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指导共17页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学目标:1.通过浏览《城南往事》激起学生的浏览兴趣。
2.通过捉住人物外貌、动作及语言等细节描述,初步感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感受人物形象,学生交换自己的浏览感受。
资源准备:1.师生共读《城南往事》。
2.教师自制课件。
教学进程:1、走进叙言,初感哀伤。
1.同学们,我们读整本书的时候要找1把翻开浏览之旅的金钥匙,那这把钥匙是甚么呢(出示课件)3.出示《冬阳童年骆驼队》片断,(1)请先看看这篇叙言是自序还是代序呢师小结:读叙言,这为我们了解整本书的内容提供了方便。
2、走进人物,感知形象。
1.《城南往事》是林海音的1部自传体小说,你们知道甚么是自传体小说吗2.书中由哪几个故事组成3.你最喜欢读哪一个故事故事中的哪一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入的印象(学生交换读书感受)3、了解侧面描述,体会表达效果。
师:整本小说中《惠安馆》这个故事的篇幅是最长的,我想它所讲述的内容应当是林海音记忆深处最最难忘的1段往事。
在这个故事中,同学们也谈了自己的感受,可就是这样使人难以忘记的人物她们终究的结局怎样呢1.指名学生答复,你是怎样知道的2.出示片断(1)学生轻声读,说说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人物的终究结局的(2)引导学生捉住关键字词(预设:哎、铁道旁、烧衣服)谈感受,相机指点朗诵。
(5)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诵。
过渡:随着时间的推移,转眼小英子小学毕业了,曾容许要来参加她毕业仪式的爸爸却没有出现。
1.带着问题速读《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不再是小孩子了》,思考文中没有描述爸爸病重直至去世,你是从哪看出来的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甚么4、情感升华,感悟成长。
1.随着爸爸的离世,我们看到了怎样的小英子2.伴随着小学毕业仪式,小英子的童年结束了。
随着爸爸的离世,小英子完全辞别了童年。
教师引读父亲的话,感受小英子对父亲的思念。
3.读完全本书,你会发现书中的这些人物都有着共同的地方。
原来,所谓的成长就是1场渐行渐远的修行!5、课堂小结6、推荐浏览《在胡同里长大》板书设计:《城南往事》浏览指点课2设计理念:当我们把好书送到孩子们眼前,我们的工作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第一课时:导读课教学目标:1、读封面、读封底、读目录,读扉页,交流收获。
2、通过交流,初步感知一些读书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已经五年级了,也学习过一些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回忆一下,拿到一本书我们先看什么呢?(看封面、看封底、看扉页)教师板书二、出示封面,激发猜读兴趣常言道:看书看皮,看报看题。
读书要先看书的封面。
书的封面是书的眼睛;题目是文章的凝炼。
或许我们手中的书封面不一样,通过比较、交流,我们就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
出示各种封面及问题:①通过看封面,我们看到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②第一次看到这个封面的时候,我们想到了什么?板书:前言后记略读四、介绍背景,激发阅读兴趣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他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丰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林海音。
本书具有极强的平民意识,一部纯美的散文式的电影;一种委婉的诗意,一片宁静的意境;近乎一幅素雅、淡泊、简约的中国水墨画;满含人间烟火味,却无半分名利心。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原籍台湾省苗栗县。
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
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
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
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
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作品极其丰富。
著有散文集《窗》、《两地》、《做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等。
整本书阅读城南旧事教案

整本书阅读城南旧事教案一、设计思想:《语文课程标准》前所未有地对学生的阅读名著提出了量化指标,体现了新课标对名著阅读的特别关注。
名著阅读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吕叔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名著阅读。
针对大多数学生不爱读书(尤其不爱读名著),不会读书的现状,利用名著阅读推荐课,用以将阅读效果落到实处,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能品析人物形象,能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过程中,掌握分析人物、赏析片段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童真的可贵,同情弱者,能够全面地评价人物。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①把握本书主要情节,概括本书内容。
②掌握评价人物的方法。
2.难点:赏析精彩片段,感受“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之情。
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童年,是生命起步的摇篮,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它永远像梦一样珍藏在我们的心中。
有的人把它写成歌曲,有的人把它画成图画,也有人把它拍成照片,但是童年的时光却注定不能随生命远航,它像一朵秋天的花,在生命的起点独自摇曳,感伤而又美丽!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城南旧事》这本书,和作家一起感受她童年的快乐与迷茫!(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对自己童年的回忆中,在自我融入地过程中激发他们阅读书籍的兴趣。
)二、走进书本,感受“我”的童年:1、孩子的目光:展示一张《城南旧事》当年的电影海报。
(利用电影海报,继续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透过观察图上内容,凝聚学生的注意力,也为下文关于小说内容的讨论奠定基础,同时也帮助学生找到阅读小说的一个方向。
)①这是《城南旧事》的电影海报,同学们能从这张海报里看到什么?可以看到:天空、房屋、城市、人群,还有一双孩子的眼睛。
②这双眼睛让你看出了什么?(一双清澈、纯真的眼睛里透出点疑惑和迷茫,似乎在为某些事情感到不解。
城市的上空有一双孩子的眼睛,这双眼睛在审视着这个世界。
最新《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教学讲义ppt

阅读《爸爸的花落了》小组之 间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父亲 很疼我?
爸没说什么, 打开了手中的包 袱,拿出来的是 我的花夹袄。他 递给我,看着我 穿上,又拿出两 个铜板给我。
我的父亲很疼 我, 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求: ( 1)W (2)Q 解:1 ) W=UIt
=380×10×1J =3800J 2 ) Q=I2Rt
=10 ×10 ×2 ×1J =200J
练习
1.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 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跟—通—电—时—间 成正比。
2. 两个电热器的电阻之比为4:3, 通过相同的电流,在相等的时间 里产生的热量之比_4_︰__3_;若两个 电热器的电阻相同,通过的电流 强度为1︰3,在相等的时间里产 生的热量之比为__1_︰__9_。
她一生创作了多篇长篇小说和短篇小 说集,产量十分可观。其中小说《城南旧事》 (1960年)最为著名。她所创立的纯文学 出版社(1968-1995)堪称中国第一个文 学专业出版社,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 书。
读序言
“序言”,又叫“序”、“前言”、 “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用来说明本书的主要内容,写作缘由, 经过和特点。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 《冬阳·童年·骆驼队》就是林海音女士 为本书写的一篇自序。
父爱是什么?
父爱是在我犯错时真 心提醒和严厉的责罚。
父爱是什么?
父爱是关切的眼神和 无声的叮咛。
统观全文,小组之间展开讨论
议题一:你认为英子是个怎样的人,从那些地方可以 看出来?
议题二:《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你认为爸爸是一 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小学语文课外整本书阅读指导:《城南旧事》

林海音
(1918年-2001 年) ,享有盛名的 女作家。生于日本, 1921年随父母返回台 湾。1923年随父母迁 到北京,定居城南。 林海音有两个故乡, 却只有一个童年,那 就是她的《城南旧 事》。
目录
冬阳·童年·骆驼队 惠安馆
我们看海去 兰姨娘 驴打滚儿
爸爸的花儿落了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 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 傻事,我是再也不会做了。
整本书的读书有方法 二、读内容
(一口气将书读完,对书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三、品语言
(边读边思,边读边注,读出思想,读出感受,品味语 言的魅力。)
阅读与讨论: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章1-6,思考我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 父亲对我的爱的?
爸爸的花儿落了
1.毕业礼
阅读、思考:作者用怎样 的线索从毕业礼引到爸爸?
“妈,今天晚了,我就不去上学了吧?”
4.一顿暴打
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意,当她转身出去,爸爸 就进来了。他瘦瘦高高的,站在床前来,瞪着我:
“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 不挪窝。 爸气急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 出来了。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 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 了!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 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嚎,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 雨上学去了。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 第一次花五大枚坐车去上学。
后来怎么样了,我已经不记得,因为那是六年以 前的事了。只记得,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 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校门的学生之一。冬天的清 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 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 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 老师,她教我跳舞。
新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指导17页PPT

谢谢!
新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城南旧 事》整本书阅读指导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新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指导17页PPT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使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林海音对童年和北京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书本内容:阅读《城南旧事》前五章,了解故事背景,初步感知故事情节。
2. 文化背景: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如胡同、四合院、庙会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老北京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背景。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故事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城南旧事》及作者林海音,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前五章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3. 讲解分析:讲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背景,如胡同、四合院、庙会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交流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5. 案例分析:分析故事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城南旧事》。
六、教学内容1. 书本内容:阅读《城南旧事》第六至十章,跟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情感教育:通过故事情节的分析,引导学生体会成长的烦恼与快乐,珍惜友情。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探讨故事主题。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成长的意义,联系自身进行思考。
八、教学方法1. 比较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2. 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九、教学过程1. 回顾与导入: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节。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第六至十章内容,关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