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8.2.1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洋务运动》 说课稿

《洋务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洋务运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洋务运动”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中的第一课。
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侵略下,为了救亡图存,不同阶层进行的一系列探索。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同时,洋务运动也为中国近代教育、军事等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又为后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洋务运动这一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理解起来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他们对于历史事件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背景、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储备相对较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补充。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内容。
掌握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式海军、新式学堂等相关史实。
分析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让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创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式海军、新式学堂等。
洋务运动的作用。
2、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理解其局限性和进步性。
初中八年级历史: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洋务运动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Westernization Movement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洋务运动第6课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洋务运动的概况。
本课的难点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新课预习: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_____,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2、洋务运动在中央以____为代表,时间是_____,掀起了一场“____”的运动。
3、分两个阶段:前期以____为口号,兴办____,局(____是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____为口号,兴办____,如_____,(____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厂)。
还建立了三支____。
(分别是:_____ ____ ____)4、____年成立的____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5、洋务运动的评价: (见课本30页)(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读解课本的有关图片使学生认识这些新事物,是古老中国迈向近代的起步。
2.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可组织学生分成正、反两方以课本提供的资料进行辩论。
正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包含许多成功的因素,使中国成功地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反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最终也只是以破产告终。
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教师作小结。
对学生的观点,不强求统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课堂练习:1.右图是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工匠独立制作的铁甲舰“平远号”。
请问:造此舰的目的是()a.发展资本主义b.维护清朝的统治c.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d.远洋航行,进行科学考察2.洋务运动后期的口号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师夷长技c.自强d.求富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创办军事工业②创办民用工业③筹建海军④废除科举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4.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民用工业中不包括()a.湖北织布局b.轮船招商局c.江南制造总局d.汉阳铁厂5.有关洋务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b.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c.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6.鲁迅先生回顾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把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8.2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答案:洋务运动过程中的两个主要成就包括创办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等)和兴办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电报局等)。
3. 请概述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答案: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起步(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和发展(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两个阶段。其特点是主要以轻工业为主,分布不均,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在我国历史中的作用和影响”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和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学生能够运用史料实证来理解历史事实,认识我国近代历史的变迁。同时,通过解读历史资料,学生能够运用历史解释来分析洋务运动和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形成对历史现象的深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的时间和空间背景,培养时空观念。此外,通过探讨民族工业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工业在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能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展示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每个小组在展示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结果时,都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让我感到很高兴。
人教版初中洋务运动教案及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初中洋务运动教案及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初中洋务运动教案及教学设计3篇导语: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启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其目的虽然是为了维护清朝的腐朽统治,但洋务派探寻国家富强之路,表现了放眼世界、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以下是品才整理的,欢迎阅读参考!人教版初中洋务运动教案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洋务派出现的时间、主张、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洋务派出现的历史背景,理解洋务运动的目的和进步作用,第6课洋务运动教案。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等方法学习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比较、判断、综合概括及推理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结局的学习,反思强国之路的追求,培养学生探究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看图,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启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其目的虽然是为了维护清朝的腐朽统治,但洋务派探寻国家富强之路,表现了放眼世界、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进步作用【难点】洋务运动的作用、失败原因※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导入新课师提问: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是什么?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啊是什么?(学生回答)师指出:正是由于清朝军事力量太落后,19世纪60年代初,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一股试图改变这种现状的进步势力--洋务派,并因此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历史。
(二)合作交流解答探究一洋务派的出现1.出现的历史背景〖想一想〗洋务派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呢?(学生结合所看到的电影场面阅读P23卡通文字,然后思考。
抽学生回答,一面用多媒体显示背景内容:内忧--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兴起外患--武器精良的西方列强对华侵略逐渐扩大。
)内忧外患使清朝统治岌岌可危,洋务派因此出现。
初中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8.2《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2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举办人、时间、主要分布地、主要分布产业、主要工业门类、代表性企业、规模和力量等。
2、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状元实业家张謇。
3、让学生讨论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初步开展会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影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生的政治力量开场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将寻找新的强国之路。
2、引导学生=分析洋务运动前期和后期旗号和措施变化的原因,明确洋务派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3、阅读课文,观察图片及图说,提取历史信息。
二、洋务运动的影响
阅读课文,结合资料,分析洋务运动给中国社会面貌带来的变化,归纳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
三、洋务运动失败原因
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资料1、资料2,完成探究活动。
重点:洋务运动的口号及措施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
内容呈现
导课:
回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面临的内外交困的局势,引导学生思考:面对严峻的形势,当时比拟开明的清朝官员会有什么样的主张?引入新课。
新课:
一、洋务运动过程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通过表格自主归纳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措施。
〔明确洋务运动的目的,分析洋务运动的性质〕
第二课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开展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知道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
2、知道洋务运动的具体措施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与开展的根本历程。
3、理解洋务运动对于中国社会开展的意义,分析它失败的原因。
4、感受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感及早期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初中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8.2《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1

第二课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开展
一、教学目标
1、回忆已学知识,说出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自学课文,表达洋务运动的概况;研读史料,讨论交流,说明洋务运动的历史影响,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结合史实,简单评价李鸿章。
2、自学课文,说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开展历程,简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对当时中国的影响及困难开展的原因。
3、说说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和以张謇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留给后人的珍贵财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的措施及其影响。
难点: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分析。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展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和分析。
2、采用史料教学法。
以史料为证据,通过精心设问带着学生重回历史现场,提升历史认识。
四、教学过程。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8.2《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洋务运动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洋务运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2.社会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学科的视角,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和问题。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对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提高学生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3.综合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社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对洋务运动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历史与社会学科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洋务运动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在知识方面,学生可能对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洋务运动的具体细节和深层次原因可能还不够清楚。他们可能知道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但对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具体作用可能还不太明白。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详细的讲解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相辅相成: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教学反思
首先,我对洋务运动的定义和背景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我试图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历史背景。我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洋务运动的定义和背景,从而加深他们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洋务运动》示范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统编)】

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重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本课属于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以恭亲王奕䜣和曾国藩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以“自强”和“求”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求挽救清王朝统治。
二是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同时为了解决工业发展的人才问题,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发展近代教育。
三是洋务派编练新式陆海军,开启军事近代化。
洋务运动虽然主观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统治,也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却是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的开始,有利于中国深化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史料,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
依据材料和教材概括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2.通过史料分析和合作探究的方式,比较洋务运动企业和传统手工业的不同,认识机器生产和手工劳动是生产方式的根本不同,使用机器生产适应了近代化的发展要求。
3.结合史料,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尝试评价洋务运动,认识其在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4.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早期近代化探索的艰难,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历史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客观作用、破产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教师:我国近几年在工业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回顾历史,我国近代工业的起点在哪里?发展情况又怎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
所谓近代化,就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本课我们从为什么“向西方学习”、如何“向西方学习”,“向西方学习”学得怎么样三方面来进行。
(设计意图)从当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说起,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对此处的介绍不仅使学生初步认识现代中国工业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产生民族自豪感,还能同近代中国的落后产生对比,这种反差使学生对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产生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够比较全面的知道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和发展的基本历程;
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知道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
知道洋务运动的具体措施,理解它们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尝试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集体与分组探究,全面评价洋务运动的影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和分析。
2、采用史料教学法。
以史料为证据,通过精心设问带领学生重回历史现场,提升历史认识。
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情境中体验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感受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和以张謇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历史课学习,已初步具备从历史事件和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认知特点,决定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综合归纳能力还处在形成发展中。
本校学生以农村学生为主,知识面相对狭窄,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了解,还局限在课堂内学习教材知识。
所以,补充扩展历史背景与事件等知识主要还是以老师讲解为主。
3重点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的措施及其影响。
难点: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分析。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前设悬念,导入新课。
1、呈现近代历史的年代尺:“中国近代”。
2、请生根据材料回忆中国经历的大事,内忧外患
3、师:19世纪50---60年代初的清朝政府面临怎样的内外局面?清政府将如何挽救其摇摇欲坠的统治呢?
让我们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去寻找史据。
活动2【讲授】(二)自主学习,进入新课。
什么是洋务运动?利用学生课前预习已经形成的知识,对洋务运动进行概述。
(1)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2)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①内忧——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者。
②外患——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均遭失败。
(3)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的统治。
(4)领导者:地主阶级洋务派
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5)旗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6)措施(内容):
①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陆军。
②以“求富”为旗号,兴办各种新式民用工业。
③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活动3【活动】(三)各抒己见,分析影响:
探究活动一: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成功的,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失败的,你认为呢?
提示:
1、参考图8-19、图8-20、图2-22所配的图说,分析洋务运动给中国社会面貌带来的变化。
2、从洋务运动措施的全面性角度思考洋务运动的不足之处。
(7)洋务运动的结果: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8)洋务运动的影响:
积极影响:洋务运动使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许多变化。
①大量西方科技和机器的引进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生产和发展
②洋务运动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对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③同时,洋务运动也培养了一批对西方事务认识较为深刻的人才,对日后改革大有帮助。
洋局限性:没有涉及政治上的改革;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
探究活动二: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新式军事工业,新在何处?
生:采用了机器工业生产方式和雇佣劳动,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特征
结论: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经济领域近代化的开端。
探究活动三: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材料:李鸿章“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 阅读上列材料,结合课文中的阅读卡“马车铁路”、资料1、资料2,探究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
结论:洋务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失败的根本原因:洋务运动只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