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接触视角下平果与南宁白话词汇差异性比较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学差异对话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学差异对话分析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一项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人们的交往和沟通都已经超越了国界和文化的限制。
而这种跨文化交际所带来的最大问题,便是语言学差异。
由于人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和语言背景的不同,常常会导致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有效沟通的困难。
因此,在实际交流过程中,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文化和语言背景,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一、语音和语调上的差异首先,语音和语调对于不同语言之间的沟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例如,在中文中,“噪音”和“脑子”发音相差极大,但是在英文中,“pot”和“pat”之间的差别则并不那么明显。
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语音和语调的差异。
尤其是,在执行某些命令、提出邀请和表达祝贺等情况下,语音和语调的差异会更加突出。
因此,在执行上述情况时,我们应适当降低语速,加强语音和语调的变化,以便更好地与对方进行沟通。
二、词汇和用词的选择除了语音和语调外,词汇和用词的选择也是跨文化交际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
因为在不同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下,同一件事情的表述方式往往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中文中,“手表”通常指的是佩戴在手上的机械或电子表,而在英文中,“hand clock”表示的则是固定在墙上的钟表。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合理选用词汇和用词,以避免因为错用词汇而引起的误解或翻译错误。
三、语法和句式另外,语法和句式也是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问题的地方。
例如,在中文中,“女孩子”通常用“她”代替,而在法语和西班牙语中,“la fille”和“la chica”则分别使用“elle”和“ella”代替。
此外,在日语中,存在着主语省略的现象,因此当你使用日语时,尤其要注意主语的省略和使用。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注意语法和句式的差异,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差异,以便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四、文化基础和背景最后,文化基础和背景也是跨文化交际中非常重要的差异。
词汇不对等造成的麻烦

词汇不对等造成的麻烦
词汇不对等是当两种语言的词汇在含义和表达方式上有不同的时候,会造成很多的麻烦。
首先,词汇不对等可以使交流变得很困难,因为双方没有一致的
理解基础。
例如,一个人用英语表达的“dog”可能会被另一个人用汉
语表达的“狗”所误解。
这样就会导致发生误解,导致交流上的障碍。
其次,词汇不对等可以限制跨文化交流,因为大多数词汇并不能
完全适用于不同文化中的语境。
例如,一个汉语用户 Jie, 可能没有
办法正确理解一个英语用户 Mike 所说的“taco”这个单词,因为没
有汉语表达这个单词。
此外,词汇不对等还可能导致学习者的翻译时出现误译的情况,
从而出现变通的字面意思,而不是真正的原文意义。
例如,一个学习
英语的学者可能用“apple”来翻译“苹果”,而不是更准确的
“apple fruit”。
这样就会使得文本的表达变得模糊不清,从而影响
大家的理解。
总之,词汇不对等会给我们带来不少麻烦,影响交流,阻碍文化
交流和误导跨文化翻译。
希望通过对词汇不对等的理解和分析,让大
家有更好的交流,提高文化交流的成功率,以及准确的翻译技巧。
语言接触视角下:越汉含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对比

语言接触视角下:越汉含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对比语言接触是指不同语言和文化在交流和互动中相互影响和渗透的现象。
在语言接触中,词汇是最为直接和显著的受影响的方面之一。
越南语和汉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在长期的交往和接触中,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和渗透。
本文将从语言接触的视角下,探讨越汉含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在两种语言中的对比情况。
我们来看一些在越南语中表示否定意义的词语。
在越南语中,有一些专门用来表示否定的词语,如“không”、“chẳng”、“đéo”等。
这些词语可以用来否定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表达否定意义,例如“không”表示“不是”、“没有”、“不”等含义,如“我不是学生”可以用越南语表示为“Tôi không phải là sinh viên。
”;“chẳng”表示“一点也不”、“根本不”等含义,如“我一点也不了解他”可以用越南语表示为“Tôi chẳng hiểu anh ấy chút nào。
”;“đéo”表示“一点也不”、“根本不”等含义,如“我一点也不喜欢她”可以用越南语表示为“Tôi đéo thích cô ấy chút nào。
”可以看出,越南语中有多种表示否定意义的词语,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表达需要来进行选择和运用。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在汉语中表示否定意义的词语。
在汉语中,表示否定意义的词语主要包括“不”、“没”、“无”等。
“不”用来否定动词、形容词等,表示不做某事或者不具备某种状态或特性,例如“我不去”、“不高兴”等;“没”用来否定动词或者表示某种状态的存在,例如“我没看见他”、“没问题”等;“无”表示没有、缺乏某种东西,多用于书面语或者较为正式的场合,例如“无法无天”、“无所不知”等。
这些词语在汉语中用来表示否定意义,可以根据语境和需要进行灵活运用。
语言接触视角下:越汉含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对比

语言接触视角下:越汉含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对比语言接触是指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接触和交流。
在语言接触中,各种语言之间的借词、翻译和语言混杂等现象常常发生。
在越南和汉语之间的语言接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含有否定意义的词语。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越汉含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1. 不(bất,bù)不是越南的否定副词,汉语中也有相应的词语“不”。
两者都可以用于否定一个句子或者描述一个否定的状态。
例如:越南语:不是(không phải)汉语:不是2. 无(vô,wú)越南语中的“无”和汉语中的“无”都有否定的含义,但在用法上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例如:越南语:无聊(vô vị)汉语:无聊3. 否(phủ,fǒu)越南语中的“否”和汉语中的“否”都表示否定,用于否定一个陈述或问题。
例如:越南语:同意或否决(đồng ý hay từ chối)汉语:同意或否决越南语:毫无疑问(chắc chắn không có gì để nghi ngờ)汉语:毫无疑问5. 不可(bất khả,bù kě)越南语中的“不可”和汉语中的“不可”都表示不能或不可行的意思。
例如:越汉含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在形式和含义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不论是越南语还是汉语,这些词语都用于否定一个句子、描述一个否定的状态,或者表示完全没有或不可行的意思。
在具体的用法上还是有一些差别。
通过比较分析这些词语,可以深入了解越南语和汉语的共同点和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两种语言。
语言焦点教案:探讨英汉语言的相似与差异

语言焦点教案:探讨英汉语言的相似与差异探讨英汉语言的相似与差异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思考的重要工具,它随着不同国家、地区、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其中,英汉两种语言因其普遍应用和受欢迎的程度,备受关注。
本文从词汇、语法、发音和文化等方面,探讨英汉语言的相似和差异。
一、词汇英汉语言在词汇方面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的差异。
例如,许多英语单词在汉语中可以找到对应的翻译,例如“book”对应“书”,“apple”对应“苹果”等等。
但是,英语有许多词汇都是汉语中没有的,例如“computer”“internet”等等。
同时,汉语中有许多词汇也没有英语对应词汇,“字”、“汉字”、“爱不释手”、“食指大动”等等。
此外,英语中有大量来自拉丁语、希腊语、法语等其他语言的词汇,这些词汇在汉语中并没有直接的对应。
二、语法英汉语言的语法结构也有很大的差异。
例如,英语中主语和谓语的顺序是基本固定的,例如“Tom reads books”这个主谓宾的句子结构在英语中很常见。
但是,在汉语中主语和谓语的位置可以交换,“读书的是汤姆”这个句子中“汤姆”作主语,“读书的”作谓语,这种语法结构在英语中是不成立的。
同时,英语的简单句结构比汉语复杂,英语中要求主谓宾三要素都要有,而汉语中省略掉宾语是非常常见的现象。
三、发音英汉语言在语音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例如,英语中的“th”发音很独特,这种音在汉语中并不存在。
汉语中的四声音调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也是一个难点,因为英语中没有这个音调的概念。
此外,英语中最难以掌握的还是连读音和弱读音,这些音在汉语中也很少见。
四、文化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方面也有许多差异,例如,英语中有许多国家的名称,如“Japan”“China”等等,这些名称在汉语中也有对应的翻译。
但是,汉语中有一些文化习惯在英语中无法表达,例如“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草木知春不久归”等等,这些都有深刻的中华文化内涵。
英汉语言具有许多相似和差异之处,这些差异来源于两种文化的不同。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英汉语言之间存在着很多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不同语言的句式结构上。
在英文中,句子经常以主动语态表达,而在汉语中,句子经常以被动语态表达。
通过比较英汉句式的差异,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差异。
从主动语态的角度来看,英文句子通常以主语+动词的顺序表达。
例如:“I ate an apple.”(我吃了一个苹果)这个句子中,主语是“I”,动词是“ate”,宾语是“an apple”。
在汉语中,同样的句子会以动词+主语的顺序表达。
“我吃了一个苹果。
”这个句子中,动词“吃了”在句子的开头,而主语“我”在动词之后。
在翻译这类句子时,需要注意调整主语和动词的顺序。
从被动语态的角度来看,英文句子经常以“be + 过去分词”的形式表达被动语态。
“The window was broken by the wind.”(窗户被风摔坏了)中的被动语态是通过“was broken”来表达的。
而在汉语中,被动语态通常通过在动词之前加上“被”字来表达。
“窗户被风摔坏了。
”这个句子中,被动语态是通过在动词“摔坏了”之前加上“被”字来表达的。
在翻译这类句子时,需要注意加入“被”字,以表达被动意义。
还有一些其他的句式差异也需要注意。
在英文中,双宾语结构(即有两个宾语的句子)经常使用,而在汉语中不常见。
“I gave him a book.”(我给了他一本书)这个句子中,后面的宾语“a book”是给予的对象,而前面的宾语“him”表示接受者。
在汉语中,这类句子通常通过改变词序来翻译。
“我给了他一本书。
”在这个句子中,中文译文的词序与原始句子略有不同,但仍能传达相同的含义。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来看,英汉句式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
在翻译这些句子时,需要注意调整词序和加入适当的词语,以保持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也需要考虑到语境和目标读者的理解,以确保翻译的表达方式与原文的意思相符。
英汉水果习语对比研究

知识文库 第15期6英汉水果习语对比研究叶丹1徐溧2习语( idiom)是语言的精华,它包括俚语(slang)俗语(colloquialism)和谚语(proverb)等,是各民族在社会实践中积累下来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特殊语言形式。
其来源有风俗习惯、经济文化、宗教历史、日常生活等,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和思维特征。
水果常见于人类日常生活中,英、汉文化里都有许多与水果相关的习语。
但东西方地理位置、土壤气候异同,因而产出的水果也有异同。
地理文化的异同影响东西方习俗、生活的异同,表现在语言文化层面也有异同。
若想知晓各国自古出产和盛产何种水果,从其水果习语里可窥得一斑。
1.Apple/苹果(1)英语中有许多“Apple”的习语: Adam’s apple (喉结);the apple of one’s eye (掌上明珠/心爱之物);Apple of Sodom/Dead Sea apple (华而不实,徒有其表的东西和事物);Golden apple/ apple of discord (祸根);Big Apple (纽约);Apple polisher (拍马屁者);from the egg to the apple (自始至终);apple pie order (井井有条);apple-pie bed (被褥折叠得使人伸不直腿的床铺);as American as apple pie(地道的美国人);an apple of love (西红柿); rotten apple(害群之马);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等。
(2)汉语中没有“苹果”的习语。
苹果原产于欧洲和中亚细亚。
现代汉语所说的“苹果”源于梵语,为古印度佛经中被称为“频婆”的一种水果。
又说中国古代的林檎、柰、花红等水果被认为是中国土生苹果品种或与苹果相似的水果。
《千字文》有“果珍李柰”。
2. Banana /香蕉(1)英语中也有许多“banana”的习语:banana (喜剧演员);top banana (大腕);second banana (次要滑稽演员);big banana (大老板/鹰钩鼻子);go bananas (情绪失控);banana seat (自行车的轻便车座);Banana Republic(外国势力介入、经济作物较单一不稳定的国家);banana oil (胡说/花言巧语)等。
2023届高考语文语音复习教案:掌握各地方言发音特点和区别

2023届高考语文语音复习教案:掌握各地方言发音特点和区别掌握各地方言发音特点和区别语音是语言的基础,准确的发音对于语言的交流至关重要。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语音的学习也是高考语文考试中不可避免的考察内容。
为了更好地掌握语音知识,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语音复习和练习,特别是要掌握各地方言发音的特点和区别。
一、各地方言发音特点中国的地域辽阔,地方文化千差万别,这也导致了各地的方言发音存在很大的差异。
下面就针对一些典型的方言,简单介绍一下它们的发音特点。
1、广东话广东是我国南方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广东话也具有较高的地位。
其发音特点概括为“去声擦音化、明母鼻音区分、多韵尾、大声音”。
2、四川话四川话属于西南官话的一种,以口音独特而闻名。
其发音特点概括为“轻声、变调、化音、咕咚音”。
3、北京话北京话是我国官话的代表之一,其发音特点概括为“清音、浊音、入声”。
4、上海话上海话属于吴语,其发音特点概括为“齿龈音、舌头卷曲音、清音多音”。
5、台湾闽南语台湾闽南语在我国独立的语系中,它的发音特点概括为“八韵声调、缺失的音位、发音细腻”。
以上是一些比较典型的方言之一,它们的发音特点在学习中需要特别注意。
二、各地方言发音区别除了方言自身的发音特点外,各地方言之间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发音区别。
下面,我们以普通话为标准,简单阐述一下各地方言与普通话的发音差异。
1、“腰”的发音在普通话中,读作yāo,而在东北话中,读作yǎo,有明显的差异。
2、“凉”、“梁”、“量”、“唐”的发音在普通话中,这些字发音类似于liáng、liáng、liáng、táng,而在四川话中,会变成了liàng、làng、làng、tàng,音调也有所不同。
3、“今天”、“鸡蛋”、“机遇”等字的发音在广东话中,这些字的发音与普通话完全不同,读作gam1tin1、gai1 daan2、gei1 jyu6,这与一些北方方言完全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
C g色学院学报: } 2 0 1 4年 第 2期
普 通话 下雾
平 果 白话 起 雾
南 宁 白话 落雾
普通话 滩地 泉水 除夕夜抢 着 准 点放鞭 炮 一刻钟
平果 白话 河边地
南宁 白话
沙地 河滩地
山涧
江底 凹面朝上 放 的瓦
烧 冥衣 、 纸钱 等
差异, 而正是 这 些差 异在很 大程 度上 体现 了各 自方 言 的一些 主要特 点 。本 文试 就其 词汇 方 面 的差 异 性 进行 粗 浅 的 比较 和分 析 。南 宁 白话 词汇依 据林 亦 、 覃凤 余 的《 广西南 宁 白话 研究 》 。 [ 1 ] 文 中涉及 到壮 语词 主要 依据
蒜融 米椒 竹筒菜 树疙瘩
朝 天椒 著蘧菜 树 胶
个 小的朝 天椒 鸡椒 筒状 大 白菜 树 节疤 卷筒 青 树 眼
中 图分类 号 : H0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3 -8 2 3 3 ( 2 0 1 4 ) O 2 一o 0 5 3 一O 6
平果 县隶 属 广西壮 族 自治 区百色 市 , 位 于广 西西 南 部 的右 江河 畔 , 东经 1 0 8 。 1 8 至1 0 7 。 5 3 、 北纬 2 3 。 1 2 至2 3 。 5 4 之 间 。面积 2 4 8 5平 方公 里 , 人 口约 4 7 . 7万 , 其 中壮族 约 占 9 O 。汉 语 方言 主要 有 官话 、 白话 ( 粤
53g色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普通话平果白话南宁白话普通话平果白话南宁白话下雾滩地河边地沙地河滩地山涧山口m055牛泡澡的水塘牛口em33磕泉水口j可m33水凹面朝上除夕夜抢着准点放鞭炮烧冥衣纸钱等阿个字做工做功夫做嚼做工谷子发芽催芽拢稻谷的木制工具接水口t055水挑茅草等两头尖的扁担小米高梁秆高粱秆高粱梗玉米秆玉米秆玉米梗本地产的茎叶一种蒜朝天椒顶天椒指天椒个小的朝天椒筒状大白菜卷筒青竹筒菜树胶树疙瘩雷公根崩大腕松针松叶甜橘蜜桔得过种猪花蕾花球花咕嘟鸭掌鸭脚鸡冠鸡口lu55鸡冠鸬鹚鱼鹰乌鸦老鸦乌鸦大头苍蝇米里的黑色小绿豆蝇绿蚊蝇米虫硬壳虫大头蚊蝇吱喳虫牛虻牛蝇灯蛾扑灯蛾飞蛾马蜂石墩养殖鳖水鱼稻草堆禾草堆发大水顺江椅子椅留下的木头水流柴大水柴柴火沙发床弹簧床弹弓床锅台灶头灶台刘海口lau55阴阴囟门54黄革语言接触视角下平果与南宁白话词汇差异性比较普通话平果白话南宁白话普通话平果白话南宁白话大拇指手指毪舌苔腿肚子小拇指手指仔细手指汗毛眼儿甲沟炎指甲疮蛇头疮粉刺酒口ctu55水蛇展水蛇腰黄蜂腰大脖子一只眼儿单口koks单眼圆领短袖衫线衣线衫衣襟衣襟文化衫文化衣文化衫衣领衣领口kcp5帽百褶裙蓑衣裙百褶裙占便宜捞油水揩油水挖墓穴开金并巫婆口kim55婆迷佛口ht5耍佛口fst5麻子麻脸1wn55麻口pdl左口khuezl盼望踮脚口聃m55脚口je习22脚食言食口齿有有口齿搭茬儿搭话零乱口lap3口lap乱2抓辫子抓鸡脚择日子择日子睇日子聘礼定礼聘礼胎盘胎衣胞衣欠人情欠人情争人情胡说乱来三场乱讲三场爱惜爱惜口kerj22惜二四有口势均力敌二四有拼般配khek5平果白话与南宁白话的以上差异与语言接触有较大的关系
张 均 如《 壮语 方 言研究 》 [ 2 ] , 壮语 词右上 所标 数字 为调类 。
一
、
构 词 语 素方 面 的 差异
同样 的概 念或 事物 , 平果 白话 与南 宁 白话词 汇词形 有差 异 。这 种词义 相 同 , 词形 有别 的现象 又包 括构 词 语 素 有 同有异 、 构词 语素 完全 不 同 、 构词语 素 的顺 序 不同等几 种情况 。 1 . 词 义相 同 , 构词语 素 有同有 异 。例 如
换肩 麻秆 玉米 秆
换膊 麻杆 玉米秆
返膊 麻梗 麻 骨 玉米梗 木 葱
小 米 高 梁秆 麻叶 茎 叶较 细 香味浓的 种 蒜
一
本地 产 的茎叶 牛 葱 较粗 的葱 蒜泥 蒜米
竹蒜 顶天 椒 牛皮 菜 木泱
骨蒜 指 天椒 厚皮菜 树 泱
黄 革
( 百色 学院 中文 系, 广西 百色 5 3 3 0 9 9 ) 摘 要: 以语 言接 触现 象作 为主要视 角, 通过构 词语 素、 词 义、 同义 词等 方面 比较 分析 平 果 白话
与 南宁 白话词 汇 的差异 性 。
关键 词 : 平 果 白话 , 南 宁 白话 , 词 汇差异性 ; 语 言 接 触
语) 、 桂南 平话 、 客家话 等 。 白话 主要分 布在 马头 、 果化、 新 安等镇 的部 分地 区 , 本文 调查选 点 为果化 镇 山营村
山心 屯 , 该 屯是 山营村 9 个 自然 屯 中唯一 以 白话作 为母语 的 自然 屯 , 其它 均 为壮 语村 屯 , 山心 屯居 民祖籍 多 为 广东 佛 山 , 清 朝末 年迁入 。平 果 白话 与南 宁 白话 同属 广西粤语 邕浔 片 , 二 者在语 音 、 词汇 、 语 法方 面均 具有 较 高 的一致 性 , 但 由于地域 、 经 济文化 等原 因 , 特别 是语 言接触 的 因素 , 二者 在语音 、 词汇、 语法 方 面均有 一些
第 2 7卷 第 2期
Vo I . 2 7一 No . 2
,
百
色
学
院
学
报
2 0 1 4年 3月
Ma L 2 0 1 4
/ oURNAL OF B AI S E UNI VE Rs l T Y
语 言 接 触 视 角 下 平 果 与 南 宁 白话 词 汇差 异 性 比较
爆芽
车谷
春杵
放水 入 田 桶底
春 杵
撵 田水 桶 底
春槌
等 田水 桶督
豆秸
接水
绳 处
豆秆
口t o 。 。 水
豆梗
等水 桶柄
木桶手提 或绑 桶杆
挑 茅草 等 两 头尖
的扁 担
茅 钎 柴钎 细 米 高粱秆 麻 乌菜
禾钎 黄 细米 高 粱梗 麻 叶菜
山口 mo 。 。
江底 瓦镜 烧 衣纸
山坑
江督 船瓦 烧衣
牛 泡澡 的水塘 牛口曹 m。 。
口j 芎 m∞水 抢 头压 阿个 时
牛
汶水 抢 头芽 阿个 字
做 工
拢稻 谷 的 木制 工具
做 功夫
撩 米耙
做 嚼 做工
掳耙
谷 子发芽
碾 米
催芽
车米
普 通话 阳光
旋风
平 果 白话 阳光 热光
旋 风
南宁 白话 太阳 热 头
鬼 头风
普通话 向阳
化雪
平 果 白话 向阳
பைடு நூலகம்雪化
南宁 白话 向南
雪融
鹅 毛雪
鹅毛雪
棉花雪
鹅卵 石
卵石
鹅 卵石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8 -1 0
基 金项 目: 2 0 1 1 年度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 目。 桂西 南地 区多语接触研 究” ( 1 1 B Y Y1 1 0 ) . 广 西人文社会 科学 发展研 究中 心。 科学研究工程” 2 0 1 0年 度 开 放 基 金 课题 “ 语 言 接 触 视 野 下 的桂 西 粤语 研 究 ( KF 2 0 1 0 0 2 9 ) , 2 0 1 0年 度 广 西 教 育 厅 科 研 项 目 。 右江河谷粤语调查与研究 ( 2 O 1 O l O L x 4 9 7 ) , 广西 人文社会 科学发展研究 中心项 目。 桂滇 黔越结 合地 区语言 资源特 色研究 团 队, 2 0 1 2年广西高校优势特 色重点学科立项。 语 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作者简介 : 黄革 ( 1 9 6 8 - - -) , 男, 壮族 , 广西 巴 马县 人 。广 西 百 色 学 院 中文 系 副 教 授 , 研 究 方 向 为汉 语 方 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