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

合集下载

走在教育边缘 读后感 刘铁芳

走在教育边缘 读后感 刘铁芳

重视教育的存在-----读《走在教育的边缘有感》这本书是刘铁芳所写,刘铁芳先生对于目前教育改革现状并不乐观。

他认为,世纪之交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更注重形式层面的改革,而不是教育内涵本身的深化。

深度体制化之中的教育日渐成为一种越来越精致的技术,而不关心这种实践样式本身的教育价值与意义,教育缺少了内在的灵魂。

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多次提到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

他认为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文化等的传授和灌输。

俄国人洛扎诺夫曾经说过:“理想的东西应当尽可能地保持个性,因为这是人及其创造中最可珍贵的东西。

”人的发展需要足够自主的空间,这样更宜于个性的自由的发展。

人人都企盼被欣赏,而不愿被雕塑,被拿捏,被打压。

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言:我们应该模仿天上的太阳,它把光、热与生气给予整个世界,让凡是能够生存、兴旺和能够发芽的东西都可以生存、兴旺和发芽。

老师的宽容与谅解造就了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更造就了一颗颗健康明朗的心灵,在老师的宽容之下,同学们会看到希望的曙光,在老师的善意的尊重与信任中,同学们会更加自律与自强,充分发挥内在潜能,日异其能,岁增其智,创造一个完美的人生。

林中多歧路,殊途而同归。

当我们与学生面对面的时候,当我们身处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发生一种社会所期待的教育交往的时候,老师和学生才是在实践真正的师生关系。

我们总是在对象的实践中,来实践我们存在的本质。

课堂,是我们实践教育职责的表演阵地。

而课外,那是充满着个性化的对教育的执著的追求和探索,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在去成为教师的跋涉中体味快乐和幸福,那就是坚持理想,坚持“去成为”一名教师的信念。

《“靠”教育生存与“为”教育生存》一文,作者提出教师职业道德选择有两种基本模式:“为”教育而生存;“靠”教育而生存。

靠教育而生存,教师职业为教师提供人生的基本保障;为教育而生存,教育事业成为教师人生的基本内涵。

在社会日益走向职化的今天,靠教育而生存实际上是大多数教师的基本生存姿态,把教师看成一种职业,踏实工作,履行教师职责,从中获取正常的回报。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一)——学会享受教育的幸福有缘聆听16的赤子之情和强烈的教育责任感。

“书香世界”这部分收录了作者阅读教育名着、朋友和自己的着作后的感受、序言或后记。

吾爱吾师很是为朱教授的新教育所感动,买了朱教授的一些书,可直到这个寒假才真正的捧起来认真拜读了一下,收获颇丰。

真正最能打动我的是其中一篇诗歌《享受教育的幸福》。

教育现实现实工作中,受到自身和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很容易就产生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所谓“职业倦怠”现象,是指一个人在社会期望值、个体内在的期望值过高而客观实际又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失望的情绪、疲惫的心态的一种心理现象。

它的心理特征表现为生活的乏味感、事业的失望感、精神的疲惫感、认知的冲突感等,是一种心理的内在需要与客观实际情况相矛盾的产工作和生活采取悲观的态度。

情绪上:情绪比较紧张,不安,易怒,易躁,动则责怪或迁怒于学生。

关于新教育实验读了这样一本书,整体收获了“新教育实验”体系主要包括:相信学生潜力,重视精神状态,创造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等五个主要观点;在小学六年的教学过程中贯穿“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日记”、“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建设数码社区”、“创建特色学校”等六大行动,从而实现“以人为本、因学论教、扬长补短、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

为了培养儿童“看听读写说算”等基本素质,“新教育实验”在成功完成基本课程教学的同时还有多项要求。

这些要求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采用高科技教学设施,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发展学生科学、艺术、美术、文学等方面的特长,使每个学生拥有天才孩子的感觉,努力成才。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化苦旅》、读书人。

你如何理解生活你就将拥有怎样的生活你如何理解教育你就将拥有怎样的教育你的眼里没有色彩你的生活就不会缤纷你的心里没有阳光你的教育就不会辉煌有人面带微笑拥抱每一轮新的太阳有人心怀烦恼拒绝每一个美的希望而你,也就如同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份快乐的心情你会把每一个挫折看成是考验你会把每一种困难看成是磨练你时时刻刻都会听到花开的声音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股创造的激情你会把每一堂课精彩地演绎你会把每一句话精心地锻造你会把校园变成追求卓越的教育梦工场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种生活的诗意……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心情的时候,我们就成熟了,人就是认识自我,成就自我的过程,因为任何改变,都是进步!任何改变都是进步改变别人从改变自己开始改变态度从改变笑脸开始改变结果从改变过程开始改变明天从今天改变开始改变自己从现在开始……《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走在孩子的后面读后感

走在孩子的后面读后感

走在孩子的后面读后感《走在孩子的后面》读后感。

《走在孩子的后面》是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深入探讨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以及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塑造他们的性格和人生观。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家庭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许多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比如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责任感等等。

作者认为,家长应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自由,让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同时也要适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也能够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另外,书中还提到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的态度和方法。

作者认为,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做一个好榜样,让孩子从小就能够学会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同时,家长还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关爱。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健康成长,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作为家长,我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做一个好的榜样,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我会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去落实书中提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同时,我也会把这些理念和方法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和家人,让更多的人受益。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孩子在温暖和关爱中茁壮成长。

育人故事 行走在教育路上

育人故事 行走在教育路上

育人故事行走在教育路上摘要:一、引言:行走的意义二、教育的核心:关爱与引导三、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四、教育成果:成长与收获五、教师成长:反思与提升六、结语:继续前行正文:【引言】行走在教育路上,我们都是追梦人。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使命是育人,引导学生走向美好未来。

在这条道路上,我们承载着无数家庭的期望,肩负着培养国家未来的重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教育的真谛,分享教育的喜悦和感悟。

【教育的核心:关爱与引导】教育的本质是关爱与引导。

关爱学生,意味着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

引导则是在学生迷茫时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方向。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始终秉持关爱与引导的原则,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时代在发展,教育方法也在不断革新。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勇于创新,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同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知识,提升综合素质。

【教育成果:成长与收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教育路上,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让他们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取得丰收。

我们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成长:反思与提升】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以求进步。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结语】在教育路上,我们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让我们携手前行,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美好未来,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继续努力拼搏。

《教育家精神之路》读后感

《教育家精神之路》读后感

《教育家精神之路》读后感读完这本书,我的内心仿佛经历了一场奇妙的旅行,感触颇多。

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词藻堆砌,没有高深莫测的理论说教,有的只是一个个真实而又动人的故事,它们就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我对教育的全新认知之门。

书中所展现的那些教育家们,他们并非是遥不可及的神话人物,而是有血有肉、在教育之路上摸爬滚打的前行者。

他们也曾面临困惑与挫折,也曾在无数个夜晚为了学生的未来辗转反侧。

但正是那份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让他们在这条并不平坦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了下去。

其中有一个教育家的经历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他叫李老师,在一个偏远的乡村学校任教。

这所学校条件简陋,教学资源匮乏,甚至连像样的课本都没有几本。

李老师刚到学校的时候,也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

但是,他没有退缩,没有抱怨。

他心里想的是,怎么能让这些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他先是自己动手制作教具,用木板、钉子、绳子做出了简单的数学模型,让孩子们能更直观地理解几何知识。

然后,他又利用课余时间,去山上采集各种植物标本,给孩子们上生动的自然课。

记得有一次,为了给孩子们讲解月相的变化,李老师连续几个晚上不睡觉,就守在学校的操场上观察月亮。

他把看到的每一个细节都认真地记录下来,第二天再绘声绘色地讲给孩子们听。

孩子们听得入了迷,仿佛跟着李老师一起走进了那神秘的宇宙。

李老师还特别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品德和价值观。

有个孩子因为家里穷,经常偷拿同学的东西。

李老师没有当众批评他,而是私下里找他谈心,了解他的困难,还自己掏腰包给他买了学习用品。

慢慢地,这个孩子改掉了坏习惯,变得开朗自信起来。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开阔眼界,李老师四处奔走,联系城里的学校,争取到了让孩子们去参观的机会。

他带着孩子们第一次坐上去城里的大巴车,孩子们一路上叽叽喳喳,兴奋得不行。

在城里的学校,孩子们看到了宽敞明亮的教室、先进的教学设备,眼神里充满了向往和期待。

从那以后,孩子们学习更加努力了,因为他们心中有了梦想,有了对未来的憧憬。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_心得体会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_心得体会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感谢您的阅读!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一)——学会享受教育的幸福有缘聆听听说朱永新教授的大名已经是很多年的事了,真正聆听朱教授的讲座是在2011年,朱教授莅临泰安一中的泰山大讲堂给泰安的教育同行们做的一堂精彩的讲座。

当时最大的收获是他的新教育在管理方面,最重要的铁律是“底线+榜样”。

在实验管理上,“底线+榜样”,其实就是“课题管理+榜样引领”。

想想看,如果没有榜样的言说,新教育会怎么样?新教育的发展,某种意义上不取决于研究中心出多少学术成果,而取决于新教育能够出现多少榜样,其中走得最快的榜样能达到怎样的高度?DD榜样的高度,代表了新教育在实践领域的高度,因为榜样是相对而言比较完美地实践研究成果的人或团队。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关于本书《走在教育的路上》一书,共分“边走边吟”、“教育风景”、“书香世界”、“携手圆梦”、“行者心语”五个部分。

“边走边吟”部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的十多首教育诗。

这是作者表达教育思想的一种特殊的话语方式。

“教育风景”部分详细记录了作者作为一个学教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的“教育市长”,到各地考察、调研、访问、讲学和宣传新教育实验的感受。

同时,还收录了作者2003年南美之行期间的16篇“教育游记”,读者不但可以从中领略到异国他乡的教育风光,更可以从中体悟到一个“教育市长”的赤子之情和强烈的教育责任感。

“书香世界”这部分收录了作者阅读教育名著、朋友和自己的著作后的感受、序言或后记。

吾爱吾师很是为朱教授的新教育所感动,买了朱教授的一些书,可直到这个寒假才真正的捧起来认真拜读了一下,收获颇丰。

真正最能打动我的是其中一篇诗歌《享受教育的幸福》。

教育现实现实工作中,受到自身和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很容易就产生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所谓“职业倦怠”现象,是指一个人在社会期望值、个体内在的期望值过高而客观实际又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失望的情绪、疲惫的心态的一种心理现象。

行走的教育读后感

行走的教育读后感

行走的教育读后感1. “哇,原来行走中能学到这么多东西呀!”当我读完《行走的教育》这本书,我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

就像那次我和爸爸妈妈去爬山,一路上我看到各种植物,我好奇地问这问那,爸爸妈妈都耐心地给我解答,那感觉真的太棒了!行走不就是这样吗,在不断的发现和探索中成长。

行走的教育真的太重要啦!2. “哎呀,行走真的能让人收获满满呢!”我读完后深有感触地说。

记得有一次和小伙伴们去公园玩,我们一起观察小虫子,一起讨论看到的有趣现象,这不就是在行走中学习吗?就像书里说的,行走就是生动的课堂呀!3. “嘿,行走的教育真的好神奇呀!”我看着书自言自语道。

上次去乡下奶奶家,我在田野里奔跑玩耍,认识了好多农作物,还知道了它们是怎么生长的,这和书里讲的一样呀,行走真的能让我们学到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呢!4. “哇塞,行走的教育原来这么有意思啊!”我兴奋地喊出来。

那次我们去海边旅行,我在沙滩上捡贝壳,感受着海风的吹拂,还了解了海洋生物的知识,这不就是行走带来的教育吗?它真的能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呀!5. “哟,行走的教育还真是不一样呢!”我读完后心里想。

记得有一回参加户外活动,我和小伙伴们互相帮助,克服困难,这不就是一种特别的学习吗?就像书里说的,在行走中我们能学会团结和坚韧呀!6. “咦,行走的教育真的这么有魅力呀!”我忍不住说道。

有次去参观博物馆,我在那些展品前流连忘返,听着讲解员的介绍,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就是行走的教育带给我们的惊喜呀!7. “哈,行走的教育太有趣啦!”我高兴地说。

有一次和同学们去郊游,我们一起观察大自然,一起分享有趣的发现,这不就是在体验行走的教育吗?它让我们的学习变得快乐起来!8. “哇哦,行走的教育真的让人好难忘啊!”我感慨地说。

那次去野外露营,夜晚看着星空,听着大人们讲故事,我学到了好多天文知识,这就是行走的教育的魅力所在呀!9. “呀,行走的教育真的太有意义啦!”我大声说出来。

《穿梭在教育森林中》读后感

《穿梭在教育森林中》读后感

《穿梭在教育森林中》读后感《穿梭在教育森林中》是一部关于教育探索与实践的著作,作者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分享了其在教育领域多年的心得与感悟。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伟大意义,以及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所应具备的使命与责任。

一、教育的本质本书让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的塑造、个性的培养和人生观的引导。

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挖掘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本身也要不断学习、成长,以自身的榜样力量影响学生。

二、教育的方法与策略书中提到了多种教育方法和策略,如启发式教学、情感教育、因材施教等。

这些方法和策略都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通过这些方法,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三、教育的挑战与反思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如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教学资源有限等。

面对这些挑战,教师需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反思,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教育政策的变化,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四、教育的未来本书让我意识到,教育的未来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智能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方式将不断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将成为主流。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应教育变革,学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总之,《穿梭在教育森林中》一书让我对教育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信心。

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将不断学习、探索,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800字
陈水仙
假期闲暇时间,我有幸拜读了朱永新教授的《走在教育的路上》,感触颇多。

《走在教育的路上》主要记录了朱教授关于教育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从中可以看到的是一个教育理想主义者的心路成长历程。

此书共分五个部分,分别是“边走边吟”、“教育风景”、“书香世界”、“携手圆梦”、“行者心语”。

书中优美的诗歌,朴实的文字,将我们带入了他心中那个理想的教育境地。

“边走边吟”这部分收录了十首诗,诗歌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教育事业的激情,“新教育实验”的行走激发了他的意志,边走边吟,成为他追寻教育梦想的一种生活方式。

“教育风景”记录了朱老师去国内多个地区考察和
国外南美之行的感悟,无论到哪,“看风景”成了他不可或缺的一道程序,但对于一个有“教育情结”的行者来说,“看风景“是有选择的,那就是主题风景——教育。

他以广阔的视野来考察、思索当地的教育问题。

其独特的教育视角引人深思。

“书香世界”收录了朱教授为一些中小学校长、老师,包括他的儿子朱墨的著作里所录的若干篇序言,以及朱教授为自己的著作所写的部分后记。

无知识的行走,无异于行尸走肉。

作者在行走之余大部分时间花在阅读上。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

阅读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今后我也要像朱教授那样,走进书香世界,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携手圆梦”记录了作者以“追寻理想,崇扬人文”为使命的“新教育实验”步伐,一群有理想的人,聚合在一个理想的平台上,跟着一个有理想的教育家,在播种理想的路上,蹒跚前行。

作为“新教育实验”的创始人,朱教师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不断追寻梦想,燃烧激情的人。

他为中国的教育事业点燃了希望,他享受教育,边走边吟,用“心血”吟出来的诗篇震撼了一颗又一颗年轻的心。

《走在教育的路上》让我认识到了一个心中有梦想,脸上有激情的出色的教育工作者——朱永新教授。

他内心带着坚定的信念走在教育的路上,他总是可以找寻到独特的“教育风景”,总是有新的启迪和感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今后我将一丝不苟地做好本职工作,将我心中的阳光传递给更多的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