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潼关怀古》PPT课件下载【完美版课件】
合集下载
山坡羊潼关怀古培训ppt课件

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作品结构
作品共有四句,每句都以潼关为起 点或终点,围绕潼关展开描写,语 言简练、意境深远。
作品风格
作品采用了散曲的形式,语言朴实 无华、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百 姓的深厚感情和对社会的深刻反思 。
02 山坡羊潼关怀古分析
作品主题分析
怀古伤今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著名的元曲,表达了作 者对历史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深深忧虑。作品以潼关为背景, 描绘了潼关的险峻和历史的厚重,进而引出了对国家兴衰和 人民疾苦的关切。
对人民的深切关怀
作品中,张养浩关心人民的疾苦,呼吁统治者关注民生,体现了他的民本思想和 对人民权益的关注。他的关怀和忧虑不仅是对人民的同情,也是对国家未来的担 忧和期望。
03 山坡羊潼关怀古对现代的 启示
对环境保护的启示
珍惜自然资源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描述了自然资源的丰富和美丽,强调了 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
坚持正确价值观
从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可以领悟到,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我们 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包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等,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
04 山坡羊潼关怀古总结与感 悟
对作品本身的总结
作品背景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朝诗人 张养浩的一首佳作,以潼关为背 景,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
创作背景
作者张养浩在当时被任命为陕西行台 中丞,由于官职的繁重和路途的险恶 ,作者没有选择留在京师享受荣华富 贵,而是毅然决定赴陕西救灾。
作者介绍
• 张养浩:元代政治家、文学家,从小聪明好学、 饱读诗书,青年时期曾被元朝政府授予“东平学 正”的官职。
作品内容概述
作品主题
作品结构
作品共有四句,每句都以潼关为起 点或终点,围绕潼关展开描写,语 言简练、意境深远。
作品风格
作品采用了散曲的形式,语言朴实 无华、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百 姓的深厚感情和对社会的深刻反思 。
02 山坡羊潼关怀古分析
作品主题分析
怀古伤今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著名的元曲,表达了作 者对历史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深深忧虑。作品以潼关为背景, 描绘了潼关的险峻和历史的厚重,进而引出了对国家兴衰和 人民疾苦的关切。
对人民的深切关怀
作品中,张养浩关心人民的疾苦,呼吁统治者关注民生,体现了他的民本思想和 对人民权益的关注。他的关怀和忧虑不仅是对人民的同情,也是对国家未来的担 忧和期望。
03 山坡羊潼关怀古对现代的 启示
对环境保护的启示
珍惜自然资源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描述了自然资源的丰富和美丽,强调了 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
坚持正确价值观
从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可以领悟到,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我们 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包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等,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
04 山坡羊潼关怀古总结与感 悟
对作品本身的总结
作品背景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朝诗人 张养浩的一首佳作,以潼关为背 景,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
创作背景
作者张养浩在当时被任命为陕西行台 中丞,由于官职的繁重和路途的险恶 ,作者没有选择留在京师享受荣华富 贵,而是毅然决定赴陕西救灾。
作者介绍
• 张养浩:元代政治家、文学家,从小聪明好学、 饱读诗书,青年时期曾被元朝政府授予“东平学 正”的官职。
作品内容概述
作品主题
2024年度山坡羊潼关怀古课件初中语文PPT课件

山坡羊潼关怀古课件初中语 文PPT课件
2024/3/23
1
目录
2024/3/23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文章内容与思想内涵探讨 •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分析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2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2024/3/23
3
山坡羊潼关怀古背景
2024/3/23
翻译能力。
通过对古诗中描绘的场景、情 感等进行分析和再现,帮助学 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内涵
。
10
03
文章内容与思想内涵探讨
2024/3/23
11
描述潼关地区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03
潼关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自然风光
人文景观
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是中国古代关 隘之一,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
描述潼关的山川地貌、气候特点以及独特 的自然景观,如黄河与渭河的交汇处,以 及周围的山峦起伏。
17
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押韵
诗歌运用了押韵的手法, 使得诗句音韵和谐,读起 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诗歌 的韵律美。
2024/3/23
平仄相间
诗句中平仄相间,使得诗 歌的节奏感鲜明,读起来 抑扬顿挫,更具有表现力 。
对仗工整
诗歌中的对仗工整,使得 诗句更加整齐美观,同时 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 感染力。
18
05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2024/3/23
19
了解其他相关文学作品及时代背景
2024/3/23
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同时代的文学作品,如《长 恨歌》、《琵琶行》等,了解唐朝社会风貌和文学特点 。 延伸阅读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等 ,感受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
2024/3/23
1
目录
2024/3/23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文章内容与思想内涵探讨 •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分析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2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2024/3/23
3
山坡羊潼关怀古背景
2024/3/23
翻译能力。
通过对古诗中描绘的场景、情 感等进行分析和再现,帮助学 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内涵
。
10
03
文章内容与思想内涵探讨
2024/3/23
11
描述潼关地区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03
潼关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自然风光
人文景观
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是中国古代关 隘之一,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
描述潼关的山川地貌、气候特点以及独特 的自然景观,如黄河与渭河的交汇处,以 及周围的山峦起伏。
17
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押韵
诗歌运用了押韵的手法, 使得诗句音韵和谐,读起 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诗歌 的韵律美。
2024/3/23
平仄相间
诗句中平仄相间,使得诗 歌的节奏感鲜明,读起来 抑扬顿挫,更具有表现力 。
对仗工整
诗歌中的对仗工整,使得 诗句更加整齐美观,同时 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 感染力。
18
05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2024/3/23
19
了解其他相关文学作品及时代背景
2024/3/23
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同时代的文学作品,如《长 恨歌》、《琵琶行》等,了解唐朝社会风貌和文学特点 。 延伸阅读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等 ,感受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
《山坡羊·潼关怀古》ppt

样一个人,他19岁踏上仕途,为官清正,敢 于屡次犯颜直谏;有这样一个人,因看透了上层统 治集团的黑暗腐败,便以父老归养为由,辞官归隐, 屡召不赴。知道这位人物是谁了吗?
张养浩是元朝官吏,曾做过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 事,他任职期间,体恤百姓疾苦,赈济灾民,整顿吏治, 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他任陕西行台中丞时,路过 历朝兵家必争之地的"潼关",颇有感触,从而创作了一 首流传千古的散曲《山坡羊 . 潼关怀古》,作者用拟人 化的手法,书写了祖国河山的壮丽景象,字里行间,充 满了忧国忧民的情调,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这首散曲的主旨句是: __________ 望西都,意踌躇 (2)抒写作者心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 (3)曲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潼关雄伟 气势的句子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说“兴, 百姓苦;亡,百姓 苦”?请展开讨论。
王朝之“兴”必大 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的 同时,劳役之苦更重。如 秦兴时筑长城、开驰道、 造宫室,民怨沸腾。 王朝之“衰”则兵 祸连结,尸横遍野,血流 成河。因此说这一句发人 所未发,深刻而警策,精 炼的文字蕴含着深切的人 文关怀。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重点分析“聚”和“怒” “聚”从视觉的角度,化静为动, 写出了裙山飞奔而来之势和万峰攒 立之状;“怒”字从听觉的角度, 借拟人的修辞,既写出了波涛的汹 涌澎湃,又写出了作者吊古伤今的 不平心绪。
1、请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张养浩是元朝官吏,曾做过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 事,他任职期间,体恤百姓疾苦,赈济灾民,整顿吏治, 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他任陕西行台中丞时,路过 历朝兵家必争之地的"潼关",颇有感触,从而创作了一 首流传千古的散曲《山坡羊 . 潼关怀古》,作者用拟人 化的手法,书写了祖国河山的壮丽景象,字里行间,充 满了忧国忧民的情调,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这首散曲的主旨句是: __________ 望西都,意踌躇 (2)抒写作者心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 (3)曲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潼关雄伟 气势的句子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说“兴, 百姓苦;亡,百姓 苦”?请展开讨论。
王朝之“兴”必大 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的 同时,劳役之苦更重。如 秦兴时筑长城、开驰道、 造宫室,民怨沸腾。 王朝之“衰”则兵 祸连结,尸横遍野,血流 成河。因此说这一句发人 所未发,深刻而警策,精 炼的文字蕴含着深切的人 文关怀。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重点分析“聚”和“怒” “聚”从视觉的角度,化静为动, 写出了裙山飞奔而来之势和万峰攒 立之状;“怒”字从听觉的角度, 借拟人的修辞,既写出了波涛的汹 涌澎湃,又写出了作者吊古伤今的 不平心绪。
1、请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06249_山坡羊潼关怀古PPT讲课课件

形容黄河波涛汹涌,奔腾澎湃 。注音:bō tāo rú nù。
山河表里
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形势险要。注音:shān hé biǎo lǐ。
踌躇
犹豫不定,这里指心里不安。 注音:chóu chú。
2024/1/26
9
句子结构分析和修辞手法运用
2024/1/26
句子结构分析
通过对文本中典型句子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构造和表达方式。例如:“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一句,运用了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形象地描绘了潼关地势的险要和黄河的奔腾气势。
民生疾苦
关注百姓生活,表达对民 间疾苦的同情和关怀。
社会现实
借古讽今,对当时社会现 实进行批判和反思。
13
抒发怀古之情,寄托对现实社会的期望
怀古之情
抒发对古代文明和历史的 怀念之情。
2024/1/26
对现实社会的期望
希望当政者以史为鉴,关 注民生,实现社会和谐与 进步。
文学价值
作品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 社会意义。
2024/1/26
19
重点知识点回顾与总结
2024/1/26
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背景介绍
简要概述潼关的历史地位及文化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怀古情感的 来源。
诗词赏析
深入解读《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诗词内容,包括字词解释、意象 描绘、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怀古情感。
怀古主题探讨
分析怀古主题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和意义,以及《山坡羊·潼关怀 古》在怀古主题上的独特之处。
反映和批判。
2024/1/26
16
《山坡羊·潼关怀古》与其他怀古作品比较
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比较
山河表里
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形势险要。注音:shān hé biǎo lǐ。
踌躇
犹豫不定,这里指心里不安。 注音:chóu chú。
2024/1/26
9
句子结构分析和修辞手法运用
2024/1/26
句子结构分析
通过对文本中典型句子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构造和表达方式。例如:“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一句,运用了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形象地描绘了潼关地势的险要和黄河的奔腾气势。
民生疾苦
关注百姓生活,表达对民 间疾苦的同情和关怀。
社会现实
借古讽今,对当时社会现 实进行批判和反思。
13
抒发怀古之情,寄托对现实社会的期望
怀古之情
抒发对古代文明和历史的 怀念之情。
2024/1/26
对现实社会的期望
希望当政者以史为鉴,关 注民生,实现社会和谐与 进步。
文学价值
作品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 社会意义。
2024/1/26
19
重点知识点回顾与总结
2024/1/26
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背景介绍
简要概述潼关的历史地位及文化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怀古情感的 来源。
诗词赏析
深入解读《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诗词内容,包括字词解释、意象 描绘、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怀古情感。
怀古主题探讨
分析怀古主题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和意义,以及《山坡羊·潼关怀 古》在怀古主题上的独特之处。
反映和批判。
2024/1/26
16
《山坡羊·潼关怀古》与其他怀古作品比较
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比较
《山坡羊 潼关怀古》优秀课件PPT

xīng
峦: 小而尖的山。 山河: “山”指华山;“河”指黄河。与现在说的“山河”,泛指国
土,不一样。 表里: 表,外边;里,里边。古称潼关之西为关内,以东为关外。 潼关路:这里的“路”,作“要地”“重地”讲。 宫阙: 帝王居住的宫殿,这里指秦汉的皇宫建筑。 兴、亡:兴、亡这里都是泛指某个王朝的兴 起(建立)或灭亡。
这首曲选自《全元散曲》,借凭吊潼关古 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 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 痛苦的生活。
学习目标
1.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 法。
2.反复吟咏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爱国 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
3.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学会借景 抒情感怀,提高写作能力。
理清层次
理清文章层次,梳理文章结构。
山:峰峦如聚
潼关 怀古
河:波涛如怒 望:宫阙万千
意:伤心秦汉
雄伟险要(写景) 无限感慨(抒情)
兴,百姓苦 主旨
亡,百姓苦
同情人民(议论)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 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 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 姓苦;亡,百姓苦。
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 山峦包围之中,“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 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 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 “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 峦的众多和动感。
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 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 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
山坡羊·潼关怀古
情境导入
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西有长安,东有洛阳, 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峦: 小而尖的山。 山河: “山”指华山;“河”指黄河。与现在说的“山河”,泛指国
土,不一样。 表里: 表,外边;里,里边。古称潼关之西为关内,以东为关外。 潼关路:这里的“路”,作“要地”“重地”讲。 宫阙: 帝王居住的宫殿,这里指秦汉的皇宫建筑。 兴、亡:兴、亡这里都是泛指某个王朝的兴 起(建立)或灭亡。
这首曲选自《全元散曲》,借凭吊潼关古 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 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 痛苦的生活。
学习目标
1.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 法。
2.反复吟咏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爱国 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
3.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学会借景 抒情感怀,提高写作能力。
理清层次
理清文章层次,梳理文章结构。
山:峰峦如聚
潼关 怀古
河:波涛如怒 望:宫阙万千
意:伤心秦汉
雄伟险要(写景) 无限感慨(抒情)
兴,百姓苦 主旨
亡,百姓苦
同情人民(议论)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 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 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 姓苦;亡,百姓苦。
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 山峦包围之中,“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 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 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 “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 峦的众多和动感。
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 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 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
山坡羊·潼关怀古
情境导入
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西有长安,东有洛阳, 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山坡羊·潼关怀古ppt课件

不少秦汉时代的遗迹,引起无限的伤感,那成千
上万的宫殿,如今都化作了尘土。
无论是哪个朝代的兴起,受苦的仍是百姓;
无论是哪个王朝的灭亡,受苦的还是百姓。
精选编辑ppt
8
品读理解赏析
1、把这首散曲划分为三层次,概括各层大意。 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运用了什么修辞与表
现手法? 3、作者为何“意踌躇”且“伤心”? 4、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 5、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题要点: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 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精选编辑ppt
18
课后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小令,同桌互相 检查。
精选编辑ppt
19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精选编辑ppt
20
16
巩固练习:中考链接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写 得都很生动形象,请就此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 吗? 答题要点: “聚”“怒”二字把“峰峦”“ 波涛” 的雄伟气势写得极其生动形象。“聚”形容潼关在重 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 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的险要。
精选编辑ppt
3
文学常识
曲是元代新兴的一种文学体裁。曲大 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 散曲包括套曲和小令。《天净沙》《山坡 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精选编辑ppt
4
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1329) 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 元代散曲家。官至礼部尚书。 以直言敢谏著称。弃官归隐 后,因关中大旱,被召为陕 西行台中丞,治旱救灾,积 劳成疾而死。
《山坡羊潼关怀古》PPT优秀课件

山坡羊·潼关怀古
-.
文学常识
张养浩
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文学家。 所做散曲以豪放著称。 “山坡羊”是曲牌名。
诗词原文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写作背景
天历二年,因关中旱灾,张养浩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 丞以赈灾民。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 难,感慨叹喟。这首作品是张养浩在“关中大旱”之 际写下的。
2、请谈谈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 _这__两___句__话__深__刻__地___表__现__了__一___个__历__史__主__题___:__在__漫__长__的___封__建__社__会___中__,__无__论__怎___样__改__朝___ _换__代___,__人__民__群__众___依__旧__过__着___痛__苦_ 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苦难人民的同情。
诗词译文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遥望古都长安,心潮起伏难定。 令人伤心的是秦宫汉阙里那些走过的地方, 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炼字:“踌躇”二字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内心的 不平静,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历代王朝兴亡的 感慨及对动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的同情。
行程中经过的地方。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指长安。 迟疑不决。这里形容心潮起伏。
赏 写经过潼关时的所见所想。“望西都”引起怀古之兴;“意
-.
文学常识
张养浩
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文学家。 所做散曲以豪放著称。 “山坡羊”是曲牌名。
诗词原文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写作背景
天历二年,因关中旱灾,张养浩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 丞以赈灾民。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 难,感慨叹喟。这首作品是张养浩在“关中大旱”之 际写下的。
2、请谈谈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 _这__两___句__话__深__刻__地___表__现__了__一___个__历__史__主__题___:__在__漫__长__的___封__建__社__会___中__,__无__论__怎___样__改__朝___ _换__代___,__人__民__群__众___依__旧__过__着___痛__苦_ 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苦难人民的同情。
诗词译文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遥望古都长安,心潮起伏难定。 令人伤心的是秦宫汉阙里那些走过的地方, 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炼字:“踌躇”二字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内心的 不平静,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历代王朝兴亡的 感慨及对动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的同情。
行程中经过的地方。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指长安。 迟疑不决。这里形容心潮起伏。
赏 写经过潼关时的所见所想。“望西都”引起怀古之兴;“意
山坡羊潼关怀古ppt课件

课山
件坡
效 果
使 用 方
羊 潼 关
法怀
及古
课件使用方法
打开PPT,进 入“幻灯片放
映”模式。
选择“从当前 幻灯片开始”, 可以查看当前 页面的内容。
点击“从头开 始”,可以查 看整个课件的
内容。
在“幻灯片放 映”模式下, 可以通过鼠标 或触摸屏进行 交互操作,如 放大、缩小、
旋转等。
可以使用“幻 灯片展示”功 能,将课件分 享给其他人或
作者背景:张养 浩为当时官员, 目睹社会黑暗, 感慨万千
创作背景:作者 途径潼关,看到 潼关险要地势, 联想到国家兴衰, 百姓苦难,写下 了这首诗
作品内容:描写 潼关地势险要, 感慨国家兴衰, 表达对百姓的同 情和对社会的批 判
作者介绍
作品内容概述
作品名称:《山 坡羊·潼关怀古》
作者:张养浩
创作年代:元朝
课山 件坡 亮羊 点潼 与关 特怀 色古
课件亮点展示
精美的动画效果 丰富的音频素材 互动式学习体验 创新的教学设计
感
谢
您
的
观
看
汇 报 人
:
WPS
图片选择:选择与主题相关的 图片,提高视觉效果
色彩搭配:根据主题色调,选 择合适的色彩搭配,突出重点
排版布局:合理安排内容,使 课件条理清晰,易于理解
字体选择:选择易读、清晰的 字体,提高阅读体验
课 件 内 容 展 示
山 坡 羊 潼 关 怀 古
引子
介绍作者背景
引出主题:山坡羊潼 关怀古
展示课件目录
WPS
ppt
单 击
山
此
坡
处 添
羊
Hale Waihona Puke 加 副 标 题 内课 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望西都”
潼关内有高山,外有大河,形势险要,为兵家所必争,关系着在关中 建都的那些封建王朝的兴亡。因此。当诗人在“潼关路”上“望西都”的 时候,自然就想到历代的兴亡了。关中,曾经有西周、秦、西汉、前赵、 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0个王朝在那里建都,历时达千年之 久。那些都城,可以统称“西都”。当他“望西都”之时,由于想到了那 许多王朝的兴亡带给老百姓的苦难,心情很沉重……
“亡,百姓苦”王朝灭亡之际战频仍,民不聊生。 “兴”,怎么也“百姓苦”呢? 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 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 “兴,百姓苦”一句,发人所未发,深刻而警策。兴则大兴土木,亡 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
诗句理解
1、给这首曲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 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途径潼关时的所见所感。 第三层,后两句,总写作者的感慨。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作者从东方走来,纵目四望,看到了潼关的形胜。 “峰峦如聚”, 第一句写山,一个“聚”字,不仅写出“峰峦”的众多, 而且赋予众多的峰峦以生命和意志,从而表现出它们向潼关聚集的动势。 那许多峰峦,仿佛为了同一目的,从不同的方向奔来,拱卫潼关。
“意踌蹰” 踌蹰,本指犹豫不决,徘徊不前。这里在前面加一“意”字,形象地
表现了心潮起伏,思想上找不到出路的苦闷。“意踌蹰”一顿,下面所写, 就是“意踌蹰”的原因和内容。 “伤心秦汉经行处”
上承“望西都”,下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所谓“处”,指的正 是“西都”。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点出无限伤感的原因。“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 程的真实写照,是何等令人“伤心”啊!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 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读者很容易想象。
“波涛如怒”
第二句写河,一个“怒”字,不仅概括了黄河波翻浪涌、奔腾咆哮的气 势,而且赋予它以生命和感情。它为什么发“怒”呢?这就给读者打开了 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山河表里潼关路”
总括山、河,归到“潼关”。一“路”字,表明诗人此时正行进在“潼 关路”上,那“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的景象,都是 他亲眼看见的,因而都涂上了他的感情色彩。他在“潼关路”上行进,其 目的地,就是用潼关作东方屏障的“西都”。因此,在看清了眼前的潼关 形胜之后,自然要遥望“西都”了,“潼关路”三字,既收束上文,又为 向“望西都”过渡架好了桥梁。
文体简介
继唐朝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 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 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采,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 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 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 我国古代音乐把调节器式叫保重宫调。曲的宫调出于隋唐燕乐,以琵琶四弦定为宫、商、角、 羽四声,每弦上构成七调,宫声的七调叫“宫”,其他的都调,共得二十八宫调。但在元曲中常用 的,只有仙吕宫、南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商调、商角调、双调、越调 十二种。每一种宫调均有其音律风格,故对于调子的选择,往往有一定的习惯。
山坡羊·潼关怀古
写作背景
这首小令是作者路过潼关时写的。《元史·张养浩传》说:“天历二年,关 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登车就道,遇饥 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并说他“到官四月,忧劳以死”。就他的作品 和有关史料看,他对元朝的黑暗统治深感不满,对人民的疾苦相当关心。 他在“关中大旱,饥民相食”之时写的这首《山坡羊》,尽管题为“怀 古”,实际上重在“伤今”,其揭露、批判的锋芒,既指向历史上历朝累 代的统治者,更指向当时的元朝统治者。
• 《潼关怀古》中对历史的概括,显指元代现实生活:怀古实乃伤 今,沉重实乃责任。这种复杂的感情要结合作家的生平经历才能 理解。张养浩自幼才学过人,因评时政,得罪当权者被罢官,为 避祸不得不隐姓埋名;后被召起,官至礼部尚书。50岁时辞官归 隐于济南云庄,关中旱灾时被重新任命,赶赴陕西救赈灾民。多 年的宦海沉浮,让他把功名富贵都参破,不再在意统治者对自己 的评判;济南云庄的归隐生活,不仅让他欣赏礼赞自然的风光, 更让他体察民生只艰辛;尊奉孟子民本之思想,让他深深懂得民 生之重要;刚正不阿、仗义执言的性格,让他有勇气面对现实说 出心中真实的想法。
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1329) 元散曲家。字希孟, 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曾 任监察御 史,以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免官。后复官至 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辞职归隐,屡召不 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 办理赈灾,以积劳病卒。其散曲多描写弃官后 田园隐逸生活,对官场黑暗时流露不满。又能 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云庄类 稿》。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清逸而豪放。
• 当时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峻。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浩 本已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归养;但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 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振济灾民,因此途经潼关。后因积劳成疾,客死 任所。张养浩对百姓充满深切的同情,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
• 元代百姓生活之苦被作家以怀古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忧民之心使他 “到官四月,倾囊以赈灾民,每抚膺痛哭,遂得病不起。”这是一个 有良知的读书人真实的本性和真实的生活,也是当时社会所难得一见 的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诗人从“望西都”所激起的情感波涛中理出了这样的思路,并循着这 样的思路,倾吐出惊心动魄的诗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