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负债经营的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合集下载

国企负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国企负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国企负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国企负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投资过度:由于国企在市场竞争中通常享受到政府支持和优惠政策,投资决策容易出现过度扩张的情况。

国企在追求市场份额和规模效益时,往往会过度扩大投资规模,导致负债率上升。

二、管理不善:由于国企管理机制相对僵化、决策流程复杂,对投资项目没有良好的评估和监控机制,容易导致资金投入过度、资源浪费和效益低下,进而造成负债增加。

三、盈利水平不高:国企的盈利能力相对较弱,主要原因包括市场竞争激烈、资源配置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合理等。

盈利水平低下导致国企无法按时还款,造成负债增加。

四、利息负担过重:由于国企负债规模较大,利息负担相对较重。

尤其是在高利率环境下,国企偿债压力加大,从而导致负债增加。

针对国企负债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加强资金管理:加强对国企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和完善资金计划、投资评估、财务分析等制度,合理规划资金流动和运用,避免过度投资和浪费。

二、优化资产结构:国企可以通过资产剥离、资源整合等方式优化资产结构,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通过减少不必要的资产负债,提高资产负债率。

三、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国企的内部管理,建立和健全投资决策评估、风险控制、绩效评价等机制,完善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国企的管理水平和效益。

四、扩大融资渠道:国企可以通过多元化融资渠道来减轻负债压力,包括债券融资、股权融资、银行融资等。

应加强对融资项目的评估和监控,防范风险。

五、提高盈利能力:国企可以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加大技术创新、提高竞争力等方式提高盈利能力,增强偿债能力,降低负债风险。

国企负债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资金管理、资产结构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完善、融资渠道拓宽和盈利能力提高等。

只有通过有效的措施和良好的管理,才能避免国企负债问题的进一步恶化,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企负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国企负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国企负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国企作为我国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发展、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企负债问题也日益突出,对国企的发展和经济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本文将对国企负债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

1. 经营模式不合理国企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经营模式,例如过度扩张、低效益等。

由于国企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存在着一些国企过度扩张的现象,导致资金链紧张,增加了负债的风险。

由于长期处于市场竞争的不完全状态,国企在缺乏市场竞争的刺激下,存在着低效益的情况,导致财务压力加大。

2. 经营管理不规范国企的经营管理不规范也是导致负债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国企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决策效率低下、成本控制不严等问题,导致资金的浪费和负债的增加;国企在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着不透明、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导致企业资金的流失和滥用,加大了企业的负债风险。

3. 国企改革不彻底国企改革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改革仍然存在不彻底的问题。

国企所面临的体制和机制难题尚未完全解决,导致国企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国企的产权问题、员工收入分配不公等,都给国企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增加了企业的负债压力。

二、对策思考国企改革是解决负债问题的根本途径。

应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推动国企实现产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引入社会资本,提高国企的市场竞争力。

要加快推进国企的去杠杆化改革,削减过度债务,加强国企的财务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营效益。

2. 加强国企的内部管理加强国企的内部管理是解决负债问题的重要手段。

国企应加强成本控制,提高决策效率,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来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

国企应加强内部监管,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

3. 加强政府监管政府在国企负债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企负债总结文案范文

国企负债总结文案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推动经济增长、保障民生、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国企负债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国企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对国企负债现状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国企负债现状1. 负债规模较大近年来,我国国企负债规模持续扩大,部分国企负债率甚至超过100%。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国有企业负债总额超过70万亿元,负债率逐年攀升。

2. 负债结构不合理国企负债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短期负债占比过高,长期负债占比过低。

这导致国企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2)融资渠道单一,过度依赖银行贷款。

这使得国企在资金市场上缺乏议价能力,融资成本较高。

(3)负债成本较高,财务风险较大。

部分国企负债利率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增加了财务负担。

3. 负债原因分析(1)投资扩张过快。

部分国企为追求规模扩张,加大投资力度,导致负债规模不断扩大。

(2)产业结构调整滞后。

部分国企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盈利能力不足,难以覆盖负债成本。

(3)市场竞争激烈。

国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盈利能力受限,负债压力加大。

二、国企负债风险及应对措施1. 负债风险(1)流动性风险。

国企负债规模过大,短期负债占比过高,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

(2)财务风险。

负债成本较高,财务风险较大,可能引发财务危机。

(3)经营风险。

负债规模过大,影响国企正常经营,可能导致企业亏损。

2. 应对措施(1)优化负债结构。

降低短期负债占比,提高长期负债占比,降低流动性风险。

(2)拓宽融资渠道。

通过发行债券、股权融资等方式,降低对银行贷款的依赖,降低融资成本。

(3)提高盈利能力。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盈利能力。

(4)加强风险管理。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负债风险的监测和预警。

总之,国企负债问题已成为制约国企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面对当前形势,国企应积极采取措施,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负债成本,提高盈利能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企负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国企负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国企负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国有企业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承载着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国有企业负债问题备受关注,不仅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威胁,也对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负债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国有企业负债的原因分析1. 企业制度不完善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以来,虽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体制改革,但企业制度依然不够完善。

一些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过于官僚化,决策效率低下,管理体制僵化,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益和竞争力下降,负债问题不断加重。

2. 资金管理不当由于国有企业在国家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影响下,经常承担大规模的重大工程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科研创新等投资活动,导致资金管理不当,财务风险增大,债务负担加重。

3. 盲目扩张一些国有企业为了追求规模扩张,盲目进行投资扩张,忽视实际经营情况和盈利能力,导致企业负债累累。

4. 经济周期波动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直接影响。

在经济下行周期,一些国有企业受到市场需求萎缩、盈利能力下降等影响,无法及时偿还债务,导致负债加重。

5. 资产负债率过高随着国有企业发展规模的扩大和资产规模的增长,资产负债率不断攀升,企业偿债能力减弱,财务风险逐渐加大。

6. 历史遗留问题一些国有企业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投资失误、经营困难等原因,积累了一定量的历史遗留问题,对企业负债造成了较大压力。

二、国有企业负债对策思考1. 加快改革步伐国有企业需要加快改革步伐,推进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实行市场化、法治化、现代化的经营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实现真正的持续健康发展。

2.优化资金结构国有企业在资金运作上需要更加谨慎,合理控制资金风险,加强资金管理与运作,优化资金结构,将融资与投资项目结合,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避免因资金过度紧张或过度负债导致的企业财务风险。

我国国有企业负债过度的原因研究

我国国有企业负债过度的原因研究

我国国有企业负债过度的原因研究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负债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负债过度问题对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导致国有企业负债过度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

目前,导致我国国有企业负债过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宏观经济环境对国有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

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这导致了在一定程度上,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经营压力加大,从而不得不通过贷款等方式来解决短期流动性问题,进而导致了负债的产生和增加。

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也会影响国有企业的负债情况。

货币政策的收紧会使得企业借款成本上升,对负债情况产生直接影响。

二、国有企业内部管理问题国有企业在内部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也是导致负债过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国有企业改革进展缓慢,内部制度不够完善,导致了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盈利能力下降,进而增加了企业负债的压力。

国有企业在人事管理、激励机制等方面也存在问题,导致了企业内部员工积极性不高,对企业利润的贡献不足,也是导致负债过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外部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外部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这也对国有企业的负债情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受到一定的挑战,企业为了维持市场地位和发展壮大,可能会增加投入,加大负债。

四、国有企业经营策略问题国有企业在经营策略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也是导致负债过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方面,一些国有企业在经营决策上缺乏前瞻性和总体规划,盲目进行扩张和投资,导致企业负债水平上升。

一些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经营失误和管理不善等问题,也导致了企业负债过度。

我国国有企业负债过度的原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国有企业内部管理问题、外部市场竞争加剧、国有企业经营策略问题等方面。

我国企业负债经营的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我国企业负债经营的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0�8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000 年3 月第5 卷第1 期西安邮电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AN INSTITUTE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Mar12000 Vol15No11 我国企业负债经营的现状及其成因分析①魏明(西安邮电学院管理系,西安710061) 摘要:针对我国企业使用负债经营策略不当,造成许多企业高负债率,而倍感生存危机这一现实问题,采用归纳法对其成因进行了一般性分析,进而运用演绎法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

关键词:过度负债;成因分析;深层次研究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 3264 (2000) 01 - 0066 - 05 The present status and the reasons of the enterprises l iabil ities operation in our country Wei Ming ( Depart ment of Economy Management , Xi’an Instit ute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 Xi’an 710061)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 he present status of enterprises liabilities in our country ,t hen concludes t hat most of t he enterprises operation in our country are in t he difficulties of heavy debt1 Wit h t he inductive met hod ,it analyses t he reasons for generality study1 Furt hermore , wit h t he deductive met hod , it analyses t he reasons for deeping study1 Keywords Heavy debt ; The analyses of t he reasons ; The deepgoing study1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由于使用负债经营策略不当,仅仅看到负债经营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一面,而没有认识到它可能潜伏危机的一面,导致对资金的刚性需求,从而使其陷入“债务危机”,过高的负债率使企业因沉重的债务压力而感受到了生存危机。

我国企业负债经营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企业负债经营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企业负债经营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一、概述在当今经济社会中,企业负债经营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它能够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发展和竞争优势。

过度的负债经营也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正确理解和应对企业负债经营问题至关重要。

负债率过高:部分企业的负债率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导致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承受了过大的财务压力。

融资渠道单一:许多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是银行贷款,一旦银行信贷政策收紧或经济环境变动,企业的运营和扩展就会受到严重制约。

短期负债占比过大:企业的流动负债较多,而长期负债较少,这虽然可以迅速解决企业的短期资金需求,但也会带来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控制负债率: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负债率上限,并尽可能将负债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拓展融资渠道:除了银行贷款,企业还可以考虑发行债券、引入战略投资者、发行股票等方式进行融资,以降低对单一融资渠道的依赖。

优化负债结构:企业可以适度增加长期负债的比重,以优化负债结构,降低短期负债的流动性风险。

加强财务管理:企业应提高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合理安排资金使用,降低财务费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提升风险意识:企业应强化风险意识,正确认识负债经营的利弊,制定和执行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

适度的负债经营能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杠杆效应和经济发展机会,而过度的负债经营则可能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运营压力。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负债经营策略,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简述负债经营的概念及其在现代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负债经营能够为企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满足企业日常运营和扩张的需求。

通过负债经营,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筹集到大量资金,从而迅速抓住市场机遇,实现快速发展。

负债经营能够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提高企业的财务杠杆效应。

通过合理利用负债,企业可以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产的收益率,实现资本的最大化增值。

负债经营也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

国有企业负债过度的成因及对策介绍

国有企业负债过度的成因及对策介绍

国有企业负债过度的成因及对策介绍一、国有企业负债过度的成因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负债过度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1. 资产负债率高国有企业通常集中在传统产业,对资本投入需求大,投入的资本金额大,资产负债率自然就高了。

2. 财务状况不好国有企业通常面对市场变化、供需关系的不确定性,导致其经营财务状况不好,需要借入资金来维持经营活动。

3. 否决非经济利益政府在国企经营过程中往往会考虑到一些非经济利益问题,例如就业、地区发展等等,导致其需要将长期的经济利益置于次要位置,甚至不考虑经济利益的影响。

这些非经济利益也是导致国企负债过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国有企业负债过度的对策国有企业的负债过度问题,将会导致很多不利于企业及社会发展的问题,为了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子,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1.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政府应该将市场机制引入到国企经营过程中来,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国企经营效益,降低其资产负债率。

2. 加强信息共享国家应该加强国企之间的信息共享,同时也应该加强国企与金融机构、证券市场、投资者等的信息共享,以加强协作、优化资源利用。

3. 促进资产证券化国企经过资产证券化,可以将其固定资产变为现金流,从而降低负债显著。

那么,政府应该加强对于资产证券化的引导和规范。

4. 加强企业自身改革自身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国企也不例外。

国企应该积极实施企业自身改革,建立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形成完善的市场化运作,而不是依赖于政策和行政手段。

三、在国有企业负债过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政府应该把握新发展的机遇,增强市场化改革意识,加大对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引导和规范,并同时强调企业的自身改革和管理创新,这才能使国有企业更好地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000 年3 月第5 卷第1 期西安邮电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AN INSTITUTE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Mar12000 Vol15No11 我国企业负债经营的现状及其成因分析①魏明(西安邮电学院管理系,西安710061) 摘要:针对我国企业使用负债经营策略不当,造成许多企业高负债率,而倍感生存危机这一现实问题,采用归纳法对其成因进行了一般性分析,进而运用演绎法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

关键词:过度负债;成因分析;深层次研究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 3264 (2000) 01 - 0066 - 05 The present status and the reasons of the enterprises l iabil ities operation in our country Wei Ming ( Depart ment of Economy Management , Xi’an Instit ute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 Xi’an 710061)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 he present status of enterprises liabilities in our country ,t hen concludes t hat most of t he enterprises operation in our country are in t he difficulties of heavy debt1 Wit h t he inductive met hod ,it analyses t he reasons for generality study1 Furt hermore , wit h t he deductive met hod , it analyses t he reasons for deeping study1 Keywords Heavy debt ; The analyses of t he reasons ; The deepgoing study1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由于使用负债经营策略不当,仅仅看到负债经营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一面,而没有认识到它可能潜伏危机的一面,导致对资金的刚性需求,从而使其陷入“债务危机”,过高的负债率使企业因沉重的债务压力而感受到了生存危机。

更有甚者,由于这些企业的负债大部分是属于对银行的负债,故而直接导致了银行的不良资产增加。

这样一来,企业的沉重债务将严重阻碍企业自身及银行的改革进程。

那么,我国企业为什么会形成如此沉重的不良债务呢? 以下笔者首先对我国企业负债经营的现状作以分析,然后对表层原因进行一般性分析,最后剖析其深层次原因。

1 我国企业负债经营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不少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存在着资本金和债务比例不合理,负债比率过高的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从企业的资产负债来看,负债比率过高。

根据国家经贸委和国有资产管理局的统计资料,我国企业( 国有企业) 的资产负债率, 1991 年平均为6015 %, 1992 年为6115 %, 到1993 年上升到71179 %,1994 年为7012 %,而1995 年则达到80 % 以上; 1996 年达到8211 %; 1997 年、1998 年为80 %。

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偏高,已远远超出国际评估标准。

有些企业的负债比率已突破100 %的警界线。

从债务负担的绝对值看,有些企业的债务相当于资本金的数几倍。

(2) 从企业的负债结构比率看,流动负债过度, 长期负债水平普遍偏低。

根据经验标准,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比率一般要求达到50 %,而我国企业总体平均达到92 %,比经验标准超过42 个百分点左右,这说明我国企业的流动负债过度。

一般而言, 长期负债率应在30 %- 70 %之间,而我国企业年均为20 %左右,这说明我国企业的长期负债处于较低水平。

①收稿日期:1999 —07 —13 �0�8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3) 从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资产收益率偏低, 偿债能力差。

我国企业的流动比率平均在 1 左右, 与经验标准 2 相差约一倍, 而利息保障系数为0166 ,有的企业甚至为负值,这说明我国企业的偿债能力严重不足,资本收益率偏低。

(4) 从企业的融资方式看,我国企业资金需求过分依赖银行。

我国企业长期负债的80 %,流动负债的30 %以上来自银行贷款,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资金有三分之一要靠企业间的结算债务来维持,相互拖欠, “三角债”现象严重,这足以表明我国企业的债务结构已处于高风险状态。

(5) 从企业间负债水平看,相差悬殊。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经济信息咨询公司数据库编列的1285 户国有工业企业资料显示: 资产负债率最高的达18914 %,最低的仅为16133 %, 两者相差10 倍以上;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比率最高的达1066 %,最低为零,即无负债。

其中资产负债率高达70 %以上的企业共926 户,占总户数的7211 %; 在70 %以下的仅为2719 %;流动负债率超过50 %的有1253 户, 占总户数9715 %, 而低于50 %的有32 户, 仅占2155 %;长期负债率超过70 %的有332 户, 占总户数的2518 %,其中超过100 %的有160 户,无负债的有128 户。

通过以上现状分析,说明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过度负债的经营状况,企业生产经营基本上是依靠高额负债来维持;有相当多的企业利不抵息,靠借新债还旧债度日,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但是,过度负债并非是我国企业, 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独有现象, 日本、韩国在经济起飞阶段均出现过企业借款的“超借”现象,并且在发达国家、其他发展中国家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过度负债现象。

除了以上对我国企业负债状况从量的方面分析外,还有两种现象。

一是非经营性负债现象普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企业依靠负债兴办社会福利设施; 另一方面企业用于上交税利和社会摊派。

二是企业的负债沉淀现象严重。

2 我国企业过度负债成因的一般分析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造成过度负债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

当前,我国一大批企业面临困境,陷入“债务危机”,企业负债累累,由于企业的负债大部分是属于对银行的负债,直接导致银行的不良债务加大,以至于严重阻碍了企业自身改革的进程,同时也使专业银行商业化的改革受阻。

基于此,我们必须对导致企业过度负债的原因进行多方面分析,以谋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化解对策。

在学术界,对企业过度负债现象的原因也存在着一些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认为企业的高负债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必然。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相当一部分债务是由各级政府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 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债务继续延袭。

(2) 认为企业缺乏市场机制,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低下,尚未形成良性的资本积累机制。

企业受政绩驱动,热衷于搞外延性扩大再生产和基本建设,这使企业的债务负担加重。

(3) 认为银行经营管理不善。

长期以来,银行放款方式对担保抵押贷款,票据放款方式推行不力,再加上银行内部对贷款的权责划分不清,以贷谋私或不负责任的贷款行为,这些都助长了企业内部的高负债经营,结果导致银行自身的资产受牵连。

以上是目前理论界对我国企业高负债的形成原因分析比较流行的三种观点,笔者将在下文作进一步探讨。

211 在政府行为的影响中,经济,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也分别助长了企业的负债扩张行为。

21111 经济政策的影响。

由于数量扩张型经济发展模式,企业忽视了对原有企业的调整、改造、完善和提高,忽视了对已建企业的永续经营,这样就造成一方面企业资金的补充只能靠银行贷款来维持;另一方面新建企业由于缺少资金,有的企业投产后不久又陷入困境;有的企业建成后流动资金不足,忽视了对原有企业的改造和提高, 从而直接导致企业过度负债。

21112 财政的影响数量扩张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国家经济建设超财力、物力,财政收支出现巨额赤字,于是一些本应由财政拨付的资金改为企业向银行借款以转稼支出, 致使企业背上了由赤字财政造成的沉重包袱,这就形成了企业不合理的历史债务。

21113 税收的影响由于国家企业作为财政收入的支柱,上交税利高,与非国有企业相比较,据资料分析,1978 - 1993 年,每百元销售收入应交流转税大体高于非国有企业的80 %以上。

即使在1994 年税制改革以后,尽管各类企业的税率统一,但由于流转税的特别征管方式使国有企业税负高于其他经济类型企业的事实并未改7 6 第1 期魏明:我国企业负债经营的现状及其成因分析�0�8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变。

21114 金融政策的影响银行统一管理国有企业流动资金后,由于国有银行面临着“财政挖、企业讨、政策逼”的局面,统一管理扭曲为统包供应,于是银行贷款成为国有企业流动负债的主体,这也助长了企业的负债扩张行为。

212 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产品积压,使企业形成非经济,非自然的负债积累由于受数量型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驱动,地方政府缺乏对产业结构的深刻分析和统筹规划而盲目立项,重复布点,以致于因项目重复,产业趋同而出现结构性生产经营亏损积累;另外,由于我国没有一套科学而合理的产业政策对全国的投资布局进行宏观调控,因而造成各地产业结构的雷同性。

致使某些紧俏商品的生产企业还没有完全收回投资之前,产品市场往往就被超前的过量供给所填满,于是产品积压,卖不出去,导致企业的再生产循环受阻,从而造成高负债积累。

213 企业的社会负担繁重,造成企业的非经营性负债日趋增高一方面由于我国现有的国有企业职工老龄化,用现在的企业收入支付历年积累的职工退休,养老保险,使企业不堪重负;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公益事业的支出本应由财政征收的税收收入支付,但过去因国家对企业的利税不分,许多国有大企业都通过支出进成本的方式承担了社会公益事业的开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