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学会做人

合集下载

《论语》读后感(11篇)

《论语》读后感(11篇)

《论语》读后感(11篇)《论语》读后感1《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二十个篇章,言简意赅而又面面俱到地讲述了人世之道。

《论语》的学而第一篇中,我记忆犹新的是这句: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白话文的说法就是:花言巧语,一副讨好别人的脸色,这种人很少有仁慈的。

细想之下,与现实生活非常贴切。

这些人,之所以讨好他人,无非是看在那个人的地位、权利与金钱上,希望这样的虚情假意可以得到他人的赞许,使自己在乌合之众中脱颖而出,得到官职、金钱与权势。

如果所讨好的人失去了金钱,失去了各种权利,这种伪君子就会翻脸不认人,将原先不能称之为交情的“交情”一笔勾销,绝口不提。

就算原先被讨好的人问起,也只会被很不耐烦地打发走。

这时,后悔、愤怒都因为金钱与地位的失去而丧失了发泄的权利。

花言巧语的人,通常都心怀鬼胎。

真心的赞美不需要过于华丽的词藻。

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一致的:用关系登上高位,再用言语迷惑当时的上级,讨的欢心,再借此关系高升……如此循环。

这类人,在社会上,更确切地说是在职场上早已数不胜数。

在生活上,这类伪君子也不算少。

一些小贩,为了推销不合格的商品,除了夸大商品的功效外,还会百般讨好客人:事业有成、学习进步、身体健康、万寿无疆、万事如意……说这些话的时候还满脸堆笑。

这些假心假意的祝福让顾客盛情难约,不由自主地掏钱买下。

等到发现商品的劣质后,十有八九,小贩早已不知去向。

做一个真实的人,杜绝虚伪。

脚踏实地,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自己的努力所换来的一切。

无论如何,都问心无愧。

《论语》读后感2《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

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

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等,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

事实上,君子就是孔子他们儒家学派的一种自称,是理想的“中庸”的人。

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斗”,都体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

学会做人处事读后感(精选6篇)

学会做人处事读后感(精选6篇)

学会做人处事读后感学会做人处事读后感(精选6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会做人处事读后感(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论语学做人做事》一书,选取《论语》中与做人、做事有关的语言及其注解,加上贴近生活的古今中外的小故事,读来使人感受到先哲们积极的精神和挥洒自如的处事方法,领略到一种聪慧而理智的做人处世之道。

从书中我感悟到,人来到这个世界,笼统的讲,就是要做好两件事:做人,做事。

做人侧重于品德,就是常说的为人处世,个人修养等;做事侧重于能力、方法与技巧。

可是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有的人不能把做人和做事很好的统一起来,做人缺少做事的本领,做事又缺少做人的品质,使人生之路上留下一些大大小小的缺憾。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有些人更是为眼前利益,抛弃了做人做事的准则。

而今,再读《论语》,会从中为自己找到安身立命的坚实基础和为人处事的价值依据,摆正人生的航向。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告诉我们正直是立身之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告诉我们做人要诚信;巧言令色。

鲜矣仁。

点明为人处世要表里如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赞扬了积极进取的精神……阅读中,先哲们睿智生动的语言仿佛回荡在耳边,时时提醒着我。

《论语》对于我们教育教学的价值也同样巨大。

有人说教育是人之为人的事业。

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道出了教育的本质。

如果我们的学生,只成为吸收知识的机器,而无做人做事的准则,那将是多么可怕与可悲的事情!据媒体报道,当代社会青少年犯罪率也逐年升高,作为老师,作为长辈,我们都应高度重视对少年儿童思想品德的教育,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种下善良的种子!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文化成果硕大而丰富。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摘取精华为我所用,与孩子一起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那闪烁着智慧光辉的做人处世的规范与方法,共同创造幸福的人生!李嘉诚是全球华人圈里最耀眼的商界领袖。

读《论语》有感(15篇)

读《论语》有感(15篇)

读《论语》有感(15篇)读《论语》有感1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哪用半部《论语》,几则《论语》就足以让我领悟了做人的道理。

就如这句——————字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这才是真正有内在的智慧!孔子还说过:“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这个字,可以让我终身受益。

就是自己不想不喜欢干的事,也不要强迫别人做这件事。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别人欺骗自己而反过来是不可取的。

就像蛇咬了你,你该不会咬回蛇吧。

所以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学校每个学期都会进行经典诵读比赛,《论语》也是我们必背的内容。

下个星期比赛就要开始了,随着诵读的深入,《论语》总是让我有常读常新的感觉。

《论语》不光让我明白了要谦虚谨慎,要学会换位思考的道理,同时它还告诉我们要实现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的奥妙。

让家庭和睦就要做到“孝悌”的本分。

正如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在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也要顺从长兄。

不应该与兄长姐姐斗嘴,更不应该与父母亲作对。

孝敬父母,顺从长兄,这是一个人做人的本分,这是一个人拥有“仁”德的根本。

如果人人都能守住这个做人的本分,那么社会上就不会有孩子因父母批评赌气出走的新闻,也不会有某地“逃儿村”的怪相,更不会有日本留学生汪某机场刺母恶劣事件的发生!因此,让我们将孝悌铭记于心,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

而《论语》中的“克己复礼”,我认为也是可以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的准则。

礼,就是礼让别人,大家互相谦让,互相帮助,没有坏心眼,世界不就变得很美好的吗?而礼的另一个层面是“诚信”,这也是做人的根本。

孔子也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做人、做事要诚信,做生意也要诚信。

《论语》是儒家著作之一,这些语言闪耀着非同一般的光芒,使我参悟了其中读书与做人的重要性,以后我们依然会继续诵读,也相信会有更多的收获!读《论语》有感2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本《论语》,并对我说:“孩子,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告诉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希望你有时间多读一读。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5篇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5篇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5篇《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论语读后感(一)《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著作之一,它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以语录体对话文体记叙了孔子及其教弟子的人生痕迹,以及他们心灵的追求。

《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在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宋开国宰相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论语》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东方的《圣经》。

孔子的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涉及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各方面,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常言道:百行孝为先。

孔子也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其意思是如今所谓的孝,是说能养活父母就可以了。

然而至于狗和马,都能得到饲养。

如果对父母不恭恭敬敬,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是的,孝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是,孝顺不仅仅是能养活父母,而是要和颜悦色地对待他们,使他们得以安享晚年,此之为大孝。

对呀,如果只是养活他们,别的就一切都不理,那与对待猪狗又有什么不同呢?所以,孝顺要真心用孝德去对待自己的父母。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没有信用的人,在社会生活是很难立足的。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治理国家也应该讲求诚信。

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可见,讲求信用不但是君子有的品德,还能给人们带来福运。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教我做人与学习作文

论语教我做人与学习作文

论语教我做人与学习作文篇一:《论语》读后感寒假读《论语》七则有感论语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

今年寒假认真的拜读了一直认为是无聊的天书的《论语》,读后方知《论语》这本书讲的是“人生”。

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学习和教学。

一、如何做人:“仁义”待人“仁”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

仁者,爱人也,为人处世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能以关爱他人的心态面对生活。

《论语》中记载: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是孔子在教导学生们说:“同学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平易近人,做事谨慎。

诚实守信,博爱众生,亲近仁者,这一切都做好了,还有余力的话,就可以去学习文艺了。

”在这里提到的“爱”,有个从“孝悌”到“泛爱”的过程。

爱人,首先要爱自己的亲人,表现为对父母的孝顺,对家庭中长者的尊重、手足的同情、晚辈的怜爱。

“百善孝为先”,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除此之外还要能“泛爱众”。

孔子追求“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他曾提到人们应该要“人不独子其子,亲其亲,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说的就是人不仅要爱自己的亲人,还要爱他人。

其次,做人诚信十分重要。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就是,孔子说,“一个人丢了诚信,她还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呢?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圣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看到了诚信的重要性,人没有了诚信,将寸步难行。

“诚信社会”从谁做起?我认为首先就应该从我们教育工作者做起,我们做到了讲诚信,再教会学生从小就树立诚信意识,那么整个社会诚信气氛的形成才有了基础。

此外,为人还要能推己及人。

孔子曾说,“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就需要我们在为人处世时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不能见利益就自己上,有难处就推给别人。

应该学会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想问题,想到自己想得到的别人也可能想要,自己讨厌的东西别人也不会喜欢。

《论语》的读后感14篇

《论语》的读后感14篇

《论语》的读后感14篇《论语》的读后感14篇《论语》的读后感篇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为政以德,是孔子的为政思想,强调道德对国家治理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原则。

作为后生,乃十分敬佩,并加以学习思考之,于是作简单浅显的认知如下。

一、岁幼时的德化就个人而言,我认为在岁幼时,养成的生活习惯或道德品行都一直影响着我,有一些甚至是可能会影响着我的一生。

我想在岁幼时的德育教化是一个人成长的开始,也将是这一个人的人生根基,因为在岁幼时不懂是非,更不懂德,这时的德育便是最佳时期,有意识的灌输,一定是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二、成长时的德引当我们踏入校园后,老师是扮演着道德引领的角色,当然也有其他的引领者。

我便斗胆谈下我自己。

进入大学后,当选学生干部,初衷为了在服务老师和同学的同时历练自己,到了这个位置上来,才明白肩负的责任和担当,当面对的.是一个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集体。

我想,我既没有长辈身份的威严,也没有过胜过强的能力,用什么来博得民心,用什么来做好工作,那就是“德”。

在面对一开始同学们不支持工作的情况,用什么去让他们有所改变,是退步、自我反思、自我总结并自我改变,这是“德”。

是用适合同学们的方式去开展工作,是站在他人、集体角度去思考事情该如何处理,且在一定程度上要竭力降低集体负能量,提升同学们的思想素质,我想这是“德引”。

我一直以来坚持重点抓班级学风建设、德风建设,在这一学期,班级情况转变相对较大。

即使我陷入了新的困难旋涡,但依旧不改的工作初心――德引。

三、成年后的德育工作后、成家后,我想对德的学习和使用更是要注重。

当进入到一个工作的集体环境,或多或少都有着来自他人以及自己对他人的影响,如若每个人都注重“德”的修为,将会有更好的工作氛围。

当有了家庭和孩子后,为人父母不仅要以德育子,更是要从自身做起,在自我的道德品行中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得到教育。

总言之,我认为“德”应该作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终身修行。

《论语》读后感(15篇)

《论语》读后感(15篇)

《论语》读后感(15篇)《论语》读后感1读了《论语》一书之后,我更由衷地敬佩孔子。

《论语》教会了我好多做人道理。

近些年,也许是受一些西方思想的影响,年轻人越来越强调自信而这自信过了“度”变成了骄傲,自负。

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年轻人们高高的抬着头,自信满满的样子,从不轻易向别人请教问题。

《论语》中的“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及“默尔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充分的表现出了孔子的谦虚。

根据史实记载,孔子曾向老子问礼,曾向顽童请教问题。

可见,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博学的孔子,还需新的向别人求教,谦虚地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

那么,骄傲自满的我们是不是应该通过对《论语》的学习领悟出什么道理,低下高傲的头呢?谦虚是一种美德,通过学习《论语》,我更深刻的理解了谦虚的内涵。

《论语》不愧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

我听说现在台湾流行一种“经典教育”就是让孩子们从小学习《论语》,我认为这是很有必要的,《论语》中很多孔子的教授的做人的道理,从小学习《论语》,能够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这并不落伍,正如儒家所认为的,真正的人才,“德”是第一位的,比才华更重要,有了“德”又有才的人才能造福国家,反之,德行不够只能是祸害。

读过《论语》,我更加觉得德行的重要,培养好的品德,学会做人,谦虚,不自满。

这样不但自己,对国家也是一种福。

希望年轻的朋友们能够多读一些像《论语》这样的书。

《论语》读后感2学习知识重要的是要有学习知识的兴趣。

如果对学习的知识感兴趣,就会主动去学习它,去了解它。

如果以学习为快乐的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效率,还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这样学到的东西才能够灵活运用。

就拿我最喜爱的舞蹈而言。

不少人是为了艺考,或者被迫被家长送过来。

对这门艺术毫无兴趣,毫无了解,纯粹地只是为了达成目的,迫不得已才去接触它。

那么看他跳舞的人也觉得索然无味,自己学起来当然更体会不到快乐了。

有时候心情不好,烦躁、无聊的时候,都喜欢自己随便笔画笔画动作,即兴一段。

读《论语》心得感悟精选9篇

读《论语》心得感悟精选9篇

读《论语》心得感悟精选9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见、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化原则等。

下面是白话文的我为您带来的读《论语》心得感悟精选9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共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挚友。

篇一:读论语的心得感悟篇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每当我朗诵起《论语》时,都会感叹古人的才智。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她经验过多少荣辱悲欢,多少兴衰成败,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书法、皮影、戏剧等,数不胜数。

《论语》是众多父母要求孩子阅读的书籍,可见《论语》多么受重视。

当然,我的妈妈也不例外。

三年级时,妈妈不辞辛苦地把我送到椒江去读《论语》,每天读,一天读六小时。

那段时间虽然很枯燥,但我却慢慢喜爱上了《论语》,因为它能使我感觉到古人的才智。

一句句论语,是孔子一生做人的道理,他告知我们“要像君子一样,不能和小人一样”;一句句论语,是孔子总结出来的学习道理,他告知我们“学了的学问要巩固复习,这样也可以当老师了”;一句句论语,是孔子让我们明白做人要有礼貌的道理,“礼仪要能够斟酌损益最珍贵”……《论语》可以读得抑扬顿挫,也可以读得绘声绘色,总之,读《论语》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感受。

其中,我最喜爱“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心胸宽敞坦然,而小人,也就是没有品德的人,却每日苦恼缠身。

它告知我,要做君子不做小人,莫非有人想做每日苦恼缠身的人吗?不会有的。

这也使我想起曾经验过的一件事。

一个中午,我们班邱同学当心翼翼地拿着水杯,放在我的桌子上,拧开杯盖。

只见他将水倒进杯盖里,不知怎么就洒在了我的练习本上,湿了一大片。

我一下子怒了,对他喊道:“你怎么这么不当心,毛手毛脚的。

”等会儿练字时,墨水写到上面就会染开,根本看不清字迹,老师评等级时就会差一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
读《论语》学会做人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这之中的许多言论至今仍被视为至理。

《论语》让我明白了如何做人做人,要正直磊落,要重视仁德,也需要注重修养的全面发展。

《论语》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由于正直而生存,但不正直的人也可以生存,那只是因为他(不正直的人)侥幸地躲避了灾难罢了。

这句话按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告诉人们,这种侥幸躲避灾祸的不正直的人迟早要摔个四脚朝天。

《论语》说这句话,是要鼓励人们努力做一个正直的人。

在民国时,如果没有毛泽东、李大钊等正直且正义的革命前辈们挺身而出,我们的国家到今日或许还是中华民国,我们也许还要经受国民党强压式的残暴统治。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借鉴《论语》的话,做一个正直磊落的人。

《论语》在做人问题上强调得最多的问题是什么是做人要重视仁德。

按《论语》的思想,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首要的位置的。

《论语》不仅认为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他人、得到他人的称赞。

顺风车王王永13年来一直坚持免费载人搭顺风车尽管在这之中,他遭遇到
1 / 5
了许多白眼、嘲讽,尽管他遭人误解、被冷漠回应,尽管他差点遭到歹徒刺伤,但他依旧无怨无悔地免费搭载人。

因此,他被许多人赞赏。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借鉴《论语》的话,做一个重视仁德的人。

《论语》讲:举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这句话给我们一个启示:对于个人修养来说,全面发展是、显得十分地重要。

我们敬爱的毛泽东主席,就是这样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他不仅精于打仗、领导,也擅长草书、写诗文。

并且,他还喜爱运动和阅读书籍。

这些看似有些松散的爱好,却也成就了一代伟人。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借鉴《论语》的话,做一个重视修养全面发展的人。

《论语》是儒家经典。

它让我明白了如何做人做人,要正直磊落,要重视仁德,也需要注重修养的全面发展。

咚,咚,咚古代战场的战鼓已响起,冲啊,杀啊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杀喊声伴随着士兵们冲进沙场,曹,蜀,吴在乱世中成就一方霸业。

我在《三国演义》中最喜爱的人物便是一代奸雄曹操,从他的诗词《短歌行》中便可看出他的帝王霸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他的志向值得我们追求。

官渡之战,曹操把袁绍打败了,在缴获的大量战利品中,有大量不少是自己的部下过去写给袁绍的表忠信,信中大部分内容是贬
---------------------------------------------------------------范文最新推荐------------------------------------------------------ 低曹操,表示愿意投袁。

有些谋士向曹操提出建议,把存有二心的人统统杀掉,曾经那些想投袁的将士惶惶不可终日,不料,曹操却下令,把这些信件全部烧掉,不追究任何人的过失。

曹操对将士说:大战在即,敌强我弱,连我以自身难保,何况属下将士呢谋个好出路,人之常情也。

这体现出曹操宽大的胸怀,他的气度值得我们学习。

郭嘉不拘礼法,但却深得曹操的喜爱,因为他足智多谋,算无遗策,当郭嘉因病重在床时,曹操不断派人探视,问疾交错。

但郭嘉因病逝时,曹操亲至灵堂,悲痛万分,更用诗一半精炼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无限哀伤和惋惜:哀哉奉孝!痛哉封孝!惜哉奉孝!更表奏朝廷说: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

每有大议,临敌制变。

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

一个成功的人,必须要重视人才,才能取得很大的成功,曹操正是做到了这一点,才使魏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东临碣石,从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重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成功,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字眼,可是成功的秘诀到底在哪里呢?勤能补拙?奋发向上?你读了《狼王梦》后,就会明白成功的秘诀是学会竞争!
《狼王梦》里面的母亲紫岚,一心想把三只狼儿培养成一代
3 / 5
狼王,不惜付出一切,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残酷的现实中,三只狼儿都死了,紫岚的狼王梦终于破灭。

虽然紫岚没有获得成功,但它的竞争意识深深打动了我。

文章写得曲折动人,让人读了欲罢不能。

在狼的世界里,你不努力,就会被其他狼瞧不起,就在狼群中没有立足之地,甚至连生存也困难,因此母狼就对自己的狼儿进行残酷训练,想实现丈夫的狼王梦,紫蓝是一只有忧患意识的母狼。

文中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紫岚常常怂恿女儿媚媚戏弄和侮辱儿子双毛。

有一次,媚媚逮到一只青蛙,让双毛站在太阳底下用前爪踩住青蛙的背,既不能把青蛙踩死,也不能让青蛙逃跑,可怜双毛在太阳底下整整站了一下午,狼毛差点给初夏炽热的阳光烤焦……
读完后,我很惊讶。

为什么?为什么紫岚会让自己的狼儿受如此的屈辱,那是自己的心头肉啊!为什么紫岚能狠下心来!打在儿身,痛在娘心,我疑惑不解。

但如果你看了后面就会发现紫岚这样做是有道理的。

在狼道,走在最末尾的狼完全有可能被健壮的狼吃掉。

如果不提高自己,不与别人竞争,受点磨练,命都保不住,还谈什么狼王梦呢?
对于学会竞争,我也有深深的体会。

在三年级时,我的成绩属于中等,期末考试也只有80多分,妈妈恨铁不成钢,经常苦口婆心地说,让我要争气。

可我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受到挫折后拼命埋怨自己,不敢和别人竞争!
妈妈为了激发我的斗志,在暑假的时候,经常把同学的作文
---------------------------------------------------------------范文最新推荐------------------------------------------------------ 和我比。

看看谁写的好,还要定下目标,超过班上的某一位同学……妈妈还送我去补习,她经常对我说:你的目标就是争取全班第一,要与别人比赛,虽然你还小,以后到了高考,你战胜不了别人就会被淘汰……就这样,皇天不负有心人,四年级时我终于拿了全班第一!母狼紫蓝和我妈妈的做法虽然不同,但目的是一致。

读了《狼王梦》,我深深认识到:学会竞争,是适应社会生存的必由之路。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勇于挑战,用汗水浇开绚丽的成功的花朵!
5 /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