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化学方程式练习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上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卷(含答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卷(60分钟完成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分数 .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Mg:24S:32Cl:35.5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10g水受热变成10g水蒸气B.分离液态空气所得氮气质量和氧气质量之和等于原液态空气的质量C.5g蔗糖溶于95g水中,得到糖水总质量为100gD.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质量比纸的质量小2.由a克的氯酸钾与b克二氧化锰组成的混合物,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c克,生成氧气()A.(a+b+c)克 B.c 克 C.(a+b-c)克 D.(a-c) 克3.下列化学反应中各项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A. ①③④⑥B.①③④⑤⑥C. ①②④⑥D. ①③⑤4.氢氟酸(HF)对玻璃有腐蚀作用,可用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也可用在玻璃仪器上标注刻度及文字。
氢氟酸与玻璃发生的反应可以表示为:SiO2+4HF=X↑+2H2O,关于物质X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能含有氢元素B.可能含有氧元素C.一定含有硅元素、氟元素D.X是一种氧化物5.如图是通过红磷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锥形瓶内红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B.红磷燃烧结束,锥形瓶应冷却后再放在天平上称量C.实验过程中气球先变大后变瘪D.瓶底的细砂起隔热作用6.下列实验装置能用来直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B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C.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D.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7.在反应2Mg+O2点燃2MgO中Mg、O2、MgO的质量比为()A.24:32:40 B.48:32:80 C.24:32:64 D.24:32:808.同学们对化学反应方程式:C+O2=====点燃CO2有下面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9.小明同学从S + O2 SO2中获得以下信息:①该反应反应物是硫和氧气;②反应发生条件是点燃;③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④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⑤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达标测试卷(含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1.化学反应前后必定改变的是( )A .原子的种类B .分子的种类C .原子的质量D .原子的数目2.下列图示是几种物质的分子模型,能表示水分子的是( )A .B .C .D .3.若用小球表示原子,则分子模型可用于表示( )A .H 2B .P 2O 5C .CO 2D .NH 3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 .2H 2 + O22H 2OB .C .D .5.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是改变()A .反应物B .生成物C .化学式D .化学计量数6.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是( )A .反应前物质的分子总数等于反应后物质的分子总数B .反应前后各物质的体积相等C .各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D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数目相等7.硅是制造芯片的主要原料,如图是某种制取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示的四种物质都由分子构成B .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4:73C .该反应装置中需无氧气D .硅元素反应后化合价降低8.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点燃22Mg+O 2MgO点燃2234Fe+3O 2Fe O 点燃2254P+5O 2P O 点燃A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成灰,虽然固体质量减少,但这并不违背质量守恒定律。
B .煤块燃烧后,变成质量小得多的煤灰,说明煤燃烧的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一定大于反应的镁条质量。
D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不存在原子的得失,因此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9.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硫酸的化学式:SO 4B .3O 2和2O 3都含有6个氧原子C .Pb 2+中“2+”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是正二价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Fe+3O 2=2Fe 2O 310.在反应2X+3Y=Z+2W 中,36gX 与56gY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gZ 和一定量的W 。
(必考题)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经典练习题(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CH2O)气体,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个甲醛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水分子构成B.该反应中产生了两种新分子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发生了改变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2.将3克碳放在5克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气体是A.CO B.CO2C.CO2和 O2D.CO和CO23.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只有两种氧化物B.生成C和D的分子个数比为1:1C.图中共有4种分子D.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不变4.如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B.该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C.该反应中甲、乙和丙的分子个数比是2:2:3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5.当空气中受到 SO2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石灰石粉末,使空气中 SO2含量降低,该过2CaCO+2SO+X=2CaSO+2CO,则 X 的化学式为()程发生反应为:3242A.CaO B.O3C.O2D.CO6.如图是乙烯和水反应生成酒精的微观模拟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个乙烯分子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B.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C.参加反应的乙烯和水质量比28:2D.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7.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因为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B.因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C.因为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就是单质D.因为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都是氧化物8.某化学反应(甲+乙→丙+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示意图及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综合训练卷附答案

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综合训练卷一、单选题1.实验室里一般不能制得氧气的物质是A .高锰酸钾B .氯酸钾C .氯化钠D .过氧化氢2.2022年4月29日《科技日报》报道“我国科学家实现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B .反应前后共有三种氧化物C .丙物质由8个原子构成D .反应中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2∶13.在实验室和化工生产中常用到硝酸。
硝酸是一种强氧化剂,能与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224HNO +C=2H O+4X +CO ↑↑。
则X 是A .NO 2B .COC .NOD .N 2O 54.工业生产硫酸中的某一步反应用微观模型图表示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前后硫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变成+3价B .参加反应的反应物间分子个数比是1:1C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D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中2P+5O 2点燃P 2O 5指出其中错误是A .反应条件应改为燃烧B .氧气应改为“↑”C .没有配平化学方程式D .五氧化二磷应改为“↓”6.氢气与四氯化硅反应制取硅的化学方程式为:242H +SiCl Si+4X 高温,其中X 的化学式是A .Cl 2B .H 2OC .HC lD .SiH 47.将25gA 物质与5gB 物质充分反应后,收集到的物质有10gA ,还有一种新物质C 。
若A 、B 、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20、80,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2A +B=2CB .2A +B=C C .A +2B=CD .A +2B=2C8.“绿色化学”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即原子利用率为100%。
一定条件下,CO 和H 2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绿色化学”,这种产物不可能是A .甲醛(CH 2O )B .甲醇(CH 4O )C .乙醇(C 2H 6O )D .乙酸(C 2H 4O 2)9.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了某一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为甲、乙、丙、丁,如图为各物质在反应前和反应后某时刻的质量关系。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配平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试卷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配平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试卷初三化学方程式配平附答案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符号式子,方程式中包含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信息。
配平化学方程式是为了满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原则。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
最小公倍数法:将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系数化为最小公倍数,然后再进行配平。
例如,点燃P和O2反应生成P2O5的方程式为:2P + 5O2 → 2P2O5奇数配偶法:先配奇数大的元素,再配偶数小的元素。
例如,点燃Al和O2反应生成Al2O3的方程式为:4Al + 3O2 → 2Al2O3观察法:先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然后再配平。
例如,CuSO4和NaOH反应生成Na2SO4和Cu(OH)2的方程式为:CuSO4 + 2NaOH → Na2SO4 + Cu(OH)2下面是一些需要配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1.KMnO4 → K2MnO4 + MnO2 + O2↑2.Al + CuSO4 → Al2(SO4)3 + Cu3.Zn + HCl → ZnCl2 + H2↑4.Al2O3 + H2SO4 → Al2(SO4)3 + H2O5.Fe2(SO4)3 + NaOH → Na2SO4 + Fe(OH)36.Fe(OH)3 + H2SO4 → Fe2(SO4)3 + H2O7.CH4 + O2 → CO2 + 2H2O8.C + CO2 → 2CO9.NH3 + O2 → NO + H2O10.CO + Fe2O3 → Fe3O4 + CO2练:1.在X + 2O2 → CO2 + 2H2O的反应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出X的化学式为:C2H4O2.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式为:X + 3O2 → 2CO2 + 3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出X的化学式为:C2H6O1.在4Cu + 10HNO3 = 4Cu(NO3)2 + X + 5H2O反应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为:H2NO3.2.物质X和B2能发生下列反应:2X + B2 = 2AB3,则X 的化学式是:A。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将“神舟七号”飞船送入太空的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火箭工作中发生的反应为:C2H8N2+2R=3N2+4H2O+2CO2;其中R的化学式是()A. N2O4 B. NO2 C. N2O D. CH42.下列叙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 5g酒精与5g水混合得到10g酒精溶液B. 2L氢气与18L 氧气反应生成20L的水C. 12g碳完全反应时只能消耗32g氧气,则12g碳在64g氧气中充分反应生成76g二氧化碳D.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氧气的质量之和3.有关2H2+O2点燃2H2O的叙述正确的是()A. 2g氢气和1g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2g水B.两个氢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水分子C.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D.氢气加氧气点燃等于水4.根据乙炔气体完全燃烧时的反应:2C2H2+5O24CO2+2H2O,可以写出如下的符号式:(C 2H2):(O2):(CO2):(H2O)=2:5:4:2。
据此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乙炔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5B.参加反应的乙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C.参加反应的乙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5D.参加反应的乙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为1:25.下列实验现象及方程式均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4Fe+3O22F2O3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S+O2SO2C.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固体表面出现红色物质——3CuSO4+2Fe3Cu+Fe2(SO4)3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4P+5O22P2O56.我国铁路进入了高铁时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章节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章节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x=3.2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为3:7 D.d一定是催化剂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B .在某一密闭装置内点燃红磷C .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D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3、硝酸铅(Pb(NO 3)2)时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32222Pb NO 2PbO+xNO +O ↑加热(),则x 为A .2B .3C .4D .5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A .23Fe+2O 点燃 34Fe OB .44Al+CuSO =AlSO +CuC .322Fe+6HCl=2FeCl +3H ↑D .322443Ba(NO )+H SO =BaSO +HNO ↓5、北京冬奥会火种灯的火种燃料为丙烷。
丙烷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为单质B.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C.生成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4D.丙烷由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构成6、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个数②元素种类③分子个数④物质种类⑤物质的总质量A.①②③④B.①②⑤C.①②D.②③⑤7、已知2A+3B=C+3D,用足量的A和49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7 g C和1 g D,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16 B.27 C.44 D.548、枯茗醛(C10H12O)是一种食用香料。
九年级上册化学方程式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方程式练习
一、化合反应
1、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2、硫在氧气中燃烧:
3、碳在氧气中燃烧(充分):
4、碳在氧气中燃烧(不充分):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6、氢气燃烧:
7、镁条燃烧:
8、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9、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10、一氧化碳燃烧:
11、生石灰与水反应:
二、分解反应
1、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3、加热分解氯酸钾制取氧气:
4、电解水:
5、高温煅烧石灰石:
6、碳酸分解:
三、其他反应
1、铁与硫酸铜反应:
2、盐酸与碳酸钠反应:
3、氧化铜与氢气反应:
4、碳还原氧化铜:
5、碳还原氧化铁:
6、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7、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
8、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9、酒精燃烧:
10、锌与稀硫酸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练习1.下列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石墨制成金刚石B.2gH2完全燃烧生成36gH2OC.水变成汽油D.冰转化成干冰2.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A.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B.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C.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程度 D.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3.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会变化的是()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质量总和⑤物质的种类⑥物质的体积⑦物质的状态A.②④⑤B.①③④C.①③④⑥D.①③⑦4.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所示,由该图示不能得出的的结论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氟气比氧气更活泼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改变D.丙不是氧化物5.下列关于化学反应2X=2Y+3Z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B.在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2:2:3C.该反应可能有单质生成D.若反应生成了a gY和b gZ,则消耗X的质量一定大于(a+b)g6.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中aC.上表中x=2.0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7.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对于该反应中甲、乙、丙、丁物质类别的判断,错误的是()A.甲属于混合物B.乙属于化合物C.丙属于单质D.丁属于氧化物8.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H2SO3+2H2==S↓+3H2O的理解,错误的是()A.生成物有沉淀B.反应物是H2SO3和H2,生成物是S和H2OC.该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D.每1份质量的H2SO3和2份质量的H2完全反应,生成1份质量的S和3份质量的H2O 9. a克木炭在b克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A.大于(a+b)克 B.小于(a+b)克C.等于(a+b)克 D.小于或等于(a+b)克10.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1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发生改变D.该反应没有单质生成11.用白色瓷片接近酒精灯外焰时,瓷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焰心时,在瓷片上出现黑色粉末状固体,这是酒精没有完全燃烧时生成的炭黑。
用水壶烧水,开始时会发现,与火焰接触的壶底出现水珠和黑色的炭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料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B.燃料本身也可能含有水分C.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D.提高水壶的温度可以减少炭黑的生产12.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汞原子、氧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B.汞和氧气都是由分子构成C.生成的和个数比为1:2D.在该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汞原子和氧原子13.下列实验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量守恒定律的是()15.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 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中和反应B.四种物质A、B、C、D中有3种单质和1种化合物C.该反应中,A、C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7:14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O2═N2+H2O16.10gA和足量B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A.1:1B. 2:1C. 4:1D.5:117.双氧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方框内应是()A.B.C.D.18.赤热的铁与水蒸气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 X+4H2的化学式为()A. Fe2O3B. Fe3O4C. FeOD.O219.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
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丁一定是化合物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20.关于2H2+O22H2O的读法不正确的是()A.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B.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C.常温下,每2体积的氧气与l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体积的水D.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21.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一定是反应物B.x+y=20C. x的取值范围一定是0≤x≤30D.反应生成c与d的质量比为2:322.关于化学反应C+O2点燃 CO2 ,说法错误的是()A.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变B. 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C. 该反应放出热量D.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23.密闭容器中盛有CH4和O2的混合气体,点燃使其充分反应,CH4全部转化为CO、CO2和H2O,待容器恢复至室温,测得容器内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
则反应前CH4和O2的质量比为()A. 4:13B. 3:10C. 2:7D. 1:424.推理是一种主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能在空气中燃烧B.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放热、吸热现象一定是发生化学变化D.某物质燃烧有CO2生成,所以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25.A、B、C三种物质各15 g,当它们相互反应完成时,生成30 g新物质D。
若再增加10gC,它们又继续反应到完成时,A与C恰好消耗完毕。
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A. 2:3 B 2:1 C. 3:2 D.1:1二、填空题26.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写出下列微粒的化学符号:①钠原子_______ ②三氧化二氮分子_______③5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 ④锌离子_______(2)用下列字母序号填空:a.明矾b.碘水c.氮气d.碳酸氢钠①_______用于净水②_______用于检验淀粉③_______用于治疗胃酸过多④_______用作粮食保护气(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磷与氧气反应______________ ②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③碳酸钙分解______________ ④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27.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小华设计如题12-1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时,先将装有药品的装置放在天平上,添加砝码,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如题12-1图所示),然后取下装置,用针筒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稀盐酸,反应后再将装置放置于天平上,观察到,从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
若将锥形瓶改为烧杯,则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
(2)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题12-2图所示。
①X的化学式是。
②根据上述微观示意图,可得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是。
28.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 (填“氢气”或“煤”);(2)在新买的轿车内放入几包活性炭可减少异味,其原理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3)生活中常接触到“高钙牛奶”,其中的“钙”应理解为 (填“元素”或“单质”)(4)农业生产中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熟石灰的化学式为 ;(5)“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 ),可由反应2NaOH+X=NaClO+NaCl+H 2O 制得,则X 的化学式为 .29.为了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 甲同学和乙同学分别设计了下面两个实验, 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 A 所示,反应前,托盘天平的指针指向刻度盘的中间;两种物质反应后, 托盘天平的指针______(选填“向左”、 “向右”或“不”)偏转, 原因是______。
(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B 所示,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______。
(3)两位同学通过交流反思得到启示: 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 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_装置中进行。
(4)从微观角度分析, 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分子种类 ③原子数目 ④分子质量 ⑤分子数目 ⑥原子质量三、计算题30.早在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就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成为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
现有含1.6kg 硫酸铜的工业废液,加入铁粉回收铜,请计算:(1)硫酸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2)理论上与硫酸铜反应消耗铁粉的质量。
31.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
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转变成燃料甲醇(CH 3OH )的化学方程式为 CO 2+3H 2 催化剂高温= CH 3OH+H 2O 。
若生产64t 甲醇,则可回收二氧化碳多少吨?第四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练习答案一、选择题1-5 ACBCD 6-10 DADDA 7-15 ACDAC 16-20 DBBCC 21-25 DABDA26.(1)①Na (1分) ②N 2O 3(1分) ③5OH -(1分) ④Zn2+(1分)(2)①a (1分) ②b (1分) ③d (1分) ④c (1分)(3)①4P+5O 2点燃2P 2O 5 (1分) ②CuSO 4+2NaOH=Cu(OH)2↓+Na 2SO 41分) ③CaCO 3高温CaO+CO 2↑(1分) ④Cu+2AgNO 3=Cu(NO 3)2+2Ag (1分)27.(1)天平仍然平衡(1分);反应生成的氢气扩散到空气中,使烧杯中物质总质量减小(1分);(2)①SO 2(1分);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每个原子的质量不变(1分)。
28.(1)氢气(2)吸附性(3)元素(4)Ca (OH )2(5)Cl 229.(1)向左(1分);反应生成的氢气逸出(1分);(2)相等(1分);(3)密闭(1分);(4)①③⑥(1分)。
30.(1)40%(2分);0.56kg (3分)(1)硫酸铜的化学式为CuSO 4,硫酸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10040%6432164?++?;(2) 解:设与1.6kg 硫酸铜反应的铁粉质量为x ,CuSO 4+Fe=Cu+FeSO 4160 56 1.6kg x160561.6kg x =x=0.56kg答:理论上与硫酸铜反应消耗铁粉的质量为0.56kg 。
31.解:设可以回收CO 2的质量为 x ............ 1 分CO 2 + 3H 2 催化剂高温= CH 3OH + H 2O......................... ......... 1 分 44 32x 64t ......................... ....... .... .. .2 分 x 44=t 6432.................................................. 2 分 x =88t............................. ......... .............. .1 分 答:可以回收二氧化碳88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