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迅的故事12个

合集下载

鲁迅先生的七则小故事

鲁迅先生的七则小故事

1.在厦门大学教书时,鲁迅先生曾到一家理发店理发。

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就一点也不认真。

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反而在理发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理发师——远远超出了应付的钱。

理发师大喜,脸上立刻堆满了笑。

过了一段日子,鲁迅又去理发,理发师见状大喜,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领,满脸写着谦恭,“慢工出细活”地理发。

不料理毕,鲁迅并没有再显豪爽,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一个子儿也没多给。

理发师大惑:“先生,您上回那样给,今天怎么这样给?”鲁迅笑笑:“您上回马马虎虎地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这回您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

”理发师听了大窘。

2.演讲轶事名流免不了常被邀请作演讲,鲁迅也不例外。

他演讲时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常常被掌声和笑声包围。

有一次他从上海回到北平,北师大请他去讲演,题目是《文学与武力》。

有的同学已在报上看到不少攻击他的文章,很为他不平。

他在讲演中说:“有人说我这次到北平,是来抢饭碗的,是‘卷土重来’;但是请放心,我马上要‘卷土重去’了。

”一席话顿时引得会场上充满了笑声。

3.爱书情结鲁迅先生从少年时代起,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生节衣缩食,购置了多册书本。

他平时很爱护图书,看书前总是先洗手,书脏了就小心翼翼地弄干净。

他自己还准备了一套工具,订书、补书样样都会。

一本破旧的书,经他整理后,往往面目一新。

他平时不轻易把自己用过的书借给人,若有别人借书,他宁可另买一本新书借给人家。

4.标点的稿费大家知道:标点符号虽然其貌不扬,但在文章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呢。

可当年的出版界对标点符号不重视,在支付稿费时,往往把它从字数中扣除,不给稿费。

一次,鲁迅应约为某出版社撰写书稿,由于事先探知该出版社不支付标点符号的稿费,因此他的书稿通篇没有一个标点符号.编辑看了书稿后,以“难以断句”为由,回信要求鲁迅加上标点符号。

鲁迅回复:“既要作者加标点符号分出段落、章节,可见标点还是必不可少的。

鲁迅小时候的故事6篇

鲁迅小时候的故事6篇

鲁迅小时候的故事6篇鲁迅小时候的故事篇(1):名人故事鲁迅喝茶吃辣椒读书鲁迅原名周树人,诞生在浙江绍兴,从小就聪慧,读书过目不忘,可仍旧特别刻苦。

有一年,鲁迅离家在苏州读书,到了冬天,外面下雪,天气特别寒冷,可鲁迅还想连续读书,可实在太冷,没有方法。

这时,他想到了古人头悬梁锥刺骨的故事。

其次天,鲁迅想到辣椒驱寒,茶叶提神,就卖掉了上学期学校颁发的金质奖章,去买了茶叶和红辣椒。

到了晚上,鲁迅在屋里生起了煤火,烧了热水,泡上茶。

困了就喝茶,冷了就吃个辣椒,就这样始终读书到深夜。

如此的艰苦阅读,鲁迅最终以第一名的成果考上了国家外派留同学资格。

这一段艰苦读书的历程,为鲁迅日后的宏大成就打下坚实基础。

鲁迅小时候的故事篇(2):鲁迅故里在骄阳似火的一天里,我和妈妈怀着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鲁迅故里。

我们沿着窄窄的石板路来到了位于东昌坊口西侧的周家新台门。

鲁迅在周家新台门内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给人们留下了耐人寻味的踪迹。

新台门坐北朝南,青瓦粉墙。

从鲁迅故居临街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进去,穿过小天井,是一间泥地的台门间,是鲁迅家产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那里陈设着桥和檐。

从台门斗侧门进去,有一口水井,那水井里的水多么清亮,多么凉爽。

把手一伸进井里,你就会感到浑身非常凉快,仿佛来到了冰凉的世界。

井边有棵小树,像是一顶撑开的绿伞为井遮风挡雨。

穿过长廊,就来到了桂花明堂。

这里原种着两株茂密的金桂,所以得名为“桂花明堂”。

桂花树下有一张大圆桌,据说鲁迅小时候,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常常躺在桂花树下的桌子上乘凉,听继祖母给他讲故事……过了桂花明堂,便来到了鲁迅的卧房兼书房。

里面有铁梨木床、桌子椅子…… 穿过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里两楼两底。

那儿有间会客室,鲁迅常在那儿接待伴侣、同学。

会客室里除了桌椅外,还陈设着一张皮躺椅,听闻是鲁迅的父亲在生病时用来休息的原物。

除了会客厅,那儿还有他母亲的卧房、夫人的卧房……突然,我想起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段描述:我家的后面有个很大的园子,相传叫做百草园……其中好像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我多么想一睹为快,于是我闲逛来到百草园。

与鲁迅有关的故事

与鲁迅有关的故事

与鲁迅有关的故事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名字和事迹在中国文化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以下是与鲁迅有关的一些故事:1.鲁迅与闰土鲁迅在他的著作中经常提到他的故乡——绍兴。

在他的故事中,有一个名叫闰土的角色,这个角色以鲁迅为原型。

闰土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小伙子,他教给鲁迅许多关于农村生活的知识。

这个角色也反映了鲁迅对农村生活的怀念和对农民的同情。

2.鲁迅与辣椒据说,鲁迅小时候为了读书,常常放一盘辣椒在书桌上。

每当他读到困倦时,就会吃一口辣椒,以此提神。

这个故事反映了鲁迅对学习的执着和刻苦精神。

3.鲁迅的弃医从文鲁迅原本在日本学医,但他发现医学只能治疗身体上的疾病,而不能治愈心灵上的痛苦。

于是,他决定放弃医学,转而从事文学创作,以此来唤醒国人的意识和思想。

这个故事表明了鲁迅对文化和思想的深刻关注和追求。

4.鲁迅与萧红鲁迅与萧红是文学史上的著名师生恋。

萧红是鲁迅的学生,她对鲁迅的才华和人格魅力深感敬佩。

两人之间的感情逐渐升温,最终走到了一起。

然而,这段恋情并不被当时的社会所接受,两人也因此遭受了许多压力和困难。

这个故事展现了鲁迅对爱情和自由的追求,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价值观。

5.鲁迅的幽默鲁迅是一个充满幽默感的人。

有一次,他去理发店理发,理发师问他要不要刮胡子,鲁迅回答说:“我可不是为了刮胡子才来的。

”这个简单的回答既表现了鲁迅的幽默感,也反映了他对理发的重视和自我形象的要求。

6.鲁迅与北大校长蔡元培鲁迅和北大校长蔡元培是好友。

蔡元培非常欣赏鲁迅的才华和思想,邀请他到北大任教。

然而,两人的观念逐渐产生分歧,最终分道扬镳。

这个故事表明了鲁迅对学术自由和独立思考的追求,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之间的复杂关系。

7.鲁迅与瞿秋白鲁迅和瞿秋白也是好友。

瞿秋白是著名的翻译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深受鲁迅的赞赏。

两人互相交流学术思想和文化观点,共同推动了现代文学的发展。

这个故事展现了鲁迅与同行的交流与合作,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之间的互相促进和支持。

鲁迅先生的小故事

鲁迅先生的小故事

鲁迅先生的小故事鲁迅——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早期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被麻木的精神。

鲁迅先生的代表作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故乡》等。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鲁迅先生的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鲁迅先生的小故事一在厦门大学教书时,鲁迅先生曾到一家理发店理发。

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就一点也不认真。

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反而在理发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理发师——远远超出了应付的钱。

理发师大喜,脸上立刻堆满了笑。

过了一段日子,鲁迅又去理发,理发师见状大喜,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领,满脸写着谦恭,“慢工出细活”地理发。

不料理毕,鲁迅并没有再显豪爽,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一个子儿也没多给。

理发师大惑:“先生,您上回那样给,今天怎么这样给?”鲁迅笑笑:“您上回马马虎虎地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这回您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

”理发师听了大窘。

鲁迅先生的小故事二名流免不了常被邀请作演讲,鲁迅也不例外。

他演讲时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常常被掌声和笑声包围。

有一次他从上海回到北平,北师大请他去讲演,题目是《文学与武力》。

有的同学已在报上看到不少攻击他的文章,很为他不平。

他在讲演中说:“有人说我这次到北平,是来抢饭碗的,是‘卷土重来’;但是请放心,我马上要‘卷土重去’了。

”一席话顿时引得会场上充满了笑声。

鲁迅先生的小故事三鲁迅先生从少年时代起,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生节衣缩食,购置了多册书本。

他平时很爱护图书,看书前总是先洗手,书脏了就小心翼翼地弄干净。

他自己还准备了一套工具,订书、补书样样都会。

一本破旧的书,经他整理后,往往面目一新。

他平时不轻易把自己用过的书借给人,若有别人借书,他宁可另买一本新书借给人家。

鲁迅先生的小故事四大家知道:标点符号虽然其貌不扬,但在文章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呢。

可当年的出版界对标点符号不重视,在支付稿费时,往往把它从字数中扣除,不给稿费。

鲁迅先生的故事200字

鲁迅先生的故事200字

鲁迅先生的故事200字故事一:马马虎虎给钱在厦门大学教书时,鲁迅先生曾到一家理发店理发。

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就一点也不认真。

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反而在理发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理发师——远远超出了应付的钱。

理发师大喜,脸上立刻堆满了笑。

过了一段日子,鲁迅又去理发,理发师见状大喜,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领,满脸写着谦恭,“慢工出细活”地理发。

不料理毕,鲁迅并没有再显豪爽,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一个子儿也没多给。

理发师大惑:“先生,您上回那样给,今天怎么这样给?”鲁迅笑笑:“您上回马马虎虎地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这回您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

”理发师听了大窘。

故事二:弃医从文鲁迅先生先学矿路,再学医学,最后弃医从文,可谓“半路出家”了。

然而鲁迅一登上文坛,就写出了大量优秀文学作品,于是就有人称赞鲁迅是“天才”了。

鲁迅先生却感慨地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的。

”是啊,例如鲁迅先生在写作《阿Q正传》时,写到阿Q赌钱一段写不下去了,因为他是从不赌钱的。

先生废寝忘食,冥思苦想,可始终写不出令自己满意的场景来。

于是他又抽出时间,请一个名叫王鹤照的工人来表演赌钱的情景。

王鹤照对绍兴戏的摊牌九极为熟悉,在手舞足蹈的表演中,他还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咳,开啦里格……天门啦,角回啦,人和天宝在哪里啦……啥人的铜钱拿过来咧……”鲁迅先生一边倾听,一边记录,在此基础上终于写出了生动的赌钱场面。

今天,当我们惊叹于《阿Q正传》的精妙时,你可知道鲁迅曾经为此付出了多少工夫吗?故事三:防毒面具1934年,国民党北平市长衰良下令禁止男女同学,男女同泳。

鲁迅先生听到这件事,对几个青年朋友说:“男女不准同学、同泳,那男女一同呼吸空气,淆乱乾坤,岂非比同学同泳更严重! 袁良市长不如索性再下一道命令,今后男女出门,各戴一个防毒面具。

既免空气流通,又不抛头露面。

鲁迅励志小故事集锦

鲁迅励志小故事集锦

鲁迅励志小故事集锦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曾用豆腐皮、锡箔、铃铛等化名,字豫山,号鲁迅,中国现代作家、文化评论家、民主斗士,是华语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为现代白话文文学的开创者,被誉为“白话文之父”和“现代文学之父”。

鲁迅一生坎坷,但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的文字简洁、力透纸背,警示着人们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与反思。

他的故事中藏着人生的哲理,每个故事都能给人以启迪和动力。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鲁迅的励志小故事。

故事一:“草庐记”草庐记是一篇描述农村社会风貌的小说,主要讲述了革命者在草庐中苦读时的艰辛与坚持。

革命者贺探花自幼家境贫寒,读书条件有限,为了追求理想,他辗转来到一个偏僻的农村,住进了一间草庐。

在这个草庐里,贺探花每天苦读十余小时,无论风雨雷电,都不放弃自己的学业。

他一心追求知识,笔耕不辍,最终成为一位有影响力的作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环境如何艰苦,只要我们有信念、有毅力,就能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故事二:“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篇小说,通过主人公狂人的笔记,揭示了人们生活中的种种不幸和不合理之处。

狂人认为,人类目前的社会制度和道德观念都是虚假的,人们被现实所束缚,无法真正追求自由和幸福。

狂人的日记引发了读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反思,对社会不公和人性扭曲的现象展开了犀利的批判。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地面对社会中的不合理和不公,积极改变自己和社会。

故事三:“孔乙己”孔乙己是鲁迅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讲述一个社会底层人物孔乙己的故事,反映了社会对于底层人民的压迫和歧视。

孔乙己是一个酒楼的酒保,他虽然饱受社会的压迫和欺凌,但却一直保持着乐观的态度,用自己的智慧和幽默感调解社会矛盾,为他人带去快乐。

尽管最终孔乙己被逼入绝境,但他的精神仍然让人深感敬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处于什么困境,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用自己的智慧去调解问题,就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一丝希望和快乐。

23个鲁迅的故事

23个鲁迅的故事

23个鲁迅的故事
由于篇幅限制,无法在这里详细讲述23个鲁迅的故事。

以下简要概述其中几个故事:
1.鲁迅童年时的“百草园”:鲁迅童年时在家乡的百草园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那里的自然风光和民间传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在江南高等学堂求学时,受到一位名叫章太炎的学者影响,开始涉猎哲学、文学等领域的知识。

3.鲁迅的日本求学经历:鲁迅曾赴日本留学,起初学习医学。

然而,一部电影《赴法留学的画家》使他意识到,拯救国民的精神远比救治肉体更重要。

于是,他毅然放弃医学,投身文学创作。

4.鲁迅与《新青年》:鲁迅在新文化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的文章和作品发表在《新青年》等进步刊物上,推动了中国文化的革新。

5.鲁迅与“狂人”:小说《狂人日记》是鲁迅的成名作,通过一个疯狂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

鲁迅有趣的故事

鲁迅有趣的故事

鲁迅有趣的故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我国近现代著名作家、思想家、文学评论家。

他被誉为“中国文学的脊梁”,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生命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一、鲁迅简介鲁迅生于浙江绍兴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

他自幼聪颖过人,酷爱文学,求学过程中因时局变动,曾转学多所学校。

后来,他东渡日本留学,学习医学,但目睹一部电影《赴法留学的画家》,激发了创作欲望,转而投身文学事业。

二、鲁迅的有趣故事1.刻字赠友鲁迅擅长书法,尤其善于刻字。

他曾为好友许广平刻了一方印章,上面刻着“苦雨斋”。

这方印章成为两人友谊的见证。

2.抽烟趣事鲁迅酷爱抽烟,他的烟瘾很大。

有一次,他的一位朋友劝他戒烟,鲁迅回答:“戒烟有何难,我早已戒了三次,但每次都失败。

因为我戒烟的时候,总是想着别人的好烟,于是又捡起烟来。

”3.取名趣谈鲁迅善于给学生起绰号。

有一位学生名叫陈丹燕,因为胆子小,鲁迅给她取了个绰号“小胆”。

后来,陈丹燕成为了一名著名作家,她写的《小城故事》深受读者喜爱。

4.课堂趣闻鲁迅在课堂上教授文学课时,曾讲述了一个关于“猹”的故事。

他说:“猹这种动物,身子胖,脚很短,走路一摇一摆,非常可爱。

但是,它的皮却非常坚韧,很难剥离。

所以,我们要学会欣赏猹的可爱,而不是企图剥它的皮。

”借此告诫学生们要珍惜生活中的美好,不要被表面的东西所迷惑。

三、鲁迅的作品与影响鲁迅的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彷徨》等。

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对民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倡白话文学,反对文言文,为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总结鲁迅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更是一位有趣的智者。

他的故事充满了幽默和智慧,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生动、有趣的鲁迅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鲁迅的故事》
关于鲁迅的故事(一):
鲁迅爱书故事
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工具,那是一些简单的画线仪器、几根钢针、一团丝线、几块砂纸以及两块磨书用的石头。

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使他珍藏着的一万多册图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书里有污损、破散的状况。

鲁迅先生一向乐意把书借给别人看,个性是青年学生,但是归还时,如果上方有了破边卷角等损坏的状况,他会不高兴的。

对于那种不爱护书的借阅者,鲁迅宁愿把书送给他,也不忍看到那本被蹂躏过的原书再转回来。

鲁迅先生时常把一些好书主动寄赠给渴求知识的人,每当把书送出去时,总是十分仔细地包扎好。

鲁迅先生爱护书籍的故事至今还在广为流传。

关于鲁迅的故事(二):
鲁迅先生先学矿路,再学医学,最后弃医从文,可谓半路出家了。

然而鲁迅一登上文坛,就写出了超多优秀文学作品,于是就有人称赞鲁迅是天才了。

鲁迅先生却感慨地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的。

是啊,例如鲁迅先生在写作《阿Q正传》时,写到阿Q赌钱一段写不下去了,因为他是从不赌钱的。

先生废寝忘食,冥思苦想,可始终写
不出令自我满意的场景来。

于是他又抽出时间,请一个名叫王鹤照的工人来表演赌钱的情景。

王鹤照对绍兴戏的摊牌九极为熟悉,在手舞足蹈的表演中,他还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咳,开啦里格天门啦,角回啦,人和天宝在哪里啦啥人的铜钱拿过来咧鲁迅先生一边倾听,一边记录,在此基础上最后写出了生动的赌钱场面。

这天,当我们惊叹于《阿Q正传》的精妙时,你可
明白鲁迅以前为此付出了多少工夫吗?
关于鲁迅的故事(三):
有一天,鲁迅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上理发院去理发。

理发师见他穿着很随便,而且看起来很肮脏,觉得他好像是个乞丐,就随随便便地给他剪了头发。

理了发后,鲁迅从口袋里胡乱抓了一把钱交给理发师,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理发师仔细一数,发现他多给了好多钱,简直乐开了怀。

一个多月后,鲁迅又来理发了。

理发师认出他就是上回多给了钱的顾客,因此对他十分客气,很留意地给他理发,还一向问他的意见,直到鲁迅感到满意为止。

谁明白付钱时,鲁迅却很认真地把钱数了又数,一个铜板也不多给。

理发师觉得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

鲁迅笑着说:先生,上回你胡乱地给我剪头发,我就胡乱地付钱给你。

这次你很认真地给我剪,所以我就很认真地付钱给你!理发师听了觉得很惭愧,连忙向鲁迅道歉。

关于鲁迅的故事(四):
鲁迅的故事:演讲轶事
名流免不了常被邀请作演讲,鲁迅也不例外。

他演讲时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常常被掌声和笑声包围。

有一次他从上海回到北平,北师大请他去讲演,题目是《文学与武力》。

有的同学已在报上看到不少攻击他的文章,很为他不平。

他在讲演中说:有人说我这次到北平,是来抢饭碗的,是卷土重来;但是请放心,我立刻要卷土重去了。

一席话顿时引得会场上充满了笑声。

关于鲁迅的故事(五):
鲁迅童年故事
金牌换书
鲁迅少年时代在南京矿路学堂读书,学习十分刻苦。

在同学中,他年龄最小,而成绩却最为优秀。

矿路学堂当时规定,每月考一次,考得第一名者奖三等银牌一枚;四个三等银牌换一个二等银牌,四个二等银牌换一枚金牌(金质奖章)。

经过了三年的学习,同学中只有鲁迅一人换到了金牌。

当时矿路学堂的总办比较开明,学生看书报也比较自由。

鲁迅求知欲十分强烈,除学习功课外,他还广泛阅读古代小说、野史、杂书和从西文翻译过来的新书。

由于家境贫困,为了求知,他把自我好不容易得来的金牌变卖了,买回了一些渴望已久的书来读。

广泛的阅读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人做过统计,他在创作中引用过的书,足以开一个规模不小的图书馆。

关于鲁迅的故事(六):
鲁迅的故事:标点的稿费
大家明白:标点符号虽然其貌不扬,但在文章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呢。

可当年的出版界对标点符号不重视,在支付稿费时,往往把它从字数中扣除,不给稿费。

一次,鲁迅应约为某出版社撰写书稿,由于事先探知该出版社不支付标点符号的稿费,因此他的书稿通篇没有一个标点符号。

修改看了书稿后,以难以断句为由,回信要求鲁迅加上标点符号。

鲁迅回复:既要作者加标点符号分出段落、章节,可见标点还是必不可少的。

既然如此,标点也得算字数。

那家出版社没办法,只好采纳鲁迅的意见,标点符号也折算字数支付稿费了。

呵呵!
关于鲁迅的故事(七):
鲁迅的故事:爱书情结
鲁迅先生从少年时代起,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生节衣缩食,购置了多册书本。

他平时很爱护图书,看书前总是先洗手,书脏了就留意翼翼地弄干净。

他自我还准备了一套工具,订书、补书样样都会。

一本破旧的书,经他整理后,往往面目一新。

他平时不轻易把自我用过的书借给人,若有别人借书,他宁可另买一本新书借给人家。

关于鲁迅的故事(八):
鲁迅的故事
在厦门大学教书时,鲁迅先生曾到一家理发店理发。

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就一点也不认真。

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仅不生气,反而在理发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理发师远远超出了应付的钱。

理发师大喜,脸上立刻堆满了笑。

过了一段日子,鲁迅又去理发,理发师见状大喜,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领,满脸写着谦恭,慢工出细活地理发。

不料理毕,鲁迅并没有再显豪爽,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一个子儿也没多给。

理发师大惑:先生,您上回那样给,这天怎样这样给?鲁迅笑笑:您上回
马马虎虎地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这回您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

理发师听了大窘。

关于鲁迅的故事(九):
鲁迅的故事:烟罐驱猫
鲁迅晚年来到上海专事写作,50多岁仍然童心未泯。

一次,夜静更深鲁迅在写作,外面
的猫不停地叫,屡屡打断他写作的思路,鲁迅随即拿起手边的五十支装铁皮的香烟罐,对着可恶的猫一一发射。

关于鲁迅的故事(十):
鲁迅的故事: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

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

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

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由于苦读书,之后最后成为我国着名的文学家。

关于鲁迅的故事(十一):
鲁迅的故事: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
鲁迅年轻的时候,家里条件很不好。

为了读书,他揣上8元钱上路了。

就这8元钱,还
是母亲多方设法为他张罗来的。

在南京,他进了江南水师学堂,这是一所免费的学校,然而,鲁迅很快发现那里校风不太好,他转入另一所陆师附设的矿路学堂。

矿路学堂是新办的,不仅仅免费,学生津贴也多一些,这样鲁迅就能够多买一些书籍和文化用品了。

鲁迅酷爱读书,在当时,正是西方文化引入时期,几乎每一月都有优秀的西方著作出版,为了买到这些书籍,鲁迅省吃俭用,节衣缩食,饿肚子现象时有发生,寒冷的冬季,他还穿着单薄的夹衣。

鲁迅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却是成绩最好的一个,他有着极强的理解潜力和记忆潜力,平时学习又刻苦,所以几乎回回得第一。

矿路学堂有着一套完善的奖惩制度,每次小考成绩优异的,都发给一个三等奖章;若干个三等奖章,能够兑换一个二等奖章;积够若干个二等奖章,就发给一个头等
奖章。

头等奖章是金质的,很值钱。

鲁迅是班里唯一一个荣获过金质奖章的人,他把奖章变卖了,换回许多优秀的图书。

有些同学觉得不可理解,金质奖章在同学中
但是无限的荣耀呀。

在鲁迅看来,图书比奖章更有用,他不需要任何满足虚荣的物品,鲁迅把这一谦逊的品格持续了一辈子。

鲁迅一生写成了超多的优秀作品,他的作品往往资料深刻,笔法冷峻、简练,深受老百姓喜爱,有人把这一成就说成来自鲁迅的天才,还有些当面盛赞鲁迅是天才的文学家,鲁迅却很有感慨地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
上的。

关于鲁迅的故事(十二):
鲁迅的故事:戏弄特务
有一次,鲁迅在上海的街头蹓跶,身后总跟着一小特务盯梢。

当然这对鲁迅来说是常有的事。

鲁迅故意将他当成乞丐,坦然地转过身去递过一块银元:买饭吃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