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单元备课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本章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爱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为学生展示了中国的美丽景色和丰富资源。
本章内容涉及面广,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动物等多个方面。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图的阅读和理解有一定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于地理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仍有一定难度,对于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有待提高。
在兴趣方面,大部分学生对于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丰富的资源感兴趣,但对于一些地理专业术语和概念可能存在抵触情绪。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本知识,能够阅读和理解中国地图,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资源分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文字,提高学生对于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理位置:中国的地理位置、经纬度、时区等。
2.自然环境: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动物等。
3.人文环境:中国的行政区划、人口、民族、经济、文化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和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中国地理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包括地图、图片、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地理案例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请简述中国的地理位置。
答案:中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请列举中国的两个地理特点。
答案:地形特点: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等地形齐全;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3)请简述中国的行政区划。
答案:中国的行政区划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等。
(4)请列举中国的两个邻国。
(3)让学生阅读中国地理百科全书等相关书籍,深入了解中国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4)鼓励学生参加中国地理学会等相关组织的活动,拓宽学生的地理视野,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5)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地理国情报告,了解中国地理国情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七、板书设计
1. 中国地理位置
② 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市场潜力大
③ 地理优势与挑战:资源与环境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等
板书设计应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可以采用图表、图片、颜色标注等手法,使板书更具吸引力和生动性。
八、课后作业
1.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简要描述中国的地理位置、地理特点、行政区划、邻国与接壤线以及地理优势与挑战。
(4)中国的邻国与接壤线:学生可能对中国的陆上邻国、海上邻国以及接壤线的记忆和理解存在困难。
(5)中国的地理优势与挑战:学生可能对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庞大的人口等地理优势以及面临的资源和环境挑战难以全面理解。
四、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投影仪、地球仪、白板、教学挂图、地图册、学习手册等。
题型二:选择一个中国的地理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024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本章备课说明

本章备课说明一、本章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章课标要求如下:1.运用地图,描述中国的地理位置与疆域特征,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增强国家版图意识与海洋权益意识。
(课标新增)2.运用中国行政区划图,识别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人口的基本状况和变化。
(课标新增)4.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课标新增)本章新课标改动较多,教师们要认真落实课标。
本章重点是学习认识中国全貌中的第一个“全貌”——国家版图。
要求学生了解中国版图的基本知识,增强国家版图意识,即领土完整意识和海洋权益意识。
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有交叉部分,但为了强调海洋权益,特将其独立表述。
学习本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国家版图意识。
国家版图意识是在中国国家版图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这一点。
二、本章教材分析中国疆域重点备课内容:一是中国的地理位置,主要指中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包括用经纬度等表示的数理位置和用所处半球表示的数理位置等。
地理位置的特性也是从以上两个方面提炼的。
二是中国的疆域,包括中国的面积、陆上国界线和海岸线等。
学生要通过阅读地图,熟悉中国的疆域,也要熟悉中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以及这些邻国所处的方位。
中国的地理位置特征可与中国疆域特征综合理解。
三是南海诸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用实例强化国家版图意识与海洋权益意识。
四是识别和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及其行政中心。
“识别”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阅读和使用中国行政区划图,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上区分不同的省级行政区,找到其行政中心;“记住”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地图,不仅知道34个省级行政区在哪里和它们的相对位置,还要清楚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这是中国地理最基本的知识,学生必须掌握。
《从世界看中国》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7.板书设计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图中分别代表的少数民族是:
A_____ _____族 B_____ _____族 C_____ _____族 D______ ____族
(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是对图
(填字母)中____________民族聚居的环境
的描述。
11.教学反思与改进
我国是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团结和睦的、统一的大家庭。
本节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很好素材。
我国的民族是中国地理的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为学好分区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认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差异、主要少数民族特征以及各民族独特的风土人情等知识。
读图分析归纳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将地理空间分布的知识落实到地图上是本节的重点,对学生收集、归纳资料能力的培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和生活实际联系密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知识体系,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提供中国民族分布图和填表活动,以图析文,图文结合,对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就可得出各民族分布特征是大杂居、小聚居等。
教材通过大量的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我国和睦统一的局面,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从世界看中国单元主题备课

《从世界看中国》单元主题备课本章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章,要学好祖国地理,认识和了解祖国地理全貌,首先要学好第一章这个开篇之章,要充分认识和了解我国辽阔的疆域,众多的人口和多民族的大家庭等地理基础知识。
本章内容知识面广,知识点多,需记忆的内容多,教学时不应面面俱到,但重要知识点必须点到、点透,要求学生牢牢记住,教师要多注意检查,及时查漏补缺。
要充分运用地图进行读图识记,既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又提高学生空间位置的判别能力,不能一概死记硬背。
一、教学目标(一)识记1.掌握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
3.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4.记住我国人口分布概况。
5.记住我国少数民族分别特征。
(二)理解1.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3.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三)应用1.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两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学会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学会在中国地图上查阅中国的四至,量算我国领土南北端之间、东西端之间的距离;学会运用世界地图及有关统计资料,比较中国和其他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面积大小和位置优劣。
3.学会在中国政区图上熟悉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位置及行政中心。
4. 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会用调查或收集的我国与当地近年来人口增长的资料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并分析我国与当地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5. 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6. 学会运用民族分布图,叙述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除此之外,本章还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1.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领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使学生树立祖国统一大业必定实现的信念,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护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
人教版八年级从世界看中国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从世界看中国教案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逐步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能力目标1、通过读图分析比较,初步形成我国地理位置、省级行政区分布的空间想象能力。
2、在探索记忆省级行政区名称、分布的过程中,提高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学会搜集资料和利用相关资料解决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激发爱国主义激情,强化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增强改革的意识。
教学重点1、评价中国的地理位置。
2、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分布。
教学难点1、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省级行政区的分布。
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准备中国政区图、中国政区拼图、地图册、书本景观图上课时间:第一周(1课时)——第二周(2课时)教学过程(一)新学期的要求(二)导入新课大家在假期里过得怎么样有没有外出旅游呢的确我国幅员辽阔,走遍祖国南北是每个人的梦想,下面我们将走进我们辽阔的祖国。
师生互动转动地球仪,找出中国所在的位置板书:一、优越的地理位置提问:1、我们如何分南半球和北半球、东半球和西半球2、中国位于哪个半球3、世界上最大的大洲和大洋是什么4、中国位于哪个大洲,东临哪个大洋5、在地球仪上有五条很重要的线,是什么线6、这些线把地球划分了那几个带转入新课学生观察地图,说出中国大致的纬度及所在的温度带。
得出结论中国南北纬度大,大部分在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属于热带,没有寒带。
板书 1、大部分在温带讨论探究比较俄罗斯、巴西及中国的纬度位置,分析中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总结:(1)俄罗斯纬度较高、寒带面积较广。
初中地理《从世界看中国》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从世界看中国》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从世界看中国本单元是研究中国地理的第一章,旨在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的地理全貌,包括辽阔的疆域、众多的人口和多民族的大家庭等基础知识。
本章内容知识面广,知识点多,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也很多,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重点讲解重要的知识点,并且及时检查学生的研究情况,确保学生掌握了重要的知识点。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多运用地图进行读图识记,既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又提高学生空间位置的判别能力,避免死记硬背。
本单元设置了三节内容,包括中国的位置和疆域、34个省级行政区和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我们将这三节内容整合为三个专题,分别是中国的地理位置、34个省级行政区和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在专题一中,我们将采用研究性研究的形式,让学生借助网络、PPT软件等多种信息工具,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通过展示、交流,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领土的范围和面积;知道我国濒临的海洋、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
在专题二中,我们将通过描述学生的户口所在地,让学生研究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简称、行政中心等。
在专题三中,我们将运用地图、资料等分析说明人口分布的规律、民族分布的特点,培养正确的人地协调的观点、正确的人口观、对我国民族政策的正确认识,理解有关基本国策等等。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学生从各种图表、媒体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让学生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树立祖国统一大业必定实现的信念,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护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让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提高学生对中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本单元适用于初二年级,共计5课时,每周2课时。
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包括运用地图说出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国土面积和邻国;在中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了解中国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国策,运用有关数据说明中国人口增长趋势;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中国人口的分布概况及其形成原因。
人教版八年级从世界看中国教案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逐步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能力目标1、通过读图分析比较,初步形成我国地理位置、省级行政区分布的空间想象能力。
2、在探索记忆省级行政区名称、分布的过程中,提高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学会搜集资料和利用相关资料解决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激发爱国主义激情,强化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增强改革的意识。
教学重点1、评价中国的地理位置。
2、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分布。
教学难点1、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省级行政区的分布。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准备中国政区图、中国政区拼图、地图册、书本景观图上课时间:第一周(1课时)——第二周(2课时)教学过程(一)新学期的要求(二)导入新课大家在假期里过得怎么样?有没有外出旅游呢?的确我国幅员辽阔,走遍祖国南北是每个人的梦想,下面我们将走进我们辽阔的祖国。
师生互动转动地球仪,找出中国所在的位置板书:一、优越的地理位置提问:1、我们如何分南半球和北半球、东半球和西半球?2、中国位于哪个半球?3、世界上最大的大洲和大洋是什么?4、中国位于哪个大洲,东临哪个大洋?5、在地球仪上有五条很重要的线,是什么线?6、这些线把地球划分了那几个带?转入新课学生观察地图,说出中国大致的纬度及所在的温度带。
得出结论中国南北纬度大,大部分在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属于热带,没有寒带。
板书1、大部分在温带讨论探究比较俄罗斯、巴西及中国的纬度位置,分析中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总结:(1)俄罗斯纬度较高、寒带面积较广。
(2)巴西纬度较低,热带面积广。
(3)中国大部分在中纬度,温带面积广,有少部分在热带,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初中地理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关于这点,我想强调一下,以前的教材虽也提到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领海和内海等,但并没有明确提到“海洋大国”这个概念。
原来一提到我国国土时,往往学生想到的就是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
现在从增强全民海洋意识出发,补充或者说强调了海洋国土是我国国土的重要构成,这也是我们应该向学生特别强调的。
)3.要求学生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4.通过我国位置优越、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空间分布。
难点(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
教学准备地球仪、中国疆域示意图、中国政区拼图课时安排本节共分3课时。
“位置优越”、“国土辽阔”和“34个省级行政区”各用1课时。
34个省级行政区可另加1节课练习。
第一课时位置优越教学过程导入语:同学们,每周一我们学校都要进行升旗仪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同学们心中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那么,你们为什么会感到自豪呢?活动一:学生畅所欲言。
(通过活动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地大物博、美丽富饶、人口众多、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最北端最南端到了哪里……教师归纳:其实,爱祖国是不需要理由的,无论她博大或狭小、贫穷或富裕,我们都一样爱他。
因为我出生和成长在这里,因为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因为这里有我的亲人、朋友,有我熟悉的一切。
但我们伟大的祖国所拥有的灿烂的文化、辽阔的疆域、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使得我们更加为他感到自豪。
爱她,就要了解她;了解她,才能更好的建设她。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单元解读)-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点
能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的民族分布特征。
从世界看中国
教学重难点
根据相关地图和资料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识别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他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
学
结合相关地图和资料简单分析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的主要原因。
难
结合我国人口现状,理解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树立正确人口观。
点
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从世界看中国
教学策略
内容解读
第一部分“地理位置”的内容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技能,学生在七年 级的时候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因此学习的时候可以充分联系学生已学过的 知识,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或地图,自主学习,说出我国的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对位置,进而引导分析我国位置在气候、农业、国 际交往上的优越性。
从世界看中国
内容分析
海陆兼备 的大国
中国的 邻国
辽阔的 疆域
中国的地 理位置
疆域
中国的行 政区划
从世界看中国
内容分析
内容解读
《疆域》的内容较多,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海陆兼备的大国”、 “行政区划”三部分内容。
通过对中国疆域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读图的能力。通过与其他国家的 地理位置比较,使用对比法进行新知识的学习,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讨论、 实践等环节,认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激发 学生的爱国之情。
从世界看中国
教学策略
内容解读
《人口》包括“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人口东多西少”两部分 内容,主要讲授了人口数量、人口增长趋势、人口众多的优势、计划生育 国策、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格局。本节内容难点不多,教学时注意引导学 生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并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 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理,提高学生对我国人口政 策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章,要学好祖国地理,认识和了解祖国地理全貌,首先要学好第一章这个开篇之章,要充分认识和了解我国辽阔的疆域,众多的人口和多民族的大家庭等地理基础知识。
本章内容不多、难度不大,但知识点多,知识面广,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既是对我国最基本的地理国情的了解,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有密切的联系,从而逐步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和初步的可持续发展观,并为学习以后各章内容打下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三、单元教学重点及主要教学方法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由“位置优越”、“国土辽阔”、“34个省级行政区划”三个部分组成,是对祖国最基本的地理国情的了解和认识,知识点多,需记忆的内容多,应结合读图、识图,充分掌握。
教学重点:
1、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2)海陆位置。
2、优越性: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领土面积、四至点、濒监海洋、主要邻国。
4、行政区划:34个省级行政区。
教学方法简介:
1、运用“东西半球图”或“中国在世界位置图”辅助教学,首先在空间位置上搞清楚,然后再记忆相关文字内容。
2、教材第2页图1.1读图难度大,指导学生读图时,应充分利用赤道和东西半球分界线辅助读图,也可放弃。
3、利用第3页活动内容进行比较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地理位置在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上的优越性。
4、读图识记:(1)陆地领土960万平方千米(300万海洋图土),世界第三位。
(2)领土四至点。
(3)濒临海洋(四海二洋),重要岛屿、群岛、海峡。
(4)陆上领国14个,隔海相望邻国6个(掌握主要国家)。
5、行政区划:(1)分为三级(省、县、乡)。
(2)34个省级行政区(注重读图,在空间位置上了解,注意简称)。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由“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东多西少”二部分形成,是对我国人口总数、人口增长、人口政策、人口分布等问题作简单的阐述,理解和记忆并重。
教学重点:
1、人口众多。
2、人口政策。
3、人口分布。
教学方法简介:
1、了解我国目前人口总人口已超过13亿,位居世界第一,了解人口增加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可举例说明)。
2、说明近二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下降,但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加人口仍是一个大数目。
3、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增长数量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
4、人口分布:(1)东多西少,极不均匀。
(2)黑河一滕冲人口分界线。
(3)人口密度计算并分析运用。
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由“56个民族”、“民族分布”二部分组成,是对我国多民族国情的简单阐述,注意了解和记忆。
教学重点:
1、56个民族。
2、民族分布。
教学方法简介:
1、识记:(1)56个民族,1个人数众多的汉族,其他55个人口较少统称少数民族。
(2)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壮族,再了解4-6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
(3)民族政策:一律平等。
2、读图:民族分布:(1)汉族:遍布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
(2)少数民族:以东北、西北、西南为主。
(3)各民族分布总特征:大杂居,小聚居。
(教师可加以简单说明,帮助理解)。
提示:
1、本章内容知识面广,知识点多,需记忆的内容多,教学时不应面面俱到,但重要知识点必须点到、点透,要求学生牢牢记住,教师要多注意检查,及时查漏补缺。
2、要充分运用地图进行读图识记,既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又提高学生空间位置的判别能力,不能一概死记硬背。
四、单元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5课时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1课时
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1课时
单元综合课 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