的食物联系,再由此启发学生思考食物关系的断裂将会造成严重后果,以及人类在其中可能发挥的破坏作用,为下一课学习生态平衡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进出小学高年级阶段科学课的探究学习。
所以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学生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我呢提。
学生对自然界的动植物充满着好奇,喜欢多方位的观察与了解动植物,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猜谜、看图、看视频、动手画图等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理性的思考。
但是自然界中动植物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与学生以往接触的动植物方面的知识相比,稍有难度。
三、教学准备各种生物图片、视频、课件四、学习目标1.科学知识:(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知道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
(3)知道食物链的营养源自于绿色植物。
2.科学探究:(1)能把具体的生物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能依据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写出简单的食物链。
3.科学态度:(1)意识到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的重要性。
(2)体会到要维护生态平衡,珍惜每一种生物。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生物间存在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
难点:学会找、写食物链。
六、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1.出示谜语: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打一水果名称)。
然后又来了一只狼。
(再打一水果名称)。
2.揭示课题:这两则谜语生动地体现了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那么在科学上,我们可以用箭头来表示吃与被吃的关系。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3.有趣的食物链》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3.有趣的食物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明确食物链中各个环节的关系。
2.掌握如何构建食物链,能够画出食物链图。
3.了解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知道食物链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前置知识1.学习过生态系统基本概念。
2.掌握过一些常见的生物、动植物的共存关系。
重点内容1.食物链的概念和原理。
2.食物链的构建和示意图的绘制。
3.了解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角色的关系。
难点内容1.了解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方式。
2.能够理解和解释食物链中各个生物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介绍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引出食物链的概念。
讲授环节1.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了解食物链的组成和原理。
2.简单介绍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角色的关系。
3.演示构建食物链的方法,并让学生自己构建一个食物链。
4.引导学生绘制食物链示意图。
5.讲解食物链中能量的流动方式,让学生了解能量在食物链中的转化。
练习环节1.通过给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要求学生构建食物链和绘制示意图。
2.口头解释构建出来的食物链中各个生物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拓展环节1.通过视频和实地考察的形式,展示食物链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2.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环境下食物链的变化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教学方法1.讲述和演示相结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食物链的组成和原理,然后让他们自己构建食物链,并讲解食物链中各个环节的关系和作用。
2.探究和实践相结合: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构建食物链和绘制示意图,引导他们深入了解食物链的构建和图形表示方法,并且通过讲解食物链中能量的流动方式,使学生深刻理解食物链的原理。
教学评估1.课中口头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食物链的理解掌握情况。
2.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寻找生活中食物链的例子,并绘制示意图。
3.课堂测试:通过小测验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苏教版科学六下《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下《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趣的食物链》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食物链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了解食物链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对食物链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食物链的构成、食物链的作用以及生态系统平衡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对实际生态系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食物链的概念、特点和作用,能正确书写食物链,并能分析实际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际生态系统,培养学生对食物链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食物链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难点:食物链在实际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食物链的相关知识,搜集实际生态系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食物链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际生态系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激发学生学习食物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食物链的基本概念,呈现食物链的图像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食物链的构成。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实际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例进行分析。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典型的食物链实例,让学生上台展示分析过程,并邀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加深对食物链的理解。
苏教版科学六下《有趣的食物链》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下《有趣的食物链》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下《有趣的食物链》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食物链的概念、特点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食物链的构成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生态系统、生物分类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食物链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食物链的概念、特点,掌握食物链的书写方法,能够分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认识到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食物链的概念、特点,食物链的书写方法。
2.难点: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实验教学: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食物链的特点。
3.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食物链的图片、实例、实验动画等。
2.实验材料:准备食物链相关的实物模型、图片等实验材料。
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食物链?为什么要有食物链?2.呈现(10分钟)讲解食物链的概念、特点,呈现食物链的书写方法。
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食物链的构成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食物链中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完成学习任务单。
最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6.有趣的食物链 教案

2023最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生物和栖息地6.有趣的食物链1.教学内容本课是在研究了生物和栖息地之间的关系后,继续探究栖息地内部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四个活动。
活动一,理解食物链,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如田野上草籽、田鼠、鹰之间的食物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初步建立食物链的概念。
活动二,按一定顺序用箭头表示“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画出海洋生物的食物链,进一步理解食物链的内涵。
活动三,通过分析非洲热带草原动植物的食物关系,认识更为复杂的食物网,初步认识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别是认识到一种生物可能就是另一种生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进而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意识到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活动四,认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了解其作用。
2.教学目标理解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是食物链,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食物网。
能够分析、综合一个栖息地内复杂的食物网。
意识到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认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其作用。
3.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难点:认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其作用。
4.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动植物图片、毛线、动植物标签或头饰。
学生分组材料:学习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生物多样的栖息地,知道生物会根据食物、温度、降水、日照、土壤等不同因素选择合适的栖息地,多样化的栖息地孕育出多样化的生物。
那么在同一栖息地的生物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食物链。
板书课题;6.有趣的食物链活动一:认识实物链出示课本17页老鹰、田鼠的图片,学生认真观察这幅图片,想一想图中的这些生物分别吃什么?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食物关系?全班交流,预设:田野上的田鼠主要以植物的根茎、草籽、果实等等为食物,老鹰则以老鼠、兔子、蛇等小动物为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单元3有趣的食物链
一、学习目
标:
2012年3月29日
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知道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
3.知道食物链的营养源自于绿色植物。
4.能依据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写出简单的食物链。
5.能把具体的生物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
6.知道食物链被破坏的后果。
二、学习重点:
重点:知道生物间存在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
三、学习难点:
难点:学会找、写食物链。
五、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述:老师来讲个小故事,请你们来补充完整,好吗?一个炎热的夏天,烈日当空,蝉慢慢从大树下爬上枝头,一边吸食着树汁,一边欢快地歌唱。
一只螳螂正挥动着它的大镰刀,悄悄来到蝉的背后。
就在这个时候,从远处飞来了一只小黄雀。
2.谈话: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谁来说一说。
3.提问:大家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的意思非常了解,谁能从这句成语中提出一些科学问题呢?
4.谈话:在这个例子中,谁在吃谁?谁又被谁吃呢?(螳螂为什么要捕蝉?黄雀为什么对螳螂虎视眈眈?)
5.谈话:螳螂吃蝉来填饱肚子,黄雀又会吃螳螂。
那么蝉吃什么呢?黄雀会不会被其他动物吃呢?
6.小结:这几种生物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我们能不能想办法,用简单一点儿的方法来表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二)认识食物链
1.提问:在大自然中,像树、蝉、螳螂、黄雀一样,各种不同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产生联系。
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
2.谈话:这种关系在大自然中很容易看到。
比如:有树的地方常有鸟,有花草的地方常有昆虫。
植物、昆虫、鸟和其他生物联系在一起,相互依赖。
3.谈话:(出示一些动植物的图片)这些生物大家认识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4.讲述:就像这些动植物一样,自然界中的生物之间就是通过这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相互联系,像链子一样环环相扣,科学家们形象地称之为“食物链”。
5.练习:(出示一幅自然界的生物图)画出图中生物间的食物链。
6.讨论:共有几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还发现了什么?
7.讲述: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很多,它们之间的取食关系也很复杂,因此,生物之间就存在很多条食物链。
这许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就构成了一张复杂的食物网。
(三)认识食物链中各生物的角色名称
1.提问:这些食物链上各种生物的连接顺序有什么规律?(食物链是从哪一类生物开始,又以哪一类生物结束的?)
2.讲述:生物学家给食物链上的生物起了不同的名字,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产者,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叫消费者,而分解动植物残骸或废物的叫分解者。
3.提问:分解者在生物界起了什么作用?如果生物界中没有了这些分解者,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4.出示课本第45页上面的插图,学生讨论:在这些生物中,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哪些是分解者?
(四)了解食物链被破坏带来的严重后果
1.讲述: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动植物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食物联系。
但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到底有多紧密?其中一种生物对链上的其他生物的影响有多大呢?(出示一条有蛇的食物链)
2. 讨论:科学研究讲究证据充分。
我们还是通过真实的例子来看看:曾经一段时间,人们非常喜欢吃蛇,不法商人大量地捕杀野生蛇类,这样做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3.谈话: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了解其影响程度。
试着算一算:如果一条蛇一年可吃掉60只老鼠,一只老鼠一年糟蹋5千克粮食。
据统计,我们
人类每年要吃掉1000吨蛇,如果每条蛇重半千克,那么一年下来,等于放过多少只老鼠?损失多少粮食?
4.提问:这种影响仅仅体现在这条食物链上吗?其他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又会是怎样的呢?
5.谈话:人类与大自然也通过食物链和更复杂一些的食物网而相互联系,人的食物主要来自植物和动物。
大量地捕杀野生动物,最终会破坏良性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大量使用农药、排放废气废水,污染物最终也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五)拓展应用
1.讨论:现在,种植花木及农作物都要喷洒较多的农药,这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2.思考:松毛虫啃食松树,大量的松毛虫甚至会给松林带来灭顶之灾,你认为最好采用什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