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10句经典名言,句句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齐峰教育

合集下载

韩非子最精辟的十句

韩非子最精辟的十句

韩非子最精辟的十句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韩非子最精辟的十句话:
1.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2. 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3. 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4.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5.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6. 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

7. 内外相应,言行相称。

8.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

9.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10.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这些名言反映了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强调了法治、权谋和实际功效的重要性。

它们在中国历史上被广泛引用,并对政治、管理和社会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非子的名言

韩非子的名言

韩非子的名言韩非子的名言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名言吧,名言具有概括自然有力,言简意赅的特点。

究竟什么样的名言才是优秀经典的名言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韩非子的名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韩非子的名言11、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

2、宰相之耳,待天下之心识而后能发3、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4、悬衡而知平,没规而知圆5、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6、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7、凡治天下必因人情8、小信诚则大信立。

9、私行胜,则少公功。

10、数披其木,毋使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将不胜春风;不胜春风,枝将害心。

11、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

12、自见之谓明。

13、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

14、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15、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

16、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17、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

18、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

19、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灭。

20、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21、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22、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

23、臣得树人,则主失党。

24、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

25、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26、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不吹毛而求小疵。

27、远听而近视以审内外之失,省同异之言以知朋党之分。

28、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

29、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

30、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於法之外,不为惠於法之内,动无非法。

31、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

32、饕贪而无餍,近利而好得者,可亡也。

33、自胜谓之强。

34、千里之马时一,其利缓;驽马日售,其利。

35、势不足以化则除之。

36、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

韩非子十大经典语录

韩非子十大经典语录

韩非子十大经典语录韩非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被誉为“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注重实践和效率。

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都有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韩非子十大经典语录,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一、“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这句话告诉我们,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就能够做到。

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才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力。

二、“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不会因为一个人的言论就评判这个人的价值;同样,他也不会因为一个人的身份或地位就否定这个人的言论。

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这句话告诉我们,了解别人是智慧的表现,了解自己更是重要的。

胜过别人只是一时的,真正的强者是能够战胜自己的人。

四、“百姓若无知,安能治之。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政府如果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就必须让百姓有知识。

只有有知识的百姓才能够理解政府的政策,才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五、“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某些情况下,当事人可能会因为情绪或利益的影响而看不清事实,而旁观者则可以从客观的角度看待问题。

六、“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这句话告诉我们,规矩是社会文明的基础,只有遵守规矩,才能够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

七、“民无信不立。

”这句话告诉我们,信任是社会的基础,如果民众之间没有信任,社会就会失去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八、“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这句话告诉我们,任何大事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

只有注重细节,才能够把大事做好。

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是善事还是恶事,都不应该小看。

我们应该勇敢地去做好每一件小事,这样才能够积累起更多的善缘。

十、“知足者富。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最大的财富在于心态。

只有知足常乐,才能够真正地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以上就是韩非子十大经典语录,这些话语虽然是几千年前的,但是它们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智慧,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韩非子的经典语录

韩非子的经典语录

韩非子的经典语录韩非子被誉为最得荀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韩非子的经典语录,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1、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译文千里长的大堤,因为蚂蚁窝而溃败;百尺大的房屋,因为一点的烟火而焚毁。

感悟:千里大堤,狂风巨浪未能移其毫厘,可谓牢不可破。

然而蝼蚁入侵,日削月割,大堤最终倒塌。

细节性的问题往往会成为致命的问题,对待事物不能忽视细节,微小的事物一旦被忽略就会由小引大,终会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2、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

译文一个人右手面圆形,左手又要画方形,那么一定不能同时画好两种形状。

感悟:以绘画为例,旨在说明做事的道理。

人不能同时用两手画出两种形状不同的图画,说明心无二用。

此名句的深层意义是在强调学习或做事要用志不分,专心不二。

金庸小说里有左右互搏术,周伯通、郭靖都精通此道,不过毕竟是小说,现实中有这样的人吗?3、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故曰:自胜之谓强。

译文因此立志的困难,不在于胜过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

所以《老子》说:“能够战胜自我,就叫做强。

”感悟:我们常说,战胜自己。

这不是鸡汤,而是从中国古代就有的硬道理。

从老子到韩非子,都告诉我们,胜过别人没什么了不起,关键是要战胜自己,改正自己的的缺点,这才是真正的强大,也是最难做到的。

韩非子自己就是个“自胜”的典型。

韩非子天生口吃,这放到现在也得算个残疾,是个大缺陷。

但就是这个有缺陷的口吃患者,竟然成了法家的代表人物,与孔子老子一样在彪炳史册。

4、欲速则不达。

译文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

感悟:故事是这样的,齐国国王景公在少海游玩,骑马传信的侍从从城中来报告说:“晏婴病重,快要死了,恐怕景公要在他死后才见得到了。

”景公急忙起身。

又有骑马传信的侍从赶到。

景公说:“快驾烦且(拉的)那辆马车,让主管韩枢驾车。

韩非子的经典格言

韩非子的经典格言

韩非子的经典格言篇一:韩非子名言韩非子名言1.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法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2.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Z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3.虚静无事,以暗见疵。

(保持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4.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

(所以应该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5.君无见其所欲。

(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6.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

(君主隐藏自己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己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7.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

(君主喜欢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说明∶还是让大家各司其职,别把希望寄托在个别的贤能之士身上,防止权利的偏移)8.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

(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9.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

(不用智慧可以明察,不显贤能可以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10.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11.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

(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12. 倒言反事以尝所疑。

(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13. 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

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

(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

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14.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

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115.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

韩非子名言

韩非子名言

韩非子名言韩非子名言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优秀的名言吧,熟记名言有助我们增加知识储备,打造语言亮点。

名言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韩非子名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韩非子名言 11、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韩非2、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家法,虽危不亡。

——韩非《韩非子》3、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4、内外相应,言行相称。

——韩非5、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撄之者,则必杀人。

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无撄人主之鳞,则几矣。

——韩非子6、人有福,则富贵至;富贵至,则衣食美;衣食美,则骄心生;骄心生,则行邪僻而动弃理。

行邪僻,则身夭死;动弃理,则无成功。

夫内有死夭之难而外无成功之名者,大祸也。

而祸本生于有福。

故曰:福兮祸之所伏。

——韩非子《解老》7、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韩非子8、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

——韩非子9、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

——韩非子《显学》10、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韩非子11、夫物有常容,因乘以导之,因随物之容。

故静则建乎德,动则顺乎道。

——韩非子《韩非子》12、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韩非13、爱多则法不立,威寡则下侵上——韩非子14、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

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韩非子《喻老》韩非子名言 21.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法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2.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臵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3.虚静无事,以暗见疵。

(保持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4.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

(所以应该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5.君无见其所欲。

(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6.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

《韩非子》10句人生哲理,道理深刻,句句经典!

《韩非子》10句人生哲理,道理深刻,句句经典!

《韩非子》10句人生哲理,道理深刻,句句经典!《韩非子》10句人生哲理,道理深刻,句句经典。

1. 上用目,则下饰观;上用耳,则下视声;上用虑,则下繁辞。

——《韩非子·有度》释义:君王如果只用眼睛去观看,臣子们便会去装饰自己。

君王如果只用而多去听,臣子们便会说一些好听的话。

君王如果只去思考,臣子们便会用言语去附汇。

2.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

——《韩非子·解老篇》释义:仁,就是要从心中欣然的去关爱别人。

3. 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

——《韩非子·观行》释义:用多余的去弥补那些不足的,用常的去接续那些短的,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英明的君王。

4. 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释义:官员是人民的根本所在,人民的纲常,因此神明的君王会去管教官员,而不会去直接治理人民。

5. 礼者,所以貌情也,群义之文章也,君臣父子之交也,贵贱贤不肖之所以别也。

——《韩非子·解老篇》释义:所谓的礼,是表达情志的,是人们之间相处的准则,是君臣父子交往的准则,是区分贵贱和贤与不贤的准则。

6.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韩非子·心度》释义:法律是顺应时代的变化,才能够治理好国家。

治理国家的方式应当符合当前实际情况,才能够有效果。

7. 不劲直,不能矫奸。

——《韩非子·孤愤》释义:自己如果不正直的话,便不要去纠正别人奸邪的行为。

8. 治民者,禁奸于未萌;而用兵者,服战于民心。

——《韩非子·心度》释义:治理百姓的人,要在奸邪的事情还处于萌芽阶段,便制止。

带兵作战的将领,要服从作战人民的意愿。

9. 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

——《韩非子·安危》释义:国家的生死存亡,在于国君是否能够明白是非,而不在于是否自身强大。

10. 义者,君臣上下之事,父子贵贱之差也,知交朋友之接也,亲疏内外之分也。

——《韩非子·解老篇》释义:道义,是君臣之间做事情的原则所在。

法家韩非子名言名句

法家韩非子名言名句

法家韩非子名言名句法家韩非子名言名句法家韩非子名言名句1、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烹调小鱼却屡次翻动,那就会令其破碎不全;治理大国却屡次更改法令,那就会使百姓不看其苦)2、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

(鱼游到岸边搁浅的是时候,就会被蝼蚁吃掉)3、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4、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过于宠信臣下,必然会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权势过重,必然有篡位之心)5、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

(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6、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

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

(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

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7、君无见其所欲。

(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8、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

(众人会全力帮助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9、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

(不被小事妨害自己的长处,所以能取得大名;不过早显示自己的才能,所以能成就大业)10、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

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谿(xi1),材非长也,位高也。

(有才干而没有权势,即使是贤人也无法控御不肖之徒。

一尺长的木材树立在高山之上,就能俯瞰万丈深渊。

这并非是木头长,而是它所处的地位高。

)11、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过于宠溺臣下,法令就难以确立。

缺乏威严就会被臣下欺凌)12、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

(君主喜欢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说明∶还是让大家各司其职,别把希望寄托在个别的贤能之士身上,防止权利的偏移)13、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

(一国的存亡要看权柄是否掌握在君主手里,而不应看国家武力的.强弱)14、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非子》作为法家学说的代表作,逻辑严密,思想深刻,具有独特的风格,结合了法术势多方面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火形严,故人献灼;水形懦,人多溺。

解释:火的形态很猛烈,因而人被烧伤的很少;水的形态很柔弱,因而人被淹死的很多。

2. 为君不能禁下而自禁者谓之劫,不能饰下而自饰者谓之乱,不节下
而自节者谓之贫。

解释:当君主的人不能够约束臣民但是能够自我约束是一种劫难,不能够让臣民们生活很好,只注重自身享受的会引发祸乱,不能够使臣民们节约只注重自身的节俭就是贫。

3.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解释:宠臣过于亲近,必然会危及君主;大臣地位太尊贵,一定会改变君主的权位。

4. 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解释:战阵之间,诈伪的战术变化无穷,谁都不厌弃使用这种战术去欺骗敌人。

5. 善之生如春,恶之死如秋,故民劝极力而乐尽情,此之谓上下相得。

解释:好事物就像春草层出不穷,坏事物就像秋叶枯萎凋谢,所以民众奋勉竭力,乐于尽忠,这就叫君臣相宜。

6. 故势不便,非所以逞能也。

解释:所以形势不利就没有条件表现出才能。

7. 爱弃发之费,而忘长发之利,不知权者也。

解释:治理国家就好像洗头发一样,即使是洗掉了一些头发,也一定要洗干净。

因脱落的头发而惋惜,却忘了新发会因此而生长,这就是不懂得权衡利弊。

8. 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解释:所以人们办事和给人好处,如果把对自己有利作为中心思想,那么关系疏远的人也会和好;如果把对自己有害作为中心思想,那么就是父子也会远离而且互相埋怨。

9. 不劲直,不能矫奸。

解释:没有刚劲正直的节操,就不能纠正奸佞的行为。

10. 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

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解释:卞和献给楚王的玉璧,不用五彩颜色来装饰;隋侯的宝珠,不用银黄来装饰。

它们的本质很美,其它物体不足以用来装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