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满江红·汉水东流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原文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原文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原文翻译及赏析宋代:辛弃疾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

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

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

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腰间剑,聊弹铗。

尊中酒,堪为别。

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

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

但从今,记取楚楼风,庾台月。

译文及注释译文汉水滔滔,向东流去;它冲净了那些满脸长着胡须的敌人嘴上沾着人民的膏血。

人们都说:当年你家的飞将军,英勇威列地打击敌人。

攻破敌人坚固的城池的时候,迅速勇猛,像迅雷过耳那么快;在玉帐里谈论兵法或者是研究战术的时候,态度激昂兴奋,语言慷慨激烈,两颊都结了冰。

回想王郎,你才到结发的年令,就从事戎马生活。

继承着先人的事业。

我腰里悬挂的宝剑没有用了,只有在无聊的时候,把它当作乐器,弹着剑柄唱唱歌。

今天拿着酒杯,喝着酒为你送别。

况且这是我的好朋友你,又是重新被任用,你簇拥旌节的仪仗,登上了拜将坛,封你为编率大军的.将军。

你是大丈夫男儿汉,应当把马革裹尸当作自己的誓言,为了消灭敌人,为国捐躯是最光荣的。

有些人,贪图安乐,迷恋女色,是自伐生命,应以为戒,再也不要说它了。

从今后,要牢牢记住:咱们在楚楼、裴台吟风赏月的这段友谊。

注释(1)汉水:长江支流,源出陕西,流经湖北,穿武汉市而入长江。

(2)髭(zī)胡:代指入侵的金兵。

膏血:指尸污血腥。

(3)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

他善于用兵,作战英勇,屡败匈奴,被匈奴誉为“飞将军”。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人右北平。

”(4)金城:言城之坚,如金铸成。

雷过耳:即如雷贯耳,极言声名大震。

(5)玉帐:主帅军帐的美称。

宋张淏《云谷杂记》:“《艺文志》有《玉帐经》一卷,乃兵家厌胜之方位,谓主将于其方置军帐,则坚不可犯,犹玉帐然,其法出于皇帝遁甲云。

”冰生颊:言其谈兵论战明快爽利,辞锋逼人,如齿颊间喷射冰霜。

宋苏轼《浣溪沙·有赠》:“上殿云霄生羽翼,论兵齿颊带风霜”(6)结发:即束发。

满江红原文及赏析(精选18篇)

满江红原文及赏析(精选18篇)

满江红原文及赏析满江红原文及赏析(精选18篇)《满江红》蕴含的典故,清楚地表明其诞生地就在庐山东林寺。

多少年来,人们研究《满江红》,为寻找岳飞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费尽周折而不得。

下面小编带来满江红原文及赏析,希望能帮到您!满江红原文及赏析篇1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翻译黄鹤楼上远望中原,荒草烟波的地方,有着许多的城池。

遥想当年,城中花团锦簇遮住了视线,柳树成荫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

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尽是一派宫女成群、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

如今,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尘沙弥漫,战势凶险。

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

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满了溪谷。

悲叹大好河山一如往昔,但千家万户流离失所,田园荒芜。

自己何时才能请缨杀敌,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行“郊畿”的胡虏,收复中原。

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以续今日登临之兴。

注释万岁山:即万岁山艮岳,宋徽宗政和年间所造,消耗了大量民力民财。

蓬壶殿:疑即北宋故宫内的蓬莱殿。

铁骑:指金国军队。

郊畿:指汴京所在处的千里地面。

风尘:指战乱。

风尘恶:是说敌人占领中原,战乱频仍,形势十分险恶。

膏:滋润,这里做被动词。

锋:兵器的尖端。

锷:剑刃。

沟壑:溪谷。

缨:绳子。

请缨,请求杀敌立功的机会。

河洛:黄河、洛水交汇的洛阳地区。

这里泛指中原。

汉阳:今湖北武汉市(在武昌西北)。

赏析这是一首登高抒怀之词。

全词由词人登上黄鹤楼所见之景发端,追忆了昔日汴京城的繁华,再回到眼前讲述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情景,最后怀想来日得胜后的欢乐之情,抒发了词人对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和光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这首壮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可分四段,层次分明。

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9篇)

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9篇)

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9篇)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满江红慢”“念良游”烟波玉”“伤春曲”“怅怅词”。

以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为正体。

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原文:满江红刘克庄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金甲琱戈,记当日辕门初立。

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

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

有谁怜、猿臂故将军,天无级?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

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

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

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翻译:想当初,在帅府,穿金甲持雕戈;军中作檄,挥笔写完千纸,笔墨都还未干。

天刚黎明,寒气侵人,披着铁甲的战马已嘶鸣起来,奔赴战场;黑夜里,狂风呼啸,怒涛奔腾,高大战船正在抢渡。

当年李广建功无数终降为庶人,有谁对这种不平之事表示同情呢?那些抗敌恢复方略,记录军中生活的诗篇,只好任它散失殆尽,而懒得收拾了。

只能靠焚香煮茗来打发时光了。

现在就怕人谈边塞的事,暂且教儿女们诵读《花间集》吧。

只是感叹自己壮年是就不如人,何况现在呢!赏析:这首词,是南宋后期爱国词人刘克庄的代表作之一,在写作上,颇具特色。

上片写过去,正面着笔,风格豪迈雄健;下片写今日,纯用反笔,风格掩抑沉郁。

运用强制的对比手法,极富感染力。

“金甲琱戈,记当日辕门初立。

”两句是倒装句,按正常语序,应为“记当日金甲琱戈,初立辕门”。

作者为的是突出“金甲琱戈”的雄姿。

因此,词一开头就鲜明突兀地展现出自己初参军幕时的兴奋神情,以及种种激动人心的场面。

辕门初开,铁甲琱戈,词人此时多么精神抖搂,气宇轩昂!“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在盾牌鼻纽上磨墨,则进一步显示出当时军情的紧急和他的才气纵横,起草军事文书运笔如飞,挥洒之间,千纸立就,而如龙蛇走势的字迹还没有干呢!“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

”天刚黎明,寒气侵人,披着铁甲的战马已嘶鸣起来,奔赴战场;黑夜里,狂风呼啸,怒涛奔腾,高大战船正在抢渡。

满江红千古东流赏析

满江红千古东流赏析

满江红千古东流赏析第一篇:满江红千古东流赏析《满江红·千古东流》作者为宋朝诗人范成大。

其古诗全文如下:千古东流,声卷地、云涛如屋。

横浩渺、樯竿十丈,不胜帆腹。

夜雨翻江春浦涨,船头鼓急风初熟。

似当年、呼禹乱黄川,飞梭速。

击楫誓,空惊俗。

休拊髀,都生肉。

任炎天冰海,一杯相属。

荻_蒌芽新入馔,鹍弦凤吹能翻曲。

笑人间、何处似尊前,添银烛。

【注释】①清江:江西赣江的支流,代指赣江。

②帆腹:用苏轼《八月七日入赣过惶恐滩》“长风送客添帆腹”语。

船帆因受风而张开,故云“腹”。

惶恐滩,是赣江滩名。

③风初熟:用苏轼诗《金山梦中作》“夜半潮来风又熟”语。

风起时方向不定,待至风向不再转移,谓之风熟。

④似当年、呼禹乱黄川,飞梭速:“当年”指乾道六年(1170)作者出使金国,交涉收复北宋陵寝及更改南宋皇帝向金使跪拜受书之礼的事宜,表现出大无畏的民族气节,赢得朝野上下称道。

“呼禹”,呼唤大禹。

“乱黄川”,渡黄河。

意谓恰似当年追想着大禹的业绩横渡黄河一样,快如飞梭。

⑤击楫:用东晋祖逖事。

《晋书》载:祖逖渡江北伐苻秦,中流击楫而誓曰:“不能复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后用以比喻收复失地的决心。

⑥休拊髀,都生肉:用三国刘备事。

《三国志》本传载:刘备寄栖刘表幕下,一次入厕,则大腿(髀)肉生,慨然流涕。

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

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日月若驰,老将至矣。

而功名不建,是以悲耳。

”这里用此抒写作者被投闲置散,功名不就的激愤。

⑦荻笋:荻,芦苇。

笋,蒌蒿。

⑧弦:指琵琶。

⑨凤吹:指箫。

《列仙传》:春秋时萧史善吹箫,能为凤鸣之声。

【赏析】作者于乾道八年(1172)冬知静江府(今广西桂林),次年春过此并填写了此词。

上片落笔先写清江水流风高浪急,赣江之水,滚滚东流,千古不变,巨大的波涛声如席卷地,翻腾的波浪又如涌起重叠的房屋,江水浩渺,无边无际,十丈高的危樯,也承受不了张开的帆腹。

由于夜来春雨,水势增大,水位增高,风向刚定,便命击鼓开船。

苏轼《满江红-江汉西来》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苏轼《满江红-江汉西来》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苏轼《满江红-江汉西来》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满江红-江汉西来》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

①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

②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

④狂处士,真堪惜。

⑤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⑥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⑦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⑧【注释】①江汉:长江和汉水,两水在武汉汇流。

高楼:这里指黄鹤楼,在武昌之西黄鹄山上,面临长江。

蒲萄深碧:语本李白《襄阳歌》:“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新酦醅。

”②岷峨云浪:语本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江带峨嵋雪。

”又作者《南乡子》:“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涨渌醅。

”岷峨:岷山和峨嵋山,均在作者家乡四川。

锦江春色:语本杜甫《登楼》:“锦江春色来天地。

”锦江在四川,是流入长江的岷江的支流。

③“君是”句:君指朱寿昌,字康叔,当时任鄂州(治所在今武汉)知州。

朱早年曾任陕州通判。

南山指终南山,在陕州之南,故称朱为南山遗爱守。

剑外:剑南,剑门山之南,指四川。

④江表传:书名,记载三国时吴国人物事迹的史书,裴松之《三国志注》多所称引,今已佚。

⑤狂处士:指祢衡,字正平,汉末平原人,《后汉书》有传。

他曾大骂曹操,曹操大怒,但为避杀人之名,把他遣送到刘表处,又不见容于刘表,刘表又送于江夏太守黄祖,终为黄祖所杀。

⑥空洲对鹦鹉:祢衡在江夏时曾写《鹦鹉赋》。

祢衡死后,葬于汉阳西南长江之中的沙洲上,后人称为鹦鹉洲。

萧瑟:风吹草木之声。

⑦底事:何事,什么事。

飘忽:迅疾而过,这里指死亡。

⑧“愿使君”三句,典用李白黄鹤楼题诗事,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载崔颢游武昌时,“登黄鹤楼,感慨赋诗。

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无作而去。

”谪仙,指李白。

相传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是有意和崔颢《黄鹤楼》诗争胜作的。

【译文】长江、汉水从西边奔腾而来,黄鹤楼下碧绿的江水犹如新醅的葡萄酒美。

《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

正满目、荒台败叶,东京客舍。

九月惊风将落帽,半廊细雨时飘瓦。

桕初红偏向坏墙边,离披打。

今古事,堪悲诧;身世恨,从牵惹。

倘君而尚在,定怜余也。

我讵不如毛薛辈,君宁甘与原尝亚!叹侯嬴老泪苦无多,如铅泻。

译文我带着遮阳的帽子,略显萧瑟,偶然从信陵祠堂下面经过。

眼中含着泪水,荒凉的台阶上落满枯败的叶子,留宿河南开封。

九月的大风把帽子吹得随风飘零,走廊的大部分雨水飘洒屋瓦之上。

乌桕树的叶子经秋霜而红,叶子散乱状朝着破烂的墙边伸展。

过去的事情和现在的事情交织在一起,十分诧愤,怨恨自己的身世,因此受牵连。

假如信陵君仍然在世,一定会给我留下怜爱的余地。

难道我还不如毛公、薛公那些人吗?信陵君难道甘愿比平原君、孟尝君低一等吗?感慨侯嬴,泪水尽情流淌也觉得不够悲伤。

注释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

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韵,后片十句五平韵。

信陵君祠:故址在河南开封。

信陵君,即战国时魏国公子无忌,昭王少子,封于信陵(河南宁陵),与春申君、平原君、孟尝君并以养士好客称,有“战国四君”之誉。

席帽:古代流行的一种遮阳帽,以藤席为骨,敷以面料,周有大缘,如同斗笠。

古人常以“席帽随身”指辛勤求取功名。

聊萧:冷落、萧瑟。

东京:指开封。

开封战国时为魏国首都,名大梁。

自五代至北宋,皆号东京。

惊风:大风。

落帽:晋孟嘉在九月九日随桓温游龙山,风起吹落孟嘉的帽子,而孟嘉竟不知觉,桓温命孙盟作文嘲嘉。

飘瓦:飘洒屋瓦之上。

此化用李商隐《重过圣女祠》“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诗意。

桕(jiù):即乌桕树,叶经秋霜而红。

离披:散乱状。

从:因此。

讵(jù):难道。

毛薛辈:指信陵君门客毛公、薛公。

二人皆魏处士,秦国乘信陵君留赵不归出兵伐魏。

二人冒死劝信陵君归国,解救魏国大难。

宁:难道。

原尝:指与信陵君齐名的平原君、孟尝君。

满江红千古东流赏析

满江红千古东流赏析

满江红千古东流赏析满江红千古东流赏析《满江红·千古东流》作者为宋朝诗人范成大。

其古诗全文如下:千古东流,声卷地、云涛如屋。

横浩渺、樯竿十丈,不堪帆腹。

夜雨翻江春浦涨,船头鼓急风初熟。

似当年、呼禹乱黄川,飞梭速。

击楫誓,空惊俗。

休拊髀,都生肉。

任炎天冰海,一杯相属。

荻_蒌芽新入馔,鹍弦凤吹能翻曲。

笑人世、何处似尊前,添银烛。

【注释】①清江:江西赣江的支流,代指赣江。

②帆腹:用苏轼《八月七日入赣过惊慌滩》“长风送客添帆腹”语。

船帆因受风而打开,故云“腹”。

惊慌滩,是赣江滩名。

③风初熟:用苏轼诗《金山梦中作》“夜半潮来风又熟”语。

风起时方向不定,待至风向不再搬运,谓之风熟。

④似当年、呼禹乱黄川,飞梭速:“当年”指乾道六年(1170)作者出使金国,交涉克复北宋陵园及更改南宋皇帝向金使跪拜受书之礼的事宜,表现出大无畏的民族气节,赢得朝野上下称道。

“呼禹”,呼喊大禹。

“乱黄川”,渡黄河。

意谓恰似当年追想着大禹的成绩横渡黄河相同,快如飞梭。

⑤击楫:用东晋祖逖事。

《晋书》载:祖逖渡江北伐苻秦,中流击楫而誓曰:“不能复华夏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后用以比方克复失地的决计。

⑥休拊髀,都生肉:用三国刘备事。

《三国志》本传载:刘备寄栖刘表幕下,一次入厕,则大腿(髀)肉生,慨然流涕。

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

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日月若驰,老将至矣。

而功名不建,是以悲耳。

”这儿用此表达作者被投闲置散,功名不就的激愤。

⑦荻笋:荻,芦苇。

笋,蒌蒿。

⑧弦:指琵琶。

⑨凤吹:指箫。

《列仙传》:春秋时萧史善吹箫,能为凤鸣之声。

【赏析】作者于乾道八年(1172)冬知静江府(今广西桂林),次年春过此并填写了此词。

上片落笔先写清江水流风高浪急,赣江之水,滚滚东流,千古不变,巨大的波涛声如席卷地,翻腾的波涛又如涌起堆叠的房子,江水浩渺,一望无垠,十丈高的危樯,也承受不了打开的`帆腹。

因为夜来春雨,水势增大,水位增高,风向刚定,便命伐鼓开船。

《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1满江红·怀子由作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

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

恨此生,长向别离中,生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

无限事,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

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占黄色。

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翻译清澈的颍水向东流去,望着江面行船远去,船帆若隐若现,心中愁苦。

为官四处奔走,走过千山万水,经历风波险恶。

我辜负了当年与你对床夜语,早退隐居的约定。

这一生聚少离多,白发徒生。

在黄河畔饮酒,想起往日情由,无限感慨。

虽然分离多年,旧事却恍如昨日般清晰。

经历了多年磨难心酸,终于快有归去的喜信了。

到那时,和你在这残春出游池上,看落花如雪。

注释子由:作者弟弟苏辙字,当时他在京都汴梁任门下侍郎。

清颍:颍水,源出河南登封县西南,东南流经禹县,至周口镇,合贾汝河、沙河,在颍州附近入淮而东流。

孤帆明灭:一叶船帆忽隐忽现。

宦游:在外做官。

孤负:辜负。

林下意,指相约退出官场,过退隐生活的话。

萧瑟,指雨声。

生华发:花白的头发脱落。

“一尊酒”二句:此时苏辙在黄河边的汴京(开封),故苏轼向黄河侧遥举一杯酒,表示祝福。

尊,通“樽”,酒杯。

恍如昨:仿佛如同昨天。

花如雪:落花如雪之零乱。

赏析词的上片即景抒情,抒发了对兄弟之间长期不得相见的深深感慨和对弟弟的深切怀念,下片追忆从前,希望能有机会到京城与弟弟见上一面,并想象兄弟相会汴京的欢悦情景。

第一句就说“清颍东流”,很符合他这种“、喜临水”的爱好。

当时京师与颍州之间的交通,大都靠走水道。

苏辙在京师任职,如果来颍州,无疑也将是泛颍水,所以说“愁目断,孤帆明灭”。

“孤帆明灭”极见盼望之切。

由盼望兄弟远来相聚,从而联想到自己的宦游无根,相隔千山万水,写得非常平实。

“孤负当年林下语,对床夜雨听萧瑟。

”苏轼与苏辙从小一同读书,形影不离。

成年之后,不得已而分手仕宦四方,分手前,曾有感于韦应物的“那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诗句,相约以后早退,共享闲居之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满江红·汉水东流翻译赏析
《满江红·汉水东流》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

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

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

想玉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腰间剑,聊弹铗。

尊中酒,堪为别。

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

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

但从今,记取楚楼风,庾台月。

【前言】《满江红·汉水东流》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友人升职词人去送别,词中希望友人作为名将的后代能像祖先一样建功立业,抗击金兵,收复失地。

全词表达了对友人的赞扬与鼓励。

【注释】(1)汉水:长江支流,源出陕西,流经湖北,穿武汉市而入长江。

(2)髭胡:代指入侵的金兵。

膏血:指尸污血腥。

(3)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

他善于用兵,作战英勇,屡败匈奴,被匈奴誉为“飞将军”。

(4)金城:言城之坚,如金铸成。

雷过耳:即如雷贯耳,极言声名大震。

(5)玉帐:主帅军帐的美称。

冰生颊:言其谈兵论战明快爽利,辞锋逼人,如齿颊间喷射冰霜。

(6)结发:即束发。

古代男子二十岁束发,表示成年。

从戎:从军。

(7)弹铗:敲击剑柄。

(8)汉坛旌节:暗用刘邦筑坛拜韩信为大将事。

(9)马革裹尸:用马皮裹卷尸体。

(10)蛾眉:女子修长而美丽的眉毛,代指美女。

(11)楚楼:即兰台。

故址在今湖北江陵。

(12)庾台:一称南楼,在今湖北武昌市。

东晋庾亮为荆州刺史时,曾偕部属登斯楼赏月。

【翻译】汉水滔滔,
向东流去;它冲净了那些满脸长着胡须的敌人嘴上沾着人民的膏血。

人们都说:当年你家的飞将军,英勇威列地打击敌人。

攻破敌人坚固的城池的时候,迅速勇猛,像迅雷过耳那么快;在玉帐里谈论兵法或者是研究战术的时候,态度激昂兴奋,语言慷慨激烈,两颊都结了冰。

回想王郎,你才到结发的年令,就从事戎马生活。

继承着先人的事业。

我腰里悬挂的宝剑没有用了,只有在无聊的时候,把它当作乐器,弹着剑柄唱唱歌。

今天拿着酒杯,喝着酒为你送别。

况且这是我的好朋友你,又是重新被任用,你簇拥旌节的仪仗,登上了拜将坛,封你为编率大军的将军。

你是大丈夫男儿汉,应当把马革裹尸当作自己的誓言,为了消灭敌人,为国捐躯是最光荣的。

有些人,贪图安乐,迷恋女色,是自伐生命,应以为戒,再也不要说它了。

从今后,要牢牢记住:咱们在楚楼、裴台吟风赏月的这段友谊。

【赏析】这首词是一首送别之作,因为友人军职升迁是一件大喜事,所以此词全无哀婉伤感之情,通篇都是对友人的赞扬与鼓励,只是最后提醒友人不要忘记知音好友,一点即止。

上片写战争过去,人们的战争,敌情观念薄弱了,“髭胡膏血”都被汉水洗净了,这是一句反义用语,道出了作者心里的不平。

接着用“人尽说”回忆王君的“归时英烈”。

下片的过片与上片的开头遥相照应。

既然没有战争了,刀剑就应入库了。

腰间剑,聊弹铗;尊中酒,堪为别——前两句由友人写到自己,以战国时的冯谖为喻,表达作者勇无所施、报国无门的愤懑。

后两句表达自己对送行友人的歉意,言自己无物可送,只能用杯子之酒为别去的朋友送行。

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汉坛”,汉高祖刘
邦曾在汉中筑坛拜韩信为大将。

这两句言朋友官职地位之重,言外之意,朋友处此重位,定能像当年的韩信一样一展抱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立功。

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

——这两句承上,前句用东汉马援之典。

后句化用枚乘《七发》中“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语句,是说贪恋女色,必当自残生命。

词人认为男儿应当立誓以马革裹尸死在沙场而还,至于那些沉溺酒色自戕生命之行再也休提,以此激励友人要以杀敌报国为务,勿沉溺于男女私情而堕了青云之志。

但从今,记取楚台风,庾台月。

——引用战国宋玉和东晋庾亮的典故。

以此劝诫友人:不要忘记咱们在楚楼、裴台吟风赏月的这段友谊。

全词激昂沉郁,愤懑与不平隐含在曲折之中。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