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文本分析法
高中语文《长城谣》教案

高中语文《长城谣》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长城谣》的背景和作者;分析诗歌的主题、结构和表现手法;解读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运用文本分析法,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长城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增强民族自豪感;理解长城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反思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作者:席慕蓉;背景:描绘了长城的雄伟壮观,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主题:长城作为民族象征,反映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2.2 教学重点:诗歌的语言美和形式美;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长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3 文本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包括对诗歌的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对诗歌的个性化解读。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诗歌创作:学生尝试创作以长城为题材的诗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民族命运的关切;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进行互评和教师点评。
5.2 文化探究:学生进一步了解长城的历史和文化,进行相关的研究报告;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报告,进行互评和教师点评。
高中语文《长城谣》教案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准备:准备《长城谣》文本,确保文本的准确性和可读性;收集与长城相关的图片、资料和背景信息。
第十一章--文本分析法PPT课件

7
四、 符号学方法的分析步骤
第十一章 文本分析法
第一节 文本分析法在大众传播
文本分析的理论资源来自阐释学和人 文主义,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学者就 已经开始进行文学批评,后来逐渐发展到 电影批评领域,研究目的在于发现文学作 品和电影的价值,使得其他人也能够欣赏 和理解文学作品和电影的内容。
1
第二节 文本分析法的特点
作为跟内容分析法并列的两种主要的 研究媒介内容的方法,文本分析法的优势 和缺陷都正好跟内容分析法形成对应。两 种方法各有所长,研究者应该根据具体情 况来斟酌使用合适的方法。
13
第六节 话语分析(disc“话语”(discourse,也译成“论述”) 一词来自拉丁文discurrere,本意是“来回往 复地跑”,它的名词形式是discursus,意思 是“当快要沉浸于某事物的时候,转身跑 掉”,也就是“天马行空的讨论”,中古 时期的拉丁文里,discursus也有“轨道”和 “交通”的意思。
17
4、找一则广告,试着对它进行符号学分析。 5、什么是拉康的镜像理论?试着用它来分析
一部电影。 6、戈夫曼所发展的“框架”概念是什么?它
包含哪些研究角度?当前哪些媒介研究领 域使用到了框架分析?
18
进行符号学分析时,研究者可以遵循 如下步骤: 第一,文本里都出现了哪些符号?尽可能多 地列举它们。 第二,文本里的符号如何组合在一起? 第三,文本里的符号采用了哪些手法而被联 系在一起?
文本分析方法

文本分析方法
文本分析是一种通过对文本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的方法。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文本数据的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加,因此文本分析方法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文本分析方法,包括词频统计、情感分析、主题建模和实体识别等。
首先,词频统计是最基本的文本分析方法之一。
通过统计文本中每个词出现的
频率,可以了解到文本的关键词和主题。
词频统计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文本的内容,找出关键词,从而对文本进行分类和整理。
其次,情感分析是一种通过对文本中的情感词进行识别和分析,来判断文本情
感倾向的方法。
情感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用户对某一话题的态度和情感倾向,对于舆情监控和市场调研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主题建模是一种通过对文本进行聚类和分类,从中提取出主题和话题的
方法。
主题建模可以帮助我们挖掘出文本背后隐藏的信息,找出文本中的关键主题和话题,对于信息检索和知识发现非常有帮助。
最后,实体识别是一种通过对文本中的实体进行识别和分类,从中提取出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等实体信息的方法。
实体识别可以帮助我们从海量文本中找出关键实体,进行信息抽取和知识图谱构建。
综上所述,文本分析方法包括词频统计、情感分析、主题建模和实体识别等多
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从文本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挖掘出隐藏的知识和规律。
随着文本数据的不断增加和复杂化,文本分析方法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介绍的文本分析方法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谢谢!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四年级文本分析技巧教学课件

四年级文本分析技巧教学课件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本分析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文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的分析方法。
3、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理解作者意图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指导学生学会如何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
(2)引导学生掌握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的方法。
2、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文本的特点和分析技巧。
(2)培养学生分析作者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传授文本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文本分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本分析中的问题和难点,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本,比如故事书、科普文章、报纸杂志等等。
那么,如何才能读懂这些文本,理解它们所表达的意思呢?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些文本分析的技巧。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四年级文本分析技巧。
(二)讲解记叙文的分析技巧1、要素分析法记叙文通常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个要素。
在分析记叙文时,我们可以先找出这些要素,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
例如,《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时间是抗日战争时期,地点是狼牙山,人物是五位英勇的战士,起因是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经过是五位战士奋勇杀敌,结果是五位战士英勇跳崖。
通过分析这些要素,我们就能清楚地了解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
2、情节分析法记叙文的情节通常是有起伏和变化的。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情节的发展,来感受文本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比如,《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从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十天内造十万支箭的难题,到诸葛亮巧妙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再到最后成功完成任务,每一个情节都扣人心弦。
3、人物分析法人物是记叙文的核心。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
功能翻译理论文本分析法--诺德

诺德功能翻译理论的文本分析模式探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的翻译理论基本上是与语言学同步发展的。
语言学主导着翻译研究,人们把翻译仅仅是看做是一个符号转换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奈达(Eugene A. Nida)以语言学、信息论和符号学为基础提出“动态对等”理论;纽马克(Peter Newmark)又将翻译纳入语义学的研究之中。
而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则独树一帜,首先摆脱了当时盛行的对等翻译理论的束缚并明确提出仅靠语言学是不能解决翻译问题的,并且拓宽了翻译理论研究领域,赋予翻译更多的涵义。
正如埃德温·根茨勒(Edwin Gentzler)所说,在过去的20多年里,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出现了两大转换:(1)翻译理论研究由“源语文本为导向”过渡到了“以目的语文本为导向”的研究;(2)翻译培训模式由单纯的语言学转向了文化因素和语言学因素相结合的模式。
而德国功能学派多年以来一直是这两个方面的先驱者。
功能翻译理论视翻译为一项需要考虑读者和客户要求的全新的目的性交际活动,是基于目的性理论(Skopostheorie)的建立而提出的。
目的论的雏形是由凯瑟琳娜·赖斯(Katherine Reiss)在1971年提出,后由她的学生弗米尔(Hans J. Vermeer)于1978年明确创立理论,并在应用和研究中不断发展。
曼塔里(Justa Holz Manttari)借助交际理论和行为理论的概念,将其扩展为翻译行为理论。
功能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是诺德(Christiane Nord),她是德国功能学派的集大成者和主要倡导者之一,1997年出版的《翻译作为具有目的性的活动》(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一书,使她成为第一位用英文系统总结功能派各种思想、深入浅出介绍功能派的学术理论和术语的学者。
本文旨在通过对于诺德功能翻译理论的文本分析模式的探究,归纳其在实用翻译和文学翻译中的应用、找到文本分析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
符号分析法 新传名词解释

符号分析法新传名词解释(一)符号分析法1、概念:20世纪六七十年代,符号学成为最流行的文本分析方法。
对于理解文本的意义,符号学研究方法有其独到之处。
符号就是代表某种事物或思想的记号或标志。
它具有三个要素:符号的形式、被符号所指涉的对象,以及人们提供的对符号意义的解释。
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的学科。
各种形式的符号都是它的研究对象。
分析媒介文本里的符号,目的不在于描述符号本身,而在于发现每个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
2、分析步骤:(1)文本里都出现了哪些符号,尽可能多地列举它们,考察每个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判断重要的符号体现的隐含义和意识形态。
(2)考察文本里的符号如何组合在一起。
(3)考察文本里符号采用了什么手法而被联系在一起,是否运用可隐喻或转喻手法。
(二)文本分析法1、概念:文本分析法是研究媒体内容的多种方法的总称,它包含多个理论流派和思想资源,并无统一的操作程序。
一般来说,它是研究者用来描述和解释媒介讯息的一种研究方法,侧重于描述文本的内容、结构和功能,解释层次的潜在意义,很少使用数字和统计手段来呈现研究结果。
用文本分析法研究媒介内容,也经常被称为“解读”媒介内容。
2、特点:文本分析法强调对媒介内容的深入理解,它的优势在于获得深入的隐含的意义。
但文本分析法研究对象规模较小,代表性低。
(三)深度访谈法1、概念:深度访谈是为搜集个人特定经验及其动机和情感所做得深入的访问。
在自由交谈中,从被调查者的反应、态度、意见中探求深层的东西,因此要求经过特殊训练的专家主持。
深度访谈法不采用问卷,但必须事先准备好“面谈必要”;访问不要求面面俱到,但要对主题有深入的探讨;提问顺序和方式可以根据被访者的具体情况而调整,目的是促使被访者深入、连贯、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意见。
2、特点:(1)无结构的、直接的、一对一的访问(2)样本量较小(3)可获取详细资料(4)访问时间较长(5)要求访员有很高的访谈技术和追问刺探技术(6)虽有访谈提纲,但根据被访者反映,允许改变提问的措辞和顺序(7)结果依赖访员(8)可对被访者的非语言反应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3、访谈技术(1)阶梯前进,沿着一定的问题线探索(2)隐秘问题寻探,重点放在个人深切相关的“痛点”上(3)象征性分析,通过反面的比较来分析对象的含义4、评价(1)优点:资料详尽;深入被访者内心(2)缺点:结果依赖访员;随机性小样本,不能概括普遍性的结论。
文本分析法

文本分析法文本分析法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文本中的内容和结构,揭示其内在的规律和特点。
文本分析法可以应用在各个领域,如文学研究、社会科学、商业分析等。
在本文中,将探讨文本分析法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场景。
基本概念文本分析法是一种系统性的研究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深入分析和解读,发现其中隐藏的信息和规律。
文本可以是书籍、文章、报告、网络内容等各种形式的书面材料。
文本分析法强调对文本结构、语言特点、语义内容等方面进行细致研究,从而揭示文本背后的含义和作者意图。
研究方法文本分析法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1.文本内容分析:通过对文本的关键词、主题、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文本的核心内容和特点。
2.语言学分析:考察文本中的语言特点、修辞手法、词汇选择等,分析语言在文本中的作用和意义。
3.话语分析:研究文本中的话语和话语组织方式,揭示话语背后的思想和逻辑。
4.文本挖掘: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统计方法,对大量文本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应用场景文本分析法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文学研究:研究文学作品的结构、主题、风格等,揭示作家的创作特点和文学风格。
2.商业分析:对市场调研报告、消费者评论等文本进行分析,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趋势。
3.社会科学研究:分析新闻报道、社交媒体内容等文本,研究社会舆论和社会问题。
4.法律分析:分析法律文本和判决书,揭示法律条文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总的来说,文本分析法是一种强大的研究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和意义,从而为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第二版课件第十一章文本分析法

对“框架”的进一步解释:
戈夫曼提出,框架源自过去的经验,同时其形成又受到社会和文 化的影响。
框架并非是静止的,而是处于永不停止的变动之中。 吉特林发展了戈夫曼的概念,提出了更明确的定义:框架就是
“关于存在着什么、发生了什么和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上进行选 择、强调和表现时所使用的准则”。 潘和科斯克总结了框架分析的两个研究角度:社会学和心理学角 度。
一、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
1. 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成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
是原始的自己,以快乐为原则行事,包含生存所需要的欲望和冲动。 超我是遵守道德规范的“我”,它按照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来约束、 监督和惩罚本我。自我是社会现实里所体现出的“我”,它在本我 和超我之间调和,满足“本我”的要求(使自己快乐),同时遵守 “超我”所要求的规范(使自己没有负罪感)。
一、符号、符号学和大众传播研究
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的学科。各种形式的符号都是它的研究对象, 如文字、图像、交通信号、花朵、音乐、医疗符号等。在英文里, “semiology”和“semiotics”都表示符号学,意思相同,唯一 的差别在于,前者由语言学家索绪尔创造,后者由哲学家皮尔士 首先使用。
皮尔士将符号区分为三种:肖像(icon)、指标(index)和象 征(symbol)
二、文本分析里的研究者
一方面,研究者就是它的研究工具,这对研究者提出了很高的要 求,比如文字驾驭和表达能力强、感受力领悟力强、思辨能力突 出、认识深刻,等等。
另一方面,研究者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极大地影响了分析结果。
三、文本分析的基本概念——文本
一般地,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上来区分“文本”这一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 (一)潜意识(unconscious) (一)潜意识(unconscious) (二)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 (二)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 (superego) superego) (三)集体无意识(nonconscious)和原型 (三)集体无意识(nonconscious)和原型 (archetype) archetype)
三、 费尔克拉夫的批判性话语分析(critical 费尔克拉夫的批判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alysis) (一)批判性话语分析 (二)互文性 (三)小结
思考题 1、为什么文本分析法没有首先出现在美国传 播学研究里? 2、文本分析法都有哪些特点?它与内容分析 法存在着哪些差异? 3、什么介研究 如果说,荣格的原型理论启发了文学 批评学者,那么拉康的镜像理论则直接影 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电影批评。
第五节 框架分析(frame analysis) 框架分析( analysis)
一、 框架和框架分析 “框架”原本是一个很平常的英文单词, 框架” 1974年,社会学家戈夫曼出版《框架分析》 1974年,社会学家戈夫曼出版《框架分析》 一书,使得“框架” 一书,使得“框架”作为一个理论概念而 进入社会科学领域。
第三节 符号学
一、 符号、符号学和大众传播研究 符号(sign)就是代表某种事物或思 符号(sign)就是代表某种事物或思 想的记号或标志。它具有三个要素:符号 的形式、被符号所指涉的对象,以及人们 提供的对符号意义的解释。
二、 基本概念 (一)符号=能指+所指 (二)直轴组合和横轴组合 (三)隐喻和转喻
二、 框架分析和传播内容研究 (一)媒体框架及其策略 (二)媒体框架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 (三)框架分析一定是定性研究方法吗 (四)如何进行框架分析
第六节 话语分析(discourse 话语分析( analysis) analysis)
一、 话语概念 “话语”(discourse,也译成“论述”) 话语” discourse,也译成“论述” 一词来自拉丁文discurrere,本意是“ 一词来自拉丁文discurrere,本意是“来回往 复地跑”,它的名词形式是discursus,意思 复地跑”,它的名词形式是discursus,意思 是“当快要沉浸于某事物的时候,转身跑 掉”,也就是“天马行空的讨论”,中古 ,也就是“天马行空的讨论” 时期的拉丁文里,discursus也有“轨道” 时期的拉丁文里,discursus也有“轨道”和 “交通”的意思。 交通”
二、 文本分析里的研究者 文本分析大都是个案研究,虽然它包 含多个研究传统,但共同的特点之一都在 于选择特定的媒介内容进行深入解读,研 究结果高度依赖研究者的能力、素养、判 断和解释。
三、 文本分析的基本概念 (一)文本 (二)再现(represent representation,也译 (二)再现(represent or representation,也译 成表征或表象) (三)刻板印象(stereotype) (三)刻板印象(stereotype)
二、 范戴克的话语分析 荷兰学者范戴克(Teun A 荷兰学者范戴克(Teun Avan Dijk) Dijk) 是一位语言学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 是一位语言学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 运用话语理论研究新闻媒体报道,成就斐 然。范戴克认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有 权有势的人控制和把持了话语,他们能够 确定话语的主题、文体和表达方式,因此, 话语体现了社会权力结构。
4、找一则广告,试着对它进行符号学分析。 5、什么是拉康的镜像理论?试着用它来分析 一部电影。 6、戈夫曼所发展的“框架”概念是什么?它 、戈夫曼所发展的“框架” 包含哪些研究角度?当前哪些媒介研究领 域使用到了框架分析?
四、 符号学方法的分析步骤 进行符号学分析时,研究者可以遵循 如下步骤: 第一,文本里都出现了哪些符号?尽可能多 地列举它们。 第二,文本里的符号如何组合在一起? 第三,文本里的符号采用了哪些手法而被联 系在一起?
第四节 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由奥地利 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由奥地利 精神病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 精神病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 20世纪初创立,它是一种理论,一种研究方 20世纪初创立,它是一种理论,一种研究方 法,也是一种心理治疗技术,重要学者还 包括荣格和拉康等人。
三、 明示义、隐含义和神话分析 法国学者罗兰· 法国学者罗兰·巴尔特将索绪尔的符号 概念放入文化之中来考察,认为符号有两 个层面的意义,即明示义(denotation,又 个层面的意义,即明示义(denotation,又 译成外显意义)和隐含义(connotation,又 译成外显意义)和隐含义(connotation,又 译成潜在意义)。前者是符号外在的明显 意义,后者是符号在其所依托的社会文化 背景之中的引申意义。
第十一章 文本分析法
第一节 文本分析法在大众传播 文本分析的理论资源来自阐释学和人 文主义,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学者就 已经开始进行文学批评,后来逐渐发展到 电影批评领域,研究目的在于发现文学作 品和电影的价值,使得其他人也能够欣赏 和理解文学作品和电影的内容。
第二节 文本分析法的特点
作为跟内容分析法并列的两种主要的 研究媒介内容的方法,文本分析法的优势 和缺陷都正好跟内容分析法形成对应。两 种方法各有所长,研究者应该根据具体情 况来斟酌使用合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