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张仲景炙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张仲景炙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张仲景炙甘草汤是中医传统经典方剂之一,被广泛运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这个方剂主要由炙甘草、生姜和大枣三味药物组成,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1. 温中化湿
炙甘草汤具有温中化湿的作用,能够帮助调理脾胃功能,增加消化液分泌,改善湿浊之气对脾胃的影响。
在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炙甘草汤来帮助恢复胃肠功能。
2. 补充气血
炙甘草汤中的炙甘草和大枣具有滋补气血的作用,可以帮助调理体内气血不足的情况。
在体质虚弱、营养不良导致的气血不足症状中,可以考虑使用炙甘草汤来改善身体的状况。
3. 缓解胃痛
炙甘草汤中的生姜有温胃止痛的功效,可以用来缓解胃脘疼痛、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问题。
同时,炙甘草也有镇痛的作用,可以帮助缓解胃部不适的症状。
4. 调节情绪
炙甘草汤中的药物还具有调节情绪的作用,可以帮助缓解因情绪波动导致的脾胃失调、食欲不振等症状。
在情绪不稳定、易激动、失眠等问题中,可以考虑使用炙甘草汤来调节身体和情绪的平衡。
综上所述,张仲景炙甘草汤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的中医经典方剂,适用于调理脾胃功能、补充气血、缓解胃痛、调节情绪等情况。
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遵医嘱合理使用,以达到更好的调理效果。
炙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炙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炙甘草汤的作用功效【简介】本方来源于《伤寒论》。
【功用】滋阴养血,补气温阳,宁心复脉。
主治阴血不足,气虚血弱,赢瘦少气,心悸心慌,虚烦失眠,大便干结,舌质淡红少苔,脉结代;或虚劳肺痿,久咳不止,涎唾甚多,咽燥而渴,痰中有血,心悸、心烦,少气,失眠,自汗盗汗,脉虚数。
【组成药物】炙甘草12克,生姜9克,人参6克,生地黄30克,桂枝9克,阿胶(烊化服)6克,麦门冬10克,麻仁10克,大枣30枚。
【用量用法】上药酌加清酒水煎服,每日1剂。
颗粒剂:每次1袋,每日3次。
现代研究本方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能降低再灌注诱发的室性早搏和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并能缩小再灌注后心肌梗死的范围。
能对抗实验性“阴虚”动物的心律失常,减慢心率、消除窦性心律不齐、降低室性早搏发生率,并能改善“阴虚”证候。
此外,还有抗缺氧的作用。
中药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简介-药用价值来源:互联网点击:15257中药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简介-药用价值炙甘草合剂一滋阴扶阳调心律组成:炙甘草四两,生三两,二两。
生地一斤。
桂枝三两。
二两,麦门冬半斤,麻仁半升。
30枚(擘)。
功效:益气养血。
温阳通脉。
主治:虚劳咳嗽,心悸怔忡。
心痛。
脉结代,常用于。
心肌炎、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神经官戆症等。
用法:成人每次15~25ml,每日3次,小儿用量酌减。
说明:发热、肺燥者慎用。
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结代脉分析炙甘草合剂即《伤寒论》中的炙甘草汤。
《伤寒论》182条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这是《伤寒论》中关于炙甘草汤证的唯一条文。
何为结脉何为代脉《伤寒论》183条云:“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目结。
又脉来动而中止,复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日结阴也。
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日代阴也。
得此脉者,必难治。
炙甘草汤---滋阴养血,通阳复脉

炙甘草汤---滋阴养血,通阳复脉炙甘草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炙甘草15g 生姜9g人参6g 生地黄30g 桂枝9g阿胶9g 麦冬9g 麻仁9g 大枣30枚上9味,以清酒1400ml,水1600ml,先煮8味,取600ml,去滓,再下烊化之阿胶。
分三温服,每次200ml。
亦可酒水各半同煎(阿胶烊化)二次,分服。
注:大枣30枚,其意在于护养津液,滋血和脉。
[详参当归四逆汤条] (功效}滋阴养血,通阳复脉,宁心益神。
(主治} .主证:脉结代,心动悸,舌光少苔。
副证:短气虚烦,失眠,或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脉虚数。
(临证加减)1.炙甘草汤治疗期前收缩:药用炙甘草21g,麦冬9g,生地30g,阿胶9g(烊化),麻仁9女,生姜9g,桂枝6g,大枣6 枚,党参9g。
药后绝大部分病例在1一2周即出现疗效2.心律不齐,心烦不眠盗汗者,本方加炒枣仁、柏子仁、夜交藤;心悸,加龙骨、牡蛎。
3。
心房纤颤,脉不整齐者,本方加苦参、龙眼肉。
但对心力衰竭,水肿严重,脉细数者不宜用.4.本方养阴增液,凡邪少虚多之证,投之有效,常于原方减去生姜、桂枝之辛热,以防其燥血劫阴;加白芍以敛阴养肝,或加当归、黄精以养心血,有加龙骨、牡蛎敛汗固脱,加乌梅、五味子,酸甘化阴以生津。
5.甘温除热,叶天士用本方除热,以本方之人参、甘草之甘温,生地、麦冬之甘寒,去辛温之生姜、桂枝,以治虚热。
6。
身寒心动悸,偏于虚寒者,熟地易生地,加附子,以温脏腑。
7.如有便溏者,去火麻仁,加入炒枣仁、柏子仁、怀山药,以养心安神.8.心悸甚者,加龙齿,以镇心安神。
9.胸痹而痛者,加丹参、失笑散,以活血化瘀.10.阴虚重者,去姜桂,酌加生地、麦冬之剂量、加首乌、五味子以生津滋阴。
11.附子合炙甘草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炙甘草汤加大剂量附子,其组方为制附子12-60g(先煎),桂枝12~18g,炙甘草12~30g,麦冬30g,红枣15~30g,枸杞子工2—30g,太子参15-30g,丹参30g,沉香5"~9g(后下)。
治心慌心悸、心律不齐的古方——炙甘草汤

治心慌心悸、心律不齐的古方——炙甘草汤有人经常会感到心慌心悸,有时心脏像缺电的钟表一样,走一走,突然停一下,然后继续走。
有人对这种情况比较敏感,会感觉心脏极不舒服,有人则不敏感,对此无所谓。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考虑使用炙甘草汤来治疗。
我们来看一下炙甘草汤的应用:《伤寒论》第 177 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方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麦门冬半升阿胶二两麻仁半升大枣十二枚(劈)右九味,以清酒七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结脉,就是用手摸脉,感觉脉打结一样,不舒展,说明心脏部位有问题。
代脉,就是明显感觉脉走走停停,有的人是偶尔能感觉到,有的人是经常出现,甚至发作时会有濒死的感觉。
代通贷,就像一个人经济状况不好,基本的生活都没法保障,只能靠欠债来维持。
心动悸,就是心跳的不平稳,明显能感觉到心脏有颤动,就是有些像现在所说的房颤,同时还要明显的心慌心悸。
实际中观察到有人心跳的很快,超过100次/分钟,有人跳的慢,也就50次/分钟。
无论快慢,脉都显弱,而且有心慌心悸。
这时候不能认为心跳快是有热,实际是心脏因为功能弱,每次输出的功率太小,不得不通过加班加点增加输出次数来维持身体运转的需要,实际此时心脏已经不堪重负了,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能用清热药,不然会酿成大错。
“脉结代,心动悸”,可能是心脏功能性问题,也可能存在器质性病变。
炙甘草汤尤其适用于病毒性心肌炎,二、三尖瓣锁闭不严等。
我们看炙甘草汤的组成,里面炙甘草、人参补中气,地黄、麦冬、阿胶、大枣补阴生津,麻仁润经络、消除结涩,生姜、桂枝补阳,帮助心脏运转,所以炙甘草汤补心气、通心阳、益心阴、增心血。
也有人说炙甘草汤是“三分阳药,七分阴药”。
对此有人要问了,为什么不能单纯用阴药呢?其实这就涉及到一个阴阳互根的理念:“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如果人体阴阳分离了,不在一起,那离死亡就不远了。
炙甘草汤:阴阳双补气血双补治疗心慌

炙甘草汤:阴阳双补气血双补治疗心慌炙甘草汤:功能:阴阳双补,气血双补。
主治:心慌伤寒处方:甘草(炙)12g,生姜(切)9g,桂枝(去皮)9g,人参6g,生地黄30g,阿胶6g,麦门冬(去心)10g,麻仁10g,大枣(擘)10枚,失眠者,加酸枣仁10 柏子仁10便塘者,去麻仁。
其运用炙甘草湯经验如下。
一、用方知要炙甘草汤是《伤寒论》名方,用于治疗“心动悸,脉结代”。
汤师应用该方,要点有四:1、谨守病机,施治有度。
炙甘草湯之功效在调理阴阳、气血双补。
所适应之脉结代、心动悸乃阴阳两虚,心失所养。
症见心脏跳动而形之于外。
“动”者悸之甚也,其心慌、心跳较一般心悸更为严重。
脉结代乃脉律不整而有歇止,止无定数为“结”,止有定数为“代”,一般均以“脉来迟缓”为特点之一,但“更来小数”并不乏见。
《濒湖脉学》云“结脉缓而时一止,独阴偏盛欲亡阳”,“代脉都因元气衰”。
可见心动悸而脉结代,为脏气虚衰,正气亏损,运行无力,脉搏不续所致。
故临床除主症主脉外,当有胸闷气少,头昏力乏,面色少华,舌质淡红或嫩红或暗红,舌苔薄白共同组成辩证要点。
凡病机符合者,“效如桴鼓”绝非虚语;病症兼夹者,审慎加减而用之仍有良效;非阴阳两虚者,如舌红无苔之阴虚证,不得一成不变套用此方;实证如痰浊内阻、气滞血瘀、热毒侵心,或以实证为主者,虽心有动悸,脉见结代,亦不得施用此方。
2、谨宗方圆,药量规范。
用量准确乃此方取效之又一关键。
临证当尽量遵循仲景制方之意,改动药味和比例不能随心所欲。
炙甘草汤由炙甘草、生地、大枣、桂枝、人参、生姜、麦冬、阿胶、麻仁、清酒组成,方以炙甘草为主药,补中益气,通经脉,利气血。
《本草汇言》曰:甘草“健脾胃,固中气之虚羸,协阴阳,和不调之营卫,故治虚劳内伤,……其甘温平补,效与参、芪并也。
”又配人参、大枣,补气滋液,使气血生化有源,以复脉之本。
配生地、麦冬、阿胶、麻仁,养心血,滋心液,以充脉之体。
更加桂枝振奋心阳,配生姜更能温通血脉。
炙甘草汤(精华版)

成,耐缺氧。
可用于心律失 常,冠心病, 心绞痛,低血 压,风心病, 心肌炎,甲亢, 特发性病态窦 房综合征,消 化性溃疡等。
谢谢!
草
复脉,治阴血亏虚重,气虚轻,心阴失 养之心悸、失眠、脉结代。
汤
补气养血治气虚 血少心悸失眠症
归
补气之力大,养血之力小,偏健脾安
脾 汤
神,治气虚重,血虚轻之心悸失眠而 无脉结代、阴虚者。
【现代研究&临床报道】
对离体心脏
有抑制作用,
保护心肌,
抗心律失常, 现 临
促进心肌
代
床
研
报究道源自DNA和心肌细胞蛋白合
【功用&主治】
功用:滋阴养血, 益气温阳, 复脉定悸。
主治:1、阴血不足, 阳气虚弱证。
2、虚痨肺痿证。
【证治机理】
阴血不足不能荣养心血—心动悸
体羸气短,舌光少苔 阳气虚弱不能宣通脉气—脉结代
分
析
肺失润养—虚痨咳吐浊唾涎沫,质粘稠
阴
液
不
足
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
阴虚内热—
咽干舌燥,便难脉虚数。
【方解】
生地:重用,滋养阴血为君
滋
阴
养 阿胶
血 麦冬 滋心阴,养心血
充血脉,润肺津
麻仁
炙甘草
臣
益
气
人 参 益心气,补脾气,资生气血之源
大枣
桂枝
温
阳
生 姜 辛散温通,通阳复脉为佐使
清酒
【配伍特点】
阴血足则血脉充 阳气足则心脉通
阴阳气血并补
阴柔之药大于阳 刚之品生地特重
滋养阴血为主
【比较】
炙
甘
炙甘草汤清热解化痰

炙甘草汤清热解化痰炙甘草汤是一种中医药方,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润燥化痰的功效。
它的制作原料包括甘草、杏仁、茯苓和生姜,具有舒缓喉咙不适、化痰止咳的作用。
本文将从原料介绍、制作方法、功效与适应症等方面,对炙甘草汤进行全面阐述。
一、原料介绍炙甘草汤的主要原料是甘草。
甘草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喉咙疼痛、痰多咳嗽等症状。
此外,炙甘草汤还加入了杏仁、茯苓和生姜。
杏仁味甘、性温,具有润肺化痰的功效。
茯苓味甘、性微寒,有利水利湿的作用。
生姜味辛、性温,可发散寒邪,促进药效的发挥。
二、制作方法1. 准备适量的甘草、杏仁、茯苓和生姜。
2. 将甘草、杏仁、茯苓浸泡在适量的清水中,浸泡时间为20分钟至1小时。
3. 生姜切片备用。
4. 将浸泡好的药材与生姜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的水。
5. 将药材煮沸后,改为小火煎煮30分钟,待药液变浓后即可关火。
6. 捞出药渣,留下煎煮好的炙甘草汤。
7. 将炙甘草汤倒入杯中,稍加冷却后即可饮用。
三、功效与适应症炙甘草汤主要具有清热解毒、润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它适用于以下症状:1. 喉咙疼痛:炙甘草汤能够舒缓喉咙不适,减轻疼痛感。
2. 痰多咳嗽:炙甘草汤能够化痰止咳,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痰液。
3. 干咳少痰:炙甘草汤中的甘草成分有润肺的作用,适合用于干咳少痰的症状。
4. 咽喉肿痛:炙甘草汤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减轻咽喉肿痛的症状。
四、注意事项1. 个体过敏:个别患者可能对炙甘草汤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如有不适应立即停用。
2. 儿童慎用:儿童对某些药物成分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因此需慎用,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 孕妇禁用:孕妇在怀孕期间应避免使用炙甘草汤,以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4. 保持适量:炙甘草汤的饮用量应适量,不宜过量,以免引起不适。
总结:炙甘草汤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药方,具有清热解毒、润肺化痰的功效。
它的制作方法简单,搭配的药材易于取得。
炙甘草汤适用于喉咙疼痛、痰多咳嗽等症状,但需要注意个体过敏和特定人群的禁用情况。
炙甘草汤标准配方

炙甘草汤标准配方炙甘草汤,又称甘草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汤剂,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功效。
它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
炙甘草汤的标准配方主要包括炙甘草、桔梗、半夏、甘草等药材,下面将详细介绍炙甘草汤的标准配方及其用法用量。
一、炙甘草汤标准配方。
1. 炙甘草,5克。
2. 桔梗,10克。
3. 半夏,10克。
4. 生姜,3片。
5. 大枣,3枚。
6. 甘草,3克。
二、炙甘草汤的用法用量。
1. 将上述药材加水煎煮,取汁饮用。
2. 每日1剂,分2次服用。
三、炙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炙甘草汤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
炙甘草具有益气养血、和胃止痛的作用;桔梗具有清热祛痰、宣肺平喘的作用;半夏具有化痰止咳、降逆止呕的作用;生姜具有温中散寒、解表散寒的作用;大枣具有益气养血、和胃止呕的作用;甘草具有益气养血、和胃止痛的作用。
这些药物组合在一起,可以相辅相成,共同发挥治疗感冒的功效。
四、炙甘草汤的适应症。
炙甘草汤主要适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
对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咳嗽痰多等症状有明显的疗效。
五、炙甘草汤的禁忌。
1. 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2. 脾胃虚寒者慎用。
六、炙甘草汤的药理作用。
炙甘草汤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药理作用。
其中炙甘草具有镇咳平喘、和胃止痛的作用;桔梗具有宣肺平喘、清热祛痰的作用;半夏具有化痰止咳、降逆止呕的作用;生姜具有温中散寒、解表散寒的作用;大枣具有益气养血、和胃止呕的作用;甘草具有益气养血、和胃止痛的作用。
这些药物共同作用,可以清热解毒、润肺止咳。
七、炙甘草汤的药物相互作用。
1. 与其他药物无明显的相互作用。
2. 与食物无明显的相互作用。
八、炙甘草汤的不良反应。
炙甘草汤一般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偶见个别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总之,炙甘草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汤剂,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功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炙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方剂就是治病的药方。
中药方剂涵盖了人体各个系统的调理,并对其有显着地疗效。
炙甘草汤就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方剂,你了解它的功效吗?【
方剂就是治病的药方。
中药方剂涵盖了人体各个系统的调理,并对其有显着地疗效。
炙甘草汤就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方剂,你了解它的功效吗?
【别名】复脉汤(《伤寒论》)。
【处方】甘草12克(炙)生姜9克(切)人参6克生地黄30克桂枝9克(去皮)阿胶6克麦门冬10克(去心)麻仁10克大枣30枚(擘)
【功能主治】益气养血,滋阴复脉。
治气虚血弱,虚羸少气,心悸心慌,虚烦失眠,大便干结,舌质淡红少苔,脉结代;虚劳肺痿,久咳不止,涎唾甚多,咽燥而渴,痰中有血,心悸、心烦,少气,失眠,自汗盗汗,脉虚数。
【用法用量】上药九味,以清酒10毫升,加水800毫升,先煮八味,取300毫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100毫升,一日三次。
【备注】方中重用炙甘草甘温益气,通经脉,利血气,缓急养心为君;人参、大枣益气补脾养心,生地、麦冬、麻仁、阿胶,滋阴养血为臣;桂枝,生姜、清酒温阳通脉为佐。
诸药合用,温而不燥,滋而不腻,共奏益气养血,滋阴复脉之功。
【摘录】《伤寒论》
上面就是本文为大家介绍的炙甘草汤的一些知识,作为一种中医方剂,既然它的养生功效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个养生功效是在一定的合理的身体范围内,一旦超过了这个身体养生范围内,就会给身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