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心理的商业步行街景观人性化设计
商业步行街公共设施的人文化设计

商业步行街公共设施的人文化设计首先,商业步行街公共设施的人文化设计应考虑到人们的需求和习惯。
商业步行街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因此,公共设施的设计应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需求。
例如,设立休息区域,提供舒适的座椅和遮阳设施,让人们可以休息和欣赏周围的环境。
另外,商业步行街通常会有很多人流量,因此在设计公共设施时应考虑到人们的排队和等候问题,比如设立排队区域和候车亭。
其次,商业步行街公共设施的人文化设计应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商业步行街通常是城市的繁华地段,因此,设计公共设施时应注重环境保护。
可以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如使用再生材料制作座椅和其他公共设施,同时设立垃圾分类回收设施,引导人们养成环保的习惯。
此外,商业步行街还可以设置绿化带、花坛和水景等景观,使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增加人们的舒适感。
再者,商业步行街公共设施的人文化设计应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
商业步行街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场所,不同文化的交融和碰撞是其独特之处。
在公共设施的设计中,可以融入当地的历史文化元素,如雕塑、壁画等,展示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
同时,也可以创新设计公共设施,引入现代艺术和科技元素,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和体验。
这样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文化,也能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增加商业步行街的魅力。
最后,商业步行街公共设施的人文化设计应注重参与和互动。
商业步行街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公共设施的设计应鼓励人们的参与和互动。
例如,可以设置公共艺术装置,供人们观赏和互动;还可以设置户外音乐设施,让人们可以演奏或欣赏音乐;另外,商业步行街还可以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吸引人们的参与和互动,增强步行街的活力和魅力。
综上所述,商业步行街公共设施的人文化设计是提升商业步行街吸引力和舒适性的重要手段。
在其中考虑人们的需求和习惯,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传承和创新文化,以及鼓励参与和互动,将为商业步行街带来更好的体验和感受,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光顾。
基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城市商业街道设计研究——以呼和浩特市中山西路商业街为例

基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城市商业街道设计研究——以呼和浩特市中山西路商业街为例张妤婧韩瑛 ZHANG Yujing HAN Ying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
为满足人们的行为需求,提升城市商业街道公共空间品质,使人们拥有更好的感观体验,基于环境行为心理学对呼和浩特市中山西路商业街的公共空间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立面、剖面及步行空间行为活动分析挖掘现存问题,提出改造策略。
环境行为心理学;城市商业街道;步行空间;街区更新呼和浩特市商圈众多,其中中山路商圈是核心商圈,内含维多利商厦、振华购物中心、王府井百货等;万达商圈位于东部居民密集区,是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商圈;火车站商圈作为呼和浩特市传统的商业区、物流港,主要以批发市场为主,缺乏有特色的休闲娱乐场所;嘉贸购物中心商圈交通便利,集聚购物、娱乐、餐饮等配套设施,但相对其他商圈整体实力偏弱。
1M2路段现状肌理2M2路段周边现状3M2路段道路等级划分2.1 立面分析1)功能 M2路段共有店面53间,功能类型7种,从立面处理可以看出,路段建筑多为高层商厦,是非常繁华的商业综合体街区。
2)透明度界面总透明度为63%,M2路段多为商业综合体,底层多采用透明橱窗及透明门窗增加吸引力,提升商业活力。
3)开敞度非连续性界面总长度为29.2m,总开敞度为4.7%,由于M2路段寸土寸金,因此商业综合体整体布局集中,街道开敞度较低。
2.2 剖面分析从M2路段中选取4个节点进行剖面分析。
41-1剖面52-2剖面3)3-3剖面位于民族商场东部,底层多为室内商业且无对外开放的可视性较好的入口,前区活力一般(见图6)。
63-3剖面4)4-4剖面位于M2路段端部,且具有较大高差,吸引力较弱,商业活力一般(见图7)。
74-4剖面2.3 步行空间行为活动分析观望与驻足人数占比相对较高,逗留与休息人数占比较低,主要原因可能是M2路段相对开放,座椅数量少且卫生情况较差,可提供休息功能的长椅多位于其他路段,出现顾客疲劳无处休息,环卫工人在台阶处休息的现象。
浅谈步行街的人性化设计

浅谈步行街的人性化设计摘要:步行街作为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正日渐成为一个商业世界发展的新趋势,是一种创造商业价值的重要手段。
本文主要针对徐州户部山步行街人性化设计缺失的现状,进行解读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改造建议,以期对于该步行街的人性化设计问题能有所帮助。
关键字:步行街;问题;改造建议美国第五大道的现代与时尚,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的浪漫情调与金碧辉煌,日本东京都新宿大街的活力与繁华,加拿大蒙特利尔地下城的特殊环境魅力,这些商业步行街不仅是城市的形象代表和名片,而且大大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
所以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营建城市步行街,似成为一种时尚。
1 徐州户部山步行街概况1.1 户部山的历史户部山位于徐州老城南门外,原名南山,海拔70米,方圆十万平方米。
因地势高爽,距城区较近,很早就成为登高胜地。
户部山久负盛名,黄金宝地,因位于徐州古城之南又称南山。
公元206年,西楚霸王项羽定都彭城,曾在山顶建戏马台,而成为徐州的第一胜迹。
户部山位于徐州老城区中心,古城中轴线上,围绕戏马台是明清时代建造的古民居建筑群,形成了独特的户部山历史街区文化。
户部山现在民居以清代建筑为主,间有明代和民国时期的民居。
大致可分三类:一是官宦之家,二是富商之宅,三是一般富裕人家。
共有各家大院20余个,达200多个院落,房屋千余间,总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占地约两万平方米,但破坏比较严重,有的开始修复,有的可能不修复。
1.2 户部山的现状户部山步行街于2003年建成,北起建国路,南止和平路,全长900米,两侧为明清时期古建筑群和仿古式建筑。
该步行街集聚旅游、餐饮、休闲、购物、文化等功能为一体,包含IT电子、饮食休闲、美容美发、洗浴健身、酒吧茶社、商务办公等二十余种业态。
2008年,户部山步行街综合整治列入市城市重点工程项目,该工程分为美化、绿化、亮化三个部分,主要包括仿古建筑物完善,道路铺装,外立面出新,空调压缩机、门窗装饰、广告店招规范,景观照明出彩,街面绿化等项目。
步行商业街依据心理、行为因素创造人性空间的设计原则

步行商业街依据心理、行为因素创造人性空间的设计原则(一) 步行商业街的概念界定现代步行商业街是现代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常位于城市中心区,由几个街区组成,完全或主要用于步行,它最集中地体现出整个城市的社会文化象征,成为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
实际上,正如著名学者路易斯·康所说的那样:“城市始于作为交流场所的公共开放空间和街道,人际交流是城市的本原”。
步行街于城市的意义首先是生活,然后才是交通。
步行商业街应该是一个综合城市中心,是包括办公、商业、和居住的混合用途的区域。
(二) 步行商业街人性化空间的设计原则1. 多元复合的功能结构现代的商业街已不满足于单纯的购物功能,而是朝多元化方向发展,集购物,娱乐,饮食,观光等内容于一身。
步行街内的商户多样化,配以完备的设施和充满活力的各类活动,从而吸引丰富的使用人群。
不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能找到他们感兴趣的商品;餐饮从冷食摊、快餐店到酒楼、饭庄,光临此处的顾客,既是都市风情画的一部分,也是观看熙熙攘攘人群的观众;此外,书店、电影院也能为步行街带来稳定的人流,他们使步行街上人们的活动更丰富,避免了单一的纯购物活动,使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需求的最大满足。
在步行街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人始终作为街道的使用主体,而步行则是各种行为活动展开的基本方式,在人们逛街的过程中感受步行街里的空间,而活动的人群也构成步行街里最重要的一道风景线。
商业步行街虽然主要是为商业服务,但是,城市中各种丰富的活动内容都可以在此体现,它应该是人们生活的浓缩,浓厚的生活气息才是步行街最终的目标,才能真正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还人们一个亲近的空间。
2. 完善的环境设施环境设施的完善体现着一个城市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和社会民主的程度,完善的环境设施会给人们的正常城市生活带来许多便利。
著名景园建筑师哈普林曾这样描叙到,“在城市中,建筑群之间布满了城市生活所需的各种环境陈设,有了这些设施,城市空间才能使用方便。
基于心理学基础的商业中心区步行系统规划的研究——以观音桥商圈步行系统规划为例

因素 很 多 , 主 要 包括 步 行 空间 的环 境卫 生 、 醒 目的引 导 江 北 区观 音桥 位于 重庆 渝 中 半 岛和 北 部地 区 的几 设施 , 优 美 的沿街 景观 等 。在步行 系 统规划研 究 中加 强 何 中心 , 是传 统 的商 贸 繁华 区域 , 是重庆 市 人 民政府 确 对 人性 化 的考 虑 , 注 重 细 节 景观 处 理 , 真 正做 到“以人 定 的五 大 商 圈之 一 , 是 江 北 区政 治 、 经济 、 文 化 中心 和 为本 ” 的步 行空 间环境 。
一
大 ,其 中人 流量 最 大为 建 新北 路人 行天 桥 ( 泰 兴 电脑 城) , 双 向人流量 达到 了 5 0 3 0 p / h 。由于地形 原 因和 其他
2 . 3 行人在步行空间里寻求安全性步行心理 圈 再 提
升—— 以太 阳谷 、 超 大 型新华 书 城 、 百脑 汇等 为 龙头 的 行 人 在街 道 行 走 时 , 会 有 意 无 意靠 近 围墙 、 柱列、 5 0 0万 m 的“ 一心 四片 ” 商 圈核 心 区。 ‘ 树列 、 栏 杆扶 手 等 , 因 为这 些 物 体 可 以提 供 依 靠 感 , 以 4 . 1 观音桥 商业中心区现状步行特点 至 靠 近 他 们 可 以减 少 自 己被 注 意 和 自 己要 关 注 的 范
施人 流 量差 差 异较 大 ,人 行天 桥 的通行 压 力差 距 也很
庇 护感 。
3 商业中心区步行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城 市 商业 中心 区在地 理 位置 上 的优 势 ,使 城 市 中 心 区交通 便捷 、 可达 性较 好 , 吸 引着 相 当数 量 的居 住人 口和 商业 、 文 化 活动在 这 里聚 集 , 公共 空 间与 公共 生活 同样 的丰 富 多彩 , 中心 区是城 市 中最 有 活力 的地 区 , 是 城 市 的魅 力 所在 。重视 中心 区步行 空 间 、 环境 的开发建 设, 并在 城 市 设 计 过 程 中逐 步 实 现其 整 体 化 、 系 统化 , 最 终形 成 步行 系 统 。城 市商 业 中心 区 的空 间形 态 是多 种 多样 的, 建 立 中心 区步 行 系统 , 旨在 强调 各个 空 间形 态 之 间或 者各 个 活 动 场所 之 间 的联 系 和 相 互 作用 力 。 个好 的步行 系 统 ,是深 入 地 区空 间 网络 内部 的主 线 和 脉络 , 以其清 晰 、 明确 、 整体 的空 间联 系机 制 , 促进 形 成 从局 部 到全 局 的 中心 区整 体空 间格局 ,并协 助营 造 出符合 人们 行 为心 理 和地 域 、 文 化特 色 的空 间环 境 , 帮 助 人们对 城 市地 区整体 空 间意象认 知 的一致和 延 续 。 商 业 中心 区步 行 系统 要 与 区 内的城 市 交通 网络 形 成对 应配 合 的密切 关系 。主要 包括 : 步行 体系 与 区 内主 要 交通 站 点直 接相 连 , 与 公交 站 点密 切 结合 ; 步 行体 系 各个 接 口与停 车场 有 便捷 的联系 :步行 体 系及 其各 换 乘 点与 中心 区 内人群 的 出行模 式 、流 量 分布 相 一致 等 等 。其 中 , 最重 要 的还是 要充 分 了解 中心 区 的整体 交通 状 况 以及特 殊 性 ,协 调好 各个 交 通方 式之 间 的组织 关 系。 使 之 符合 中心 区未 来发 展 的需 要 。其 次 , 商业 中心 区 内建 设步 行 系统 后 ,一 方面 由于某 些路 段 封 闭 了机 动车 交通 专 供行 人 使用 ,机 动 车 可利用 的道 路面 积 减 少; 另一 方面 步行 街 吸 引 了更 多 的客流 , 客 运 交通 量增
基于人性体验的开放式商业街区景观设计

基于人性体验的开放式商业街区景观设计发布时间:2021-06-03T09:36:42.150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6期作者:杨映西[导读] 摘要:在新时代下,伴随城市化建设的持续深入,市民的活动空间也越来越小,逛街也逐步变成“休闲、度假”的方式之一。
深圳市欧博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摘要:在新时代下,伴随城市化建设的持续深入,市民的活动空间也越来越小,逛街也逐步变成“休闲、度假”的方式之一。
在这样的环境下,商业综合体的街区式景观设计也随之不断变化。
其中开放式街区景观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且进一步强化了购物体验、激活了身体五感,令商业综合体获得了创新性发展。
基于此,本文从人的生活和体验出发,立足于街区尺度、界面和结构,探讨了开放街区式景观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景观设计;人性体验;商业景观;开放式街区引言:在现代化城市飞快发展的背景下,带来了更高的人口密度、开发强度、城市复合度,人们越来越注重物质文化、场所景观等方面的追求。
尤其是商业综合体,更是集约化体现了城市化建设水平,可以有效共享资源、带动系列化产业。
而在设计这种综合体的景观时,为了进一步优化商业发展,还应积极转变风格、结合人性尺度与生态需求,以彰显时代感,打造街区式人文景观,引起市民的共鸣。
一、开放式商业街区景观设计理念在现代化的城市当中,很多景观设计主要旨在提供给公众欣赏。
所以,通过景观设计,就是为了营造美好的视觉体验。
其中主要涉及遮阴、休憩等功能,提供给公众意义非凡的景观。
但是,在国内很多城市中,大量的景观过分强调视觉形式美、纪念性或者展示性,却一度忽视了观看者的参与感,未融入人的行为,视人们为外在观看者,而非内在体验者。
设计常常通过前卫的符号元素,设置网红打卡点,但只有视觉刺激而缺乏体验和参与记忆的景观如果没有人群支撑往往如昙花一现难以可持续发展,沦为了一次性快消品。
因此,将尺度宜人的街区设计理念融入到综合体中,注重人的场所体验,并深度挖掘并植入地域人文内核,塑造空间标志性与文化特色,同时坚持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需求,并关注项目全生命层面与新技术层面的实验性与落地性。
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的四大原则

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的四大原则
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的四大原则
景观是自然和人类社会过程在土地上的烙印,它不是纯粹的自然空间,而是复合的。
步行商业街景观别于共它的景观,它是动态的四维空间景观,具有时空连续性的韵律感和美感。
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就是将所有的景观要素巧妙和谐地组织起来的一种艺术。
下面有大业园林技术人员为大家分享一下步行商业街的景观设计四大原则!
1、在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中,要遵循人性化原则。
步行商业街具有积极的空间性质,它们为城市空间的特殊要素,不仅是表现它的物理形态,而且普遍地被看成是人们公共交往的场所,它的服务对象终究是人。
街道的尺度、路面的铺装、小品的设备都应具有人情味。
2、在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中,要善于利用和保护传统风貌。
许多步行商业街都规划在有历史传统的街道中,那些久盛名的老店,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犹如历史的画倦,会使步行商业街增色生辉。
在这些地段设计步行商业街时,要注意保护原有风貌,不进行大规模的改造。
如:南京夫子庙商业街、天津古文化街等都属于这种性质。
3、在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中,要遵循可识别性原则。
构成并识别环境是人和动物的本能。
可识别的环境可使人们增强对环境体验的深度,也给人心理上产生安全感。
通过步行商业街空间的收放,界面的变化和标志的点缀可加强可识别性。
4、在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中,要遵循景观视觉连续性原则。
步行商业街线形和空间设计具有从步行者步行的角度来看四维空间外观,且应当是顺畅连续的、可预知的线形和空间。
最大限度保持自然形态,避免大填大挖,因为自然形态具有促进人类美满生存与发展美学特征。
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一、本文概述在现代城市规划中,街道步行空间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形象。
然而,当前许多城市的街道步行空间设计忽视了人性化的需求,导致步行环境不佳,影响了市民的出行体验和身心健康。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通过分析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性、原则和具体实践案例,为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界定了街道步行空间人性化设计的概念,阐述了其内涵和重要性。
接着,从人的行为心理、生理需求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出发,提出了人性化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可识别性和文化性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分析,深入探讨了人性化设计在街道步行空间中的具体应用,如步行道的规划、休息设施的布置、景观环境的营造等。
文章总结了人性化设计在街道步行空间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建议,以期为我国城市街道步行空间的规划和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推动城市规划和设计领域对街道步行空间人性化设计的重视,提高城市步行环境的质量,为市民创造更加宜居、宜行的城市生活空间。
二、街道步行空间现状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街道步行空间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整体形象。
然而,当前街道步行空间的设计与实施中,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步行空间的规划布局不尽合理。
在一些城市中,步行空间被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等挤压,使得行人只能在狭窄的空间中穿行,安全隐患大。
同时,步行空间的连续性经常被打断,如被停车场、占道经营等行为占据,使得步行者无法顺畅到达目的地。
步行空间的设施配置不足。
座椅、垃圾桶、照明等设施的缺乏,使得步行空间的使用体验大打折扣。
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也亟待加强,以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出行需求。
再者,步行空间的环境品质有待提高。
部分街道步行空间存在卫生状况差、绿化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市民的出行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卷第6期2012年12月福建工程学院学报JournalofFuj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V01.10No.6Dec.2012doi:10.3969/j.issn.1672—4348.2012.06.006基于行为心理的商业步行街景观人性化设计林幼丹(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福建福州350118)摘要:基于行为心理学,分析了商业步行街“行走”、“休息”、“交谈”3种基本行为心理,并依照人的各种感官感受,论述了商业步行街人性化景观的设计原则、思路和方法。
认为商业步行街的外部空间设计,应以人的行为心理为出发点,兼顾地域文化特色,配合地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人性化”购物环境,从而繁荣商贸经济,体现"-3代景观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商业步行街;空间设计;行为心理;感官感受;人性化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348(2012)06—0545—07Behaviourpsychology-basedhumanedesignofcommercialpedestrianstreetsLinYoudan(SchoolofArchitectureandUrbanPlanning,Fuj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Fuzhou350118,China)Abstract:Thebehaviouralpsychologyofpeoplegoingtothecommercialpedestrianstreetsisana—lysed.Theprinciples,ideasandmethodsofhumanelandscapedesignareelaboratedwithrelationtohumansenses.Theexternalspacedesignofcommercialpedestrianstreetsisdiscussed.Itissug—gestedthatthedesignofcommercialpedestrianstreetsshouldcombinethebehaviourpsychologyofpeopleandthegeographicalandculturalcharacteristicstoprovidefavourableshoppingenvironmentforpeopleandtoenhancetheprosperityofcommercialeconomy.Keywords:commercialpedestrianstreet;spacedesign;behavioural;psychology;perception;hu·manization引言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上海南京路、武汉汉正街、宁波天一广场、王府井步行街等迅速兴起,随之在我国各大中小城市,商业步行街的建设蔚然成风,方兴未艾。
商业步行街是为了迎合人们的行为心理和消费习惯,逐步建立起的一种购物活动,与城市交通相分离,融购物、休闲、娱乐、街道景观展示和强调文化和地域性特色为一体的城市生活街道类型¨j。
基此,商业步行街应不同于其他城市街道,它首先是方便的购物环境,其次是提供市民休闲活动愉悦身心的文化场所。
而目前,我国设计师们更多关注的是商业步行街的功能分区、节点处理、路面铺砖拼接、灯光效果等商业性和艺术性较为凸显的景观,有的也基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设置了一些如座椅之类的休息设施,但是离真正“人性化”尚有很大的差距。
例如:交通秩序混乱、景观塑造不足或景观过剩、生态环境恶劣等等。
多数人对于盲目跟风、缺乏思考的建设表示不满意,感觉很多商业步行街环境仅是体现设计者的主观意愿,而缺少对使用者的人文关怀。
人性化的设计应是在设计过程当中,根据人的行为习惯、人体的生理结构、人的心理常规状态、收稿日期:2012—09—13基金项目:福建工程学院青年基金项目(GY—G08112)作者简介:林幼丹(1974一),女(汉),福建福州人,高级工程师,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546福建工程学院学报第10卷人的思维方式等,对人们衣、食、住、行等一切活动进行综合分析,并在具体的设计方案中体现对人的进行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满足。
2J。
因此,人性化设计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
鉴此,本文针对商业步行街人群的复杂性,根据商业步行街不同人群不同行为心理,紧扣“人性化”设计核心——“以人为本”,探索如何完善当今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
1商业步行街景观人性化设计内涵人性化景观设计,即尊重人性需求,尊重人的自然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动态设计理念。
它是针对不同行为的人群对环境景观的各种需要和感受,立足关注提升人的生活质量而进行的动态设计,其设计原则主要是从物理层次和心理层次上来体现人性关怀。
1.1物理层次物理层次上的人性化设计,包含2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满足商业步行街的功能需要,从根本上满足人的舒适性和行为特征需求;其二,从自然环境和地域环境上,对物质空间进行理性布局,达到增加场地的使用效率目的。
1.2心理层次心理层次上的人性化设计,主要依据人具有多元的感官,如耳朵、鼻子、舌头、眼睛、手足等,通过这些不同的感官产生听觉、嗅觉、味觉、视觉等各种感受,并随着这些不同的感受产生的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直接影响人的情感以及对环境的评价。
尽管如此,人总体上都需要愉悦、轻松、欢快的氛围,抑或安静、温馨、怀旧的美感,而这些感受首要取决于人所处场所的整体感和安全感、领域感和归属感。
同时,商业步行街的人群除性别不同外,还存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的差异,导致对同一环境产生不同的器官感受和服务需求。
因此,心理层次上的人性化设计应尽量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使用需求,做到不同人群各得其所、各尽其欢,是商业步行街人性化景观设计原则的终极目标。
2商业步行街景观人性化设计思路2.1针对不同行为人群的行为心理JaderToga和ClaraCardia通过实验证明,一个人的心理因素能够影响空间感知、空间经验和空间说明旧J。
通俗地说,个体的生活背景,文化背景以及他们的性格、爱好存在差异,都会造成不同的人对同一个景观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
同时,人与环境又存在着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人产生的心理活动决定了行为的实施,从而影响环境的再塑造,也影响人对场所产生的情感和空间的包容性。
因此,设计者要把握在商业步行街各类人群对环境的需求,则需研究人的行为心理。
创造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环境,可以增加空间的魅力和使用率,就如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所提出的人类行为的著名公式:行为(behaviour)是由个人(person)与环境(environment)所组成的函数。
基此,人的行为心理学在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首要的就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与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所创造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4|。
人作为商业步行街的主体,基于人性化设计核心——“以人为本”,其空间环境必然要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着眼于各种类别的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心理特征,依此创造出置身于商业步行街的各类人群身心愉悦和充满吸引力的场所。
在商业步行街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最多的人就是购物者。
他们三五成群,或者以家庭为单位。
其中,女性上街购物大多是主动的,乐此不疲的,而陪逛的先生和小孩则不同:男性即使购物,往往也是直奔既定目标而去,一家家商店逛过去的购物者不多;他们更多的是需要打发时间的场所,例如书店、网吧、咖啡馆、茶馆、阅览处等;而孩子们只有游乐设施和可参与的景观,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产生足够的等待大人们购物的耐性。
除此之外,是把步行街作为通道使用的过路者,以及管理人员,包括治安人员、环卫工人、观光游览车的乘务人员、拾荒者、衣衫褴褛的乞讨者、运输大宗货物的体力劳动者、街头卖艺者等,林林总总。
尽管上述各类人群以各种目的置身于商业步行街,但根据这些人群的行为特征,大致主要分为3种:行走、休息和交谈,并且每种行为也是根据时间空间动态变化的。
2.1.1“行走者”行为心理及对景观设计需求行走,是商业步行街上最多见的行为。
商业步行街上的人群大都会在行走中寻找目标,决定下一步行动。
也就是说,每一个步行者都在遵循运动力学自然法则的同时,根据行为需要逐步改第6期林幼丹:基于行为心理的商业步行街景观人性化设计547变行走方向。
行走方式有2种:有目的行走和无目的行走。
有目的行走的人由于目标明确,步行路线呈直接或小弧线变化,对其他人流形成干扰不会太大。
这些人沿建筑边缘前行,挨家挨户走过去,一般不会轻易改变前进的方向和路线。
无目的行走者,往往节奏缓慢地走走停停,这种不连贯的步行路线和方向,将随着吸引点的出现而不时改变,这类人行走路线为折线变化。
研究表明,人们为了更好地观看周围的风景,将近60%的人在无目的前行时,步行线路总体上呈曲线“短路”,即其运动的轨迹模式是振幅狭小(一般仅3m左右)的蛇行线‘5|。
据此,商业步行街“行走者”对人性化景观设计,依照行为心理分析,其需求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景观区域性、景观方向感、景观可达性。
(1)景观区域性即行走区域集中化,与其他功能相分离,且道路宽度要不小于3m,才能同时满足折线和直线行走的需要。
同时,在不同功能区域,应该有区域界限的暗示,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不同行为,减少相互的干扰。
例如用铺砖的变化或者设置顶界面等来实现景观的区域性。
步行时,如果视觉环境和步行感受无变化会使人感到厌倦;而缺乏连续性的景观变化容易使人情绪慌乱。
这就要求商业步行街既要有整体感,又能体现空间个性。
(2)景观方向感行走最忌讳无序的空间组织。
景观(包括指示牌)中的视觉暗示,可以帮助人们在大范围环境中决定前进方向,尤其在复杂的空间,引导性的设计可以“规范”行走路线,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和障碍。
因此,景观设计要注重其等级(或序列),因为在有等级或序列的系统中,地标特征和视觉暗示可以引导步行者的决定和预期行为,例如节点之间的视觉联系(雕塑),以及景观要素的连续性与节奏感(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的金带)。
(3)景观可达性可达性是指从一个目的地走到另一个目的地的相对轻松程度,包括纵向路径和横向路径。
影响可达性的因素,包括步行者的密度、障碍物的存在、步行路面的状况和天气情况,以及各类行为者的行为特征。
如图1所示,该步行街街道设计了一定的宽适度,所以,尽管路面上有跟随大人上街的小孩在嬉戏,但他们的行为并未影响他人行走的通畅。
图l孩子的游戏不影响步行街的通畅Fig.1Awalkingstreetonwhichsomechildrenareplayinggames2.1.2“休息者”行为心理及对景观设计需求在行进或劳作过程中,几乎所有的人都需要休息,比如等待朋友、逛街过程中暂时休憩、或停下观察拍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