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_机械效率教学课件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机械效率》课件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机械效率》课件
1、定时润滑减小机械间的摩擦力。
例如:加强机械运动部位的润滑. 2、改进机械的结构,减小机械自重 例如:动滑轮太重,使滑轮组机械效率很低, 换用较轻滑轮就可提高其机械效率。
3、 增加物重。
人教版新教材同步教学课件
第十二章 功和机械能
三 机械效率
通过一动滑轮用60 牛的拉力提起重 为100牛的重物,使重物提高2米。
(1)拉力做多少功?
(2)如用手直接提起做功多少?
F
S=2h=2×2m=4m
W用机械=FS=60N×4m=240J W手=Gh=100N×2m=200J 为什么利用实际机械做的功大于不用机械直 接用手做的功呢 ?
1、比较两次两种滑轮组有什么不 同?机械效率有何差异?
2、分析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 素是什么?
实验结论:
1、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机 械效率不同 ,动滑轮多的做的 额外 功 多,机械效率 低 (填高或低)
2、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时,机械效 率不同 ,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多,机械效 率 高(填高或低)。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60%
它表示什么意思?
使用起重机提升重物时所做的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是60%,也可以说有用功在总功中占有60%,另外的40
%是额外功.
离心式水泵60%-80%
柴油机28%-37%
起重机40%-50%
汽油机 22%-27%
三、实验探究: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机械效率的高低 与 动滑轮重力 、 摩擦力、以及 提升物体的重力 有关。
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 1、滑轮组轮与轴及轮与绳之间的摩擦 • 2 、动滑轮的自重 • 3、所提升的物重 • 4、机械效率与省力多少无关、与功率大

机械效率的应用——初中物理教案

机械效率的应用——初中物理教案

机械效率的应用——初中物理教案一、引言机械效率是机械能转换中损失的能量与总能量之比。

意义在于刻画了机械设备转动损失的大小,它反映了机械能的利用程度。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使用各种机械设备,了解和应用机械效率,是我们学习物理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就介绍机械效率的应用,并设计了一套初中物理教案,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科学素养。

二、应用场景1、自行车上的骑行更省力自行车的骑行需要消耗人体的能量,而能量的消耗与骑行时的机械效率密切相关。

对于同样的力,如果骑行时的机械效率越高,消耗的能量就越小,骑行就会更加省力。

在自行车骑行中,要注意调整档位和均匀配合踏板的速度,以提高机械效率,达到更省力的骑行效果。

2、钓鱼的鱼钩设计更合理钓鱼的鱼钩大小和形状不同,也会影响机械效率的高低。

鱼钩大小适合的话,可以让鱼儿不容易就逃跑。

鱼钩也可以用方形钩,它很容易的刺进鱼嘴,也能拽住鱼身。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减少钓鱼不成的情况和浪费降低了打鱼的时间。

3、电动家具的研发电动家具是绑定了电机或电驱动系统的家具,可以让人类在进行生活时发挥更大的能力。

电动家具的设计与制造涉及多个学科,其中物理学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比如说,电动沙发上采用电子手柄控制位置调整、跑步机上采用电驱动加速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实现离不开物理学中相关的理论支持。

三、初中物理教案针对机械效率的应用,设计以下初中物理教案:1.目标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2.内容(1)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机械效率=输出功÷输入功;(2)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摩擦、气阻、弹性形变等。

介绍摩擦的类型和如何减少摩擦;(3)应用案例的分析和探究。

结合自行车、钓鱼、电动家具等场景,分析和探讨机械效率的应用。

3.实验方案(1)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摩擦对机械效率的影响。

实验中,选择滚子轮、滑动轮、轮胎形状不同、表面不同的木块,用细绳来托举,利用天秤来测量作用在木块上的重力以及木块被拉动时所消耗的重力;(2)设想一种实用家具,设计其电驱动系统。

机械效率复习课教学设计

机械效率复习课教学设计

《机械效率》复习课教学设计浠水县兰溪中学 沈琳课 题:中考复习课《机械效率》 课题分析:机械效率是初中物理重要知识点,也是中考的重要的考点,涉及的题型越来越多,考查范围也越来越广,因而这一课题的复习是很重要也很必要的。

复习目标:1、通过知识要点和习题练习,理解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和机械效率的概念。

2、理解公式总有用W W =η并会运用,学会把这个知识运用到各个题型中。

3、熟悉这部分知识的中考题特点,掌握基本的解题思路。

4、通过本节复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课现代社会是讲效率的社会,一个人、一个企业、一部机器都要求高效率,以尽可能少的消耗取得尽可能多的效益,怎样提高各种效率呢?今天我们来复习《机械效率》这部分内容。

二、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复习并回答 1、什么是机械效率?三、例题讲解例题:建筑工人用重20N 的桶把100N 的沙子运到6m 高的三楼,已知动滑轮重10N ,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多大?如果改用5N 的袋子代替桶装沙子,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又是多大?如果用袋子装200N的沙子运上三楼,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又有什么变化呢? 师生共同完成:%771806006001=+==J J JW W 总有用η%87906006002=+==JJ JW W 总有用η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9390120012003=+==JJJWW总有用η归纳总结:应用练习:根据右图分析比较得出η甲>η乙η丙<η丁重点搜索:分析常见三例机械效率四、知识应用例1、观看视频,分析讨论如何提高电梯的机械效率?并回答问题:如果站在电梯上的人数增多,电梯的效率将(变大、变小或不变)。

例2、讨论:如图是浠水河中的挖沙船,怎样可以提高它的效率呢?五、拓展思维常见的四种效率问题:1、发热效率问题2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①减小额外功②增大有用功S甲乙丙丁如图:11w节能灯亮度和40w白炽灯相同,20wLED灯亮度和100w白炽灯相同白炽灯温度高,发光效率(“高”或“低”)节能灯温度低,发光效率(“高”或“低”)3、热机效率问题4、光电转化效率问题例题:某太阳电池板面积为,每平方米收集太阳能功率为,太阳能路灯一天耗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3《机械效率》教案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3《机械效率》教案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η=W有用/W总进行有关计算,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1)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探究物理学的有关知识,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2)通过活动讨论,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概念教学和对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探究;2、难点:在实例中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确定,对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的理解。

教材分析:机械效率在初中物理教学法中既是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重就重在它可使学生对全章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和全面的知识结构,真正掌握使用简单机械的目的;难就维在:1前面在讲简单机械和功的原理时,都没有考虑摩擦和某些机械自身的重。

因此对本节课讨论的内容很难捉摸理解,在具体实例中分不清哪部分是存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2对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不能真正理解,只会死记公式,遇到具体问题就感到无从下手。

为此我在教学中将“用动滑轮提升重物”这个综合性的问题分解成三个单一的问题提出来即a直接提升重物b直接提升滑轮c用滑轮将重物提升。

学生分析:学生在前一章的学习中已对“功”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在杠杆和滑轮学习中知道在用机械进行做功时无法避免对机械本身做功;日常生活、学习中也体会到“效率”的问题,为这节教学的开展和知识的理解奠定一定的基础。

教学方法:初中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但不善于动脑,好奇心强,集中精力听课的持久性差,比较好动,根据这个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学生自学为主,配以谈话、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白板展示,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叫功?怎样计算?2什么叫功率?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3功的原理内容是怎样的?二、引入新课通过对功的原理的学习,我们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那么使用简单机械的目的何在?(学生回答:省力或工作方便)在省力和工作方便的同时,我们以学习了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哪一个?(学生回答:功率)今天我们将讨论使用简单机械中的另一个问题“机械效率”,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和功率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和功率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和功率教案一、引言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关于机械效率和功率的概念。

机械效率是指机械输出功与输入功的比值,而功率则是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机械效率和功率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和实验来加深理解。

二、知识点概述1. 机械效率机械效率是指机械设备将输入的功转变为输出的功的效率。

通常用η表示,其计算公式为:η = 机械输出功 / 机械输入功 * 100%2. 功率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用P表示。

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 = 做功 / 时间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什么是功和能量,并和机械效率以及功率进行引导。

2. 讲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比较机械设备输入和输出的功,引导学生认识机械效率是如何定量表示的,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计算,并解释计算过程。

3. 实验-测量机械效率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使用弹簧测力计、木块、滑轮等实验器材进行机械效率的实验测量,要求学生记录实验步骤、数据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4. 讲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功率是如何表示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功率的计算方法。

5. 实例分析-计算功率提供一系列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给定条件下的功率,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6. 实验-测量功率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使用测量器具和小型发电机等实验器材进行功率的实验测量,要求学生记录实验步骤、数据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7. 总结通过教师的总结和引导,对机械效率和功率的概念进行再强调,并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行关联,加深学生对于机械效率和功率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效率和功率的概念。

2. 能够计算机械效率和功率。

3. 通过实验测量和计算,加深对机械效率和功率的理解。

五、教学资源和评估1.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滑轮、测量器具、小型发电机等。

2. 课堂练习,包括理论计算和实验操作的评估。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2.2-3 滑轮 机械效率 课件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2.2-3 滑轮 机械效率 课件

新知探究 斜面的特点
光滑的斜面
沿斜面向上的推力:
F= —Gl h—
斜面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越省力
新知探究
典例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使用轮轴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B.盘山公路实际上就是一个斜面 C.动力作用在轮轴的轮上,轮的半径就是动力臂 D.使用轮轴一定省力
轮轴不一定省力,关键看动力 作用在轮上还是轴上
他的目的是: 把沙子运上三楼
• 对沙子做功 对人们有用必须做的功
• 对空桶做功 • 克服自身重力做功
有用功 并不需要做但又不
得不做的功
额外功
3 自主学习
1. 有用功(W有):为了达到工作目的,必须做的功。
2. 额外功(W额):为了达到工作目的,并非我们所需 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3. 总功(W总):动力所做的所有功。 即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公式(1): W总 = W有 + W额
第12章 第2节
滑轮
学习目标
1.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 2.通过实验,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并能根据需要 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对滑轮组的学习,掌握安装滑轮组的方法,并能根 据安装情况分析拉力的大小与物重的关系。
【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难点】安装滑轮组的方法及根据情况分析滑轮组拉力的大小与物重的关系。
A.省力,不改变施力方向 B.不省力,改变施力方向 C.既省力,也改变施力方向 D.既不省力也不改变施力方向
新知探究 典例3 如图所示,小明用重为4N的定滑轮匀速提升物体,小明所用拉 力为10N。不计摩擦和绳重,则物体的重力为( C )
A.4N C.10N
B.6N D.14N
新知探究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掌握计算机械效率的方法。

2. 能够运用机械效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认识到提高机械效率的重要性,培养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运用机械效率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机械效率的计算。

2. 运用机械效率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相关实例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讨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机械,如电梯、汽车等,它们的工作效率如何?2. 学生分享对机械效率的初步理解。

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

2. 解释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3. 公式讲解:机械效率 = (有用功 / 总功) × 100%。

4. 举例说明如何计算机械效率。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实例,让学生计算机械效率。

2. 学生分组讨论,解答实例中的问题。

3. 各组汇报解题过程和答案。

四、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机械效率。

2.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机械效率。

3.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和计算过程。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对机械效率的理解。

2. 讨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

3. 学生提出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建议。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调查日常生活中机械的效率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2. 组织学生进行小发明比赛,设计提高机械效率的装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测量和计算机械效率,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总结和反思,学生能够认识到提高机械效率的重要性,培养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

《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4篇

《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4篇

《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4篇《机械效率》教学设计篇一1、有用功:2、额外功:3、总功:4、机械效率:①定义:②表达式:③理解、强调:练习题分析,作图,说明,草稿等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机械效率篇二如何实施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机械效率”是人教社根据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学大纲》而修订的初中物理第一册最后一章第三节内容。

它是学生在对“力”、“力和运动”、“功和功的原理”等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上比较综合的一节,且有所扩展,涉及到一定量的计算,在实际中有重要的应用,在社会生活中也有相应的体现。

因而,本节内容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因学生缺乏对“机械”的感性认识而又有一定的抽象性,《大纲》也提出了“理解”的较高的教学要求。

由于功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其本质缺乏认识,“功的原理”可以说既简单又复杂,学生也并不一定真正理解,所以学生在学习“机械效率”时也必然有一定的困难。

特别是对几种“功”的表现形式、实质意义及相互关系的理解有相应的困难。

学生们虽然对物理的学习也有近一年的时间,有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和理解能力,但他们抽象的理性思维能力仍然较低,对事物的认识仍主要借助于感性认识,需要靠教师的有效引导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通过理性认识的建立和知识的获得,获得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智能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要突出“以学生为本”,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的定位就不应仅仅停留在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提高上,要定位在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通过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领悟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思想方法和过程方法,感悟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体现和应用,从而产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人与人团结合作、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情感态度。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相互关系,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能正确认识几种功的表现形式,能利用机械效率解决有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第授十海一课章机科中教械学初师效,技中:率第术部谢出五丹版节社
1 怎样 对钩码 做功呢?
为什么???
克服重力做功相同呢?
4 有没有
有没有即省力又省功 方式呢?
!5
影响滑轮组
机械效率的因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POINTS TO SUMARIZE
1 2 3
机械效率 定义
有用功 总功 额外功
记得 完成
学案上的课后习题哦
那同同学学们们,课本下节课认的真内复容习你吧掌!握!了吗?
感谢大家聆听 那同学们课下认真复习吧!!
Add up everything what you like and everything what you want 梦想,要比昨天走的更远
长清一中初中部 2017年3月12日录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