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课后习题答案重庆大学

结构力学课后习题答案重庆大学
结构力学课后习题答案重庆大学

第1章 绪论(无习题)

第2章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习题解答

习题 是非判断题

(1) 若平面体系的实际自由度为零,则该体系一定为几何不变体系。( )

(2) 若平面体系的计算自由度W =0,则该体系一定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 (3) 若平面体系的计算自由度W <0,则该体系为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 (4) 由三个铰两两相连的三刚片组成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 )

(5) 习题(5) 图所示体系去掉二元体CEF 后,剩余部分为简支刚架,所以原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

B D

A

C

E

F

习题 (5)图

(6) 习题(6)(a)图所示体系去掉二元体ABC 后,成为习题(6) (b)图,故原体系是几何可变体系。( )

(7) 习题(6)(a)图所示体系去掉二元体EDF 后,成为习题(6) (c)图,故原体系是几何可变体系。( )

(a)

(b)

(c)

D

习题 (6)图

【解】(1)正确。

(2)错误。0W 是使体系成为几何不变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3)错误。

(4)错误。只有当三个铰不共线时,该题的结论才是正确的。 (5)错误。CEF 不是二元体。 (6)错误。ABC 不是二元体。 (7)错误。EDF 不是二元体。 习题 填空

(1) 习题(1)图所示体系为_________体系。

习题(1)图

(2) 习题(2)图所示体系为__________体系。

习题2-2(2)图

(3) 习题(3)图所示4个体系的多余约束数目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题(3)图

(4) 习题(4)图所示体系的多余约束个数为___________。

习题(4)图

(5) 习题(5)图所示体系的多余约束个数为___________。

习题(5)图

(6) 习题(6)图所示体系为_________体系,有_________个多余约束。

习题(6)图

(7) 习题(7)图所示体系为_________体系,有_________个多余约束。

习题(7)图

【解】(1)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左右两边L形杆及地面分别作为三个刚片。

(2)几何常变。中间三铰刚架与地面构成一个刚片,其与左边倒L形刚片之间只有两根链杆相联,缺少一个约束。

(3)0、1、2、3。最后一个封闭的圆环(或框)内部有3个多余约束。

(4)4。上层可看作二元体去掉,下层多余两个铰。

(5)3。下层(包括地面)几何不变,为一个刚片;与上层刚片之间用三个铰相联,多余3个约束。

(6)内部几何不变、0。将左上角水平杆、右上角铰接三角形和下部铰接三角形分别作为刚片,根据三刚片规则分析。

(7)内部几何不变、3。外围封闭的正方形框为有3个多余约束的刚片;内部铰接四边形可选一对平行的对边看作两个刚片;根据三刚片规则即可分析。

习题对习题图所示各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a)(b)

(c)(d)

(e)(f)

(h)

(g)(i)(j)

(k)(l)

习题图

【解】(1)如习题解(a)图所示,刚片AB 与刚片I 由铰A 和支杆①相联组成几何不变

的部分;再与刚片BC 由铰B 和支杆②相联,故原体系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

B

A

C Ⅰ

12

习题解(a)图

(2)刚片Ⅰ、Ⅱ、Ⅲ由不共线三铰A 、B 、(Ⅰ,Ⅲ)两两相联,组成几何不变的部分,如习题解(b)图所示。在此部分上添加二元体C -D -E ,故原体系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

A

B

C

D Ⅲ

( , )ⅠⅢE

习题解(b)图

(3)如习题解(c)图所示,将左、右两端的折形刚片看成两根链杆,则刚片Ⅰ、Ⅱ、Ⅲ由不共线三铰(Ⅰ,Ⅱ)、(Ⅱ,Ⅲ)、(Ⅰ,Ⅲ)两两相联,故体系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

Ⅰ( , )( , )ⅠⅢ

( , )Ⅲ

ⅡⅡ

ⅠⅡ

习题解(c)图

(4)如习题解(d)图所示,刚片Ⅰ、Ⅱ、Ⅲ由不共线的三铰两两相联,形成大刚片;该

大刚片与地基之间由4根支杆相连,有一个多余约束。故原体系为有一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 , )ⅠⅢ

Ⅰ( , )ⅡⅢ

( , )1

2

3

习题解(d)图

(5)如习题解(e)图所示,刚片Ⅰ、Ⅱ、Ⅲ组成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的体系,为一个

大刚片;该大刚片与地基之间由平行的三根杆①、②、③相联,故原体系几何瞬变。

1

2

3

Ⅰ( , )Ⅱ

( , )Ⅲ

ⅡⅠⅢ

( , )Ⅰ

习题解(e)图

(6)如习题解(f)图所示,由三刚片规则可知,刚片Ⅰ、Ⅱ及地基组成几何不变且无多

余约束的体系,设为扩大的地基。刚片ABC 与扩大的地基由杆①和铰C 相联;刚片CD 与扩大的地基由杆②和铰C 相联。故原体系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

D

C

B

A

2

1

习题解(f)图

(7)如习题解(g)图所示,上部体系与地面之间只有3根支杆相联,可以仅分析上部体系。去掉二元体1,刚片Ⅰ、Ⅱ由铰A 和不过铰A 的链杆①相联,故原体系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

1

1

A

习题解(g)图

(8)只分析上部体系,如习题解(h)图所示。去掉二元体1、2,刚片Ⅰ、Ⅱ由4根链杆①、②、③和④相联,多余一约束。故原体系几何不变且有一个多余约束。

1

2

1

2

3

4

习题解(h)图

(9)刚片Ⅰ、Ⅱ、Ⅲ由不共线三铰A 、B 、C 组成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部分,该部分再与地基由共点三支杆①、②、③相联,故原体系为几何瞬变体系,如习题解(i)图所示。

A

B

C O

1

2

3

习题解(i)图

(10)刚片Ⅰ、Ⅱ、Ⅲ由共线三铰两两相连,故体系几何瞬变,如习题解2-3(j)图所示。

Ⅰ( , )Ⅱ( , )ⅢⅡ∞

ⅠⅡⅢ

习题解(j)图

(11)该铰接体系中,结点数j =8,链杆(含支杆)数b =15 ,则计算自由度

2281510W j b =-=?-=>

故体系几何常变。

(12)本题中,可将地基视作一根连接刚片Ⅰ和Ⅱ的链杆。刚片Ⅰ、Ⅱ、Ⅲ由共线的三个铰两两相联,如习题解(l)图所示。故原体系几何瞬变。

( , )Ⅲ

ⅠⅡ

( , )Ⅰ∞Ⅲ

ⅠⅡ

习题解(l)图

第3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习题解答

习题 是非判断题

(1) 在使用内力图特征绘制某受弯杆段的弯矩图时,必须先求出该杆段两端的端弯矩。( )

(2) 区段叠加法仅适用于弯矩图的绘制,不适用于剪力图的绘制。( ) (3) 多跨静定梁在附属部分受竖向荷载作用时,必会引起基本部分的内力。( ) (4) 习题(4)图所示多跨静定梁中,CDE 和EF 部分均为附属部分。( )

A

B

C

D

E

F

习题(4)图

(5) 三铰拱的水平推力不仅与三个铰的位置有关,还与拱轴线的形状有关。( ) (6) 所谓合理拱轴线,是指在任意荷载作用下都能使拱处于无弯矩状态的轴线。 ( ) (7) 改变荷载值的大小,三铰拱的合理拱轴线形状也将发生改变。 ( ) (8) 利用结点法求解桁架结构时,可从任意结点开始。 ( )

【解】(1)正确;

(2)错误; (3)正确;

(4)正确;EF 为第二层次附属部分,CDE 为第一层次附属部分;

(5)错误。从公式0

H /C F M f 可知,三铰拱的水平推力与拱轴线的形状无关;

(6)错误。荷载发生改变时,合理拱轴线将发生变化; (7)错误。合理拱轴线与荷载大小无关;

(8)错误。一般从仅包含两个未知轴力的结点开始。

习题 填空

(1)习题(1)图所示受荷的多跨静定梁,其定向联系C 所传递的弯矩M C 的大小为______;截面B 的弯矩大小为______,____侧受拉。

A

B

C

D

l

l

l

l

l

P P

F P

F P

F

习题(1)图

(2) 习题(2)图所示风载作用下的悬臂刚架,其梁端弯矩M AB =______kN·m ,____侧受拉;左柱B 截面弯矩M B =______kN·m ,____侧受拉。

4k N /m

6m A

B C D

4m 4m

习题(2)图

(3) 习题(3)图所示三铰拱的水平推力F H 等于 。

a

a a

P

F

习题(3)图

(4) 习题(4)图所示桁架中有 根零杆。

F P

F

习题(4)图

【解】(1)M C = 0;M C = F P l ,上侧受拉。CDE 部分在该荷载作用下自平衡;

(2)M AB =288kN·m ,左侧受拉;M B =32kN·m ,右侧受拉; (3)F P /2;

(4)11(仅竖向杆件中有轴力,其余均为零杆)。

习题 作习题图所示单跨静定梁的M 图和Q F 图。

2m

4m 2m 20kN/m

A

B

C D

C

a a

P F a

P

F P F a 2B

A

(a) (b)

q

l

l/2

A

B

C

a

a

a

a

P

F P F P

A

C

D B

E

(c) (d)

q

qa

2

a

a

A

B

C

5kN/m 20kN·m

2m

2m

2m

2m

A

B

D C

E

(e) (f)

习题图

【解】

40

40

80

80

40

C

D

C

D

B

M 图 (单位:kN·m ) F Q 图(单位:kN )

(a)

F P 2a

F F B

A

2

a

4

F P

B

A

54

F P 4

F P 54F P

M 图 F Q 图

(b)

A

C

8

ql 38

ql 9B

8

ql 2

8

ql 2

B

A

C

2ql 8

ql 58

3

M 图 F Q 图

(c)

F P a F P a F 3

P 2F 3

P 7A

B C E

D

A

B

E

D

C F 3

P F P

4F 3

P F 3P 2

M 图 F Q 图

(d)

B

A

C

qa 21.5qa 2

8

qa 2

B

A C 2qa

qa

M 图 F Q 图

(e)

A

D B

10

10

A

D

B 10

10

M 图 (单位:kN·m ) F Q 图(单位:kN )

(f)

习题 作习题图所示单跨静定梁的内力图。

2m

2m

2m

8kN/m

4kN

A

D

B

C

2m

2m

2m

2m

4m

2kN/m

2kN/m 6kN 8kN A

B C

D F

E

(a) (b)

4kN/m

6kN

12kN·m 2m

2m

2m

3m

A B

C

D

E

2m

2m

2m

2m

5kN·m

10kN·m 5kN·m 10kN·m

8kN

A

B E D

C

(c) (d)

习题图

【解】

16

16

4

36

816

A

D

B

C

20

A

D

B C

4

16

M 图 (单位:kN·m ) F Q 图(单位:kN )

(a)

A

D

B C

12

4

8

8

4

15kN

11kN

A

B D

C

6

9

114M 图 (单位:kN·m ) F Q 图(单位:kN )

(b)

16

6

A

C

D

B

7.2

12

12

2

8

A

C

D

B

8

8

6

M 图 (单位:kN·m ) F Q 图(单位:kN )

(c)

A

B

C

55

8

10

5

A

B

C

4

4

4

M 图 (单位:kN·m ) F Q 图(单位:kN )

(d)

习题 作习题图所示斜梁的内力图。

4m

2m

3m

A

B

C

习题图

【解】

A

B C

15

15

2.5

10

20

A

B C

12

5

4

15

A

B

C

9

M 图 (单位:kN·m ) F Q 图(单位:kN ) F N 图(单位:kN )

习题 作习题图所示多跨梁的内力图。

3m

2m

3m

3m

6kN 2kN/m A B

C

D E

(a)

A B

F C

2m

E

D

3m

3m

3m

6kN 4m

30kN

2kN/m

(b)

2m

2m 2m

3m

3m

2kN/m

5kN

A

B C

D

E

F 9kN m .

(c)

2m

2m

2m 2m

2m

3m

3m

A

B C

D

E F

(d) 习题图

【解】

A B

C

D

E

21

13

A

B

C

D

E

6

712

1

31

1

M 图 (单位:kN·m ) F Q 图(单位:kN )

(a)

A

B

F

C

E

D

4

4

4

26.5

19.5

1245A

B

F

C

E

D

4

21

13.5

45

10

6

M 图 (单位:kN·m ) F Q 图(单位:kN )

(b)

A

B

C

D

E

F

3

2

9

2

2.25

66

33

6

M 图(单位:kN·m )

A

B

C

D

E

F

3

2

6

F Q 图(单位:kN )

(c)

A

B

C

D E

F

6

10

39

6

30

40

42

30

12

M 图(单位:kN·m )

A

B

C

D

E F

6

F Q 图(单位:kN )

(d)

习题 改正习题图所示刚架的弯矩图中的错误部分。

P

F C

A

B

P

F C

A

B

C

A

B

P

F (a) (b) (c)

C

A

B

P

F A

B

C

(d) (e) (f)

习题图

【解】

(a) (b) (c)

(d) (e) (f)

习题 作习题图所示刚架的内力图。

C

B

4m

D

4m

4m

A

12k N /m

4m

3m 3m

A

C

B

D

2m

2m

4m

10k N /m

20kN

A B

C D

(a) (b) (c)

q

l

l

l

A

B

C

D 3m

3m

2m

3m

6kN·m A D

C

E

B

l

l

l

P

F P

F 2A

B

D

C

E

(d) (e) (f)

习题图

【解】

C

B

12kN

48kN 24

24

72

96

D

A

C

B

6

48

D

A

C

B

12

18

D

A

18kN

M 图 (单位:kN·m ) F Q 图(单位:kN ) F N 图(单位:kN )

(a)

A

C

B D

A

C B

D A

B

D

72

18

14

.4

12

12

19.2

M 图 (单位:kN·m ) F Q 图(单位:kN ) F N 图(单位:kN )

(b)

D

A B C

D

A B

10

40

30

20

20

80

40

10

30

10

A

B

C

M 图 (单位:kN·m ) F Q 图(单位:kN ) F N 图(单位:kN )

(c)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4ql 8

ql 2

4

ql 24

ql 2

4

ql 0

3 4ql 34

ql 4

ql 4

ql

M 图 F Q 图 F N 图

(d)

7.5A

D C

E B

A

D

E

B

A

D

C

E

B

7.5

1.5

8.5

3.5

1.5

4.5

10.54.5

8.5

3.5

1.5

1.58.5

3.5

1.5

M 图 (单位:kN·m ) F Q 图(单位:kN ) F N 图(单位:kN )

(e)

F l P F P F l

P F l P F l

P F P

F P

F P

F P

F P

F P

F P

F P

A B D

C E

A

B

D

C E

A B D

C

E

M 图 F Q 图 F N 图

(f)

习题 作习题图所示刚架的弯矩图。

l

l

B

E

C

F D

A

l

P

F 2m

2m

4m

4m

8kN

A

B

C

D E

4m 2m

4m

2m

8kN

4m

A

F

D

E

B

G

(a) (b) (c)

l

l

l

P

F A

D

C

B

a a a a

a

a

P F P

F A

D E

F G

H

I

B C

4m

4m

4m

A D

C E

B

(d) (e) (f)

3m

3m

3m

3m

3m

3m

24kN

A

C F

D B

E

P

F A

B

D

C E

F

a

a

a

P F a

4m

4m

4m 4m

3m

3kN/m 6kN

A

B

C

D

E F

(g) (h) (i)

习题图

【解】

F l

P F l

P F l P F l

P F P

P

2F P

2B E C

F

D

A

A

B

C

D

E 11

17

22

28

10

A

F

D C

E

B

G

40

40

12040

40 40

40

(a) (b) (单位:kN·m ) (c)(单位:kN·m )

F P A

D

C

B

F P F F P a 2F P a

F P B

D

E F

G

H

I

B

C

a

2

A D

C E B

16

32

32

32

3296

8

(d) (e) (f)(单位:kN·m )

27

A

C

F

D

B E 18

6

27459

9

927

18

27279

54

a a

F P F

a

F P F P

F P

F P

a

F P A B D

C

E

A

B

C

D E F

60

6

66

18

60

60

60

(g) (单位:kN·m ) (h) (i) (单位:kN·m )

习题 试用结点法求习题图所示桁架杆件的轴力。

4m

4m

4m

30kN

30kN

l

l l l

F P

F P

(a) (b)

习题图

【解】 (1)

12

345

6

6060

30

30

00

-3030kN

30kN

-67

.142

.4

提示:根据零杆判别法则有:N13N430F F ==;根据等力杆判别法则有:N24N46F F =。然后分别对结点2、3、5列力平衡方程,即可求解全部杆件的内力。 (2)

F P F P

00

00F P

F P F P

0123456

78

-3F P

-3F P

-3F P

3.2F

P

提示:根据零杆判别法则有:N18N17N16N27N36N450F F F F F F ======;根据等力杆判别法则有:N12N23N34F F F ==;N78N76N65F F F ==。然后取结点4、5列力平衡方程,即可求解全部杆件的内力。

习题 判断习题图所示桁架结构的零杆。

F P

F P

F P

F P F P F P

(a) (b)

F P

2l

l l

l

F P

F P

l l

(c)

习题图

【解】

F P

F P

F P

F P

F P

F P

00

00

000(a) (b)

F P

2F P

F P

0000

000

0000000000

0ⅠⅠ

3

12

(c)

提示:(c)题需先求出支座反力后,截取Ⅰ.Ⅰ截面以右为隔离体,由

3

0M

=∑,可得

N120F =,然后再进行零杆判断。

习题 用截面法求解习题图所示桁架指定杆件的轴力。

l l l l

l

F P

F P

a

b c

l l l

l l l

a

b

c

(a) (b)

2m 2m 2m 2m 2m 2m

4kN 4kN 4kN 4kN 4kN a

c

b

3m

4kN

4kN

2m 2m 2m 2m 2m 2m

2m

2m

2m

a

c

b

(c) (d)

习题图

【解】 (1) N P 32

a F F =-

;N P 1

2b F F =;N P 322c F F = 提示:截取Ⅰ.Ⅰ截面可得到N b F 、N c F ;根据零杆判断法则,杆26、杆36为零杆,则通过截取Ⅱ.Ⅱ截面可得到N a F 。

F P

a

b

c Ⅰ

1

2

34

5

6

7

89

ⅡⅡ

(2) N 0a F =;N P 2b F F ;N 0c F =

提示:截取Ⅰ.Ⅰ截面可得到N b F ;由结点1可知N 0a F =;截取Ⅱ.Ⅱ截面,取圆圈以内为脱离体,对2点取矩,则N 0c F =。

F P

b

F P

1

2c a

(3) N 12kN a F =-;N 10kN 3b F =

;N 28kN 3

c F = 提示:先计算支座反力。取Ⅰ.Ⅰ截面以左为脱离体,由0A

M

=∑,得N a F ;由0B M =∑,

得N c F ;再取结点A 为脱离体,由

0y

F

=∑,得N b F 。

4kN 4kN 4kN 4kN 4kN

a

c b 4kN ⅠⅠ

010kN

10kN

A

B

A =F N b F xb

F yb

N c

F N F N c

=F N F N b

(4) N 5.66kN a F =-;N 1.41kN b F =-;N 8kN c F =-

4kN

4kN

a

c

b ⅢⅠ

Ⅱ7kN

1kN

1

234

提示:先计算支座反力。取Ⅰ.Ⅰ截面以左为脱离体,将N a F 移动到2点,再分解为x 、y 的分力,由

1

0M

=∑,得4kN ya F =-,则N 5.66kN a F =-;

取Ⅱ.Ⅱ截面以左为脱离体,由

0y

F

=∑,得1kN yb F =-,则N 1.41kN b F =-;

取Ⅲ.Ⅲ截面以右为脱离体,注意由结点4可知N340F =,再由

1

0M

=∑,得N 8kN c F =-。

习题 选择适当方法求解习题图所示桁架指定杆件的轴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