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诉衷情·建康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诉衷情》译文及赏析

《诉衷情》译文及赏析

《诉衷情》译文及赏析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背景选自《放翁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的爱国人。

注释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出使西域,被封为定远侯。

梁州:仅陕西南部汉中地区。

陆游在48岁时在汉中川陕宣抚使署任职,过了一段军旅生活,积极主张收复长安。

关河:关塞河防,指山川险要处。

梦断:梦醒。

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

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胡:本为古代对北方、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此指金兵。

鬓先秋:鬓发早已斑白,如秋霜。

天山:在今新疆境内,是汉唐时的边疆,这里代指抗金前线。

身老沧洲:陆游晚年退隐在故乡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沧州,滨水之地,古时隐士所居之处。

觅:寻找。

戍:防守。

暗:形容词作动词,变得暗淡。

貂裘:貂皮裘衣。

霜:白。

空:白白的。

料:预料。

译文1: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唯有自己在军中穿过的貂皮裘衣,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

敌兵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只能凭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

谁能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前线抗敌,人却老死在江湖!译文2: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建功立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已成梦中之景,梦一醒知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流淌。

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译文3: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觅封侯,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诉衷情原文及翻译

诉衷情原文及翻译

诉衷情原文及翻译诉衷情,词牌名,又名“桃花水”“诉衷情令”“渔父家风”等。

以温庭筠《诉衷情·莺语》为正体,该词为单调三十三字,十一句五仄韵六平韵。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诉衷情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诉衷情原文及翻译篇1译文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唯有(自己在军中穿过的)貂皮裘衣,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

匈奴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只能凭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

谁能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前线抗敌,人却老死在沧洲!注释选自《放翁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的爱国诗人。

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出使西域,被封为定远侯。

梁州:仅陕西南部汉中地区。

陆游在48岁时在汉中川陕宣抚使署任职,过了一段军旅生活,积极主张收复长安。

关河:关塞河防,指山川险要处。

梦断:梦醒。

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

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这里比喻多年没有披挂上阵,甲胄尘封,不能立功边陲。

胡:本为古代对北方、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此指金兵。

鬓先秋:鬓发早已斑白,如秋霜。

天山:在今新疆境内,是汉唐时的边疆,这里代指抗金前线。

身老沧洲:陆游晚年退隐在故乡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沧州,滨水之地,古时隐士所居之处。

觅:寻找。

戍:防守。

暗:形容词作动词,变得暗淡。

貂裘:貂皮裘衣。

秋:白。

空:白白的。

料:预料。

赏析一陆游四十八岁,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从夔州前往当时西北前线重镇南郑(今陕西汉中)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

陆游诉衷情赏析

陆游诉衷情赏析

陆游诉衷情赏析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去赏析陆游的《诉衷情》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陆游《诉衷情》赏析以供大家阅读。

陆游《诉衷情》原文当时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诉衷情》译文回想当年为了建立战功以求得封侯的机会,曾经满怀壮志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如今,那段从军戍边的生活已经像梦一样,不知消失到哪里去了;当年穿过的貂皮战袍因长期不穿,也已经积满尘土暗淡无光了。

侵略者还没有消灭,可是自己却早已两鬓斑白,想起来只能白白地暗自流泪。

人这一生啊,真是难以料想,虽然心里还常常想着去边塞杀敌,可如今却只能慢慢地老死在家园。

陆游《诉衷情》赏析一这首词虽然具体写作年代不详,但可基本确定是写于诗人晚年隐居的山-阴-农村的那段时间。

作品回顾了诗人当年的军旅生涯,追述了后半生的人生历程,抒发了壮志未酬的内心愁苦。

“当时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作品开门见山,简要地概述了自己曾经的军旅生涯,这是诗人对当年在梁州参加对敌战斗的心情与生活的概括描述。

诗人陆游满怀一腔报国杀敌之志,单枪匹马驰骋万里疆场,想要通过建立一番不朽的功业以“觅封侯”。

“觅封侯”,小而言之,是为了光宗耀祖,改变自己和妻室子孙的生活和地位,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也无可厚非;大而言之,也是为了更好地为国效力,更大限度地寻求救国之路,施展兴邦之志。

并不像有些人理解的仅仅是为了“欲求高官厚禄、封妻萌子”和“对权势地位是多么的向往”。

那样理解对陆游是不公平的。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这两句是诗人对眼前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流露了有志而不能施展的遗憾。

“关河”,泛指边地险要的战守之处,也是指当年奋勇杀敌的经历和记忆。

“梦断”,其实那些“梦”是无法“断”的,尽管自己被迫无奈退隐还乡,尽管如今已“貂裘”“尘暗”,尽管当年的戎马生涯早已成了过去,但是当年驰骋沙场的经历与记忆还是依然魂牵梦绕,历历在目,历久常新,怎可能因岁月更迁就“梦断”呢!?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组词句深切地抒写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对自己的无奈,也隐隐地流露了对时政的不可言喻之情。

欧阳修《诉衷情》翻译及赏析

欧阳修《诉衷情》翻译及赏析

欧阳修《诉衷情》翻译及赏析欧阳修《诉衷情》翻译及赏析欧阳修的《诉衷情》全词语浅情深,言短味长,写人眉目传神,入木三分。

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诉衷情》翻译及赏析,更多欧阳修诗词作品请关注。

【原文】诉衷情⑴·眉意清晨帘幕卷轻霜⑵,呵手试梅妆⑶。

都缘自有离恨⑷,故画作远山长⑸。

思往事,惜流芳⑹。

易成伤。

拟歌先敛⑺,欲笑还颦⑻,最断人肠⑼。

【注释】⑴诉衷情: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唐温庭筠取《离骚》“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之意,创制此调。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⑵轻霜:薄霜,表明时节已是初秋。

⑶试梅妆:谓试着描画梅花妆。

梅妆,“梅花妆”的省称。

梅花妆是一种美妆,始于南朝宋寿阳公主。

《太平御览》卷三十《时序部》引《杂五行书》:“宋武帝女阳寿公主一日卧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头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皇后留之,看得几日,三日后洗落。

宫女奇异竟仿,今日梅妆是也。

”⑷缘:因为。

离恨:因别离而产生的愁苦。

南朝梁吴均《陌上桑》诗:“故人宁知此,离恨煎人肠。

”⑸远山:指远山眉。

形容把眉毛画得又细又长,有如水墨珈的远山形状。

比喻离恨的深长。

⑹流芳:流逝的年华。

⑺敛(liǎn):收敛表情。

⑻颦(pín):皱眉,忧愁的样子。

⑼断人肠:悲痛之极,谓之断肠。

【作品介绍】《诉衷情·眉意》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

此词抒写一个女子的离愁别恨,通过描写女子的生活片断,即在冬日的清晨起床梳妆时的生活情景,展现了她痛苦与苦闷的内心世界。

上片叙事,写画眉。

第一句点明时间,第二句以素描手法勾勒出画眉图;后二句写女主人公因内心愁苦哀怨画出的眉像远山一样淡然修长。

下片抒情,写蹙眉。

首三句写女主人公追忆往事,哀叹芳年易逝,内心伤感;结尾三句描绘女主人公无限伤心、寸肠欲断的情态。

【白话译文】清晨卷起结着清霜的幕帘,呵暖双手试梳新式梅花妆。

都因为内心有太多离愁别恨,所以把双眉涂得像远山那么长。

回想那如烟往事,痛惜流逝的年华,更容易使人感伤。

《诉衷情·建康》阅读练习及答案

《诉衷情·建康》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诉衷情·建康仲殊钟山影里看楼台。

江烟晚翠开。

六朝旧时明月,清夜满秦淮。

寂寞处,两潮回。

黯愁怀。

汀花雨细,水树风闲,又是秋来。

10. 请简要说明上阕中“六朝旧时明月,清夜满秦淮”句的作用。

11. 这首词的下阕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10. ①由眼前明月勾起对六朝回想,照应题目“建康”;②为下阕抒发怀古的愁怀作铺垫。

11. ①运用典故(化用):用刘禹锡《石头城》“潮打空城寂寞回”的诗句,抒发了世事无常的寂寞伤感之情;②直抒胸臆:“黯愁怀”直接抒发了词人内心黯然销魂的愁苦;③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汀花、细雨、水树、闲风等等秋景,表达对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伤感,又隐含对历史变幻的沧桑感。

【解析】10.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句作用分析。

需要理解词句所写内容,结合位置分析作用。

“六朝旧时明月,清夜满秦淮”依然写江中倒影,但时间已是晚上。

明月倒影在秦淮水中。

故曰“满秦淮”,照应“建康”。

“旧时”二字透出怀古氛围,有“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意。

为下阕抒发怀古的愁怀作铺垫。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抒情方式分析。

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

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寂寞处,两潮回”二句化用刘禹锡《石头城》诗中著名的诗句“潮打空城寂寞回”,以古今不变的潮起潮落来衬托人世无常的寂寞,带有浓浓的怀古情绪。

接着“黯愁怀”三字一过渡,开始抒发作者个人的愁绪。

“汀花雨细,水树风闲”写江上的秋雨,一个“细”字,一个“闲”字,与上文“寂寞”二字呼应。

结句“又是”二字语意极重,写出岁月轮回、季节变换之迅速。

此情此景,年华老去的词人自然有无限哀愁,正所谓“秋风秋雨愁煞人”。

点睛: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

诉衷情的译文及注释

诉衷情的译文及注释

《诉衷情的译文及注释》
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诉衷情”的译文和注释。

先来说说“诉衷情”这首词的译文。

比如说,“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意思就是回想当年,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疆保卫梁州。

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位英勇的战士,独自骑着马,去遥远的地方守卫国土,是不是很有画面感?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说的是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醒后不知身在何处?陈旧的貂皮裘衣都已经落满了灰尘。

这让人感觉到一种失落和无奈。

再看“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意思是金兵还没有消灭,自己的双鬓却已经先花白了,只能白白地流泪。

这里能体会到诗人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谁能想到这一生,心在抗敌前线,人却老在了沧州。

这是多么的遗憾和悲哀啊!
接下来讲讲注释。

“万里觅封侯”,这里的“万里”指的是很远的地方,“觅封侯”是指寻求建功立业,获取封侯的机会。

“戍梁州”,“戍”就是守卫的意思,“梁州”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尘暗旧貂裘”,“尘暗”是指灰尘使物品变得灰暗,“貂裘”是一种珍贵的皮衣。

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有个同学,他一开始不太理解“诉衷情”的意思,觉得很难。

但是后来,他认真看了译文和注释,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慢慢就明白了诗人的心情。

他就像穿越到了古代,和诗人一起感受着喜怒哀乐。

同学们,通过译文和注释,咱们能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含义,感受到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

希望大家以后读诗词的时候,都能认真看看译文和注释,这样就能走进诗词的世界,体会其中的美妙啦!。

李清照《诉衷情》赏析

李清照《诉衷情》赏析

李清照《诉衷情》赏析时间:2014-05-10 08:54诉衷情李清照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诉衷情李清照翻译:夜里大醉,没来得及卸去身上的饰品。

心中隐忧太多,只见梅妆凋残。

待到酒劲渐消的时候,梅花的浓香将词人从春睡熏醒,使人不能在梦中返回日夜思念的遥远故乡。

帘幕低垂,明月多情,照得人“无眠”。

夜深人静,月亮慢慢移动,绿色的窗帘低垂这。

捻碎了花瓣,还有余香,这样的时光还需要一段时间。

诉衷情李清照字词解释:沉醉:大醉。

萼:花瓣外面的一层小托片。

远《花草粹编》作“断”悄悄:寂静无声。

依依:留恋难舍,不忍离去之意。

《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唐·吴融《情》诗:“依依脉脉两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

”更:又。

柳永《雨霖铃》:“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挪:揉搓。

捻:用手指搓转。

得:需要。

些《花草粹编》作“此”诉衷情李清照主旨:本词主要抒写了女主人对远游丈夫的绵绵情思。

诉衷情李清照赏析:一般诗词所咏之梅,多是凌寒怒放,傲立枝头的,对残梅则不屑于咏叹赞赏。

这首咏梅词却不落前人窠臼,选取新的角度写梅。

《花草粹编》题此词作“枕畔闻残梅喷香”,景况不差,然仍未得其抒情之三昧。

上片写词人醉眠后,残梅的幽香对她所发生的作用。

在一个早春的夜晚,词人酒醉回到卧房,连头上的钗、簪等物也无心思卸去,便昏昏睡去。

头上插着的梅花也因蹭磨而成为蔫萎的残枝败朵,但越发散发出诱人的幽香。

酒力渐渐消退,这股清幽的芳香不断袭来,终于使词人从睡梦中苏醒。

梅香扰断了她的好梦,使她在梦境中回到北国故乡的愿望无法实现。

词人无限感叹,惘然若失。

首句虽未写饮酒的动机和场面,直截写酒后入睡,但从“沉醉”一词可以窥见词人饮酒之多和心绪之恶。

一个“迟”字进一步透露出沉醉的状态,心情的抑郁和词人懒于卸装的倦怠神情。

下旬“熏破”二字,通过嗅觉强调出梅香的浓烈。

春困又加沉醉,所以睡得一定很甜;梦中得归故乡,所以心情暂时很美。

宋陆游《诉衷情》赏析

宋陆游《诉衷情》赏析

宋陆游《诉衷情》赏析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①封候,匹马戍梁州②。

关河③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④。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⑤!【注解】①觅:寻求。

②梁州:古陕西地,此指汉中前线。

③关河:此指大散关、渭河一带。

何处:不知何处。

无踪迹可寻之意。

④“胡未灭”三句:胡未灭:用《汉书霍去病传》“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语意。

鬓先秋:鬓发先白。

⑤“此生”三句:天山:这里代指西北边境前线。

沧洲:水边陆地,常指隐士居住之地。

这里指陆游退隐所住的镜湖之滨。

【鉴赏】陆游出生第二年,北宋便为金人所灭。

陆游轻壮年时期一心向往中原,收复失地。

四十八岁那年他曾经到西北前线南郑(今陕西汉中),在川陕宣抚使王炎公署里参与军事活动。

这是诸葛亮当年北伐收复河山一贯主战的人物,主和苟安,所以他的理想和愿望只能变成满腔忧愤,时常在在诗词中表露出来。

这首词便是晚年退居山阴以后抒写上述情怀的名篇。

一起两句,从今天追忆当年,无限感愤。

“匹马戍梁州”,即指南郑从军生活。

“万里觅封侯”,暗用班超事。

两句写出当年意气之外。

“关河梦断何处“,从当年落到今天。

“关河”“何处”关合上文“万里”“梁州”。

当年想立功封侯,今天只落得一场梦幻,而且自己也象当年苏秦一样,功业一无所成,而“黑貂之裘敝”,落魄潦倒。

这上片四句,两句过去,两句今天,大开大合,感慨无端。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换头处,三个三字句,形式排比,意思贯珠。

“胡未灭”联系上片,“万里觅封侯”,就是为了消灭敌人,但是“胡未灭”自己却已老了,双鬓都凋零了。

秋天木叶黄落,预示着一年将尽,此处引申为年老衰残。

本来应该壮岁从戎,气吞胡虏,现在敌势依然,而自己却老了,这一句联系上片的三四两句。

“泪空流”,白白流泪,无补于时。

三个字承上两句,无限悲痛。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结语更加深沉。

“心在天山”虽用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典故,重点仍在缴应上片“万里”“梁州”,天山在西北,出兵西北,北定中原,自己念念不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诉衷情·建康翻译赏析
《诉衷情·建康》作者为宋朝诗人仲殊。

其古诗全文如下:钟山影里看楼台。

江烟晚翠开。

六朝旧时明月,清夜满秦淮。

寂寞处,两潮回。

黯愁怀。

汀花雨细,水树风闲,又是秋来。

【前言】《诉衷情·建康》是仲殊所作的一首词。

这是一首怀古兼悲秋之词,怀古的地点和对象是建康这个“六朝古都”。

【注释】①建康:故城在今南京市。

汉末至隋,共有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这六个朝代先后在此建都,是六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②钟山:即紫金山,在今南京市东北郊。

③“寂寞”二句:唐刘禹锡《石头城》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翻译】无。

【赏析】词的上阕是作者站在秦淮河畔的怀古所见。

开篇两句“钟山”“楼台”“晚翠”等景物,实际上都是江中的倒映。

“楼台”本在钟山之上,作者站在江边观察水中倒影,“楼台”也自然就在“钟山影”中了。

“江烟晚翠开”是写江上的烟雾消散,露出水面的倒影,这倒影的内容正是暮色下翠绿的钟山。

这两句在叙述顺序上是倒装,因为只有先“江烟”散,才能看到倒影的钟山、楼台,倒装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主题。

“六朝旧时明月,清夜满秦淮”依然写江中倒影,但时间已是晚上。

明月倒影在秦淮水中。

故曰“满秦淮”。

“旧时”二字透出怀古氛围,有“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意。

清夜里月光辉映下的秦淮河,分外瑰丽多姿。

下阕转为悲秋,依然从景物着笔,围绕着秦淮河来写。

“寂寞处,两潮回”二句化用
刘禹锡《石头城》诗中著名的诗句“潮打空城寂寞回”,以古今不变的潮起潮落来衬托人世无常的寂寞,带有浓浓的怀古情绪。

接着“黯愁怀”三字一过渡,开始抒发作者个人的愁绪。

“汀花雨细,水树风闲”写江上的秋雨,一个“细”字,一个“闲”字,与上文“寂寞”二字呼应。

结句“又是”二字语意极重,写出岁月轮回、季节变换之迅速。

此情此景,年华老去的词人自然有无限哀愁,正所谓“秋风秋雨愁煞人”。

全词上阕怀古,下阕悲秋,怀古是悲秋的基础,悲秋是怀古深化,二者始终交织在一起。

作者主要通过景物描写来展现秋意,同时又隐含着历史变换的沧桑,二者缺一则悲凉之感大减。

作者所描绘的诸多景物都以秦淮河为中心,意象密集而又有条理,这是本词的特色。

宋黄升在仲殊《诉衷情》一调下有这样的评价:“仲殊之词多矣。

佳者固不少,而小令为最。

小令之中,《诉衷情》一调又其最,盖篇篇奇丽,字字清婉,高处不减唐人风致也。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