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变监测终端通信模块(TTU)的设计
配变终端设备(TTU)

配变终端设备(TTU)TTU监测并记录配电变压器运行工况,根据低压侧三相电压、电流采样值,每隔1~2分钟计算一次电压有效值、电流有效值、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有功电能、无功电能等运行参数,记录并保存一段时间(一周或一个月)和典型日上述数组的整点值,电压、电流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出现时间,供电中断时间及恢复时间,记录数据保存在装置的不挥发内存中,在装置断电时记录内容不丢失。
配网主站通过通信系统定时读取TTU测量值及历史记录,及时发现变压器过负荷及停电等运行问题,根据记录数据,统计分析电压合格率、供电可靠性以及负荷特性,并为负荷预测、配电网规划及事故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如不具备通信条件,使用掌上电脑每隔一周或一个月到现场读取记录,事后转存到配网主站或其它分析系统。
TTU构成与FTU类似,由于只有数据采集、记录与通信功能,而无控制功能,结构要简单得多。
为简化设计及减少成本,TTU由配变低压侧直接变压整流供电,不配备蓄电池。
在就地有无功补偿电容器组时,为避免重复投资,TTU要增加电容器投切控制功能。
1.定义TTU监测并记录配电变压器运行工况,根据低压侧三相电压、电流采样值,每隔1~2分钟计算一次电压有效值、电流有效值、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有功电能、无功电能等运行参数,记录并保存一段时间(一周或一个月)和典型日上述数组的整点值,电压、电流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出现时间,供电中断时间及恢复时间,记录数据保存在装置的不挥发内存中,在装置断电时记录内容不丢失。
配网主站通过通信系统定时读取TTU测量值及历史记录,及时发现变压器过负荷及停电等运行问题,根据记录数据,统计分析电压合格率、供电可靠性以及负荷特性,并为负荷预测、配电网规划及事故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如不具备通信条件,使用掌上电脑每隔一周或一个月到现场读取记录,事后转存到配网主站或其它分析系统。
2.特点适用于供电公司、县级电力公司、发电厂、工矿企业、部队院校、农村乡电管站、100-500KVA 配电变压器台变的监测与电能计量,配合用电监察进行线损考核,还能通过GPRS通信网络将所有数据送到用电管理中心,为低压配电网络优化进行提供最真实最准确的决策依据。
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TTU)的硬件研究

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TTU)的硬件研究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的要求,配电变压器的监控和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配电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对其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可以及时发现故障和异常,保障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而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TTU)作为其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对配电变压器进行监控,我们进行了相关硬件研究,以提高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的硬件研究成果,包括硬件设计和性能测试等方面的内容。
一、硬件设计1.处理器选择在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的硬件设计中,处理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
我们选择了性能稳定、功耗低的ARM架构处理器作为核心处理器。
这种处理器在低功耗的同时能够提供较高的计算性能,满足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对于运算速度和功耗的要求。
2.存储器选择为了保证监控数据的快速存储和读取,我们选用了高速闪存作为存储器。
为了满足大容量数据存储的需求,我们在硬件设计中考虑了闪存的扩展性,可以方便地进行存储容量的扩展。
3.通信模块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需要与上位监控系统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因此通信模块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选用了支持多种通信协议的通信芯片,并在硬件设计中考虑了通信模块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保证数据的快速传输和通信的稳定性。
4.电源模块电源模块是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的基础模块,对于硬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进行了专门的电源管理模块硬件设计,以确保监控终端在各种工作环境下都能够稳定运行。
5.外围接口为了满足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与外围设备的连接需求,我们在硬件设计中考虑了多种外围接口的设计,包括模拟输入输出接口、数字输入输出接口等,以满足不同监控场景的需求。
二、性能测试在硬件设计完成后,我们进行了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的性能测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稳定性测试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我们对监控终端进行了长时间运行的稳定性测试。
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TTU)的硬件研究①

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TTU)的硬件研究①【摘要】本文主要对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TTU)的硬件进行研究。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分析了TTU硬件结构,描述了TTU硬件设计要求,进行了TTU硬件性能测试,评估了TTU硬件可靠性,探讨了TTU硬件未来发展趋势。
结论部分总结了TTU硬件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进行了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配电变压器监控系统的硬件设计和改进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TTU)、硬件研究、硬件结构、设计要求、性能测试、可靠性评估、未来发展趋势、总结、未来研究方向、应用案例分析。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TTU)是配电系统中的重要设备,通过监测和控制变压器运行状态,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配电变压器监控需求逐渐增加,而传统的监控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的配电系统的要求。
研究TTU的硬件结构和性能,对于提高配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国内外已经有不少关于TTU硬件研究的成果,但大多集中在理论模型和仿真分析方面,对于TTU硬件结构设计和实际性能测试的研究比较缺乏。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TTU硬件结构进行深入分析,探讨TTU硬件设计的关键要求,进行性能测试和可靠性评估,并对TTU 硬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为配电变压器监控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TTU)的硬件技术特点,深入分析其结构与设计要求,评估其性能和可靠性,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TTU硬件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配电系统中的作用和优势,为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通过对TTU硬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可以为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促进行业技术的进步与创新。
本研究旨在全面了解和分析TTU硬件的相关特性,为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更大的效益和作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TTU)的硬件研究①

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TTU)的硬件研究①1. 引言1.1 研究背景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TTU)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其监控和管理对于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复杂化,对于电力设备的监测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而传统的配电变压器监控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对于设备状态实时监测的需求,因此对于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配电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其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对配电变压器的实时监测和状态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配电变压器监控手段主要以人工巡检和定期检测为主,其存在着监测不及时、监测精度低等问题。
而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TTU)的出现,为实现配电变压器的远程监测和智能管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TTU设备可以实现对配电变压器的状态实时监测、故障预警和远程控制等功能,为电力系统的运行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对于TTU硬件结构设计、性能测试和优化等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对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TTU)的硬件进行研究,旨在探索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潜力,验证其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通过对TTU硬件的性能测试和优化方案探讨,旨在提升其监控功能和数据传输速度,从而更好地适应电力系统的需求。
通过对TTU硬件应用案例的分析,旨在揭示其在实际场景中的效果和优势,为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升级提供实践参考。
通过对TTU硬件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旨在预测未来技术发展方向,为下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建设和配电变压器监控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推动电力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
1.3 研究意义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TTU)作为配电系统中重要的监测设备,具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TTU可以实时监测配电变压器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关键参数,帮助运维人员进行及时的故障诊断和处理,提高了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TTU)的硬件研究

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TTU)的硬件研究【摘要】本文主要针对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TTU)的硬件研究展开讨论。
在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指出了配电变压器监控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和迫切需要进行硬件研究的现状。
明确了研究目的和意义,为后续内容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在详细介绍了TTU的基本原理、硬件架构、主要功能、性能优化以及应用场景,为读者对TTU的认识提供了全面的视角。
结论部分总结了硬件研究的核心内容,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同时提出了研究成果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对TTU的硬件部分有更深入的了解,为相关领域能够更好地应用和推广TTU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TTU)、硬件研究、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基本原理、硬件架构、主要功能、性能优化、应用场景、硬件研究总结、未来展望、研究成果应用1. 引言1.1 研究背景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TTU)作为现代电力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其硬件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电力行业的重要课题。
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电力负荷的增加,电力设备的运行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监控系统来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
现有的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在功能、性能和稳定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行深入的硬件研究来提升其整体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需要不断更新迭代,更好地适应电力系统的发展需求。
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的硬件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价值。
通过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实现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TTU)的硬件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和优化。
具体目的包括:提升TTU的监测性能和数据传输能力,提高其在配电网中的实时监测和故障诊断能力;优化TTU的硬件架构,实现其在多种环境下稳定可靠的运行;探索TTU的主要功能,深入了解其在配电系统中的作用和价值;探讨TTU的性能优化策略,为进一步提高其监测精度和响应速度提供技术支持;探索TTU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适用性,为未来在配电系统中大规模应用TTU提供参考和指导。
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TTU)的硬件研究

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TTU)的硬件研究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TTU)是用于电力系统中的配电变压器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的重要设备。
它可以实时采集配电变压器的各种参数,包括电压、电流、温度等,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送给监控中心。
在运行过程中,它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避免因配电变压器故障而引起的大面积停电。
TTU可分为两大部分:硬件和软件。
本文将重点介绍TTU的硬件研究。
首先,TTU的硬件组成主要包括控制模块、数据采集模块、通讯模块和电源模块。
控制模块是TTU的核心部分,它主要负责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
它包括主控芯片、时钟芯片、FLASH存储器、RAM 存储器、显示器和按键等。
主控芯片是整个系统的“大脑”,可以处理数据、控制I/O口以及与其他模块通讯。
时钟芯片的作用是提供一个准确的时间基准,以便对数据进行时间戳标记。
FLASH存储器和RAM 存储器用于数据的储存和读取。
显示器和按键也非常重要,它们可以提供实时信息显示和人机交互。
数据采集模块是另一个核心模块,它的主要作用是采集变压器的各种参数。
它包括模拟前端、数字转换器、采样电路和滤波电路等。
模拟前端负责将不同的信号转换成标准的电压或电流信号,以便数字转换器进行采样。
数字转换器负责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以便生成采样数据。
采样电路和滤波电路则分别负责采样信号和滤波,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通讯模块是TTU与监控中心通信的重要部分,它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递给监控中心。
通讯模块包括通信芯片、无线电收发模块、天线和连接器等。
通信芯片负责处理通信协议和数据传输。
无线电收发模块负责接收和发送数据,天线则负责将数据传输到目标设备。
连接器则用于连接各个模块和外部环境。
最后电源模块的作用是为TTU提供稳定的电源,以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电源模块包括电池、电源管理芯片、DC/DC转换器等。
电池负责系统的备用电源,以防止突然断电导致数据丢失。
电源管理芯片则监测电源供应和电池状态,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基于以太网的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的发展概况、以太网技术的特点以及以太网技术在电力行业方面的发展和应用,讨论了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的总体设计方案以及嵌入式以太网技术在配网终端设备上应用的可行性。
本文介绍了其系统组成、工作原理、主要元器件的应用,误差分析和主要软件的流程图等。
在此基础上着重讨论了硬件系统的核心微控制器STC89C516RD+的特点、计量芯片ADE7758的性能以及网卡控制芯片RTL8019AS数据发送、接收的工作原理。
本课题设计的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实现的基本功能包括电压、电流、频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电能的测量。
电压、电流的测量精度为0.5级,功率和电能的测量精度为1级,频率的测量精确到0.1Hz,最后通过以太网将数据上传到上位机。
作为设计的难点,考虑到本设计采用的单片机的程序存储器只有64K,数据存储器为1K字节,必须在欲实现的功能与资源之间进行权衡。
本设计综合监测终端的需求和以太网的通讯特点,从一个免费的TCP/IP协议-uIP中选取移植了5个最重要的协议:ARP、IP、ICMP、TCP和UDP。
换句话说,这5个协议的实现满足了监测终端融入ethernet的需要。
结论中如实地指出了系统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善的地方。
目前只进行了单相的电压、电流、功率和频率的测量,还需要实地测量三相电网的情况。
从测量结果和理论误差分析比较来看,电压、电流的测量结果还可以通过完善硬件设计和软件算法来提高精度。
关键词:以太网,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STC89C516RD+,ADE7758,RTL8019AS,uIP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supervisory terminal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thernet and application of ethernet technology on power industry are introduced briefly, and the collectivity design scenario of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supervisory terminal and the feasibility in embedded ethernet technology applicated on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supervisory terminal are discussed.The structure and work principle of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supervisory system, application of main components, error analysis and software chart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key apparatus STC89C516RD+, performance of energy meter IC ADE7758 and principle of sending and receiving data of ethernet card chip RTL8019AS are discussed importantly.The basis function of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supervisory terminal includes the measuring of voltage, current, frequency, active power and energy, reactive power and energy. The accuracy class of voltage and current is 0.5 degree and the accuracy class of power and energy is 1 degree. Finally, data is sent to host computer by ethernet.As the difficulty of design, considering the capacity of ROM is 64K bytes and the capacity of RAM is 1K bytes in the single chip microprocessor., function supposed to implement and resources are needed to be balanced. This design colligates the demand of supervisory terminal and characteristic of ethernet. The most important five protocols, ARP, IP, ICMP, TCP and UDP , are distilled from a free protocol uIP. That is to say, the transplant of these five protocols makes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supervisory terminal connect to ethernet.In conclusion, some problems in system are indicated faithfully. The measurement of voltage, current, power and energy in single-phase has been finished presently. However, three-phase network should also be measured on the spot. The accuracy can be improved by perfecting the hardware design and software algorithm compared measurement result to the theoretic error analysis.Key words: ethernet,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supervisory terminal, STC89C516RD+ADE7758, RTL8019AS, uIP第一章绪论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电力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促使电力事业迅速发展,电网不断扩大,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TTU)的硬件研究

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TTU)的硬件研究
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TTU)是一种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监控于一体的设备,用于实时监测配电变压器的状态和运行情况。
其硬件研究主要包括外部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通讯模块、处理器和电源等方面。
外部传感器是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采集变压器的工作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振动等。
这些传感器需要具有高精度、快速响应、稳定可靠等特点,以确
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采集模块负责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进行滤波、放大、
采样等处理,以便后续的数据传输和处理。
数据采集模块需要具备高分辨率、低噪声、低
功耗等特性,同时还需要具备完善的接口和通信功能,以便与其他模块进行数据交互。
通信模块是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的核心部分,用于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或
云平台。
通信模块可以采用有线或无线通信技术,如以太网、GPRS、3G、4G、LoRa等,以满足不同环境和应用需求。
通信模块需要具备高速、稳定、安全的数据传输功能,同时还
需支持远程控制和升级等功能。
处理器是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的核心控制单元,负责数据处理、分析和存储等功能。
处理器需要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稳定的运行环境,以满足实时监
控和数据分析的要求。
处理器还需要支持各类通信协议和数据存储格式,以便与其他设备
和系统进行数据交互。
电源是保障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正常工作的基础,可以采用交流电源或直流电源。
电
源模块需要具有高效节能、稳定可靠、瞬时电流保护等特点,以确保终端设备的长时间稳
定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变监测终端通信模块(TTU)的设计
关键字:ARM TTU 配电自动化通信模块
在电力供配电系统中,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TTU)用于对配电变压器的信息采集和控制,它实时监测配电变压器的运行工况,并能将采集的信息传送到主站或其他的智能装置,提供配电系统运行控制及管理所需的数据。
一般要求TTU能实时监测线路、柱上配电变或箱式变的运行工况,及时发现、处理事故和紧急情况,并具有就地和远方无功补偿和有载调压的功能。
由此可见,TTU除具有数据采集与控制功能外,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通信功能[1]。
1 配变监测终端通信模块的硬件设计
1.1配电自动化对TTU通信的要求[1]
根据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要求,配变监测终端TTU对上应能与配电子站或主站进行通信,将终端采集的实时信息上报,同时接收子站/主站下达的各种控制命令,对下要求可与附近的配变监测终端(TTU)或其他智能设备进行通信。
因此,对配变监测终端通信功能的要求比较严格,无论通信方式、通信协议、通信接口都要满足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要求,主要包括:
(1)通信的可靠性:配变监测终端的通信应能抵制恶劣的气候条件,如雨、雪、冰雹和雷阵雨,还有长期的紫外线照射、强电磁干扰等。
(2)较高的性价比:考虑通信系统的费用,选择费用和功能及技术先进性的最佳组合,追求最佳性价比。
(3)配电通信的实时性:电网故障时TTU快速及时地传送大量故障数据,配变监测终端的通信系统必须具有双向通信的能力,具有半双工或全双工的能力。
(4)通信方式的标准化及通用性:配变监测终端的通信系统包括发送器、接收器。
使用中常常需要与其他配电设备进行通信,因此应尽量选择具有通用性、标准化程度高的通信方式及设备,便于使用和维护。
1.2 TTU通信模块的构成
1.2.1 通信模块的整体框图
TTU的通信模块整体框图[3]如图1所示。
接口通过电力线接收来自主站的命令信息,经过滤波放大后,命令经过解调送到控制器,然后控制器通过串口将主站命令发送给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
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根据接收到的主站命令对配电变压器的数据进行采集,经过分析处理后,将数据信息通过串口发送给通信模块的控制器,再经过调制,最后经由接口发送到电力线上,等待主站接收。
1.2.2 电力线载波芯片的选择
在电力线载波通信中,电力线载波芯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到信息的准确传送,因此电力线载波芯片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
XR2210/XR2206套片或LM1893是比较早的电力线载波芯片。
XR2210/XR2206是一组FSK方式的调制解调芯片,并不是专门针对电力线载波通信设计的。
LM1893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生产的modem芯片,采用FSK调制解调方式,它只是对一般FSK调制解调芯片稍作改进,目前,这两款modem芯片在国内基本没有采用。
SSC P300是Intellon公司采用现代最新通信技术设计的电力线载波modem芯片。
它采用了扩频(Chirp方式)调制解调技术、现代DSP技术、CSMA技术以及标准的CEBus协议,可称为智能modem芯片,体现了modem 芯片的发展趋势。
但它是Intellon公司按北美地区频率标准、电网特性,特别针对家庭自动化而设计的。
频率范围100 kHz~400 kHz,电网电压480 Y/277 Vac、208 Y/120 Vac、60 Hz,不适合我国50 Hz电网频率。
ST75xx芯片是SGS-THOMSON公司专为电力线载波通信而设计的modem芯片。
由于它是专用modem芯片,所以除有一般modem芯片的信号调制解调功能外,还针对电力线应用加入了许多特别的信号处理手段,目前,在国内电力线载波抄表领域应用广泛。
本文选用SGS-THOMSON公司的电力线载波芯片ST7538,它是在ST7536、ST7537基础上推出的一款为家庭和工业领域电力线网络通信而设计的半双工、同步/异步FSK调制解调器芯片。
ST7538内部集成了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所有功能[4],通过串行通信,可以方便地与微处理器相连接,内部具有电压自动控制和电流自动控制,只要通过耦合变压器等少量外部器件即可连接到电力网中,可以在噪声频带很宽的信道环境下实现可靠通信。
ST7538还提供了看门狗、过零检测、运算放大器、时钟输出、超时溢出输出、+5 V电源和+5 V电源状态输出等,大大减少了ST7538应用电路的外围器件数量,是一款功能强大、集成度很高的电力载波芯片,为家庭和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采取了多种抗干扰技术。
1.2.3 硬件电路的设计
通信模块包括微处理器部分、载波部分、信号滤波部分和电力线信号耦合保护部分。
整个通信模块各部分的连接如图2所示。
微处理器选择ARM芯片,它与TTU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通过串口进行通信,及时发送主站的命令以及传送TTU采集到的配变数据。
电力线载波芯片ST7538与微处理器之间通过SPI口进行通信,通过微处理器与ST7538的串口RxD、TxD和CLR/T可以实现微控制器与ST7538的数据交换。
ST7538的工作模式由REG_DATA和RxTx的状态决定。
微处理器与ST7538之间的通信采用同步方式,CLR/T 作为参考时钟。
ST7538处于接收数据状态时,RxTx为低,待发数据从TxD脚进入ST7538,时钟上升沿时被采样,并送入FSK调制器调制,调制信号经D/A转换、滤波和自动电平控制电路(ALC),再通过差分放大器输出到电力线。
ST7538处于接收数据状态时,RxTx为高,信号由模拟输入端RAI脚进入ST7538,经过一个带宽±10 kHz的带通滤波器,送入一个带有自动增益AGC的放大器。
此信号再经过解调、滤波和锁相变成串行数字信号,输出给微处理器ARM。
信号滤波部分包括输入窄带滤波器和输出窄带滤波器两部分。
输入滤波电路采用并联电
流谐振电路,滤除指定频率以外的无用信号和噪声。
输出滤波电路采用串联电压谐振电路,避免无用信号耦合到电力线上。
电力线信号耦合保护电路由功率放大器、输出保护匹配电路和输入增益平衡匹配电路3个基本部分组成,其耦合方式采用电容耦合。
2 配变监测终端通信模块的软件设计
2.1通信协议的制定
通信模块的通信协议根据DNP3.0规约制定,数据链路层的数据采用一种可变帧长格式:FT3。
一个FT3帧被定义为一个固定长度的报头,随后是可以选用的数据块,每个数据块附有一个16 位的CRC 校验码。
固定的报头含有两个字节的起始字,一个字节的长度(LENGH),一个字节的链路层控制字(CONTROL),一个16位的目的地址,一个16位的源地址和一个16位的CRC校验码,其帧格式如表1所示。
起始字:2字节,0x0564。
长度:1字节,是控制字、目的地址、源地址和用户数据之和,255≥长度≥5。
目的地址:2个字节,低字节在前。
源地址:2个字节,低字节在前。
用户数据:跟在报头之后的数据块,每16个字节一块,最后一个块包含剩下的字节,可以是1~16个字节。
每个数据块都有一个CRC循环冗余码挂在后面。
CRC循环冗余码:2个字节。
在一个帧内,挂在每个数据块之后。
控制字与功能码:通信控制字包含有本帧的传输方向,帧的类型以及数据流的控制信息。
功能码的具体设定为:
对于原发送方的帧:
0:使远方链路复位
1:使远方进程复位
3:发送用户数据,须对方确认
4:发送用户数据,不须对方确认
9:询问链路状态
对于从方发送帧:
0:肯定确认
1:否定确认
11:回答链路状态
2.2 通信模块的软件设计方案
通信模块平时工作在载波接收状态[5],接收到一帧数据后解调给TTU数据采集端,TTU 采集端接收并返回数据,数据调制后经电力线传给主站经解调后给采集终端。
在规定的时间内RS485接收到数据时进行载波发送,数据发送结束后返回接收状态。
若在规定的时间内RS485没有接收到数据也自动返回载波接收状态。
通信模块的软件流程如图3所示。
当通信模块判断有帧命令接收时,开始解调,即载波接收,限定时间为5 s,在解调过程中同时判断帧命令,有则重新连续解调。
有帧命令接收时才允许串口接收,限定时间为1.5 s。
接收帧命令开始解调后,即向串口发送命令,TTU数据采集端接收到命令后,根据命令的指示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分析数据状态,并把采集与分析结果发送到串口。
当通信模块接收帧头找到后1.5 s内收到采集端的返回数据,则将数据进行调制,向电力线发送,即载波发送,限时5 s,若帧头找到后1.5 s内没有收到采集端的返回数据,则禁止接收TTU 采集端的数据。
载波发送完毕,通信模块再次回到接收状态,等待主站的下一次命令。
本文实现了配电变压器监测系统通信模块的设计,该模块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通过电力线与配电主站进行通信,无需另架线路,具有性价比好,集成度高,工作可靠的优点。
通信模块与配电变压器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处理模块结合在一起,构成配电变压器的监测终端,使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集采集、处理、通信于一体,改善了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的功能,优化了其设计,提高了整个监测终端的性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