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学教学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教育学教学理论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第八章教学理论

第一节教学概述

一、教学的概念

在中国古代,早就把教学看作是根据特定的教育目的培养人才的主要形式或途径,重视教学的作用;同时对教学的实质进行了探究,获得了不少深刻的见解。王夫之提出,学是学教师所教的东西,教是教人学习;教者要就学者原有基础不断扩大他的知识领域,学者要根据教者的引导积极思考,独立探索事物的由来①。

在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后,自然科学和技术知识进入学校成为教学内容,并要求提高培养人才的速度和效果,因而人们就特别重视教学,重视对传授和学习知识、技能、技巧的过程和方法的研究。至今已形成了四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关于教学概念的看法:“教学就是传授知识或技能”;“教学即成功”;“教学是有意进行的活动”;“教学是规范性行为”②。

目前在我国,人们对教学概念的看法由于角度不同,突出点不同,有比较大的差异,从而存在多种定义,有代表性的为:(1)“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③(2)“‘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进一步说,指的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④(3)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⑤

教学与教育两个概念既相联系又相区别。教育指一切培养人的活动。广义的教学所指与教育一词的含义没有什么区别,但在狭义上,教学专指课堂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活动,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已经从教育概念中分化了出来。

人们往往把教学和智育两个概念混同起来,其实教学与智育是两个既有联系但又不同的概念。智育是指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专门发展受教育者智力的教育活动。教学是智育的一条主要途径,但并不等同于智育。讲教学,突出的是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而讲智育,突出的是它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以,在广义上,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教的人包括教师,但不仅指教师,还指各种有关的教育者;学的人包括学生,但不仅仅指学生,还包括各种有关的学习者。

但在狭义上,我们所说的教学,是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在指称范围上,教学是特指各级各类和各种形式学校中的教学,一般在家庭中和社会上不用“教学”而用“教育”;另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是组织引导者,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主宰者”,这是当代的新观念;同时,教学既不仅仅是“教”也不仅仅是“学”,而是教与学的统一,教融于学中,而学有教的组织引导。

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一)教学的地位

在学校教育中,教学处于中心地位。从教育途径看,一个学校的教育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有:教学、体育活动、劳动、社会活动、党团活动和社团活动等,无论从时间、空间还是设施看,都主要为教学所占据,这是教学所具有的中心地位的客观体现。从工作类型看,一个学校的工作一般分为教学工作、党务工作、行政工作和总务工作等,后三种工作都是为教学工作服务的,这就从活动事实上保证了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从活动目的看,教育的

①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50.

②中央教科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下).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233~240.

③王策三.教学论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88~89.

④李秉德.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

目的是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教学的直接目的也是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与教育目的直接同一,学校的其他活动的直接目的则只是单方面的,这也决定了教学处于中心地位。

教学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地位,是教育学的一条基本原理。这在建国以后的教育中有过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以教学为中心的,学校教育就不断发展和不断繁荣。否则,学校教育就会遭受挫折。比如,20世纪50年代末期,大搞劳动教育,学校以劳动为中心;60年代初,大搞政治教育,以政治活动为中心;60年代中至70年代中,大搞革命教育,以“文化革命”为中心。这一切致使我国学校教育几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所以,必须坚持“教学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地位”的基本立场。

(二)教学的基本作用

从教育目的看,教学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四方面: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学生智力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学生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一方面,教学的作用表现为促进学生认知智慧的发展,包括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发展一定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学在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的同时,也在促进学生的情感智慧的发展,情感智慧包括“情绪自觉”、“情绪管理”“将情绪导向正途”、“情绪判读能力”和“人际关系”①。认知智慧是非常重要的,而情感智慧对于人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则更为重要。

从我国中小学教育的一般理解看,过去人们主张教学的基本作用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这简称为“双基”。从20世纪80年代起,人们比较强调“发展基本能力”,继而又开始强调“促进个性健康发展”。这样,教学的作用总括起来就是:授受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基本能力和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1.授受基础知识

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现象、事实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把人类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迅速有效地传授给新生一代,并把它内化为个人的知识和智慧,是教学的基本作用之一。离开了知识的授受,教学就无法发生和展开,一切教学活动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育教学的目的、目标就成了空中楼阁。

2.形成基本技能

教学不仅授受知识,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而且还能使学生形成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所谓技能,是指动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完成某种实际活动的行动方式。所谓基本技能,则是指各门学科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技能,如语文和外语的阅读、写作技能,数学的运算技能等。技能又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动作技能也叫操作技能,是指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合理、完善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如写字、游泳、踢球等。智力技能也叫智力活动技能,是指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的方式,如默读、心算、作文等。

3.发展基本能力

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活动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②能力有两种涵义:一是指表现出来的实际能力和已达到的某种熟练程度,可用成就测验来测量;二是指潜在能力,即尚未表现出来的心理能量,而通过学习和训练后可能发展起来的能力与可能达到的某种熟练程度,可用性向测验来测量。实际能力和心理潜能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心理潜能只是各种能力展现的可能性,只有在遗传与成熟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才可能变成实际操作能力;心理潜能是实际能力形成的基础和条件,而实际操作能力是心理潜能的展现。因而通过教学,让儿童在学习和训练中发展能力,既是可能的,也是必须的。人的能力,一是籍助基因代代相传的,二是作为人的外部的客体化的东西,作为文化成果继承下来的。因此,新生一代如果不从他们的先辈遗传下来的产品中,抽取镌刻在其中的客体化了的人类的能力,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就不能作为一个“人”而得到发展。个体的发展就是通过掌握外在的人类的能力才得以实现的。儿童不是孓然一身面对客体、将客观世界的客体化了的人类能力独立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的,而是在有其他

① [美] 高曼. EQ. 张美惠译.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96:311~3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