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炎抗体谱
肌炎抗体谱解读

肌炎抗体谱解读肌炎抗体谱(myositis profile)是一种用于筛查和诊断肌炎类疾病的血液检查。
该检查包括多种抗体检测,包括抗核抗体(ANA)、抗Jo-1抗体、抗SRP抗体、抗Mi-2抗体等,其结果对确定肌炎的类型以及患者可能存在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抗核抗体(ANA)是肌病检测中最常见的抗体之一,可以检测到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抗体与胞核内多种抗原结合,包括dsDNA、SSA/Ro、Sm、RNP等,其阳性率在肌病患者中约为60-80%。
而单克隆抗体抗Jo-1是多种肌病中最明显的标志物之一,其阳性率在PM/DM患者中约为25%,在肺炎型肌炎(ILD)患者中阳性率可以高达95%。
抗SRP抗体与抗Jo-1抗体相似,也是PM/DM患者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抗体,但SRP阳性病例通常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肌肉和肺部病症,并且治疗反应比较差。
抗Mi-2抗体则非常特异性和PM患者相关,阳性率约为20-30%。
抗PL-7、PL-12、OJ、EJ等抗体也与肌炎有关,但它们的识别率较低。
除了上述抗体外,还有一些抗体的检测也与肌炎有关。
如抗PM/Scl、抗DFS70等。
抗PM/Scl抗体通常与重叠性结缔组织病相关,在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患者中阳性率较低。
而抗DFS70抗体则不与任何自身免疫性疾病直接相关,但在一些肌炎患者中也会出现,可能为某些药物或感染后的反应。
肌炎抗体谱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初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肌炎,并加深对肌炎类型和情况的认识。
同时,对于已有明确肌炎诊断的患者,该检查还可以用于监测疾病活动性、评估疗效和预后。
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抗体谱检测对于肌炎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其结果并不能证实或排除肌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等多方面资料进行综合判断和诊断。
综上所述,肌炎抗体谱检查对于筛查、诊断和治疗肌炎类疾病有重要作用,但其结果需要与其他资料综合评估,不能作为单一诊断标准。
欧蒙抗核抗体谱(IgG)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抗核抗体谱(IgG)检测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抗核抗体谱(IgG)检测,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2.适用范围检验科免疫组工作人员。
3.试剂规格名称与组成型号名称:ANA 谱 1靶抗原:nRNP/Sm,Sm,SS-A,Ro-52,SS-B,Scl-70,Jo-1,CENP B,dsDNA,核小体,组蛋白,核糖体 P 蛋白类型:IgG基质:抗原包被的检测膜条规格:16×01(16)4.预期用途:用于体外定性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抗 nRNP、Sm、SS-A(天然 SS-A 和 Ro-52)、SS-B、Scl-70、PM-Scl、Jo-1、CENP B、PCNA、dsDNA、核小体、组蛋白、核糖体P 蛋白和 AMA M2 共 14 种不同抗原 IgG 类抗体。
5.适应症:夏普综合征(MCTD),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多肌炎皮肌炎、重叠综合征、局限型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CREST 综合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6.临床意义:抗核抗体识别是各种细胞核组分(细胞核的生化成份)[1,2],包含核酸、细胞核蛋白及核糖蛋白。
可特征性地出现于许多疾病中,尤其是风湿性疾病[3,4,5]。
在炎症性风湿性疾病中,这些抗核抗体的阳性率在 20%到 100%之间,以风湿性关节炎的阳性率最低,在 20%至40%之间。
因此,ANA 鉴别诊断在对个别风湿疾病的确认十分必要,而且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进一步诊断也很有价值。
[3,6,7,8,9,10,11]风湿疾病—夏普综合征(混合结缔组织病=MCTD)[8]—系统性红斑狼疮(SLE)[8,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干燥综合征(原发性干燥综合征)[5],—系统性硬化症(系统性硬皮病,SSc)[1, 23],—局限型系统性硬化症(CREST 综合征) [28]—多肌炎/皮肌炎[12,15]—类风湿性关节炎[5]7.主要组成成分:8.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2-8°C 保存,不要冷冻。
肌炎抗体谱24项解读

肌炎抗体谱24项解读肌炎抗体谱24项解读肌炎抗体谱是一种用于检测肌炎相关抗体的检测方法,通过对患者血液中的抗体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肌炎相关的免疫反应。
肌炎抗体谱包含了24项指标,每一项都对应着不同的抗体,下面我们来逐一解读这些指标。
1. 抗核抗体(ANA):ANA是最常见的肌炎相关抗体之一,它可以与细胞核内的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免疫反应的发生。
2. 抗dsDNA抗体:这种抗体主要与双链DNA结合,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标志物。
3. 抗Sm抗体:抗Sm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另一个特异性标志物,它与Sm核糖蛋白结合。
4. 抗SSA抗体:这种抗体主要与Sjögren综合征相关,它可以与细胞核内的SSA抗原结合。
5. 抗SSB抗体:抗SSB抗体也与Sjögren综合征相关,它可以与细胞核内的SSB抗原结合。
6. 抗Sm/RNP抗体:这种抗体与Sm/RNP核糖蛋白结合,是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标志物。
7. 抗Scl-70抗体:抗Scl-70抗体是硬皮病的特异性标志物,它与Scl-70抗原结合。
8. 抗Jo-1抗体:这种抗体与Jo-1抗原结合,是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标志物。
9. 抗Centromere抗体:抗Centromere抗体主要与系统性硬化症相关,它可以与细胞核内的Centromere抗原结合。
10. 抗PM-Scl抗体:这种抗体与PM-Scl抗原结合,是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标志物。
11. 抗Ro-52抗体:抗Ro-52抗体与Ro-52抗原结合,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和Sjögren综合征的标志物。
12. 抗Mi-2抗体:抗Mi-2抗体主要与皮肌炎相关,它与Mi-2抗原结合。
13. 抗PL-7抗体:这种抗体与PL-7抗原结合,是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标志物。
14. 抗PL-12抗体:抗PL-12抗体主要与皮肌炎相关,它与PL-12抗原结合。
15. 抗EJ抗体:这种抗体与EJ抗原结合,是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标志物。
抗核抗体谱17项表解读

抗核抗体谱17项表解读抗核抗体谱17项表是一种针对人体内核酸和蛋白质的抗体检测方法,用于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这个测试项目的每一项指标,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自身免疫系统的情况。
1. ANA(抗核抗体)ANA是抗核抗体的缩写,它是一种针对细胞核内的蛋白质和核酸的抗体。
ANA的检测结果通常分为阴性和阳性两种,阳性结果通常会被进一步分为低、中、高三档。
ANA阳性的结果并不一定代表存在自身免疫疾病,但它可以作为自身免疫疾病的初筛指标。
2. ds-DNA(双链DNA抗体)ds-DNA抗体是针对双链DNA的抗体,它通常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中产生。
ds-DNA抗体的检测结果通常分为阴性和阳性两种,阳性结果通常会被进一步分为低、中、高三档。
3. SS-A/Ro(Sjogren综合征A/Ro抗体)SS-A/Ro抗体是针对Sjogren综合征A/Ro蛋白质的抗体,它通常会在Sjogren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疾病中产生。
SS-A/Ro抗体的检测结果通常分为阴性和阳性两种,阳性结果通常会被进一步分为低、中、高三档。
4. SS-B/La(Sjogren综合征B/La抗体)SS-B/La抗体是针对Sjogren综合征B/La蛋白质的抗体,它通常会在Sjogren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疾病中产生。
SS-B/La抗体的检测结果通常分为阴性和阳性两种,阳性结果通常会被进一步分为低、中、高三档。
5. Sm(Smith抗体)Sm抗体是针对Smith抗原的抗体,它通常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中产生。
Sm抗体的检测结果通常分为阴性和阳性两种,阳性结果通常会被进一步分为低、中、高三档。
6. RNP(核糖蛋白复合体抗体)RNP抗体是针对核糖蛋白复合体的抗体,它通常会在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自身免疫疾病中产生。
RNP抗体的检测结果通常分为阴性和阳性两种,阳性结果通常会被进一步分为低、中、高三档。
7. Sm/RNP(Smith/RNP抗体)Sm/RNP抗体是针对Smith抗原和核糖蛋白复合体的抗体,它通常会在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自身免疫疾病中产生。
肌炎抗体谱16项解读

肌炎抗体谱16项解读肌炎抗体谱16项是一种用于检测自身免疫性肌炎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肌炎,并帮助指导治疗方案。
这项检测通常包括对多种抗体的检测,以下是对肌炎抗体谱16项的解读:1. 抗核糖体抗体(Jo-1),阳性结果可能提示多发性肌炎和肺炎综合征(DM/PM-ILD)。
2. 抗合成酶抗体,阳性结果可能提示多发性肌炎和肺炎综合征,特别是肺受累。
3. 抗PL-7抗体,阳性结果可能提示多发性肌炎和肺炎综合征,特别是肺受累。
4. 抗PL-12抗体,阳性结果可能提示多发性肌炎和肺炎综合征,特别是肺受累。
5. 抗EJ抗体,阳性结果可能提示多发性肌炎和肺炎综合征,特别是肺受累。
6. 抗OJ抗体,阳性结果可能提示多发性肌炎和肺炎综合征,特别是肺受累。
7. 抗Mi-2抗体,阳性结果可能提示皮肌炎。
8. 抗SRP抗体,阳性结果可能提示重症肌无力和肌炎。
9. 抗TIF-1γ抗体,阳性结果可能提示多发性肌炎和肺炎综合征,特别是肺受累。
10. 抗NXP-2抗体,阳性结果可能提示儿童多发性肌炎。
11. 抗MDA5抗体,阳性结果可能提示肺受累的皮肌炎。
12. 抗SAS抗体,阳性结果可能提示皮肌炎和重症肌无力。
13. 抗HMGCR抗体,阳性结果可能提示高肌酸激酶酶相关性肌病。
14. 抗ARS抗体(PL-7、PL-12、OJ、EJ、KS),阳性结果可能提示多发性肌炎和肺炎综合征,特别是肺受累。
15. 抗Mi-2抗体,阳性结果可能提示皮肌炎。
16. 抗Jo-1抗体,阳性结果可能提示多发性肌炎和肺炎综合征。
综上所述,肌炎抗体谱16项的检测结果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自身免疫性肌炎,并指导相应的治疗方案。
阳性结果可能提示不同类型的自身免疫性肌炎,特别是与肺受累相关的情况。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诊断应综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最佳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肌炎抗体谱意义

肌炎抗体谱意义
肌炎抗体谱意义
引言:
肌炎指的是一类肌肉疾病,由于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导致身体中的肌肉组织受损。
在临床上,肌炎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多发性肌炎,另一种是皮肌炎。
而肌炎抗体谱则在肌炎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肌炎抗体谱的概述
肌炎抗体谱指的是在肌炎诊断中,特异性抗体的组合检测结果。
这些抗体包括了多种自身抗体,如SSA、SSB、Jo-1、Mi-2等,它们分别与不同的肌炎类型相关联。
二、肌炎抗体谱的应用
肌炎抗体谱可以较准确地进行肌炎的诊断,尤其在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诊断中,是非常有用的诊断方法。
此外,肌炎抗体谱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及时调整用药,以提高治疗效果。
三、肌炎抗体谱的意义
肌炎抗体谱为医生诊断肌炎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同时,它也为肌炎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基础。
通过分析不同类型肌炎的抗体分布情况,研究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肌炎病变的机制,从而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四、肌炎抗体谱的发展趋势
目前,肌炎抗体谱已经成为肌炎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未来,肌
炎抗体谱将会进一步完善,包括发现新的抗体指标、增强对旧指标的
敏感性和特异性等方面。
结论:
肌炎抗体谱在肌炎的诊断和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肌炎抗体
谱的分析,医生和研究者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其发展趋势,更好地指导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肌炎抗体谱

肌炎抗体谱特发性炎性肌病(IIM)是一组以近端对称性肌无力和多器官(如皮肤、关节、肺、胃肠道和心脏)受累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统称为肌炎。
IIM被分为不同的临床亚型,包括皮肌炎(DM)、多发性肌炎(PM)、包涵体肌炎(IBM)和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IMNM)等,机制尚不明确,但肌炎自身抗体在疾病的发展和诊断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肌炎自身抗体可被分为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MSA)或肌炎相关性自身抗(MAA)。
这些抗体在炎性肌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MSA通常仅在IIM中出现,而MAA可在IIM以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出现。
一、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MSA)已发现16余种MSA,绝大部分抗体阳性IIM患者中仅存在1种MSA,不同的MSA很少在同一患者中同时存在。
几乎每种MSA都与IIM不同的临床表型相关,对IIM的诊疗具有重要价值。
检测的阳性率仅为20%-40%(取决于特定疾病),肌炎组合检查阴性结果不能排除肌炎的诊断。
检测目的主要是确定患者最符合的特定肌炎表型,而不是诊断肌炎。
1.抗合成酶抗体–此抗体家族针对氨酰tRNA合成酶。
包括:抗Jo-1抗体:针对组氨酰tRNA合成酶。
抗Jo-1抗体是最常见的抗合成酶抗体和最常见的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见于约20%的IIM患者。
这些抗体与间质性肺疾病、雷诺现象、关节炎和技工手具有强关联。
其他抗合成酶抗体包括抗OJ、EJ、PL-7、PL-12、KS、Zo和Ha抗原的抗体。
抗合成酶综合征患者存在的抗体通常只针对一种独特合成酶。
2.抗SRP抗体(信号识别颗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在调节蛋白质跨内质网的转运中发挥作用。
SRP参与新合成的蛋白质向内质网的转运。
在约5%的IIM患者中发现了抗SRP抗体。
这些患者的肌肉活检显示坏死性肌病伴轻微炎症,肌肉外表现少见。
这些患者往往有严重疾病,表现为显著肌无力且肌酸激酶水平非常高。
即使采取适当的免疫抑制治疗,疾病活动性往往也难以完全控制。
肌炎抗体谱

主要见于青少年型DM(JDM):18-25%;
DM:1%;
靶抗原:核基质蛋白NXP2/MORC3;
临床:在儿童与皮下钙化相关;中青年与皮疹相关;老年人需警惕肿瘤;与ILD关联不明显。
抗SAE
DM:8%;
靶抗原:SUMO活化酶亚基;SUMO(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小泛素样修饰物。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抗TIF1γ
主要见于DM: 15%;
靶抗原:转录中介因子1γ;
临床:常提示DM合并肿瘤,尤其是老年患者;可作为DM合并肿瘤的筛查指标。
抗MDA5
主要见于ADM(无肌病性DM):95%;
DM:13-26%;
靶抗原: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
临床:只出现在DM,尤其是ADM。抗体滴度与肺间质病变、皮肤血管炎发生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常提示临床急进型肺间质病变高风险,死亡率高;可出现反复不愈合皮肤溃疡。
肌炎特异性抗体(MSA):一般仅出现在IIM(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自身抗体
阳性率
临床特点:
抗Jo-1
PM: 25-55%;
ASS:15-20%
靶抗原为:氨基酰tRNA合成酶。
此五种抗体为抗合成酶抗体。
临床:肌炎、ILD、发热、关节炎、雷诺症、技工手等。
ASS: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anti-synthetase syndrome)
抗PM-Scl 100
DM/PM-SSc重叠综合征:50-70%;SSc:7%。
靶抗原:11-16种蛋白的核仁蛋白复合物。
临床:见于DM/PM-SSc重叠综合征;也可见于SSc。
抗PM-Scl 7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炎相关性抗体(MAA):除见于IIM 患者还可见于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抗体
阳性率
临床特点:
抗Ku
PM-SSc重叠综合征: 5-50%;
SLE:10%
靶抗原:70/80kDa DNA-PK调节亚单位。
临床:见于PM-SSc重叠综合征;也可见于SLE等其他CTD疾病。
抗PM-Scl 100
DM/PM-SSc重叠综合征:50-70%;SSc:7%。
靶抗原:11-16种蛋白的核仁蛋白复合物。
临床:见于DM/PM-SSc重叠综合征;也可见于SSc。
抗PM-Scl 75
DM/PM-SSc重叠综合征:24-50%;SSc:10%;PM:3%。
抗TIF1γ
临床:常提示DM合并肿瘤,尤其是老年患者;可作为DM合并肿瘤的筛查指标。
抗MDA5
主要见于ADM(无肌病性DM):95%;
DM:13-26%;
靶抗原: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
临床:只出现在DM,尤其是ADM。抗体滴度与肺间质病变、皮肤血管炎发生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常提示临床急进型肺间质病变高风险,死亡率高;可出现反复不愈合皮肤溃疡。
肌炎特异性抗体(MSA): 一般仅出现在IIM(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自身抗体
阳性率
临床特点:
抗Jo-1
PM: 25-55%;
ASS:15-20%
靶抗原为:氨基酰tRNA合成酶。
此五种抗体为抗合成酶抗体。
临床:肌炎、ILD、发热、关节炎、雷诺症、技工手等。
ASS: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anti-synthetase syndrome)
抗NXP2
主要见于青少年型DM(JDM):18-25%;
DM:1%;
靶抗原:核基质蛋白NXP2/MORC3;
临床:在儿童与皮下钙化相关;中青年与皮疹相关;老年人需警惕肿瘤;与ILD关联不明显。
抗SAE
DM:8%;
靶抗原:SUMO活化酶亚基;SUMO(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小泛素样修饰物。
抗EJ
PM: 1-3%;
ASS:5-10%
抗PL-7
IIM:3-6%
ASS: 5-10%
抗PL-12
IIM:1-3%
ASS:<5%
抗OJ
IIM:3%
ASS: <5%
抗SRP
PM: 5%.
靶抗原:信号识别蛋白;
病理:坏死性肌炎。肌纤维坏死比较明显,少有炎性细胞浸润;
临床:具有糖皮质激素抵抗性,需联用依木兰或甲氨蝶呤;使用丙种球蛋白有更好的效果。
抗Mi-2
主要见于DM: 15-30%;
PM: 10%.
靶抗原:218/240 kDa解螺旋酶家族蛋白;有α 和β 两种亚型;
病理:血管周围炎细胞聚集,T淋巴细胞浸润, 而肌纤维变性萎缩坏死少见;
临床:与DM 皮疹密切相关;该抗体阳性的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应答率在70%以上,缓解率优于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和抗SRP抗体阳性肌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