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重点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

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一、填空:1、文学就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
2、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
3、文学的政治倾向性与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
4、文学的超越性就是指文学通过艺术想象与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获得心灵自由的特性。
5、文学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具有间接性、精神性、超越性的特点。
二、解释基本概念:文学的倾向性;文学的形象性;文学的间接性1、文学的倾向性:就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首先,政治倾向性与思想倾向性就是文学倾向性的主要表现。
其次,文学的政治倾向性与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2、文学的形象性:形象性就是指文学创作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
首先,形象性就是文学艺术之美的重要体现。
其次,文学形象就是有创造性、有生气、有意蕴的形象。
3、文学的间接性:就是指文学具有通过阅读语言符号而间接地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的特性。
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中的形象不具有直观性,它以语言文字符号为中介,通过读者的想象与联想才有可能间接地被感知。
三、问答题:1、为什么说文学就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文学就是客观世界在人的观念领域的反应,同时又通过对客观世界的反作用以及与其她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与变革,所以,文学就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就是作家依据一定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2、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有哪些主要特征?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就是作家依据一定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造,具有认识性、倾向性与实践性。
(1)认识性。
认识性就是指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与精神世界的特性。
首先, 文学就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可以通过文学认识丰富的社会生活。
其次,文学作品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可以通过文学参悟生活的真谛。
第三,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可以通过文学认识社会生活的本质。
文学概论复习重点

文学概论复习重点名词解释“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作家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时间、现象的投射。
“文学风格”+类型所谓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语言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文学风格包括文学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等内容,但其核心主要指作家和作品的风格。
“期待视野”期待视野是在文学的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定的思维指向、审美趣味与观念结构,会有对于文学接受课题的预先估计与期盼。
是德国接受美学代表人物姚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隐含读者”隐含读者是相对于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对自己的文本感兴趣并能未知打动的读者。
即是作家预想的他的文本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
这种预想有时是自觉的,有时可能是不自觉的。
这是德国接受美学代表人物伊瑟尔提出的重要概念。
“诗意的裁判”这是恩格斯评价巴尔扎克时使用的一个概念,所谓诗意的裁判就是善和美的统一,它既是对情感评价分价值品格内容的规定,也说明了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它是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推动文学创造、影响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的发展,又推动文学的传播与接受。
“文学鉴赏”是以文学欣赏活动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它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意识。
读者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文学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得到审美享受,从而领会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
理论与运用题什么叫诗歌的意境,意象?文学创作过程中什么叫艺术概括或者典型化?什么叫文学?文学话语的同与异?分析论诉题为什么会具备文学消费的二重性?文学三大类型并举例文学创作作为一种生产与一般生产有什么自己的特点。
文学概论 知识重点

文学概论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记者”_ 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影响文学创作和发展的三要素:“种族、环境、时代”- 法国丹纳《艺术哲学》《英国文学史》序言文学作品的四个基本层面:字音层、意义单元、图示化方面、被再现的客体——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文学的艺术作品》——黑格尔提出的层面是“形式”“意蕴”文学作品的三个层次:言、象、意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巫术与文学的关系:英国詹.乔.弗雷泽在《金枝》中较早提出了巫术与文学的关系问题文学一词最早见于:文学一词最早见于《论语》一书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英国克莱夫·贝尔在《艺术论》中提出了“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必定存在着这样一种性质,没有它,一件艺术品就无法存在,有了它,从最低程度上说,没有一件艺术作品是毫无价值的。
这一性质是什么呢?为一切能激发起我们的审美情感的对象所共同禀赋的性质,是什么呢?在圣·索非亚[大教堂建筑],沙托尔[大教堂建筑]的窗户中,在墨西哥的雕塑中,一只波斯陶碗,中国的壁毯中,在帕杜瓦城的乔托的壁画中,以及普桑,弗兰切斯卡,塞尚的杰作中,普通存在着的一种性质是什么呢?只有一种回答似乎是可能的,那就是‘有意味的形式’。
在上述每一件艺术品中,线条与色彩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结合在一起:那些形式以及各种形式之间的联系,都激发起我们的审美情感。
这些线与色的联系与结合,这些在审美意义上美妙动人的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而‘有意味的形式’则是所有视觉艺术中普遍存在的性质。
”文以气为主:曹丕《典论·论文》提出“文以气为主”,强调作家创作个性的重要性作品的形式价值:俄国形式主义者认为,文学研究的真正对象应该是作品的形式价值,是文学性或特异性,由此提出“陌生化概念”陌生化概念: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书中提出“陌生化概念”中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科学:称为“诗学”“意象”:这一审美的范畴,最早出现在《周易*系辞》象征文学的特点:暗示性、朦胧性- 象征性文学是一种侧重于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方式。
文学概论重点整理

1. 文学流派:由思想倾向、文学见解、艺术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作家群,自觉或不自觉形成的、并以有影响的文学成果作为标志的创作派别。
2. “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代表人物尧斯提出来的。
指文学接受者事先拥有并作为标准或框架而带入接受活动的全部经验和知识积累,包括接受者从已读过的文学作品中获得的经验、知识,对不同文学形式和技巧的了解以及接受者的生活经历、文化水平、欣赏趣味等,它相当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中的先在的“图式”。
3. 文学批评:在鉴赏的基础上,运用某种理论对文学文本及其相关的文学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的阐释活动。
4. 原型: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所提出的概念。
是一种源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原始意象。
文学理论所说的原型,是指对不同时代的文学创作产生影响、并激发了读者情感反应的那种构思、形象、意象或情节类型。
5. 俗文学 俗文学:为满足读者娱乐、消遣需要创作的文学 ,与雅文学相对。
其特征是通俗性、传奇性和娱乐性。
6. 典型化: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概括的基本方式。
即通过收集、分析大量的生活材料,从中提炼出最能体现某种人物或某种生活现象特点的素材进行整合、虚构,在艺术加工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
经过艺术加工,文学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既是个别的,又因为体现了同类现象共有的特点而具有普遍的意义。
7. 母题:源于传统的、不可再分的最基本的情节因素。
来自民俗学,原本是指反复出现于不同文本的、与叙事类型化特征相关的最小单元或成分。
母题源于传统,显示了文化传统向叙述形式的转化、浸渗和凝聚。
可以突破时代、地域、文化等限制而不断出现,从中可以见出文学和文化传统、民族文化和审美心态的深刻影响。
8. 文学活动:文学活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形态之一,既是人类审美活动的高级形态,又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填空1.现实主义是一种以_写实性的形象和形态,通过_典型化的艺术概括来表现社会现实和人生经验的文学类型。
2.西方的创作天才论源于柏拉图的“_诗灵神授”说。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第一章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文学理论要以文学整体为对象,通过讨论文学的存在根据、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回答“什么是文学”的问题。
学习文学理论,重要的并不是一个结论,而是探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节文学的审美性【知识点】①模仿说、表现说、实用说和客观说的文学观;②文学的审美性和虚构性;③文学是“人学”;④艺术真实。
【重点、难点提示】①有四类文学观念,即模仿说、表现说、实用说和客观说的文学观,对人们理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各种文学观的特点。
②多种文学观念的并存显示了文学本体研究的复杂性。
什么是文学的回答,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的文学理论见仁见智。
各种文学观的形成都不可避免地要受主体的知识背景和社会、文化、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和文学本身在构成上的复杂性和发展中的多样化有关。
③各种文学观都涉及到了文学的审美性,文学的存在和发展与人类审美活动有关。
随着文学的发展、成熟和独立,中外文学理论逐渐形成了狭义的即审美的文学观。
④以审美为价值取向,形成“文学是‘人学’”的特点。
⑤文学是一种虚构的意识形态。
虚构是文学审美把握人生的重要方式,也是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属性。
文学的虚构性显示了文学活动的主体性特征。
⑥艺术真实是按照文学与生活的特殊关系来检验文学,判断其意识属性的一种尺度。
文学真实性的三个不同的测度。
第二节文学的形象性【知识点】①文学形象的涵义;②文学形象的三种类型:语象、形象和意象;③文学形象的三个特点。
【重点、难点提示】①文学的形象感是在感受和理解语言的基础上,依靠想象和联想形成的。
凡是能够将审美意识通过语言外化为使他人在接受过程中产生审美想象和联想的感性对象,都可称之为文学形象。
②文学形象可以分为三种,即语象、形象和意象。
语象指非描摹性的、但是又能引起读者具体感受和丰富联想的各种语言用法;描摹型的形象是通过语言的描绘能使人联想到的某种物像;意象是指为表现思想感情而创造的一种文学形象。
③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心象性、概括性和符号性的特点。
文学概论重点

文学概论重点练习题一、解释下列文学理论术语1、艺术形象:是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它是文学的特有存在方式。
2、文艺学:文艺学是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总称,也叫文学学(2分)。
它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五个分支(2分)。
3、艺术生产:马克思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待文学艺术活动,将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其一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文学艺术活动相比较,其二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其三指文学艺术活动为资本创造价值而具有了商品属性。
4、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5、话语:话语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而进行沟通的具体行为或活动(2分),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在特定的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3分)。
6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
7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8、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9、文学: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的审美意识形态。
10、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11、文学的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当然文学的含义是变化发展的。
二、理论阐释题(每题10分,共30分)1、先说明所给这段话所包含的文学理论,再对其作简要评析。
“一个艺术家表现的是情感,但并不是像一个大发牢骚的政治家或是像一个正在大哭或大笑的儿童所表现出来的情感。
艺术家将那些常人看来混乱不整的和隐蔽的现实变成了可见的形式,这就是将主观领域客观化的过程。
”——(美国)苏姗﹒朗格(P32)这段话主要阐述了文学中的情感表现与日常生活在的情感表现之不同。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共时← ----- --------→历时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特殊文学史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2、文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
兴者,托事于物。
……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文学概论重点

文学概论重点1.文艺学的学科性质p3,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文艺理论的品格p6(一)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文学理论是从长期的、多种多样的文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所以文学理论的实践性品格,不但在于它来源于文学活动的实践,而且也在于它必须经得起文学活动的实践的检验。
(二)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文学理论也是一种意识形态。
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应该是人民民主的、科学的和现代化的。
2.马克思文论的创立,理论基石(包括来源黑格尔的认识)p14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主要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创作实践,创立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
基石:一、艺术活动论二、艺术交往论三、艺术生产论四、艺术反应论五、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论六、人民文学论3.“西马”简况p15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是指在西欧和北美发达地区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产生、传播和流行的,基本上以马克思主义或某种马克思主义为旗号的文论体系。
代表人物:卢卡契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心灵与形式》《现实主义论文集》《审美特征》现实主义文论,审美反映论葛兰西代表作:《狱中札记》《狱中书简》文化霸权理论,历史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坚持真善美的统一文学批评标准本雅明《德国悲剧的起源》《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的概念》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论:(1)古典艺术的终结和现代艺术的费解(2)独特的艺术生产论,艺术技巧是艺术生产力的代表(3)传统艺术‘光晕’的消失阿多诺《启蒙的辩证法》《美学理论》否定性文论:通过文艺来彻底否定弗雷德里克•杰姆逊:创造西方文化与其政治经济相联系的新批评视野。
4.1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认识特征p65 文学作为市美的意识形态,是以感情为中心,但它是感情和思想认识的结合;它是种自由想象的虚构,但又具有特殊形态的多样的真实性,它是有目的的,但有具有不以实利为目的的无目的性;它具有社会性,但又是一种具有广泛的全人类性的审美意识的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概论整理重点
预计连线题资料:
袁枚——《随园诗话》 刘熙载——《艺概·诗概》 章学诚——《文史通义校注·内篇一》
王充——《论衡·乱龙》 王昌龄——《诗格》 王夫之——《姜斋诗话·夕堂永日绪论·内编》 欧阳修——《六一诗话》 皎然——《诗式·重意诗例》 胡应麟——《诗籔》
吴乔——《围炉诗话》 泰纳——三因素说 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批评方法
席勒——游戏说 弗雷泽——巫术说、《金枝》 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八分法 严羽——《沧浪诗话》、九分法
预计填空、选择、名词解释资料:
文学创作的结果就是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是作家创作出来供读者欣赏的语言艺术作品,有三个层次,文学语言层、文学形象层和文学意蕴层。
文学形象可分为一般文学形象和理想艺术形象两个层面。
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区别主要体现为:
表达目的不同;服从的真实标准不同;语言意义生成的方式不同。
文学形象是由文学语言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中的具体生活画面,包括人物、景物等具体形象及其构成的整体形象。
文学象征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是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目的、以暗示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
文学象征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暗示性、哲理性、荒诞性、多义性。
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主要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生发的审美想象空间。
意境是我国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
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主要是指叙事作品中塑造的显出性格特征的富有魅力的人物形象。
根据“四分法”,可以把文学体裁分为诗歌、小说、剧本和散文四类。
诗歌是一种以富有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来表情达意的文学体裁。
诗歌按表达的性质可分为抒情诗与叙事诗。
小说是一种用散文形式写成的叙事性虚构作品。
小说的基本特征:叙事性;故事性;虚构中的现实。
剧本是一种通过人物台词和舞台提示营造戏剧情境、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文学接受的主体是读者,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多次强调作家应当重视接受和被接受者。
读者、作品是构成文学接受的两大要素。
读者的作用:读者在文学接受中尽力理解或还原作家赋予作品的意义;读者在文学接受中对作品意义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二度创造是指读者在阅读作品过程中在心理层面展开的在创造活动。
二度创造活动的内容,主要有文学形象的重构和文学审美意蕴的再创造两方面。
二度创造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个体感悟、人际交流、生活追求以及学习借鉴等。
文学经典是文学接受活动的重要对象,文学经典是指在文学史上具有独创性,蕴含社会与历史意义,凝聚着很高的审美价值,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典范作品。
文学批评也称文学评论,是指对具体文学现象的分析、阐释和评价。
文学批评是科学性、艺术性和意识形态性的统一。
文学批评的类型包括鉴赏型批评、认知型批评、功用型批评、新闻逸事型批评等。
文学批评的方法:传记批评方法;社会历史批评方法;感兴批评方法;语言批评方法;心理分析批评方法;读者反应批评方法
最早从理论上阐述游戏说的是德国哲学家康德,他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
文学风格及其特征:文学风格是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作家创作个性。
风格作为文学中体现作家创作个性的东西,一般具有如下特征:独创性、稳定性、多样性。
文学风格具有两方面的要素:来自作家的主体要素和来自文学作品的客体要素。
文学流派是一定时期里有着相近艺术追求和思想倾向的作家汇聚而成的文学群体。
影响巨大的三种文学思想潮流,即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
人类历史上的文学传播媒介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口语媒介阶段、文字书写媒介阶段、印刷媒介阶段、电子媒介阶段。
预计简答、论述题资料:
文学形象的特征:
第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第二,假定性和真实性的统一。
第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第四,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诗歌的艺术特征:
第一、 强烈的情感。
抒情性是诗歌最根本的特征,也是诗歌的内在要求。
第二、 跳跃性的言语结构。
这一特征与诗歌的抒情性所体现的不受时空限制的强烈情感和丰富想象有关。
第三、 富有音乐美的凝练的语言。
诗乐同源,诗歌也要求具有类似音乐的韵律和节奏。
剧本的艺术特征:
第1、 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指戏剧中由对抗性力量造成的能够推动剧情发展的矛盾冲突,它是戏剧性的最高和最集中的形式。
第2、 高度集中的戏剧结构。
戏剧结构又称“布局”,指戏剧情节构成与铺展的方式。
第3、 以对话为主的戏剧语言。
戏剧语言在戏剧中具有构成戏剧的话语情境、展开剧情、推进戏剧冲突的作用。
文学接受的差异性与共通性:
由于读者在文学接受活动过程中存在着二度创造,所以在不同的读者那里对同一作品的接受就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当然由于面对的是同一作品,接受时也必定存在着一定的相同、相通之处。
这就构成了文学接受的差异性与共通性。
差异性与共通性的表现:
第1, 对文学语言的把握具有共通性。
第2, 对文学形象的把握具有共通性。
第3, 对文学的意蕴诠释和价值评价具有共通性。
共通性和差异性的关系:
文学接受活动中的共通性和差异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在共通性的基础上,差异性更为普遍地存在。
共通性是有条件存在的,差异性的存在则是绝对的;但两者是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的,差异性建立在共通性之基础上,共通性则现实地存在于差异性之中。
总之,共通性保证了文学阅读的有效性和交流的可能性;差异性则是文
学生命延展的动力和表现,是读者阅读准备同作品自身所展现的形式、内涵与价值的凝聚和融合。
二者相互依存而又相互影响,缺少共通性,文学接受无法达成;缺少差异性,文学接受将逐渐走向衰落。
文学批评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第
1,
文学批评对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建议或引导作用。
第
2,
文学批评可以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
第3, 文学批评通过对作家作品的分析与评价表达出特定的价值观念与理想,由此对社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文学流派形成的因素:
相近的题材;相近的艺术风格和相应的文体;相近的艺术风格和相应的文体;相近的艺术方法和技巧;相近的社会身份和社会阶层;自觉形成的文学社团;相近的理论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