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蜂业概况及蜜蜂病敌害诊治

合集下载

蜜蜂疾病与病害防治

蜜蜂疾病与病害防治

蜜蜂疾病与病害防治蜜蜂是一种重要的传粉昆虫,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蜜蜂也容易受到各种疾病和病害的侵袭,严重影响着蜜蜂的生存和繁殖。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蜜蜂疾病和病害,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方法。

1. 羽翅膜病羽翅膜病是蜜蜂常见的病害之一。

它是由病毒引起的,会导致蜜蜂翅膀发黄变脆,严重时引起翅膀变形、不能飞行。

为了防治羽翅膜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移除感染的蜜蜂:将感染羽翅膜病的蜜蜂远离蜂群,以防病毒传播。

- 保持蜂群健康:给予蜜蜂充足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增强蜜蜂免疫力,减少病毒感染的风险。

- 药物治疗:对于严重感染的蜜蜂,可以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但应注意使用剂量和频率。

2. 环虫病环虫病是由蜜蜂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常见的寄生虫有鞭毛虫和螺毛虫。

这些寄生虫会侵袭蜜蜂的胃和肠道,引起蜜蜂腹泻、消瘦和虚弱。

要防治环虫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环境卫生:保持蜂箱的清洁和干燥,减少寄生虫的滋生环境。

- 寄生虫检测:定期对蜜蜂进行寄生虫检测,及时发现感染蜜蜂并采取相应措施。

- 药物治疗:针对感染环虫病的蜜蜂,可以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并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3. 蜜蜂寄生虫除了环虫外,蜜蜂还容易受到其他寄生虫的侵袭,如小蠹、寄生蜂等。

这些寄生虫会危害蜜蜂的食物和繁殖生活。

为了防治蜜蜂寄生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销毁寄生虫的栖息地:及时清理蜂箱和蜜蜂繁殖场附近的杂草和垃圾,减少寄生虫滋生的机会。

- 引进天敌:引入一些对蜜蜂寄生虫有天敌作用的昆虫,如寄生蜂,来控制寄生虫的数量。

- 药物治疗:对于严重受寄生虫侵袭的蜜蜂,可以使用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但应注意使用剂量和频率。

4. 疫病除了上述疾病和病害外,蜜蜂还容易受到一些病原体的感染,如细菌、真菌和寄生菌。

这些病原体会引起蜜蜂发热、无力甚至死亡。

为了防治疫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隔离感染蜜蜂:将感染疫病的蜜蜂隔离,避免病原体传播给其他蜜蜂。

蜜蜂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探讨

蜜蜂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探讨

蜜蜂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探讨蜜蜂作为重要的传粉昆虫,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蜜蜂也面临着各种病虫害的威胁,这给蜜蜂养殖业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本文将讨论常见的蜜蜂病虫害,并探讨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螨虫的危害与防治蜜蜂螨虫是蜜蜂养殖中最常见的寄生虫,主要包括蜜蜂螨虱和蜜蜂螨螨。

这些螨虫以蜜蜂体液为食,造成蜜蜂个体生长发育受阻,甚至死亡。

除了直接危害,螨虫还会传播病毒,使整个蜜蜂群体患病。

防治螨虫的关键在于加强蜜蜂的养护管理,保持蜜蜂巢穴的清洁卫生。

此外,可以适当使用一些螨虫防治剂,如有机酸类药物和植物提取物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化学农药应谨慎,避免对蜜蜂和蜜蜂产品造成负面影响。

二、鼠耳蜂的威胁与控制方法鼠耳蜂是蜜蜂养殖中的一种害虫。

它们以蜜蜂蛹体为食,严重影响蜜蜂群体的健康和繁殖。

当鼠耳蜂的数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将对整个蜜蜂群体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威胁。

为了控制鼠耳蜂的繁殖,可以采取一些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

例如,通过巢穴清理和巢蜜熏蒸等方式清除鼠耳蜂的存在。

此外,还可以引入天敌昆虫,如寄生蜂和天蚁等,来控制鼠耳蜂的数量。

三、病毒病的防治策略蜜蜂病毒病是导致蜜蜂群体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蜜蜂感染病毒后,会出现行为异常、腹部变黑、破坏巢蜜等症状。

病毒病的防治主要包括病害监测和病毒病的传播途径控制。

通过定期检测蜜蜂的健康状况,发现病毒感染的迹象。

对于感染患病蜜蜂,应及时隔离和消毒,防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此外,科学合理地管理蜜蜂巢穴,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也是预防病毒病的重要手段。

四、其他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除了上述提到的螨虫、鼠耳蜂和病毒病外,还存在其他一些常见的蜜蜂病虫害,如鼠尾藻病、黑梢病、蜂痘病等。

对于这些病虫害,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防治这些虫害的方法有很多,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清洁巢穴、蜜蜂育种选择抗病种类、使用天然杀虫剂等方式来控制这些虫害。

蜜蜂病虫害预防与治疗技术

蜜蜂病虫害预防与治疗技术

蜜蜂病虫害预防与医治技术蜜蜂是蜜蜂科资源昆虫的统称,因能采花酿蜜而被人们所熟知和利用,尤以中蜂和意蜂最常见,其中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良好蜂种,而意蜂则是我国引进的高产型蜂种,下面一起来看一看蜜蜂病虫害预防与医治技术吧!一、爬蜂病【病原】爬蜂病并不特指某一种蜂病,而是泛指以蜜蜂非常爬行动特点的所有蜂病,例如蜜蜂麻痹病毒、蜜蜂孢子虫、蜜蜂螺原体、蜜蜂马氏管变形虫等都可能引发爬蜂病。

【症状】前期蜂群表现出烦躁不安、下痢、工蜂护脾能力差等非常,中期表现为工蜂呈跳跃式飞行、大量成年工蜂坠落箱底,后期表现为工蜂完全失去飞行能力、在巢门外蠕动爬行,严重时工蜂在蜂箱邻近的草丛或坑洼中扎堆死亡。

【防治】①蜜蜂麻痹病毒等病毒引发的可用新生霉素、金霉素等防治。

②蜜蜂孢子虫、蜜蜂马氏管变形虫等原虫引发的可用甲哨唑片饲喂。

③蜜蜂螺原体引发的可用磺胺类药物防治。

二、烂子病【病原】烂子病是蜜蜂常见幼虫病,学名欧洲幼虫腐臭病,危害对象主要是中蜂,病原主要是蜂房蜜蜂球菌,其次是蜂房芽孢杆菌、侧芽孢杆菌、变异型蜜蜂链球菌等次生菌。

【症状】烂子病主要危害幼虫,患病幼虫多在3~4日龄未封盖时死亡,严重时走近蜂场便能闻到一股怪味,脾上显现花子现象且幼虫日龄大小不一,腐烂虫尸易取出或被工蜂排除,稍有黏性但不能拉成丝状,用摄子夹出有酸臭味,虫尸干燥后变成深褐色。

【防治】①确保蜂群中饲料充足,同时要确保蜂余外脾或至少蜂脾相称。

②磺胺类药物对烂子病有效,每千克1:1糖浆或蜂蜜水加入1克磺胺噻唑钠调匀后饲喂蜂群。

③烂子病有极强的沾染性,患病蜂群必须要隔离医治,健康蜂群也要用药物预防。

三、黑蜂病【病原】黑蜂病的病原是蜜蜂麻痹病毒,病毒主要寄生在成年蜜蜂的头部,其次是胸、腹部神经节的细胞质内,另外在成年蜂肠道、上颚腺和咽腺内也检测出了蜜蜂麻痹病毒。

【症状】病蜂麻痹痉挛,行动迟缓,身体不断地抽搐颤抖,丧失飞行能力,翅和足伸开,衰弱地振翅,无力地爬行,有的腹部膨大,有的身体瘦小,常被健康蜂逐出巢门,后期体表发黑,绒毛脱光,腹部收缩,如油炸过的一样。

蜜蜂养殖的蜜蜂疾病防治与药物使用技术大全

蜜蜂养殖的蜜蜂疾病防治与药物使用技术大全

蜜蜂养殖的蜜蜂疾病防治与药物使用技术大全蜜蜂作为重要的传粉工具和蜜制品生产者,在农业和环境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蜜蜂也会遭受各种疾病的威胁,给蜜蜂养殖业带来一定的困扰。

为了保护蜜蜂免受疾病的侵害,蜜蜂疾病的防治与药物使用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蜜蜂养殖的蜜蜂疾病防治与药物使用技术。

一、蜜蜂疾病的防治蜜蜂常见的疾病包括螨虫病、美蜡虫病、石蜡虫病、洞蜂蠕虫病、蜜蜂痘、霉菌病等。

为了有效地防治这些疾病,以下措施可供参考:1. 清洁环境:保持蜜蜂养殖场的卫生,定期清理蜂箱、底板等设施,并定期更换蜜蜂养殖场周围的花草,以减少病害的传播。

2. 隔离感染源:一旦发现蜜蜂患病,应及时将患病的蜜蜂进行隔离,防止疾病的蔓延。

同时,对于新引进的蜜蜂种群也应进行隔离检疫,以减少外来病源的引入。

3. 合理饲养:给蜜蜂提供足够的养料,并保持养蜂场周围植物的多样性,以增强蜜蜂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4. 定期巡查:对蜜蜂养殖场进行定期巡查,观察蜜蜂的生长情况和行为变化,及时发现疾病的症状,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药物使用技术在蜜蜂疾病防治过程中,药物使用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药物使用技术:1. 药膏涂抹法:将药膏均匀涂抹在蜜蜂的身体表面,药膏能有效地杀灭蜜蜂身上的寄生虫,如螨虫、美蜡虫等。

2. 腹部滚涂法:将药液均匀地滚涂在蜜蜂腹部,通过蜜蜂的自我清洁能力,将药液带回到巢中,起到防治作用。

3. 饮水法:将药物溶解在蜜蜂饮水用的容器中,蜜蜂通过饮水摄入药物,起到治疗和预防的作用。

4. 定点滴药法:使用注射器将药液滴入蜜蜂巢穴中,以便药物渗透到整个蜜蜂巢中,达到防治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药物时,必须严格按照药物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不得过量使用或滥用药物,以免对蜜蜂产生不良影响,并避免药物滥用导致药物抗性的产生。

同时,农民需要定期检测蜜蜂种群的健康状况,观察蜜蜂的行为变化和群体状态,及时采取相应的药物防治措施。

中华蜜蜂敌害有哪些?中蜂主要敌害的防治方法介绍

中华蜜蜂敌害有哪些?中蜂主要敌害的防治方法介绍

中华蜜蜂敌害有哪些?中蜂主要敌害的防治方法介绍中华蜜蜂是我国独有的蜜蜂品种,也是农村常见的养殖项目,有着较高的养殖价值。

而在中华蜜蜂的养殖过程中,常常会受到一些敌害侵扰,主要有巢虫、胡蜂和蚂蚁,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蜂的蜂群群势。

那么,中华蜜蜂敌害有哪些?现将中蜂主要敌害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巢虫巢虫是蜡螟的幼虫,是中华蜜蜂的主要敌害,它以蜡屑为食并蛀食巢脾。

蜜蜂幼虫到蛹期不能封盖或封盖后产生“白头蛹”,蜂群大量逃亡(34%)或大批封盖蛹死亡。

防治方法:①加强蜂群管理。

饲养强群,即随时保持巢脾上有充足的蜜和粉。

选用优质蜂王,以增强蜂场内的遗传优势,提高蜂群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及时更换新脾,淘汰旧脾,可以有效地消除巢虫的生存空间;②杀除虫卵法。

在每年11月下旬至12月初、次年3月初至4月初,对蜂场进行全面清扫,彻底清扫箱体,烧开水浇灌箱底以杀死虫卵。

在冬季最寒冷时段,把箱脾置于户外霜冻,也可杀灭巢虫卵及幼虫。

在夏秋季节,对有巢虫危害的蜂群,脱蜂抽出受害的封盖子脾,阳光照晒5-15分钟后,巢虫会爬到脾面上,用镊子取出杀死。

蜂群被巢虫严重危害时,从未受到危害的蜂群中抽1-2张进行换脾;换下的巢脾销毁或化蜡;③药物防治。

将蜂箱及空巢脾用5%的石灰水或1%的烧碱溶液浸泡30小时,然后洗清后晾干,可以消除隐藏在其中的越冬巢虫。

每箱放10粒左右的八角果,也可起到防巢虫滋生的作用。

对遭受巢虫危害严重的蜂群,可用专杀巢虫的药物――“巢虫净”消灭巢虫。

取5克巢虫净,加水稀释至1.5升,喷洒巢脾,晾干后保存。

二、胡蜂胡蜂俗名黄蜂,杂食性益虫类,但是蜜蜂的天敌。

成虫体多呈黑、黄、棕三色相间,或为单一色。

每年7-10月份(中秋节前后危害最严重),出巢采集的中华蜜蜂被胡蜂大量捕食,严重的可导致中华蜜蜂飞逃或被胡蜂全巢捕杀。

防治方法:①蜂箱不要有敞开部分,巢门开口尽量小,最好以圆洞为好,不要让胡蜂攻入中华蜜蜂箱内;②蜜粉充足,人为减少蜜蜂出巢采集,降低胡蜂捕食机会;③早晨8:00-10:00和傍晚6:00-7:00对胡蜂进行人工扑打;④寻找胡蜂窝,用“毁巢灵”涂胡蜂背部,放胡蜂归巢,污染全巢,杀灭胡蜂。

蜜蜂病虫害防治

蜜蜂病虫害防治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蜂业研究所
蜜蜂病敌害防治
欧洲幼虫腐臭病
4
防 治 方 法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蜂业研究所
西药
磺胺类(0.2g,10框蜂) 红霉素(0.2g ,10框蜂) 先锋霉素(0.5g,10框蜂)
上述任一药物研成细末,混 匀到300-500(1:1)的糖 浆中饲喂。每天一次,连续 用药5-7次。
中草药(抗细菌)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蜂业研究所
蜜蜂病敌害防治
中蜂囊状幼虫病



2

病群处理:如发现严重患病的蜂群,最好将其搬离到12km以为的地方隔离治疗:将严重的子脾抽出销毁、紧脾 对蜂箱消毒或者换新蜂箱,再进行药物治疗。 对污染的粉蜜脾可抽出做消毒处理:具体做法是将粉蜜脾 放到空蜂箱中,将少量棉花装入塑料袋中,并在棉花上出 入100ml甲酸或者乙酸,放到框梁上,然后将整个蜂箱封 闭,待消毒一周左右后,将粉蜜脾拿出,即可放到蜂群中 使用。对和并群密切接触的蜂群用药物进行预防处理。
上述任一药物研成细末,混 匀到300-500(1:1)的糖 浆中饲喂。5-7次一疗程, 同时可以用一些抗细菌药物。
半枝莲(50g ,10框蜂) 板蓝根(50g ,10框蜂) 海南金不换(10g ,10框蜂) 上述任一配方煎熬,过滤, 配成1:1糖浆500ml,4-5次 为一疗程,停药几天再饲喂 一疗程,直至痊愈。
4
蜜蜂病敌害防治
中蜂囊状幼虫病
1
防 治 方 法
预防:对蜂场、工作室等定期用5%漂白粉,或用10%20%的石灰乳喷洒消毒,最好能在病害多发期进行一次消 毒;蜂场保持干净干燥。蜂箱、蜂具在使用前最好彻底消 毒:蜂箱可以用灼烧或者太阳直射的方法消毒,也可以用 福尔马林(4%)、石灰乳(30%)、漂白粉(5%)喷洒 或者浸泡来消毒;巢脾也可以用以上溶液喷洒消毒,消毒 后洗净晒干即可;一些小蜂具直接用开水煮消毒就可以。

蜜蜂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蜜蜂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蜜蜂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养蜂的成败除了饲养管理技术外,病虫害的防治也尤为关键。

目前危害蜜蜂的主要病虫害有: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囊状幼虫病、孢子虫病、白垩病、蜂螨以及巢虫等等。

蜜蜂病虫害依据“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通过采取常年饲养强群、蜂具消毒、蜂场清洁卫生、及时用药、加强检疫等综合措施防治。

一、美洲幼虫腐臭病(一)发病季节及危害:该病多发生于夏季高温季节,主要危害蜜蜂幼虫,导致幼虫体腐烂,故又称“烂子病”。

由于该病发生在蜂群繁殖和采蜜期,因此使群势削弱,生产能力下降(产蜜量下降20—80%),治疗期较长,是养蜂生产中具有毁灭性的病害之一。

(二)病原:该病由幼虫芽孢杆菌引起。

该病菌营养体为单生杆状或链状;在胡萝卜—酵母—琼脂培养基上经24小时、37℃恒温培养能够正常生长,并形成乳白色、半透明、稍突起的菌落;属兼性厌氧菌。

由于该菌能形成芽孢,因而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很强,在幼虫尸体内或干燥土壤中可存活数年之久。

但在100℃的水中经15分钟芽孢即可杀死;在10%福尔马林溶液中只能存活数小时。

(三)症状及诊断要点:患病蜂群中,封盖子脾颜色变深,表面湿润,油光,仔细观察有针头大的穿孔,蜂房盖下陷。

该病一般是2日龄幼虫感染,4—5日龄时表现症状,封盖后死亡。

体色变化为:苍白—淡黄—浅褐—棕褐—黑色(干枯)。

患病幼虫头朝上,尾尖在巢房低部,腐烂后的幼虫尸体具粘性,有鱼腥臭味,挑起时可拉丝2—3寸,干枯后呈鳞片状,紧贴巢房壁,较难清除。

该病除典型病状外,还可进行牛奶鉴别诊断:该病菌能使浑浊的牛奶凝固沉淀。

(四)预防和治疗:1、预防。

可通过在越冬包装前对巢脾和蜂具彻底消毒;生产季节严格遵守卫生操作规程;不购买来路不明的饲料和蜂群;对发病蜂群隔离治疗;用0.1%磺胺噻唑钠或呋喃西林、适量抗生素等常年性预防喷喂。

2、治疗。

可结合彻底换脾换箱、用磺胺噻唑钠0.5-1克/公斤糖浆(50%)或四环素(土霉素)10-20万国际地位/公斤糖浆(50%)喷脾,同时结合饲喂效果较好。

蜜蜂的天然敌害与疾病防治保护蜜蜂的资料

蜜蜂的天然敌害与疾病防治保护蜜蜂的资料

蜜蜂的天然敌害与疾病防治保护蜜蜂的资料蜜蜂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传粉昆虫,其对植物的繁育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蜜蜂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天然敌害和疾病的威胁,这些问题对蜜蜂的生存和繁衍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因此,保护蜜蜂并防治它们的敌害和疾病成为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蜜蜂的天然敌害1. 寄生虫:寄生虫是蜜蜂的主要天敌之一。

例如,蜜蜂疥螨、蜜蜂拟蚧螨等寄生虫会在蜜蜂体内寄生并摄取蜜蜂体液,严重影响蜜蜂的健康和生存。

2. 鸟类:某些鸟类也会攻击蜜蜂巢穴,摄食里面的幼虫或蜜糖,对蜜蜂的繁衍和蜜产量都会造成影响。

3. 蚂蚁、害虫等:蚂蚁、害虫也是蜜蜂的敌害之一,它们会入侵蜜蜂巢穴,以幼虫和蜜糖为食,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致死整个蜜蜂群体。

二、蜜蜂的疾病1. 病毒感染:蜜蜂常常受到多种病毒感染的威胁,如蜜蜂断肢病毒、黑斑病毒等。

这些病毒会严重损害蜜蜂的免疫系统,导致蜜蜂患病甚至死亡。

2. 真菌感染:蜜蜂也容易受到真菌感染,如蜜蜂病毒病菌、蜜蜂头肿病菌等。

这些真菌会导致蜜蜂体内繁殖过程受到阻碍,幼虫死亡率增加。

3. 细菌感染:蜜蜂的益处细菌群体遭到破坏,导致蜜蜂脆弱并易受其他病原体侵袭。

三、蜜蜂保护与疾病防治1. 创建健康的生态环境:为了保护蜜蜂的栖息环境,我们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农田、森林等生态系统,减少对蜜蜂的有害影响。

同时,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对有机农业进行推广,以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2. 抗病种蜂的培育:通过选择抗病种蜂进行培育,提高蜜蜂对病毒和真菌感染的抵抗力。

这需要在选种过程中注重蜜蜂个体的健康状况,选择具有较高免疫能力的个体进行繁殖。

3. 疾病监测与防治:建立蜜蜂疾病监测体系,定期对蜜蜂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对于已经发生的疾病,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如使用药物、灭菌等方法进行治疗。

总之,蜜蜂的天然敌害和疾病威胁了蜜蜂的生存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7,1995-1997,2002-2007数据引自陈黎红(2007),2012年数据为山西 灵石县2012年3月1日调查数据,仅供参考。
5. 蜂业发展展望
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蜂产品
6000吨(1200吨)
30万吨(7.2万吨) 3500吨(1300吨)
500吨
作物授粉
据 FAO估计,100余种作物品种为146个国家提供了90%的食物,其中 71种是通过蜜蜂授粉的。 据统计,目前每年我国蜜蜂授粉促进农作物增产产值超过500亿元,为 水果、设施蔬菜授粉新增经济效益可达160亿元。
大力推广普及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技术。 扶持养蜂业产业化组织化发展。 加强资源保护与利用。 完善质量标准、检测、评价体系。
二、中国蜂病概况
➢ 蜜蜂种类及我国主要饲养蜜蜂的特点 ➢ 我国主要蜜蜂病虫害简介 ➢ 蜂群检查及病虫害识别 ➢ 检疫性病害介绍
1. 蜜蜂种类及我国主要饲养蜜蜂的特点

类型
名称 学名
中华蜜蜂 东亚类群
日本蜜蜂
A. c. cerana Fabricius A. c. japonica Skorikow
中国蜂业概况及蜜蜂病敌害诊治
主要内容
一、中国蜂业现状 二、中国蜂病概况
蜂蜜产量
蜂蜜年产量(万吨)
40
30
20
10
5
0 1960年
12 1980年
25 2000年
36
2009年
(FAO)
蜂蜜单产
蜂蜜单产( kg)
60
50
4031ຫໍສະໝຸດ 302010
0 1999年
48 2009年
2. 各地区养蜂情况简介
蜂群数多(820多万群) 养蜂人多(30多万) 蜂蜜产量高(48kg/群) 蜂王浆产量高(世界的90%) 蜂产品出口量大(蜜蜂1/4,花粉1/5,王浆1/3) 蜂蜜品质差
4. 我国养蜂的问题
劳动强度大 效益不高 蜂蜜不成熟 养蜂人老龄化 机械化程度低 组织化程度低
中国第一线养蜂人员年龄构成与变化
2010 年12 月27日正式颁布了《全国养蜂业“十 二五” 发展规划》,是唯一为蜜蜂单独颁发了 “十二五”规划。
新目标(2015 年)
蜂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养蜂数量力争达到1000 万群;在提高质量的前
提下,力争蜂蜜年产量达到50 万吨。 生产方式转变取得显著进展。
50%的专业养蜂户蜂群饲养量达100 群以上;蜂 农专业合作组织比重由目前的不足25%提高到50%; 养蜂业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得到逐 步提高。 蜜蜂授粉增产技术得到大力推广。
1987年
2002-2007年
80
74.4
70
60
56.1
48.7 50
35.4 36.2
40
49.2 38.1 41.1
30
20
14.6 14.6
10
5.5
0.6
0
养蜂员平均年龄(岁) 50岁以上所占比例(%) 30岁以下所占比例(%)
1995-1997年 2012年
16.7 11.3 11.9 养蜂年限(年)
蜂群数:190万群; 年产蜂蜜:13万吨; 蜜源植物:油菜、紫云英、荔枝、龙眼、柑
橘等; 特点:饲养技术水平较高,科研和加工力量
雄厚,蜂王浆产量占全国总产量50%以上。
中南地区
省市: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 南;
蜂群数:190万群; 年产蜂蜜:13.5万吨; 蜜源植物:河南、湖北、湖南主要有油菜、
华北地区 东北内蒙地区 华东地区 中南地区 西南地区 西北地区
华北地区
省市: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 蜂群数:70多万群; 年产蜂蜜:2.4万吨; 蜜源植物:荆条、洋槐、枣树等; 特点:消费市场大,加工能力强,科研机构、
检测机构和蜜蜂育种、保种中心。山西省是 我国蜂药研发和生产的主要基地。
东北内蒙地区
省市: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 蜂群数:83万群; 年产蜂蜜:3.3万吨; 蜜源植物:椴树、刺槐、胡枝子、向日葵、
荞麦、牧草等; 特点:转地放蜂量大,是我国椴树蜜主要生
产和出口基地,是我国蜜蜂种质资源保护和 利用的重要基地。
华东地区
省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 建;
保持生态平衡
蜜蜂授粉对于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和改善生态环境 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世界上已知有16万种由昆虫授粉的显花植物,其 中依靠蜜蜂授粉的占85%。
养蜂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农业部于2010年2月份相继出台了《农业部关于加 快蜜蜂授粉技术推广促进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 见》(农牧发[2010]5号)文件和《蜜蜂授粉技术 规程(试行)》(农办牧[2010]8号)文件。
产基地之一。
西北地区
省市: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蜂群数:50万群; 年产蜂蜜:1.4万吨; 蜜源植物:夏秋季蜜源植物种植面积大,特
色蜜源植物和草地植物等蜜源资源丰富。 特点:蜜源植物未得充分利用,单产水平低,
青海、甘肃是夏秋季转地放蜂比较集中,青 海生产的蜂王浆品质优良。
3. 我国养蜂的特点
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技术得到普及,形成一批 专业化的授粉蜂场,初步实现蜜蜂授粉产业化。
蜜蜂资源保护和种蜂生产能力明显增强。
蜜蜂资源基因库、保种场、保护区建设得到完善; 优质种蜂年供应能力由目前的2万只增加到4 万只。 蜂产品质量安全大幅提高。
规模养蜂场户基本建立养殖档案和养蜂日志,兽 (蜂)药等投入品使用规范;蜂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基本 建立,蜂产品质量检测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更趋完善。
蜂业产业化加快发展。
60%以上的蜂农加入专业合作组织,蜂农与企业 的蜂产品产销衔接更加紧密;行业组织在技术培训、产 销衔接、信息发布、维权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 挥。
我国养蜂业保持稳定持续发展的重点
推进标准化饲养。
。。。切实加强疫病防控,有效降低传染病、 多发病的发病率,解决兽药残留超标等突出问题。
枣树、刺槐、紫云英等;广东、广西、海南 以荔枝、龙眼、山乌柏、八叶五加为主;
特点:是我国蜂蜜的重要加工和出口基地, 蜂产品消费能力强。
西南地区
省市: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 蜂群数: 230万群; 年产蜂蜜:6.5万吨; 蜜源植物:除西藏外,气候温和,蜜源植物
和蜜蜂品种资源丰富,四季蜜源不断; 特点:是我国主要的蜜蜂繁育基地和蜂蜜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