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性血管瘤的概念及症状
血管瘤有哪些症状

血管瘤有哪些症状一、血管瘤常见症状血管痣、血管畸形、红斑样皮疹、红斑结节、腹部肿块、脉氧合不足、消化不良二、血管瘤症状(一)血管瘤早期症状有以下几个:1、瘤体外观看起来像葡萄酒斑状或杨梅状等。
2、用手触压血管瘤,则瘤体会褪色或缩小。
3、体位元试验阳性,扪诊及静脉石,穿刺抽出凝全血(海绵型),扪有搏动感,听诊吹风样杂音,压闭供血动脉及杂音消失(蔓状型)。
(二)血管瘤种类:1、颈部血管瘤的症状及体征视瘤体类型、大小、侵犯部位、深浅及范围而定。
多数血管瘤侵犯表浅组织较多,如皮肤皮下组织等;侵犯肌肉、深层血管、喉、咽、颈椎等组织则较少。
如已侵及深层组织,即出现一些相应的症状,如吞咽障碍、呼吸道阻塞、吐血、大出血等。
2、先天性血管瘤又称红斑痣、葡萄酒色斑。
出生后即有,为淡红色或暗红色斑块,压之不退色,不高出皮肤表面,位于真皮层内,由毛细血管网组成。
出生后,红斑痣随身体的增长按比例增长,但范围不再扩大。
红斑痣不能自行消退。
红斑痣除影响美观外,一般无其他危害,必要时可采用冷冻治疗。
3、毛细血管瘤多见于皮肤,以枕部、头面、四肢和背部最多,不少长于口唇和舌部。
眼部毛细血管瘤最多发生于出生后的3个月以内,随后的3个月增长较快。
毛细血管瘤大小不一,大的可占据面部或肢体的大部,小的只有几毫米,略高于皮肤。
毛细血管瘤一般出生后就已存在,6个月内生长迅速,一二岁后逐渐停止生长。
它影响美观,破损后有大出血的危险,家长应密切留意。
如果血管瘤较小,生长速度较慢,不在暴露部位,可待其停止生长后自行消退。
若血管瘤生长速度较快,又严重影响美观,就应立即进行治疗,可采用药光疗法、新一代光动力等方法治疗。
4、海绵状血管瘤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肝、肾等处都可发生。
如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脊髓海绵状血管瘤、肝海绵状血管瘤等。
外观呈紫红色,周围有迂曲、怒张的小静脉,扪之柔软,有弹性,挤压时缩小,撤压后即复原。
这种血管瘤随婴儿年龄增长而增大,有时长得很大、很深,严重损害容貌和破坏正常组织。
血管瘤的鉴别诊断

压之稍腿色细,释胞后复围红。成,多数为错构瘤,常见于皮肤表面,女婴多发(
(一)毛细血管瘤:由无数密集的毛细血管或完全由内皮细胞围成,多数为错构瘤,常见于皮肤表面,女婴多发(草莓状痣),皮肤
草莓状痣),皮肤红斑、渐大;边界清;压之稍腿色,释 红斑、渐大; 后复红。 血管瘤实际是一种先天性血管发育畸形,介于错构瘤和 真性肿瘤两者之间。
血管瘤的鉴别诊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概述
血管瘤(hemangioma):
是由血管组织发生的肿瘤称为血管瘤(其中80%属先天性 的 )。血管瘤属于良性,生长缓慢,很少恶变。
发病情况:
• 先天性:儿童多见,多在出生时发现
• 后天性:成人多见
• 女性患者多:与雌激素有关
• 全身任何部位均可发病;
病因概述
血管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为丛状期、网状期、管干 期3 个阶段。
全身任何部位均可发病;
是由血管组织发生的肿瘤称为血管瘤(其中80%属先天性的 )。 血管瘤(hemangioma): 女性患者多:与雌激素有关
血管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为丛状期、网状期、管干期3 个阶段。 (三)蔓状血管瘤:血管瘤是由大量增生的血管所构成,为常见的软组织肿瘤。 (二) 海绵状血管瘤:沿由小静脉和脂肪组织构成,多数生长在皮下组织内,少数在肌肉或内脏,皮肤表面正常或青紫色,可见局部 隆起,肿块界限不清,柔似海绵,肢体肥大、变形或伴功能障碍。
血管瘤属于良性,生长缓慢,很少恶变。
全身任何部位均可发病;
全身任何部位均可发病;
(二) 海绵状血管瘤:沿由小静脉和脂肪组织构成,多数生长在皮下组织内,少数在肌肉或内脏,皮肤表面正常或青紫色,可见局部 隆起,肿块界限不清,柔似海绵,肢体肥大、变形或伴功能障碍。
脉管瘤有哪些症状【健康小知识】

脉管瘤有哪些症状
文章导读
脉管瘤并不常见,所谓的脉管瘤主要指的是淋巴管瘤和血管瘤的合并的称呼,
多为良性的肿瘤,经常出现在面部,主要指的是脉管畸形而引起的一些表现,肿瘤一般为
紫红色性状不规则,边界也不清楚,智力相对比较软,有的像海绵状,有的像囊状水瘤。
血管瘤 1、性状:肿瘤呈紫红色(固定标本为暗褐色),不规则,边界不清,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质地软。
若肿瘤切面见大小不等的薄壁血管腔隙,内含血液(血凝块),其间有薄的间隔,状似海绵,称海绵状血管瘤。
2、种类:(1)毛细血管型血管瘤。
毛细血管型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畸形。
后
天获得性发病者极少。
影响容貌或伴随出汗,组织温度升高或长期反复失血。
(2)海绵
型血管瘤。
海绵型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颌面部良性肿瘤或畸形。
淋巴管瘤 1、性状:肿瘤呈灰白半透明状,无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切面可见多个囊腔,内含淋巴液;当淋巴管呈囊状扩大并互相融合,内含大量淋巴液时,
则称之为囊状水瘤 2、种类:(1)蔓状血管瘤;(2)海绵型淋巴管瘤;(3)囊肿型淋巴管瘤。
动脉瘤的形态学分类

动脉瘤的形态学分类
动脉瘤可以根据形态和结构进行多种分类。
1. 囊状动脉瘤:是某一段血管壁局部向外膨出呈气球状囊性扩张,直径在2cm左右,有的达5cm。
此种动脉瘤可使血流形成逆行性旋涡。
2. 梭形动脉瘤:所累及的血管部位呈均匀性扩张,两端均匀性缩小,可回到正常血管直径。
这种动脉较少发生附壁血栓。
3. 蜿蜒性动脉瘤:所累及的血管呈不对称性扩张,呈蜿蜒状膨隆。
此外,还有圆柱状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等。
每种类型的动脉瘤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学特征和病理表现,有助于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医生。
血管瘤

淋巴管瘤症状淋巴管瘤是淋巴管的低流速畸形,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身的。
这种畸形可以仅累及淋巴管,也可以涉及其他的脉管成份。
传统分类将淋巴管瘤分为毛细管型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和囊状水瘤,囊状水瘤是由于扩张的淋巴囊,不能以中心静脉系统建立交通所致。
这种病变主要发生在疏松结缔组织处,该部位可允许病变生长到一定的程度。
较小的淋巴管畸形可能缘于周边富于淋巴网的间质组织,其生长受到周围致密组织(如皮肤、肌肉组织)的限制,这些部位是该类畸形的主要发生部位。
大多淋巴管瘤在出生后两年被发现,颈部特别是颈后三角是最常发生的部位,尽管有时病变可累及或起始于下颌部、口底、颊部、腮腺和锁骨下区。
临床上淋巴管瘤通常表现为无痛、无博动的软组织肿块,表面色泽正常。
较大的病变可以穿过筋膜间隙,表现为双侧膨隆;颈中部的病变还可以压迫食管和气管,产生呼吸道压迫症状。
大约10%的颈部淋巴管瘤可以扩展到纵隔,造成气管移位、呼吸困难。
尽管淋巴管瘤生长较慢,但有时由于内部出血感染,可以导致快速生长,导致病变周围的器官移位或受侵。
淋巴管瘤病因淋巴管瘤较血管瘤少见,淋巴管瘤是由原始淋巴发育增生形成的肿瘤。
淋巴管和血管属于同一来源,只有在以后发育过程中才形成血管和淋巴管。
淋巴管瘤并非真正的肿瘤,而是一种先天性良性错构瘤。
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些部位的原始淋巴管瘤与淋巴系统隔绝后,原始淋巴继续增长,且因与淋巴系统隔绝导致淋巴和内淋巴液聚集,淋巴管扩张,形成淋巴管瘤。
发病与以下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
2、妇女在怀孕期间,受到环境污染,药物刺激及不良因素导致胚胎3个月内血管网异常增生扩张。
3、环境污染及食物因素。
4、外伤因素。
淋巴管瘤危害淋巴管瘤生长的速度不尽相同。
一般而言,发现越早,侵袭性生长力越强,属于高分级病变;低分级病变往往出现较晚并发症少。
感染、病变内自发性或创伤出血,可使病变突然或迅速增大,病变通膨胀、侵蚀其内血管是其原因。
呼吸道梗阻也是常见的并发症,或由病变缓慢发展引起,也可由感染或病变出血突然导致。
血管瘤

血管瘤文章目录*一、血管瘤的概述*二、血管瘤的典型症状*三、血管瘤的病因病机*四、血管瘤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五、血管瘤的并发症*六、血管瘤的防治方案血管瘤的概述1、定义血管瘤(hemangioma)是由胚胎期间成血管细胞增生而形成的常见于皮肤和软组织内的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
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活跃的内皮样胚芽向邻近组织侵入,形成内皮样条索,经管化后与遗留下的血管相连而形成血管瘤,瘤内血管自成系统,不与周围血管相连。
血管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次是躯干(25%)和四肢(15%)。
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黏膜、如舌、唇、口底等组织,少数发生于颌骨内或深部组织。
女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3~1∶4。
2、别称无。
3、发病部位头颈部。
4、传染性无传染性。
5、高发人群婴幼儿。
6、科室肿瘤科。
血管瘤的典型症状1、血管瘤的典型症状早期症状: 瘤体外观看起来像葡萄酒斑状或杨梅状等。
用手触压血管瘤,则瘤体会褪色或缩小。
晚期症状: 损害容貌和破坏正常组织。
侵及深层组织,即出现一些相应的症状,如吞咽障碍、呼吸道阻塞、吐血、大出血等。
2、血管瘤的分类血管瘤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2.1、毛细血管型血管瘤:毛细血管瘤多发生于婴幼儿时期,通常发病于面部皮肤或是口腔黏膜部位。
毛细血管增生后,使血管被突起,颜色较为明显,呈现鲜红色或是紫红色,用手轻轻压后,就会褪色,形状像草莓型,因此也叫草莓状毛细血管瘤。
另外,有的只是以红斑的形式表现出来,叫葡萄酒斑。
2.2、海绵型血管瘤:海绵型血管瘤多见于面部以及口腔部位。
会导致皮肤或黏膜表面隆起,不及时治疗,会向组织深部蔓延。
通常表现出青蓝色状,形状不规则,比较柔软,按压后会缩小。
这种血管瘤严重时会导致颌骨病变,造成面部皮肤畸形,出现面部功能障碍。
2.3、蔓状血管瘤:这种血管瘤多是指动静脉之间引起的脉管畸形,多呈现暗红色状,皮下组织血管扩张,形状迂回蔓延,可以感觉到血管的震动,医生听诊时可以听到风类似风声的杂音。
脑血管瘤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脑血管瘤的病因治疗与预防脑血管瘤是什么?脑血管瘤又称海绵状血管瘤、血管母细胞瘤、毛细血管瘤等。
脑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起源于中胚叶细胞的胚胎残留组织,主要发生在小脑中,偶尔发生在脑干和脊髓中。
该病有遗传倾向,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为中青年,高峰年龄为30岁-男人比女人多一点。
脑血管瘤病程长,约80%头痛是患者的首发症状,小脑病变可达95%.脑血管瘤主要表现为间歇性枕痛;60%患者呕吐、头晕、复视;影响脑脊液循环的患者可能有颅内压升高的症状%患者有眼震和共济失调,其次是颅神经和锥体束征。
血管损伤一般发展缓慢,往往在儿童或青春期增加,成人期增加不明显。
除了位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外,病变还可能发生在粘膜、肌肉甚至骨骼下。
脑血管瘤因创伤或继发感染破裂,有严重失血的风险。
血管瘤的常见并发症有:重要器官功能损伤、肢体发育畸形、关节活动受限或关节强直。
如侵犯眼、口、耳、鼻、喉等组织器官,可引起呼吸、饮食、视觉、听觉等功能障碍。
原因是什么?脑血管瘤的原因有很多。
除自身因素外,还可引起创伤、细菌感染、高血压疾病或先天性血管畸形等外部不良因素。
特别是高血压患者,由于血管壁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是高危人群。
与其他早期症状明显的疾病不同,除了偶尔的头痛外,大量颅内动脉瘤患者没有明显的不适,导致许多患者在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发现。
脑血管瘤的发病率很高,主要是高血压患者;因为高血压患者,当血压波动明显时,往往有头痛,如药物或休息,头痛消失,随着时间的推移,习惯性地认为头痛是由血压升高引起的,即使有突然的严重头痛,只要没有语言和身体活动障碍,自己处理,一般不去医院。
此外,有时家庭也很粗心,所以他们错过了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的机会。
当情况恶化时,他们会错过手术的最佳时机。
典型症状是什么?脑血管瘤的症状可分为一般症状和局部症状。
首先是脑血管瘤的一般症状,即大多数患者的所有症状。
1、头痛:颅内压升高或肿瘤直接压迫刺激脑膜、血管和神经。
在大多数患者中,早期脑血管瘤的症状随着肿瘤的发展而加重。
血管瘤分类及表现

血管瘤分类及表现血管瘤病理分类①毛细血管瘤:⑴平面型(红斑痣、葡萄酒斑),是由真皮浅层丰富的成熟毛细血管组成;⑵隆凸型(草莓状血管瘤),主要由真皮深层毛细血管血窦状扩张组成.②海绵状血管瘤:是由充满血液的静脉窦所形成,腔壁衬有内皮细胞层。
③混合性血管瘤(毛细血管海绵状血管瘤):皮层有毛细血管瘤,皮下层有海绵状血管瘤。
④蔓状血管瘤:是血管先天性畸形多发性小动静脉瘘引起。
血管瘤临床表现①毛细血管瘤:⑴红斑痣、葡萄酒斑:出生时即存在,平坦而不高出表皮,多数在面部;色泽从桔红(红斑痣)到深紫色(葡萄酒斑),加压可短暂退色,随即恢复;出生后不再发展,终生存在,绝大多数无症状。
⑵草莓状血管瘤:发病率很高,通常在出生后即发现,或在出生后数周内只有小的红斑点,以后逐渐增大,高出皮肤,鲜红或深红色,呈许多小叶,状似草莓;它大小不一,按压时大小和色泽无明显改变;通常在1~4岁间逐渐消退。
②海绵状血管瘤:肿瘤多生长在皮下组织内,有时侵入肌肉,多见于躯干、四肢和腮腺等部位;一般瘤体较大,有时有增长倾向,瘤上皮肤色泽可以正常或呈暗蓝色;触诊为柔软肿块,有如海绵或面团的感觉;有缓慢自行消退的可能。
③混合性血管瘤:主要生长在面颈部,一般在出生后头6个月迅速增大,可达很大范围,具有极大的侵犯性,正常组织可受严重破坏;肿瘤形态不规则,呈蓝红色,易发生溃破、出血、感染、坏死和瘢痕形成;巨大者可致Kasabach-Merrit综合征.④蔓状血管瘤:多发于额颞部头皮下及肢端,可见一高起的肿物,皮肤潮红,皮下隐约可见迂回弯曲的血管的搏动和蠕动,听诊可闻得杂音,扪之有搏动并可摸到条索状扩张的血管,局部温度增高,一般不自行消退.淋巴管瘤的病理分类和临床表现①单纯性淋巴管瘤:是由毛细淋巴管和小囊密集成球组成。
多位于皮肤浅层,凸出于皮肤表面,在股部、上臂、胸壁、头皮等处多见,也可生长在口腔、舌、唇、外生殖器粘膜上;外表呈小泡状颗粒,有针尖到豌豆大,透明或淡红色,压迫时可溢出带有粘性的淋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囊性血管瘤的概念及症状
囊状血管瘤是指血管瘤腔窦扩张呈囊状或呈筒形或呈帽形,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
血管窦扩张呈囊状或呈筒形内壁包绕四肢肌肉组织,外壁紧贴皮肤和皮下组织,形成轴状巨大腔隙,或呈帽状覆盖在颅骨上面,外壁紧贴头皮或呈帽状腱膜呈帽状腔隙,腔隙有血液充盈,腔内壁衬有内皮细胞。
囊性血管瘤的症状
1、多发生在肢体远端(前臂、手、腿和脚)、头部,也可见于躯干部位。
2、一般婴儿期发病,表现局部隆起包块,质软,压之可压缩,肿块边界清楚,有完整包膜,多为单发,有时被分隔数个腔隙,各腔隙间相通,临床上有时被误诊为囊肿。
3、囊状血管瘤触之可感到有振颤,并可触摸到条索状质软扩大的血管及搏动,局部温度增高,压迫时肿物可缩小,压紧时搏动可消失。
4、当患肢下垂时,由于地心引力的重力关系,在很短时间内,循环中的血液迅速流入囊状空隙内,使前臂和手掌或小腿和脚底增粗的现象。
5、囊状血管瘤的外形似象皮腿样,质软如棉花,有波动感,皮肤色泽正常。
6、当患肢抬高时,囊状腔内的血液在短时间内又迅速流入体循环中,使增粗肿胀如象皮腿样患肢又迅速变细,用手可触及皮肤紧贴肌肉和肌腱,颇似皮包骨头。
得了囊状血管瘤的患肢可能会有沉重感,有时酸痛,病变在头部有头疼、头晕等症状。
以上即是成都长峰血管瘤医院专家向您介绍的囊性血管瘤的概念及症状,请广大患者朋友们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