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光显微镜物镜中心调节方法
偏光显微镜操作说明

Nikon E600偏光显微镜使用说明
1. 打开总开关及电脑,然后打开偏光显微镜电源(位移显微镜底盘的右侧方)
2. 拨动调光旋钮(底盘左侧前方),调节光度。
(一般调至最大值)
3. 先把载物台调至最低位置,选择合适倍数的目镜轻轻插入镜简上端(物镜一
般选用中、低倍镜),侧方位顺时针旋转紧后,然后把目镜移至最中间。
防目镜镜头撞上载物台)
4. 把标本轻轻放在载物台中间。
5•将CCD 连接到电脑主机上,方便更清楚地观察图片。
6. 调节焦距。
首先是粗调,通过两侧的粗动手轮实现。
先缓慢地往上调动,调
至开始出现模糊的图像时,再进行微调至清晰的图像。
微调也是位于粗动轴 的两侧末端。
7. 点击CCD 上的“capre ”按钮,图像立即保存到电脑里。
8. 当更换目镜时,先把载物台旋至最低处,移动目镜到侧方为将其逆时针旋转
取出。
再将所用的目镜按以上方法装进使用。
9. 测完后先关掉CCD ,再关偏光显微镜。
然后将目镜取出归放原处。
10. 最后拷贝数据,关电脑,再关总电源。
注意事项: 1. 在使用和调节时,要细心缓慢进行,切勿用力过猛。
2. 每次更换目镜时,先把载物台调至最低处,以防撞击。
3. 在测试过程中,因为有事载时离开时,先关掉 CCD 和偏光纤维镜电源。
4. 每次测完后要记得把目镜装入盒子里归放原处,并且登记。
(以。
显微镜操作规程

TR-PL850T透反射偏光显微镜操作规程1.照明装置的调节:1.1打开电源开关。
1.2将反射\透射照明切换开关切换至任一工作状态。
1.3调节亮度调节旋钮使光度适中。
2.载物台的调节:2.1将标本放在在载物台上,用分化目镜和10X物镜观察标本,适当调节载物台调中螺钉,使轨迹中心靠近视场中心,载物台的调中即完成。
2.2其他倍数的物镜可以调节物镜调中螺钉把物镜调至光轴中心。
2.3拧紧载物台的锁紧螺钉使其不能转动。
3.调焦:3.1将低倍物镜置于光路中,慢慢转动粗动调焦手轮调焦,从目镜中观察到物象大致轮廓后,再用微动调焦手轮调焦至物象清晰。
3.2其他倍数的物镜可以调节微动调焦手轮至物象清晰。
4.双目瞳距调整及视度调节:4.1瞳距调节:双手分别握住双目左右支架转动,直至双目中看到的光环完全重合,此时瞳距即已调好。
4.2视度调节:双目观察调焦时,应先以40X的物镜,单独用右眼从右筒观察样本,调焦至成像清晰后,用左眼观从左筒观察,同时调节左筒上的视度调节环以补偿左右眼适度上的差异,使两筒成像同样清晰。
5.各种不同光路的观察5.1透射观察:5.1.1将反射\透射照明切换开关切换至透射位置。
5.1.2将检偏器推入光路,转动检偏振器和起偏振器都至“0”位置,松开聚光镜锁紧螺钉,慢慢旋转聚光镜使观察到的视场最黑,然后重新锁紧聚光镜锁紧螺钉。
5.2反射观察:将反射\透射照明切换开关切换至反射位置。
5.3偏光观察:5.3.1将反射\透射照明切换开关切换至任一工作状态。
5.3.2推入检偏振器到工作位置,转动检偏振器和起偏振器都至“0”位置,可达到正交状态。
5.3.3根据需要插入不同的补偿器进行光程差补偿。
6.拍照:用相机接口将相机与显微镜连接,打开相机,将相机调至拍摄状态,按动相机的快门按钮。
7.标尺标定:打开计算机的标定软件(Tsview),从文件中找到所需标定的图像,点击图像处理,打开标尺校订表,双击所需的标定尺寸(即图像的目镜放大倍数与校订的尺寸一致),开始标定。
偏光显微镜使用

火山岩岩矿鉴定简易手册(一)偏光显微镜的使用与调节1 熟悉偏光显微镜的构造、装置、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2 调节照明(对光)(1)装上低倍或中倍物镜,打开锁光圈,轻轻推出上偏光镜、勃氏镜及聚光镜(2)转动反光镜至视域最亮为止。
如果总是对不亮,可以轻轻抽出目镜或推入勃氏镜,然后转动反光镜至视域内看到光源为止。
此时加上目镜或推出勃氏镜,视域必然最亮。
3 调节焦距(准焦)(1)将一薄片置于载物台上(注意必须使盖玻璃朝上),用弹簧夹夹住。
(2)从侧旁看物镜镜头,转动粗动螺丝,使镜筒下降,至物镜到最低位置(注意切勿压碎薄片)。
(3)从目镜中观察,同时转动粗动螺丝,使镜筒上升,当视域中刚刚出现物象时,改用微动螺丝,使物象清晰为止。
(4)换用高倍物镜,用同法调节焦距。
在调节焦距时,绝不能眼睛看着目镜下降镜筒,因为这样很容易压碎薄片并损坏物镜。
在调节高倍物镜焦躁时,尤应注意。
因为高倍物镜的焦躁很短,镜头几乎与薄片接触,若薄片盖玻璃朝下时,不但无法准焦,而且常有压碎薄片,割伤镜头的事故发生。
4 校正中心在校正中心前,必须检查接物镜位置是否正确,如物镜没有安装在正确位置上,中心不但不能校正,而且往往容易损坏物镜和校正螺丝。
校正中心时,如发现螺丝旋转费力,或失效时,应立即报告,请求指导,切勿强力扭动。
校正中心的方法,参阅教材的有关部分。
二颜色和多色性的观察,解理及解理夹角的测量1 确定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观察许多光学现象,必须知道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
为此,在进行单偏光镜下的晶体光性研究之前,必须确定下偏光镜振动方向,并使之固定,不要轻易改变。
(1)在一薄片中选择一个具清晰解理的黑云母,置视域中心。
(2)旋转物台使黑云母解理缝与东西十字丝平行。
此时如果云母颜色最深,则东西十字丝方向即为下偏光镜振动方向。
否则,则需转动下偏光镜,至黑云母颜色最深为止。
2 颜色、多色性及吸收性的观察(1)使薄片中黑云母分别置视域中心,旋转物台使黑云母解理缝、电气石延长方向平行下偏光镜振动方向,观察颜色并注意颜色浓度。
偏光显微镜具体操作过程

§1 、偏光显微镜的构造目镜镜座镜臂镜筒物镜勃式镜物台光圈调节物镜旋转盘目距调节板下偏光镜物台升降粗动螺旋(粗调)物台升降微动螺旋(微调)物镜中心校正螺丝上偏光镜试板镜架目镜上偏光镜物台电源开关勃氏镜调焦杆物镜转盘物镜OLYMPUS BX-41型偏光显微镜结构粗、微动镙旋勃氏镜亮度调节钮下偏光与聚光系统视场光阑双筒目镜目镜调焦环可调视角目镜镜筒10倍宽视野目镜上偏光镜(检偏器)上偏光镜方向调节环调节环固定旋钮勃氏镜系统勃氏镜调焦杆勃氏镜拉杆上偏光拉杆物镜转盘、物镜与试板插孔试板插孔与试板物镜转盘与物镜云母试板、石膏试板和石英楔物台及物台中心校正旋钮物台中心校正旋钮物台固定镙丝下偏光镜(起偏器)与聚光系统锥光聚光镜旋钮聚光系统升降旋钮孔径光阑调节杆下偏光镜视场光阑与滤色片蓝色滤色片视场光阑调节环电源开关与光强度预制钮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光强度预制钮升降物台的粗、微动镙旋粗动镙旋微动镙旋光源亮度调节旋钮输出电压调整范围为0-6V二、偏光显微镜观测前的调节与校正一、装卸镜头1、装目镜将选用的目镜插入镜筒,并使其十字丝位于东西、南北方向。
2、装卸物镜因显微镜类型不同,物镜的装卸有下列几种情况:弹簧夹型、转盘型、螺丝扣型。
二、调节照明(1)装上低倍或中倍物镜,打开锁光圈,轻轻推出上偏光镜、勃氏镜及聚光镜勃式镜上偏光镜2)在无薄片的前提下观察视域中的明暗程度◆明亮:仅使用了下偏光◆全黑:同时使用上下偏光镜,二者振动方向正交。
◆灰白:上下偏光片的振动方不正交,需调节。
三、调节焦距(准焦)1、薄片置于物台之上,且使盖玻片一面朝上。
2、调焦,从侧面看镜筒,转动粗调旋钮,将镜头降至最低位置,若使用高倍镜头,需将镜头降至几乎于薄片接触为止,然后从镜中观测,同时转动粗旋钮缓缓提升镜头至视域内物像基本清楚,在转动微调旋钮,直至视域内物像其清晰为止。
调焦时,绝不能眼晴看着镜筒内二下降镜筒,这样容易压坏薄片。
特别是中高倍镜的调焦要小心物镜压碎薄片。
显微镜调整方法说明书

显微镜调整方法说明书一、前言显微镜是一种重要的实验设备,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医学诊断、材料分析等领域。
为了保证显微镜的正常运行和观察效果,正确的调整方法十分关键。
本说明书将详细介绍显微镜的调整方法,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
二、材料准备在进行显微镜调整之前,您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 显微镜:包括显微镜本体、镜筒、物镜、目镜等部分;2. 准备好的标本或幻灯片。
三、显微镜调焦1. 将显微镜安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插上电源线;2. 将目镜调节至最低位置;3. 向下转动粗调焦手轮,使物镜离玻璃底座较远;4. 将标本放在玻璃底座上,然后转动粗调焦手轮,使物镜缓慢下降,直到标本出现清晰的影像;5. 观察调焦后的影像,如果觉得不够清晰,可以继续微调粗调焦手轮,直到获得清晰的观察效果。
四、调整光源1. 打开显微镜的光源开关;2. 调节光源亮度,通过旋转亮度调节钮来控制;3. 观察镜筒内的目视光源孔,通过旋转光源聚焦钮来调整光源的聚焦程度;4. 确保光线均匀且明亮,以便获得清晰的观察效果。
五、调整物镜1. 选择合适的物镜,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放大倍数;2. 松开物镜固定螺丝,并旋转物镜,使其对准标本;3. 调节目视光源孔内的聚焦圈,并观察镜筒内的图像;4. 通过微调物镜的位置,使图像变得清晰并获得所需的放大倍数。
六、调整目镜1. 观察目视光源孔周围的刻度盘,调节目镜的刻度,以符合您的视力需求;2. 调节目镜的眼距,使您的双眼舒适地观察到整个视野;3. 通过微调目镜的位置,使图像变得清晰,并获得所需的放大倍数。
七、其他调整除了上述的调焦、光源、物镜和目镜的调整外,根据实际需要,您可能还需要进行以下调整:1. 调整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以满足不同观察需求;2. 调整视场光源,以改变背景亮度或提供特殊效果;3. 调整显微镜的倍率刻度,以便在观察时能够准确测量目标的尺寸。
八、注意事项1. 使用显微镜时,应轻拿轻放,避免碰撞和摔落;2. 避免显微镜长时间曝晒在高温、高湿度等恶劣环境中;3. 清洁显微镜时,使用柔软的纸巾或专用镜头纸擦拭,避免使用有机溶剂或过度力度;4. 镜片和镜筒污垢过多时,可使用专业清洗液进行清洗,龙头下面小洗手间为客户准备了清洗液;5. 镜头有严重污垢或损坏时,应送到专业维修部门进行检修。
偏光显微镜校准方法

偏光显微镜校准方法偏光显微镜是一种常用的显微镜,用于观察有机晶体、岩石、金属材料等样品的光学性质。
为了保证显微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校准。
本文将介绍偏光显微镜的校准方法。
一、偏光显微镜校准前的准备工作在开始校准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 清洁显微镜:使用干净的棉布或纸巾擦拭显微镜的镜片和光源,确保无尘和污物。
2. 检查偏光片:检查偏光片是否完好无损,无划痕或污渍。
3. 准备标准样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标准样品,如石英片或石英标准样品。
二、偏光显微镜校准步骤1. 调节偏光片:将偏光片插入显微镜光路中,通过旋转偏光片的角度,观察样品的光强变化。
找到两个亮度最强的位置,使其正交。
2. 校准旋转偏振器:将旋转偏振器旋转到0度位置,即透光方向与样品平行。
然后,观察样品的光强变化,调节旋转偏振器的角度,使光强最小。
3. 校准偏振载物台:将标准样品放置在偏振载物台上,并旋转偏振载物台,观察样品的光强变化。
调节偏振载物台的角度,使光强最小。
4. 校准目镜:调节目镜焦距,使得目镜中的目标清晰可见。
5. 校准物镜:选择合适的物镜,将其插入物镜孔中。
调节物镜的焦距和聚光调节,使得样品显微图像清晰可见。
6. 校准光源:调节光源的亮度和方向,使得样品的照明均匀而稳定。
三、校准结果的检验和调整完成校准后,需要进行结果的检验和调整,以确保偏光显微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观察标准样品:使用标准样品观察显微图像,检查图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如有需要,可以进行聚光调节和焦距调整。
2. 检查偏振载物台:使用偏振载物台观察样品,观察样品的光强变化。
如果光强不均匀或光强过低,可以调整偏振载物台的角度和位置。
3. 检查物镜和目镜:使用不同倍数的物镜和目镜观察样品,检查图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如有需要,可以调整物镜和目镜的焦距和聚光调节。
4. 检查光源:观察样品的照明情况,检查光源的亮度和方向是否合适。
如有需要,可以调整光源的亮度和方向。
实验五:偏光显微镜调节及使用

实验8 偏光显微镜的构造及调节一、 一、 实验目的熟悉并掌握偏光显微镜的构造及操作方法二、 二、 实验内容1. 偏光显微镜的构造偏光显微镜最主要的特点是具有产生偏振光的装置,试样薄片的观察研究是在偏光下进行的。
偏光显微镜的类型很多,但基本结构相似。
图8-1是Leica DM LSP 偏光显微镜,主要部件为:(1) 目镜(Eyepiece )。
目镜由一组安装在金属圆筒中的透镜构成,放大倍数有5x 、8x 、10x 和12x 等,目镜中通常装有十字丝,有的镜头安装有目镜微尺,微尺分为一百等分,有的目镜装有方格微尺,面积为1cm 2,分为400格,用来统计矿物的百分含量,不用时也可将微尺取出置于附件盒中。
(2) 镜筒中段,有可转动的勃氏镜(Amici-Bertrand Lens)。
勃氏镜又称勃创镜,是一小的凸透镜,位于目镜和上偏光镜之间,通常与高倍物镜在正交偏光镜间联合使用,主要起放大镜的作用。
(3) 物镜(Objective )。
物镜由若干组透镜组成,放大倍数不同的物镜,其透镜的组合也不同。
物镜通过弹簧夹或螺丝口与镜筒相连。
一般每台显微镜有4~5个倍率不同的物镜,也有多达7个以上的。
每个物镜都有不同的数值孔径(Numerical Aperture ),也称计量光孔,以N.A 标记。
光孔角是指物镜最边缘的光线在焦准时所构成的角度,以2θ表示,如图8-2中所示。
数值孔径与光孔角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θsin .⋅=n A N ,式中n 是标本与物镜之间介质的折光率,当观察一般干薄片时,介质为空气时,n=1;当用油浸镜头观察时,介质为浸油,n 为浸油的折射率。
显微镜的图象清晰度或分辨率与数值孔径的平方成正比,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不同类型显微镜同一放大倍数的物镜,其数值孔径愈大,成象愈清楚。
同一物镜,物体与物镜间介质的折射率愈大,数值孔径也愈大,因此,用油浸镜头观察油浸薄片比一般用干镜头观察薄片更清晰。
物镜前透镜与薄片(不计算盖玻璃)间的距离,称为物镜的工作距离,工作距离随放大倍数的增加而减小,100x 的镜头的工作距离可小至0.14mm ,所以在使用高倍物镜时要小心。
偏光显微镜焦距调整的方法步骤

偏光显微镜焦距调整的方法步骤
偏光显微镜焦距调整的方法步骤如下:
正交偏光的调整:所谓正交偏光,是指偏光镜的偏振轴与分析镜的偏振轴呈垂直。
将分析镜推入镜筒,转动起偏镜来调节正交偏光。
此时,目镜中无光通过,视区全黑。
在正常状态下,视区在最黑的位置时,起偏振镜刻线应对准0°位置。
调节焦距:将欲观察的薄片置于载物台中心,用夹夹紧。
从侧面看着镜头,先旋转微调手轮,使它处于中间位置,再转动粗调手轮将镜筒下降使物镜靠近试样玻片,然后在观察试样的同时慢慢上升镜筒,直至看清物体的像,再左右旋动微调手轮使物体的像最清晰。
切勿在观察时用粗调手轮调节下降,否则物镜有可能碰到玻片硬物而损坏镜头,特别在高倍时,被观察面(样品面)距离物镜只有0.2~0.5mm,一不小心就会损坏镜头。
物镜中心调节:偏光显微镜物镜中心与载物台的转轴(中心)应一致。
在载物台上放一透明薄片,调节焦距,在薄片上找一小黑点移至目镜十字线中心O处,载物台转动360°。
如物镜中心与载物台中心一致,不论载物台如何转动,黑点始终保持原位不动;如物镜中心与载物台中心不一致,那么,载物台转动一周,黑点即离开十字线中心,绕一圆圈,然后回到十字线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光显微镜物镜中心调节方法
(1)观察旋转工作台上的切片,在切片中找一小黑点,使位于目镜十字线中心。
(2)转动工作台,若物镜光轴中心O与工作台中心不一致,黑点即离开十字线中心绕一个圆转动。
圆的中心S即为工作台的中心。
(3)将小黑点转至距十字线中心最远的1点处,旋转物镜座上两个调节螺丝使小黑点自1处移至O-1直线的中点(即1点距十字线中心距离的一半)。
(4)如此循环进行上述三步骤可使物镜光轴与旋转工作台中心重合。
单折射性与双折射性:光线通过某一物质时,如光的性质和进路不因照射方向而改变,这种物质在光学上就具有“各向同性”,又称单折射体,如普通气体、液体以及非结晶性固体;若光线通过另一物质时,光的速度、折射率、吸收性和偏振、振幅等因照射方向而有不同,这种物质在光学上则具有“各向异性”,又称双折射体,如晶体、纤维等。
(二)光的偏振现象:光波根据振动的特点,可分为自然光与偏振光。
自然光的振动特点是在垂直光波传导轴上具有许多振动面,各平面上振动的振幅分布相同;自然光经过反射、折射、双折射及吸收等作用,可得到只在一个方向上振动的光波,这种光波则称为“偏光”或“偏振光”。
偏光显微镜有两个偏振镜,一个装置在光源与被检物体之间的叫“起偏镜”;另一个装置在物镜与目镜之间的叫“检偏镜”,有手柄伸手镜筒或中间附件外方以便操作,其上有旋转角的刻度。
从光源射出的光线通过两个偏振镜时,如果起偏镜与检偏镜的振动方向互相平行,即处于“平行检偏位”的情况下,则视场最为明亮。
反之,若两者互相垂直,即处于“正交校偏位”的情况下,则视场完全黑暗,如果两者倾斜,则视场表明出中等程度的亮度。
由此可知,起偏镜所形成的直线偏振光,如其振动方向与检偏镜的振动方向平行,则能完全通过;如果偏斜,则只以通过一部分;如若垂直,则完全不能通过。
因此,在采用偏光显微镜检时,原则上要使起偏镜与检偏镜处于正交检偏位的状态下进行
正交检偏位下的双折射体:在正交的情况下,视场是黑暗的,如果被检物体在光学上表现为各向同性(单折射体),无论怎样旋转载物台,视场仍为黑暗,这是因为起偏镜所形成的线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不发生变化,仍然与检偏镜的振动方向互相垂直的缘故。
若被检物体具有双折射特性或含有具双折射特性的物质,则具双折射特性的地方视场变亮,这是因为从起偏镜射出的直线偏振光进入双折射体后,产生振动方向不同的两种直线偏振光,当这两种光通过检偏镜时,由于另一束光并不与检偏镜偏振方向正交,可透过检偏镜,就能使人眼看到明亮的象。
光线通过双折射体时,所形成两种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依物体的种类而有不同。
双折射体在正交情况下,旋转载物台时,双折射体的象在360°的旋转中有四次明暗变化,每隔90°变暗一次。
变暗的位置是双折射体的两个振动方向与两个偏振镜的振动方向相一致的位置,称为“消光位置”从消光位置旋转45°,被检物体变为最亮,这就是“对角位置”,这是因为偏离45°时,偏振光到达该物体时,分解出部分光线可以通过检偏镜,故而明亮。
根据上述基本原理,利用偏光显微术就可能判断各向同性(单折射体)和各向异性(双折射体)物质。
(五)干涉色:在正交检偏位情况下,用各种不同波长的混合光线为光源观察双折射体,在旋转载物台时,视场中不仅出现最亮的对角位置,而且还会看到颜色。
出现颜色的原因,主要是由干涉色而造成(当然也可能被检物体本身并非无色透明)。
干涉色的分布特点决定于双折射体的种类和它的厚度,是由于相应推迟对不同颜色光的波长的依赖关系,如果被检物体的某个区域的推迟和另一区域的推迟不同,则透过检偏镜光的颜色也就不同。
检术要求
1、载物台的中心与光轴同轴。
2、起偏镜和检偏镜应处于正交位置。
3、制片不宜过薄。
校正振片
在实际操作中,偏正显微镜上下偏振镜的振动方向要互相正交,或东西和南北方向,各自与目镜十字丝的横、纵方向一致。
有时只用一个下偏振镜来观测,必须确定下偏振镜的振动方向,因此操作时必须对偏振镜进行校正。
1、目镜十字丝的检测
一般要检查目镜十字丝是否正交,以及是否与上下偏振镜振动方向一致,同时选一块解理和清晰的黑云母,移至目镜十字丝的中心,将解理缝平行于十字丝的一根丝,记下载物台的刻度数,再转动载物台使解理缝平行于另一十字丝,记下载物台的刻度数,两个刻度数之差为90°,说明十字丝正交。
2、下偏振镜振动方向的确定和校正
一般用黑云母来检查下偏振镜的振动方向,这是因为黑云母是一种分布广泛的透明矿物,在单偏光下很有特征:首先找一块解理和清晰的黑云母,移至目镜十字丝中心,推出上偏光镜,转动载物台一周,观察黑云母颜色的变化,因为黑云母对解理方向的振动光吸收最强,所以使黑云母颜色达到最深时,解理缝的方向就是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
3、上下偏振镜正交的校正
下偏振镜的方向校正好之后,取下薄片,推入上偏振镜,观察视域是否处于消光状态,如果全黑,则表明上下偏光的振动方向互相正交,否则,上偏振镜须进行校正,即转动上偏振镜,使视域达到最暗为止。
转动时必须先松开上偏振镜的止动螺丝,校正好后再拧紧。
4注意事项编辑
为保证系统的使用寿命及可靠性,注意以下事项:
1.试验室应具备三防条件:防震(远离震源)、防潮(使用空调、干燥器)、防尘(地面铺上
地板);电源:220V+-10%,50HZ温度:0度-40度.
2.调焦时注意不要使物镜碰到试样,以免划伤物镜。
3.当载物台垫片圆孔中心的位置靠近物镜中心位置时不要切换物镜,以免划伤物镜。
4.亮度调整切忌忽大忽小,也不要过亮,影响灯泡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有损视力。
5.所有(功能)切换,动作要轻,要到位。
6.关机时要将亮度调到最小。
7.非专业人员不要调整照明系统(灯丝位置灯),以免影响成像质量。
8.更换卤素灯时要注意高温,以免灼伤;注意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卤素灯的玻璃体。
9.关机不使用时,将物镜通过调焦机构调整到最低状态。
10.关机不使用时,不要立即该盖防尘罩,待冷却后再盖,注意防火。
11.不经常使用的光学部件放置于干燥皿内。
12.非专业人员不要尝试擦物镜及其它光学部件。
目镜可以用脱脂棉签蘸1:1比例(无水酒精:乙醚)混合液体甩干后擦拭,不要用其他液体,以免损伤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