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写实小说与当代文学新写实小说的对比研究
论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

论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是两种不同的文学流派,它们在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两种小说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它们在主题、叙事方式、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异同。
首先,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在主题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着重描写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而新写实小说则更加关注个体生命体验和内心世界,注重个人感受和情感表达。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更加关注社会问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而新写实小说则更加关注个体生命经验的独特性和主观性。
其次,在叙事方式上,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也存在一定差异。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通常采用直线式叙事结构,通过时间顺序将事件展开,并通过描写细节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而新写实小说则常常采用碎片化、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在时间、空间等方面进行跳跃,并通过意象、象征等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新写实小说在叙事方式上更加注重对现实的重新构建和再现,通过形式上的创新来达到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揭示。
另外,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在人物塑造上也有所不同。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通常通过塑造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来展示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
这些人物形象往往具有普遍性,代表着一类人或一种社会类型。
而新写实小说则更加注重个体化的人物刻画,通过描写个体的情感和思想变化来展示内心世界。
新写实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个性化、独特化,强调个体在社会中的独特存在和价值。
此外,在文学风格上,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也有所不同。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通常以客观、冷静、客观地描绘社会生活为特点,追求真理与客观性。
而新写实主义则更加注重文学语言和艺术手法的创新,在形式上追求艺术效果和审美价值。
综上所述,论及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在主题、叙事方式、人物塑造和文学风格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更加关注社会问题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注重对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的描写;而新写实小说则更加关注个体生命体验和内心世界,注重个人感受和情感表达。
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对比分析

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对比分析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是20世纪文学史上两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它们在文学的创作思想、艺术表现方式和主题选择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两个文学流派进行比较,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创作思想对比现代主义文学强调个体主义、形式实验和相对主义观念,追求对人类存在的深入反思。
现代主义文学家倾向于排斥传统的叙述结构和线性时间观念,他们试图通过拆解、断裂和重组的手法来呈现多维度的人类体验。
著名的现代主义文学家如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伍尔芙和塞缪尔·贝克特等,他们的作品以复杂难解的叙述结构和流线型的意识流技巧著称,给读者带来了一种超越传统的阅读经验。
而现实主义文学则注重真实、客观和社会批判。
现实主义文学家追求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他们试图以客观、详细的描写来展现社会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层面。
莫泊桑、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等现实主义文学家在作品中以饱满的笔触展示了社会中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现实主义文学反对空泛的浪漫主义色彩,试图通过真实的描写呈现出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二、艺术表现方式对比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表现方式与传统的线性叙述格局和明确故事结构背道而驰。
现代主义文学家试图打破传统的文学形式,通过流线型的意识流、抽象的象征主义和夸张的形式表达来探索内心世界和文学形式的多样性。
这种对形式的追求让现代主义文学创造出了很多充满未知和疑惑的艺术效果,读者需要进行主动思考和解读。
相比之下,现实主义文学以真实的故事情节和文字描写为主要手法。
现实主义文学家注重展现人性的真实面貌,他们以客观的人物刻画和详细的场景描写来传达作品的含义。
现实主义文学以明确的故事结构和清晰的语言风格吸引读者,让人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寓意。
三、主题选择对比现代主义文学主题广泛而复杂,涵盖了人类的存在问题、社会的集体记忆和身份认同等方面。
现代主义文学揭示了人类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和迷茫,探索了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新写实主义小说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区别

新写实主义小说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区别—以《烦恼人生》和《平凡的人生》为例历史文化学院章驰 2010213331摘要: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资本主义制度种种弊病的暴露,人们浪漫热情和“理想王国”的幻想破灭,现实主义文学就是这种尖锐负责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心理在文学上的反映。
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们对人的命运和前途的深切关怀。
而新写实主义文学是20事迹90年代后国内文学界出现的新现象。
它强调表现生活的原始形态,绝少作家的情感投入和主观想象,反对人为地粉饰和拔高现实。
本片论文旨在以池莉的《烦恼人生》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为例做比较,从比较中分析两种文学思潮对于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区别。
关键词:新写实主义传统现实主义比较人物形象正文:一.新写实主义小说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概述新写实主义是开端于80年代后期的一种小说思潮,它对应于80年代后期中国社会大写的“人”解体,文学中终极理想的消失,政治热情降温,个体生存艰难复杂的现实,以及1987年之后先锋小说遭遇冷落的艺术现状,是对于现实和小说的双重反映。
新写实主义文学所塑造的人物大多是市民形象,反应百姓的日常生活,侧重庸常。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种种弊病的暴露,由于人们浪漫热情和“理想王国”的幻想破灭,于是形成了一种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
现实主义文学就是这种尖锐负责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心理在文学上的反映。
它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虽然也是小人物,但是往往以小见大,从小人物个人的命运轨迹可以看出作家对于人物所处的阶层的关怀,进而对整个社会的反思和思考,侧重于崇高。
新写实“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1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研究现代小说中的文学风格

研究现代小说中的文学风格近代以来,小说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风靡了世界各地。
在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中,各种文学风格也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现代小说中的一些主要文学风格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揭示其中的艺术魅力和表达方式。
一、写实主义风格写实主义是现代小说中最主流的文学风格之一。
这种风格追求真实生活的再现,注重对社会、人物和环境的客观描写。
通过真实的细节和生动的情境,写实主义小说呈现给读者一个与现实相似的世界。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以及余华的《活着》等作品,都展现了真实生活中的残酷和无奈。
二、超现实主义风格超现实主义是一种追求超越理性、突破常规的文学风格。
这种风格常常运用梦幻、幻想和奇幻的手法,使读者进入一个超现实的世界。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以及村上春树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都是超现实主义风格的代表作品,使读者感受到了梦幻般的文学魅力。
三、实验性写作风格实验性写作是现代小说中的一种较为新颖的文学风格。
这种风格追求突破传统的文学形式和结构,以创新的方式呈现作品。
例如,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的方式,给人以全新的阅读体验。
实验性写作旨在打破读者对小说形式的固有认知,以期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启示。
四、后现代主义风格后现代主义是现代小说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这种风格强调对语言的颠覆和多样性,以及对现实的解构和反思。
伊恩·麦克尤恩的《后现代小说》就是这一领域的经典之作。
后现代主义小说以其混乱的书写方式和独特的视角,挑战着传统的文学规范,给人以思考和反思的空间。
五、手法多样化的风格在现代小说中,还有许多其他风格的作品,它们通过多样化的手法和风格融合,给读者带来了独特的阅读体验。
例如长篇小说《哈利·波特》系列,它不仅融合了奇幻、冒险、成长等多种元素,还采用了多视角叙事的方式,成功吸引了全球亿万读者。
总之,现代小说中的文学风格多种多样,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从写实主义到超现实主义,实验性写作到后现代主义,以及手法多样化的作品,它们都展现了作者的创造力和对文字的驾驭能力。
新写实手法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价值研究

新写实手法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价值研究新写实手法是指在写实文学基础上,通过运用新的创作思维和表现手法,力图重现中国当代社会的真实样貌和人物命运的文学创作方法。
它突破传统写实文学的框架和表现手法,以更加深入细致的方式呈现社会中各种人物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面貌。
本文将探讨新写实手法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价值,旨在展示它在文学创作中的独特之处和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首先,新写实手法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价值体现在它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现象和民众的命运。
在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人们的生活经历也日益多样化。
传统的写实手法无法完全捕捉到这些社会变化和个人经历的多样性,而新写实手法正是为了填补这一空白。
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确的语言,描绘现代社会的各种人物、事件和场景,使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命运。
其次,新写实手法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价值还体现在它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批判。
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如社会不平等、人权问题、环境污染等。
传统的写实文学往往局限于对社会的描绘,而新写实手法则更注重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和批判,试图通过文学作品的力量唤起社会的关注和反思。
它通过文学形式对现实社会的弊端和矛盾进行曝光,为社会的改善和进步呐喊。
新写实手法使文学不再单纯是文学,而是一种社会认知和启示,具有更深远的价值和影响力。
此外,新写实手法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价值还表现在它对文学创新的推动。
传统写实文学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描绘方式和创作思维上存在一定的固化和约束。
而新写实手法则以创新为核心,走出了传统的文学框架,利用多种多样的手法来表现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
它摒弃了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采用多视角和碎片化的表达方式,使作品更富有张力和艺术感。
新写实手法的出现为中国当代文学打开了一扇新的创作大门,使作品更加丰富多样,有助于文学创作的多元化和艺术性的提升。
总而言之,新写实手法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新写实手法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价值研究

新写实手法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价值研究【摘要】新写实手法是一种融合现实主义和写实主义的文学创作方法,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新写实手法的定义和特点,然后探讨了其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应用和发展历程。
通过分析新写实手法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可以看到其对文学创作的启示。
文章总结了新写实手法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新写实手法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文学创作的形式与内容,还对文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活力。
【关键词】新写实手法、中国当代文学、价值研究、定义、特点、发展历程、应用、影响、文学创作、启示、重要性、研究方向、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写实手法是当代文学中一种重要的创作方式,它融合了写实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特点,强调对生活、社会和人性的真实描绘。
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新写实手法的出现为作家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反映当下社会现实,展现人们的真实生活状态。
通过对新写实手法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应用和影响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势和创作特点,为我们深入探讨文学艺术的意义和价值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参考。
对新写实手法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价值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新写实手法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价值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对新写实手法的探讨,可以深入了解这一文学创作方法的特点和内涵,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文学现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研究新写实手法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和效果,有助于揭示当代文学创作的趋势和特点,为文学研究者和创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通过分析新写实手法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可以揭示文学作品与社会现实的密切联系,为文学批评和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角度。
对新写实手法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价值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文学现象的认识,而且对于推动当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现代文学写实小说与当代文学新写实小说对比研究

现代文学写实小说与当代文学新写实小说的对比研究摘要本文主要通过文本细读与对比的方法,对以描写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人民为主的现代写实小说和当代新写实小说两种不同时期文类的共性与差异性的阐释,对文学史叙述模式中文类问题的研究做了进一步微观的探讨,旨在发现两者兼容的“断裂性”与“互文性”,而不是排斥性。
这对现当代文学经典性与探索性问题,尤其是对外来文化影响与本土化写作资源的承接关系有一定的启发性。
关键词: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对比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现代文学的写实小说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鲁迅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文学。
由于当时的中国时局动荡、社会昏暗、民不聊生,所以写实小说主要反映人民生活的疾苦和所承受的灾难,并对当局的残暴统治进行了批判,同时剖析了国民性格上的弱点和劣根性。
以鲁迅为代表的当时诸多文学家用手中的笔作为武器,向当时腐败无能的政府和人吃人的社会制度进行强烈的反抗,并唤起了民众的觉醒意识。
当代新写实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新写实小说同样将写作对象放在了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上,通过描写这些小人物的奔波和辛苦,来展现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面貌。
只不过当代新写实小说并不像现代写实小说那样包含作者对叙事的介入,而只是真实地再现人物的生活而已,而将对故事和人物的评判交给读者。
本文将对这两种不同时代的写实小说进行对比研究。
一相同的描写对象无论是以鲁迅小说为代表的现代文学中的写实小说,还是以池莉、方方、刘震云等诸多小说作家为代表的新写实小说,都是把写作对象放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通过描写这些地位和身份卑微的小人物的生活状况,来向读者还原社会生活的本来面貌。
比如在《孔乙己》中,鲁迅以孔乙己常去的酒店作为平台,描写了常去酒店的形形色色的社会人。
虽然光顾酒店的有地主、当官的等有身份、有钱的人,但更多的无疑是类似孔乙己之类的社会普通劳动人民。
小说中对以孔乙己为首的普通社会人进行了深入的描写和细致的刻画,描绘了孔乙己这样一个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穷困潦倒的读书人所接触到的各种炎凉世态。
平庸与不甘平庸——中国新写实小说和新生代小说的世俗情怀差异比较

平庸与不甘平庸
中国新 写实,说和新 生代小说 的世 俗情怀差异比较 J \
黎 恩 陆财 源 ( 南 民族 大 学 四 川 成 都 6 0 4 ) 代 小说 分 别 形成 于我 国的 八 十 年代 新 和 九 十年 代 . 两 个作 家群 都 不 约 而 同地 将 写作 目光投 向 了世 俗 这 人 生 , 世 俗 人 的 世 俗 生 活 进 行 细 致 入 微 的 描 写 , 同 时 , 两 派 对 但 这 作 家 又 各领 风 骚 。 文本 中展 现 了不 同的世 俗 情 怀和 人 生 态度 。 在 关键 词 : 写 实 新 生 代 世 俗 情 怀 新 八 十 年 代 是 中 国 改革 开放 的 动 荡年 代 ,社 会 转 型 及 经 济 、 政 治 的改 革 . 得 整 个 社 会 都 充 斥 着 一 股 焦 虑 的 气 息 ,现 实 改 革 的 使 “ 受 挫也 就 同时 意 味着 新 时期 以 来 重 新 启 动 的 现 代 化 工 程 的 受 挫 , 由此 , 整个 社 会 文 化 氛 围的 焦 虑 便 可 视 为 一 种 关 于 ‘ 代 性 ’ 现 的焦 虑 。”这 时 , 知识 分 子 自身 的 边 缘 化 , 们 也 只 好 跟 普 通 百姓 一 道 他 关 心 柴 米 油盐 、 价 上涨 , 具 代 表 性 的 作 品 有 池 莉 的 《 恼 人 物 最 烦 生》 方 方 的 《 景 》 、 风 和刘 震 云 的 《 地 鸡 毛 》 可 到 了 九 十 年 代 , 一 。 一 个 崇尚金钱 、 强调 个 人 化 的 时 代 来 了 , 陈染 、 白 、 东 、 文 、 像 林 韩 朱 卫 慧等 新 生 代 作 家 他 们 生 活 在 最 缺 乏 政 治 神 话 和 集 体 精 神 的 时 代 里 , 们 更 愿 意 相 信 自己 的 眼 睛 和身 体 。 世 俗 ”从 字 面上 解 释 他 “ , 就 是 尘 世 间 的一 切俗 事 . 写 实 小 说 与 新 生 代 小 说 世 俗 情 怀 的 不 新 同点 主 要 有 以下 三个 方 面 : 对 世 俗 环 境 描 写 的 关 注 点 不 同 : 头 巷里 一 酒 吧 K V 街 T 新 写 实 小说 以描 写 平 民生 活 的场 面 为 主 ,风 景 》 武 汉 著 名 《 以 的平 民 区“ 南 棚 子 ” 背 景 , 是 一 间 仅 有 十 i 平 方 米 的板 壁 棚 河 为 这 子 , 城 市 一 隅 天 地 的 独 异 的 “ 景 ” 从 这 一 群 挤 在 狭 窄 的 空 间 这 风 , 里 的粗 糙人 物 的粗 糙 活 法 和 粗 糙 心 灵 中 . 们 感 受 到 棚 户 区 的 特 人 有 的文 化 风情 和凡 俗 人 生 的情 绪 世 界 . 让 人 感 受 到 在 本 应 充 满 更 亲 情 的 世 界里 竞 存 在 着 如 此 冷 酷 的人 性 。 而新 生 代 小 说 所 描 写 的 环 境 就 相 对 贵族 化 了 .通 常 以酒 吧 作 为 文 化 符 码 。还 有 舞 厅 、 迪 厅 、 啡 馆 等 。 卫 慧 的 《 中的 处 女 》 的 是 一 个 画 家 在 酒 吧 里 等 咖 水 写 待 他 的模 特 的故 事 。 部 小 说 和 朱 文 的 《 么 是 垃 圾 什 么 是爱 》 这 什 不 约 而 同 . 是 开 始 于酒 吧 也结 束 于酒 吧 ,小 丁 坐 在 窄 窄 的 满 是 烟 都 “ 头 的 木 桌边 … …小 酒 吧 里 光 线 黯 淡 , 个脸 色 发 青 的 服 务 小 姐 聚 几 在 他 的 身 后 不 远 的 吧 台 边 ”酒 吧 , 个 符 码 就 这 样 来 到 文 革 后 中 这 国的小 说 中 , 常 常 作为 作 家 描 写 故 事 的 一 个 背景 , 个 基 调 。 并 一 二 、 说 人 物 的 心理 性 格 不 同 : 家 一 无 家 小 有 新 写 实 小 说 的人 物 都 是 围 绕 着 “ ” 奋 斗 的 , 如 《 地 鸡 家 而 例 一 毛 》 的 小 林 , 了房 子 而 不 断 向 现 实 屈 服 , 林 最后 想 到 的是 什 里 为 小 么 , 家 里 老 婆 给他 做 烤 鸡 和 啤酒 , 样 他 就 满 足 了 , 不 仅 表 现 是 那 这 了对 家 , 个 最后 的 归 属 的眷 恋 , 揭 示 了 小 林 精 神 世 界 的庸 俗 这 还 浅 薄 , 加 厚也 是蜗 居 一 个 十 几 平 方 米 的小 房子 里去 忍受 着 生 活 印 的 苦 难 。风 景 》 的“ ” 形 象 更 加 凸显 , 河 南 棚 子 里 居 住 的 《 中 家 的 在 九 个兄 弟姐 妹 。 ”而 在 新 生 代 小 说 里 , 主人 公 通 常 是 游 走 在 家 的 外 面 , 现 出一 种 “ 家 ” 呈 无 的状 态 , 韩 东 的 《 元 硬 过 人 民 币》 , 像 美 中 杭 小华 本 来 有 一 个 温馨 的 家庭 。 他 却 游 走 在 家 的外 面 去 寻 找 艳 而 遇 , 找快感新奇 的生活 , 刁斗的《 寻 如 回家 》 一 部 典 型 的 寓 言 小 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学写实小说与当代文学新写实小说的对比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文本细读与对比的方法,对以描写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人民为主的现代写实小说和当代新写实小说两种不同时期文类的共性与差异性的阐释,对文学史叙述模式中文类问题的研究做了进一步微观的探讨,旨在发现两者兼容的断裂性与互文性,而不是排斥性。
这对现当代文学经典性与探索性问题,尤其是对外来文化影响与本土化写作资源的承接关系有一定的启发性。
关键词: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对比
现代文学的写实小说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鲁迅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文学。
由于当时的中国时局动荡、社会昏暗、民不聊生,所以写实小说主要反映人民生活的疾苦和所承受的灾难,并对当局的残暴统治进行了批判,同时剖析了国民性格上的弱点和劣根性。
以鲁迅为代表的当时诸多文学家用手中的笔作为武器,向当时腐败无能的政府和人吃人的社会制度进行强烈的反抗,并唤起了民众的觉醒意识。
当代新写实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新写实小说同样将写作对象放在了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上,通过描写这些小人物的奔波和辛苦,来展现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面貌。
只不过当代新写实小说并不像现代写实小说那样包含作者对叙事的介入,而只是真实地再现人物的生活而已,而将对故事和人物的评判交给读者。
本文将对这两种不同时代的写实小说进行对比研究。
一相同的描写对象
无论是以鲁迅小说为代表的现代文学中的写实小说,还是以池莉、方方、刘震云等诸多小说作家为代表的新写实小说,都是把写作对象放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通过描写这些地位和身份卑微的小人物的生活状况,来向读者还原社会生活的本来面貌。
比如在《孔乙己》中,鲁迅以孔乙己常去的酒店作为平台,描写了常去酒店的形形色色的社会人。
虽然光顾酒店的有地主、当官的等有身份、有钱的人,但更多的无疑是类似孔乙己之类的社会普通劳动人民。
小说中对以孔乙己为首的普通社会人进行了深入的描写和细致的刻画,描绘了孔乙己这样一个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穷困潦倒的读书人所接触到的各种炎凉世态。
小说虽然是以孔乙己作为故事主线,但同时还描写了酒店伙计、力工等同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
他们过着和孔乙己同样艰难的生活,但却并没有对孔乙己表示出同情,反而嘲笑、讥讽这个穿着读书人标志的长衫却和短衣帮一样在酒店外站着喝酒的人,甚至酒店的小伙计也认为孔乙己不过是个要饭的,而对他不屑一顾。
最后,当孔乙己被打断了腿,并寂寂死去也没有引起人们多少的关注。
而在新写实小说中,我们同样能够看到形形色色的社会人,虽然所处的年代不同,新写实小说中的人们不用过着像以前一样艰辛的生活,但同样为了生计、为了生活去品味各种无奈。
池莉的小说《不谈爱情》中就描写了生活的琐碎和奔波对婚姻的历练。
小说中的男主公庄建飞是一个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的年轻医生,女主人公吉玲则是一个出身于平民家庭的书店小姐,他们的相遇和相爱充满了浪漫色彩,但彼此家庭的反对为他们的爱情乃至婚姻笼罩了一层阴霾。
虽然两个人冲破家庭的重重障碍走上了婚姻的殿堂,但婚后幸福的生活却是那么短暂,之后便是普通生活的反复和琐碎。
在生活的反复磨练中,两个人最初的甜蜜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为琐事的无谓争吵,最终终于因为看球这样一件小事而引发了两个人的强烈争吵甚至要离婚。
和前文讨论的《孔乙己》一样,这篇小说同样是围绕小说的主人公而展开了对和他们同样生活状况的社会小人物的描写,比如双方的父母、姐姐、妹妹以及邻居和同事。
相似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们相似的生活状况和思维状况,这些人生活在庄建飞和吉玲周围,共同形成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众生态。
总之,无论是现代文学的写实小说还是当代文学的新写实小说,都把写作焦点放到了社会底层人物身上,通过描写最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来反映作者的写作思想。
二相异的叙事姿态
现代文学写实小说深受五四运动影响,强调人文主义,反对封建主义,以改造社会、改造人生为主要任务,被赋予了更多的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
鲁迅毫无疑问是现代写实小说的代表人物,当他还在日本仙台读书的时候就意识到,如果国民思想愚昧、精神麻木,那不管他的身体如何健壮,也只能做任人宰割的亡国奴,所以鲁迅毅然放弃了学医,改用文学来改造国民的愚昧和麻木。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从鲁迅的小说中看到极强的时局性和社会性,而这也是当时很多文学家的一种主要思想意识。
所以,在现代文学的写实小说中,我们能够看到作者往往运用更加细致的描写,刻画生活在那个水深火热年代的劳动人民所承受的灾难,并且以冷峻的笔触揭示国民性格中的弱点和劣根,最后对当局者面对外来侵略的软弱和谄媚进行了讥讽和批判,企图用犀利的文字唤起民众的觉醒和反抗。
《阿q正传》便是一篇典型的批判国民性的现代写实小说。
鲁迅笔下的阿q是一个生活在辛亥革命时期、饱受当局剥削和社会毒害的一个普通农民,他没有固定的职业,也没有固定的住所,整天为了生计奔波,流窜于各个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