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
2017考试说明

2017考试说明
2017年高考考试说明在不同科目中有着不同的要求和内容。
在语文科目中,要求考生能够阅读《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和《老人与海》这6部名著,并要求考生能够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和主旨,结合相关内容对人物形象、思想内涵、艺术特色、表现手法等进行理解和分析,以及感悟和评价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在数学科目中,首次提出了数学文化的考查,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数学的人文价值。
在思想品德科目中,考试要求以学生为本,坚持正确的思想教育价值和良好道德行为养成导向,促进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考试内容主要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展开,考查学生对基本观点、基本知识的整体把握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考试说明中还明确了考试的方式、时间以及试卷结构等信息。
这些考试说明都是为了确保高考的公平、公正和有效性,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2017年士兵军校考试语文考试大纲:古诗、文言文必背(11)

2017年士兵军校考试语文考试大纲:古诗、文言文必背(11)关键词:士兵军校考试军校考试语文语文考试大纲张为臻军校考试培训古诗文言文宋代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宋李清照渔家傲)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3、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宋李清照武陵春)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李清照声声慢)5、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李清照醉花阴)6、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宋李清照如梦令)7、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鹊桥仙)8、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宋秦观春日)9、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宋陆游文章)1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1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3、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病起书怀)1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1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示儿)张为臻博客16、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17、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宋陆游书愤)18、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宋陆游)19、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宋陆游)2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2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2、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宋杨万里竹枝词)2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2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宋祁玉楼春)2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2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27、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2017年高考大纲

2017年高考大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规定,2017年高考大纲涵盖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和政治等科目。
以下为一些科目的主要内容:
1. 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综合性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数学:整数、分数、小数、代数式与代数方程组、函数与图像、三角函数、统计与概率等 mathematic subjects
3. 外语:听力理解、口语表达、阅读理解、书写表达。
4. 物理:热学、光学、电磁学、力学等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
5. 化学:常见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化学变化、原子结构等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6. 生物:细胞和遗传、生物多样性、生态学、人体解剖等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
7. 历史:中国古代史、近代史、世界史等历史知识。
8. 地理:地球与地球运动、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经济地理与区域规划等地理知识。
9. 政治:共产党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政治
与经济等政治知识。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为参考,具体的高考大纲还需根据各地教育部门的发布内容进行核实。
2017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doc

2017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2017年朝阳市初中升学考试说明

2017年朝阳市初中升学考试说明
1、2017年朝阳市初中升学《考试说明》包括:语文、汉语文、蒙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共11个学科,其中汉语文和蒙语文由汉语文授课的蒙古族考生使用。
2、各学科考试说明均依据本学科课程标准编写,试题易、中、难比例约为7:2:1。
各学科试卷总分和考试时间如下:
语文: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数学: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英语: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理科综合:试卷总分180分(物理:90分;化学:70分;生物: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文科综合:试卷总分150分(历史:65分;思想品德:65分;地理: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汉语文: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蒙语文: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从《考试说明》公布之日起,未经市教育局允许,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对其进行再说明和解释,不得发布与命题有关的任何信息,不得以任何理由编撰有关考试命题改革的意向和动态的资料。
对违反此项规定的人员,市教育局将会同相关部门,进行严肃处理。
4、请各县(市)区教育局、市教育局直属相关学校,要严格按照《考试说明》做好与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
2017年四川宜宾中考考试说明之语文_中考说明

2017年四川宜宾中考考试说明之语文_中考说明一、考试范围和内容考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理解并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强调积累,注重考查运用能力;阅读注重考查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能力;写作不设审题、文体障碍,但强调文体意识,强调写真情实感,鼓励创意表达。
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为考试范围,体现基础与积累、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全面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等语文能力。
默写背诵篇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全部篇目,包括教材后推荐的篇目。
古诗词鉴赏选自课本,文言文材料适当拓展到课外(考点在课内),现代文阅读材料选自课外。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题型主要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含文言文断句题)、填充题、简答题(含古诗词鉴赏题、文言文翻译题等)、写作题。
(三)试卷结构试卷分ⅠⅡ卷,Ⅰ卷为选择题,Ⅱ卷为非选择题。
Ⅰ卷选择题20分,共10个小题,每题2分,考查基础知识(含文言实词、虚词、文言断句);Ⅱ卷非选择题100分,共11个小题,内容包括20分、现代文阅读30分、写作50分(两个题目任选其一)。
(四)试题难度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以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为主。
三、题型示例以2016年宜宾市中考语文试题为例。
(一)选择题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
B.《史记》,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C.鲁迅,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
D.莫泊桑,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2017年全国卷考试大纲(语文)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
修订和颁布年度考试大纲是一项例行工作。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已经教育部有关部门组织修订、审定,现予以公布。
语文I、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II、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2017语文考试大纲

2017语文考试大纲2017年语文考试大纲是针对中国高中阶段学生进行的一项标准化考试指导性文件,旨在明确语文学科的考试内容、要求和评价标准,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该大纲一般由教育主管部门发布,用以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语文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文学素养、文化常识以及思维能力等。
考试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汉语,理解并分析文学作品,掌握基本的文化常识,并能够进行有效的思维表达。
二、考试内容1. 语言知识与运用:包括汉字的认读、书写,词汇的理解与运用,句子结构的分析,以及修辞手法的辨识和运用。
2. 现代文阅读: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以及评价文章的表达效果。
3. 古诗文阅读:考察学生对古代诗文的理解,包括文言文的翻译、诗词鉴赏,以及对古代文化背景的了解。
4. 写作能力: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不同文体的写作,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给定材料或主题,写出内容完整、逻辑清晰、语言流畅的文章。
5. 文化常识: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够对相关文化现象进行理解和分析。
三、考试形式与题型考试一般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形式。
客观题通常为选择题和判断题,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主观题则包括阅读理解、翻译、写作等,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评价标准评价标准通常包括知识掌握的全面性、理解的深度、表达的准确性和创造性。
考试评分时,会综合考虑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以确保评价的公平性和客观性。
五、学习建议1. 基础知识:注重日常积累,加强对汉字、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学习。
2. 阅读理解:通过大量阅读,提高对不同文体和题材的理解能力。
3. 写作训练:定期进行写作练习,锻炼表达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4. 文化素养:广泛涉猎,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学习。
六、考试准备考生应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复习,注意知识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Ⅰ.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题型试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
三、试卷结构试卷分为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
阅读题70分,分为两类:现代文阅读35分,古诗文阅读35分。
表达题80分,分为两类,语言文字应用20分,写作60分。
阅读题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3题9分;文学类文本阅读,3题14分;实用类文本阅读,3题12分。
古诗文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4题19分;古代诗歌鉴赏,2题11分;名句名篇默写,1题5分。
表达题分为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
语言文字应用,5题20分;写作,1题60分。
全卷共22题。
Ⅱ.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结合教学实际,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例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2013年全国一卷、乙卷)(1)足蒸暑土气,,,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檐牙高啄;,钩心斗角。
(杜牧《阿房宫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说明】试题考查考生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试题内容分别出自白居易《观刈麦》、杜牧《阿房宫赋》和苏轼《赤壁赋》。
其中杜牧《阿房宫赋》和苏轼《赤壁赋》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的诵读篇目;白居易《观刈麦》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背诵的篇目。
例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2015年全国二卷、甲卷)(1)《庄子·逍遥游》指出,“,”,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3)杜牧《赤壁》中“,”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说明】试题考查考生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试题内容分别出自《庄子·逍遥游》、白居易《琵琶行》和杜牧《赤壁》,其中《庄子·逍遥游》和白居易《琵琶行》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的诵读篇目;杜牧《赤壁》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背诵篇目。
试题先给出了一定的语境,考生须根据语境的要求进行补写。
B.理解:指领会并能做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例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013年全国大纲卷)A.客厅墙上挂着我们全家在桂林的合影,尽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温馨和美的亲情依然历历在目....。
B.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可谓处心积虑....。
C.沉迷网络使小明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幸亏父母及时发现,并不断求全责备....,他才戒掉了网瘾。
D.他在晚会上出神入化....的近景魔术表演,不仅令无数观众惊叹不已,还引发了魔术道具的热销。
【说明】试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
试题的D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是正确的,“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高超绝妙的境界,在这里用来说舞台上令人惊叹不已的精彩魔术表演,是恰当的。
考生只要能够理解该成语的意思,应该不会判断错。
其他几项在对加点的成语的使用上都是不正确的。
A项说的是照片虽然已经褪色了,但还可以看到合影中呈现的温馨和美,而成语“历历在目”表示一个一个清清楚楚地出现在眼前,比如一张张笑脸、一桩桩往事,可以说历历在目,这里说的是一张合影中体现的和美亲情,不宜使用成语“历历在目”,可以说照片虽然褪色但和美的亲情仍跃然纸上。
B项说的是正常的商业营销策划,而成语“处心积虑”形容长期谋划,费尽心机,一般有贬义色彩,所以不合适。
C项的意思是父母发现小明沉迷网络之后不断对其提出要求或批评,成语“求全责备”指对人对事要求十全十美,完备无缺,“责备”是要求完备的意思,不能误解为指责,所以用在句中不恰当。
例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014年全国一卷、乙卷)A.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充满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
B.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C.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学广泛载入中国文学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D.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说明】试题考查考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正确选项是D项。
A项、B项和C项都存在错误,但病句类型有所不同。
A项的错误是主谓搭配不当。
句子的主语是“他”,谓语是“充满着辩证法”,显然不恰当。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他关于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充满着辩证法”。
B项的错误是语序不当。
“不仅……而且”作为一对关联词语,所关联的成分应该在同一个平面上,本题中“不仅”和“而且”关联的对象是“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和“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因此要把“不仅”放在“艺术活动”前面。
C项的错误是成分残缺。
“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是个介词短语,后面缺少了动词性成分“来说”或者“来看”。
直接补上,则该句变成正确的句子。
例5阅读下面论述类文本,完成试题。
(2014年全国一卷、乙卷)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马身人首》(罗丹)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
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
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
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
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
(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第1题)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
B.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入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
D.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
【说明】试题要求选出A、B、C、D四项中,所述内容的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答案应该是B。
这里首先要判断“原文所论悲剧”是什么样的悲剧。
我们可以看到,原文行文中一共涉及两种悲剧,即文学艺术上的悲剧和现实中的悲剧,但原文的主旨是论述文学艺术上的悲剧。
尽管原文中“现实中的悲剧”也出现了4次,那也都是为论述文学艺术上的悲剧服务的。
所以,不难判断“原文所论悲剧”就是指文学艺术上的悲剧。
当然原文一开始“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于是形成了悲剧”云云,似乎也可以说是指现实中的悲剧,但我们看到,文章接着就说“悲剧描写了……”,可见一开始所说的“悲剧”也是指文学艺术上的悲剧。
弄清了这一问题,就可以来答题了。
我们不难看到,A、B、C、D四项中,A、C、D三项说的分别是民间文艺(戏曲)、电影艺术和文学小说的悲剧故事,唯有B项才是现实生活中的悲壮情节,因此从性质上来说,B项当然不是“原文所论悲剧”。
这里有没有可能不选B而选其他项,结果也符合答题要求呢?比如根据是否属于电影而选择C项。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题干“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一语,已经限定我们只能从悲剧的性质上来判断各个选项。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归纳整合相关现象和问题。
例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
(2014年全国一卷、乙卷)于休烈,河南人也。
至性贞悫,机鉴敏悟。
自幼好学,善属文..。
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