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下药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药学课件】泻下药 ppt课件

【中药学课件】泻下药  ppt课件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概述
概念 药性 功效及主治
配伍 注意事项
分类
PPT课件
5
概述
★概 念
Text in
Text in
Text in
her以e 泻下通便h为ere主要功效,h用ere于治疗里实
积滞证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Text in here
发汗药是否等于解表药? 否
PPT课件
各论
泻下药
PPT课件
1
泻下药
1
概述
2
攻下药
3
润下药

峻下逐水药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he外re用适量,研末敷于患处。
使用 注意
★ 1、本品苦寒,脾胃虚弱者慎用。
2、服用大黄后,小便、汗液可以出现黄色是 正常现象。
★ 3、孕妇及月经期、哺乳期慎用。
4、不能长期大剂量使用大黄,否则导致先泻
后便秘。
PPT课件
23
第一节 攻下药
芒硝
图片
来源
功效
主治
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 现代研究
PPT课件
24
PPT课件
10
概述
注意事项
1
攻下药、峻下逐水药 作用峻猛,对脾胃虚 弱、年老体虚以及妇 女胎前产后、月经期 等均应禁用。
2
应用作用较强的泻下 药时,应奏效即止。

中药学精第十章 泻下药PPT课件

中药学精第十章 泻下药PPT课件

18
总之:大黄性味苦寒,直降下行,走而 不守,有斩关夺门之功,既泻积滞,又泻 实热。故用于胃肠积滞,大便不通,腹满 胀痛,热结便秘,神昏谵语和血热妄行之 证,但治头目病时须酒制,所谓“沉者引 之以酒则浮而直上巅顶”即为此意。
歌诀:大黄苦寒攻积,泻火凉血祛瘀。
导瘀泻下力猛,疮痈黄疸可医。
ppt精选版
均主大便秘结诸证。如五仁丸(汤)(麻仁、 郁李仁、杏仁、桃仁、松子仁)为丸或水 煎服。
ppt精选版
31
郁李仁
ppt精选版
32
松子仁-润肠通便,润肺止咳。主肺燥咳 嗽。
ppt精选版
33
第3节 峻下药
特点:
① 泻下作用迅速,性质猛烈,多属苦 寒有毒之品,有强烈的泻下作用。能 使体内潴留的水液从大便排除,部分 药物兼有利尿作用,用于水肿、胸腹 积水及痰饮喘满诸证。
第10章 泻下药
ppt精选版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泻下药的定义、功效、适应范围、 配伍及注意事项。
2、掌握泻下药的分类及各类药物的性能特 点
3、掌握重点药物的功效、应用及相似药物 的异同点。
4、熟悉攻下药、峻下逐水药作用峻猛、有 毒,需注意剂量,用法。
ppt精选版
2
概述
一、含义:凡能攻积逐水引起腹泻润 肠通便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泻下药。
ppt精选版
4
四、泻下药的分类:
泻下药根据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三类:
1、攻下药--泻下力强,性味苦寒,有攻下里 实及清热泻火之功。主大便燥结,宿食积滞,虫 积,瘀血及血热妄行兼大便秘结者。
2、润下药--泻下作用缓和,多为植物的种仁, 富含油脂,有润燥滑肠缓下大便之功,用于虚人 肠燥便秘证。

中药学17 泻下药PPT课件

中药学17 泻下药PPT课件

中药学
15
芒 硝《名医别录》 攻下药
功效
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
应用
里实大便燥结要药
1. 积滞便秘。
2. 咽痛、口疮、目赤及痈疮肿痛
7/28/2020
中药学
16
芒 硝《名医别录》 攻下药
用法用量
10~15g,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后服。外 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用或慎用。
7/28/2020
性能
甘、苦,寒。归大肠经。
功效
泻下通便,行水消胀。
应用
1.热结便秘 2.腹水肿胀
7/28/2020
中药学
19
番泻叶《饮片新参》 攻下药
用法用量
温开水泡服,1.5~3g;煎服,2~6g,宜后下
使用注意
妇女哺乳期、月经期及孕妇忌用。
7/28/2020
中药学
20
芦 荟《药性论》 攻下药
性能
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第十章
泻下药
7/28/2020
中药学
1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3
2
第十章 泻下药
含义
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
性能功效
质重沉降,归大肠经。
泻下通便,清热泻火,逐水退肿
适应范围
里实证。如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
甘 遂 《本经》 峻下逐水药
应用
1.水肿,臌胀,胸胁停饮。 2.风痰癫痫。 3.疮痈肿毒。
7/28/2020

第八单元 泻下药PPT课件

第八单元 泻下药PPT课件

细目四 峻下逐水药
甘遂
【功效应用】
⑴泻水遂饮——能通利小便为泻水遂饮要药。治疗胸腹 积水,疗效最强。善行经隧之水湿,泻下逐饮力峻。
⑵水肿散结——本品研末外敷有除热毒、消肿散结之效。 用于湿热肿毒。
【用法用量】0.5-1.5g,多入丸散,生品外用。醋制降 低毒性。
【使用注意】
①毒性大,非正壮邪实者不能用。
芒硝
【性味归经】苦、咸,大寒。归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
⑴软坚泻下——本品苦寒可降泄火热,味咸软坚可通燥 结,故能泻热通便,软坚润燥,为治实热积滞,大便 秘结的要药。
⑵清热泻火——本品苦寒有清热泻火、解毒的功效,用 治:痈肿疮疡(化水外用),口舌生疮(混砂为散, 冰硼散),咽肿止赤等证(豆腐上蒸化取液点眼)。
⑵消肿散结——本品能攻疮毒,通结滞,用于痈 肿疮毒及痰核。
【用法用量】1.5-3g,多作丸散剂,每次1g。 【使用注意】同甘遂。
芫花
【功效应用】 ⑴泻水逐饮——本品类似甘遂,芫花有峻下遂水
之功,但作用稍次。其花性轻扬,善泻上部胸 胁之水,且以治痰饮见长。用于:痰饮停聚胸 胁(咳喘、胁肋引痛)及水肿胀满等证。 ⑵杀虫——本品有杀虫疗癣之功,可以驱杀蛔虫, 治疗头癣。
⑶峻下逐水药,作用峻猛。
四、使用注意:
⑴里实兼有表证者应先解表后攻里,或者表里双解,以 免表邪内陷。
⑵里实而正虚者,应与补养药同用,以免攻邪伤正。
⑶攻下药和逐水药多有毒性,易伤正气,须严格掌握剂 量。不可久用,临床应用时当“中病则止”。对年老 体虚、脾胃虚弱者慎用,妇女胎前产后及经期当忌用。
细目一 攻下药
巴豆 【功效应用】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蚀疮。 用于:寒积便秘,腹满胀痛,以腹水膨胀。 【用法用量】制霜:其毒性和泻下力减小。 宜作丸散:0.1-0.3g。 【使用注意】性热大毒,力量峻猛,非寒积实证以及体

第二章 泻下剂PPT讲解课件

第二章 泻下剂PPT讲解课件

失温 手足欠温 不布
口淡不渴
方义
干姜
(臣)
温阳+泻下
特点
寓温补于攻下
温 脾汤
阳虚 寒积

益气补脾
大 黄
( 君 )
附 子
人参 甘草(佐使)
润肠软坚
芒硝
当归
(臣)
温攻 阳下
[运用]
1、本方为温下的常 用方。
2、证治要点:腹痛, 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 沉弦而迟。
3、痛甚加强行气; 冷甚加强祛寒。
4、药量:大黄用量 最重;方中辛热药的用量 大于寒凉药,才能达温下 之目的。
2、临床证治要点:数日不大便, 脘腹胀满,苔黄厚而干,脉沉数。
3、煎煮法:先煎枳、朴,后下大 黄,芒硝溶服。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荡 涤 胃 腑 积 热
阳 明 腑 实 证
大 黄


硝黄 朴 枳朴 重
行 气 并

去硝, 朴为黄
痞 满
之半

痞 满 燥 实
泻 下 峻 剂
泻 下 轻 剂
去枳、朴 燥
第二章
概述
含 义
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 肠胃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 作用,以治里实证的方剂,称泻下剂。
分 类
寒下 温下 润下 逐水 攻补兼施
五类

1、无里实,及年老、孕妇、产后、经期、胃肠出血者,

均宜慎用。 2、中病即止,免伤脾胃,同时忌油腻及难消化食物。
《伤寒论》
治腹痛便秘 治大便干燥 治脘腹饱胀满 治脘腹痞闷




热结-(泻热)
气滞-(理气)

中药学课件--泻下药 PPT课件

中药学课件--泻下药  PPT课件
2019/2/14 中药学 52
2019/2/14 中药学 34
郁李仁
【药用】 本品蔷薇 科植物郁 李的成熟 种子。
2019/2/14
中药学
35
郁李仁
【性味与归经】 辛、苦、甘,平。 入大肠、小肠、脾经。
2019/2/14
中药学
36
【功效主治】
功效 主治
润肠通便 特点:质润而降,兼行肠中积滞。 应用:大肠气滞,便秘兼气滞腹胀者 利水消肿 特点:下气利水消肿 应用:水肿腹胀满,脚气浮肿兼便秘者
清泄湿热 水肿、黄疸、淋证
2019/2/14
中药学
13
影响大黄泻下力量的因素
一、炮制 生用—力强 酒制--力弱、活血力强 炒炭—只有止血的作用 熟用—比生用力弱、比酒制力强
2019/2/14
中药学
14
影响大黄泻下力量的因素
二、配伍 与芒硝,增强疗效(大承气汤) 与甘草,泻下缓和(调胃承气汤)
2019/2/14
中药学
29
第二节 润下药
多为植物的种仁或果仁,富含油脂,具有 润滑作用,使大便易于排出,适用于一切血 虚津枯所致的便秘。
合理配伍,
如热盛伤津而便秘者,可与养阴药配伍; 兼血虚者,可与补血药配伍; 兼气滞者,须与理气药配伍。
2019/2/14 中药学 30
火麻仁
【药用】 为大麻科 植物大麻 的果实。
2019/2/14 中药学 44
大戟、甘遂、芫花功效主治异同
1. 2. 3. 不同点: 甘遂又疗风痰,治癫痫; 大戟又消瘰疬等; 芫花又祛痰止咳,治寒痰咳嗽等。
2019/2/14
中药学
45
巴 豆
【药用】本品为大戟科乔木巴豆的成熟果实。

《中药学》课件——第3章 泻下药

《中药学》课件——第3章 泻下药

功用
1.清热解毒----
肠痈 配牡疮丹痈皮、、丹桃毒仁初
起配金银花、
内痈 连翘
1.热毒疮痈
外痈—内服、外用
2.烫火伤
配地榆—外敷
功用
配桃仁、土鳖虫
产后瘀血腹痛配川芎、当归等 2.逐瘀通经—瘀血证 血瘀经闭癥块配桃仁、红花
损伤瘀肿
功用
配茵陈、栀子 湿热黄疸 配木通、车前子、栀子 3.利湿退黄 淋证
2.清热泻火│
玄明粉化水清水洗点口眼腔
│目赤
└疮疡—乳痈、肠痈、痔疮
本品煎汤外敷或外洗
芒 硝《名医别录》 攻下药
用法用量
10~15g,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后服。外 用适量。
使用注意
10/22/2023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用或慎用。因含钠离子 多,水肿病人慎用。
中药学
10/22/2023
大黄
芒硝
共:1.均苦、寒
第三章
泻下药
10/22/2023
中药学
泻下药
【目的要求】
1.掌握泻下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证、配伍方法 及攻下药、润下药、峻下药的性能特点和使用 注意。
2.掌握药物2味、了解药物11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攻下、峻下药大多作用峻猛,或有毒性,要求
掌握用法(含炮制)、剂量及禁忌,以保证用 药安全。
10/22/2023
10/22/2023
10/22/2023
来源
C火麻仁
《本经》
桑科植物大麻的干燥成 熟果实。又名:麻(《诗经》)
痛、牙龈肿痛

3.(止血药)凉血止血--实为清热泻火功效的延伸。
(3) 乳痈,化水或用纱布包裹外敷
(本品苦降,能使上炎之火下泄,引热(血)下行,釜底抽薪,又 (4) 肠痈,与大黄、大蒜同用,捣烂外敷

泻下药ppt课件

泻下药ppt课件

2.常规配伍:泻下药配伍行气药。
3.特点:攻下
强——有形实邪(燥屎)
胃肠积滞(便秘)
润下
弱——虚实夹杂
峻下——体内积水(水肿)—峻——有形实邪(水)
4.功效比较:大黄芒硝、大黄栀子、大黄巴豆、火麻仁郁李仁、 甘遂大戟芫花
5.大黄、芒硝、巴豆、甘遂——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6.处方用名:大黄(生大黄、酒大黄、大黄炭)。芒硝(皮硝、 朴硝、牙硝、芒硝、玄明粉)
疥癣恶疮。
入丸散,每次0.1~0.3g,不入煎剂(因其腐蚀性)。
制巴豆霜减毒
孕妇及体弱者忌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28
大黄 巴豆
泻下攻积
苦寒,用于热结便秘。 泻火解毒、凉血止血、 活血化瘀、清利湿热
辛热,力强,用于寒积便秘。 逐水退肿,祛痰利咽, 蚀腐肉疗疮毒
29
泻下药学习要点
1.掌握泻 有毒 根
212
芫花
苦辛温 有毒 肺脾肾 花蕾
223
甘遂 京大戟 芫花
作用最强,毒性最小 泻水逐饮 作用次之,毒性较强
作用较弱,毒性最强
均有毒, 均反甘草, 均孕妇及体弱者禁用, 均醋制减毒, 均配大枣减毒。
24
牵牛子
苦寒 有毒 肺肾大肠 种子
25
牵牛子 苦寒 有毒 大肠胃肺肾膀胱
确保安全有效用药。
19
甘遂 苦寒 肺肾大肠 有毒 块根
20
甘遂 苦辛寒 有毒 大肠肺肾
一、泻水逐饮——水肿、臌胀、停饮。 为泄水圣药,因其苦寒,多用于水热互结证。如十枣汤。 二、消肿散结——疮痈肿毒。
入丸散,每次0.5~1g。有效成分难溶于 水,故不入煎剂。宜醋制减毒。
虚弱者及孕妇忌用。反甘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泻下
实验研究
① 生大黄:对整个结肠电活动匀有明显兴奋作用, 活动频率↑、幅度↑, 对小肠几乎无影响。
② 在小肠-大肠交界处结扎,将蒽苷注入小肠,药物 仍在大肠发挥作用,是大肠蠕动(小肠吸收后又作用 于大肠)。
泻下
作用机制
大黄(结合型蒽苷)
大部分 大肠细菌酶
直接刺激神经从,促进胃肠运动
苷兴元奋肠平滑肌M受体 蠕动↑ 抑制肠细胞膜Na-K-ATP酶 钠、水吸收↓
[成分]
结合型:蒽苷、双蒽酮苷、 包括蕃泻苷A、B、C、D、E
蒽醌衍生物 大黄酸
游离型:苷元 大黄素 芦荟大黄素
大黄鞣质 鞣质 没食子酸
儿茶精(d-儿茶素)
大黄药理作用 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泻下作用 保肝、利胆 抗急性胰腺炎
胃黏膜保护 利尿改善肾功能 对血液系统作用 抗氧化抗自由基
抗病原体 抗炎、抗肿瘤
常用药物
大黄
芒硝
番泻叶
芦荟
大黄
药用来源:
北大黄,主产于青 海、甘肃等地
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
南大黄,主产于四川
干燥根及根茎
生用,或酒炒,酒蒸,炒炭用
别名:川军、锦纹、将军
气味重浊,直降下行,走而不守, 有斩关夺门之力,故号将军
[功效]
大黄
泻热通肠,凉血解Biblioteka ,逐瘀通经大黄泻下药共同的药理作用
利尿作用
某些泻下药具有较强的利尿作用。 以峻下逐水药为主,尿量↑;大黄
泻下药共同的药理作用
抗病原体
某些泻下药及其有效成分,对多种致病 菌、真菌、病毒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 大黄、芦荟 --- 细菌、真菌、病毒、阿米巴原虫 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
◆ 商陆、芫花、番泻叶、巴豆--G+球菌、G-杆菌、真菌
泻 下

小部分 肝脏代谢
大黄(结合型蒽苷)
注意
① 结合型蒽苷
加热(炮制) 久煎(>10 min)
小肠
苷元
分解
泻下
②鞣质有止泻作用 停药后便秘 ③不能长期用,可引起肠道神经病变
小结:
泻下作用 利胆作用 荡涤肠胃、攻积导滞 促进胰液分泌 大黄 止血 抗菌、抗病毒 泻火凉血 降低高氮质血症 调整免疫功能 活血化瘀 逐瘀通经 改善微循环
玄明粉化 水滴眼
外敷局部
歌括: 芒硝味咸,润燥软坚,性寒降火,泻积通便。
[成分]
芒硝
硫酸钠(Na2SO4 · 10H2O),约占96%~ 98%,尚含少量硫酸镁、硫酸钙和氯化钠等。
芒硝药理作用 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泻下作用
其他药理作用
芒硝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⑴泻下 有效成份:硫酸钠--硫酸根离子 作用特点:容积性泻下
里实证
主要病因:胃肠道蠕动功能减弱,病原微生物 感染
病理过程:便秘、发热、腹痛、炎症等
泻下药
概述 [功效] 通利大便、排出积滞、攻逐水饮。
泻下药的应用,不仅只是单纯的通便,可概括为以 下三个方面:
1、通利大便:排除肠道内宿食积滞; 2、清导实热:导热下行,可清热、泻火、解毒。 3、逐水消肿:使湿邪从大、小便排出,消除水肿
免疫调节
大黄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泻下
本草经称:大黄能“涤荡胃肠,推陈出新、通利水 谷”等。常用于大便燥结,热结便泌,功效确实,一 般在服药后6-10小时排出稀便。
泻下
大黄
致泻主要成分:结合型 蒽甙,其中番泻苷A
(sennoside A)作用最强, 苷元作用较弱。
部位:主要在大肠,能 提高中段和远段结肠的 张力,便其运动加强。
泻下药共同的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
某些泻下药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 大黄、商陆:作用明显
抑制炎性细胞因子; 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
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 统,可的松
泻下药共同的药理作用
抗肿瘤
◆ 大黄、芦荟、商陆、芫花、大戟均具有 抗肿瘤作用。 ◆ 抑制肿瘤细胞蛋白质合成
第一节 攻下药
凡泻下作用较强,能攻下通便,荡涤 积滞,以治疗便秘及胃肠积滞证为主的药 物,称为攻下药。
,用于→寒积,水饮停蓄。
泻下药
[分类]
根据其药性和功效不同可分为:
1、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常配养阴益血药合用; 2、攻下药:大黄、芒硝、番泻叶。常配行气药用; 3、峻下逐水药:甘遂、大戟、商陆、巴豆、牵牛子、
芫花
泻下药的药理作用 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1.泻下作用
2.利尿作用
3.抗病原体
4.抗炎作用
泻下药教学
第一节 概述
一. 含义
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
泻下通便 消除积滞 通腑泻热 祛除水饮
药物分类
里实证候
肠胃实热内结 阴亏津枯 水饮内停
多种急 腹症
体弱、术 后及产后
便秘
胸腹部 积水
常见疾病
1、急腹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胆道感染、急 性囊性尾炎、急性肠梗阻 2、传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染性肝炎、 暴发性痢疾 3、内科疾病:肝硬化腹水、渗出性胸膜炎、 老人、幼儿及产后便秘等。
泻下
作用机制
由于芒硝主要成分是硫酸钠,口服后 硫酸钠水解产生大量硫酸根离子,不易被 肠壁吸收,使肠内渗透压升高,阻止肠腔 内水分吸收,致肠容积扩大,肠腔扩张, 刺激肠壁引起肠蠕动增加而致泻。
芒硝
[药理作用]
2、其他药理作用
利胆:口服小剂量,可刺激小肠壶腹部,反射性地引 起胆囊收缩,胆道括约肌松弛,故促进胆汁排出。
5.抗肿瘤作用
泻下药共同的药理作用
1.泻下作用
泻下药及其复方均能使肠蠕动增 加,具有不同程度的泻下作用,根 据作用特点可分为刺激性泻药、容 积性泻药及润滑性泻药。
分类及成分
(1)刺激性泻药 结合型蒽苷(大黄、番泻叶、芦荟)、 牵牛子苷(牵牛子)、巴豆油(巴豆)、芫花酯(芫 花)
(2)容积性泻药 硫酸钠(芒硝) (3)润滑性泻药 脂肪油(火麻仁、郁李仁)
本类药物通便作用较强,适用于各种便秘 及湿热积、食积、虫积等多种胃肠积滞证。
本类药物兼有清热泻火作用,适用于 温热病,高热神昏,谵语发狂;火热上 炎所致的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牙龈 肿痛,及吐血、衄血、咯血等血热妄行 之上部出血证。
上述里热证,无论有无便秘,均可应用 本类药物以清除实热,或导热下行,起 到“釜底抽薪”作用。
[现代应用]
大黄
便秘、急腹症状、肾功能衰竭、 急性感染性疾病、出血性疾病
[不良反应]
大黄
生大黄服用过量有胃肠道反应、头昏,长 期使用有肝毒性。
芒硝
含硫酸钠的天然矿物芒硝的精 制结晶,又称玄明粉、元明粉
芒硝
[功效]
泻下
功 效
软坚
[主治]
实热积滞,大便燥结
清热
咽痛、口疮、目赤、痈疮肿痛
入散剂,吹喉 或涂患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