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地球的自转及其意义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在高考地理的复习中,地球的自转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它不仅是理解地球运动规律的基础,还对许多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简单来说,就是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如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则是顺时针方向旋转。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23 小时 56 分 4 秒,这被称为一个恒星日。

而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天 24 小时,是一个太阳日,这是因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随着地球的自转,被照亮的半球和未被照亮的半球不断交替,从而形成了昼夜交替。

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不短,恰到好处地使得地表温度不至于过高或过低,为生命的存在和发展创造了适宜的条件。

地球自转还导致了地方时的产生。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点总是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边的时刻总是比西边的时刻早。

经度每隔 15 度,地方时相差 1 小时。

这样,地球上不同的地区就有了不同的时间。

比如,当北京是上午 8 点时,纽约可能还是前一天的晚上 7 点。

地方时的差异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比如航空、航海等领域都需要精确计算不同地区的时间。

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也是地球自转带来的一个重要地理意义。

由于地球自转,在地球上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会发生偏转。

在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在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转。

这种偏转现象在气流和水流的运动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比如,北半球的河流,右岸往往受到冲刷更严重,而南半球则相反。

地球自转还对地球的形状产生了影响。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得赤道部位的物质向外膨胀,从而使地球成为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高考地理考点 地球的自转及其意义整合复习教案

高考地理考点 地球的自转及其意义整合复习教案

高考地理考点地球的自转及其意义整合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2)掌握地球自转的周期和方向;(3)了解地球自转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球自转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2)利用实例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地球自转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地球,关注地理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概念、周期、方向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2)学生分享对地球自转的理解和认识。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周期、方向;(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4. 实例分析:(1)教师出示地球自转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2)学生分享实例,说明地球自转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5. 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重点知识。

四、作业布置1. 绘制地球自转示意图,标注自转方向和周期;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地球自转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小学科学知识点大全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小学科学知识点大全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小学科学知识点大全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基础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包括两者的定义、原理、影响以及相关实例。

通过本文的学习,相信大家对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会有更为全面的理解。

一、自转的定义与原理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心进行旋转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速度相对较快,每天约为1670千米/小时。

自转给人们带来了白昼和黑夜的交替变化,形成了我们熟悉的昼夜。

地球自转的轴心被称为地轴,地轴倾斜是造成四季变化的原因之一。

地球的自转原理是由地球的引力和惯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根据物体的惯性原理,地球继续自转下去是因为没有外力来改变它的状态。

同时,地球的引力使得地球上的物体受到向内的吸引力,保持在地球上。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上的物体处于向心力和离心力之间的平衡状态。

二、公转的定义与原理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进行的运动。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被称为椭圆轨道。

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一年,公转速度约为每小时107,000千米。

地球的公转运动使得地球上的季节发生变化,包括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轮替。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原理是由引力定律和惯性定律共同作用的结果。

根据引力定律,太阳对地球有一个向心力的作用,使得地球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绕太阳进行公转。

根据惯性定律,地球继续维持直线运动的状态,直到外力改变它的状态。

三、自转与公转的影响1. 日照与温度变化:地球的自转决定了昼夜的变化,使得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日照时间不同,从而影响到各地的温度变化。

2. 季节变化:地球的公转决定了地球上的季节变化。

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太阳光照射的角度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季节的轮替。

3. 地理分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得地球上出现不同的气候带和地理分布。

例如,赤道附近气温较高,气候湿热;极地附近气温较低,气候寒冷。

四、相关实例1. 地球自转实验: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地球的自转现象。

将一杯水倒入一个较大的容器中,让水自由旋转,水的流动即可显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公式二:到达地点时间=出发时到达地点时间+途经时间
注:东“+”西“-”同时区的计算,这类问题的计算不考虑国 际日期变更线的限制。
[规律方法]
1.巧用数轴计算时间 时间的计算几乎是每年必考的考点,近几年难度有所降低,多是 以某热点事件的发生时间为背景进行考查。利用数轴进行计算可以达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灵犀一点]
(1)“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中的“早”与日常生活
中的“早”有所不同。前者中的“早”应看东西。 (2)北京的地方时不等同于北京时间,它是指北京所在116°E的地
方时,而北京时间是指120°E的地方时。
(3)国际标准时间(世界时)是指0时区的区时或0°经线的地方时。
考点一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②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NB。 ③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如NC。 ④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如NA。 (2)二定向: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图中 求 E 点的地方时,以 D 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 E 点位于 D 点以东,应 “东加”;若求 F点地方时,以 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 F点位于 B点 以西,应“西减”。
考点二
日期变更
1.明确两条日期分界线的区别与联系
2.明确日期的变更特点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零时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过国际日界线
日期则要减一天。如下图所示: (1)经线展开图示。
(2)极地投影图示。
(3)日期的范围:两条日期界线的存在,使得全球不同日期的范围 不同。由0时经线向东至日界线为今天,则0时经线以西至日界线为昨 天。只有0时经线与日界线(180°经线)相重合时,全球在同一日期, 亦即中时区为12时,北京时间为20时。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是指地球沿着自己的轴线从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这一运动是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首先,地球自转导致了地球的日夜交替。

由于地球自转的存在,地球表面的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暴露在太阳光下,导致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这对于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的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

白天的阳光提供了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支持了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活动。

而夜晚的黑暗则为动物寻找食物和休息提供了条件。

日夜交替对于人类的生活也非常重要,人们可以利用白天的阳光进行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其他各种活动,夜晚则为人们提供了休息和睡眠的时间。

其次,地球自转导致了地球上的经度和时区的存在。

地球自转的运动使得地球被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的时间相差约1小时。

这是因为地球绕着自转轴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24小时,所以每当地球旋转1小时,太阳经过15度的经度。

这些时区的存在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时间统一起来,并方便人们进行跨时区的活动和国际交流。

其次,地球自转也影响着地球上的风、气候和海洋流动。

由于地球自转,各个地区的温度、气压和湿度都有所不同,从而导致空气的流动和气候的变化。

例如,地球赤道和中纬度地区由于受到来自两极的气流和赤道上升气流的影响,形成了热带气候和温带气候。

此外,地球自转还会带动海洋的运动,形成海洋流,影响着全球的海洋环境和气候。

此外,地球自转还会导致一天的长度变化。

虽然地球自转的速度非常稳定,但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地球自转的速度会发生微小的变化。

这些变化会导致一天的长度增加或减少数毫秒。

虽然变化非常微小,但长期累积下来会对地球上的时间计量和日常生活产生影响。

地球自转还对导航和地理测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导航和地理测量时,需要确定地球上不同地点的经度和纬度。

地球的自转运动使得通过测量其中一地点所处的太阳高度角和太阳光的方向,可以计算出该地点的经度和时区,从而确定位置和导航方向。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右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运动方向,实 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后实际的运动方向,图中所
B 示四种情况,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下列4幅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移图中,表示 南半球的是(图中实线表示物体运动的偏移,虚线表
示物体的初始运动方向) B
A
B
昏线: 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
判断下图中的晨线和昏线。
B
A
AB是晨线
A
AC是昏线 C
B
C
判 断 晨 线 还 是 昏 线

夜半
球线


昼半球
线
阳 光
线
AN
D
C
S
B
(3)晨昏线特点:
A: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
B:晨昏线平分赤道:
C: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 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
(2010·山西山大附中考试)下图是“地球自转等 线速度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据此完成 1~2题。
1.该区域所在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是( A )
A.南半球低纬度 B.北半球中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北半球高纬度
2.R点地形最有可能是( D )
实际应用中,日界线还有一条,即 地方时为0点的经线(0时经线)
2、日期变更:日界线两侧日期要变更
0点(24点)
180°
天一减 加一天 天一加 减一天
3、日期范围确定: 从0时经线向东至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今天的范围
从0时经线向西至国际日期变更线为昨天的范围
0点(24点)
180°
昨天
今天
昨天
已知图中阴影部分是3月21 日,空白部分是3月22日。求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一、一般特点
1.方向 自西向东 逆时针 从北极上空俯视: 从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
2.周期:恒星日( 23时56分4秒 )
3.速度
二、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1)原因: 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2)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
A A
C
B
B
B
俯视图:顺自转方向,走向光明的为晨线, 走向黑暗的为昏线。
15°

4分钟
1分钟
15′
900W 00 1800
900E
(2)地方时计算方法: 将两条经线标注在图中;找到经度 小于1800的弧段,在其外围逆时针 画箭头;将经度差换算成时间差; 所求经线靠近箭头,则加上时间差; 反之,则减去时间差。
北京时间2015年2月19日零点钟声敲响时, 某工程师在南极长城站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春 节联欢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下图为长城站 位置示意图。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规偏 律移
北半球:右偏 赤道:不偏 南半球:左偏
北右南左赤道无, 纬度越高越显著。
举例:太平洋上空,热带气旋云图
水池里面旋转的涡旋
弯曲的河流
某军舰在南纬58°、西经20°海面上沿西经20° 经线向南发射远程炮弹,炮弹射程在100千米 以内,炮弹落点位于 A.东半球、南寒带 B.东半球、南温带 C.西半球、南寒带 D.西半球、南温带
林良铭
李惠堂,中国近代体育史上著名的足球运动员。从 17岁开始足球生涯,活跃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亚 洲足坛,被球迷和香港媒体亲切的评为“亚洲球王” 。他不但是战前罕见的中国职业足球运动员,也是 当时公认的中国足球第一人。1979年7月4日,李惠 堂因病逝世,享年74岁。据统计他在各项足球比赛 中,共射进1860个球,与巴西的里登雷克、德国球 星盖德穆勒、球王贝利以及独狼罗马里奥是迄今世 界上进球逾千个的五大巨星。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一、地球自转的一般特征(规律)项目内容图示方向自西向东(A) 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旋转(B)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旋转(C)周期恒星日(A):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B):24小时,昼夜交替的周期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各地均为15°/h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为零【深度思考1】航天发射基地为什么多选择在低纬度地区,并且选择海拔较高的地区?提示(1)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2)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发射时节省燃料。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1)图中甲为夜半球,乙为昼半球,AOB ︵为晨线。

(2)甲、乙现象的成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

(3)周期:24小时。

(4)晨昏线的定义:晨昏线就是太阳照射地表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是由晨线、昏线组成的大圆圈,故又称晨昏圈。

【深度思考2】 昼夜现象与昼夜交替有何区别?提示 昼夜现象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不涉及地球的运动,而是由于地球“不透明、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特性决定的。

昼夜交替是一个动态概念,它主要是由地球自转这一运动而产生的。

2.产生时差(1)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度的地区,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时间要早。

(2)地方时⎩⎪⎨⎪⎧概念: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特点: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经度 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3)时区与区时:①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②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4)日界线⎩⎪⎨⎪⎧自然界线:地方时为24时(或0时)的经线人为界线:又称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沿180°经线【深度思考3】 有同学认为北京时间就是北京的地方时;当地时间为当地的地方时。

请判断是否正确。

提示 不正确。

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而不是北京的地方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零时区)
东 向西 12 区
西 向东 12 区
(5)区时的计算
a 确定时区
方法:某地经度/15°=商+余数
余数>7.5,则商+1 余数〈7.5,则取商数为时区数
例如:
北京:116°E、78°E、 110°w
东八区 东五区 西七区
b 确定两地的时区差
• 若两地位于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减 • 若两地一地为东,一地为西,则时区数相加
360° = 恒星日
= =

360° 24时
15 ° 1° = 4分钟 小时
全球相等,皆为15 °/每小时 极点为零
为什么极点的角速度为零呢?
因为地轴是不旋转的
N
极点在地轴上, 所以极点不自转
S
想一想:
赤道与 任一纬度 周长 是否相同? 单位时间内 扫过的弧长 是否相同?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从赤道向两极减小
昏 线
晨 线
昏线: 随地球自转,从 “白天”进入“黑 夜”的过渡线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夜 半 球
昼 半 球
A

夜 半 线 球
N
太 阳 昼半球 光 线 线 昏
C
D
S
B (3)晨昏线特点: A:晨昏线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B:晨昏线平分赤道:
C: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 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
3、自转周期:
线速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赤道最大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转而产生,周期是一个 太阳日,因此用太阳日作为人类作息的基 本时间单位
晨 线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 A

B
D
阳 光
夜半球
C
昼半球
昼夜现象 的成因
地球是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
太阳光的照射
2、地方时
——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1)、产生原因: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不同经度的
地方,时刻便产生了差异 ,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 的地方时。
最早看到太阳 的是( A ) 其次看到太阳 的是( B )
最后看到太阳 的是( C )
C
B
A
(2)规律:
① 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② 越靠东面的地方时的值越大(东大西小或东早西晚)
南半球—左偏
(纬度值越大偏转越明显) 偏转的意义
图1-20
对气流(风向)、洋流的流向、河流的流动等 都有一定的影响。
C 计算:东加西减
某地区时 = 已知地的区时±两地相隔京时间是8 日下午5时,华盛顿时间为? 8日4时 已知110º E的区时为18时,求东3区、东 9区、60º W的区时
答案:14时、20时、7时
已知70º W的区时为13时,求60º E、 120º W的区时。
公式: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经度差
(注: ± 为东加西减)
由此得出:甲乙两地的时差为64分;甲的时间为 12:04
7.5ºW
22.5ºW 西二区 西三区 西一区
37.5ºW
52.5ºW
142.5º
157.5ºW
西十区 172.5ºW 西十一区 西十二区 180° 东十二区
中时区 0°
7.5ºE
昼半球、夜半球和晨昏线
昼 半 球
用太阳高度 表示昼夜情况
夜 半 球
地平面
太阳高度角大于0
太阳高度角等于0
太阳高度角小于0
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大) 夜半球:太阳高度小于0(半夜的太阳高度最小)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
晨线、昏线的判断
晨线: 随地球自转,从 “黑夜”进入“白 天”的过渡线
东一区 22.5ºE
东十一区 东二区 东三区 37.5ºE 52.5ºE 东十区 172.5ºE
157.5ºE 142.5ºE
地球自转方向
(4)、时区的划分: 国际规定,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15个 经度——时间区域
7.5°W

7.5°E
172.5°E 180°
172.5°W
中 向西 向东 时 区
时间计算中的早晚是对两个不同地方而言 (7点早 6点晚)
日常生活中的早晚是对同一个地方而言
(7点晚
6点早)
③全球经度分为360°,每相差15 °,地方时相差1 小时,每相差1 °,地方时相差4分钟。
(3)、时间计算
地方时计算方法:
a.先求经度差:①如果两地同位于东经度或西经度,用大
的度数减去小的度数;②如果一地位于东 “同减异加” 经度,一地位于西经度,两地的度数相加。
b.将经度差转化为时间差: 按经度每隔150,地方时相差1小时,
每隔10地方时相差4分钟进行换算。
c.利用公式求时间: 所求地的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 (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侧为“+”,西侧为“-” )
计算:
甲地经度为1360E,乙地经度为 1200E,求甲乙两地的时差。若乙地 此时为11时,求甲地此时的时间。
天一减
加一天
天一加
减一天
日期范围确定: 从0时经线向东至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今天的范围 从0时经线向西至国际日期变更线为昨天的范围
0点(24点) 180°
昨天
今天
昨天
地球上穿过两条经线日期会发生改变: 180°经线(国际日界线) 0时所在的经线
3、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移 偏转 规律 赤道上—不偏 北半球—右偏
一、地球自转
1.地球绕着 地轴 2.地球自转的方向—— 旋转
自西向东
N
S
北极逆时针
南极顺时针
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周期: 1日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太阳日:24时
地球自转真正周期:
23时56分4秒
自转的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
单位时间内扫过的角度 单位时间内扫过的弧长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
旋转一周的角度 自转的周期 360° 23时56分4秒
答案: 22时、10时
(3)日期分界线及其确定
1、概念:国际规定原则上以180度经 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 的分界线,叫作“国际日期变更 线”。它并不完全与180度经线重合 实际应用中,日界线还有一条,即 地方时为0点的经线(0时经线) 2、日期变更:日界线两侧日期要变更 0点(24点) 180°
赤道最大,约1670千米/小时
南北纬 60° 处 , 为赤道的一半
极点为零
(一)地球的自转
1、自转围绕中心: 地轴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2、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1个恒星日,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转过360º 1个太阳日,时间为24小时,转过360º59 ˊ 4、自转速度: 角速度:除极点外,均为15度/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