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案精编版

合集下载

古典舞基本功教案(5篇)

古典舞基本功教案(5篇)

古典舞基本功教案(5篇)第一篇:古典舞基本功教案古典舞基本功教案一、指导思想: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动作的姿态、节奏和表情。

舞蹈作为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不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具有健美的身体姿态,培养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而且可以抒发和表达感情,加强相互交往,美化生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任务:1、通过舞蹈基本知识的讲授和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舞蹈基础理论,常用术语,并能在舞蹈学习实践中应用。

2、舞蹈基训部分,即对学员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如:发展学员身体各部分肌肉的能力,训练关节的柔软性,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等各种技巧。

本学期舞蹈基训主要是中国古典的基本手型、脚型、手位、脚位以及手臂的基本姿态。

三、授课时间:每周一至周五中午、周六上午、周日下午四、授课地点:音乐教室五、内容安排:第1-2周:中国古典舞基本手型第3周:中国古典舞基本脚型第4周: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第5周:中国古典舞基本脚位第6-7周:单手基本动作第8-9周:双手配合动作第11-14周:身体各部分中间活动训练第15-16周:以上基本动作练习舞蹈队活动计划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

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知和舞蹈的基本技能,可以训练学生感受美、体现美的能力。

以活跃少年儿童的生活情趣,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由于少年儿童舞蹈的主题、体裁、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在学习、排练、表演的过程中,表现力和创造力的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功能。

本学期我从低年纪学生开始选拔,通过舞蹈基础的教授和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舞蹈进本动作,根据学生的特点,初步掌握儿童舞和进本动作、基本能力、训练过节柔软性,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等各种技巧,使学生身体运动更符合舞蹈规律的要求,为上台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通过对学员基本能力的训练,使其身体运动更符合舞蹈规律的要求,以适用各种类型动作,发展身体个部分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各种技巧动作。

104-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案

104-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案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案本课堂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巩固新教的学习内容(把上部分、把下部分、跳跃部分及技巧部分),严格、细致地要求学生动作的规范性,在音乐节奏里完成和体现动作的性质。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一位擦地时注意节奏的变化,通过各种变化,使学生更加好的掌握双腿的控制能力,以及对音乐的处理。

(2)4拍和1拍完成半蹲的不同发力点,4拍的松弛以及1拍的瞬间松紧感,更好的训练到学生膝盖的控制能力。

(3)五位擦地除了动作变化外,重点做四位回转时的稳定性,为把下技巧打好基础。

(4)做旁腿变后腿时要保持上身体态,特别是腿的控制力,腿尖、膝盖要使上劲,千万不能向下掉,感觉腿的延伸感。

(5)做小弹腿时,加上半脚尖的动作,更好的训练到脚腕的能力,以及膝盖、小腿的灵活性。

(6)做控制时注意胯的稳定性,上身、后背的垂直,通过各种不同的舞姿,更好的训练到了学生双腿的控制能力。

(7)五位小跳加上手的动作,要求学生注意手、脚、腿的配合性,更好地训练到学生的协调性。

(8)射燕、跳中的跳转身360度,注意方位感,特别是在转身过程中注意要有空中感,以及落地时的舞姿。

(9)拧身跳跃接扑步,眼睛随手的路线经上弧线,注意拧身及跳跃的高度,动作要求完成好,做到轻、飘、高。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对于学生容易出现的各种不同的问题,重点是把单一动作再做进一步细致地讲解,以及加大训练的强度,反复练习,达到熟练、规范。

作业安排情况:练习课堂所学内容,特别是难点,加强训练。

三、教学方法及实施方案上节课存在的问题:学生连接动作的能力不够以及手脚的配合不够准确。

本节课以复习为主,在其过程中解决上节课存在的问题,并加强跳跃练习,解决跳跃中蹲的不足,以及移动性运动过程中后背松懈、腿部力量不足的现象,特别时对学生们在做从一个舞姿过渡蹈另一个舞姿时路线的要求。

身韵课教案授课教案:步伐训练——“慢步组合”1、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步伐训练在课程中是一个重点部分,它的作用是起到对动作的连接转换,要求脚底连贯性强、平稳,膝盖松驰,身体在旁提基础上的舞姿变化。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案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案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舞的基本特点和审美特征。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舞的兴趣和热情。

3. 训练学生掌握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和舞姿。

4. 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典舞概述:介绍中国古典舞的历史、特点和审美特征。

2. 基本手型和手势:学习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手型(如兰花指、OK指等)和手势(如云手、划水手等)。

3. 基本脚型和步法:学习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脚型(如平足、弓足等)和步法(如平步、八字步等)。

4. 基本舞姿:学习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舞姿(如沉肩、含胸、提腰等)。

5. 组合训练:结合基本手型、脚型和舞姿,进行组合训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手型、手势、脚型和步法。

2. 教学难点:准确地表现出中国古典舞的舞姿和韵味。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中国古典舞的基本特点、动作要领和训练方法。

2. 示范法:示范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和组合,让学生跟随模仿。

3. 纠正法:纠正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动作,确保动作准确。

4. 反馈法:让学生展示训练成果,给予积极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进行简单的身体拉伸和关节活动,准备舞蹈训练。

2. 基本手型和手势训练:讲解并示范基本手型和手势,让学生跟随练习。

3. 基本脚型和步法训练:讲解并示范基本脚型和步法,让学生跟随练习。

4. 基本舞姿训练:讲解并示范基本舞姿,让学生跟随练习。

5. 组合训练:将基本手型、脚型和舞姿组合起来,进行练习。

6. 展示环节:让学生展示训练成果,给予评价和指导。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注意事项。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积极参与程度。

2. 评估学生对中国古典舞基本手型、手势、脚型和步法的掌握程度。

3. 评价学生在组合训练中的表现力和舞姿准确性。

4.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

古典舞代课基本功教案

古典舞代课基本功教案

古典舞代课基本功教案教案标题:古典舞代课基本功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古典舞的基本功要求和技巧;2. 培养学生对古典舞的兴趣和热爱;3. 提高学生的舞蹈技巧和身体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1. 姿势和身体控制;2. 脚步和步法;3. 手臂和手势;4. 转体和转身技巧。

教学准备:1. 音乐设备;2. 古典舞音乐;3. 古典舞服装。

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5分钟)1. 音乐启动,引导学生进行全身热身运动,如颈部、肩膀、手臂、腰部和腿部的伸展运动。

二、基本姿势和身体控制(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古典舞的基本姿势,如站姿、坐姿、躺姿等,并要求学生模仿练习。

2. 引导学生进行身体控制训练,包括核心肌肉的运用和身体平衡感的培养。

三、脚步和步法(2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古典舞的基本脚步,如步伐、跳跃、转身等,并进行示范演示。

2. 引导学生进行脚步和步法的练习,逐渐提高难度和速度。

四、手臂和手势(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古典舞的手臂姿势和手势,如圆臂、弧形、手指动作等,并进行示范演示。

2. 引导学生进行手臂和手势的练习,注重手臂的柔韧性和手指的灵活性。

五、转体和转身技巧(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古典舞的转体和转身技巧,如旋转、转圈、转身等,并进行示范演示。

2. 引导学生进行转体和转身技巧的练习,注重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感。

六、总结和展示(10分钟)1. 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学生的进步和成果。

2. 鼓励学生展示他们所学的古典舞基本功,可以进行小组或个人表演。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古典舞比赛或演出,提高舞蹈技巧和表演能力;2. 组织观看古典舞演出,培养学生对古典舞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古典舞的基本功训练,通过系统的练习和示范,学生能够掌握古典舞的基本姿势、脚步、手臂和转身技巧。

同时,通过展示和表演,学生能够提高自信心和舞蹈表演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感的培养,同时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才能的发展。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案(精选五篇)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案(精选五篇)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案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案教学对象:10级19班教学内容:把杆训练——腰组合(复习课)教学目的:本节课以复习为主,巩固新教的学习内容把杆训练—腰组合,严格、细致地要求学生动作的规范性,在音乐节奏里完成和体现动作的性质。

教学难点:学生连接动作的能力不够以及手脚的配合不够准确,移动性运动过程中后背松懈、腿部力量的不足,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也不连贯。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集合整队,清点人数2、简单介绍本节课内容:复习上节课腰组合,重点是把单一动作再做进一步细致地讲解,使学生达到熟练、规范。

3、热身运动(给学生3分钟自己练习)开肩、压腿、踢腿(扶杆上)二、复习把杆训练——腰组合1、同音乐配合,集体进行练习2、通过学生的练习情况,纠正不规范的动作,把单一动作再做进一步细致的讲解(教师讲解及示范)3、把单一动作通过节奏变化反复练习,直到熟练、规范3、动作与音乐配合阶段(学生互相讨论练习)4、抽学生进行示范、练习(教师点评)三、结束教学:总结本堂课内容,要求在课后复习,熟悉动作和节奏,更好的把组合内涵表现出来。

第二篇: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案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案本课堂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巩固新教的学习内容(把上部分、把下部分、跳跃部分及技巧部分),严格、细致地要求学生动作的规范性,在音乐节奏里完成和体现动作的性质。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一位擦地时注意节奏的变化,通过各种变化,使学生更加好的掌握双腿的控制能力,以及对音乐的处理。

(2)4拍和1拍完成半蹲的不同发力点,4拍的松弛以及1拍的瞬间松紧感,更好的训练到学生膝盖的控制能力。

(3)五位擦地除了动作变化外,重点做四位回转时的稳定性,为把下技巧打好基础。

(4)做旁腿变后腿时要保持上身体态,特别是腿的控制力,腿尖、膝盖要使上劲,千万不能向下掉,感觉腿的延伸感。

(5)做小弹腿时,加上半脚尖的动作,更好的训练到脚腕的能力,以及膝盖、小腿的灵活性。

舞蹈教案中国古典舞基本功

舞蹈教案中国古典舞基本功

舞蹈教案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舞蹈教案中国古典舞基本功一、引言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在舞蹈教学中,中国古典舞基本功的学习和掌握至关重要。

本篇教案将重点介绍中国古典舞基本功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理论知识1. 中国古典舞的特点中国古典舞注重内外兼修,强调气质、神韵和礼仪。

它追求舞者的身心统一,通过优雅的动作表达情感和意境。

其动作以原始的身体要求为基础,充分展示力量、柔韧性和舞蹈的美感。

2. 基本功的分类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功可分为体态、步法、手势和眼神四个方面。

体态要求舞者保持优美的姿势和端庄的形象;步法强调脚步的准确、韵律感和舞姿的完整性;手势要求舞者做到熟练、利落和灵活;眼神的运用可以增强舞者的表现力和舞蹈的感染力。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体态训练(1)站姿练习:通过练习站姿的正确姿势,调整身体的重心和平衡感。

(2)坐姿练习:帮助学生培养优雅的坐姿,提高躯干和骨盆的稳定性。

2. 步法训练(1)基本步:教授中国古典舞的常用基本步,如走、跑、转等。

强调脚步的韵律感和动作的连贯性。

(2)转体练习:通过练习身体的转体动作,增强舞者的柔韧性和舞蹈的流畅度。

3. 手势训练(1)基本手势:介绍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手势,如开合、挥舞、托、扬等。

通过手势的训练,提高舞者的手部灵活性和表现力。

(2)手眼协调:教授舞者如何通过眼神的运用与手势相配合,表达舞蹈的情感和气质。

四、教学步骤1. 预热活动活动内容:身体放松、肌肉拉伸、关节活动等。

活动目的:为学生热身,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舞蹈的可塑性。

2. 基本功训练按照理论知识中所述,依次进行体态、步法、手势和眼神的训练。

注意事项:强调正确的动作要求、姿势和呼吸配合。

适时给予学生指导和纠正。

3. 整合练习将基本功进行整合,设计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功演绎出完整的舞蹈片段。

教师角色:演示舞蹈动作,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五、教学示范教师示范舞蹈动作,为学生提供目标和榜样。

中国古典舞教案

中国古典舞教案

中国古典舞教案【篇一: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学教案】中国古典舞基本功一.教学目标通过系统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中国古典舞 的风貌及理解其精髓,掌握和具有中国古典舞规范,扎实的基本技 术,技巧的能力。

通过把上擦地组合训练脚下的基本功及腿、胯的 外开,控制能力及其稳定性。

对身体控制力的基本训练以及基本姿 态的掌握。

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在舞蹈表演中完成完美的动作和要求。

从而使学生的专业素养总体符合社会对舞蹈人才的需求这一目标。

二.教学对象职业中学舞蹈专业一年级学生(有一到两年的舞蹈训练基础)。

三.教学内容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把上擦地组合(一)教学重点:1 .脚背,和腿部的软开度的加强,和腿部力量的加强与控制。

2 .擦地时脚的动作完满和控制3.腿,胯要始终保持外开延伸。

(-)师生问好(二)明确新课内容 介绍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要求和作用,明确中国古典舞基本功 练在今后的舞蹈表演中的作用性和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1 .基本素质练习(二)教学难点:收紧。

五.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二)老师准备:六.教学方法 示范法;讲授法; 七.教学过程 动作过程中注意身体保持直立,从脚往上肌肉的 舞蹈基训服 钢琴伴奏 讨论法;练习法(1)压脚背练习:音乐节奏3/4拍,学生地面横排插空对齐,脚背绷直跪下,脚腕并拢准备,双手平放膝盖前,音乐响起,胯部抬起, 膝盖伸直。

做8x8拍。

教学要求:脚腕并拢。

(2)压腿练习:音乐节奏2/4拍,地面右脚在前竖叉准备。

a向前压8x8拍,前4x8双手扶地,后4x8双手变三位手。

b向后压8x8 拍,前4x8拍双手扶地,后4x8拍左手扶地,右手三位手。

c变横叉4x8拍,身体往前趴。

然后变反面。

教学要求:腿要直,脚背绷直,上身直立,不能掀胯,节奏要准确。

(3)踢腿练习:音乐节奏2/4拍。

学生依次站在把杆前做准备。

前、旁、后,各4x8拍,反面一样。

要求:脚背带动,快起慢落。

2.把上擦地组合(D教师完整示范:钢琴伴奏准备2/4拍。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学教案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学教案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对古典舞的兴趣和热爱。

2. 学习并掌握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作、手势、身段和步伐,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3.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审美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典舞简介:介绍中国古典舞的历史、分类和艺术特点。

2. 基本动作:学习提、沉、冲、靠、含、腆、移、挥等基本动作。

3. 手势:学习常用的手势,如云手、平托、抱拳等。

4. 身段:学习常用的身段,如提沉、含腆、移步等。

5. 步伐:学习常用的步伐,如平步、八字步、垫步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作、手势、身段和步伐。

2. 教学难点: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手势和身段的配合,步伐的稳定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概念、动作要领和训练方法。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动作,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4. 反馈法:学生展示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介绍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本动作学习:教师示范并讲解基本动作,学生跟随练习。

3. 手势学习:教师示范手势,学生模仿练习。

4. 身段学习:教师示范身段,学生跟随练习。

5. 步伐学习:教师示范步伐,学生模仿练习。

6. 课堂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7. 学生展示: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练习任务。

六、手势与身段的组合训练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手势与身段的组合,提高舞蹈表现力。

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美感。

2. 教学内容:学习手势与身段的组合动作,如云手、提沉、含腆等。

通过组合训练,提高动作的流畅性和协调性。

3.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手势与身段的准确配合。

教学难点: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动作要领和训练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案
一、指导思想: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动作的姿态、节奏和表情。

舞蹈作为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不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具有健美的身体姿态,培养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而且可以抒发和表达感情,加强相互交往,美化生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任务:
1、通过舞蹈基本知识的讲授和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舞蹈基础理论,常用术语,并能在舞蹈学习实践中应用。

2、舞蹈基训部分,即对学员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如:发展学员身体各部分肌肉的能力,训练关节的柔软性,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等各种技巧。

本学期舞蹈基训主要是中国古典的基本手型、脚型、手位、脚位以及手臂的基本姿态。

舞蹈课教案
1、舞蹈中的呼吸
教学目的:
1)在基训中运用呼吸,以更好地训练学生软开度。

2)学习舞姿组合《大海啊,故乡》(A)让学生体会呼吸对舞蹈动作的修饰作用。

教学重难点: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授新课。

1.舞蹈是以肢体语言塑造艺术形象的一种表现美的艺术。

俗话说:“一戳一站一伸手,便知有没有”,所谓“有没有”是指舞蹈有没有艺术性和规范性,今天我们来学习影响舞蹈艺术性和规范性的重要因素——呼吸。

舞蹈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后者平稳均匀,而前者是有弹性,有韵律,有节奏的,有时长,有时短,有时平稳,如何掌握运用呢?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训练过程,现在让我们在压腿组合中初步体会一下在基训中如何运用呼吸。

2.把杆组合《压腿》。

预备:45度面对把杆单手扶把,单背手,小八字脚位。

前压腿:动力腿外开,双腿绷直,身体正对,脊柱拉直,肩线与动力腿成90度,前压时以胯为轴心,上体保持平直,向动力腿折叠。

用前额触脚背。

旁压腿:在前压腿的基础上,换手扶把,转体180度,身体与两腿成一个水平面。

旁压时,以胯为轴心,上体保持平直,向动力腿折叠。

用耳触脚背。

体会运用呼吸:压、呼气;立、吸气(反复练习、体会)。

作用:身体线条更易拉长,动作具有弹性,避免了僵硬和拉伤肌肉,提高了动作质量,更有利于软开度的练习。

3.呼吸在舞蹈表演中同样起着巨大的作用。

它使我们的动作更具有了延伸感、韵律感,更富有艺术表现力,下面学习的舞蹈组合《大海啊,故乡》会让大家学习到舞蹈表演中如何运用呼吸。

1)身体的呼吸(吸气时身体拉长展开,呼气时身体收敛内含)。

2)头的呼吸(指头时吸气,低头时呼气,转头时先吸后呼)。

3)手臂的呼吸(手臂波浪时以肩为轴,肘、腕依次向上带动吸气,向下带动呼气,体会手臂连绵不断的延伸感)。

4)造型时的呼气(造型时,身体姿态不动,然后气息流畅自然,不僵硬)。

训练步骤:
1.教师完整示范,并且边示范,边讲解呼吸的运用。

2.训练学生:
a.双跪坐,双背手,听音乐,节拍练呼吸,找呼吸时身体的韵律感。

b.练习单一的头的呼吸,然后与身体配合。

c.先练习单臂波浪时的呼吸,再练习双臂波浪时的呼吸,呼吸越深,动作越大,情绪越高。

d.大呼吸后双晃手造型,体会该动作的延伸感(眺望远方),双绷脚坐地展胸腰气息流畅。

训练时先把动作揉碎,分解练习,再教单一动作,然后与身体配合,最后配音乐练习组合。

二、小结
今天学习的只是对舞蹈中呼吸的初步了解,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反复练习,不断深入,直到大家熟练掌握,运用自如。

当然这还需要大家的课后练习、巩固。

活动教材:自己准备
舞蹈教案
2、把上擦地组合
教学目的:
通过掌握擦地的动作要领,训练脚下的基本功及腿、胯的外开,控制能力及其稳定性。

对身体控制力的基本训练以及基本姿态的掌握。

四、教学重难点:
⒈擦地时脚的完满与控制。

⒉腿、胯要始终保持外开延伸。

⒊动作过程中注意是身韵律和呼吸问题以及姿态的优美。

五、教学准备:
服装,钢琴伴奏。

六、教学过程:
1、课前活动:把上练习。

2、导入新课,教师示范讲解。

3、教授新内容:
㈠一位擦地
教学提示:a.注意:一位时的站姿和上身的控制。

b.注意:姿态的极至伸展。

伴奏谱:
准备:双手扶把,一位站立
步骤:⑴右脚经前擦至旁,后收回。

⑵旁擦两次
⑶旁擦出,双脚立,右脚落,左脚擦回。

⑷同上做左脚
⑸同上做反方向
⑴右脚擦出,然后擦至前,再擦至后,收回。

⑵右脚擦出,经划弧擦至前,再划一次收回。

⑶ 同上,做反向。

⑷右脚造型,后转做离弓之箭造型。

⑸手蹲至左脚上,翻身,收回一位。

㈡五位擦地
伴奏<小松树》
教学提示:注意胯的固定与擦地的开度。

准备:单手扶把,五位站立。

⑴前擦3次
⑵后擦3次
⑶旁擦2次,立脚踝出后擦1次
⑷后擦出划2圈收前五位。

⑸双脚立,收大四位,单脚立转一圈。

⑹同上反转一圈经收回后做划线造型。

同样做反向
㈢踮脚提胯
教学提示:注意膝盖的夹紧
伴奏:《落叶》
准备:双手扶把,一位站立。

预备拍 5—8 双脚立
⑴左右交替慢落
⑵反复
⑶左脚立,右脚收至其小腿处,落后五位。

⑷同上,落前五位。

⑸—⑹同上,做右脚。

七、分组练习:
指出问题,强调重难点。

八、布置课后练习。

小结:练习气氛很好,要多加鼓励,同时要求不要太高,不要急于求成。

活动教材:自己准备
舞蹈教案3、形体训练---压前、旁腿
教学目的:从整体上训练学生,克服身体的自然状态,获得正确的直立感,发展舞蹈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训练学生动作时所需的软度、力度、开度。

教学重点:压前、旁腿
教具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学生依次站在把杆前做准备。

慢三音乐伴奏,1-4小节师生
面对面站好,5-8小节:摊手,上步,问好。

(二)1、师:我们中国有句俗话: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说明了一个的体态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今天,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舞蹈当中的站立有什么要求?
生:肌肉收紧,膝盖夹紧,立腰、收腹、展肩等
师:(找一名学生作示范讲解)两腿脚跟相靠十个脚趾用力抓地,两腿夹紧,大腿内侧外旋,收腹、收臀,立腰,下巴微抬,眼睛平视前方。

开音乐,学生双手扶把,按照要求训练站立,启发想象力(如: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我亭亭玉立,等)
音乐的第一遍,双手扶把,面向把杆,一位脚。

音乐第二遍,一位立半脚尖,保持状态,双手离开把杆,慢慢打开至七位,掌握好重心。

(此组合可以训练学生良好的体态,克服自然生活中的毛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