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部测量记录手簿

合集下载

中海达Hi-RTK软件(iHand手簿)说明书

中海达Hi-RTK软件(iHand手簿)说明书

目录第一章软件简介及简易操作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道路版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电力版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软件简易操作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项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项目信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坐标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记录点库.............................................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放样点库.............................................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控制点库.............................................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电力点库............................................. 错误!未定义书签。

2.7横断面点库........................................... 错误!未定义书签。

2.8更新点库.............................................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 GPS................................................. 错误!未定义书签。

RTK手簿使用教程

RTK手簿使用教程

RTK, 海达目录一.开关GPS主机二. GPS工作模式的设置三.电台频道设置四. GPS主机面版灯含义五. Dolphin手簿操作说明六.架设基准站七.手簿与GPS主机的连接(蓝牙无线连接)八.手簿程序的操作流程(转换参数配合高程拟合法)1.新建项目2.设置基准站3.断开手簿与基准站GPS主机4.添加控制点5.连接手簿与移动站GPS主机6.移动站设置7.采集碎部点坐标8.求解转换参数和高程拟合参数9.点放样10.测量成果的导出九.附录1.卫星检验2.接收机复位3.设置高程拟合模式说明4.连接程序的安装5.手簿常用快捷键功能一览表6.求解七参数的操作7.计算两点间距离8.计算校正参数9.直线放样10.HD-POWER操作程序的升级一、开关GPS主机1、按电源键1秒,开机2、按电源键3秒,关机二、控制面板按键图解主机控制面板有按键两个:F键(功能键)和电源键,指示灯3个,分别为电源、卫星、状态。

按键和指示灯的功能和含义分别是:V8 CORS RTK 系统面板控制和指示说明图2 主机控制面板按键图工作方式: ●亮○灭方式卫星灯(单绿灯)信号灯(双灯之绿灯)基准站● ○移动站○ ●静态● ●数据链:类型卫星灯(单绿灯)信号灯(双灯之绿灯)内置UHF ● ○内置GSM ○ ●外挂● ●电台频道:频道电源灯(单红灯) 卫星灯(单绿灯)信号灯(双灯之绿灯)数据灯(双灯之红灯)0 ○ ○ ○ ○1 ● ○ ○ ○2 ○ ● ○ ○3 ● ● ○ ○4 ○ ○ ● ○5 ● ○ ● ○6 ○ ● ● ○7 ● ● ● ○8 ○ ○ ○ ●9 ● ○ ○ ●A ○ ● ○ ●B ● ● ○ ●C ○ ○ ● ●D ● ○ ● ●E ○ ● ● ●F ● ● ● ●控制面板操作说明:一、功能键操作说明:1、双击 F (间隔>0.2S,小于1S),进入“工作方式”设置,有“基站”、“移动站”、“静态”三种工作模式选择。

中海达操作规程(hi-rtk手簿软件说明书)

中海达操作规程(hi-rtk手簿软件说明书)

椭球
投影
“坐标系”: 选择国家,输入坐标系统名称,格式为“国家--
xxxx”,源椭球一般为WGS84,目标椭球和已知点一致,如果目标坐标为自定义坐标系,则可以 不更改此项选择,设置为默认值:“北京-54”。 “投影”: 选择投影方法,输入投影参数。(中国用户投影方法,一般选择“高斯自
定义”,输入“中央子午线经度”,通常需要更改的只有中央子午线经度,
4
Hi-RTK手簿软件说明书(GIS+手簿)
移动站其它选项
差分电文格式: RTCM(3.0)
GPS截止角:表示GPS接收卫星的截止角,可在5至20度之间调节;
天线高:
点击天线高按钮可设置基准站的天线类型、天线高(注:一般情况下
所量天线高为斜高,强制对中时可能用到垂直高,千万别忘记输入);
发送GGA:
中央子午线经度是指测区已知点的中央子午线;若自定义坐标系,则输 入该测区的平均经度,经度误差一般要求小于30分。地方经度可用GPS 实时测出,手簿通过蓝牙先连上GPS,在【GPS】→【位置信息】中获得)。
“椭球转换”:不输。
“平面转换”:不输。
“高程拟合”:不输。
2
Hi-RTK手簿软件说明书(GIS+手簿)
插入点:添加控制点的坐标,高程到当前点所在行的前一行 编辑点:编辑控制点的点名、坐标、里程。
2
Hi-RTK手簿软件说明书(GIS+手簿)
删除点:可删除选中控制点坐标数据。 条件查询点:可根据已知条件过滤控制点库,让点库显示符合条件 的点。 新建点库:点库后缀(*.ctl) 打开点库:控制点库可以直接用记事本打开,也可从电脑导入(*.c sv)格式. 点库导出: 导出格式包括AUTOCAD(*.dxf)、Excel(*.csv),导出的具体格式请参照附录格 式说明。

测量学 碎部点数据

测量学 碎部点数据

测站15- 1 仪器高1.597 m 测站高程102.6729m视点15-1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2仪器高 1.587m 测站高程102.6599M 后视点15- 3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2仪器高1.587m 测站高程102.6599M 后视点15- 3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4仪器高 1.679m 测站高程103.8049M 后视点15-5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5仪器高 1.529m 测站高程103.8649M 后视点15- 6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5仪器高1.529m 测站高程103.8649M 后视点15- 6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6仪器高 1.639m 测站高程103.8729M 后视点15- 7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7仪器高 1.458m 测站高程102.3439 后视点15-8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8仪器高 1.546m 测站高程101.6609M后视点15-7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9仪器高 1.599m 测站高程102.2319M 后视点15-1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9仪器高1.599m 测站高程102.2319M 后视点15-1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10仪器高 1.641m 测站高程100.1949M 后视点15-9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1补测仪器高 1.512m 测站高程102.6729M后视点15-9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JK4补测仪器高10461m 测站高程102.822后视点15-9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JK5仪器高 1.572m 测站高程100.5369M 后视点15-1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9补测高 1.498m 测站高程102.2319m后视点15-1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

经纬仪法测绘地形测量方法

经纬仪法测绘地形测量方法
二、测定碎部点:
1、立尺,在地貌和地物特征点立尺。
2、观测,读视距、竖直角、中丝、水平角。
三、计算水平距、高差、高程
D=100·n·cos2α
H=1/2·100·sin2α+i-l
测点高程=测站高程±改正高差
四、上点和勾画地形图
1、上点,根据水平角和水平距按极坐标法把碎部点展绘到图纸上。
2、勾画地形图,一边上点一边参照实地情况进行勾绘。
经纬仪法测绘地形
一、仪器安置1、在控制点来自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i并记入碎部测量手簿。
碎部测量手簿
测站后视仪器高指标差测站高程
点号
视距M
瞄准高M
竖盘读数L
竖直角α
初算高差h M
改正数i-l
改正高差M
水平角β
水平距D
高程H
点号
备注
2、定向:后视另一控制点,水平度盘置0。
3、检查竖盘指标差X=1/2(α左-α右)通过对竖盘指标水准管调整使X=0。

测量学 碎部点数据

测量学 碎部点数据

测站15- 1 仪器高1.597 m 测站高程102.6729m视点15-1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2仪器高 1.587m 测站高程102.6599M 后视点15- 3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2仪器高1.587m 测站高程102.6599M 后视点15- 3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4仪器高 1.679m 测站高程103.8049M 后视点15-5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5仪器高 1.529m 测站高程103.8649M 后视点15- 6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5仪器高1.529m 测站高程103.8649M 后视点15- 6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6仪器高 1.639m 测站高程103.8729M 后视点15- 7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7仪器高 1.458m 测站高程102.3439 后视点15-8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8仪器高 1.546m 测站高程101.6609M后视点15-7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9仪器高 1.599m 测站高程102.2319M 后视点15-1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9仪器高1.599m 测站高程102.2319M 后视点15-1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10仪器高 1.641m 测站高程100.1949M 后视点15-9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1补测仪器高 1.512m 测站高程102.6729M后视点15-9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JK4补测仪器高10461m 测站高程102.822后视点15-9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JK5仪器高 1.572m 测站高程100.5369M 后视点15-1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9补测高 1.498m 测站高程102.2319m后视点15-1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

工程测量实习手簿

工程测量实习手簿
4
4
5
5
6

7
7
8
8
1
1
导 线 点 选 点 草 图
No.
日期: 气候: 组别: 选点者: 记录者:
项 目
记 录
草 图
项 目
记 录
草 图
类 别
类 别
编 号
编 号
选点位
置说明
选点位
置说明
后接点号
后接点号
前接点号
前接点号
项 目
记 录
草 图
项 目
记 录
草 图
类 别
类 别
编 号
编 号
选点位
置说明
选点位
置说明
后接点号
(第一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二次)
(第二次)




∑后视=∑高差=
-∑后视= 2∑平均高差=

水平 角测量手簿
(测回法)No.
日期: 仪器号: 观测者:
气候: 组 别: 记录者:


竖盘
位置


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备 注
°


°


°


施工放样计算手簿
日期: 气候: 组别: 计算者: 校核者:
视 距 测 量 手 簿
No.
日期: 气 候: 仪器编号: 组别: 观测者: 记录着:
测站: 起始方向: 仪器高i: K= C= 测站高程H=
观测点
尺 上 读 数
尺间隔
l
竖盘读数
°′″
竖直角

地形碎部测量手簿

地形碎部测量手簿

地形碎部测量手簿————————————————————————————————作者: ————————————————————————————————日期:地形碎部测量手簿1测站: 后视点:仪器高=i指标差=x测站高程H:视线高程视H:点号视距kl(m)中丝读数(m) 竖盘读数°′″竖直角°′″水平角°′″水平距离m高程m 备注12 3 4 5 67 8 9地形碎部测量手簿2测站: 后视点: 仪器高=i指标差=x测站高程H:视线高程视H:点号视距kl(m)中丝读数(m)竖盘读数°′″竖直角°′″水平角°′″水平距离m高程m 备注12 3 456 71011地形碎部测量手簿3测站: 后视点:仪器高=i指标差=x测站高程H: 视线高程视H:点号视距kl(m)中丝读数(m)竖盘读数°′″竖直角°′″水平角°′″水平距离m高程m 备注1 23 4 5891011地形碎部测量手簿4测站:后视点: 仪器高=i指标差=x测站高程H:视线高程视H:点号视距kl(m)中丝读数(m)竖盘读数°′″竖直角°′″水平角°′″水平距离m高程m 备注12 367891011地形碎部测量手簿5测站:后视点: 仪器高=i指标差=x测站高程H:视线高程视H:点号视距kl(m)中丝读数(m) 竖盘读数°′″竖直角°′″水平角°′″水平距离m高程m 备注14567891011地形碎部测量手簿6测站:后视点:仪器高=i指标差=x测站高程H: 视线高程H:视点号视距kl中丝读数竖盘读数°′″竖直角°′″水平角°′″水平距离m高程m 备注(m) (m)1234567891011地形碎部测量手簿7测站: 后视点: 仪器高=i指标差=x测站高程H:视线高程视H:点号视距kl(m)中丝读数(m)竖盘读数°′″竖直角°′″水平角°′″水平距离m高程m 备注1 2 3 4 56 7 8 9 10 11地形碎部测量手簿8测站:后视点:仪器高=i指标差=x测站高程H:视线高程视H:点号视距kl(m)中丝读数(m) 竖盘读数°′″竖直角°′″水平角°′″水平距离m高程m 备注1 23 4 5 6 7 8 910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