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药及其药物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杜冠华)
影响药物作用因素与合理用药

影响药物作用因素与合理用药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个体差异、药物属性、剂量与给药途径、药物间相互作用等。
而合理用药指的是在考虑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特点来合理选择和使用药物。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因素以及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个体差异是指不同个体在生理、病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例如,一些人可能由于自身的遗传背景或疾病状态的影响而具有特殊的药物处理能力,导致药物在体内的浓度过高或过低,从而使药物的作用产生明显的不同。
因此,在给药时应考虑个体的特异性,调整剂量和给药途径,以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物属性是指药物本身的性质和特征。
药物的化学结构、物理性质、药理作用等都决定着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方式和效果。
例如,一些药物可能具有亲水性,易于在体内被水溶解和排泄,而另一些药物则可能是亲脂性的,具有更长的体内停留时间和更高的分布容积。
这些属性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作用的持续时间,从而影响其疗效和安全性。
因此,在用药时应根据药物的属性来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剂量,以确保药物能够达到期望的疗效效果。
剂量与给药途径是影响药物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药物的剂量决定着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效果。
剂量过大可能导致药物过量,产生毒副作用,而剂量过小则可能无法达到疗效。
给药途径则决定了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从而影响药物的作用快慢和持续时间。
不同的给药途径可能适用于不同的药物和疾病状态,因此,在给药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药物间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产生的相互影响。
药物间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改变,产生不良反应或减弱药物的疗效。
相互作用的机制包括药物代谢酶系统的竞争、药物与受体的竞争、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理化性质改变等。
因此,在使用多种药物时需要特别留意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并根据需要进行剂量调整或选择其他药物替代,以确保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
用药安全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用药安全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引言在日常生活中,药物是人们常用的一种治疗工具,但不正确或不安全的用药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因此,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用药安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确保每个人在使用药物时能够享受到最大的安全保障。
用药安全的原因分析1. 医务人员知识和技能医务人员在用药过程中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用药安全。
一些医务人员可能对药物的禁忌症、副作用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了解不足,导致用药错误或不安全。
此外,由于医学知识更新迅速,医务人员需持续学习,以保持专业的医药知识水平。
2. 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患者对于自己的病情和用药情况了解不足,以及缺乏正确的用药态度和自我管理能力,也是用药不安全的原因之一。
一些患者可能会自行调整药物的剂量或频率,或者未及时告知医务人员已使用的其他药物,从而增加用药风险。
3. 药品质量和监管药品的质量和监管是用药安全的重要保障。
如果药品质量不达标,可能存在药效不稳定、掺杂有害成分的风险。
此外,监管机构的监管执行力度也会影响用药安全。
对于一些制假售假的药品和不合格药品,监管机构需要加强监管措施,提高高效处置的能力。
4. 缺乏跨学科合作在用药过程中,缺乏跨学科合作也是用药不安全的因素之一。
药物不仅仅是医学领域的问题,还涉及到药理学、药剂学等多个学科。
因此,医务人员、药剂师、护士等各专业人士的合作十分重要,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整改措施1. 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医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医学知识,提高用药方面的专业水平。
医院或相关机构可以定期组织培训课程,包括最新的药物治疗方案、副作用和相互作用等内容,以促使医务人员时刻保持专业知识的更新。
2. 提高患者的用药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医务人员应向患者提供详细的用药指导,包括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可能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等。
同时,患者也应该积极参与自我管理,按照医嘱正确使用药物,并定期进行复诊和检查。
儿童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表 1 两组患者 的疗 效对 比 情况
过抑制人体 中的脑部去 甲肾上腺素 ,从而达 到抗抑郁和抗 焦虑、帮助 患者 改善性功能和 睡眠的作用 ,同时它还能够有 效的增强人体 中5 一 H T 神 经功 能 ,在 临床 应用 上得 到 了广 泛 的应用 。通 过本 次研究 可 以发 现 ,采用帕罗西 汀治 疗的观察组患者 治愈率和总有 效率均 明显高于对
照组 , 由此说 明,帕罗西汀对惊恐 发作患者心血 管症 状具有 良好的临
床疗 效,值 得在 临床应用上推广。 参考 文献 [ 1 ] 邢 淑华 . 帕罗西 汀对 惊恐 发作 患者 心血 管症 状 的临床 研究 [ J 】 . 吉 林 医学 , 2 0 1 3 , 3 4 ( 1 8 ) : 3 5 7 9 — 3 5 8 1 . [ 2 ] 孟森, 李 玉方 _ 巾 自 罗 西汀 对惊 恐发 作 患者心 血管 症状 的治疗 作用
的健 康 ,应 当建立 起合 理 的 儿童 用药评价 体 系 ,以确保 儿童 用药的安 全性 和有 效性 。
【 关 键 词】 儿童用 药 ;安 全性 ;有 效性 ;影响 因素 ;合理 用 药 ;医疗 水平 高低 中图分 类 号 :8 9 6 9 . 3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4 )0 3 — 0 0 5 5 — 0 2
概 率在 很大 程度 上取 决于 医疗水 平高 低 、医务 人员工 作 的认真 态度
及 操作 规程 的完 整程度 等 ,对于 这些情 况 ,医 院应 当加强 义务人 员 的培训 ,以有 效 提高 医务人 员 的工作质 量及 效率 ,以确保 儿童用 药
药物安全使用中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药物安全使用中的影响因素及对策通过对本院近五年来临床科室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探讨影响药物安全使用的主要因素,制订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防范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减少甚至是避免因给药差错等不良事件而引起的医患纠纷,进一步提升医务工作者的形象。
标签:药物;安全使用;影响因素;对策安全用药是药物治疗的核心和基础。
在医疗机构中,用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医疗不良事件报告中占1/3以上,是患者安全的关键点[1]。
护士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在整个过程中都处于第一线的位置[2],对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减少不良反应、防止用药错误和药品损害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护理人员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意识,促进安全用药,笔者对本院近五年来临床科室用药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总结了影响药物治疗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现报道如下。
1 影响因素1.1 药学基础知识薄弱安全用药缺乏理论上的支持。
医院每年都会组织医护人员进行“三基”训练及考核,但其中的基础知识所涉及药学专业知识内容非常少,而且很少列入考试内容,造成医护人员对药学知识的忽视及掌握不足。
尤其是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因理论知识贫乏,导致所有涉药操作缺乏先见性、指导性,更无从干预。
1.2 理论知识未及时更新近几年更新的各类药物使用指导原则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非常低。
如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中明确规定:中药注射剂禁忌配伍使用,谨慎联合用药[3]。
自从医院实行基药制度及推广处方点评工作后,多数医院的西药制剂使用逐步趋于规范,而中药制剂因进入基药的品种较多、适应证广泛、有一定价格优势,在基层医院有滥用的趋势,同一患者住院期间联合使用两、三种中药或含有中药成分制剂的现象并不少见。
这不但违背了相关使用原则的要求,而且给药物的安全使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1.3 机械性地执行医嘱忽视药品说明书的作用。
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药品的进口、研发及制造工艺不断改进,国内外的众多原研药、仿造药如雨后春笋,相继进入市场。
药物使用中的警戒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

药物使用中的警戒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药物使用是现代医学中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存在一些潜在的警戒因素,可能对患者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药物使用中的警戒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1. 药物选择与剂量控制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正确选择药物和合理控制剂量至关重要。
不同药物在不同剂量下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和副作用。
应对措施包括:1.1 个体化治疗:不同患者对同一药物的反应有所差异,基于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应进行个体化的药物治疗。
1.2 安全用药教育:医生应向患者明确介绍药物的用途、作用机制和常见副作用,以及如何正确服药并注意剂量控制。
1.3 监测药物水平:针对某些药物,例如抗生素或抗癌药物等,定期检测血药浓度有助于确定合适的剂量范围,减少毒性作用或疗效不佳的发生。
2. 药物间相互作用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可能导致疗效下降或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应对措施包括:2.1 药物联合使用考虑:在开具处方时,医生应综合考虑已经使用的药物,避免与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药物联合使用。
2.2 定期调整用药方案:对长期使用的药物,定期检查患者的用药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用药方案。
2.3 药物相互作用监测:在患者使用多种药物时,定期监测血药浓度或其他相关生化指标,以确定是否存在药物相互作用。
3. 药物过敏与不良反应药物过敏和不良反应是使用药物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应对措施包括:3.1 记录患者过敏史:在患者就诊时,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并记录在病历中。
3.2 用药前测试:对于存在过敏史的患者,在使用新药物之前,应进行过敏测试,以避免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
3.3 早期反应监测:对于使用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如静脉给药的抗生素等),应密切监测患者早期的反应,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 药物使用期限与存储条件药物的使用期限和存储条件对药效的保证起着重要作用。
应对措施包括:4.1 严格控制药物使用期限:药物在特定期限内使用,超时服用可能导致药效下降或产生有害物质。
给药环节风险干预在护理安全用药中的效果

般情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 1 . 2 . 1 以整群抽样 的方法 随机 抽取 l 0个护 理单
1 . 2 方 法
两组护士按护理单元统一编码 ,建立数据库 , 运用 S P S S 1 3 . 0统计分 析软 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 资
元, 奇数护理单元为研究组 , 共1 4 2 名护士 ; 偶数护
从 而导致 给药不 良事件 的发生 。加强给药环节风
险管理后其 差错发生率 明显下 降 ,确保病人住院
失。 1 . 3 统计 学处理 ’ .
3 0 . 2 %, 低年资护 士占护士的 6 9 . 8 %, 两组护士 的年 品信息 ( 简称给药准备过程 ) 、 护士单独执行给药、
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 两组各护理单元患者 的 年龄 、 性别 、 学历 、 民族 、 疾病 、 并 发症 、 护理级别等
1 0 4
・
临床护理 ・
给药环节风险干预在护理安全用药 中的效果
郭玉芳 曹军华 孙玉华
病人安全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及 欧美 国家高
度重视的课题【 l - 2 】 。也是卫生保健服务 的重要组成
称高 、 资历深的护士组成 , 每天 只少一名成员针对
发生给药差错主要环节进行干预并收集分析数据 , 每周进行 给药安全专题讲座 , 每月召开护理不 良事 件分析会 , 会上 的案例分析与各科室的 日常工作有
3 . 1 两组用药环节 中发生不良事件数的比较见表 1
。
研究组在于患者核对 、 整理医嘱过程中发生不
乌鲁 木齐 新疆 医科大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
堑墅匿堂 Q 生箜 丝 鲞
良事件数较对 照组低 , P值分别 为 0 . 0 1 7和 0 . 0 4 . 5 ,
加强药源性疾病学研究提高安全用药水平

DOI:10.3760/cma.j.issn.1008-5734.2014.05.001基金项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能力提升专项优秀科技社团奖(S2012-3-022)作者单位:10005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药理学会通信作者:杜冠华,Email:dugh@ ·论坛·加强药源性疾病学研究提高安全用药水平穆鑫杜冠华药源性疾病系指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过程中,因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的使用引致机体组织或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各种临床症状的异常状态[1]。
药物不良反应、用药错误、药品质量缺陷、药物中毒、超说明书用药、药物滥用等均为导致药源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因此,药源性疾病的防控涉及药物从生产开始到应用于患者的每一个环节。
药物作为致病因子,按病因可分为剂量相关性和非剂量相关性[1]。
前者为药理作用增强所致,这一类疾病是建立在药物物质基础和作用规律上的,是可测可控的,其危险性相对较低。
后者与药物剂量和正常药理作用不相关,这类疾病较难预防,不可控,其发生率较低但危害性很大,可导致患者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世界各国住院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比例为10%~20%,我国为10%~ 30%;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入院的患者达500万人次,每年约有19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2]。
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公布的2010年美国死亡相关数据表明,药源性疾病排在导致死亡疾病中的第10位,在心脏病、恶性肿瘤、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疾病、意外事故、阿尔茨海默病、糖尿病、肾病、流行性感冒和肺炎之后,在自杀、败血症、肝病和高血压肾病之前[3]。
在我国每年5000万住院患者中,至少250万人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其中50万人属于严重不良反应[4]。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仅2013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31.7万余份[5]。
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影响因素分析与解决措施

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影响因素分析与解决措施摘要:目的:研究心血管内科药物安全管理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2017年我院心血管内科230名病人,将其分为两组:采用药物安全管理的观察组和常规用药的对照组,分别统计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药物差错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并对病人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对比,并对其使用安全性进行评价。
结果:使用药物安全管理组护士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使用常规药物的对照组,而使用药物错误和护理投诉纠纷发生率均显著降低。
结论:通过对心血管内科病人的用药安全管理,使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得到了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为病人的用药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影响因素;管理对策引言心血管疾病是造成病人死亡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其治疗和护理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心血管内科的用药安全和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心血管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因此我们加强了对药物安全和护理质量的管理,并在临床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以2017年我院心血管科230名病人为样本,随机分成2个对照组:115名病人,59名男性,56名女性,33~74岁;以常规药物治疗的115名病人为对照组,男性58名,女性57名,32-73岁。
两组在总体数据上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本试验的参与者都是知情的,并且是自愿的。
1.2方法2.1对照组通过日常使用药物管理,医务人员熟悉和了解心血管病患者的基本情况,定期监测药物使用后的各项指标,并记录下使用药物后的各种指标,如果出现突发事件,应立即通知上级医师进行抢救,告知病人和家属使用药物的用法用量、治疗过程和相关护理,让其做好配合工作。
2.2观察组实施用药安全管理2.2.1成立用药安全管理小组在医院的领导下,建立了心血管内科的用药安全管理小组,组长是心血管内科的护士长,负责日常的用药安全管理,副组长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和一位经验丰富的护士,主要带领小组成员负责用药安全管理的具体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安全用药影响因素 2.安全用药影响因素
• ④药物 药物的基本属性: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 药物的基本属性: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 药物的质量标准:质量标准的制定目的, 药物的质量标准:质量标准的制定目的, 药物制备和应用: 药物制备和应用:需要控制的重要环节
3.安全用药影响的表现 3.安全用药影响的表现
8.97 / 0.29 0.11 3.92 2.96
36.08 / 5.19 0.12 24.11 14.70
9-36 0-0.2 0.3-15 0.1-0.5 3-96 3-34
4 50 5 32 47 11 1.5 1.5
138.70 1420.25 30.40 306.85 30-1420 627.00 429.40 628.90 681.15 429-681 589.95 448.40 616.55 658.35 448-658
Cryptotanshinone
6.34 0.20 / 2.72 0.40 0.87 0.30
10.93 / / 7.77 / 0.28 /
6.34 / / 7.95 / / /
5.02 / / 5.01 / 0.21 /
Ginsenoside Rb1 4602.75 3121.70 5037.85 5061.60 3121-5062 1.5 2.7-7.9 0-0.4 0-0.8 0-0.3 2
• ②药物杂质 • 杂质的种类 • 杂质的性质生物学性质和作用 • 杂质的认识的缺失
5.影响安全用药的药物因素 5.影响安全用药的药物因素
• ③药物物质状态及制剂
–制剂质量 制剂质量 –辅料质量 辅料质量 –物质状态 物质状态 –药物晶型和晶型药物 药物晶型和晶型药物
唑吡坦
唑吡坦+酒石酸唑吡坦晶A 唑吡坦+酒石酸唑吡坦晶A型
取血时间(小时)
OHOH HO CH2OH O HO O
葛根素
OH
O
葛根素不同晶型在SD大鼠体内吸收比较 200000 150000 峰面积 100000 50000 0 -5000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葛根素晶型Ⅰ 葛根素晶型Ⅱ 葛根素晶型Ⅲ 葛根素晶型Ⅳ
时间(分钟)
氯吡格雷
O O O HO S O OH N S Cl
.
氯吡格雷不同晶型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差异 1200 1000 800 峰 面积 600 400 200 0 0 10 20 30 时间(h) 40 50 60 晶Ⅰ 晶Ⅱ 晶Ⅳ 晶Ⅶ
23
7.中药与中药质量标准 7.中药与中药质量标准
• ①标识成分
1.安全用药 1.安全用药
• ③ 药物事件 不该发生的事故 科学问题 技术问题 管理问题 使用问题
2.安全用药影响因素 2.安全用药影响因素
• ① 医生 医生是用药的主要实施者, 医生是用药的主要实施者,承担着安全用药 的重大责任: 的重大责任: 药学知识, 药学知识, 治疗措施, 治疗措施, 个人智慧, 个人智慧, 实践经验, 实践经验, 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 个人素质。 个人素质。
• • • • 标识成分的价值 标识成分与药效的关系 标识成分与药物质量 标识成分的确定依据(无依据) 标识成分的确定依据(无依据)
7.中药与中药质量标准 7.中药与中药质量标准 • ②活性成分
• 活性成分与药效的关系 • 活性成分发挥作用的过程 • 多成分多靶点
7.中药与中药质量标准 7.中药与中药质量标准
安全用药及其 药物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杜冠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 药物研究所
1.安全用药 1.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是指在实现用药目的的过程中, 安全用药是指在实现用药目的的过程中,减少 任何可能的危害发生 安全用药是临床用药的基本要求, 安全用药是临床用药的基本要求,也是需要特 别关注的问题 安全用药存在的问题是隐性的,也是普遍的。 安全用药存在的问题是隐性的,也是普遍的。 副作用,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 副作用,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药物事件是 常见的,但不是必然的。 常见的,但不是必然的。
湖南株洲
酒石酸唑吡坦晶A 酒石酸唑吡坦晶A型
山东鲁南
唑吡坦+ 唑吡坦+?
江苏豪森
唑吡坦+ 唑吡坦+?
上海浦东
19
罗红霉素
25 20 15 峰面积 10 5 0 0 -5 时间(min)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晶A 晶B 晶C
晶A型 型 熔点值( ) 熔点值(ºC) 110~112
2.安全用药影响因素 2.安全用药影响因素
• ②药师 责任重大, 责任重大, 角色地位。 角色地位。 学科定位 作用职责
2.安全用药影响因素 2.安全用药影响因素
• ③病人 病人是安全用药的直接对象, 病人是安全用药的直接对象, 是药物治疗效果的受益者。 是药物治疗效果的受益者。 是药物治疗危害的受害者。 是药物治疗危害的受害者。 科学素质,心理素质, 科学素质,心理素质, 经济条件,社会地位。 经济条件,社会地位。
4.关于药物质量标准 4.关于药物质量标准
• ③质量标准的监控的技术
• • • • 仪器设备 技术水平 人员素质 科学基础
5.影响安全用药的药物因素 5.影响安全用药的药物因素
• ①药物成分 • 仿制药物的成分准确 • 结构,手性,纯度 结构,手性,
5.影响安全用药的药物因素 5.影响安全用药的药物因素
谢谢
中药与中药质量标准
The contents of each compound in four preparations of XSTL (µg/tablet or capsule)
Compound
同仁堂 国医堂 东北亚
天宏
含量 范围 5-11 0-0.2
差距 (倍) 2
Ginsenoside Rg1 4387.10 3401.95 4922.90 5152.80 3402-5152 1.5 Formononetin Curcumin Costunolide Astragaloside Tanshinone Ⅰ
• ①疗效降低 • 药品无效 • 疗效不足 • 疗效干扰
3.安全用药影响的表现 3.安全用药影响的表现
• ②不良反应增加 • 副作用增强 • 新不良反应出现 • 未知不良反应(药品研究薄弱) 未知不良反应(药品研究薄弱)
3.安全用药影响的表现 3.安全用药影响的表现
• ③特殊伤害 • 药源性疾病 • 药物毒性和伤害性事件
• ③未知成分 •
–是客观存在的成分 是客观存在的成分 –是物质基础不认识的成分 是物质基础不认识的成分 –是作用毒性都不明确的成分 是作用毒性都不明确的成分 –是无法控制的成分 是无法控制的成分 –也可以是证明可以存在的成分 也可以是证明可以存在的成分
中药与中药质量标准
The contents of each compound in four preparations of XSTL (µg/tablet or capsule) Compound 同仁堂 国医堂 东北亚 天宏 含量 范围 差距 (倍)
4.关于药物质量标准 4.关于药物质量标准
• ①质量标准的目的和功能
• 药物质量标准的目的是控制药物的疗 效 • 药学科学的发展掩盖了药物质量标准 的实质(尤其是中药) 的实质(尤其是中药)
4.关于药物质量标准 4.关于药物质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准
• ②质量标准控制的实质
• 有效成分明确的可以控制成分,但控 有效成分明确的可以控制成分, 制成分是否可以达到疗效目的。 制成分是否可以达到疗效目的。 • 物质基础认识不足,盲目控制物质成 物质基础认识不足, 分,不如按图索骥
安全用药的思考
• 医生水平的提高 • 全面广泛的药学服务 • 病人的科学素质 • 优质的药物
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任重道远
• 提高科学认识,医生素质提高 提高科学认识, • 加强药物研发,提高科技水平 加强药物研发, • 提高药物质量,企业率先发展 提高药物质量, • 不断总结经验,保证用药安全 不断总结经验,
Tanshinone ⅡA
市售四种消栓通络片成分含量
化合物 三七皂苷 R1 人参皂苷 Re 含量范围 (µg/片) 片 429-681 448-658 差距 (倍) 1.5 1.5 1.5 1.5 / / / 4 / 化合物 阿魏酸 芦丁 槲皮素 金丝桃苷 牡荆素 姜黄素 木香烃内酯 芒柄花素 黄芪甲苷 含量范围 (µg/片) 片 0.3-15 30-1420 3-34 3-96 0.1-0.5 0-0.2 / 5-11 2.7-7.9 差距 (倍) 50 47 11 32 5 / / 2 2
29
人参皂苷 Rg1 3402-5152 人参皂苷 Rb1 3121-5062 丹参酮Ⅰ 丹参酮Ⅰ 隐丹参酮 丹参酮 ⅡA 原儿茶醛 川芎嗪 0-0.4 0-0.8 0-0.3 9- 36 0-0.2
8.安全用药的思考 8.安全用药的思考
• 掌握药学科学,合理用药 掌握药学科学, • 把握药物作用规律,保证药物安全 把握药物作用规律, • 规范药物使用程序,降低药物事件 规范药物使用程序, • 观察药物作用,合理使用药物 观察药物作用,
1.安全用药 1.安全用药
• ② 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的毒副作用是自然存在的, 药物的毒副作用是自然存在的,忽视不良反应 会给病人带来直接的危害和间接的危害。 会给病人带来直接的危害和间接的危害。 药物自身的不足可以是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 药物自身的不足可以是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 使用不当是药物产生危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晶B型 型 102~104
晶C型 型 73~75
20
尼群地平
H3C H N A O O H3C B N O O H O O CH3 C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