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合集下载

SE理论 简述一般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对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启示

SE理论 简述一般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对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启示

SE理论问题回答简述一般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对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启示•一般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为老三论一般系统论•贝塔朗菲《系统论》是研究复杂系统一般规律(演化--隐喻)的学科。

•基本观点:整体性开放性及目的性(有效性、适应性、寻的性)动态相关性(动态性取决于相关性)等级层次性有序性(结构或空间;发展或时间)一般系统论•整体性•①要素和系统不可分割,“合则两存”、“分则两亡”•②系统的整体功能不等于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之和•一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二是“整体小于部分之和”•③系统整体具有不同于各组成部分的新功能一般系统论•系统的开放性及目的性•所谓开放系统是系统与环境处于相互作用之中,系统与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开放系统具有稳态,并不以初始条件为转移,可以显示出异因同果律•系统的目的性(有效性、适应性、寻的性)是存在的,不是完全由因果律决定的,表现在开放系统可以保持自身的稳定结构和有序状态,或增加其既有秩序。

•把系统的开放性、有序性、结构稳定性和目的性联系起来,是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的核心和重要成果。

一般系统论•系统的动态相关性•动态性:任何系统都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系统状态是时间的函数•动态性取决于相关性•性关性:系统的各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有机关联性•动态相关性实质是揭示要素、系统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系统状态的影响一般系统论•系统的层次等级性•系统是有结构的,而结构是有层次、等级之分的•系统的有序性•其一,系统结构的有序性。

结构合理,系统的有序程度高。

(空间有序性)•其二,系统发展的有序性。

系统从低级结构向高级结构转变。

(时间有序性)•时空有序性一般系统论•启示•思辨原则代替实验原则•整体论代替还原论•目的论代替因果论•整体性、历时性和最优化原则控制论•1947年,美国人维纳(Norbert Wiener)——控制论•20世纪40-50年代,经典控制理论;60年代,现代控制理论;70年代以后,大系统控制理论•控制系统的构成(施控器、受控器和控制作用的传递者)•系统的稳定性(第一类稳定性、第二类稳定性)•稳定机制及控制方式(正反馈、负反馈)控制论•启示•黑箱—灰箱—白箱法•功能模拟法•形式化、数量化、最优化方法控制论•黑箱—灰箱—白箱法•黑箱法:采用不打开系统“活体”,仅从系统的整体联系出发,通过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关系的研究,去认识和把握系统的功能特性,探索其结构和机理的研究方法。

新、老三论

新、老三论

系统论
• 代表人物:美籍奥 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
• 著作: 《一般系统理论基础、发展和应用》 • 贡献:贝塔朗菲在1932年发表“抗体系统论”, 提出了系统论的思想。 1937年提出了 “一般系统论原理”,奠定了这门科学 的理论基础。
• 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 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 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 质。 • 他用亚里士多德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的名言来说明系统的整体性,反对那种认 为要素性能好,整体性能一定好,以局部 说明整体的机械论的观点。 • 系统论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系 统本身与外部环境之间互为依存、相互影 响和制约的关系,具有目的性、动态性、 有序性 三大基本特征。
• 代表人物:伊里亚· 普里戈金 • 著作:《确定性的终结》 • 贡献:普里戈金的早期工作在化学热力学领 域,1945年得出了最小熵产生原理, 此原理和翁萨格倒易关系一起为近平 衡态线性区热力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由于对非平衡热力学尤其是建立耗散 结构理论方面的贡献,他荣获了1977 年诺贝尔化学奖。
• 代表人物:哈肯(Haken)(联邦德国斯图加特 大学教授、著名物理学家) • 著作:《协同学导论》、《高等协同学》
• 贡献:1971年哈肯提出协同的概念; 1976年系统地论述了协同理论; 描述了临界点附近的行为,阐述了慢变量 支配原则和序参量概念。
自然界是由许多系统组织起来的统一体,这许 多系统就称为小系统,这个统一体就是 大系统。 在某个大系统中的许多小系统既相互作用,又 相互制约,它们的平衡结构,而且由旧的结构 转变为新的结构,则有一定的规律,研究本规 律的科学就是协同论。 其目的是建立种用统一的观点去处理复杂系 统的概念和方法。协同论的重要贡献在于通过 大量的类比和严谨的 分析,论证了各种自然系 统和社会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都是组成 系统的各元素之间相互影响又协调一致的结果。

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第八页,共40页。
功能和目的性
大多数系统的活动或行为可以完成一定的 功能,但不一定所有系统都有目的,例如太阳 系或某些生物系统。一个水桶具有储水的功能, 但它没有思维,本身没有目的。动物的行为有 一定的目的性,但主要就是为了笕食存活。人 类具有思想,行为的目的性明显增强。可见较 为高级的系统才有目的性。人造系统或复合系 统都是根据系统的目的来设定其功能的。
复合系统——既包含人造系统又包含自然系统。系 统工程所研究的对象大多复合系统。
第十三页,共40页。
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
开放系统:物质、能量和信息都有交换。有活力有生 命的系统如:商业系统、生产系统或生态系统,都是 开放系统。只有开放系统才有可能在环境发生变化时, 开放系统通过系统中要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以及系统 本身的调节作用,使系统达到某一稳定状态。但并不 是说开放系统都是进化的。
封闭系统:没有物质的交换,但有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如密闭罐中的物体。
孤立系统:则没有任何交换。理论和实践证明它是 退化系统。
第十四页,共40页。
按系统的规模分:小型系统、中型系统、大型 系统和巨型系统。
按学科领域分:自然系统、社会系统和思维 系统。
按状态划分:有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还有 平衡系统、非平衡系统、近平衡系统、远平 衡系统等等。
第三十一页,共40页。
控 制 论 应 用 |
导 弹 技 术
第三十二页,共40页。
三、信息论
1948年申农发表的《通讯的 数学理论》一文,成为信息论 诞生的标志。申农为解决通讯 技术中的信息编码问题,把发 射信息和接收信息作为一个整 体的通讯过程来研究,提出发 通讯系统的一般模型;同时建 立了信息量的统计公式,奠定 了信息论的理论基础。

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
①两个以上的要素; 两个以上的要素; ②要素之间要相互联系与作用(具有一定的结构关系); 要素之间要相互联系与作用(具有一定的结构关系); ③要素之间的联系与作用最终使系统具有一定的整体功能。 要素之间的联系与作用最终使系统具有一定的整体功能。
教学也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包括了教育过程中所要涉及的几个要素: 教学也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包括了教育过程中所要涉及的几个要素: 教师、学生、教学信息、教学条件等 该系统的功能就是培养人才。 教师、学生、教学信息、教学条件等,该系统的功能就是培养人才。
一、基本概念 二、系统科学的三个基本原理 三、系统方法
一、基本概念
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具有一定结构) 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具有一定结构)的要素组成 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构成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 构成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
二、系统科学的三个基本原理 反馈原理:只有通过信息反馈,才可能实现有效地控制,从而达到目的; 反馈原理:只有通过信息反馈,才可能实现有效地控制,从而达到目的; 没有信息反馈的系统,要实现有效地控制, 没有信息反馈的系统,要实现有效地控制,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是不可 能的。 能的。 有序原理:只有开放、有涨落、远离平衡态,才可能走向有序; 有序原理:只有开放、有涨落、远离平衡态,才可能走向有序;没有开 放、没有涨落、处于平衡态的系统,要走向有序是不可能的。系统开放 没有涨落、处于平衡态的系统,要走向有序是不可能的。 即与外界有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是必要条件; 涨落” 即与外界有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是必要条件;“涨落”指对系统 稳定状态的偏离,是实际存在的一切系统的固有特征; 稳定状态的偏离,是实际存在的一切系统的固有特征;而系统只有远离 平衡态,才可能形成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 平衡态,才可能形成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 整体原理:只有通过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才能发挥整体功能;没有整 整体原理:只有通过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才能发挥整体功能; 体联系,没有整体结构,要使系统发挥整体功能是不可能的。 体联系,没有整体结构,要使系统发挥整体功能是不可能的。一低频系 统作为整体有内部结构和系统的“边界”组成, 统作为整体有内部结构和系统的“边界”组成,任何系统的整体功能 等于各个部分功能的总和“ “E整”等于各个部分功能的总和“∑E部”加上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结 构珠功能的总和“ 公式表示为: ∑E部 ∑E联 构珠功能的总和“∑E联”。公式表示为: E整= ∑E部+ ∑E联

系统工程新三论

系统工程新三论

关于系统工程新三论摘要:“老三论”与“新三论”,作为现代科学方法论,正在实践中日益显示出光明的前途。

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是本世纪四十年代先后创立并获得迅猛发展的三门系统理论的分支学科。

虽然它们仅有半个世纪,但在系统科学领域中已是资深望重的元老,合称“老三论”。

人们摘取了这三论的英文名字的第一个字母,把它们称之为SCI论。

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是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陆续确立并获得极快进展的三门系统理论的分支学科。

它们虽然时间不长,却已是系统科学领域中年少有为的成员,故合称“新三论”,也称为DSC论。

关键词:系统;稳定;耗散结构;开放系统;突变The three new about system engineeringAbstract:Theory, cybernetics and information theory is the 1940's successively established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branch of system theory. Although they only half a century, but in the field of system science is the senior statesman, called "the three". We took the people of English initials, they called SCI theory. The 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 collaborative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mutations in succession since 1970s is established and fast progress of three branch of system theory. Although they are not long time, but is already system science for members of the middle-aged rare, so called "the three", also called DSC theory.Key words:system;stabilize;dissipative structure;open system;mutation引言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是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陆续确立并获得极快进展的三门系统理论的分支学科。

关于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哲学思考

关于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哲学思考

关于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哲学思考
在哲学层面上,这三个分支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即以系统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突破了传统的机械式思考,强调整个系统的整体性和相互作用。

在系统论中,系统被视为一个整体,而非由独立的部分组成。

它强调整个系统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而非单个部分的特性。

控制论则以系统的自动控制为研究对象,从整体的角度来控制系统的行为。

信息论则关注于信息的传递和处理,强调信息的重要性和对系统的影响。

这三个分支在哲学上的思考方式是相通的,都将系统整体性作为核心,注重相互作用和信息交流。

它们提供了一种思考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的运作,并寻找解决方案。

然而,这种思考方式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只能处理相对简单的系统,而对于复杂的系统,可能需要更加综合的方法。

此外,这种思考方式也难以与传统的机械式思维相融合,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思维上的转变和创新。

总之,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哲学思考方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工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完善这种思考方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 1 -。

系统论 信息论 控制论 信息技术

系统论 信息论 控制论 信息技术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信息技术是当代科学技术中的重要理论和方法。

它们在工程技术、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和意义。

本文将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信息技术这四个主题展开讨论,深入探究它们的核心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应用情况。

一、系统论1. 系统论的概念系统论是研究“系统”概念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系统是由一组相互作用和相互通联的部件组成的整体,它具有统一的特性和功能。

系统论研究系统的结构、性质、规律和行为规律,并提出了系统整体性、结构性和动态性的基本原理。

系统论的出现和发展,有效地促进了人类对于复杂系统的认识和处理。

2. 系统论的发展历程系统论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他提出了“整体”的概念并强调了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在20世纪初,系统论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克劳德·香农、诺伯特·韦纳等学者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

1948年,《论数学与通信》一文标志着信息论的诞生。

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诺伯特·韦纳、罗斯·阿什比等提出了控制论。

20世纪60年代,信息技术开始逐渐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成为研究的热点。

3. 系统论的应用系统论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

在工程技术中,系统论被应用于系统建模、系统仿真、系统优化等方面,为复杂工程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管理科学领域,系统论被应用于组织管理、生产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复杂管理系统。

在计算机科学中,系统论被应用于分布式系统、网络系统、智能系统等方面,促进了计算机科学的不断发展。

二、信息论1. 信息论的概念信息论是研究信息传输、存储和处理等问题的一门科学。

信息论的核心概念是“信息”,它是一种用于传达知识和理解的信号,具有一定的内在特性。

信息论研究信息的度量、编码、压缩、传输、保护等问题,为信息处理和通信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

2. 信息论的发展历程信息论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数学家克劳德·香农提出。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第十章系统科学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第十章系统科学方法论
②、从人对系统的认识程度进行划分,可划分为: 1)、黑系统:指人们当前对其要素和结构还一无所知的系统;
9
2)、白系统:指人们对其要素和结构已经知道得很清楚 的系统; 3)、灰系统:指人们对其要素和结构的认识若明若暗的 系统。
③、从系统所处的状态划分,可划分为: 1)、平衡态系统:指系统内部无差异的系统; 2)、近平衡态系统:指系统内部有差异但这种差异只能 使线性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系统; 3)、远离平衡态系统:指系统内部差异明显从而使非线 性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系统。
综合分析后的结论是:第三方案最能确保在短期内最 经济地完成阿波罗计划的全部目标。所以,决定采取第三 方案。结果,在1969年7月16日通过发射阿波罗11号飞船, 终于成功地把两名宇航员送上月球,并如期完成考查任务 后于7月24日返回地面。
13
二、控制论方法
从方法论上看,控制论方法的基本原理概括起来 大致有如下三条。
(2)、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 ①、整体性原则 ②、动态原则 ③、最优化原则 ④、模型化原则
11
例:美国的“阿波罗计划”
1961年5月25日,美国政府宣布了20世纪60年代末实现 人员登月计划,同时成立了阿波罗计划办公室。办公室根据 指定目标收集大量资料,经过一段时间的已经论证,作出方 案比较,最后为实现登月宇宙飞行提出三个备选方案,给决 策者选择。
1、根据系统的输入——输出来刻画系统的行为
环境对系统的作用在 控制论中被概括为“出入”, x1 如物质、能量和信息等的 X(t) x2
输入;系统对环境作用的 响应称之为“输出”,系统的
xm
系统
y1 y2
Y(t)
yn
输出集合及其变化,实际上是系统的行为。控制论就是用一
组分别表示输入和输出的时间函数来描述或刻画系统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和目的性
大多数系统的活动或行为可以完成一 定的功能,但不一定所有系统都有目的, 定的功能,但不一定所有系统都有目的, 例如太阳系或某些生物系统。 例如太阳系或某些生物系统。一个水桶具 有储水的功能,但它没有思维, 有储水的功能,但它没有思维,本身没有 目的。动物的行为有一定的目的性, 目的。动物的行为有一定的目的性,但主 要就是为了笕食存活。人类具有思想, 要就是为了笕食存活。人类具有思想,行 为的目的性明显增强。 为的目的性明显增强。可见较为高级的系 统才有目的性。 统才有目的性。人造系统或复合系统都是 根据系统的目的来设定其功能的。 根据系统的目的来设定其功能的。
一、系统论
亚里斯多德说过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亚里斯多德 说过 “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 。 说过“ 但作为现代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最初产生于本 世纪20 年代初由奥地利生物学家 年代初由奥地利生物学家贝朗塔菲 世纪 20年代初由奥地利生物学家 贝朗塔菲 Von.Bertalanffy)提出的, (L.Von.Bertalanffy)提出的,强调生命现象不能 用机械论观点, 用机械论观点,而只能把它看作一个整体或 系统来加以考察。1948年 系统来加以考察。1948年,贝朗塔菲发表了 生命问题》该书标志着系统论的正式诞生。 《生命问题》该书标志着系统论的正式诞生。 1968年 他又发表了《一般系统理论——基 1968年,他又发表了《一般系统理论——基 础发展与应用》 成为系统论的代表著作。 础发展与应用》。成为系统论的代表著作。
返回
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是从整体出发合理开发 系统工程——是从整体出发合理开发、设 是从整体出发合理开发、 实施和运用系统科学的工程技术。 计、实施和运用系统科学的工程技术。 根据总体协调的需要,综合应用自然科学 根据总体协调的需要, 和社会科学中有关的思想、理论和方法, 和社会科学中有关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利用 电子计算机作为工具,对系统的结构、要素、 电子计算机作为工具,对系统的结构、要素、 信息和反馈等进行分析,以达到最优规划、 信息和反馈等进行分析,以达到最优规划、最 优设计、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的目的。 优设计、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的目的。 1957年古德和迈克尔出版了 系统工程学》 1957年古德和迈克尔出版了《系统工程学》 出版了《 标志了它的诞生。 标志了它的诞生。
返回
2、系统基本特征
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 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 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 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 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 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 系统论显然把那些不具备这些属性的 集合体不看成系统。 集合体不看成系统。常常把一团散沙和系 统相对立。 统相对立。
1、系统的基本概念
系统——有相互作用的元素的综合体 系统——有相互作用的元素的综合体。 有相互作用的元素的综合体。 要素——系统中原子系统即基本组成部分 要素——系统中原子系统即基本组成部分。 系统中原子系统即基本组成部分。 结构——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 结构——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 相互作用的方式。 相互作用的方式。它表现为各要素在时间和 空间上的组合形式。 空间上的组合形式。 功能——是系统在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相 功能——是系统在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相 互作用过程中所具有的行为、能力和功效。 互作用过程中所具有的行为、能力和功效。 是系统对外的表现。 是系统对外的表现。
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 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 开放系统:物质、能量和信息都有交换。 开放系统:物质、能量和信息都有交换。有活力有 生命的系统如 商业系统、生产系统或生态系统, 生命的系统如:商业系统、生产系统或生态系统, 都是开放系统。 都是开放系统。只有开放系统才有可能在环境发生 变化时, 变化时,开放系统通过系统中要素与环境的交互作 用以及系统本身的调节作用, 用以及系统本身的调节作用,使系统达到某一稳定 状态。但并不是说开放系统都是进化 进化的 状态。但并不是说开放系统都是进化的。 封闭系统:没有物质的交换, 封闭系统:没有物质的交换,但有能量和信息的交 如密闭罐中的物体。 换。如密闭罐中的物体。 孤立系统:则没有任何交换。 孤立系统:则没有任何交换。理论和实践证明它是 退化系统。 退化系统。 返回
返回
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就大于钢筋、水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就大于钢筋、 沙石的强度之和。 泥、沙石的强度之和。

②拿破仑说数量小时较多数法国人不敌少数马克 留木人, 留木人,数量大时较少法国人可以战胜较多数马 克留木人。 克留木人。 ③人们常说"三个臭皮匠等于一个诸葛亮"。 人们常说"三个臭皮匠等于一个诸葛亮" ④上网游戏、吸毒、赌博等往往是哥儿们相互影 上网游戏、吸毒、 响上隐的。 响上隐的。 ⑤"三个和尚没水吃",其原因是他们的能量消耗 三个和尚没水吃" 在内耗上。 在内耗上。 返回
返回
3、系统方法
系统论思想观点,也是系统方法的 系统论思想观点, 基本原则,具有科学方法论的含义, 基本原则,具有科学方法论的含义,这 正是系统论这门科学的特点。 正是系统论这门科学的特点。贝塔朗菲 对此曾作过说明,英语System 对此曾作过说明,英语System Approach 直译为系统方法,也可译成系统论, 直译为系统方法,也可译成系统论,因 为它既可代表概念、观点、模型, 为它既可代表概念、观点、模型,又可 表示数学方法。 表示数学方法。系统方法应用于工程产 系统工程。 生了系统工程 生了系统工程。
回目录
问题
1、古代就有整体思维的思想,系统论 古代就有整体思维的思想, 的提出有何意义? 的提出有何意义? 2、有序、层次、等级有什么区别? 有序、层次、等级有什么区别? 3、为什么负反馈是控制的核心? 为什么负反馈是控制的核心? 4、信息与物质、能量有什么区别? 信息与物质、能量有什么区别? 5、整体思维方法有哪些? 整体思维方法有哪些?
返回
环境适应性
一个系统和包围该系统的环境之间通常 都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都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外界环境 的变化会引起系统特性的改变, 的变化会引起系统特性的改变,相应地引 起系统内各部分相互关系和功能的变化。 起系统内各部分相互关系和功能的变化。 为了保特和恢复系统原有特性, 为了保特和恢复系统原有特性,系统必须 具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例如反馈系统、 具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例如反馈系统、 自适应系统和自学习系统等。 自适应系统和自学习系统等。不同的系统 适应环境的能力是不同的, 适应环境的能力是不同的,但也不是非常 高级的系统才有适应能力。 高级的系统才有适应能力。
按系统的规模分:小型系统、中型系统、 按系统的规模分:小型系统、中型系统、 大型系统和巨型系统。 大型系统和巨型系统。 按学科领域分:自然系统、 按学科领域分:自然系统、社会系统和思 维系统。 维系统。 按状态划分:有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 按状态划分:有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还 有平衡系统、非平衡系统、近平衡系统、 有平衡系统、非平衡系统、近平衡系统、 远平衡系统等等。 远平衡系统等等。 还有:实体系统和抽象(概念)系统;宏观 还有:实体系统和抽象(概念)系统; 系统、微观系统。 系统、微观系统。
1 + 1= 2 ; 1 + 1< 2 ; 1+1 > 2
返回
系统与要素关系
⑴整体的性质不一定是要素具备的。如 整体的性质不一定是要素具备的。 H2O的性质与H或O都不同。 的性质与H 都不同。 ⑵要素的性质影响整体。如一台机器中, 要素的性质影响整体。如一台机器中, 一个部件出错,机器就会不正常。 一个部件出错,机器就会不正常。 要素性质之间相互影响。 ⑶要素性质之间相互影响。改变要素间的 相互作用是改变系统性质的方法之一。 相互作用是改变系统性质的方法之一。
返回
整体性和相关性
系统是由若干部分组成, 系统是由若干部分组成 , 各部分之间有 机的联系的复杂程度是系统的主要特征。 机的联系的复杂程度是系统的主要特征。构 成系统的各个部分可以具有不同的功能, 成系统的各个部分可以具有不同的功能,但 系统的整体功能往往不是各部分功能的简单 组合。子系统相互关联越强, 组合。子系统相互关联越强,系统的整体功 能功能就越显示出与部分功能的组合不同。 能功能就越显示出与部分功能的组合不同。
返回
有序性、 有序性、层次性和等级
高级的复杂的系统不仅是有序的, 高级的复杂的系统不仅是有序的,而且往往具 有复杂的层次结构和很高的目的性。 有复杂的层次结构和很高的目的性。一般系统论的 一个重要成果是把生物和生命现象的有序性和目的 性同系统的结构稳定性联系起来。行政系统分为科、 性同系统的结构稳定性联系起来。行政系统分为科、 军事系统分为排、 处、局、部、委…;军事系统分为排、连、营、团、 表现出系统的层次性。 师、军…,表现出系统的层次性。根据系统层次的 有序程度和目的性程度可以划分不同的等级。 有序程度和目的性程度可以划分不同的等级。一般 来说,结构层次复杂有序,目的性很强, 来说,结构层次复杂有序,目的性很强,则系统等 级就高。比如说人比动物等级高级, 级就高。比如说人比动物等级高级,就在于人因获 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比动物强了多, 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比动物强了多,则人的目的 性远远比动物强。 性远远比动物强。 返回
返回
结构与功能
⑴要素不变时,结构决定功能。如种类无数的 要素不变时,结构决定功能。 有机物几乎都主要是碳、 氮组成。 有机物几乎都主要是碳、氢、氧、氮组成。常 常是组成结构不同。 常是组成结构不同。又如电子元件不同的组合 可以形成各种家电。(反过来,结构相同, 。(反过来 可以形成各种家电。(反过来,结构相同,要 素不同,功能不同) 素不同,功能不同) ⑵结构、要素都不同则可以有相同的功能。如 结构、要素都不同则可以有相同的功能。 人脑系统和计算机系统在部分功能上相似。 人脑系统和计算机系统在部分功能上相似。利 用这一原则,可以设计各种仿真系统。 用这一原则,可以设计各种仿真系统。 ⑶同一结构可能有多种功能。如一付中药可能 同一结构可能有多种功能。 有多种疗效。 有多种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