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2012年第12期言论

合集下载

致读者的一封信

致读者的一封信

龙源期刊网
致读者的一封信
作者:
来源:《大众健康》2000年第12期
致读者的一封信
同志:您好!
首先让我们对您的来信表示深深的感谢。

感谢您对我们
工作的支持和厚爱。

自从《大众健康》杂志读者调查表刊出后,我们收到了大量读者来信,对杂志的封面设计和内容编排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指导我们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为有这样一个关心、爱护《大众健康》杂志的读者群体而感动、振奋,我们会加倍努力地工作,一定办出一本即科学严谨又实用好看的、受读者欢迎的医学科普杂志来。

在众多的读者来信中,您有幸被选为热心读者。

按照我们的承诺,您可直接从本刊以半价订阅2001年全年的《大众健康》杂志。

由于我们杂志明年扩版,从48页改为64页,定价从3.00元改为3.90元,半价杂志为:2.00元。

订阅方法是将全年杂志款通过邮局汇到我刊编辑部:
地址:北京东直门外小街甲6号《大众健康》编辑部收。

邮编:100027
不分地域、不分年龄、拥有健康,便拥有了生活的底蕴。

为了将《大众健康》杂志办的更好,使其更加贴近百姓生活,在今后的日子里希望将您随时想到的、听到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寄给我们,我们会用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谢意!
最后,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大众健康》杂志社。

关于参考文献·经典类

关于参考文献·经典类

参考文献·经典类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法兰西内战》《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共产党宣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经济学手稿(1857-1858)》《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反杜林论》第一编第9—11章《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列宁:《共青团的任务》《伟大的创举》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改造我们的学习》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周恩来:《我的修养要则》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孔子:《论语》参考文献·文章类1. 罗国杰:《论“以德治国”》《求是》 2001年第15期2. 罗国杰:《为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质而努力》《道德与文明》 1999年第2期3. 罗国杰:《重视道德的精神动力作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高校理论战线》1999年第1期4. 罗国杰:《“以德治国”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高校理论战线》2001年第3期5.马振铎:《儒家的道德准则及人性基础》《光明日报》 1999年7月2日6.牛敬业:《恪守“ 慎独”》,《道德与文明》 1996 年第 3 期7. 科技伦理:《真与善的价值融合吕耀怀》《道德与文明》 2001 年第 1 期8.杨向奎:《人生境界论》,《新华文摘》 1996 年第 9 期9. 鲍宗豪:《全球化、现代化与当代社会发展》《光明日报》1998、09、1810. 陈寿灿等:《信仰与人生》,《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1期11. 夏伟东:《诚信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教学与研究》 2003 年第 4 期12.许启贤:《“以德治国”方略的意义》《高校理论战》线 2001年第3期13. 许启贤:《尊重:全球的底线伦理原则》,《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3 年第 2 期14.郑永廷:《论以德治国与以德育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1年第10期15. 张岱年:《生命与道德》,《新华文摘》 1995 年第 12 期16.田秀云:《重视道德在发展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光明日报》1998、07、2417.张曙光:《文化意识与人的发展》《光明日报》1999、02、1218.李啸:《论修养传统及其现代价值》《道德与文明》1998年第1期19.孙君恒:《全球化呼唤人类社会的普遍道德》《道德与文明》2001年第1期20.公方彬:《修养身心,美化人生(一)——关于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的报告》《教育艺术》2002、03;21.公方彬:《修养身心,美化人生(二)——关于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的报告》《教育艺术》2002、04;22.公方彬:《修养身心,美化人生(三)——关于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的报告》《教育艺术》2002、05;23.林泰:《对个人主义的历史思考》,《高校理论战线》 2000年第2期24.林泰:《弘扬集体主义精神的历史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1999年第5期25.张瑞甫:《自私不是人的本性的哲学证明》,《新华文摘》1991年第1期李锦峰等:《网络人际关系的内在伦理矛盾分析》《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4期26.温克勤:《评“个人本位主义”》《新华文摘》1991年第7期27.翟春同:《走出个人主义的认识误区》《道德与文明》 1998年第1期28.宋希仁:《关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道德与文明》1995年第1期29.赵欣:《“每个人”和“一切人”的自由发展》《道德与文明》1992年第3期30.欧阳斌:《科学地理解主体性》《新华文摘》1991年第1期31.李坚:《先秦儒家论人的本质》《新华文摘》 1991年第11期32.王立仁:《市场经济与个体文明》《光明日报》1998、04、0333.孙立平:《社会结构转型与个人的社会定位》《光明日报》1998、04、0334.赵汀阳:《我们和你们》《哲学研究》2000年第2期35.王哓霞:《儒家文化中人际关系理论》《道德与文明》2000年第6期36.孙立:《朋友的种种“交”考源》《道德与文明》1992年第4期37.万俊人:《普世伦理及其方法问题》《哲学研究》1998年第10期38.张锡勤:《尚公,重礼,贵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精神》《道德与文明》1998,439.吴潜涛:《论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3年第2期40.吴建国:《雷锋精神的现代价值》《光明日报》1999、03、0541.夏伟东:《诚信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教学与研究》 2003年第4期42.罗国杰:《论雷锋精神的生命力》《高校理论战线》2003年第3期43.杨向奎:《人生境界论》,《新华文摘》1996年第9期44.蒋正明:《对爱情美的伦理探讨》,《道德与文明》1998年第3期45.《爱情的哲学思考——西方哲学家爱情观述评》《道德与文明》2003年第2期46.陈沙麦:《与青年谈爱情》《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第4期47.彭薇:《爱情五要素》《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第4期48.肖群忠:《孝与友爱:中西亲子关系之差异》《道德与文明》2001年第1期49.郭学贤:《婚外情是人性的回归吗?》《道德与文明》1999年第4期50.华子:《走出爱情的四大误区》《道德与文明》1996年第2期51.郭学贤:《性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要求》《道德与文明》1998年第2期52.李桂梅:《中国家庭伦理文化的变化及思考》《道德与文明》1995年第4期53.包连宗:《对“第三者”插足问题的我见》《道德与文明》1992年第6期54.关培兰:《中美家庭比较》《道德与文明》1998年第5期55.蒋芳:《爱情、亲情、友情,情为何物?——从<欧也妮·葛朗台>看西方社会的人情关系》《外国文学研究》 1998年第4期参考文献·拓展类1. 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社会和个人》2. 托马斯沃特曼:《心灵咖啡》,现代出版社2004年版3. 培根:《论人生》4. 拉罗什福柯:《道德箴言录》5. 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6. 钱荣广《学会自尊》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7.仲富兰、冯海荣主编:《文化寻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8.樊天顺等主编:《中华精神》海洋出版社1991年版9.刘伟;《中华文明传真·中华民族新生的阵痛》,商务印书馆200110.刘伟:《中华文明传真:东方的曙光》,商务印书馆200111. 王树英:《非凡人生——季羡林先生》,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版12.刘言编著:《读者文摘书系·感悟人生的真谛》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3. 林语堂《信仰之旅》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4.甘绍平:《伦理智慧》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年版15.谢维和、王洪才《从分配带择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实证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6.李建华著译《奥斯卡爱情经典名作》电影出版社1995年版17.徐进军:《成就与爱情》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18.徐进军:《爱情与事业》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19.张然:《谁来经营中国》中国青年 200120.徐进军:《怎样发挥自身最大潜能》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21.李勇:《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矫正技术》吉林大学 2000.622.林嘉利:《战胜压力》暨南大学 200323.林嘉利:《战胜孤独》暨南大学 200324.林嘉利:《战胜失败》暨南大学 200325.林嘉利:《战胜恐惧》暨南大学 200326.谢柯陵:《交际礼仪》山东人民 200127.葛剑雄:《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风俗流变》长春 2004.128.葛剑雄:《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四海一家》长春 2004.129.徐进军:《爱国创业》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30.唐任伍:《中华文化中的世界精神》中国社会科学 1999.931.周启程:《中华文明史(1-6)》河北教育 1999.132.李钟栓:《享受快乐的人生》当代世界 2000.933.瞿祥:《克服人生的盲点》海潮出版社 2001.134.《富兰克尔:意义与人生》中国轻工业出版社35.徐进军:《我要第一》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36.徐进军:《奋斗》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37.苏国:《小康社会的幸福生活》四川人民 2003.838.陈林:《走出荆棘林》昆仑 199939.白天:《人生的66把钥匙》中国社会科学 199940.张书池:《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中国轻工业 2000.141.戴尔.卡耐基(美)著:《人性的优点人性的弱点》,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诠释的意思是什么_诠释的意思

诠释的意思是什么_诠释的意思

诠释的意思是什么_诠释的意思诠释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quán shì,指说明;解释;对一种事物的理解方式;或者是用心感受的一种方式,一种方法。

也可理解为:对某事的讲解、证明。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诠释的意思是什么_诠释的意思,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诠释的解释1. [annotation]∶加进书中的一段评论或解释性的文字。

2. [explanatory notes]∶解说;解释;阐明。

详加诠释。

[1] 指说明;解释。

诠释的出处1、唐·颜师古《策贤良问》之一:“厥意如何?伫问诠释。

”2、清·何琇《樵香小记·河图洛书先天后天》:“夫天下之事理,未有离其本始者,其诠释经文,乃全不从是生义,抑又何与?”3、阿英《敌后日记·停翅小撷·八月三十一日》:“依具体事实,详加诠释。

” [1]4、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六课:《最后的姿势》,最后一节,“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5、《读者》2015年第12期《私房钱效应》:当然,谚语也不能免俗地提到私房钱效应:“怎么来,就怎么去”这堪称此现象最真实的诠释。

6、灵遁者诗歌《诠释》:遥遥而忘,再三踟蹰,对于这个世界的诠释,我不是只会疑问,也不是觉得简单,最终只有热泪盈眶。

诠释造句1.他把畸形学研究诠释为被忽视的描绘活体有机体强劲的内在自组织进程的蓝图。

2.我们属于一个不断转移的世界,艺术为这个世界作诠释,让这个世界现于人前。

3.也就是统一霍格沃茨各个学院,重新诠释分院帽的时候。

4.平实的感情诠释,却也入木三分,发人深省。

5.天地间苍白一片、风雪中夹杂着她的歌声、乍一听风情万种哀而不伤、轻视悲凉和爱都在骨子里。

冰蓝色的眼眸里没有一丝情感、长发被风吹的凌乱不堪、紫罗兰色、她生命的颜色诠释着自己生命的忠贞不二。

她站在世界最冷漠的坐标上、她的爱、她的泪朝着世界两极奔走而去。

对中国古代“礼乐制度”的现代辩证性思考

对中国古代“礼乐制度”的现代辩证性思考

对中国古代“礼乐制度”的现代辩证性思考作者:王林来源:《艺术教育》2012年第12期【内容摘要】中国古代盛行的礼乐制度对中国社会的政治、道德、教育、音乐的影响十分深远,现在我们已经具有了多学科交叉的眼光,当我们用现代的眼光重新看中国“礼乐制度”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的时候,发现了一些现象,文章将从中国古代礼乐制度、礼乐制度的形式与内容、历史上对礼乐制度的批判、现代辩证的礼乐制度观上展开思考。

【关键词】礼乐制度政治学美学教育学音乐学雅乐一、“礼”是礼乐制度的核心礼乐制度从西周开始到现在一直伴随着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对其他社会制度的产生、发展、完善、改革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最终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制度体系。

礼乐活动是由祭天、祭祖活动演变过来到周朝成为礼乐制度,制度的核心是把君臣的政治等级用礼乐表现出来,这个制度从周朝开始经历了1000多年的演变并在唐宋之际彻底成为为政治服务的工具,封建统治者将这种制度广泛用于国家重大事件的方方面面以及日常生活中,最终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这个制度由于推崇政治文化,所以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朝代不停地变换,但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极力推崇这个制度,让百姓接受、认可,并在后来的2000多年中形成一种独特的政治风格。

礼乐制度所培养的是王和诸侯的长子、公卿大夫的子弟、从民间选拔的优秀青年,教授学员们学习六代乐舞与小舞,却并非是让他们去表演,而是让他们懂得“礼乐”是一种有效的治国方式以顺利地推行礼乐制度,加强人们的等级观念。

并制定了一整套礼仪和与之相配合的音乐,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一样,音乐是作为礼仪的一个标志而存在。

如祭天神,“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地示,“乃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

两君相见,例用大雅《文王》;诸侯设宴招待他国使臣则用小雅《鹿鸣》《四杜》《皇皇者华》。

又如天子祭祖用《雍颂》,士大夫则不能用,在各等级贵族之间的活动中基本采用所规定的雅乐。

《读者》读后感范文(通用12篇)

《读者》读后感范文(通用12篇)

《读者》读后感范文(通用12篇)《读者》读后感范文(通用12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写一篇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帮大家的《读者》读后感范文(通用12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一个人非常爱孩子。

无论在狂风暴雨的海上,还是冰天雪地的沙壤;无论在异国皎洁的月光下,还是他乡美丽的清晨。

她用她那支深情的笔,写下对家乡、祖国母亲的思念,还有对小朋友的问候。

她就是亲爱的冰心奶奶。

《寄小读者》是冰心奶奶和小朋友之间的通讯,它宛如闪烁的繁星,照耀一代又一代的心。

冰心奶奶对孩子的爱是真诚的,永远充满尊重。

她说,只有在童心来复时拿起笔,绝不敢以成人繁杂之心,来写通讯。

在她的眼里:藕荷色的小蝴蝶,背着圆壳的蜗牛,嗡嗡的蜜蜂,甚至于水里每夜乱唱的青蛙,在花丛中闪烁的萤火虫,都是极温柔及其孩子气的。

她在异国生病了,仍不忘祖国的小朋友,瞒着医生给小朋友写信。

她淘气地说,病中不必装大人,自然不妨做小孩子。

医生和看护都不来拘管你,正是童心再现的时候。

冰心奶奶真像一个小孩子!冰心奶奶对孩子的爱又是那么深沉,给予我们无限的希望。

因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她曾满怀激情地说:“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正是年富力强的时节,正在以灿烂的青春,奉献给壮丽的事业,做一个主人。

”这种情怀和梁启超先生的,“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是多么相似啊!因为在他们的心里,少年的强盛与衰败,也是国家的强盛与衰败。

冰心奶奶爱孩子,更爱祖国母亲。

记得G20小记者培训的时候,周继山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小记者采访冰心奶奶的经历。

那时,99岁高龄的水心奶奶卧病不起,身体十分的虚弱。

她早已拒绝所有的媒体的采访,周继山老师也担忧冰心奶奶的拒绝,最后,他怀着忐忑的心情带着小记者走进病房,没想想,冰心奶奶接受了采访,这也是她最后一次接受采访。

这是多么高贵的品格啊,因为她爱孩子,所以她永远不会让孩子失望。

冰心奶奶给我们的是爱,是希望!又是一本薄薄地《读者》看完了,还沉浸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情感故事或一个个哲理故事当中。

记者暗访的类型与适用原则

记者暗访的类型与适用原则

记者暗访的类型与适用原则作者:蔡斐来源:《中国广播》2012年第12期摘要:记者暗访遵循的原则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根据记者暗访的不同类型进行区分,适用不同的原则进行规范。

非介入型记者暗访和非诱惑性记者暗访应遵循自由使用原则,犯意诱惑型记者暗访应遵循禁止使用原则,机会提供型记者暗访应遵循谨慎使用原则。

关键词:记者暗访类型化自由使用禁止使用谨慎使用最近,有关食品安全的几则新闻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一是河北电视台报道的廊坊市广阳区小枣林村问题香油的生产;二是《南方日报》追踪的佛山狗肉市场黑色产业链;三是《新快报》探访的餐具消毒黑作坊用洗衣粉洗餐具的过程。

这三则新闻都是通过记者暗访的方式获得的。

不过,对于记者暗访这一问题,学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种认为记者暗访是一种违背道德(有时是违法)的欺骗性行为,原则上不能采用。

另一种认为只要记者暗访没有触犯法律,符合公共利益,就应该得到理解和认可。

笔者认为,记者暗访的遵循原则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根据记者暗访的不同类型进行区分,适用不同的原则进行规范,这样才能厘清记者暗访的界限。

一、记者暗访的类型划分记者暗访,也称隐性采访,是一种非常规性质的采访方式。

其核心要素在于“隐”,主要体现在隐瞒记者身份、采访真实意图和采访工具三方面。

三者当中,隐藏任何一项要素的采访都属于隐性采访。

根据记者是否介入采访事件的过程,记者暗访可以划分为非介入型和介入型暗访两大类型。

非介入型记者暗访,指暗访的记者没有参与到新闻事件中,只是观察、记录处于公开状态的新闻事件,对事件的发展和结果没有干预。

比如重庆电视台《天天630》对“假尼姑当街行骗事件”的暗访,记者自始至终以围观者的身份站在行骗尼姑的身边,通过隐藏的摄像机记录事件的自然状态。

介入型记者暗访则相反,记者的行为不止是观察,而是参与到新闻事件中,对新闻事件的发展产生了影响,甚至有时候成为主导事件结果的关键因素。

介入型记者暗访中,以记者是否采取诱惑性的采访方式为标准,又可以分为非诱惑性记者暗访和诱惑性记者暗访。

211092761_重新阅读萧红:从《饿》的多义性谈起

211092761_重新阅读萧红:从《饿》的多义性谈起

重新阅读萧红:从《饿》的多义性谈起赵晴(香港大学文学院,香港特别行政区999077)摘要:发表在《文学》上的《饿》是萧红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篇。

对它的研究可以从文学文本与社会文本两个层面进行。

在文学文本层面:首先,同样描写饥饿妇女的《祝福》成为一个重要的“前文本”;其次,萧军同期发表在《文学》上的三篇小说也可以作为重要的关联文本进行对比阅读。

在社会文本层面:一方面,在《饿》中“我”与访客“曹老师”的对话是对五四时期开始流行并到20世纪30年代已经十分复杂的“娜拉”话语的一个回响;另一方面,与《文学》杂志和茅盾的关联,也将《饿》还原到30年代的历史现场,使其内容与左翼作家群、左翼刊物和文坛话语等重要论题相勾连。

这些相关文学文本和社会历史因素既成为理解《饿》的多义性和萧红创作复杂性的重要查考文本,同时也因为萧红创作的介入而有了更多元的理解途径。

关键词:萧红;互文;《饿》;文学文本;社会文本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91(2023)02-0114-10前言:萧红研究的第四阶段——困境与挑战并存从鲁迅为萧红的《生死场》写下那段著名的序言至今,萧红研究已经超过了80年。

有学者认为,萧红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前的“沉寂期”、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高潮期”、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文章刊登时间为2011年)的“稳健期”——“种种迹象表明,萧红的文学地位此时已经取得了某种恒定性。

该期的萧红研究尽管还有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有些论述是对前人简单的重复,品质上乘的研究成果并不很多等等,但萧红研究总体上还是在稳步提高。

研究者的目光更深邃了,视野更开阔了,从而使萧红研究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

①从1935年到2011年,萧红研究中有三个高光时刻:第一个是鲁迅、胡风和茅盾对《生死场》和《呼兰河传》做出评估,奠定了萧红在当时文坛的地位,也成为萧红研究无法绕开的带有神圣意味的起点。

诠释是什么意思

诠释是什么意思

诠释是什么意思
诠释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quán shì,指说明;解释;对一种事物的理解方式;或者是用心感受的一种方式,一种方法。

也可理解为:对某事的讲解、证明。

出自唐·颜师古《策贤良问》之一:“厥意如何,伫问诠释。


例句:
清·何琇《樵香小记·河图洛书先天后天》:“夫天下之事理,未有离其本始者,其诠释经文,乃全不从是生义,抑又何与。


阿英《敌后日记·停翅小撷·八月三十一日》:“依具体事实,详加诠释。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六课:《最后的姿势》,最后一节,“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读者》2015年第12期《私房钱效应》:当然,谚语也不能免俗地提到私房钱效应:“怎么来,就怎么去”这堪称此现象最真实的诠释。

灵遁者诗歌《诠释》:遥遥而忘,再三踟蹰,对于这个世界的诠释,我不是只会疑问,也不是觉得简单,最终只有热泪盈眶。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次分享 一次成功http://www.73399.com/ 爱分享
千里只为一次分享 我的泪水 你的喜悦
《读者》2012年第12期言论
理想有胜于现实的地方,现实也有胜于理想的地方,唯有把这两者融为
一体才能获得完美的幸福。
――列夫。托尔斯泰

好的单位给员工开三份工资;一份工资是人民币,用来养家糊口;―份工
资是情感,有尊重在里头;还有一份提供精神支柱,因为事业是有信仰的。
――工资的含义

男人最爱对老婆撒的谎;我没喝那么多酒;我这里没信号;马上就到;堵
车呢;你瘦了。
――英国一项调查的结果

你在填任何调查问卷时,都可以把收入与头衔往小了写,但为了让孩子在
幼儿园不至受到冷遇,在幼儿园的那份上得朝大了写。
――专栏作家薛莉在FT中文网的专栏中写道,现在连报名幼儿园都需要家
长详细填写任职机构、头衔甚至近亲的社会关系

事实上,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人员往往都是女性。
――一项实验显示美女求职者的简历被歧视对待,《经济学人》文章称,
其原因并非简单的美女无脑论作怪

日本人从小看《圣斗士星矢》,学会了责任和坚韧;美国人从小看《变形
金刚》,学会了思考和自由;咱小时候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生活美好,狼不
吃羊,乖乖去做小绵羊。
――不要让中国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据说,在老公遇到困难的时候,欧美女人会说;亲爱的,你已经做得够好
了。日本女人会说;君,请努力。而中国女人会说;你看人家谁谁,你怎么这么
笨!
――一家婚恋网站认为中国的男女都应该学会多一点赞美、多一点包容、
多一点鼓励,方能造就幸福和谐长久的婚姻

1.无条件喜欢与对方在一起;2.彼此容易沟通;3.两个人有共同的生活理
念和价值观;4.都愿意为彼此而长期委身在婚姻中;5.冲突或争执时愿意共同面
对并解决;6.彼此逗趣,常有欢笑;7.了解彼此,并接纳对方的缺点;8可从对
方那里得到信任、支持和肯定;9两个人的相处非常自在。
――男女相配9大关键条件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都成过
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
一次分享 一次成功http://www.73399.com/ 爱分享
千里只为一次分享 我的泪水 你的喜悦
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三毛

坏消息综合征。症状;在各种消息中乐于相信、传播、分享坏消息 在社会
发展的多种可能中,倾向于相信最坏的那一种。
――美国调查机构称中国网民患有坏消息综合征的比例为62%,与世界平
均值41%相比高出21%。这一症状的背后,隐藏着互信缺失、生活无望和内心焦

应永远铭记,我们旨在救人,不在求利。如果记住这―点,我们绝不会没
有利润,记得越清楚,利润越大。
――美国默克制药的缔造者乔治。默克

跟世界上所有的人一样,我所暴露给世人的只是修剪过的、洒过香水的、
精心美容过的公开的意见,而把我私底下的意见谨慎小心地、聪明地遮盖了起来。
――马克。吐温

被两种力量拉扯长大的中国人,像极了一张单薄的纸;心灵之扁平状态呈
现于脸,而满脸写的只不过一种表情;失我之郁闷。
――梁晓声《被两种力量拉扯长大的中国人》

做得了数据、看得了星座、算得了命盘、测得了人格、当得了侦查27项评
分标准!丈母娘累啊!
――网友评价最牛丈母娘列27项评分标准甄选女婿

据说新不孝有三;学文、考研、没对象。
――微博语录

1.没有实力,愤怒就毫无意义;2.真正的男人要不断想办法,而真正的女
人要不断挣扎;3.我偶尔也颓废,但从不装样子;4.领土问题没有谈判,只有战
争;5.俄罗斯的疆土确实很大,但没有一寸是多余的。
――普京的那些狠话
更多知识可以进入http://www.73399.com/ 查看 转载注明出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