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最高境界-境界美.

合集下载

礼仪练习题1

礼仪练习题1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礼仪包括_、和_、两部分。

2.礼貌是通过_、及_来表示对交往对象的尊重。

3.礼仪是人们在各种社会的具体交往中,为了_,在仪表、_、仪式、_、_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_。

4.护理礼仪的特征包括_、_、_。

5.礼貌是_、的基础,_、是礼仪的基本组成部分。

二、是非题1.在对待“老”的态度方面西方礼仪一般是老者、尊者优先,凡事讲究论资排辈。

()2.礼节只是一种具体的做法,而礼仪则是一个表示礼貌的系统、完整的过程。

()3.礼仪的形成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

()4.护理礼仪属于社交礼仪的范畴。

()5.西方人独立意识强,相比较而言,不很重视家庭血缘关系,而更看重利益关系。

()三、单选题1.我国古代礼仪的变革阶段()A.夏商周B.春秋战国C.秦汉时期D.南北朝2.“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其内涵为礼仪的()基本原则A.遵守的原则B.自律的原则C.从俗的原则D.真诚的原则3.凡是过犹不及,因此在运用礼仪时要遵守礼仪的()基本原则A.遵守的原则B.自律的原则C.从俗的原则D.适度的原则4.中国的现代礼仪开始于下列()历史事件。

A.五四运动B.义和团运动C.洋务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5.护理礼仪的特征不包括()A.规范性B.地域性C.可行性D.强制性6.护理操作必须严格遵循一套完整的专业技术操作规范要求体现护理礼仪的()特征A.规范性B.普通性C.可行性D.强制性7.医院对护士的着装有统一的规定及规范的工作用语体现护理礼仪的()特征。

A.规范性B.普通性C.可行性D.强制性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西方在送礼形式上也比东方人复杂得多。

B.西方人独立意识强,不愿老,不服老,特别忌讳“老”。

C.西方人时间观念强,做事讲究效率D.西方人认为冒犯对方“私人的”所有权利,是非常失礼的行为。

9.下列哪项不是礼仪的功能()A.沟通功能B.教育功能C.强制功能D.维护功能10.我国第一部记载“礼”的书籍出现于()时期。

如何认识美学意义上的美是境界美

如何认识美学意义上的美是境界美

如何认识美学意义上的美是境界美ﻭ谈谈两种认识看法:ﻭﻭ第1种:ﻭﻭ美是境界,但境界可不都是美,那麽美就是不等同于境界。

ﻭ美是1種境界,那是因爲人在某种境界裏感受到了美,入畫境,入自然,入詩境,或1頓美宴,細想不應該是那境界美,而是境界裏邊的什麽東西讓人有了共鳴,有了釋放,有了情感。

或者說是有了感受,這種感受可能是善,可能是悲,可能是好,可能是香,可能是真。

.。

但是都是有度的,也就是說是有比較性的,比較美,很美,特別美,更美,最美。

.. 但是那美也是因為丑相比較而在,就如冷暖都是人定的1樣,所以世間的美也是人定義的,,性本善,也許美的會在這裡,本來世間就沒有美丑,只是人後天有了分別心,企圖心,,美丑便也有了度,儅人走入鴻塵的時候,更多的是在苦悶,和無味,寂寞.。

.繁忙中度過時,遇到那原本的感覺時候,便有了共鳴.也許會是這樣。

ﻭ第2种:ﻭﻭ这个问题,我国传统的看法是统1的,”真,善,美”的统1被视为最高境界.但是,我们如果仔细研究这3点,会发现它们实际是有区分的."真”是逻辑命题;”善”是道德命题;”美”才是纯粹意义上的美学命题。

所谓积极与否,要看受众反应如何。

换言之,如果1种艺术在观众头脑中产生了,道德方面的影响,根据你老师的观点,它是否有美学价值,取决于它在道德方面是积极还是消极。

这种论调很明显给美之本身套上了沉重的枷锁.美是1种非常主观,唯心的感受,这足以说明为什么有些人从古典音乐中得不到美感,而有些人却对艺术乐此不疲.美本身并没有积极消极之分。

至于哥特艺术,它的美学价值是很高的.西方文学史中有哥特主宰的阴暗时代,建筑艺术亦然.哥特艺术的中心是死亡,但这并不影响它的美学价值.ﻭﻭ。

心灵境界极高的优美句子(49句)

心灵境界极高的优美句子(49句)

心灵境界极高的优美句子(49句)1、没钱说话不硬气,要不是空气免费,我根本活不到现在。

2、家路上的路灯断了几盏,没有路灯我看不见路,却看不见说话的权利却有孤独的影子。

3、极目平芜送落晖,六朝征战尚依稀。

风生战舸周郎过,月落南楼庾老归。

4、善待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比善待他人更有意义。

除了学会自律,宽容别人,成全别人,还要学会成全自己,宽容自己,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这样,你就会过着充实幸福的生活。

5、他普亚地归玛拿西,只是玛拿西境界上的他普亚城归以法莲子孙。

6、水已经沸腾了,但却没有米面下锅,算了,喝个水饱吧!7、男孩子在青春期总是喜欢骑着自行车在马路上和人家比谁骑得快。

8、看看你这小脸瘦得,都没个猪样啦。

人来人往都说你俩神经,你非说:我俩形象代言人,海尔兄弟。

你是谁家的狗啊,真丑,你都不会觉得不好意思啊,还是你已经丑惯。

9、至从见到你之后,我就终于彻底领悟到怪胎的样子了。

你别和我说话,因为我听不懂,在别人的眼中看来,我和一条猪在吵架是一件很愚蠢的事。

10、你有什么样的精神境界,你就有什么样的追求。

11、你伤到我的自尊了,别以为你的学习好就可以胡乱骂人。

12、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他就是他,两块钱一捆的大呲花。

13、释义:玉如果不雕琢便不可能成为美丽的玉器,人如果不学习便不可能知道世间道理。

意思是说凡事都要修练才可以变得美好,只有不断学习才可以走向成功。

14、性格写在脸上,人品刻在眼里,生活方式看身材,家教看站姿,审美看衣层次看鞋。

投不投缘吃一顿饭就知道。

你只要有足够的阅历,其实人是可以貌相的。

15、你要出去如同赴大筵席,使众民如同献大祭。

16、临阵给吕布最后一击,之后又把孙权打得毫无招架之力,孙策因他而丧命。

17、掀开妹妹淡黄的长裙能看到蓬松的头发。

18、人生多艰,不如意事常八九,吾人于此当镇定精神,胸中必另有一番境界。

弘一法师[]19、世界是利益的事情,没有利益就没有伤害,没有无害的利益,选择是人的本能。

美的三重境界

美的三重境界

美的三重境界美的三重境界,是指美的内涵、外在形态和美的终极境界。

美的内涵是指美的品质、内在的精神境界,外在形态是指美的外表、形态和风景,美的终极境界是指美的最高境界和最高标准。

美的三重境界体现了美的多重属性和内在意义,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突破点和审美追求的最高目标。

美的内涵是美的品质、内在的精神境界。

美的内涵包括美的情感、美的内涵和美的文化背景。

美的情感是指美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包括美的情感品质和美的心灵境界。

美的内涵是指美的内在含义和内在价值,包括美的哲学内涵和美的文化内涵。

美的文化背景是指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包括美的文化积淀和文化传承。

美的内涵反映了美的精神内涵和深层次内涵,是美的内在价值和精神境界的具体表现。

美的外在形态是指美的外表、形态和风景。

美的外在形态包括美的自然景观、美的人文景观和美的建筑景观。

美的自然景观是指自然风光、自然景观和自然环境,包括山水风景、湖海风光和田园风光。

美的人文景观是指人文景观、人文风情和人文环境,包括古建筑、古文化和古迹遗址。

美的建筑景观是指建筑风格、建筑形态和建筑空间,包括古建筑、现代建筑和城市风光。

美的外在形态体现了美的外在美感和自然美感,是美的外在展现和外在表现的具体体现。

美的终极境界是指美的最高境界和最高标准。

美的终极境界包括美的精神境界、美的审美境界和美的创新境界。

美的精神境界是指美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包括美的品质境界和心灵飨宴。

美的审美境界是指美的审美品位和审美水平,包括美的审美修养和审美素养。

美的创新境界是指美的创造力和美的创新力,包括美的创造才华和美的创新意识。

美的终极境界反映了美的内涵和外在形态的最高境界和最高标准,是美的最高体现和最高追求的具体表现。

中和之美

中和之美

中和之美——中国审美的灵魂中和是千百年来中国在审美中话之不绝的灵魂,中庸而和谐的美谓之中和。

中国的智者大多是不显山不露水的,因为他们遵循中庸之道,不张扬不过分,追求的是那一份完满的恰到好处。

中国古代思想认为,天下万物都可分为阴阳二极,阳为刚,阴为柔;推及审美世界,便体现为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阳刚与阴柔相结合的“中和之美”,也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理想境界。

不惟刚柔相合,中和之美还要求所有相对应的两极审美因素的兼容,强调审美意蕴程度适中,不过分而无不及。

清人刘熙载说:“沈著屈郁,阴也,奇拔毫达,阳也”,“书要兼备阴阳二气”,“阴阳刚柔不可偏陂”。

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婉而愈劲,婀娜中含遒健,正是理想的中和之境。

一、中国审美界对中和之美的追崇中国在艺术中对中和之境的追崇是由来已久的,也是历代不息的。

儒家美学是儒家哲学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中和之美是儒家美学的审美核心。

自汉武帝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儒家美学自春秋时期诞生,迄今已2500余年,在如此久远而厚重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卷帙浩繁、斑斓多姿的儒家美学文化遗产,这其中以“中和”为美的美学观,是儒家美学的核心。

孔子在《中庸》中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

”《艺概》论诗“质而文,直而婉,雅之善也”,评《国策》“沈而快”、“雄而隽”,认为古赋“调拗而谐,采淡而丽,情隐而显,势正而奇”,主张书法“笔画要坚而浑,体势要奇而稳,章法要变而贯”。

《吕氏春秋》在论音乐之美时则主张:“声出于和,和出于适”,“太巨则志荡,以荡听巨,则耳不容,不容则横塞,横塞则振;太小则志嫌,以嫌听小,则耳不充,不充则不詹,不詹则窕;太清则志危,以危听清,则耳溪极,溪极则不鉴,不鉴则竭;太浊则志下,以下听浊,则耳不收,不收则不搏,不搏则怒。

明清时期的美学思想

明清时期的美学思想

明清时期的美学思想唐杰羽佳明清是我国美学思想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

由于封建发展到了后期,资本主义的萌芽开始出现并缓慢成长,落后的生产关系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这种社会矛盾的不断加深,推动了明清时期物质生产和艺术生产的进步,从而使明清美学思想获得了深入的发展,并显示出新的特色。

明清两代,在酝酿一种新的美学思潮的同时,也总结和发展了我国古代社会的美学思想。

一、明代美学思想明清两代的美学思想在多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就其断代来说,明代美学思想又有自己的体系和特征。

明代,由于资本主义因素萌芽,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使得人文主义开始滋生。

与此相应,在美学思想上出现了世俗化的审美趣味,重视人的真实自然的情性,而这些情性的容已由文人士大夫的高雅之致逐渐变为市民阶级的市俗情趣。

这一美学思想的主潮促进了文学艺术的高度发展。

这一时代,除了绘画美学思想和意象论的发展比较明显之外,最突出的是以贽、汤显祖和袁氏三兄弟为代表的美学新思潮的出现,积极地推动着明清美学思想的健康发展。

(一)绘画美学与意象论明代是我国古代美学总结的准备时期,而出现较早的则是关于绘画美学和意象论的探讨。

在绘画领域,王履与祝允明的贡献比较突出,而意象论却以王廷相为代表。

1.王履的绘画美学思想王履(lǚ)是我国明代初期的美学思想家,在绘画美学方面贡献较大。

他擅长山水,笔墨秀劲,曾作《华山图》四十幅,并把创作体会和艺术见解写入《华山图序》。

这篇“序”是反映他美学思想的代表作。

文章虽然不长,但它反映了王履绘画美学的基本观点,在我国绘画美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王履的美学思想以“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为基本要领,统帅其整个美学思想体系。

从总体上包含着这样两个方面的容:首先,王履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科学地把握住艺术与生活的基本关系。

他说:“画物欲似物,岂可不识其面?古之人之中名世,果得于暗中摸索耶?彼务于转摹者,多以纸素之识具足,而不之外,故愈远愈伪,形尚失之,况意?苟非识华山之形,我其能图耶?”这段话的意思是,要想画出事物的真面貌,必须观察该事物,了解该事物,靠临摹是出不了好作品的。

追求真善美的人生

追求真善美的人生

追求真善美的人生人生,是一场追求真善美的旅程。

真正追求真善美的人生,不仅仅追求表面的物质财富和功名利禄,更注重内心的修养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呢?一、追求真实真实是人生最基本的追求。

只有在面对真实的自己和真实的世界时,才能找到真正的方向和目标。

要追求真实的人生,首先要做到真实的对待自己。

我们要勇于面对自己的弱点和缺点,不去掩饰和回避,而是积极面对,不断努力改进。

同时,要真实地对待他人,坦诚待人,真诚交往。

这样,才能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和友谊,获得真实的人生体验。

二、追求善良善良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追求真善美的必然结果。

善良不仅是对他人友好、关爱和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善待和宽容。

我们在生活中要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同时,也要心怀善意,对待他人的缺点和过失宽容以待。

只有以善良之心待人,我们才能在人际关系中获得真正的满足,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三、追求美好美是人生追求真善美的最高境界。

追求美好的人生,首先要追求内心的美。

我们要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

同时,要注重修炼自己的内在素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思想。

其次,要追求外在的美。

我们要注重外貌的修饰和仪表的整洁,讲究礼仪和谦和的待人之道。

只有内外兼修,才能真正追求美好的人生。

四、追求快乐真善美的人生,必然是快乐的人生。

快乐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状态,是对人生的满足和享受。

追求快乐的人生,首先要学会珍惜幸福。

我们要懂得感恩,感恩身边的亲人、朋友和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

同时,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只有拥有快乐的心态,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的乐趣。

综上所述,追求真善美的人生是每个人的人生价值追求。

我们要追求真实、追求善良、追求美好,从而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人际关系中,我们都应该坚持这些原则,把追求真善美的理念贯彻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人生价值。

电大社交礼仪测试题

电大社交礼仪测试题

《社交与礼仪》练习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 ( )是人与人交往时建立情感的基础,是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诀窍。

A.尊重B.平等C.守信D.守时2. ( )依然是美的最高境界。

A.自然B.发美C.肌肤美D.服装美3. 皮肤颜色、面部眼睛周围发( ),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

A.红B.黄C.黑D.绿4. 眼神又称( ),是人们在交往中通过视线接触所传递的信息。

A.目光语B.肢体语言C.手势语言D.语言5. 双方交谈时,应注视对方的()之间,表示重视对方及对其发言感兴趣。

A.眼鼻B.嘴巴C.眉毛D.耳朵6.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了来自世界各地()个孩子的笑脸。

A.2008B.2000C.2010D.20127. 用牙含箸轻轻咬住,露出()颗牙齿。

A.8B.2C.6D.48. 做V形手势这一手势切记掌心要()。

A.向外B.向内C.向左D.向右9. ()是接受口头及非语言信息、确定其含义和对此作出反应的过程。

A.倾听B.兴趣C.爱好D.品位10. ()是提高工作效率、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A.倾听B.兴趣C.爱好D.品位11. ()倾听是最普遍的一种听取他人观点的方式。

A.被动B.选择C.专注D.积极12. ()倾听是指倾听者专注于谈话者,时刻跟随谈话者思路。

A.被动B.选择C.专注D.积极13. ()倾听是人们倾听的最有力的方式,指有响应或回应地听。

A.被动B.选择C.专注D.积极14. 在别人向自己倾诉时,调整好自己的()很重要。

A.心态B.兴趣C.爱好D.品位15. 但是()倾听是用自己的话总结对方的重点,而不是像鹦鹉一样,完全重复他说的话A.中立B.兴趣C.爱好D.反应式16. 通常使用“什么”、“怎样”、“为什么”等词语()提问。

A.中立B.开放性C.封闭性D.反应式17. 个人()是一张无字的却无比重要的名片,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

A.修养B.文化C.文明D.礼仪18.()是世界公认的男子正规服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的最高境界-境界美
在古人的眼里,宇宙是生命的宇宙,“道”,既是万物之源、生命之源,也是善与美之源。

道之尊,德之贵,是以万物莫不遵道而贵德。

美本就在自然的普遍生命之中,与道德紧密相关,人要欣赏美,就要使自己全部身心与天道自然相统1,也就是说要以天人合1的道德观、生命观和世界观去领略美的内涵和意义。

古人认为,世间万物瞬息万变,唯有天道永恒不变。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揭示出宇宙中万事万物都要遵从宇宙的特性及其生生不息的运行规律。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阐述了为人处事原则,即人们的行为应该效法天道,才能包容1切,天下就会归从,也才能够长久。

表现出人们对天道和永恒的感悟。

天地极其广大,覆载万物,人们怀感恩之心,往往把“大”与崇高的境界联系在1起。

孔子说“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大哉!尧之为君也。

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孔子赞颂了天地的伟大,也赞颂了尧崇高的人格。

这里的人格之美是对自然的1种顺应。

周公循天道制作了礼乐,通过礼乐道德教化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乐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礼义是天地之间最重要的秩序和仪则,音乐是天地之间的美妙声音,礼序乾坤,乐和天地,这是何等宏大的气魄!所以,“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当时的人们都非常重视和遵守礼乐制度,使国家得到大治。

审美与伦理道德在天地同1节奏的合奏中实现了统1。

老子认为,要真正达到“天人合1”,人们就必须要修身养德。

思想上淡泊名利,清心寡欲,坚守心灵的宁静才能做到静则生慧。

待人不骄不躁,诚恳谦虚,包容万物。

谦和之美是人生的1种境界,也是做人的美德。

孔子提出了仁、义、礼、智、信及“克己复礼”等道德原则,强调注重调整天人关系、人际关系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建立起圆容的、安定的、和谐的社会秩序。

孔子倡导人们做“君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有5美,“恩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这里,孔子将美与德等同起来,认为决定美的实质是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

历史上人们敬天、敬德,提出以德配天,把品格德行的修养看的极其重要。

道德的审美观使“比德”成为传统文化中的1个重要特点,即将1事物比拟成1种人的美德,如松象征“正直”,竹象征“节”,梅象征“骨”,莲花象征“出淤泥而不染”等,强调事物的内涵,凸显了任何美的艺术也离不开道德和伦理原则。

纯洁的道德、高尚的勇气、尊严、端庄伴随着无畏、宁静平和的气质,使人感受到神圣的理性之美。

不义、妒忌、恶毒、卑鄙而阴暗的心理、目光短浅的人,是为人所不齿的。

古人说:“自制、仁爱以及各种德性,都是理智和纯净,甚至就是智慧本身。

” 孔子论《诗》3百,1言以蔽之,说“思无邪”,他赞赏“诗3百”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无邪”,合于善的要求。

孔子还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行,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强调了善的重要。

孟子认为君子要仁民爱物,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君子的最高德行就是偕同别人1道行善,珍爱生命,爱护他人,爱宇宙万物,以达到至善的境界。

古人探求真理和天道、追求崇高境界的精神感动着后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