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经据典30个金句

合集下载

初中部编人教语文作文素材经典名著精华句子:中国文学

初中部编人教语文作文素材经典名著精华句子:中国文学

初中部编人教语文作文素材经典名著精华句子:中国文学01、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三国演义》02、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西游记》03、人无刚骨,安身不牢。

——《水浒传》04、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红楼梦》05、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0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07、我也还有记忆的,但是零落得很。

我自己觉得我的记忆好像被刀刮过的鱼鳞,有些还留在身上,有些是掉到水里了,将水一搅,有几片还会翻腾、闪烁,然而中间混着血丝。

——《鲁迅全集》08、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十八春》09、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

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送你一匹马》10、垂下的头颅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旅程》11、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

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

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这个世界也就变得十分无聊。

人生,就会成为一种简单的轨迹,一种沉闷的重复。

——《文化苦旅》12、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一代人》13、我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家书》14、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我们仨》15、天下只有两种人。

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

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

引经据典,智慧思考

引经据典,智慧思考

引经据典,智慧思考
“引经据典,智慧思考”这句话出自于古代中国的经典书籍《庄子》中的一段话:
“唯知适其性,始得贵其专。

适足无妄,彼知之矣。

引经据典,以求无疵,无妄之道,可
传矣。

”意思是说只有了解自己的本性,才能发挥自己的专长。

通过引经据典,可以找到
真理,寻求无过失,这种方法可被传承。

引经据典,是指在探索问题时,可以借鉴过去经验、历史事件、哲学思想等方面的知
识来帮助自己更好地思考问题。

这种方法在现代社会中同样适用,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优秀
的书籍,了解历史事件的经验教训,研究前人的思想理论,来扩展自己的视野,增强思考
的深度和广度。

智慧思考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几个要点:
第一,对于引用的经典资料,必须要理解和解释清楚其含义,而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

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内涵和意义,以便更好地适应当下的情境。

第二,我们还需要根据当下的具体情境进行判断和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过去的经验
和理论只是为我们提供一个参考框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场景进行灵活思考。

第三,我们需要勇于挑战传统的观点和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思考问题的方
法和结论。

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和批判,才能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思想和认知。

对于现代社会愈发快速和多变的复杂问题,引经据典和智慧思考成为了我们应对挑战
的必要方法。

如果我们能够善于运用这种方法,就能更好地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之道。

十部经典名著 十句警世名言

十部经典名著 十句警世名言

01 《尚书》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志以道宁,言以道接。

以戏弄他人为乐,是道德败坏的表现。

太过沉迷于某一事物,就会丧失斗志。

自身的意志要符合道才能安宁,别人的言论也要符合道才能让人接受。

02 《国语》心如欲壑,后土难填。

人一旦被欲望控制,欲望就像深谷,深不可测,多少东西都填不满,会诱使你一步步走向深渊。

03 《战国策》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

太阳过了正午就会偏移,满月之后便会亏缺,任何事情一旦过盛就会走向衰败。

物极必反。

04 《道德经》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没有人能一口气吃成个胖子,路要一步步走,事要一件件做。

再难的事,也是从简单开始的,再大的事也有小的方面。

05 《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反思才能取得进步,人要想成长,就要先学会反省自己。

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看到自己的缺点,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06 《孟子》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尊重与理解都是相互的,你以友爱之心对待他人,他人才能回报你以爱心。

你先尊重他人,别人才能尊重你。

07 《孙子兵法》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

一个人如果目标定得过低,成就肯定不会高。

人当志存高远,有较高的理想目标才能促使人不断奋进。

08 《史记》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再聪明的人也有失误的时候,再愚笨的人也有聪明的时候。

为人处世要谦逊,每个人都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09 《淮南子》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

船翻了才能看出谁会游泳,万马奔驰中才能看到谁御马技术精湛。

只有有真本事的人,才能抓住机会。

在机会没来之前,沉下心来充实自己。

10 《汉书》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刺耳的话虽然难听,但却有用,就像药虽然苦,却能去除疾病。

有一个说忠言的朋友比有一百个说漂亮话的有价值得多。

引经据典

引经据典

1、梅香四溢破冰击水赏飞雪营络八开子镇寒星锁骄龙2、雪打蜡梅香四溢终不辜负好时节3、三尺龙泉万卷书上天生我意何如不为报国平天下枉为男儿大丈夫4、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5、古人云:“道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6、“己不正,焉能正人”7、祭狠招、出实招、亮新招、出真招、用硬招、谋高招、显真招、巧招、奇招8、抓落实要“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9、学在深处谋在细处干在实处10、给干事者鼓劲,为担当者撑腰。

●有的作风教育形式单一,简单用是非对错、我讲你听、我训你受的方法,缺乏吸引,入耳不入脑。

“一个单子吃药”,“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不深不细、针对性不强●在作风教育执行上,一些制度看起来是“高压线”,碰不得,但在真正实施当中就是通不了“电”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要求,切实履行岗位职责。

工作中,我始终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严格要求自己,强化责任担当,狠抓贯彻落实。

我相信,每位在职员工都有自己的职业理想和奋斗目标,每个人每天工作的过程在我看来就是在追寻梦想。

这6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明白,那些你起早贪黑努力工作的时光;那些你熬夜盯船、赶稿子的时光,那些你犯错受到批评的时光,那些你努力工作而又得不到他人认可的时光,那些你不想再逼迫自己拼命工作,但仍还选择那样做的时光,那就是追寻梦想的真正意义。

充分发挥协同优势,实施三港联动,建立预警预案,推动协议签署,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切实提高物流周转效率;锐意进取,创新管理手段,优化监控体系,完善装船档案管理,强化进港质量管控,加强质量预警分析,建立智能化配煤模型,不断提升数质量管控水平一是“一岗双责”落实仍有差距。

虽然局党委对领导班子党风廉洁建设责任制作了细化和分解,但有的领导干部对党风廉政“一岗双责”责任缺乏充分的认识,甚至把党风廉政建设看成是主要领导的事情,认为自己只要把分管工作抓上去就行了,对分管股室和联系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把党风廉政建设放在心中、抓在手中,执行各项纪律还不够严格,对干部监督教育失之于宽、失之于软。

引经据典68个金句

引经据典68个金句

引经据典68个金句1、“尚贤者,政之本也。

”随着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深入实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理念已在全国形成共识,各地区各单位树立起强烈的人才意识,将人才工作列为“一号课题”专题研究,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创新发展中下好人才“先手棋”。

2、“欲事立,须是心立。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自我革命不能赤手空拳,要掌握理论武器。

坚定政治立场,铸造忠诚品格,必须保持高度的理论自觉。

每一名党员必须把理论武装作为第一位的任务、第一位的责任。

3、“浇风易渐,淳化难归。

”净化政治生态如同修复自然生态,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综合施策、协同推进。

4、“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手握戒尺,动有所虑。

对党纪国法的敬畏,是一名干部心无逾矩、行无越法的“防火墙”。

在名利诱惑面前做到手不伸、嘴不贪、耳不偏,在是非对错问题上不任性、不胡来、不随意,关键就靠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

5、“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这个“道”显然不只是物质刺激那么简单,更是一种持续的制度保障和良性的人才生态。

在抢夺人才之后,真正为人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文化土壤,才能让人才产生“吾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

6、“四海皆秋气,一室难为春。

”一心干事也好,一身干净也罢,离不开干净的环境,因为环境改变人、环境塑造人。

7、“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努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组织部门要坚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把先进政治文化融入育人、选人、管人的全过程。

8、“勺水渐积成沧海,拳石频移作泰山。

”从经年累月的潜心钻研、电光火石的灵感乍现到熊熊燃烧的智慧火焰,人类取得的累累硕果背后,都历经了一番煅烧、冶炼的过程。

9、“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志存高远、襟怀坦荡,听之于耳、虑之于心,容得下批评,时刻观照内心,凡事反求诸己,就能超越自我。

资治通鉴30金句,诠释真理,顶级智慧

资治通鉴30金句,诠释真理,顶级智慧

《资治通鉴》30金句,诠释真理,顶级智慧《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其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今天为大家整理出《资治通鉴》中30句经典语录,以加深理解,帮助阅读。

1、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解释:只有经过疾风的考验,才会知道什么是劲草;社会动荡,才能分辨出谁是忠臣。

2、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解释:君子凭着自己的才能做好事,小人仗着自己的才能做坏事。

3、保先于事,故能无优;事至而忧,无救于事。

解释:在事前忧虑,事到临头就不会有忧虑;事到临头才忧虑,对事情已经没有任何帮助。

4、凡人之情,穷则思变。

解释:人的本性是在到了没有办法之时,就要设法改变现状。

5、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解释:出兵没有正当的理由,就不会取得胜利。

6、以贵凌物,物不服;以威加人,人不厌。

解释:凭权势欺凌别人,别人自然不服;用威严统辖别人,别人便不会满意,这是显而易见的事。

物,自己以外的其他人。

7、明者,销祸于未萌。

解释:聪明的人总能把祸患消灭在没有产生的时候。

8、能择善者而从之,美自归己。

解释:能选择别人的长处去学习它,这种长处自然也就属于自己了。

9、牧心者,牧天下。

解释:善于把握人心的人,则可以把握天下。

10、宠辱不惊,肝木自宁。

解释:受宠受辱都不在乎,不因个人得失而动心,身体自然安宁。

11、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败有必在慢之。

解释:做事情之所以龍修取得成功,这是梁于能場严肃地对待它凡事之所以会火败,大多是因为轻视成懈岛。

12、水低成海,人低为王。

解释:水往低处流汇集成了大海,同理,做人也应低调谦卑才能成大事1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解释: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河里的鱼也无法存活了。

此命困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14、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解释:贤能之人,财富多了就会损害他们的意志:愚庸之人,财富多了扰会增加她们的建火15、币厚言甘,古人所畏也。

引经据典68个金句

引经据典68个金句

引经据典68个金句经典语言是汉语中最具有哲理思想和智慧化表达的语言之一,因为其中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精华和智慧,被广泛地应用于许多领域,并成为了很多人日常生活中的口头禅。

下面,我为大家汇总了68个经典语句,希望它们可以启迪你的智慧,让你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1. 君子以不强凌弱。

2. 君子谋道不谋食。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8. 能攻心则反侧自用。

9. 爱人者人恒爱之。

10. 知足者常乐。

11.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12. 自古红颜多薄命,少年多误事。

13.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4. 既来之,则安之。

15.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

16. 不问则乱,问则不耻。

17.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8.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19.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0.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21. 有志者事竟成。

22.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3. 夫妻双方,同心才能走遍天下。

24.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25. 万事开头难。

26.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7. 凡事顺其自然。

28. 活到老学到老。

29.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30. 失败乃成功之母。

31. 宁可错杀不放过。

32. 说曹操,曹操就到。

33. 万事开头难。

34. 知足者不在多,多者不在好。

35.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36. 有钱能使鬼推磨。

37. 爱屋及乌。

38.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39.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40. 每逢佳节倍思亲。

41. 书到用时方恨少。

42. 吃一堑长一智。

43. 故人之意,聆听则明。

4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5.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46.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47.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8. 名利场,浮云。

49. 杀鸡焉用牛刀。

高考作文中引经据典的段落_优美段落素材

高考作文中引经据典的段落_优美段落素材

高考作文中引经据典的段落高考中引经据典的句段1、假如当初袁绍能礼贤下士,虚心听取许攸的劝告,何至于痛失乌巢。

兵败官渡呢?假如当初唐宗不能听取魏征逆耳忠言,又怎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呢?善纳忠言者昌;拒纳人言者亡。

假如刘备能听信忠言,戒骄戒躁,又何至于落得个大事难成,白帝托孤的结局呢?假若当初刘备不能三顾茅庐,虚心求教,又怎能“三分天下有其一”呢?要想事业兴旺,就必须广开言路,察纳忠言。

假若当初周厉王能听从良言,不钳民口,又何至于落得个众叛亲离,被流于彘的下场呢?假若当初赵太后不能听从触龙的劝谏,让长安君“质于齐”,又怎能得到齐国的援助,使国家摆脱困境呢?要想使国家兴旺安定,当权者就要善纳人言。

假若当初楚怀王能听取屈原的意见,又何至于落得个“兵挫地削”“客死于秦”的下场呢?如果当初康熙不能采纳周培公的进谏,又怎能取得打败吴三桂,平定三藩的辉煌业绩呢?能虚心纳谏,则国家兴旺;不能虚心纳谏,则国家衰亡。

假若当初吴王能阖闾能听从伍子胥的良言,又何至于落得个国破家亡的结局呢?假若当初越王勾践当初不能采纳范蠡、文种的意见,又怎能实现灭吴复国的愿望呢?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

假如当初蔡桓公能虚心听取扁鹊的劝告,何至于病入膏肓,一命呜呼呢?如果当初唐太宗不能听取魏征的逆耳之言,又怎么能出现“贞观之治”呢?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

2、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如果没有陈景润身居斗室,痴心硬干,没有他十几年如一日的运算推理,钻研不止,又哪里会有数学领域陈氏定理的发现!如果没有司马迁忍辱负重,呕心沥血,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伏案攻读,挑灯夜战,哪里会有史学巨著《史记》的流传。

3、心正则笔直。

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了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宋末的文天祥,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不是写下了气贯长虹的《正气歌》?战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枉遭放逐,仍心系楚国,不写下了忧愁幽思、感天动地的《离骚》?唐代的大诗人杜甫,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不是写下了感叹时世,渴救众生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意兴豪放,一生傲视权贵,不是写下了想象瑰丽、渴望自由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宋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一片磁心,不指南方死不休,不是写下了气贯长虹、豪情万丈的《正气歌》?清代的小说家曹雪芹,茅屋瓦舍,历十载批阅之苦,不是写下了气势恢弘、柔情万种的《红楼梦》?4、勤学苦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文/申论素材——引经据典30个金句
1、“尚贤者,政之本也。

”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创新发展中下好人才“先手棋”。

2、“欲事立,须是心立。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坚定政治立场,铸造忠诚品格,必须保持高度的理论自觉。

3、“浇风易渐,淳化难归。

”净化政治生态如同修复自然生态,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综合施策、协同推进。

4、“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手握戒尺,动有所虑。

对党纪国法的敬畏,是一名干部心无逾矩、行无越法的“防火墙”。

在名利诱惑面前做到手不伸、嘴不贪、耳不偏,在是非对错问题上不任性、不胡来、不随意,关键就靠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

5、“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这个“道”显然不只是物质刺激那么简单,更是一种持续的制度保障和良性的人才生态。

真正为人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文化土壤,才能让人才产生“吾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

6、“四海皆秋气,一室难为春。

”一心干事也好,一身干净也罢,离不开干净的环境,因为环境改变人、环境塑造人。

7、“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努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把先进政治文化融入育人、选人、管人的全过程。

8、“勺水渐积成沧海,拳石频移作泰山。

”从经年累月的潜心钻研、电光火石的灵感乍现到熊熊燃烧的智慧火焰,人类取得的累累硕果背后,都历经了一番煅烧、冶炼的过程。

9、“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志存高远、襟怀坦荡,听之于耳、虑之于心,容得下批评,时刻观照内心,凡事反求诸己,就能超越自我。

10、“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所谓慎独,就是在别人看不到、听不到的时候,依然能谨言慎行、保持清醒。

11、“国家大柄,莫重于兵。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今日中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

12、“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弘扬办公室正气,就要摒弃歪风邪气,树立浩然正气,聚集干事创业的正能量,使之成为办公室文化的主流,成为每名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13、“天下至德,莫大乎忠。

”忠诚是党员干部首要的政治品格,对党忠诚是绝对的,必须彻底、无条件。

14、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渊智达洞,累学之功也。

——语出唐·马总《意林·唐子》,大意是:大树高达千尺,是因为它的根须扎得极深,沧海深难测底,是因为千条江河汇积而成;智者事事通达洞明,是他长年积累知识的功效。

可以用来形容基础的重要性。

15、政贵有恒,治须有常。

——前半句出自《尚书·毕命》,原文为“政贵有恒,辞尚体要,不惟好异。

”后半句化自《荀子·天论》中的一段话,“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16、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语出《周官辨非》,对共产党人而言,衡量利弊得失不凭主观臆断,更不以自我为圆心,而是以百姓之心为心,把人民利益摆到最高位置。

凡是对人民有利的就坚持,凡是对人民不利的就革除,凡是做错了的就坚决纠正。

17、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语出《尚书》,简译为上天所看到的来自于我们老百姓所看到的,上天所听到的来自于我们老百姓所听到的。

对共产党员来说,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18、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语出《易经》,与当今时代结合简单地说,就是细察历史现实,纵览国际国内,明辨世界大势。

19、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语出《易经》,意为变通趋时,把握时机,做出适于时代需要的判断和选择。

20、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语出《说苑·说丛》,意思是万物只要保住根本就能生长,百事只要符合道义就能成功。

对共产党员来说,信仰、信念、忠诚是根本、元气和主心骨,抓党建首要的
是抓思想自觉、抓理想信念。

又有“欲致其高,必丰其基;欲茂其末,必深其根”,与此句类似。

21、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语出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意思是遇到了它而不该放弃的是时运,踏了进去而不该错失的是机会。

机遇,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机遇稍纵即逝,目光敏锐、勇敢果决者常常能获得它。

机遇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能不能抓住它,主动权在每个人自己手里。

22、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

——语出《晏子春秋》。

意为没有比爱护百姓更高尚的品德了,没有比祸害百姓更卑贱的行为了。

古代政治家晏子将一名公仆应尽的职责完美地阐释出来,此言深刻地反映出,为官者养成正己爱民的良好品德,从来都是一种深受推崇的为官风范;而残民以逞的行为,从来都是受到世人抨击和反对的。

23、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用法:该句阐释“知”与“行”之间的逻辑关系,有“知”才能“行”。

可以用在段首,强调“知识”“理念”等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4、察势者智,驭势者赢。

用法:该句阐释胸怀大局、洞悉大势的重要性。

可以用在段首,强调在工作实践中,首先要洞悉国家发展大势,知大事,识大势,明大理。

25、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用法:该句出自袁枚《续诗品·尚识》: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

意思是学问的根基如弓,人的才能如箭,真知灼见(学识)引导箭头射出,才能命中目标。

可以用在段首,强调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发挥,没有学识指导人生,就没有正确的方向。

26、诚欲正朝庭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

用法:该句出自顾炎武《与公肃甥书》,原文为“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而其本在于养廉。

”释义为要正朝廷必须先正百官,应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旨,而其根本在于培养并保持廉洁的美德。

可以用在段首,强调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

27、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

用法:俗话说,“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

”该句一般用来形容作风建
设、廉政建设等工作。

可以用在段首,强调做工作一定要有咬定青山的毅力。

28、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先自成。

用法: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

做任何工作,如果党员干部自己根基不牢、素质不过关,谈何带领群众,谈何搞好各项建设?可以用在段首,强调在作风建设等工作中“练好内功”的重要性。

29、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用法:该句是成语纲举目张的来源之一,《吕氏春秋·用民》中有“壹引其纲,万目皆张”一句,《白虎通·三纲六纪》:“若罗网之有纪纲而万目张也”一句,《诗谱序》中有“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一句,皆是强调在工作中,一定要有“主线”,不能偏离“主线”。

可以用在段首。

30、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用法:该句与“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的意思相近,都是强调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性。

可以用在段首,强调做工作一定要重视基础、细节,不能好高骛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