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测量手簿
四等水准测量手簿内嵌计算公式

6166 6392 -226
6165 6298 -133
6268 6222
46
6149 6260 -111
6173 6173
0
K+黑 减红
2 0 2
∑h=
0 1 -1
∑h=
0 0 0
∑h=
1 0 1
∑h=
0 1 -1
∑h=
0 0 0
∑h=
0 -1 1
∑h=
1 0 1
∑h=
0 0 0
黑面
1888 1088 800 1830.8
753 1618 -865 2008.3
1828 1518 310 2189.9
1683 745 938 2365.3
1685 1939 -254 2565
1022 1423 -401 2736.4
1658 1400 258 2918.4
1380 1705 -325 3096.3
6198 5976 222
6077 5899 178
6092 6375 -283
6128 5970 158
6182 6640 -458
5831 5194 637
5389 6438 -1049
6159 5691 468
5370 6192 -822
-1
1 -228.5
∑h=
253 4.715
0
-0.64
0
0
-23
∑h=
230 4.691
-2
-0.64
-1
-1 121.5
∑h= 351.5 4.812
-1
-0.79
0
-1 277.5
水平角观测记录手簿【范本模板】

照准点序数
原始观测值
2c值
一测回方向值
盘左
盘右
A
0 00 03
180 00 17
—14
10
0 00 00
B
44 25 11
224 25 01
+10
06
44 24 56
C
87 10 07
267 09 24
+43
46
87 09 36
三丝法测量垂直角观测记录手簿
观测者:王鑫慧记录者:郑海林
A
90 00 08
270 00 12
—4
10。0
Zeiss Ni004型光学水准仪i角检查手簿
观测员:吕良峰 记录员:王鑫慧
测站
编号
标尺读数
A点标尺中数
B点标
尺中数
Δ
A点
a
B点
b
J1
293。655
354.739
(a1
293.657
(b1)
354.967
( )
-61.310
( )
—30.655
-0.262
293。721
355。130
293。650
355。000
293.600
355。000
J2
189。550
251.130
(a2)
189。375
(b2)
251。209
( )
-61。834
( )
—30。917
189。303
251.252
189.355
251.213
189。291
251.239
i
2。6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尺号
水准尺读数
K+黑-红
高差
中数
后尺上丝
前尺上丝
后距
前距
黑面
红面
后前距差d
累积差∑d
后
K1=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测站编号
点
号
后尺下丝
前尺下+黑-红
高差
中数
后尺上丝
前尺上丝
后距
前距
黑面
红面
后前距差d
累积差∑d
后
K1=
K2=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误
差
计
算
水平角观测记录手簿(测回法)
日期天气仪器观测者记录者检查者
测站
竖盘位置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
半测回角值
°′″
一测回角值
°′″
备注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日期仪器组别组长
观测者记录者计算者
测站编号
后尺上丝
前尺上丝
方向及
尺号
水准尺读数
K+黑-红
水准测量作业指导书(水准仪)

水准测量作业指导书一、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是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方法。
在地面两点间安置水准仪,观测竖立在两点上的水准标尺,按尺上读数推算两点间的高差。
通常由水准原点或任一已知高程点出发,沿选定的水准路线逐站测定各点的高程。
由于不同高程的水准面不平行,沿不同路线测得的两点间高差将有差异,所以在整理国家水准测量成果时,须按所采用的正常高系统加以必要的改正,以求得正确的高程。
二、水准测量外业工作(一)水准点及水准测量路线形式为了统一全国的高程系统和满足各种测量的需要,测绘部门在全国各地埋设并测定了很多高程点,这些点称为水准点(BenchMark),简记为BM。
水准测量通常是从水准点引测其它点的高程。
水准点有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种。
国家等级水准点一般用石料或钢筋混凝土制成,深埋到地面冻结线以下。
在标石的顶面设有用不锈钢或其它不易锈蚀材料制成的半球状标志。
有些水准点也可设置在稳定的墙脚上,称为墙上水准点。
建筑工地上的永久性水准点一般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制成,临时性的水准点可用地面上突出的坚硬岩石或用大木桩打入地下,校顶钉以半球形铁钉。
埋设水准点后,应绘出水准点与附近固定建筑物或其它地物的关系图,在图上还要写明水准点的编号和高程,称为点之记,以便于日后寻找水准点位置之用。
水准点编号前通常加BM字样,作为水准点的代号。
水准测量路线形式主要有: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和支水准路线。
(1)闭合水准路线从某一已知水准点BM1开始,沿各高程待定的水准点1、2、3、4进行水准测量,最后仍回到原水准点BM1,称为闭合水准路线。
(2)附合水准路线从某一已知水准点BM1出发,沿各高程待定的水准点1、2、3进行水准测量,最后附合到另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BM2上,称为附合水准路线。
(3)支水准路线从某一已知水准点BM1出发,沿各高程待定的水准点1、2进行水准测量,其路线既不闭合又不附合,称为支水准路线。
(二)水准测量的实施1、当欲测的高程点距水准点较远或高差很大时,就需要连续多次安置仪器采用以测出两点的高差,一般采用后-前-前-后的方法进行测量,进行二等水准测量时,为测A、B点高差,在AB线路上增加1、2、3、4……等中间点,将AB高差分成若干个水准测站。
二等水准测量记录计算示例

2015年“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建工系测量技能大赛”竞赛二等水准测量手簿示例
注:高差要写正负号,高差中数保留6位小数,测段高差按“奇进偶不进”保留5位小数。
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
“南方测绘杯”测绘项目广东选拔赛竞赛
二等水准测量手簿示例
注:高差要写正负号,高差中数保留6位小数,测段高差按“奇进偶不进”保留5位小数。
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
“南方测绘杯”测绘项目广东选拔赛竞赛
二等水准测量高程误差配赋表示例
注:高差和改正数保留5位小数,待定点高程推算后保留3位小数。
四等水准测量数据记录表

(13)
后—前
(16)
(17)
(11)
(14)(15)人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四等水准测量观测手簿
测自至2010年月日
天气:成像:
测站编号
后尺
下丝
前尺
下丝
方向
及
尺号
标尺读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K+黑
-
红
高差中数
备注
上丝
上丝
后视距
前视距
黑面
红面
视距差d
累积差∑d
A
(1)
(5)
后
(3)
(8)
(10)
(2)
(6)
前
(4)
(7)
(9)
(12)
(13)
后—前
(16)
(17)
(11)
(14)
(15)
测站编号
后尺
下丝
前尺
下丝
方向
及
尺号
标尺读数
K+黑
-
红
高差中数
备注
上丝
上丝
后视距
前视距
黑面
红面
视距差d
累积差∑d
A
(1)
(5)
后
(3)
(8)
(10)
(2)
(6)
前
(4)
(7)
(9)
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薄

仪器记录表重要问题记载表页数问题摘要处理结果或意见处理者编号记载由某号水准点至某号水准点或与路线页数联测之三角点其它点的往测或反侧(标出图幅分幅线、水准路线、点位号数及路线联测之三角点或其它点)水准观测说明与规范(一)观测方法1、三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测。
当使用有光学测微器的水准仪和线条式铟瓦水准标尺观测时,也可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
2、四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单程观测。
支线必须往返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
(二)设置测站要求三、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尺台作转点尺承。
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若成像欠佳,应酌情缩短视线长度。
测站的视线长度、视线高度等按表1规定执行。
表1 (单位:m)(三)测站观测程序和方法1、三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a. 后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b. 前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c. 前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d. 后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
2、四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a. 后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b. 后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c. 前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d. 前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
3、一测站的操作程序:a. 首先整置仪器竖轴至垂直位置(望远镜绕竖轴旋转时,水准气泡两端分离不大于1cm);b. 将望远镜对准后视尺黑面,用倾斜螺旋导水准气泡准确居中,按视距丝和中丝精确读定标尺读数(四等观测可不读上、下丝读数,直接读距离);c. 照准前视尺黑面,按b款操作;d. 照准前视尺红面,按b款操作,此时只读中丝读数;e. 照准后视尺红面,按d款操作。
使用单排分划的铟瓦标尺观测时,对单排分划进行两次照准读数,代替基辅分划读数。
4、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操作程序与气泡式水准仪相同。
每测站观测前,首先将概略整平水准气泡导至中央,然后按规定顺序照准标尺进行读数。
转镜水准仪的操作程序,应按规定顺序照准标尺,而将黑面和红面分划的观测分别在两个镜位(或摆位)进行。
三等水准测量注意事项和记录手簿样本

三等水准测量注意事项和记录手簿样本水准测量是水文测验的基础工作,是做好测验工作的前提,直接影响测验工作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三等水准测量要求较高,需使用不低于国内水准仪系列的S3以上级别的水准仪。
水准尺、水准仪使用前,应进行相应等级的全面检验与校正。
水准标尺应采用双面水准尺,如受条件限制,可采用单面水准尺按一镜双高法施测。
观测顺序按“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
允许视线长度应小于等于75m,单站前后视距不等差应小于等于2m,测段累计前后视距不等差应小于等于5m,使用自动安平水准仪测量时更应注意此项要求。
采用中丝读数法测量时,同尺黑红面读数差应小于2mm,同站黑红面所测高差只差应小于3mm。
三等水准测量应读记至1mm,计算平均高差取至0.5mm,视距差和视距取至0.1m。
每一个测段的往测和返测,其仪器站数均应为偶数。
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水准尺必须互换位置,以消除由于水准尺产生的误差。
在计算高程时,中间转点的高程不必计算,只计算需要复测和引测的各水准点高程,需要复测和引测的各水准点高程由引据水准点计算,不必用中间转点高程推算。
需要复测和引测的各水准点高程记至mm,采用“四舍六入”法进行取舍计算。
往测和返测均应计算累加检和成果。
12号尺必须记为4787mm,并应为往测第一个仪器站的后视观测尺(返测时必须换尺),13号尺必须记为4687mm。
工作间歇时,应选择两个坚实可靠的固定点作为间歇点,进行双测。
在间歇点上做上标记,间歇后应进行检测。
测量完成后,需进行闭合差计算,我局各测站水准点引测点引测距离均在1公里以内,闭合差必须控制在12mm以内。
水准测量成果超限时,应重测。
若在本站检查发现后应立即重测,若迁站后才检查发现,则应从水准点或符合限差要求的测段或间歇点开始重测。
往返测各水准点高程均应进行闭合差改正计算。
闭合差改正计算可按仪器站数的比例进行反号分配。
δi = -(ni/n)*Δhδi——闭合差改正数ni——某个测段的仪器站数n——总的仪器站数Δh——高差闭合差表6-12 三(四)等水准测量手薄自BM2至BM7时间 8:00—9:00 观测者×××日期 1999.6.9 天气晴记录者×××仪器型号 S3210036 呈像清晰稳定(1)视距部分后距(9)=[(1)-(2)]×100前距(10)=[(4)-(5)] ×100后、前视距差(11)=[(9)-(10)],绝对值不超过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