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内招)一、学科方向1、060201 专门史 History of Particular Themess2、060202 中国古代史 Ancient Chinese History3、060203 历史地理学 Historical Geography4、060204 中国近现代史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5、060205 历史文献学Studies of Historical Literature二、学制学制三年,内招硕士生最长学习年限5年,如在学期间提前完成培养计划,通过学位课程考试和学位论文答辩,各方面表现突出,可申请提前毕业。
3年制全日制优秀研究生最多可提前半年毕业,兼读制研究生学习年限不少于3年。
具体按《暨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执行。
三、课程设置本学科要求修满28-30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7学分,公共选修课1学分,专业学位课6-8学分,非学位课程14-16学分。
四、必读和选读书目(控制在20—30条左右)(一)专门史必读书目1.方豪:《中西交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3.黄时鉴:《解说插图中西关系史年表》,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4.江应梁主编:《中国民族史》,民族出版社,19905.陈碧笙:《世界华侨华人简史》,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6.牟钟鉴、张践:《中国宗教通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专门史选读书目:1.杜维运:《史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Christopher I. Beckwith, Empires of the Silk Roa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9.3、History of Civilizations of Central Asia. vols. III-VI, UNESCO, 1996,2000(二)中国古代史必读书目1、费正清等:《剑桥中国史丛书》(多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山大学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目录

中山大学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目录标题:中山大学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目录一、引言中山大学,作为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一直以来致力于为全国乃至全球培养优秀的科研人才。
为了满足广大考生对中山大学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的需求,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山大学的学科专业目录以及招生条件。
二、学科门类中山大学涵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教育、历史、艺术等十大学科门类。
在博士研究生的招生中,这些学科门类均将提供相应的招生名额。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选择相应的学科门类进行报考。
三、专业招生情况中山大学在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中,将面向全国招收约300名博士生。
具体招生专业及人数如下:1、哲学:30人;2、经济学:40人;3、法学:60人;4、教育学:30人;5、文学:20人;6、历史学:20人;7、理学:50人;8、工学:80人;9、医学:10人;10、管理学:30人。
四、招生条件1、考生须符合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的报考条件,包括具有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历,或者优秀本科毕业生经推荐可直接报考;2、考生须具备优秀的学术背景和研究能力,有相关的研究课题或工作经验者优先;3、考生须通过中山大学组织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
五、总结中山大学在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中,将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为广大考生提供丰富的学科专业选择。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选择相应的学科门类进行报考。
中山大学也将严格把关招生条件,选拔出优秀的科研人才进行培养。
希望广大考生能够充分了解中山大学的学科专业目录和招生条件,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报考,并全力以赴准备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祝愿各位考生能够在中山大学实现自己的科研梦想!。
世界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5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招收硕博连读研究生,旨在通按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通过专业训练,培养具有自觉的学术意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术操守,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学术追求,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品德良好,有较强的理论素养和理论思维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具备较强的解读和阐释历史文献的能力,了解本专业学科发展状况,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能力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与管理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1、先秦史2、秦汉史3、魏晋南北朝史4、隋唐史与孰煌学5、宋史6、明清史三、招生对象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四、学习年限学制5年。
前2年为硕士学位学习阶段,后3年为博士学习阶段。
在学时间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五、课程设置六、培养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七、考核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八、学位论文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十、参考书目1.《史记》2.《汉书》3.《后汉书》4.《三国志》5.《资治通鉴》6.《居延汉简合校》7.《居延新简》8.《新唐书》9.《旧唐书》10.《大唐开元礼》11.《敦煌宝藏》12.仁田井升《唐令拾遗补》13.《大正新修大藏经》14.《道藏》15.《明史》16.《明会典》17.《明实录》18.《明经世文编》19.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20.《清会典事例》。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30506)一、培养目标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较好掌握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比较熟悉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能承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研究、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理论宣传、党政工作等。
二、研究方向(一)中国近现代史“三个选择”问题研究(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规律和主要经验研究(三)科学历史观教育研究三、学习年限本专业全日制生学习期限一般为三年(要求前三个学期修满学分,后三个学期主要从事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写作与答辩工作)。
四、筛选、分流第四学期第三周至第八周进行中期筛选。
结合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对硕士生进行中期筛选。
考核内容包括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能力、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健康状况及学科综合考试等。
学科综合考试以考核硕士生的全面业务能力为目的,内容含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两部分,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的综合考试小组组织进行。
中期筛选合格者可进入硕士学位论文阶段。
中期筛选不合格者,按《山东大学硕士生学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本专业硕士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33分。
1.必修课(1)学位公共课 3门 8学分(2)学位基础课 4门 8学分(3)学位专业课 2门 4学分(4)前沿讲座 2学分(5)社会实践 1学分前沿讲座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研究生本人在讨论班上作专题发言(不少于2次);二是听取国内外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学术讲座(不少于10次)。
前沿讲座应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考核分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
2.选修课(1)公共选修课2门,共4学分其中,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少于2学分;计算机应用(文科类)课程2学分。
中大历史学考研科目

中大历史学考研科目
中山大学历史学考研科目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历史学基础(A)以及复试专业课。
1. 思想政治理论(101)是全国统考科目,考试内容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
2. 英语一(201)也是全国统考科目,考试内容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
3. 历史学基础(A)是历史学专业基础课程,涵盖了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世界史等内容。
考试内容由学校自行命题,考试难度和范围由学校自行确定。
4. 复试专业课则根据具体的专业方向选择,例如历史地理学、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与敦煌学、宋辽金史、明清史等。
此外,不同的专业方向和学院可能会有不同的复试专业课和考试科目,考生需要参考学校和学院的具体招生简章来确定具体的考试科目和要求。
中国史专业(0602)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史专业(0602)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热受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情操高尚,具备严谨科学态度,优良学风、敬业和献身精神,善于团结合作,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古代史专业人才;并力求培养通史型的人才。
1.硕士学位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中国史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良好的学识基础和研究能力,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相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有一定的创见,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
2.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中国史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深厚和坚实的学识基础、扎实的史学功底,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最新学术动态,学术思想活跃,能独立承担与本学科相关的研究课题和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要求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一定的社会意义,有较强的创新性,在深度和广度上均应达到相应的要求。
二、研究专业A:中国古代史是研究古代中国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涉及古代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l)先秦史(2)秦汉史(3)魏晋南北朝史(4)隋唐五代史(5)宋元史(6)明清史(7)西北民族史(8)中外关系史(9)历史地理与地名学(10)江南区域史(11)南京城市史B:中国思想史(A、B两专业专业课基本相通)C:中国近现代史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变迁、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涉及近现代社会的各个层面。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为:(l)晚清史(2)中华民国史(3)当代中国研究(4)当代台湾研究(5)中国近现代社会史(6)中国近现代经济史(7)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8)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史(9)中国现代化研究(10)南京大屠杀史研究D:边疆学是综合研究中国边疆地区的民族、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人地关系、与境外毗邻人群及社会的相互关系等状况的跨专业学科,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学术传统作为主干,研究中国疆域的发展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中国边疆地区的历史;中国边疆地区各民族的发展及其与中原的互动;中国边疆地区各民族的历史、语言、文化、政治、经济及人地关系等等;中国边疆治理问题;中国边疆地区与境外毗邻人群及社会的相互关系问题;中国海上疆域问题等等。
中山大学课程表

中山大学课程表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中山大学课程表,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中山大学课程表序课程类别开课对象课程名称学分授课老师上课时间地点备注1中哲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儒家哲学研究——先秦儒学4黎红雷教授周一下午3:00开始(第一次课24日在讲学厅,之后在中哲所)中哲所说明:中国哲学专业必修课“儒家哲学研究”专题中的每门课(如:“两汉哲学”、“宋明儒学”、“先秦儒学”)任一门均可当“儒家哲学研究”的学分;如选修同一门中的不同专题者,只有一个专题的成绩当必修课成绩,其它成绩则以该方向的名称列为选修课成绩。
2中哲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哲学史方法论4陈少明教授周三下午3:00开始会议室3马哲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硕博连读生国外马克思主义4刘森林教授周二晚上7:30开始文八楼会议室4马哲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博士生硕博连读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研究4博导轮流上课周四下午3:00开始文八楼会议室5马哲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硕博连读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研究(一)4徐俊忠教授林育川讲师周四晚上7:30开始文八楼会议室6美学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美学研究4罗筠筠教授周五上午9:00开始文5097美学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古典诗学名著精读4周春健副教授周二下午3:00开始会议室课程要求:准备张舜徽著《汉书艺文志通释》、《四库提要叙讲疏》二书。
8宗教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中国宗教经典研读4冯焕珍教授周一晚上7:00开始中哲所9宗教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宗教理论4李兰芬教授周二下午3:00开始中哲所10伦理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硕博连读生伦理学基本问题研究4郝亿春副教授周一上午9:00开始会议室11外哲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硕博连读生西方哲学基本问题研究4翟振明教授周三晚上(隔周)7:00开始会议室课程要求:英语阅读、网上讨论、期末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中山大学研究生院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史学理论及史学史教学与科研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与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自觉的学术意识和独立的学术追求,坚守学术操守;在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领域,掌握扎实、广博的基础知识,并接受系统深入的专门研究的训练,具备充分的独立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的能力,成为在史学理论及史学史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人才。
二、研究方向清代以来的史学与学术三、学习年限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四、课程设置五、考核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学位论文及发表论文要求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参考书目章学诚:《文史通义》;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傅斯年:《史学方法导论》;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顾颉刚:《古史辨》1—7;《当代中国史学》;;许冠三:《新史学九十年》;罗志田主编:《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余英时:《论士衡史》;王汎森:《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Fu Ssu-nien,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陈以爱:《中国现代学术机构的兴起—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为中心的探讨(1922-1927)》;朱维铮:《求索真文明—晚清学术史论》;艾尔曼:《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经学、政治与家族—中华帝国晚清常州今文学派研究》;桑兵:《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
2
关晓红教授
论文
0601072204
中国近代基督教史研究
Studies on the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in Modern China
2
40
2
吴义雄教授
论文
0601072205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研究
Studies on Sun Yat-sen and Revolution of 1911
Topic Studies o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5/6
40
2
桑兵教授、周兴樑教授
考查
0601071211
中国近代学术史专题研究
Topic Studies on Cultural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5/6
40
2
桑兵教授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Modern China Studies
5,6
80
4
桑兵教授、邱捷教授、周兴樑教授、吴义雄教授、程美宝教授、关晓红教授
考试
0601071202
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史料与史学
Scholarship and Sources of Modern China Study
3
40
2
孙宏云副教授
考试
0601072210
近代文化学者与文化学研究
Studies on Culturologists and Culturology Theories in Modern China
3
40
2
赵立彬副教授
考试
0601072211
民国时期中外关系研究
Studies on Foreign Relations of Republican China
2
40
2
周兴樑教授
考试
0601072206
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研究
Studies on Educational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3
40
2
曹天忠副教授
考试
0601072207
中国近代政党史
Studies on Political Parties in Modern China
4
40
2
敖光旭讲师
考试
0601072212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专题研究
Topic Studies on the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Nations
4
40
2
张文苑讲师
考试
讲座
0601072213
晚清至民国的社会与文化前沿讲座
Course of Lectures on Society and Culture since Late Qing to Republican China
考查
0601071212
中国近代政治史专题研究
Topic Studies of Political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5/6
40
2
桑兵教授、邱捷教授、周兴樑教授、关晓红教授
考查
0601071213
近Hale Waihona Puke 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Studies on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Nations
3
邱捷教授
考试
0601072103
近代中外关系史
History of Foreign Relations of Modern China
1
60
3
吴义雄教授
考试
0601072104
中国近代思想史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1
60
3
赵立彬副教授
考试
硕士阶段
选
修
基础理论、专业课
0601072101
中国近代史史料学
Introduction to Sources of Modern China Studies
1
60
3
曹天忠副教授
考试
0601072102
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1
60
5/6
40
2
周兴樑教授、关晓红教授
考查
0601071209
孙中山与近代人物研究
Studies on Sun Yat-sen and Other Figures in Modern China
5/6
40
2
桑兵教授、邱捷教授、周兴樑教授、吴义雄教授、程美宝教授、关晓红教授
考查
0601071210
中国近代思想史专题研究
1-4
历史系
考查
实践课
0601072214
教学与社会实践
Teaching or Social Practice
3,4
40
2
历史系
考查
博
士阶段
课
程
公选课
0000001210
第二外国语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3
80
2
外语学院
考试
指定选修课
0601071201
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5/6
40
2
吴义雄教授
考查
0601071214
中国近代教育史专题研究
Studies on Education of Modern China
5/6
40
2
关晓红教授
考查
0601071215
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研究
Studies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Knowledge and Institution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设置
类型
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学时
学分
任课教师(职称)
考核方式
硕
士
阶
段
必
修
课
公共课
0000002101
第一外国语
First Foreign Language
2
120
5
外语学院
考试
0000002102
马克思主义理论
Theory of Marxism
1,2
72
4
教育学院
考试
课
专
业
课
0601072201
中国近代学术史
Cultural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2
40
2
桑兵教授
论文
0601072202
西方中国近代史研究
Western Scholarship on Modern China
2
40
2
程美宝教授
论文
0601072203
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
Institutional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3
40
2
周兴樑教授
考试
0601072208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研究
Studies on Intellectuals in Modern China
3
40
2
谷小水讲师
考试
0601072209
近代政治学说史专题
Topic Studies on Political Theories in Modern China
5/6
40
2
桑兵教授
考查
讲座
0601071216
国内外中国近代史研究前沿讲座
Current State ofModern China’sHistorical Studies
1-10
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
5,6
80
4
桑兵教授、邱捷教授、周兴樑教授、吴义雄教授、程美宝教授、关晓红教授
考试
0601071203
中国近代史专题研究
Topic Studies on Modern China
5,6
80
4
桑兵教授、邱捷教授、周兴樑教授、吴义雄教授、程美宝教授、关晓红教授
考试
选修课
0601071204
历史与社会理论
The Theory of History and Society
5/6
40
2
程美宝教授
考查
0601071205
近代中国社会史研究
Study of Social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5/6
40
2
邱捷教授
考查
0601071206
近代中国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
Studies on Area Society and Economy of Modern China
5/6
40
2
邱捷教授
考查
0601071207
晚清至民国的社会与文化研究
Studies on Society and Culture of Late Qing and Republican China
5/6
40
2
桑兵教授
考查
0601071208
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史专题研究
Topic Studies on Institutional History of Moder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