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有效治疗三叉神经痛
中医按摩至三叉神经痛

对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中西医各有方法。
西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式有药物、手术、伽玛刀、射频等多种方法。
而中医认为此病是由于气血阻滞、肝胃实热上冲或阴虚阳亢、虚火上扰所致,因此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也可通过药物、推拿按摩、针灸等方法。
现在,专家为大家推荐,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医按摩法。
1.预备式:坐位,双目微闭平视,放松心情,调匀呼吸,静息1~2分钟。
2.揉按翳风穴: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放在同侧翳风穴上,其余4指附在面部两侧,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
此按摩法的功效是镇静止痛,明目开窍。
3.揉按颊车穴:用双手拇指分别放在同侧颊车穴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
此按摩法的功效是解痉止痛,消肿除烦。
4.揉按下关穴:用双手食指或中指分别放在同侧下关穴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
功效是疏风清热,解痉止痛。
5.推印堂穴:以一手拇指指腹放于印堂穴上,其余4指附于对侧目外,适当用力自印堂向上推至发际处,反复推20~30次。
功效为祛风开窍,安神宁志。
6.分推前额以两手4指并拢,紧贴前额正中,拇指分别紧贴于后,沿两眉毛适当用力向外推至鬓发处,反复推10~15次。
功效为活血通络,清脑镇痛。
7.揉按风池穴:以两手拇指指腹分别放在同侧风池穴上,其余4指附于头部两侧。
适当用力由轻渐重揉按0.5~1分钟。
功效是疏风清热,开窍镇痛。
8.合按内、外关穴:用一手中指和拇指指尖,放在对侧外关穴和内关穴,对合用力按压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是和胃理气,安神镇痛。
9.掐合谷穴:用一手拇指指尖放在合谷穴上,其余4指置于掌心,适当用力由轻渐重掐揉0.5~1分钟。
功效为疏风解表,开窍镇痛。
10.掌揉太阳穴:用双手掌掌心,紧贴在同侧太阳穴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以局部发热为佳。
功效是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提醒:以上按摩手法每日做2~3遍,手法以穴位有酸胀感为度。
自我按摩对原发者效果较好,对继发性较差。
平时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忌饮酒,少食辛辣食品。
三叉神经痛效方大全

三叉神经痛效方大全1、通络头风汤《名医治验良方》【组成】川芎10-30克,当归10-20克,细辛5克,蜈蚣2条。
【用法】每日1~2剂。
先将上药用冷水浸泡15分钟,浸透后煎煮。
首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
煮好后两煎药汁混匀,总量以200毫升为宜、早晚分服,或6小时服1次。
【功用】活血化瘀,通络祛风止痛。
【方解】本方系《卫生宝鉴》芎归汤加细辛、蜈蚣组成。
方中川芎为主药,辛温味薄气雄,功擅疏通,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擅理气活血,搜风止痛;当归养血活血,功专通经止痛。
辅川芎增强止痛之效,抑川芎辛窜太过之弊;细辛祛寒止痛,蜈蚣搜风通络,二味虽为佐使之药,然不可缺,乃本方行军破敌之先行,为止痛之上品。
二则量大而专,有的放矢。
前人以为川芎辛温香窜不可过用,其实不然。
顽症痼疾,不用足量,难以获效。
余用川芎,最小剂量起于15克,以后递增其量,对头痛剧烈者,常用之30克以上,实践证明并无伤阴香窜之弊。
当然与当归性柔而润防止副作用有关,此君臣佐使配伍之妙也。
另外,细辛不过钱之说,亦不足信。
余于细辛止痛,最少起步于3克,递增至9克,并无不良反应;蜈蚣有毒,人皆畏之,但治瘀血头痛,确有祛风镇痛、搜风通络、逐瘀止痛之效,一剂药用2条或3条,并无毒性反应,研末冲服其效更著。
再者随证加减,伍以适当引经药,更能提高疗效。
【主治】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良性颅内压增高症等病。
症见剧烈的偏正头痛,甚则泛恶呕吐,用止痛药或麻醉剂难以止痛,舌偏淡紫,舌下络脉多呈淡紫而长,脉弦或涩,妇女常在经期前发作。
中医辨证属于风痰血瘀阻滞清窍络脉所致之偏正头痛顽症。
【加减】头部冷痛加白芷;头部热痛加甘菊、苍耳子;头痛如锥如刺如灼加僵蚕、生石膏、蜈蚣(研末冲服);三叉神经痛加生白芍、白芥子、白芷;妇女经期头痛则当归量应大于川芎;后头痛加羌活;前头痛加白芷;偏头痛加柴胡;巅顶痛加藁本。
【疗效】多年使用,效果甚佳。
【附记】一般宜在头痛发作时服药,效果更好。
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的方法有哪些

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的方法有哪些三叉神经痛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头疼原因,往往总是会给人们带来剧烈的疼痛感,有的时候在发病期间总会让人无法正常的说话和工作,出现这样的疾病一定要及时的进行缓解,否则对正常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其中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需要我们掌握好正确的方法,下面一起了解一下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
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1、活血化瘀法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本法适用于瘀血阻络所致的三叉神经痛。
多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由川芎、当归、升麻、生地、地龙、甘草、赤芍、柴胡、红花、桔梗、全蝎、蜈蚣等药物组成。
2、补气活血法本法适用于气血不足,络脉空虚所致的三叉神经痛。
治宜补气活血佐以通络之法,多用大剂量八珍汤加阿胶、红花、桃仁、鸡血藤、全蝎、天麻治疗。
3、滋阴平肝法4、清肝利胆法本法适用于肝胆火盛,热邪随胆经上攻所致的三叉神经痛。
处方:生地、黄芩、大黄、僵蚕、龙胆草、泽泻、炒栀子、蜈蚣、当归、甘草、全蝎。
5、清胃泻火法素食辛辣厚味,或胃热素盛,致经脉郁滞不通而发生面部疼痛,治宜清胃泻火,通络止痛。
处方:煅石决明、石膏、大黄、白芷、川芎、升麻、全蝎、桔梗、蜈蚣随证加减治疗。
6、痰瘀同治法本法适用于瘀血挟痰浊所致的三叉神经痛。
处方:桃仁、生地、天麻、半夏、红花、全蝎、蜈蚣、僵蚕、木香、山甲珠、甘草。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身体出现疾病的时候治疗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掌握好方法我们才能让身体减少痛苦得到更好的治疗,上面就是对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知道中医虽然对疾病的治疗很有效果,但是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这个期间需要我们进行坚持,不能半途而废,另外平时在生活中也要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
面部疼痛治疗方案(三叉神经痛)中医诊疗方案

面部疼痛治疗方案(三叉神经痛)中医诊疗方案面部疼痛治疗方案(三叉神经痛)中医诊疗方案简介三叉神经痛是一种面部疼痛的常见疾病,它由三叉神经的激发和感觉传导异常引起。
中医诊疗方案可以提供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从根本上缓解面部疼痛,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诊断中医诊断三叉神经痛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脉搏质地。
常见的面部疼痛症状包括剧烈的疼痛、疼痛发作的持续时间较短、疼痛区域分布特异等。
脉搏质地通常为细弱或者弦细。
中医治疗方案草药治疗1. 霜降梅花针:选用霜降梅花针进行针刺,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功效。
2. 川芎嗪:使用川芎嗪进行煎服,可以舒经活络、止痛缓解面部疼痛。
3. 桃仁扬花汤:以桃仁结、炒枳壳、煨艽头为主要材料,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针灸疗法1. 阳明足阳明胃经:利用针刺阳明胃经的穴位,如足三里、迎香、合谷等,可以调和气血、舒散寒热,缓解面部疼痛。
2. 承浆:通过承浆穴进行针刺,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减轻面部疼痛。
中医推拿疗法1. 疏通面部经络:使用指压、推拿等手法,对面部经络进行疏通,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面部疼痛。
2. 热敷:使用热毛巾或热石头对面部进行热敷,可以舒缓肌肉紧张,减轻面部疼痛。
中医调理1. 忌辛辣刺激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以免加重疼痛。
2. 谨慎用力:避免面部过度用力,如过度咀嚼、大声喧哗等,以减少对面部神经的刺激。
以上中医诊疗方案可以作为辅助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但请在接受中医治疗前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请注意:此文档的内容仅仅是给出一些中医诊疗方案,对于具体病情和治疗方案的选择,请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三叉神经痛患者用叁岔清调理方法

很多人都会经常感到太阳穴、脸颊、耳朵、牙齿、嘴唇、鼻翼、眼眶、舌头会有那种很剧烈的疼痛感,不要小瞧这种疼痛感,很有可能是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疾病,患上三叉神经痛的感觉是非常痛苦的。
接下来给大家讲讲三叉神经痛的具体调理方法。
三叉神经痛又被称为“痛性痉挛”,是以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短暂的反复发作性剧烈疼痛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
常发作于单侧,常见为颊部、上唇、上牙龈和下唇、下牙龈同时发作。
1、中医中药调理三叉神经痛中医中药调理三叉神经痛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膏丸散丹汤药调理三叉神经痛的方法见效较慢,服用剂量很大,三叉神经痛个体差异很大,不容易坚持服用造成半途而废,另外容易复发。
2、口服西药镇痛药患者通过服用西药止疼药来镇痛,但是如瑞巴林、得理多、加巴喷丁这些药物普遍具有耐药性,服药后口服剂量需要逐渐增加,但是效果反而越来越差,其副作用较大,久服可引起粒细胞减少。
单纯血小板减少,导致血液病,并可使记忆力减退,视力、听力下降,肝功能损害等。
3、滴耳疗法祖国医学认为耳是人体的缩影,五脏六腑、皮肤九窍、四肢百骸等部位,通过经络与耳密切联系,故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之说。
滴耳疗法在我国医学文献上的记载很丰富,汉代《华佗神医秘传》、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元代朱震亨《丹溪治法心要》等都对滴耳疗法作了介绍,清代的《医宗金鉴》、《医学心悟》等均有明确的记载。
通过耳道滴入,可以调经络、通气血、和五脏、祛疼痛。
滴耳疗法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传统有效方法。
“四两拨千斤”“牵一发而调全身”!抓住了“牛鼻子”,事半功倍!就是撬动三叉神经痛的支点!三叉神经痛康复的不二法门!一旦患上三叉神经痛,一定要及时调理。
想要调理三叉神经痛,不妨咨询下石家庄真定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看看吧。
中蒙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经验

中蒙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经验三叉神经痛,即面部神经阻滞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面部肌肉疼痛,也是中西医治疗效果较差的一种疾病。
因此,如何有效治疗三叉神经痛是许多研究者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中药综合治疗大大提高了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是当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重要手段。
中蒙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经验,是建立在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上的。
首先,根据三叉神经痛起因的不同,予以不同药物治疗,调理阴阳平衡;其次,改善血脉循环,给予活血化瘀、活血活络药物;此外,再采用补血养血,滋阴清热类药物,协助止痛和止泻,可以综合改善三叉神经痛病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桑枝总参汤"治疗三叉神经痛经验为例,"桑枝总参汤"中的药物组成能够有效缓解三叉神经痛的症状,有归脾活血、安神宁心、调经消肿的作用。
药物由桑枝20克,总参15克,当归25克,炙甘草6克,黄芩6克,秦皇岛6克,瓜蒌子25克,熟地15克,陈皮15克,茯苓15克,干姜15克,炒附子15克,熟附子15克构成。
把所有药物放在一起汆煮,每次取100ml,每日3次,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
再如中蒙中药"建中汤",该药方主要使用满芹、白芷、石菖蒲、黄芩、杏仁等多种药物,剂量与上述药方相似,作用相同,能够调节阴阳,活血化瘀,舒筋宽络,同样有效治疗面部神经阻滞症。
另外,中药"鱼腥状理中汤"也是中蒙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种药方,以茯苓、芦根、金银花、铁桂等药物构成,用于调节免疫、抑制炎症,改善血液循环等。
本文以三种不同的中蒙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给出述句,它们能够有效缓解三叉神经痛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治疗前,建议患者向专业医生或中医讨论治疗详情,以便以最佳方案治疗三叉神经痛。
面部疼痛综合症(三叉神经痛)中医诊疗方案

面部疼痛综合症(三叉神经痛)中医诊疗方案背景面部疼痛综合症,也被称为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疾病,特征是剧烈而持续的面部疼痛。
中医在诊断和治疗面部疼痛综合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经验。
诊断中医诊断面部疼痛综合症依据病史、症状和舌脉象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典型的症状包括剧烈的面部疼痛,痛发突然和持续时间长,疼痛区域与三叉神经相应分布。
舌脉象可能表现为舌体偏红,舌苔黄腻,脉象弦细等。
治疗中医治疗面部疼痛综合症的主要目标是缓解疼痛、调整脏腑功能和平衡阴阳。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诊疗方案:1. 中药治疗-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选用适合患者体质和病情的中药方剂。
常用的中药包括川芎、白芍、炒丹参等,具有活血化瘀、止痛平肝的作用。
2. 针灸疗法-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气血、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作用来治疗面部疼痛综合症。
常用的穴位包括承浆、印堂、迎香等。
3. 中医推拿- 推拿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和经络来改善面部疼痛综合症。
常用的手法包括点按、推拿、拨罐等。
4. 中医调理- 中医调理包括饮食调理、情志调理和运动调理等。
饮食上应避免辛辣刺激和生冷食物,情志要保持稳定,适当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和舒缓疼痛。
注意事项- 患者在接受中医诊疗方案时应遵医嘱,遵守中医养生原则。
- 中医诊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 患者需定期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疼痛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结论中医在面部疼痛综合症(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
中医的诊疗方案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中医推拿和中医调理等。
患者接受中医治疗时需遵医嘱、注意个体差异和定期复诊。
中医怎样治三叉神经痛呢【减肥美体好方法】

中医怎样治三叉神经痛呢文章导读\n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令患者非常头疼的疾病,而且危害还比较大,一般使用西药治疗都是只能暂时的缓解了疼痛,但是对于康复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中医是我国古老的治疗方法,对于用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不仅没有副作用而且还会彻底的治好。
但是很少有人对中医有了解,那么,中医怎样治三叉神经痛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一、辨证论治(中药)1、风寒外袭:颜面阵发性疼痛,拘急感,遇寒加重,遇热稍减,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治以疏风散寒。
方用川芎茶调散加减,2、胃火上攻:面颊及齿龈疼痛如灼,遇热痛增,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心烦,大便秘结,溲赤,舌质红苔黄,舌边红,脉滑数。
治以清泻胃火。
方用清胃散加减。
二、针刺治疗1、体针:第一支痛选阳白、攒竹、太阳;第二支痛选四白、迎香;第三支痛选大迎、夹承浆、下关。
配穴为合谷、内庭;如因风热引起的,可配风池、外关;若因肝阳头痛,可配太冲、太溪、风池;阴虚火旺的,可配复溜、太溪。
2、耳针:面颊、上颌、下颅、神门、枕。
三、推拿治疗病人仰卧,以一指禅、点、按、揉、抹、直推等手法施于阿是穴、阳白、鱼腰、太阳、上关、下关、颧髎、颊车等穴各2分钟,而后让病人坐起拿风池、天柱、合谷各2分钟。
如属风热者,在手阳明、手少阳肘以下循行线上施以擦法;属肝阳上亢者,在足厥阴经膝下循行线上施以擦法;如属虚火上炎者,在足少阴膝以下部位施以擦法,均以透热为度。
中医的疗效我们都是知道的,效果比较好,但是过程比较慢。
患者可以根据以上的介绍的中医的方法去治疗自己的疾病。
注意药物的使用一定要按照中医的指导使用,不能自己私自的用药。
并且还要去正规的中医医院去进行治疗,这样对于疾病的治疗才更加的有保障。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如何有效治疗三叉神经痛
中医经典古籍《黄帝内经》认为:三叉神经痛属“头痛”、“偏头痛”、“面痛”等范畴,古医书中有“首风”、“脑风”、“头风”等名称记载,如《素问风论》:“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
”因为颠顶之上,唯风可即,外感风寒之邪,寻经上犯颠顶清窍引起本病,精神因素亦可诱发此病。
那么,中医如何有效治疗三叉神经痛。
中医治疗:
1、风寒凝滞:
治宜疏风散寒,缓急止痛。
方用川芎茶调散加减。
药用:川芎10g、荆芥10g、白芷10g、防风10g、细辛3g、甘草6g、薄荷10g。
寒甚者,加制附子、麻黄,生姜;面部肌肉抽搐者,加全蝎、蜈蚣。
2、风热侵袭:
治宜疏风清热,和络止痛。
方用芎芷石膏汤加减。
药用:川芎10g、白芷10g、石膏30g、菊花12g、细辛3g、黄芩10g。
热甚者,加栀子、黄芩;便秘者,加大黄;口渴者,加花粉、芦根、生地。
3、风痰阻络:
治宜祛风化痰,通络止痛。
以半夏天麻白术汤合牵正散加减。
药用:半夏12g、茯苓12g、川芎10g、白附子10g、全蝎6~10g、白术10g、泽泻 15g、细辛3g、羌活10g。
畏风明显者,加荆芥、防风、羌活;痰甚者,加胆星、莱菔子、陈皮;热象明显者,加黄连、栀子。
4、阳明火旺:
治宜清胃泻火,散热止痛。
以芎芷石膏汤合清胃散加减。
药用:细辛3g、石膏30g、白芷10g、菊花12g、黄连10g、生地12g、羌活10g、升麻6g、薄荷10g。
便秘者,加大黄;口渴者,加花粉、芦根、麦冬。
5、肝胆郁热:
治宜疏肝清热,泻火止痛。
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药用:龙胆草12g、栀子10g、黄芩10g、柴胡10g、生地12g、木通6g、车前子(包煎)10g、藁本10g。
便秘者,加大黄;头晕目眩者,加钩藤、天麻、石决明。
6、瘀血阻滞:
治宜活血化瘀,祛瘀止痛。
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
药用:川芎10g、细辛3g、赤芍12g、桃仁10g、红花10g、全蝎10g、元胡10g、老葱2根。
瘀血明显者,加上鳖虫、水蛭;便秘者,加酒军。
(二)单验方
1、全蝎、蜈蚣等量,研细末,每次服用2g,每日2~3次,以温黄酒送服。
2、川芎10g,细辛3g,生石膏20g。
水煎服,每日2次。
3、贴敷治疗以马钱子、川乌、草乌、乳香、没药等量,研细末,用黄酒或醋调匀,贴敷于太阳、颊车、下关等穴。
以上就是关于“中医如何有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详细介绍,相信看了上文,你对三叉神经痛有了一定的了解。
为了更好地治疗疾病,我们要更多的了解它,在医生的医治下尽早的康复。
祝愿广大患者早日康复。
原文链接:/ztinfo/54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