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猫》的读后感

合集下载

《我是猫》读后感8篇

《我是猫》读后感8篇

《我是猫》读后感8篇《我是猫》读后感精选8篇1本文的仆人公是猫。

是以猫的视角来看人类世界的。

刚生出来的时候由于长得太丑,被人唾弃,捡得一命,后被被人称为苦沙弥的初级英文老师收养,自此开头了观看人类、品评人类的生活。

直到某日由于奇怪,落入了酒缸中,被淹死了。

《我是猫》中的这只猫,虽然还没出名字,平常也没少受仆人家女仆的气,却能够在人猫两个世界中来去自如。

而仆人和他的一帮伴侣——梅亭、水岛寒月等的对话则尽收耳中。

而其中,又属梅亭最能折腾人。

苦沙弥老是被他折腾得够呛。

例如他刚出场时,带着一副金边眼镜,认仔细真地要苦沙弥画画——他自称是位美学家。

苦沙弥对画画但是个外行,刚要向梅亭讨教,梅亭便一本正经的说:是啊,不行能一开头就画得好嘛……从前意大利画家安德里亚曾说过:‘余作画者,莫过于描绘大自然。

天有星辰,地有露华;飞者为禽……’怎样样?假如你也想画出像样的画来,画点写生画如何?于是,苦沙弥作恍然大悟状,对安德里亚佩服得五体投地。

但是事实上,安德里亚压根就没说出这话,是他的伴侣瞎编的。

苦沙弥和他的伴侣就这样,在小猫的眼中如此不堪,实在是可笑。

相比于这只无名的小猫,它的仆人真该感到汗颜。

相比于很多人,这猫很富于哲理,擅长词辩。

对人类的弱点有精细的讨论,就连抨击社会,也很有见地。

它说:说不定整个社会便是疯人的群体。

疯人们聚在一齐,相互残杀,相互争吵,相互叫骂,相互角逐。

……并由此最终得出了被幽禁在疯人院里的才是正常人。

的结论。

虽然有些滑稽,但却也抨击了当时社会的风气。

在《我是猫》中,苦沙弥和他的伴侣就应属于穷酸潦倒的学问分子之列。

正如本文译者所说,他们应对新的思潮,既顺应,有嘲讽;既贬斥,又无奈,惶惶焉不知所措,只好靠插科打诨、玩世不恭来消磨难捱时间。

他们时刻在嘲讽和戏弄别人,却又时刻患病命运与时代的戏弄与嘲讽。

《我是猫》中所描述的景象,就应是当时人们精神世界空虚的真实写照,这也无怪一只小猫会将人类世界看得但是而而了。

《我是猫》读后感15篇

《我是猫》读后感15篇

《我是猫》读后感15篇《我是猫》读后感1《我是猫》是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处女作,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本书,并被它的书名吸引住。

这部作品是以一位穷教师家中的猫为主人公,以这只被“拟人化”的猫的视角来观察人类的心理。

这是一只善思索、有见识、富于正义感又具有文人气质,但至死也没有学会捕捉到老鼠的猫儿。

__富有拟人化的情节和叙述性的故事很好的描写了夏目漱石所身处的二十世纪初的“现代文明”。

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道德价值的背离使得猫儿不解,在小说中调侃揶揄的背后也带着当时日本知识分子的凄苦自嘲。

其中对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小说的开头:“我是一只猫。

名字嘛……还没有。

哪里出生?一直就搞不清楚,只恍惚记得好像是在一个阴湿的地方。

”“只是被他放在掌心上,‘嗖’的一下子高高举起,喵喵,在半空中总觉得有点六神无主”“听说就在第三天,那家书童竟把那四只猫崽儿拎到房后的池塘,一股脑儿扔进池水之中。

”这一句句都写出了人类的残忍,把一个个生命都当成是娱乐的对象,而从不曾想过它们的感受。

《我是猫》就很好的写出了这些被人们忽略的感受。

也许人们应该反省,好好思过对待生命的态度。

是应该与生命和平共存,还是要做生命的“主宰者”;是要在大自然中有个朋友,还是要孤独的生存下去。

猫虽然体形渺小,但是却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生命之间的沟通,应友好相处,而不是互相欺凌。

这本书也很好的再现了二十世纪初的世界。

一方面从西方文化中汲取了理性的思维方法和丰富的学识教养,另一方面又从中国文化中吸取了狷介自守、愤世嫉俗的文人气质,经过夏目漱石的摄取与消化,它们混合在一起,成就了这部经典的传世作品。

《我是猫》中的描写虽然有些夸张的成分,但是确实对针砭现实生活中的市侩哲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是猫》这本书不在于描写故事情节,它更着重于刻画小说中心人物的特定心理。

它不是一部以单一叙述情节取胜的作品,而是将无数妙趣横生的对话连缀起来,犹如一串串珍珠。

作品对于猫类习性的刻画与人类弱点的刻画并重,颇具漫画色彩,其诙谐文风能让人一气呵成地阅完全书,书中的每一篇章都会让你发出由衷的快乐的笑声……《我是猫》读后感2“我是只猫儿。

《我是猫》读后感(15篇)

《我是猫》读后感(15篇)

《我是猫》读后感(15篇)《我是猫》读后感1日本作家夏目漱石所写的《我是猫》这篇童话是我和学生读后都认为写得好且印象深刻的__之一,我是猫读后感100字。

在作品中,作家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出了“猫”即文中的“我”吃年糕的滑稽形象。

在与学生共读此文时,我不禁笑了起来。

作者能够将猫的心理刻画地如此细腻、逼真,与的文化积淀及对动物的细致观察是分不开的。

在笑的同时我也在想:既然是一篇童话,那它反映的不仅仅是“猫”的遭遇和心声,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人类社会的点点滴滴。

仔细想来,“猫”吃年糕时的担忧不正是我们在准备尝试一件事时心里的真实记录和体现吗?被年糕“粘”后的尴尬不也正是人们遇到难题(而这难题对有些人来说并非难题)无法自拔时的窘相吗?同学,你可曾记得:当杜瑞峰等同学站起来读诗或读课文,沙哑的声音在课堂上响起时,你们不也报之一笑了吗?这和文中女孩和伙伴的“笑”有何异同?同学之间,我们应该互相尊重,不应嘲笑身边的每位同学、每个人。

“我大抵也算见识过人类缺乏同情心的个助攻行径,但从来没有像此时此刻这样恨在心头”我们为何不能拥有一颗同情之心,一颗感恩之心,包容身边人的缺点,包容同学一句并非专意说出的话,包容……包容一切可以原谅的事情,但不能包容你对学习的冷漠、不自觉和不负责任!“一颗沙里一个世界,一朵鲜花一座天堂”而我想说的是:这只猫的遭遇就是一个人间社会!同学们,让我们在读懂文字的同时,尝试着读出它背后的情感和内涵吧!《我是猫》读后感2《我是猫》是夏日漱石早期的代表作。

既可以说是抒情的写生文,也可以说是结构松散的小说。

__的主人公是猫,是以猫的视角来看人类世界的。

刚生出来的时候,因为长得丑,被人唾弃,捡了一条命,后被人称“苦沙弥”的初级英语老师收养,自此开始了观察人类,品评人类的生活,直到某日因为喝醉落入了水缸中,被淹死了。

这只猫很富有哲理,语言精辟。

作者在描写猫偷吃年糕粘住嘴巴的场面时,一方面夸张地刻画了猫拼死挣扎的各种滑稽动作,一方面又诉说猫在这过程中发现了真理,语言诙谐,读书时忍俊不禁。

夏目漱石《我是猫》读后感精选10篇

夏目漱石《我是猫》读后感精选10篇

夏目漱石《我是猫》读后感精选10篇夏目漱石《我是猫》读后感精选篇1随着各种网络媒体的发展,人们的时间被消解得支离破碎,这些零碎的时间从我们的指缝中渐渐流失,月末诧异时间白驹过隙,已是司空见惯。

在这些零碎的时间中,阅读已经很奢侈,更别提阅读长篇小说了。

现在的我们很少有心境去读完一篇长篇,我们习惯简短,我们喜欢轻松,所以长篇小说在日益的边缘化。

夏目漱石这篇《我是猫》是我时隔两月后主动阅读的长篇,不得不说,一篇好的长篇小说确实有着高贵的特质,让你手不释卷。

小说中以猫的视角,将人的虚伪、自私、生活的虚无,用调侃戏谑的方式娓娓道来,让人时而捧腹,时而颔首。

好像很多爱读书的人都很喜欢养猫,我一直没养过,所以无法真正体会其中的原委,不过猜测应该是与猫的孤傲,灵性,安静有关,它可以时不时的爬上主人膝上,案前,默默陪伴。

小说中的猫是一个聪明的糊涂者,它自诩奉天命而临凡,凭脑力而远筹,冠古绝今之猫。

它在批评主人求胜心切,世人通达权变时好似眼光独到,但在乌鸦面前丑态百出,最后喝酒掉入缸中溺死,真真是糊涂虫一个。

夏目漱石在小说中写了苦沙弥、迷亭、寒月、独仙、金田一家,苦沙弥为猫的主人,是学校老师,愤世嫉俗,不喜讨好巴结,一直教英语的入门课本,混得“十载一狐裘”,虽然猫儿嘲讽了主人一些缺点,但毕竟是小缺点,身而为人不可能十全十美,猫儿还是喜爱主人一家,为他打探敌情,尽力赶走小偷。

苦沙弥的好友各具特色,迷亭喜欢在别人说话时插科打诨,寒月致力于学术研究,独仙潜心修道,每个人都栩栩如生。

金田为代表的实业家们,为了升官发财,实行:“三绝战术”——绝义、绝情、绝廉耻。

作者毫不掩饰地大加鞭笞,戏称“鼻子”一派。

身处淤泥却能洁身自好实属不易,在金钱权力至上的社会,可能会有一些坚持自我的人,但人间并非画中美景,不随波逐流,能够一直洁身自好又实属不易。

小说语言幽默,比喻、举例精辟得当,很值得大家抽空阅读。

夏目漱石《我是猫》读后感精选篇2最近我看到了一本有趣的书,名字叫《我是猫》,作者是日本的夏目漱石。

我是猫读后感(通用15篇)

我是猫读后感(通用15篇)

我是猫读后感(通用15篇)我是猫读后感1猫在我心中一直略带几分神秘感,平素则慵懒,偏又添了点俾睨众生的小模样,偶尔却也做出点柔顺的姿态,叫人喜上心头。

但猫真是这样的吗?我们无法理解动物的语言和表情,所以只能依着自己的神态和心境来解读,有时候我也会忍不住想,猫又是怎么理解人类的一举一动,从这个角度看过去,似乎有趣了不少。

《我是猫》便是以猫的角度来审视人类的生活,第一次拜读夏目漱石的作品,很喜欢他的文字风格,细腻而有韵味。

这本书并没有情节架构上的起承转合,翻到任何一段都能继续往下读,书中呈现了一幅幅明治时期知识分子的生活风俗画,迂腐得紧,却也令人发笑。

从这些描写中来看,作者对这段历史流露着挞伐之意,但绝不是那种充满激情的批判,而是将内心的寂寥不满寄托在这只猫上,用它讥诮而平静的口吻来述说种种荒谬。

因此当出现有关猫主人和他朋友的来往片段时,作者都是一派云淡风轻,对里面的不可思议分毫不提,仿佛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当猫的评价出现时,仿佛作者这时终于可以伸伸懒腰,摆出一个不屑的姿态来,这种心境可说是世事境迁的顺其自然,也可说是无奈的消极逃避。

这部文学作品有如散文的行云流水,若剔除作者对时代的讽刺,单纯从普世的角度来观察人性,那么猫对人的行为发表的这些观感显得犀利而有趣,这种奇妙感在于角度和距离的不同,让一些平凡小事变得特别起来,细瞧之下,仿佛其中的荒谬感都凸显出来了。

例如古井武右卫门因为害怕被学校开除,上门请求猫主人苦沙弥的帮助,然而猫主人对任何请求都用“说不准”挡回去。

对此,这只猫的观察犀利得叫人吃一惊,人在人际交往中流的泪和做出的同情姿态都只是生而为人必须交的税,主人不善于做表面__,因而底下的冷漠一览无余。

最后猫对这个年轻人的期许是他将会学习到人性的真理,“会冷漠地旁观他人的忧愁,在他人处于困境的时候大声嘲笑。

”看到这里,忍不住要笑出声来,人性的软弱面展露无遗。

这究竟是只怎样的猫呢?我若用一个词形容,那就是霸气十足!它似乎是要打破我们对猫族的陈规印象,卖乖讨好不是因为喜欢主人,而是寄人篱下的不得以。

《我是猫》读后感

《我是猫》读后感

《我是猫》读后感《我是猫》读后感7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我是猫》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是猫》读后感1孩子在署假期间,向我推荐了一本名著《我是猫》,是日本作家夏日漱石所著。

从创作手法来讲,《我是猫》是拟人化作品,是通过教师苦沙弥家一只猫来叙述整个作品,这给作品带来了趣味感、幽默感,使整个作品生灵活现,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文学写作功底。

试想如果是作为一普通人来平铺直叙,会让人感受干巴巴的枯燥无味,别说孩子,成年人也可能读不完这本书。

从情感的深化来看,《我是猫》总能做到情景交融,例如在教师画画受挫,车夫家的大黑变成瘸猫以后有这样一段描述:枫叶曾为松林装点过二三抹霞红,如今已经谢了,宛如一场亘古的梦。

在小溪旁的红白二色山茶花落英缤纷,花瓣也已飘零殆尽。

两丈多的檐廊虽然朝南,但冬日的阳光转眼西斜。

寒风渐起的日子多了起来。

这是作者发出的对世态炎凉的凄凉呻吟,借助于发生的故事和自然的风景得以发泄。

在发表观点时借助一趣事而不是总是直叙,是作品的又一看点。

如猫被年糕粘住嘴巴那段描写,风趣从容地展示了所谓的四条真理:难得的机缘,会使所有的动物敢于干出他们并非情愿的事来,是在说人遇到诱惑时总是情不自禁;所有的动物,都能本能地预测到吉凶祸福,是说人会本能地意识到危机;临危之际,平时做不到的事,这时也能做到,这是说危险可以激发人的本能,发挥超过平时不能发挥的能量;一切安乐,无不来至困苦,是指人不经历苦难,不会感到什么是幸福。

作者所表达的诸如这些观点,具备一定的哲理性,是本作品灵魂闪光的地方。

但在作品的结尾,表露出作者对生活的迷茫和绝望。

作品的核心部分是迷亭、独仙、寒月、东风和主人之间的大争论,表露了当时文人的各种心态,对外来文化的排斥和迷爱,以古老文化崇拜和抛弃,对现实的无奈和不解,对人的刻薄与冷漠,对自我价值的渴望和不可及,使作者的思想处于疯狂状态,可谓是寻寻觅觅找不到活着的证据,于是认为太平世界只有在死之后——最后以猫被淹死来收尾,给作品的喜剧色彩画上了悲剧的句号。

《我是猫》读后感(15篇)

《我是猫》读后感(15篇)

《我是猫》读后感(15篇)《我是猫》读后感1今日,我看完了一本十分精彩的日本名作《我是猫》,它的作者是日本著名的作家夏目漱石,它是夏目漱石的处女作。

收中的主人公不是人而是一个穷教师家的猫,这只猫在夏目漱石的笔下变成了一个善于思索、有见识、富于正义感的猫,可是到了最终也没学会抓老鼠的猫。

大概资料是一只可怜又可爱的小猫,被一个书童玩过了以后,又弄伤了,无家可归,十分幸运的是被一个“好心人”给留了下来,可是,小猫被主人家的人又打又骂,有的时候还得饿肚子,它的窝就是一个破纸箱,到了冬天又冷又饿,十分的可怜。

那个时代有钱的人十分少,没钱的人很多,有的时候人都吃不饱,生活都没有保障,别说一只猫了,更是可怜,有的时候二、三天都吃不上饭。

最终,它为了喝水一不细心滑到了水缸里淹死了。

我读了这本书后思绪万千:在那个黑色的时代,那人吃人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就连一只小猫的生命也无法保障。

如果它生长在此刻的我们中国,必须会被好心的人带回家,天天喂它吃好吃的猫粮,各种各样的口味都有,还会有温暖的小窝,冬暧夏凉。

看电视上的报道,有一个老奶奶每一天去喂养在她的房子周围的流浪的猫和狗,此刻有爱心的人越来越多了。

如果它生活在我们的社会,它必须是幸福的都不想离开。

这篇__也表达出了20世纪初的日本的黑暗时代,人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困苦,我们此刻的生活条件实在是太好了,吃的有营养,穿的又暖和又漂亮,还有宽敞的教室,精致的书籍供我们来学习,我们实在是太幸福了,我们要珍惜此刻的生活,好好学习,为国家贡献我们的力量。

《我是猫》读后感2我是只猫儿。

要说名字嘛,至今还没有。

”这样亲切的一句话为我们打开了一只猫的心灵大门。

《我是猫》是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处女作,是日__学史上不朽的经典作品。

这部作品是以一只生活在穷家的猫为主人公的。

全书以猫的角度来描写看到的听到的,甚至视察人的心理活动。

这只猫是一只善思索,有见识,富于正义感又具有文人气质,但至死也不会捉老鼠的猫。

《我是猫》读后感5篇

《我是猫》读后感5篇

《我是猫》读后感5篇《我是猫》读后感1夏目漱石的作品《我是猫》,是我在武汉一家旧书店买到的,曹曼的译本。

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波折,书的封皮已经满是黄色的油渍和黑色的指印。

最近网友们都在讨论人类的本质是什么,我觉得是柠檬。

因为我在刚开始读这本书时,看到译者是一位年轻的北大毕业生,心里总有些不舒服,总觉得87年的译者也就大我五岁,她能把这本书的精髓译出来吗?为了证明我并不是在“酸”,我甚至还特意在书中寻找一些措辞上的瑕疵。

后来仔细想了想,这样的我就是“人类的本质是柠檬”的最好佐证啊。

瞧我这酸溜溜的庸俗样子,真让人无地自容。

我写读后感总是爱说些无聊的闲话,就此打住,说正事吧。

作者从一只没有名字的猫的角度来写苦沙弥老师周围发生的事。

书中有逗趣的猫男猫女,也有庸俗的人类男女;有猫为了生存偷吃年糕,也有人为了解脱希求顿悟。

作者通过猫口对人类的某些劣迹进行批判,同时也通过猫偷听到人类讲的.话来表达作者对于社会、人性、平等、自由、爱情、死亡等的思考。

作者说人类都是庸俗的:“大家都穿衣服,人类就变成了服装动物。

服装动物做久了,突然偶遇一只裸体动物,自然不肯承认对方跟自己一样是人类,只能说人家是兽类。

”“如果全体怪物一致同意做怪物,那么怪物这个名字自然也消失了。

”“这些庸俗之眼,生来只看表象,从不关心内在。

”在这个世界上,仿佛随大流才是正确,一旦你有点离经叛道的想法,就会被群起攻击。

这点我有切身体会。

我周围人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在什么年龄就要做什么事”,他们苦口婆心地规劝我该结婚生子了,该成家为人妇了。

他们总是让我很厌烦。

到底是谁规定的要在这个年龄要做那件事?当然我不会,说不敢更合适,不敢直接将这个疑惑对着这些人把我的不认同表达出来,只能暗自以高人之姿睥睨众人。

就让愿意做服装动物的人去做吧,我就要做一只裸体动物,不肯承认我是人类也无妨。

作者说:“人类不喜欢平等。

”“就算大家都脱掉衣服,以为光溜溜的都平等了,真正的豪杰还是会脱颖而出,艳压群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是猫》的读后感
《我是猫》够得上日本的才子书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名著之一,它是由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所写的,他一生才华横溢,只搞十年创作,却留下了一系列珍品,作者在早期曾提倡写生文,将自然与人生当成一幅写生画来描绘,要求超脱莽莽红尘的污风俗雨,写“无我之境”的真实与美,反对自然主义在陰暗的现实中爬行,因此,他的前期作品固然以现实主义为基调,但浪漫气氛浓烈,绚丽、激情,长于雄辩,妙趣横生;而到了中期,尽管曾提倡写超俗空灵的写生文,但写来写去,仍是摆脱不掉人世浓愁,心灵的悲苦凝于笔端,因此,文风趋实,有了新的深度;在晚期,对物欲横流、私心膨胀的现实社会厌恶已极,幻想“则天去私”成为人心准则,但那个乌托邦,连他自己也想象不出将是个什么样子,因此,他晚期作品的文字风格,苍凉、凝重,状物喻事津微得出神入化。

总之,他的全部作品,大体反映了明治时期知识分子的一颗痛苦而不安的灵魂,反映了他在东方思维和西方文明、在虚幻理想与残酷现实、在迂腐守旧与拜金大潮之间的艰辛求探与惨痛折磨。

《我是猫》这部作品所处的时代恰是明治维新以后,一方面,资本主义思潮兴起,人们学习西方,寻找个性,呼唤自由,自我意识和市场观念形成大潮;另一方面,东方固有的价值观、文化观与风尚习俗,包容着陈腐与优异,在抗议中沉没,在沉没中挣扎……不知可否说是大和民族在明治时期津神反馈的“冥思录”之一。

小说在内容上,以猫为主人公,以猫的眼睛看世界,比较新奇。

猫公他很富于哲理,津干辞辩,对人类的弱点讽喻得十分透骨。

例如:“世人褒贬,因时因地而不同,像我的眼珠一样变化多端。

我的眼珠不过忽大忽小,而人间的评说却在颠倒黑白,颠倒黑白也无妨,因为事物本来就有两面和两头。

只要抓住两头,对同一事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是人类通权达变的拿手好戏。

”他抨击社会,也见地非凡:“……说不定整个社会便是疯人的群体。

疯人们聚在一起,互相残杀,互相争吵,互相叫骂,互相角逐。

莫非所谓社会,便是全体疯子的集合体,像细胞之于生物一样沉沉浮浮、浮浮沉沉地过活下去?说不定其中有些人略辨是非,通情达理,反而成为障碍,才创造了疯人院,把那些人送了进去,不叫他们再见天日。

如此说来,被幽禁在疯人院里的才是正常人,而留在疯人院墙外的倒是些疯子了。

说不定当疯人孤立时,到处都把他们看成疯子;但是,当他们成为一个群体,有了力量之后,便成为健全的人了。

大疯子滥用金钱与权势,役使众多的小疯子,逞其淫威,还要被夸为杰出的人物,这种事是不鲜其例的,真是把人搞糊涂了。


另外,猫公博学多识,通晓天地古今,他引证或褒贬了荷马、毕达哥拉斯、笛卡儿、克莱尔、尼采、贝多芬、巴尔扎克、莎士比亚、孔子、老子、宋玉、韩愈、鲍照、晏殊、陶渊明,以及《诗经》、《论语》、《淮南子》、《左传》、《史记》等等数不清的中外名人名言。

他还很有点自由平等观念,他说:“既不能零售空气,又不能割据苍天,那么,土地私有,岂不也是不合理吗?”,因此,猫公针砭时弊,道出了一串串永远耐人寻味的警句名言,诸如:“咱家不清楚使地球旋转的究竟是什么力量,但是知道使社会动转的确实是金钱……连太阳能够平安地从东方升起,又平安地落在西方,也完全托了实业家的福。

”“官吏本是人民的公仆、代理人,为了办
事方便,人民才给了他们一定的权力。

但是,他们却摇身一变,认为那权力是自身固有而不容人民置喙。

”猫公批评大和魂说:“因为是魂,才常常恍恍惚惚。

东乡大将有大和魂,鱼贩子阿银有大和魂、骗子、拐子、杀人犯也都有大和魂。

‘大和魂!’日本人喊罢,像肺病患者似的咳嗽起来,百米之外,吭的一声。

”猫公还敢于蔑视权贵,鼓励创新。

他描画乌鸦在东乡元帅的铜像上便溺,把伊藤博文的照片倒贴在墙上。

他说:“不从胯下倒看莎士比亚,文学就会灭亡……”
猫公如此神通广大,才高识卓,又公正锐敏,当然是神猫、奇猫、圣猫了,以它的眼睛看世界,悲痛化为笑声,怎能不尖酸苛薄!当然,它同时又是个俗猫,蠢猫,他自作聪明,假冒圣贤君子,误了不少事,吃了不少苦头,甚至不知酒桶会淹死猫,终于丢了性命。

而小说在结构上也有突破,它以猫的视觉为座轴,可长可短,忽东忽西,并没有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也谈不上情节进展的逻辑,读来却也津津有味,日本小说曾有散文化的趋势,某些小说的散文化,是有欠充实的反映,而在《猫》,在当时,却是一种具有魅力的创新。

在语言上,《猫》的格调既不全像《旅宿》那么豪放空灵,也不尽是《明暗》那么简练凝重,更有别于《心》和《从此以后》那么柔润细腻,在这里,刚柔兼用,雅俗并举,变化多端,声色俱艳,而且,将江户文学的幽默与风趣、汉学的典实与铿锵,西方文学的酣畅与机智熔为一炉,以致在语言的海洋中任情游弋,出神入化。

笔墨忽而隽永,针针见血,富于哲理;忽而九曲回肠,浩浩大波,长于思辨,例如挖苦苦沙弥平庸的脸说:“假如春风总是吹拂这么一张平滑的脸,料想那春风也太清闲了吧!”写景:“给红松林装点过二三朱红的枫叶已经凋零,宛如逝去的梦。

”“这声音毫不留情地震撼着初春恬静的空气,把个风软树静的太平盛世彻底庸俗化了。

”有的像讽刺诗,有的像写意画,各得其妙。

总之,假如以一颗艺术的心灵去触摸或感受他的作品,自然会体味到语言的色彩、声韵,甚至字字都是个生命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